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范文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范文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范文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一.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二.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管理程序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施,是管理部门的监督手段;

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三.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主导性原则

5.等衡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

7.随机性原则

8.社会经济性原则

9.公众参与性原则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包括以下环节:

编制环评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

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其中包括:

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千差万别,不仅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规模、不同工艺、不同的原材料产生的污染种类和数量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而且相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区域,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其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其影响是较小的、补救措施是容易找到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既要促进经济发展,有要保护好环境的双赢理念。对环境影响大的建设项目从严把关管理,坚决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影响小的项目适当简化评价内容和审批程序,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

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

评价大纲的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各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在审批报告书时应遵循的原则1)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是否符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是否符合区域(城市)环境功能区划与总体发展规划4)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可行5)是否做到污染达标排放

6)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7)项目建成后能否维持地区的环境质量。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与管理程序相对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①研究有关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

②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建设项目的工程组成,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同时进行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

③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明确评价重点;

④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或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

①做进一步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②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③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从环保角度确定项目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的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流程图见下图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

一般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

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求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一般要采用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可通过定性的描述来完成。

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

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工程建设的范围、生态影响的性质、程度等);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依等标排放量的大小和根据项目的性质、投资规模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及当地大气污染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确定评价级别。

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

可适当调整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可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如在生态敏感区域建设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其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登记应进行提级;废水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场的建设项目,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可以降级。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应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是具体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

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应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

环评大纲的主要内容

(1)

(2)

(3)

(4) 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5) 环境现状调查

(6)

(7)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

(8)

(9) 经费概算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目的——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原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

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比较

环境现状调查调查内容

地理位置;

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大 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社会经济情况;

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等等

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的基本原则:预测时段、范围、内容、方法均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环境要求而定,同时还要考虑规划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

预测阶段、时段、状况

三个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营运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

二个时段: 环境空气:冬夏两季;水环境:枯水期丰水期

二种状况:正常排放、风险排放

预测范围和内容

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范围;

内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体健康和资源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之一。

遵循的原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报告书。

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复杂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中将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基本要求

1.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 基础数据可靠;

3.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合理;

4.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6.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项目负责人应为相应行业的注册工程师,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应该有上岗证,并分别在报告书中署名。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

1.总则

(1)项目由来

(2)评价目的

(3)编制依据

(4)评价标准

(5)评价范围

(6)评价重点与环境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

(3)职工人数及生活区布局

(4)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5)主要产品方案及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6)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

(7)工程污染源分析并分别列表

(8)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9)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1)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

(3)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4)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5)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6)社会经济情况

(7)人群健康状况

4.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

(2)预测范围

(3)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

(4)预测结果及其分析说明

5.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3)多个厂址环境影响的比较和分析

6.环境保护措施

7.拟建项目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0.附件

有些项目还要求要求包括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公众参入等内容,有的项目生态评价是重点。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质量的评价要点

报告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

是否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工程概况和环境状况介绍是否清楚

工程分析是否详尽

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可行

是否完成了评价大纲及评估意见确定的工作内容

评价结论是否明确回答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时所关心的几个问题(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水平等)

评价结论是否客观、可信

能否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一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二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三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四GIS技术在环评中的应用简介

一.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定义:环境影响识别就是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减少环境影响预测的盲目性;增加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的可靠性;强化污染防治对策的针对性。

环境影响识别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具有环境影响识别功能的方法主要有:

清单法(核查表法):分为简单型、描述型、分级型。

矩阵法:相关矩阵法和迭代矩阵法,不仅具有影响识别功能,还有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功能;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说明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

叠图法: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线型”影响项目(公路、铁道、管道等)和区域开发项目。

影响网络法:除了具有相关矩阵法的功能外,可识别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核查表法

基本思路:将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列在一个清单中,给出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价。 优点:使用方便,易被接受;在评价早期阶段应用,可保证重大的影响没有被忽略

缺点:繁琐且耗时;没有将“受体”与“源”相结合,并且无法清楚地显示出影响过程、影响程度及影响的综合效果。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核查表法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核查表法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矩阵法

用法:将拟议的经济活动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用各符号表示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类型:有简单矩阵、定量的分级矩阵(即相互作用矩阵,又叫Leopold矩阵)、Phillip-Defillipi 改进矩阵、Welch-Lewis三维矩阵等,可用于筛选、识别、评价环境影响、累积环境影响等多个环节。

特点:直观地表示交叉或因果关系,有利于描述环评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简单实用,内涵丰富,易于理解;缺点是不能处理间接影响和时间特征明显的影响。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矩阵法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叠图法

用法:将评价区域特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的地图。

适用性:叠图法适用于评价区域现状的综合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判别影响范围、性质和程度)以及累积影响评价。

特点:直观、形象、简明。无法表达源与受体的因果关系,无法综合评定环境影响的强度或环境因子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网络法

表示各种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多级影响逐步展开。可用于环境影响识别。

网络法主要有以下形式:

因果网络法:规划与其调整行为、行为与受影响因子以及各因子之间联系。可以识别环境影响发生途径、便于依据因果联系考虑减缓及补救措施;缺点是要么过于详细,致使花费很多本来就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考虑不太重要或不太可能发生的影响,要么过于笼统,致使遗漏一些重要的间接影响。

影响网络法:把经济行为与环境因子进行的综合分类以及因果网络法中对高层次影响的清晰的追踪描述结合进来,最后形成一个包含所有评价因子(即经济行为、环境因子和影响联系)的网络。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因果网络法

二.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主观预测法:以专家经验

数学模式法

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环境影响的预测模式绝大部分属半经验、半理论的数学模式。环境预测模式按不同环境条件有0维、一维、二维、三维、稳态、非稳态等各种模式,实际应用时要特别注意模式的假设条件、尺度分析及误差。

影响预测模式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模型参数(如:大气扩散参数σy、σz 等)的确定方法和原始测定数据(监测数据)的质量。

物理模拟预测法

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

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

该法的理论依据是相似理论,其关键是原型和模型的相似,通常考虑几何相似;动力相似;热力相似;运动相似等。

对比法与类比法

●对比法:将工程兴建前后某些环境因子影响机制及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类比法:通过相似的已知工程兴建前后对环境的影响来预测和订正一个未来工程(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

专业判断法

该法也称专家预测法。是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类比、对比、归纳、推理、演绎、给出该专业领域内的预测结果。

专业判断法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的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等属此类方法。

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特而斐法

三.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按一定评价目的,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其方法主要有:

1.指数法

2.矩阵法

3.图形叠置法

4.网络法

5.动态系统模拟法

普通指数法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中,常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行评价。

一般在单因子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单因子指数

先引入环境质量标准,利用下式确定单因子指数:

Pi=Ci/Cs

评价可分析该环境因子的达标(Pi <1)或超标(Pi >1 )及其程度,并统计超标率

和最大超标倍数

多因子指数评价

均值型指数评价

计权型指数评价

几何均值型指数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

在各单因子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为得到所有因子的综合评价,可引入综合指数,所用方法称为“综合指数法”,综合过程可以分层次进行,可以先以要素进行综合,如大气环境影响分指数、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得到总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 等权综合:

综合指数评价 计权指数综合:

式中:i ——表示第i 个环境要素 n ——环境要素总数

j ——第i 个环境要素中的第j 个环境因子

m ——第i 个环境要素中的环境因子总数

Wij ——权重因子 ∑==n 1

ιi n 1p P ∑==n i i

i P W p 1

min max )()(i i p p p ?=∑∑n i m j ij P P 1=1==sij ij ij C C P /=∑∑

∑∑n i m j ij n i m j ij ij W P W P 1=1

=1=1==

2.矩阵法:把开发行为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组成一个矩阵,在开发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建立直接因果关系,以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说明开发行为的环境影响。

相关矩阵法

迭代矩阵法

3.图形迭置法

三.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4.网络法

该法是采用原因—结果的分析网络分级别分层次阐明和推广矩阵法。

5.动态系统模拟法

以动态的观点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用数学模式表达出来,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学模拟,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复杂信息反馈和相互消长关系。

四.GIS技术在环评中的应用简介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在选址中的应用

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四.GIS技术在环评中的应用简介

●建立标准与法规数据库

●建立区域自然与经济数据库

●建立区域环境质量与污染源数据库

●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

●优化环境监测网络

●进行现状与影响评价

●进行风险评价

●事后验证环评结论

__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第二章 环评技术方法工程分析

第二章工程分析 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 1.污染型建设项目——以污染影响为主; 2.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工程分析的作用 ㈠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㈡为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㈢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㈣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 (一)分类 1.类比法; 2.资料复用法; 3.物料衡算法——⑴总物料衡算;⑵有毒有害物料衡算; ⑶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二)各类方法的应用 1、类比法 (1)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项目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气象、地貌、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污染情况等的相似性。 (2)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 A=AD×M AD=BD-(aD+bD+dD) 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单位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某污染物量; 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掉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2.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G 投入=∑G 产品 +∑G 流失 ∑G 投入 ——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 流失 ——物料流失总量; (1)总物料衡算公式 ∑G 排放=∑G 投入 -∑G 回收 -∑G 处理 -∑G 转化 -∑G 产品 ∑G 排放 ——投入无聊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 投入 ——进入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 回收 ——进入回收产品中某污染物总量; ∑G 处理 ——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环评分析(第三章第四章计算)

1. 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 SO 2 源强为 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 6m/s, 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 500m 处的σz=18.1m,σy=35.3m ;计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 解: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 22221(,,0,)exp 2y z y z q y H C x y H u πσσσσ?????? =-+???? ??????? ? 将以上数据带入: ) /10001.11.18603.355021exp 3.351.18614.3803 52 2m g C (-?=?? ??????????????????? ??+??? ??-????= = 0.01 mg/m 3 经计算获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为0.01 mg/m 3。 2. 某工厂烟囱高Hs=45m ,内径D=1.0m ,烟温Ts=100℃,烟速V s =5.0m/s ,耗煤量180kg/h ,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 ,中性大气条件下,距源450m 轴线上SO 2的浓度。(大气压Pa=101KPa ) 小型烟囱Q h <1700KJ/s ,采用霍兰德公式计算其烟气提升高度 1 )01.05.1(2-+=?u Q D V H h s 风速廓线幂指数 p 的取值

在中性大气稳定度下,高斯扩散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σy =0.110726x 0.929481 σz =0.104634x 0.826212 解:⑴工厂烟囱的SO 2排放强度为: Q=180kg/hr ×1%×90%×32 64×1000/3600=0.90 (g/s) ⑵根据风廓方程,可计算在评价因子45m 处的风速。从表中可查风速高度指数p=0.25 p z z u u )( 1 212= )/(9.21045225 .0s m u =? ? ? ???= ⑶计算烟囱的提升高度和有效高度 ①烟气排放量 Q v =A.u=3.14×0.52×5=3.9(m 3/s ) ②烟气热释放率 v s a h Q T T P Q ??? =5.3=3.5×101× 10027320100+-×3.9 = 296 (KJ/s ) ③烟气提升高度 Qh<1700KJ/s ,属小型烟囱,可采用霍兰德公式计算其烟气提升高度。 1 )01.05.1(2-+=?u Q D V H h s =2×(1.5×5×1+0.01×296)/3.9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5讲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2012年新版)

八、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 《规划环评条例》第19条: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2)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 九、熟悉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规划环评条例》第20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针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 (1)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2)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3)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6)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 (7)内容存在其他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第2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针对重大环境影响问题) (1)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2)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十、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环评6+2审批原则

“6+2审批原则”即(1)建设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2)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及与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的相容性;(3)污染物达标排放;(4)污染物总量的控制;(5)清洁生产和工艺的先进性;(6)外排的污染物不会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7)公众参与调查;(8)环境风险评价。 我在做报告的时候就是发现无论是哪个报告书,反正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围绕着这“6+2审批原则”来的,说这是一个环评报告的灵魂也不过分吧。因为自己做过的报告也不是很多,我还是以房地产报告为例,进行说明吧。一个报告书的章节如下: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1.2 编制依据 1.3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1.4 评价重点 1.5 评价因子 1.6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7 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8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1.9 评价技术路线 2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2 社会环境概况 2.3 项目地区规划 3 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项目工程分析 3.3 公用工程 3.4 拟建项目“三废”排放情况汇总 4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4.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4.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4.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4.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6 环保投资概算 5 清洁生产分析评述 5.1 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5.2 施工期清洁生产的实施 5.3 采用绿色建材 5.4 清洁能源的使用

5.5 绿色设计 5.5 绿色物业服务 5.7 充分享受日照与自然通风 5.8 节能减排 5.9 室内环境 5.10 小结 6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1 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6.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6.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 声环境影响分析 7.3 水环境影响分析 7.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5 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 7.6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 规划相符性分析

环评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 2-2、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讨论,用一盆水清洗衣服和将该盆水分成两个半盆水来洗衣服,哪个效果好。 解:假设一盆清水的量为L ,衣服上的污物为n mol ,洗完后所剩水为L 1,∵衣服上的污物均匀分散 在清水中,衣服上残留的污物为W ,则方法一:1L W L n = ,方法二:第一次用2L 洗衣服后,衣服上残 留的11/2 L W n L =,第二次用2L 清水洗时,1211/2L W W L L = + ,11122114*/2/22L L L W n n L L L L L L ==++,进行分析比较:① 12L L = 时,W 1=W 2,方法一与方法二效果一样;②12L L >时,W 1W 2,方法一效果好。 2-6、某监测站点某日的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为 125μg/N m 3,二氧化氮日均浓度值为 75μg/N m 3,当日测得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是328μg/N m 3,计算API 并指明空气质量等级和主要污染物。 解: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公式() () (),,1,,,1 ,*i i n i i n i n i n i n i n C C I I I I C C ++-= -+-,由二氧化硫日均为125μg/N m 3,查表API 在100~150之间。又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是328μg/N m 3,,NO 2的浓度值为75μg/Nm 3,计算得二者API 分别为I pM10 为可吸入颗粒物的API 指数,则根据公式 ()()102328150750 *200100100189,*500047350150800 pM NO I I --= -+==-+=--,Max{I pM10,I NO2,I SO2}=I pM10=189,∴该 检测点的污染物的API=189,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2、已知某市 1995 年 GDP 是 60亿元,SO 2 排放总量是 2250 吨,2000 年GDP 达到 90 亿元, SO 2 排放总量是 2490 吨;若到 2010年 GDP 实现 210 亿元,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 SO 2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解:(1)根据题意,预测参照年t 、预测基准年t 0、预测目标年分别确定为1995年,2000年和2010年。 (2)根据公式() 0M=1t t M α-+和() 0G=1t t G β-+,(M 0 是基准年的已知排污量,M 是目标年或参照年的 排污量;α 是排污量的年增长速率;。G 0 是基准年的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G 是目标年或参照年的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β 是产值的年增长速率)求得α、β 2250=2490*(1+α)1995-2000解出:α=0.02,60=90*(1+β)1995-2000解得: β=0.0845 (3)计算弹性系数 ξ =α /β =0.237 (4)根据(2)中公式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 210=90*(1+β)2010-2000解的:β=0.0884,同时可求得 α= ξβ =0.021 (5)求出预测目标年SO 2 的年排放总量 M=2490*(1+0.021)2010-2000=3065t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例题及答案

公路建设项目 模拟试题: 一、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 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环评试题第二章第四章

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在工程和环评实践中最普遍的是基于统计理论而建立起来的( )模式。 A 、正态扩散 B 、萨顿 C 、帕库奎尔 D 、赫-帕斯奎尔 ·掌握按排放特征、地形条件等正确选用相关模式的方法。 2、对连续点源扩散,各种尺度的湍流同时参与扩散过程,扩散速度和范围以峰值流 为坐标轴,通常用( )进行计算。 A 、烟团模式 B 、高斯烟羽模式 C 、萨顿奎尔 D 、帕斯奎尔模式 ·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 3、公式()??? ? ??--=222222exp ,,z He y Y z y U Q o y x C e σσσσπ中参数U 代表( )。 A 、地面平均风速,m/s B 、地面10米处的平均风速,m/s C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 D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t 4、公式()12 2P H U e Q x C m m m ???=π中参数He 代表( )。 A 、排气筒的几何高度 B 、排气筒的有效高度 C 、烟气的抬升高度 D 、烟气的抬升高度与排气筒有效高度 ·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5、下列公式中( )是熏黑烟模式。 A 、()122P H U e Q x C m m m ???=π C ()?????? ??????????? ??---+=21221212122exp 421σσσπH U X V a Y U Q a C e 、D 、()???? ??-=222exp ,,y Y z y U Q o y x C σσσπ

环评第38讲 模拟试题一讲解

模拟试题一 说明:从一到八题中任选六题回答。每题20分,共120分。 一、火电厂改造 某发电厂现有6台机组(2×25MW、4×125MW),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作为当地区域集中供热的热源点,替代周围拆除的10t以下13台小工业锅炉,公司对现有2X25MW机组进行了抽汽供热改造。项目规模为2×300MW,总容量为600MW。辅助工程为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除尘装置,改建煤码头,停靠3个3 000t级煤驳的泊位。本工程日运行20小时,年运行5 500小时。本工程耗煤量为824t/h。 (问题) 1.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为:SO20.0161mg/m3,NO20.0629mg/m3,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本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是多少?大气现状环境监测需要选择哪些监测因子?如何选择现状监测时间? 在本项目中,SO2和NO2的小时平均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分别为0.50mg/m3,和0.24mg/m3,经计算,PSO2=0.0161/0.50=3.22%,PNO2=0.0629/0.24=26.0%。由于80%>PNO2>10%,故本项目大气评价定为二级。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因子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烟尘。 监测时间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在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的有效数据,在每天的监测时段,至少要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日平均质量浓度应符合GB 3095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2.在该发电厂东南方向5km处有一居民居住区,现状大气监测最大小时平均浓度二氧化硫0.178mg/m3,二氧化氮0.119mg/m3,预测值二氧化硫0.0063mg/m3,二氧化氮0.0532mg/m3,现状大气监测最大日平均浓度二氧化硫0.100mg/m3,二氧化氮0.083mg/m3,预测值二氧化硫0.0011mg/m3,二氧化氮0.0087/m3,试判断该居民居住区这两种污染物是否超标? 考的是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敏感点的叠加值=预测值+背景值。然后对照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判断是否达标。 这里就要求学员记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几个常规污染物的标准值,能记住二级标准小时值和日均值基本就可以了。在判断评价等级的时候也要用。 3.火电厂建设项目的温排水指的是什么水?对于点源的废热以什么来表征:以什么模式来预测? 温排水指通过电厂冷汽器向环境水体排放,且水温高于环境水温的直流冷却水,其排水中没有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 学习重点 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及重要性 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4.环境标准体系 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 学习难点 1.环境标准体系 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第一节环境 一、环境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或者说,相对于某一主体的周围客体因空间分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就是相对于该主体的环境。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科学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

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体;社会因素是指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选用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1)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2)环境的区域性 环境的区域性决定在研究和解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时必须掌握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 2.变动性和稳定性 (1)环境的变动性 (2)环境的稳定性 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人类社会必须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即保持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3.资源性与价值性 (1)资源性: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环境系统是环境资源的总和。 包括: 物质性资源:指生物、矿产、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狭义的资源范畴。 非物质性资源:指环境所处状态。不同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会提供不同的条件。环境状态的有用性也体现了环境的资源性。 (2)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第二节环境影响的概念 一、环境影响的定义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⒈环境影响 ⑴定义: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⑵研究目的: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限制人对人的不利影响) ⑶分类,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不利与有利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不同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由于价值观念、利益需要等的不同,对同一环境变化的评价会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环境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不易。 ⒉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⒈环评法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⑴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⑵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需要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⒉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②分类管理、分级审批;③明确规定鼓励公众参与;④环评内容丰富,为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技术审查制度。 分类管理: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这一特点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④新建项目强调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改扩建和技术改进项目突出“以新带老”。 分级审批:对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规模、不同行业等的建设项目,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县等不同级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环评文件。原则:对资源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一些行业和项目提高审批等级。 意义: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适应了我国具体国情和政治体制,对于提高环评管理审批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⒊公众参与的两个阶段: ⑴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类似于国际通行的程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建设方的环境影响申报(咨询)开始,环保管理部门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筛选)的原则,提出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类型并明确审批部门,建设方根据环境影响申报/咨询意见,委托具有恰当资质的环评机构开展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期间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受影响公众的意见。环评文件需经环保部门的评估或咨询机构(如有行业主管部门,则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后出具评估意见,再报审批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需要有公众参与。建设方获得批文后方能施工,在施工结束后仍向审批环评的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完成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调查报告)并通过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按法律法规进行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环境影响申报,开始项目论证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开始设计 编制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污染类,调查报告-非污染、生态类) 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 ⑴总则;⑵建设项目概况;⑶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⑷工程分析;⑸清洁生产评价及循环经济分析;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⑺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⑻环境风险评价;⑼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⑽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⑾总量控制;⑿公众参与;⒀选址可行性论证;⒁环境管理及监测;⒂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根据审批原则,逐条给出评价结论:①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合理;③是否符合清洁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