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

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马铃薯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的特点,其性喜冷凉。
广东中部冬春气候条件,从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3—19·6℃,是马铃薯生长、结薯比较适宜的温度。
广东近年种植马铃薯的面积有四、五十万亩,一般亩产700—1000公斤,高产的可达2500公斤,增产潜力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优良品种的推广,马铃薯出口数量逐年增加。
广东马铃薯生产受三方面条件影响:一受冬春气候影响。
冬种马铃薯生产中后期受霜冻和低温阴雨影响,产量不稳,往往造成减产;二受外贸出口数量和价格影响。
本省过去的马铃薯生产,主栽品种为集农958和克新三号等,生长期较长,商品质量一般,市场竞争力弱,而且集中于11月中旬前后种植,翌年3月份收获,这样不但销售困难而且价格低;三是由于广东气候温度高、湿度大,蚜虫飞迁传播病毒,使马铃薯受病毒侵染退化快,留种困难,每年需从北方调运种薯。
由于北方一些地方种薯和商品薯混种,质量不保证,加上铁路长途运输,腐烂损耗大,种薯价格高。
广东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交通方便,冬春季节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生产,各地可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晚秋、冬种和晚冬马铃薯生产,产品在1—5月份上市,而此时国内马铃薯主产区均无鲜薯上市,发展马铃薯生产可获得较好效益。
选择良种根据广东冬春气候条件的特点和马铃薯生长特性,在选用品种时必须选用优质早熟或中早熟、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符合出口要求的食用或加工用马铃薯品种,经试验、示范、生产实践和出口销售情况表明,粤引85—38、东农303、粤引86—2、金冠等品种适宜广东种植,可获较高产量,出口创汇效益高。
粤引85—38:原产荷兰,由广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引进,与省农科院原旱作所共同鉴定筛选的优质、早熟、高产食用品种。
经多年试验,平均亩产1358·8公斤,比主栽品种,中晚熟高产品种集农958增产14·3%,一般亩产1200—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90克以上的商品薯率高达85%,干物量17·29%,淀粉含量12·39%,维生素C含量18·44毫克/100克,出苗后80天可成熟。
马铃薯

湖北冬作区的条件⏹冬季平均气温一般不到10℃,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10~-2℃之间。
2月份温度开始回升,3月中旬进入春季,气温在10~22℃之间,约有70d的时间,5月中旬后进入夏季,气温稳定升高,平均温度超过20℃。
⏹年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一般2~5月降水逐渐增多,5、6月雨量最多,雨日最多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耕地一般含氮较丰富,大多缺磷、缺钾,土质较疏松。
⏹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条件☐一是马铃薯生长阶段雨量充沛,加之这些地区排灌条件好,能保证马铃薯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二是土壤含氮比较丰富,质地比较疏松,适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
⏹不利条件☐一是仅2月中旬至5月中旬约90d的时间温度适于马铃薯生长,适温时间偏短,块茎膨大期易受高温威胁,这是夺取高产主要障碍因素;☐二是土壤普遍缺磷缺钾,不能满足马铃薯生长对磷钾的需要。
. 单作☐单作指仅种植马铃薯一种作物。
☐湖北省在西南高海拔地区一般为单作。
同时由于无霜期短,一般在高山地区仅种植一季马铃薯,8月底9月初收获。
现在也开始在高山马铃薯收获后种一季速生蔬菜如莴苣、萝卜或小白菜等。
☐冬作马铃薯因同季作物主要为小麦、油菜,主要也为单作,其前茬多为晚稻,也有棉花、蔬菜等。
后茬也主要是接中稻,或套种棉花。
间作套种⏹马铃薯-棉花☐马铃薯1月份播种,翌年5月中旬收获,棉花4月10日左右播种,5月中旬移栽,10月底拔秆。
☐目前采用的有2种方式:⏹马铃薯宽垄双行,棉花2行宽幅套种。
这种套种方式可兼顾薯棉二者产量。
幅宽1.4m,马铃薯株距0.33m,2500株/亩;棉花株距0.25m,2800株/亩。
棉花4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才封行,而马铃薯5月份即可收获,二熟矛盾也很小。
这种套种方式棉花基本不少收,可多收一季马铃薯,单位面积产值可成倍提高。
⏹马铃薯垄作3行,棉花2行间种西瓜。
幅宽2m,马铃薯株距0.33m,每亩3000株;棉花株距0.25m,每亩3600株。
用马铃薯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块茎的生长发育过程;2. 探究马铃薯块茎的生理特性,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分吸收与运输等;3. 分析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马铃薯、土壤、植物生长灯、培养皿、剪刀、尺子、天平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pH计、电导率仪、温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一: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观察(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块,分别放置在培养皿中;(2)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3)每天观察马铃薯块茎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4)每隔一定时间,测量马铃薯块茎的重量,计算生长速度。
2. 实验二:马铃薯块茎呼吸作用研究(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培养皿中;(2)使用pH计测量培养皿内空气的pH值,记录初始值;(3)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4)每隔一定时间,使用pH计测量培养皿内空气的pH值,计算呼吸速率。
3. 实验三:马铃薯块茎光合作用研究(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培养皿中;(2)使用电导率仪测量培养皿内土壤的初始电导率;(3)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4)每隔一定时间,使用电导率仪测量培养皿内土壤的电导率,计算光合速率。
4. 实验四:马铃薯块茎水分吸收与运输研究(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分别放入培养皿中;(2)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培养皿及马铃薯块茎的总重量;(3)将培养皿放置在植物生长灯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4)每隔一定时间,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培养皿及马铃薯块茎的总重量,计算水分吸收量;(5)观察马铃薯块茎内部水分运输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观察根据实验结果,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生长高度和叶片数量逐渐增加。
这表明马铃薯块茎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潜力。
2. 实验二:马铃薯块茎呼吸作用研究根据实验结果,马铃薯块茎在植物生长灯下的呼吸速率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渐降低。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春秋两季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春秋两季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民对马铃薯的需求不断增加。
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膳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地膜覆盖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应用的一种栽培技术,可以调节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的地膜覆盖对春秋两季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膜覆盖材料,包括黑色PE地膜、银黑夹膜、农用膜、生物降解膜和无地膜栽培等,在同一种植、管理条件下,对春秋两季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收集不同地膜材料以及无地膜的马铃薯栽培资料,包括土壤温度、湿度、地下水和土壤无机盐含量等;2. 比较不同地膜材料或无地膜条件下马铃薯产量、单株产量、地上生物量和品质差异;3. 分析不同地膜材料或无地膜条件下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研究的目标是:1. 探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春秋两季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 为种植业提供科学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和决策参考;3. 制定合理的地膜应用策略,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益。
三、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设计同一种植周期和管理条件下的对照组和各地膜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2. 实验地点选择土质较为均匀、气候条件较为稳定的大棚或露地,确保各处理间环境协调,排除由于环境差异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因素。
3. 样本采集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结束后,对各处理组采集地上部分马铃薯植株进行处理,测定各组马铃薯产量、单株产量,地上生物量和品质等指标。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选出适合不同种植环境和要求的地膜材料,提高马铃薯栽培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为什么秘鲁种植马铃薯

为什么秘鲁种植马铃薯秘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马铃薯(土豆)起源地之一,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马铃薯多样性。
马铃薯在秘鲁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对秘鲁人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秘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种植。
秘鲁地处南美洲西部,横跨赤道线,拥有丰富的阳光和适度的降雨量。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此外,秘鲁的地理地势多样,从海平面上升到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脉,使得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可以在各种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中生长。
其次,马铃薯对秘鲁人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秘鲁,马铃薯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马铃薯都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秘鲁的许多传统菜肴中都有马铃薯的身影,比如著名的马铃薯炖肉(papa a la huancaina)和马铃薯沙拉(causa)等。
马铃薯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合当地口味的特点,深受秘鲁人民的喜爱。
此外,马铃薯的种植也为秘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铃薯是秘鲁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和收入至关重要。
许多农民依靠马铃薯的种植和销售维持生计,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能够维持稳定发展。
此外,马铃薯的出口也为秘鲁的外贸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秘鲁的马铃薯出口主要集中在新鲜和加工产品上,如马铃薯片和马铃薯淀粉等。
马铃薯的出口收入对于秘鲁的国家经济和贸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马铃薯的种植对于秘鲁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马铃薯是一种抗旱、抗逆性强的作物,对土壤和水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秘鲁这个地区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马铃薯的种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此外,马铃薯的植株生长茂盛,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秘鲁种植马铃薯是基于该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并且马铃薯对秘鲁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马铃薯的种植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和收入机会,为国家的外贸和经济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壤条件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分析

·136·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5期摘要:土壤不但是种植马铃薯的物质基础,而且能够保障马铃薯生长过程所必需的水分、养料以及温度。
因此,土壤的条件对马铃薯种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讲,不同地区的土壤的营养成分不同。
此外,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以及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土壤性质变化,进而酸化。
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的农作物,土壤条件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水分、酸碱度、微生物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对于马铃薯种植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条件;马铃薯;种植0 引言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洋山芋或山药蛋等。
马铃薯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生育期比较短,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是开发东闲田、节约水资源,调整优化作物种植布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最佳作物。
马铃薯营养成分全面,食用价值高,是改善人们事物结构的保健食品,因此,被确定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1 土壤水分水分对于植物的意义非常重大,植物体主要成分是水,通过水进行光合作用并传送养料,保障植物的新陈代谢。
因此,土壤中水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土壤的所在的地区地势在-45千帕斯卡以下,马铃薯的茎叶容易缺水。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高,土壤缺水直接导致马铃薯生长缓慢。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通过在地面加盖覆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从而保障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2 土壤酸碱度马铃薯适宜在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土壤的酸碱程度直接影响马铃薯吸收养分以及生长发育。
一般来讲,酸性的环境下,马铃薯能够吸收到更多的阳离子。
酸碱度在4.8到7之间马铃薯能够发育比较正常。
土壤的酸碱度在5到5.5之间最适合马铃薯的种植。
马铃薯的发芽期间应当疏松土壤进行透气,从而保障马铃薯根部的生长。
土壤的酸碱度在4.8以下容易导致马铃薯的植株矮化以及叶面卷皱。
土壤的酸碱度高于7导致马铃薯的产量下降,酸碱度超过7表明土壤呈强碱性,不利于马铃薯生产,在强碱性土壤中播种马铃薯不会出苗。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作者:于奂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9期马铃薯作为一种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广阔,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能够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的发展。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质量,要加大对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确保可以满足实际需求,促进马铃薯的健康生长,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食材。
一、马铃薯简介众所周知,马铃薯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钙、磷、铁、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
另外马铃薯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有效的延缓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所以说食用马铃薯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
马铃薯有着很好的产业优势,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实现马铃薯的商品化。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是以种植马铃薯为主,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和产业优势。
马铃薯属于茄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马铃薯是浅根系作物,根系基本分布在土壤表层,向外伸展的范围比较小。
马铃薯品种较多,早熟品种根系入土深度一般要比中晚熟品种浅,分布的范围也更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马铃薯品种在不断改进,出现了更多优良的品种。
二、马铃薯对环境的要求温度。
块茎膨大最佳的地温是16-19℃,块茎贮藏最合适的温度是1-4℃。
水分。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分,马铃薯也不例外,在整个生长期间要提供充足的水分。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的作物,为了保证健康生长,每天日照的时间要保持在11-13小时以上。
土壤。
种植马铃薯对土壤条件有一定的条件,选择肥厚、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是微酸性土壤,pH值要在合理范围之内,否则会影响到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肥料。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养分,大概有二十几种,其中氮、磷、钾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明确马铃薯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实现马铃薯的健康生长,种植出优质的马铃薯,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材。
三、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1、地块选择对于马铃薯的种植,地块选择是第一步,所以要非常的重视。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详解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一、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马铃薯适合于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
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种植。
全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1300-1400度。
春播应防晚霜的冻害,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度(3月上旬)即可播种。
秋播应躲避高温闷热天气。
当气温高于28度时,应用小水勤浇来降低地温。
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般连续种植3年时,应搞好轮作换茬,可与粮、棉、菜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
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
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3、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
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4、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
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5、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
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
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的生育周期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马铃薯的发芽期。
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
块茎萌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
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ord资料
不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014-08-16 严程明 广州一翔
1、土壤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具有较
高的要求,沙壤土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具体
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沙壤土疏松透气,回温快,有利于马铃薯及时出苗,
便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
(2)便于耕作。
(3)不容易积水,减少了薯块因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
菌的风险。
(4)收获方便,薯块干净,表皮光滑,商品品质较佳。
但沙壤土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
相应的水蒸发速度也较快,对于缺水或灌溉条件不足的地
区,马铃薯宜平作,尽可能的减少土表裸露面积。及时中耕
培土,阻断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
速率。
黏重土壤由于保水性较强,土壤回温慢,比较湿冷,不利
于马铃薯出苗,耽误农时,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当浅播,一方
面可以减少芽苗破土的压力,另一方面浅层土温度相对较
高。其次,黏重土壤通透性不佳,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进而影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影
.
Word资料
响薯块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郁闭的土壤环境中也给薯块的膨
大带来额外的压力,易产生畸形薯,降低商品品质。再次,
黏重土壤排水效果较差,如果在薯块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土
壤中水分过多未能够及时排出去,薯块缺氧,表皮气孔张开,
极易感染病菌。最后,黏重土壤不利于耕作,水分多粘性较
大,水分少则形成土坷垃,损害根系和薯块。
对于黏重土壤,种植马铃薯宜起高垄,有利于水分的排除,
同时适当浅播,有利于出苗。多施有机肥,也可在一定程度
上改良土壤质地。
2、光照
光照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很多人感觉很奇怪,为
什么在华北生长的马铃薯能开花,而位于南方冬作区的马铃
薯却不见开花,其根本原因就是出在光照上。马铃薯花芽的
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
长季节位于6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个小时以上,
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
花芽的分化。
日照的长短除了会影响到马铃薯花芽的分化以外,还
可控制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短日照会限制马铃薯株高和匍
匐茎的长度,使匍匐茎膨大提前,结薯早而快。通常情况下,
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南方短日照环境
中则表现的是早熟品种的特性。
.
Word资料
不同时期生长的侧重点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
同。
发芽期:促进薯块萌发出短而壮的芽苗是保证植株旺
盛生长,进而高产的先决条件,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
避免长成瘦高弱苗,可以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短日照情况下
催芽,促进短壮芽的形成。
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
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发棵期:发棵期以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
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为薯块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
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长日照条件。
结薯期:这个时期需要控制茎叶生长,重点将光合产物转
移到匍匐茎中,促进薯块的快速生长,马铃薯80%的产量就
来自于这个时期,短日照能够起到良好的控茎叶生长的作
用,减少光合产物在茎叶中的损耗,而较大的昼夜温差又能
够极大限度的保障淀粉的积累,促进薯块的快速膨大,为高
产打下基础。所以,短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强光照是这
个时期最佳的光照条件。
3、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发芽期: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的水分
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
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
.
Word资料
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的水分,现在
芽苗的生长。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
即可。
幼苗期: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根系的发育,培育矮壮苗,所
以保持土壤通透性极为重要。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
水量的60%左右即可。
发棵期:这个阶段是茎叶快速生长,干物质急剧累积的时
期,水分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
70%~80%。但在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光合
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累积和生长发育,开始需
要控秧,以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此时土壤湿度需降低至
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结薯期:马铃薯总产量的80%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
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的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
影响。前期土壤湿度需持续保持在70%~80%这个范围内,切
忌忽干忽湿,如长期干旱后再灌溉一次,这个时候极易造成
薯块的二次生长,薯块顶端再生长出小子薯,且外形呈现两
端粗、中间细的葫芦状。后期土壤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
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4、干旱对马铃薯生长的不良影响,如何提高马铃薯的抗旱
能力?
.
Word资料
水是马铃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植株中90%是水分,而
块茎中也有80%的水分,由此可见,水对马铃薯的重要性。
首先,干旱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茎
叶的生长,降低光合效率,减少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影响产
量;其次,干旱会限制块茎的膨大,甚至产生畸形薯;再次,
在块茎形成期,忽干忽湿会严重影响薯块的商品品质,干旱
时,薯块周皮易发生木栓化,当水分充足时,虽然木栓化现
象得以缓解,但容易发生二次生长,薯块顶端长出小子薯,
且薯块两端粗,中间细。除此之外,在块茎生长后期,较严
重的干旱会促使薯块内部产生褐斑,影响马铃薯的商品品
质。而且在收获期,土壤过于干燥,也极易损伤薯块。
根据相关专家(康玉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
保持水分充足,一方面可以淀粉含量,在干旱年份,定期定
量浇块茎水每亩增产可以达到24%~36.8%,即使在风雨年,
也可以增产0.9%~13.9%。
要保证马铃薯丰产优质,灌溉是关键之一,需要严格根据不
同时期马铃薯的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湿度,忌“忽干忽湿”,需
“定时定量”灌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
除此之外,在灌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提高马铃薯
的抗旱能力,钾肥的合理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具
有比较显著的效果。苗期是钾的临界点,适当补充钾肥,可
以提高植株的保水能力,并且使幼苗挺立、健壮,光合作用
.
Word资料
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5、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比较喜欢在冷凉的环境中生长,当温度达到7℃
以上时,种薯就可以发芽,而温度达到12℃的时候,芽苗生
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出苗,
当然,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3~18℃。切忌温度过高,芽苗
生长速度过快,易形成细长、瘦弱的高脚苗,最终导致整体
植株生长较弱,抗病性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品质。
茎叶的生长比较适合在16~22℃的温度环境中生长,
此温度范围内,茎叶生长旺盛,光合能力增强。当温度上升
至25℃以上时,茎叶的生长开始减慢,到达35℃时,植株
停止生长,当然,温度低于7℃的时候,生长也基本停止。
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环境非常适合薯块的干物质累积,白天相
对高温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合成量,夜晚温度较
低,能够减少植株对干物质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