红花黄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观察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内科治疗。
对照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塞通针400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
观察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连续治疗14d。
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评定后总有效率为80.0% ,对照组临床效果评定后总有效率为93.3%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急性脑梗死;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效果脑梗死(cerebral thrombosis,CI)是指脑缺血供应障碍引起脑部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致使局部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或者脑软化,缺血部分脑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
本文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自2012年10月~2013年3月观察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效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为住院患者,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6h~3d,按入院顺序,我们根据随机表法分为治观察组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中,男22 例,女8例,年龄36~80岁,平均(62±8)岁,其中脑血栓29 例,脑栓塞l例。
对照组30例中,男21 例,女9例,年龄38~74岁,平均63±10 岁,全部为脑血栓,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几种天然植物色素清除自由基能力比较研究

几种天然植物色素清除自由基能力比较研究
崔文新;张静静;耿越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1)002
【摘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红花黄色素等5种天然色素的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红花黄色素等四种天然色素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色素溶液对·OH和O-2·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崔文新;张静静;耿越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50014,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50014,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50014,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几种地被植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研究 [J], 冯娟;张浪;胡丰林
2.几种天然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比较研究 [J], 梁云;王洪新
3.几种含芳香环天然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J], 王天山;邢彦彬;谭志勇;唐望昌;苏美多;叶飞;李雯雯;宋小平
4.几种天然植物花色苷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研究 [J], 李洋;钦传光;牛卫宁;张瑞洁;尚晓娅;王莉衡
5.几种制剂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效应的比较研究 [J], 王崇道;强亦忠;劳勤华;邵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多酚酸盐与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次。
如果连续下降或下降 15%后每周测血 -HCG1次,用药后1~2周B超监测包块大小情况1次,常规检查阴道B 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 5 疗效观察 治疗后症状消失,盆腔包块缩小,阴道流血停止,无内出血发生,血 -HCG降至正常为治愈;用药5周后血 -HCG仍高于正常值,可考虑异位妊娠持续状态或与妊娠有关的其他疾病的诊断。
治疗后包块增大,血 -HCG 持续上升或发生内出血为治疗失败。
1 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2检验。
2 结 果2 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27例成功,无重复用药;3例失败,病例因急腹症手术。
对照组:22例治愈,其中3例M T X 治疗后第4 7天血 -HCG下降小于15%,重复用药后成功;6例因血 -HCG持续上升、B超显示包块增大而急症手术。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 -HCG 转阴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 05)。
包块缩小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6例胃肠道反应,2例口腔溃疡,经对症处理全部症状消失。
对照组8例胃肠道反应,4例转氨酶有轻度升高,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2组均无骨髓抑制发生。
3 讨 论M T X在目前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中最常用,疗效肯定。
表2 2组疗效比较例(%)组别n治愈包块缩小30%血 -HCG下降 15%血 -HCG转阴时间/( x s,d)住院时间/( x s,d)观察组3027(90)25(83)27(90)12.5 5.111.3 5.3对照组2822(78)21(54)22(78)18.2 8.517.3 8.3 P<0.05>0.05<0.05<0.05<0.05治疗机制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1]。
M T X单一用药有时需几个疗程,不良反应大。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血瘀少腹、不通则痛的实证,中药以活血化瘀、消杀胚为主。
红花黄色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理作用论文

浅谈红花黄色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理作用【摘要】目的:对近年来红花黄色素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药理作用做以综述。
方法:查阅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介绍红花黄色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理研究,阐明红花黄色素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前景。
结果:红花黄色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关健词】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42-02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为活血化瘀的主要中药之一,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目前对红花有效部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y)上。
红花黄色素为红花中多种水溶性查耳酮成分的混合物,含羟基红花黄色a(hsya)70%以上,是一种天然色素,是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
多年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证实,红花黄色素(sy)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控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脑器官、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降血压、抗氧化、抗炎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将有关sy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整理综述如下。
1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1.1 缓解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对维持细胞功能起了重要作用。
当心肌缺血时,往往会发生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线粒体中atp生成减少、氧自由基增多、丙二醛(mda)升高等一系列变化[1]。
实验结果表明[2]hsya能缓解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肿胀、膜流动性下降及羟自由基诱导下线粒体产生的mda升高,说明hsya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2 改善和缓解心肌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sy有明显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作用。
研究表明[3]腹腔注射sy可明显降低大鼠心率.且显著改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所致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sy可缓解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冠状动脉流量的下降。
采摘时间与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药材质量的影响

㊀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No.YDZX2021083)ꎻ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子课题(No.YDZX2021083-02)ꎻ∗同为通信作者作者简介:梁从莲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中药学ꎬE-mail:conglian_liang@163.com通信作者:刘红燕ꎬ女ꎬ博士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中药学ꎬTel:0531-89628081ꎬE-mail:lhyan0@163.comꎻ张永清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中药学ꎬTel:0531-89628200ꎬE-mail:zyq622003@126.com采摘时间与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梁从莲1ꎬ韩文悦1ꎬ王智超1ꎬ刘红燕2∗ꎬ张永清1∗(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ꎬ山东济南250355ꎻ2.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ꎬ山东济南250355)摘要:目的㊀为藏产红花合理采收和干燥加工提供理论依据ꎮ方法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花6种化学成分含量ꎬ采用DPPH㊁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ꎬ并对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ꎮ结果㊀采摘时间和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有影响ꎬ在中花期和盛花期多数成分含量较高ꎬ阴干或烘干能保留更多的化学成分ꎻ抗氧化活性为烘干>阴干>晒干ꎬ中花期>盛花期>初花期>败花期ꎻ芦丁和没食子酸是对DPPH㊁ABTS自由基清除率贡献较大的成分ꎮ结论㊀藏产红花应在中花至盛花期采摘ꎬ采用烘干或阴干方式干燥ꎮ关键词:红花ꎻ采摘时间ꎻ干燥方式ꎻ成分含量ꎻ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R282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3)12-0988-006doi:10.13506/j.cnki.jpr.2023.12.007TheinfluenceofdryingmethodandharvesttimeonthequalityofTibetansafflowerLIANGConglian1ꎬHANWenyue1ꎬWANGZhichao1ꎬLIUHongyan2∗ꎬZHANGYongqing1∗(1.CollegeofPharmacyꎬ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Jinan250355ꎬChinaꎻ2.ExperimentalCenterꎬ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Jinan250355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reasonableharvestinganddryingprocessofTibetansafflower.Methods㊀SixkindsofcomponentsinsafflowerweredeterminedbyHPLCꎬandtheirantioxidantcapacitywasdeterminedbyDPPHandABTSfreeradicalclearancemethod.Andthecorrelationbetweensixcomponentsandantioxidantcapacitywereanalyzed.Results㊀Thecontentofmostingredientsarehighinshadedryingandovendryingꎻwhilethehighestcontentisinmiddlebloomperiod.Fortwokindsoffreeradicalclearanceovendrying>shadedrying>sundryingꎻmiddlebloompe ̄riod>fullbloomperiod>initialbloomperiod>declineperiod.ThelargecontributionstoDPPHandABTSwererutinandgallicacidꎬrespectively.Conclusion㊀ItisrecommendedtobepickedinthemiddletothefullfloweringperiodanddriedbyovendryingandshadedryingforTibetansafflower.Keywords:SafflowerꎻHarvesttimeꎻDryingmethodsꎻContentꎻAntioxidantactivity㊀㊀药材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管状花ꎬ药用历史悠久ꎬ其性温㊁味辛ꎬ归心㊁肝经ꎬ具有活血通经㊁散瘀止痛等功效ꎬ用于治疗经闭㊁痛经㊁恶露不行㊁癥瘕痞块㊁胸痹心痛㊁瘀滞腹痛㊁胸胁刺痛㊁跌扑损伤㊁疮疡肿痛等[1-2]ꎮ红花也是重要的藏药之一ꎬ藏语名 Ku-gong ꎬ藏医临床多用于治疗痛经㊁难产㊁外伤㊁血瘀㊁肝炎㊁肝热ꎬ被誉为 保肝圣药[3-4]ꎮ含有红花的藏药成方较多ꎬ如 十四味羚羊角丸 石榴日轮丸 二十五味松石丸七味铁屑丸 等[5]ꎮ现代研究显示ꎬ红花含有黄酮类㊁生物碱类㊁倍半萜类㊁有机酸类等成分ꎬ其中黄酮类是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ꎬ也是活血化瘀的药效物质[6-7]ꎮ我国红花栽培历史悠久ꎬ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红花栽培和药用的记载ꎬ目前红花主产于新疆㊁四川㊁云南㊁河南等地ꎬ西藏部分地区也有栽培ꎮ有关红花种质资源㊁栽培技术㊁化学成分㊁药理活性等的研究文献众多ꎬ但鲜见藏产红花质量方面的研究ꎮ本文探讨了采收时间及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黄酮类㊁酚酸类成分含量及其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ꎬ旨在为提高和稳定藏产红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ꎬ助力藏药产业发展ꎮ1㊀材料㊁仪器与试剂1.1㊀材料㊀红花样品采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市ꎬ原植物经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永清教授鉴定ꎬ确认为菊科植物红花(C.tinctoriusL.)ꎮ分别在初花期(初开放为黄色时)㊁中花期(渐变为黄红色时)㊁盛花期(成熟为红色时)㊁败花期(在植株上枯败为土红色时)采摘开放的管状花ꎬ置于50ħ烘箱热风烘干ꎻ将在盛花期采摘的鲜花ꎬ分别50ħ烘干㊁阴干和晒干ꎮ以上样品充分干燥后ꎬ粉碎ꎬ过三号筛ꎬ避光密封保存备用ꎮ1.2㊀仪器㊀Agilent1260Infinity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ꎻGFL-230型烘箱(天津市莱玻特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ꎻLG-01粉碎机(瑞安市百信制药机械有限公司)ꎻMSA6.6S-0CE电子天平[赛多利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ꎻPL203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ꎻ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ꎻHH-S6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ꎻSpectraMaxM5酶标仪[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ꎮ1.3㊀试剂㊀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ȡ98%ꎬ批号:606H021)㊁山柰酚(纯度ȡ98%ꎬ批号:1208J022)㊁槲皮素(纯度ȡ99.85%ꎬ批号:MUST-22042012)㊁芦丁(纯度ȡ98%ꎬ批号:SR8250)㊁原儿茶酸(纯度ȡ98%ꎬ批号:310E023)㊁没食子酸(纯度ȡ98%ꎬ批号:1008U021)㊁1ꎬ1-二苯基-苦基肼(DPPHꎬ纯度ȡ98%ꎬ批号:914S021)㊁2ꎬ2ᶄ-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ꎬ纯度ȡ98%ꎬ批号:1031F022)均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ꎮ流动相用甲醇㊁磷酸为色谱纯ꎬ水为纯净水ꎬ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ꎮ2㊀试验方法2.1㊀含量测定2.1.1㊀供试品溶液的制备㊀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槲皮素㊁芦丁㊁原儿茶酸及没食子酸的方法依照文献[8]并稍做改进ꎮ取红花样品粉末约0.20gꎬ精密称定ꎬ置具塞锥形瓶中ꎬ精密加入50%甲醇10mLꎬ称定重量ꎬ超声处理(功率300Wꎬ频率50kHzꎬ50ħ)40minꎬ放冷ꎬ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ꎬ2000r min-1离心2minꎬ取上清液ꎬ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ꎬ即得供试品溶液ꎮ依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以下简称药典)红花[1]中山柰酚制备方法制备山柰酚供试品溶液ꎮ2.1.2㊀对照品溶液的制备㊀精密称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山柰酚㊁槲皮素㊁芦丁㊁原儿茶酸及没食子酸对照品各12.065㊁13.121㊁17.976㊁9.023㊁6.911㊁5.424mgꎬ加25%甲醇10mLꎬ制成混合标准品储备溶液ꎬ精密量取1mL用25%甲醇稀释至10mLꎬ混匀ꎮ2.1.3㊀色谱条件㊀色谱柱:ZorbaxSB-C18色谱柱(4.6mmˑ250mmꎬ5μm)ꎻ流动相:选用0.7%的磷酸-水溶液(A)和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ꎻ梯度条件:0~15minꎬ2%Bң20%Bꎻ15~30minꎬ20%Bң30%Bꎻ30~35minꎬ30%Bꎻ35~70minꎬ30%Bң80%Bꎻ检测波长:254nmꎻ流速:1.0mL min-1ꎻ柱温:(30ʃ0.8)ħꎻ样品室温度10ħꎬ进样量:10μLꎮ色谱图见图1ꎮ2.2㊀方法学考察2.2.1㊀精密度试验㊀取 2.1.2 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ꎬ连续进样6次ꎬ记录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山柰酚㊁芦丁㊁槲皮素㊁没食子酸㊁原儿茶酸峰面积ꎬ计算各成分峰面积的RSD值ꎬ结果显示的RSD值分别为0.9%㊁1.1%㊁1.2%㊁0.9%㊁1.3%㊁1.1%ꎬ证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ꎮ2.2.2㊀线性关系考察㊀取混合标准品储备溶液1mLꎬ用25%甲醇分别定容于5㊁25㊁50㊁100㊁200mL容量瓶中ꎬ配置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混合对照品线性溶液ꎬ按 2.1.3 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梯度洗脱ꎬ以样品浓度(X)为横坐标ꎬ峰面积(Y)为纵坐标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ꎬ并计算相关系数ꎮ结果如表1所示ꎬ由表1可知ꎬ6种成分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ꎮ表1㊀各成分的回归方程㊁相关系数㊁线性范围化合物回归方程r线性范围/μg mL-1羟基红花黄色素AY=2.5631X-1.44360.99956.035~241.3山柰酚Y=3.2676X+0.89730.99916.560~262.4芦丁Y=1.4353X+3.71630.99934.512~180.5槲皮素Y=0.3382X+0.32590.99928.990~359.5没食子酸Y=1.8768X+0.97310.99962.712~108.5原儿茶酸Y=1.9544X+1.24620.99903.456~138.22.2.3㊀重复性试验㊀取烘干处理的中花期红花粉末样品0.2gꎬ精密称定ꎬ平行6组ꎬ按 2.1.1 项分别制成两种供试品溶液ꎬ在 2.1.3 项下的色谱条件分别进样ꎬ计算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山柰酚㊁芦丁㊁槲皮素㊁没食子酸㊁原儿茶酸含量的RSDꎬ结果显示6种成分含量的RSD值分别为1.4%㊁1.6%㊁0.9%㊁1.3%㊁0.9%㊁1.3%ꎬ表明该方法测定6种化学成分的重复性良好ꎮ2.2.4㊀加样回收试验㊀取已知含量的烘干处理的中花期红花粉末样品0.2gꎬ精密称量ꎬ按 2.1.1 项下分别制备成两种供试品溶液ꎬ平行9组ꎬ按1.5ʒ1㊁1ʒ1㊁1ʒ0.5分为高㊁中㊁低各3组ꎬ分别加入相应对照品ꎬ按 2.1.3 项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ꎬ计算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山柰酚㊁芦丁㊁槲皮素㊁没食子酸㊁原儿茶酸6种成分加样回收率ꎬ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7.5%~101.8%㊁97.9%~101.2%㊁98.3%~100.9%㊁98.5%~101.5%㊁98.1%~102.3%㊁98.5%~102.7%ꎬRSD值分别为1.8%㊁1.5%㊁0.9%㊁1.3%㊁1.7%㊁1.3%ꎮ㊀1.没食子酸ꎻ2.原儿茶酸ꎻ3.羟基红花黄色素Aꎻ4.芦丁ꎻ5.槲皮素ꎻ6.山柰酚图1㊀混合对照品(A)㊁供试品(B㊁C)在254nm下HPLC图2.2.5㊀稳定性试验㊀分别取 重复性 项下的两种供试品溶液的第一份ꎬ在 2.1.3 项下的色谱条件分别在0㊁2㊁4㊁6㊁10㊁16㊁24h连续进样ꎬ记录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山柰酚㊁芦丁㊁槲皮素㊁没食子酸㊁原儿茶酸的峰面积ꎬ计算峰面积的RSDꎬ分别为0.9%㊁0.7%㊁1.1%㊁0.9%㊁1.7%㊁1.9%ꎬ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0ħ条件下ꎬ24h内稳定性良好ꎮ2.3㊀抗氧化活性分析㊀样品提取:红花醇提取物制备参照文献[9]并稍做改进ꎮ精密称取红花样品0.2gꎬ加入50%甲醇25mLꎬ超声处理(功率300Wꎬ频率50kHzꎬ50ħ)30minꎬ2000r min-1离心2minꎬ取上清液备用ꎮDPPH清除能力测定:参照文献[10]并稍做改进ꎮ移取上述红花样品提取液ꎬ用50%甲醇稀释适当倍数ꎬ向100μL样品溶液中加入0.015mg mL-1DPPH溶液100μLꎬ混合均匀ꎬ室温避光放置30minꎮ在517nm波长下测定反应溶液的吸光度ꎮ以50%甲醇作为空白对照ꎮ重复3次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1-(Ai-Aj)/Aoˑ100其中ꎬAi为DPPH溶液+样品溶液的吸光度ꎻAj为样品溶液+50%甲醇溶液的吸光度ꎻAo为DPPH溶液+50%甲醇溶液的吸光度ꎮABTS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文献[11]并稍做改进ꎮ取7.4mmol L-1ABTS储备液和2.6mmol L-1过硫酸钾溶液以1ʒ1(V/V)混匀ꎬ室温避光静置12h后ꎬ作为ABTS工作液ꎮ移取上述红花提取液ꎬ用50%甲醇稀释适当倍数ꎬ向100μL样品溶液中加入上述配制的ABTS工作液100μLꎬ混合均匀ꎬ室温避光下静置30minꎬ在734nm波长下测定反应溶液的吸光度ꎮ以50%甲醇作为空白对照ꎮ重复3次ꎮABTS自由基清除率计算公式同DPPHꎮ3㊀结果与分析3.1㊀采摘时间对藏产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3.1.1㊀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㊀经测定ꎬ采摘时间对藏产红花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参见图2ꎬ藏产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山柰酚含量在4个不同时期采摘均符合药典标准ꎮ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含量显示中花期>盛花期>初花期>败花期ꎬ山柰酚㊁原儿茶酸含量显示中花期>盛花期>败花期>初花期ꎬ槲皮素含量显示败花期>盛花期>中花期>初花期ꎬ没食子酸含量显示中花期>初花期>盛花期>败花期ꎮ4个花期之间的没食子酸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ꎬ中花期和盛花期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㊁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ꎬ盛花期和败花期的原儿茶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ꎮ3.1.2㊀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㊀经测定ꎬ不同花期红花甲醇提取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图2㊀采摘时间对藏产红花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ꎬ采摘时间对藏产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大ꎮ中花期㊁盛花期采摘的红花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较高ꎬ说明这两个时期的红花抗氧化活性较强ꎮ拟合各采摘时间抗氧化活性曲线ꎬ得出红花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在初花期㊁中花期㊁盛花期和败花期分别为3.232㊁2.422㊁2.625㊁5.257ꎻ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在初花期㊁中花期㊁盛花期和败花期分别为0.416㊁0.306㊁0.340㊁0.578ꎮ图3㊀采摘时间对藏产红花DPPH(A)和ABTS(B)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3.2㊀干燥方法对藏产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3.2.1㊀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㊀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如图4所示ꎬ阴干㊁晒干与烘干藏产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含量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ꎬ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均是药典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ꎮ烘干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和没食子酸3种成分含量均最高ꎬ分别是阴干和晒干的1.024㊁1.243ꎬ1.149㊁1.182ꎬ1.239㊁1.257倍ꎮ阴干红花的山柰酚和槲皮素含量最高ꎬ分别是烘干和晒干的1.061㊁1.273倍及1.208㊁1.203倍ꎮ晒干红花的原儿茶酸含量最高ꎬ分别是阴干和烘干的1.226㊁1.314倍ꎮ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ꎬ阴干㊁晒干及烘干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ꎬ而阴干与烘干红花的山柰酚㊁原儿茶酸含量ꎬ烘干与晒干红花的槲皮素含量ꎬ阴干和晒干红花的芦丁含量ꎬ均无显著性差异ꎮ图4㊀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3.2.2㊀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㊀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ꎬ如图5所示ꎮ图5结果显示ꎬ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ꎮ烘干红花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其他2种干燥方式ꎬ其次是阴干和晒干ꎮ拟合各干燥方式抗氧化活性曲线ꎬ得出红花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在烘干㊁阴干和晒干的处理下分别为2.670㊁3.185㊁5.656ꎻ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在烘干㊁阴干和晒干的处理下分别为0.339㊁0.416㊁0.757ꎮ图5㊀干燥方式对藏产红花DPPH(A)和ABTS(B)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3.3㊀统计分析3.3.1㊀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分析㊀采用Excel软件ꎬ将不同时间采摘㊁不同方式干燥藏产红花DPPH㊁ABTS的IC50值ꎬ分别与6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ꎬ结果如表2所示ꎬ藏产红花6种化学成分含量与DPPH㊁ABTSIC50值的关联系数均大于0.6ꎬ表明关联度较高ꎮ采用SPSS软件中的斯皮尔曼法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ꎬ结果如表3所示ꎬ藏产红花DPPHIC50值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含量ꎬABTSIC50值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㊁没食子酸含量ꎬ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ꎻ而没食子酸和山柰酚的含量与DPPH的IC50值中度相关ꎬ山柰酚㊁槲皮素和原儿茶酸的含量与ABTS的IC50值中度相关ꎮ表2㊀藏产红花化学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成分DPPHIC50值ABTSIC50值羟基红花黄色素A0.66090.7039山柰酚0.69890.7469槲皮素0.70990.7555芦丁0.68040.7063原儿茶酸0.70900.7087没食子酸0.65510.6779表3㊀藏产红花6种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成分DPPHIC50值ABTSIC50值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羟基红花黄色素A-0.857∗0.014-0.821∗0.023山柰酚-0.7140.071-0.5710.180槲皮素0.4290.3370.6070.148芦丁-0.893∗∗0.007-0.786∗0.036原儿茶酸0.3570.4320.5000.253没食子酸-0.7140.071-0.821∗0.023㊀注:∗表示P<0.05ꎬ∗∗表示P<0.01ꎮ3.3.2㊀回归分析㊀采用SPSS软件中的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对两种抗氧化活性的IC50值和显著相关成分之间建立多元回归方程ꎬ其中以IC50值为因变量ꎬ相关成分为自变量ꎬDPPH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0.240-2.374X1-11.559X2ꎬX1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ꎬX2为芦丁ꎻABTS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420-0.320X1-0.320X2-9.366X3ꎻX1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ꎬX2为芦丁ꎬX3为原儿茶酸ꎮ在DPPH的多元回归方程中ꎬ芦丁系数为-11.559ꎬ在回归方程里负向贡献最大ꎬ且在相关性分析中ꎬ芦丁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93ꎬ也是具有极显著(P<0.01)负相关的成分ꎮ在ABTS的多元回归方程中ꎬ没食子酸的系数为-9.366ꎬ在回归方程里负向贡献最大ꎬ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的系数均为-0.320ꎬ贡献较小ꎮ综上ꎬ在清除DPPH自由基的过程中ꎬ6种成分起主要作用的是芦丁ꎬ而在清除ABTS自由基的过程中ꎬ没食子酸为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分ꎮ4㊀讨论与结论红花在开花过程中会经历因化学成分变化导致的花色变化ꎬ因此ꎬ为了获得花色好㊁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红花药材ꎬ适宜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ꎮ丁丽丽等[12]研究表明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变化为盛花期>始初期>花蕾期>衰落期ꎻ山柰酚的含量变化为衰落期>盛花期>始初期>花蕾期ꎮ胡喜巧等[13]对始花期㊁盛花期和衰落期的新乡红花进行黄酮㊁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多糖含量的测定ꎬ结果以上成分在红花盛开后3~4d左右的盛花期含量最高ꎮ干燥是中药材加工必不可少的环节ꎬ干燥能降低药材的含水量ꎬ便于贮藏运输ꎮ中药材的干燥方法较多ꎬ较常用的有晒干㊁阴干㊁烘干㊁红外干燥等ꎮ不同干燥方法由于干燥时间㊁温度控制等不同ꎬ形成的药材在性状㊁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ꎮ如张彦等[14]分别测定了阴干㊁晒干㊁45ħ烘干和60ħ烘干处理下新疆产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的含量ꎬ结果发现45ħ烘干条件下两种成分保留的更多ꎮ许兰杰等[15]研究发现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随着温度50~100ħ范围内升高呈直线下降趋势ꎬ说明采用50ħ以下的烘干温度能使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到更多的保留ꎮ药典规定红花药材的采收加工为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釆摘ꎬ阴干或晒干ꎮ据实地观察ꎬ藏产红花花色会经历黄色㊁橙色㊁红色至土红色的变化ꎻ红花药材在当地加工时ꎬ常采用晒干㊁阴干和低温烘干ꎮ为此本研究收集了黄色初花㊁橙色中花㊁红花盛花和土红色败花几种花期的红花ꎬ选择产地常用3种干燥方式ꎬ考察其中4种黄酮类成分和2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及其提取液抗氧化性的影响ꎮ结果表明ꎬ中花期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㊁山柰酚㊁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均是最高的ꎬ且中花期和盛花期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㊁山柰酚和槲皮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ꎻ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也表明ꎬ中花期和盛花期采摘的红花对两种自由基清除率较高ꎻ因此在藏产红花的实际生产中ꎬ应该尽量于花冠发育至黄红色到红色期间进行采摘ꎮ采摘过早ꎬ不仅药效成分含量少㊁抗氧化活性较弱ꎬ产量也较低ꎻ采摘过晚ꎬ红花干枯ꎬ药材色泽变差ꎬ药效成分含量也较低ꎮ烘干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㊁芦丁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ꎬ阴干红花山柰酚和槲皮素的含量最高ꎬ但阴干和烘干红花的山柰酚含量无显著性差异ꎻ且烘干红花两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是最高的ꎬ其次为阴干和晒干ꎻ因此在藏产红花的产地加工过程中ꎬ应该尽量选择低温烘干的方式ꎬ没有烘干设备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通风处阴干ꎬ并注意时时翻动ꎮ参考文献:[1]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20:143-145.[2]谢兵ꎬ吕跃军ꎬ颜敏.中药材红花的文献考证[J].亚太传统医药ꎬ2018ꎬ14(9):58-60.[3]LIQꎬLIHJꎬXUTꎬetal.NaturalMedicinesUsedintheTraditionalTibetanMedicalSystemfortheTreatmentofLiverDiseases[J].FrontPharmacolꎬ2018(9):29. [4]刘馨安ꎬ潘琳ꎬ杨春红ꎬ等.藏医药对肝胆疾病的认识与治疗[J].中药与临床ꎬ2022ꎬ13(4):58-64.[5]冯欣ꎬ杜小伟ꎬ周钢ꎬ等.西藏林芝地区产红花中的8种重金属及2种有效成分的质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15ꎬ40(20):4108-4111.[6]李馨蕊ꎬ刘娟ꎬ彭成ꎬ等.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21ꎬ44(1):102-112. [7]李响ꎬ俱蓉ꎬ李硕.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ꎬ2021ꎬ23(5):928-939.[8]张志勇ꎬ张炯怡ꎬ陈玲ꎬ等.黔产苎麻根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ꎬ2018ꎬ34(4):458-460.[9]宁世瑜ꎬ桑佳慧ꎬ胡海波ꎬ等.响应化优化提取红花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广东化工ꎬ2021ꎬ48(20):48-50.[10]任海云ꎬ张朔生.基于体外抗氧化DPPH法优化生地抗氧化活性工艺[J].广州化工ꎬ2022ꎬ50(1):69-71. [11]李培源ꎬ鄢宏俊ꎬ贾智若ꎬ等.ABTS法测定龙眼叶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J].山东化工ꎬ2019ꎬ48(13):96-97.[12]丁丽丽ꎬ段陈平ꎬ李芳ꎬ等.红花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的含量变化[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ꎬ2015ꎬ32(1):65-69.[13]胡喜巧ꎬ杨文平ꎬ陈红芝ꎬ等.采收时期和干燥方式对新乡红花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1ꎬ49(1):19-23.[14]张彦ꎬ张砾岩ꎬ李玲.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ꎬ2019ꎬ37(1):47-49.[15]许兰杰ꎬ梁慧珍ꎬ余永亮ꎬ等.红花羟基黄色素A动态积累规律及热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ꎬ2016ꎬ32(19):87-91.(收稿日期:2023-05-22)(上接第987页)[7]㊀孙志ꎬ张媛媛ꎬ周胜楠ꎬ等.基于UHPLC-Q-OrbitrapHRMS和生物信息学探讨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J].中草药ꎬ2022ꎬ53(18):5613-5624.[8]袁恩ꎬ邓敏芝ꎬ周立分ꎬ等.UPLC-LTQ-Orbitrap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鉴别铁线莲属植物中三萜皂苷类成分[J].中草药ꎬ2020ꎬ51(24):6157-6167.[9]陈馨ꎬ张欣然ꎬ牟立婷ꎬ等.基于UHPLC-Q-Orbitrap-MS鉴定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J].中草药ꎬ2023ꎬ54(9):2722-2732.[10]WUTSꎬCHANYYꎬLEUYLꎬetal.Aflavonoidandin ̄dolealkaloidfromflowersofMurrayapaniculata[J].Phy ̄tochemistryꎬ1994ꎬ37(1):287-288.[11]JIANGZꎬYANGJꎬPANGYꎬetal.Bioactivity-guidedfastscreenandidentificationofcancermetastasischemopre ̄ventivecomponentsfromrawextractsofMurrayaexotica[J].JPharmBiomedAnalꎬ2015(107):341-345. [12]BARROSFAPꎬRODRIGUES-FILHOE.Fourspiroquin ̄azolinealkaloidsfromEupenicilliumsp.isolatedasanen ̄dophyticfungusfromleavesofMurrayapaniculata(Ru ̄taceae)[J].BiochemSystEcolꎬ2005ꎬ33(3):257-268. [13]LIANGHZꎬDUZYꎬYUANSꎬetal.ComparisonofMur ̄rayaexoticaandMurrayapaniculatabyfingerprintanalysiscoupledwithchemometricsandnetworkpharma ̄cologymethods[J].ChinJNatMedꎬ2021ꎬ19(9):713-720.[14]WUTSꎬLIOUMJꎬJONGTTꎬetal.IndolealkaloidsandcoumarinsfromtherootbarkofMurrayapaniculatavar.omphalocarpa[J].Phytochemistryꎬ1989ꎬ28(10):2873-2874.[15]LARSENTOꎬFRYDENVANGKꎬFRISVADJCꎬetal.UV-guidedisolationofalantrypinoneꎬanovelPenicilliumalkaloid[J].JNatProdꎬ1998ꎬ61(9):1154-1157. [16]LVHNꎬWANGSꎬZENGKWꎬetal.Anti-inflammatorycoumarinandbenzocoumarinderivativesfromMurrayaalata[J].JNatProdꎬ2015ꎬ78(2):279-285.(收稿日期:2023-07-07)。
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 甘春颖

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甘春颖摘要】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为主要活血化淤的中药之一,常用于血脉闭塞、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证.目前世界上共有13种红花,我国仅有一种.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其中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就红花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红花药理作用研究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 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朴永哲等[1]研究发现,SY可减少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缓解心室肌组织ATP含量下降及其超微结构的损伤;亦可缓解大鼠心肌线粒体混悬液中线粒体的肿胀及膜流动性下降,表明SY可缓解大鼠心肌缺氧性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腹腔注射SY可明显降低大鼠心率, 且显著改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所致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同时可缓解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冠状动脉流量的下降,提示SY具缓解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1.2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刘发等[2]报道红花黄色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给予大鼠灌服红花黄色素1~2g/(kgd),给药3~5d后开始降压,2~3周作用最强,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有明显下降,认为SY的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加压反射、激动H1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和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有关。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Y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抑制PAF factor,PAF)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升高;诱发的人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3]放射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SY可竞争性抑制氚标记的PAF与兔洗涤血小板(washed rabbit platelets,WRP)、兔血小板膜及膜蛋白上PAF 受体特异性结合,从整体细胞及分子不同层次观察到了SY的PAF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红花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红花中主要的化学成分红花,又称为番红花、藏红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色素成分。
下面我将介绍红花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一、胡萝卜素类红花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同时,胡萝卜素类物质还具有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对皮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酮类红花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异鼠李素、芸香甙、山柰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红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三、萜类化合物红花中还含有多种萜类化合物,如番红花醛、番红花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活性,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四、黄酮苷类红花中富含黄酮苷类化合物,如芸香苷、异鼠李苷、山柰酚苷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红花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并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多糖类红花中富含多糖类化合物,如红花多糖、番红花多糖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等活性,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酚类红花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如儿茶酚、黄酮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活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七、矿物质红花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铁、锌等。
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神经传导等具有重要作用。
红花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能够满足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求,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红花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胡萝卜素类、黄酮类、萜类化合物、黄酮苷类、多糖类、酚类和矿物质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红花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红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植物,还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宋祺1,孙西庆2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血脂稳定斑块、补液、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低颅内压、吸氧等)以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治疗之上,再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肌力变化、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4天两组NIHSS评分均减小,Barthel指数均升高(P均<0.05);治疗第14天,两组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4天两组左右上下肢肌力均增大(P均<0.05);治疗第14天,两组左右上下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3.020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3-0072-03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急促,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1]。
急性脑梗死患病人群中仅约25%无明显后遗症状,多数患者发病后容易遗留有生活工作能力受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语言表达等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5期 2012年5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1.24,No.5
May,2012
文章编号:1004—1656(2012)05-0715-07
红花黄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欢,张立伟。 (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通过考察红花黄色素(sY)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羟基自由基介导2・脱氧核糖氧化降解的抑制作用,以及 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探究sY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的主要有效成 分。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了sY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2-脱氧核糖降解的 抑制作用和对DPPH・的清除能力,同时对红花黄色素B(SYB)抑制2-脱氧核糖降解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研 究。结果表明sY抑制Fenton反应对2-脱氧核糖的氧化降解的, 为256.79 g/mL,对DPPH・清除的‰值 为27.15 0eJmL。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和SYB是sY中抗氧化的两个有效成分,抑制2・脱氧核糖的氧 化降解的 分别为220.68 p.g/mL和207.01 Izg/mL;对DPPH・清除的, 值分别为55.8l s/mL和41.25 p.g/mL。SYB对2-脱氧核糖氧化降解的抑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SYB除了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具有直接清除作用外,又可通过与Fe 离子的络合作用而阻断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由此可知sY具 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SYB和HSYA为其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Fenton反应;DPPH・;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antioxidation of safflower yellow ZHANG Huan,ZHANG Li—wei’ (Institute of Molecular Scien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afflower yellow(sY)and its main active ingredient,the inhibition of2-deoxyribose degradation induced by hydroxyl radical and the ability of scavenging DPPH・was examined.Hydroxyl radical was produced through the Fenton reaction.The protection ability of SY and its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n 2-deoxyribose degradation induced by hydrox- yl radical,and the ability of scavenging DPPH・were examined in vitro by UV spectrophotometer.At the same time,the mechanism of Safflower yellow B(SYB)inhibiting the degradation of 2-deoxyribose had been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SY could inhibit the degradation of 2-deoxyribose induced by hydroxyl radica1.SY could also eliminate DPPH・effectively.The lC was 256.79 mL and 27.15 t ̄,/mL respectively,and both of them showed a dose-effect relationship.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HSYA)and SYB were two main active compounds in SY.The lC of inhibition 2-deoxyribose degradation was 220.68 txe,/mL and 207.O1 I. ̄g/mL。 and the of scavenging DPPH・was 55.81 s/mL and 41.25 I ̄g/mL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mechanism test showed that,a- part from direct scavenging the hydroxyl radicals produced by the Fenton reaction,SYB could also chelated with iron ions and block Fenton reaction.So SY had a significant antioxidation activity,while SYB and HSYA were main ingredients in SY.
Key words:safflower yellow;Fenton chemistry;DPPH・;antioxidation
收稿日期:2012-01-05;修回日期:2012 ̄2-29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9201-201-06)资助;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项目 (No.2009003)资助 联系人简介:张立伟(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E-mail:1wzhang@SXU.edtr crl 716 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24卷 众所周知,自由基对生物体的危害非常大,它 会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机体中细胞膜的结 构,对生物体造成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癌 症、心脑血管疾病及衰老都与自由基有着密切的 联系 。因而,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研究是目前 研究的热点。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管状花,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从红花中 提取的水溶性红花黄色素是红花中主要的抗氧化 组分 J,可以清除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 护脑缺血损伤,保护心肌,保护神经免受损伤_3引。 为了深入探讨红花黄色素的抗氧化有效成分,本 实验利用大孔吸附树脂LSA-21和制备色谱对红 花黄色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离,分别比较了各 层次分离产物对羟基自由基介导的2一脱氧核糖氧 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DPPH・的清除能力,并 对SYB抑制2-脱氧核糖氧化降解的作用机制进行 了初步探讨,旨在筛选红花抗氧化活性成分或组 分,并为红花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红花药材由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羟 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 (批号:111637-200905);红花黄色素B对照品实 验室自制;2.脱氧核糖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DPPH・上海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 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所用水为自制蒸馏水。 1.2仪器与设备 HP8453 UV—Vis吸收光谱仪美国惠普公司; Scientz一12N冷冻干燥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 伦公司。 1.3方法 1.3.1 红花黄色素各样品制备按文献 方法 操作,略有改动。准确称取红花药材100 g,加10 倍水60℃下提取50 min,过滤,药渣再加lO倍水 80 cc下提取50 min,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并减 压浓缩为0.8 g/mL的药液。大孔吸附树脂LsA一 21(药材与树脂质量比为l:4)进行分离,水洗除 杂,醇一水体系梯度洗脱,收集15%乙醇、30%乙醇 和40%乙醇洗脱液,冷冻干燥,获得固形物质量分 别为4.86 g、0.81 g和3.20 g,得率分别为 4.86%、0.81%和3.20%。依次标记为组分1、组 分2和组分3;提取浓缩液经大孔吸附树脂LSA一 21吸附后,先用水洗除杂,然后直接用70%乙醇 洗脱、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总黄色素(SY)11.50 g,得率11.50%。组分1和组分3经制备型高效 液相色谱仪反复纯化,分别得到HSYA和SYB单 体化合物。利用HPLC分析各个组分的成分组成 或相对含量。 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 ̄ 250 mm,5 p,m),流动相CH3OH(A)和H2O(0.2 mol/L NaCIO -0.3%o HCIO )(B)梯度洗脱0-8 min 15%A-35%A,8—15 min 35%A-40%A,15—17 rain 40%A-40%A,17—20 min 40%A一15%A,流速l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402 1"111"1,进样20 L。 1.3.2样品溶液配制称取按1.3.1方法制备的 红花黄色素样品(组分1、组分2、组分3、SY、HSYA 与SYB)适量,用水配制成质量浓度均为l0 me/mL 的样液。称取SYB样品适量,加水配制成摩尔浓度 为2 mmol/L的样品溶液,用于做2一脱氧核糖降解 机理研究。称取EDTA.二钠7.4 mg于10 mL容量 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配制成2 mmol/L的EDTA 溶液。称取Fe(NH ):(SO ) ・6H O 39.2 mg于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36.5%的盐酸 500 ,加水定容至刻度,配制为2 mmol/L的Fe“ 溶液。 1.3.3 2.脱氧核糖氧化损伤检测 按文献 方 法操作。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由于 羟基自由基可以使2.脱氧核糖氧化降解,降解物 又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显色,生成物 在波长532 nm有最大吸收峰 J,因此,体系中加 人样品后,可以通过测定As32值的变化间接反映样 品对羟基自由基介导的2.脱氧核糖降解的保护作 用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反应液总体积为 4.5 mL,实验步骤为:将红花黄色素样品溶液稀配 为0.2 mg/mL、1 me/mE、2 me/mL、5 me/m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