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案例说明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这一课目是教学的重点。东汉政权是在刘秀参加农民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并在豪强大族的支持下建立的。“中兴”局面是因为开国者刘秀吸取了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的统治教训,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的背景下出现的。光武中兴是西汉末年以来,国家由衰退转而复兴的开始,是汉武帝以来国家大一统格局再次出现的兴盛局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猜猜他是谁?

出示材料:

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南朝·宋)范晔:《史记·张纯传》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毛泽东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毛泽东语,见徐滇庆:《万里山川万卷书:经济学家的另一种文化眼光》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是否回答得出来,教师都要出示下一段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设计意图:以“猜猜他是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东汉的建立

教师讲述教材的小字部分,补充刘秀参加起义的背景。

学生倾听。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简单勾勒西汉王朝的衰亡和王莽政权的兴亡,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基本线索,同时为刘秀乘时而起、反抗王莽的统治和建立东汉政权搭好历史舞台。

教师讲述:刘秀是如何建立政权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些资料,了解刘秀其人。

教师出示与刘秀相关的图片或文献等资料(略),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刘秀参加起义、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然后进行总结。

学生配合完成上述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第一,刘秀以南阳豪族汉宗室的身份参加农民起义,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军功获得声名和地位;第二,刘秀在河北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恢复汉制,赢得民心;第三,在当地官僚和地主的支持下,公元25年,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并为后面要解决的问题打下基础。

2.光武中兴

教师讲述:简要介绍“光武中兴”。光武帝在位三十多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光武是刘秀的谥号,“中兴”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转而复兴。这里的“中兴”是相对于西汉的衰落而言的。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光武中兴”,简明扼要。

教师课件出示“东汉铜奔马”“东汉陶船”“东汉说唱俑”图片,带领学生分别观察、解读图片,并试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读图思考和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东汉铜奔马”以其俊逸优美的姿态,折射出东汉前期开拓进取、孜孜求治的精神风貌;“东汉陶船”则以其先进的造船技术,反映了百姓积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技术;“东汉说唱俑”则以其滑稽、喜乐形象,浓缩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大局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解读文物图片的方法,从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或认识;通过当时人留下的文物,感受“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教师提问:光武帝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中兴”的局面呢?

课件出示材料一: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

拘执,论如律。”“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东汉)班固:《后汉书·光武帝纪》学生解读、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①光武帝尊重人性,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增加劳动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②鼓励垦荒,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减轻兵役和徭役。

教师继续出示材料。

帝(光武帝)每旦视朝,日仄(zè,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学生解读、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③勤于政事,孜孜求治;④偃武修文,不尚边功;⑤明察朝政,总揽朝纲;⑥躬行节俭,奖励廉洁。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政策对国家兴盛的重要作用。

教师小结过渡:光武帝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帝王,国学大师南怀瑾评价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虽不乏益美之意,但与史实基本相符。但是,在制度和大环境面前,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中兴”之下,仍存在着隐患。那么,“隐患”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分析。

教师提问:光武帝刘秀出身于怎样的家庭?他是靠什么人的支持当上皇帝的?他的诸多措施中有没有留下隐患?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武帝出身于河南南阳郡的地方豪族,又是在官僚、地主支持下,扩张势力,称帝复汉,必然对豪族优容、退让,这对抑制豪族势力的发展十分不利;光武帝总揽朝纲,重用尚书台,削弱三公,加强了皇权,一旦皇帝早亡或幼子继位,或出现无能的皇帝,必然大权旁落。这些都给后来东汉的衰落留下了隐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厘清三目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自然过渡到下一课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