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日本传统运动相扑
日式建筑
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之一,在 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 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 岭”。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 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 富士名称源于虾夷语,现意为 “永生”,原发音来自日本少数民族 阿伊努族的语言,意思是“火之山” 或“火神”。山体呈优美的圆锥形, 闻名于世,是日本的神圣象征。 现在,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 “圣岳”,是日本民族引以为傲的象 征。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 皑皑,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悬空倒挂 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称。
几年前曾经读过日本著名 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当时的 感觉迷离而神奇,很喜欢他作 品中那些对人性和叛逆现实的 描写,深刻而神圣。那次生, 躺在床上,我又读完了川端康 成的《雪国》、《千鹤》和 《古都》。应该说是一种感动 和心灵的享受。 川端“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 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 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感觉他是当之无愧的。
小结:
川端康成的作品基于日本传统文化与风 俗,以文字的形式给予世人精神的洗礼 与美的享受,同时在阅读时又让人 情不 自禁地对生命思索。
川端康城的凄美,忧郁的文风是受幼时不幸遭遇的 影响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但在世人看来其作品文字 间透漏出的日本传统文化显得引人入胜。
日本传统文化幻灯片 14
川端康成惯以描写男欢女爱 的爱情生活,塑造生活在社会下 层的艺妓、舞女、女艺人等艺术 形象而见长的。在《古都》中, 他也着意刻画了千重子和苗子这 两个纯真美丽的少女。她们是川 端康成美学理念的体现者,是他 艺术世界的女儿国中又一对心怀 淡淡哀愁和幽幽深情,具有鲜明 柔和的女性美的形象。
其中,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的三部代表 作品之一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 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 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中篇小说《古 都》发表于1962年,在这部近十五万字的作品中, 川端康成通过千重子和苗子这对贫富悬殊的家境 中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千重子父亲太郎追求古 典美的艺术理想的破灭和绸缎生意的衰败,把渗 透在这位作家一生创作中的虚无思想、幽玄理念 以及物哀、自然美的审美情趣的艺术画卷展现在 读者面前。淡淡哀愁诉姐妹悲欢离合,悠悠深情 写古都昔阳晚照。真是一幅绝美丽的夕阳晚景。
川端康成作品欣赏

“ 一个裸体女子突然从昏暗的浴场里跑出来, 站在 更衣处伸展出去的地方。做出一幅要向河岸 下方跳去的姿势。她赤条条的一丝不挂,伸展双 臂。喊叫着什么。她,就是那舞女。( 中略 )我 更快活。兴奋。又嬉嬉地笑了起来。脑子清晰得 好像被冲刷过相反却透漏着成年人稳重 成熟 的一面 : 美 丽善 良、 举 止文雅 、 恭顺 谦和。
川端康成
《椿》 《十六岁日记》 《名人》 《高原》 《伊豆之旅》 《伊豆的舞女》(いずのおどりこ) 1926年,描写一个高 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浅草红团》 1929年~1930年 《水晶幻想》 1931年 《舞姫》 《雪国》(ゆきぐに) 1935年~1937年 ,描写了雪国底 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千只鹤》 1949年~1951年 《山之音》 1949年~1954年 《古都》(こと) 1961年~1962年 《湖》 中学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本和小学教材教科版教材中还选 入了他的作品《父母的心》 《花未眠》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 《温泉旅馆》——悬疑恐怖小说,被改成电影《致命请帖》
“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 把它翻采,推至 一旁。我就近跟舞女相对而坐, 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 。舞女把随行女子 跟前的烟灰碟推到我面前。我依然没有言语 。 ”
• B.( ……) “ 脸上残留着昨夜的艳抹浓妆. 嘴唇和眼角透出了些许微红。( ……) 。 她有点目眩似的,翻了翻身, 依旧用手遮住了脸 , 划出被窝,做到走廊上来 。昨晚太谢谢啦。 她说着, 柔美地施了个礼。我站在那儿,惊慌得手足无措 。 ” • c.“ 爬到山颠,舞女把鼓放在枯草中的凳子上,用手巾擦了一把汗。 她似乎要弹弹自己身上的尘土,却冷不防地蹲在我的眼前,替我抖了 抖裙裤下摆 。我连忙后退。舞女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索性弯着身 子给我弹去身上尘土,然后将撩起的衣服下摆放下,对站着直喘粗气 的我说 :请坐! 。 ”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 1927年《伊豆的舞女》发表,立刻引起日本文坛 的轰动。一向寂寞的川端康成,一夜之间成文坛 最引人注目的实力派新秀。
“新感觉派”
• “我们的任务是革新文艺”,“是对自然主 义最初的,也是正当的一个反动”,“是新 作家对老作家的一个挑战,可说是破坏现有 文坛的运动。” ——《文艺时代》发刊词。
• 川这端些康都成是成典功型地的找日到本了传东统西美方。文在化手和文学 的接法合上点,,川从端而则创借造鉴出了了西既方具现有代民主族义性, 又具如有意世识界流性、,心既理具分有析传等统方精法神,,融又合具有 现代到化气具小派有说的自的独己细特民 腻的族 笔文传 法学统 中。的 去散 。文化、诗
幽玄
▪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 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 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 贯通日本式的“物哀”精神 和“余情美”。
(二)川端文学的美学特色
• 川端康成的清寂、幽玄、和敬、蕴含了日 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的禅宗意识, 并与海岛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
• 1、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结合。 • 2、崇尚女性美。 • 3、具有悲哀美 。 • 4、崇尚虚无美 。 • 5、表现颓废美。
东西合璧
• 如在果内说容,上西以方描文写学丽对女他怨的愫影和响恋多情在纠手法 技巧葛方、面心,理那抑么郁日或本变文态学为和主东,方在文情学调对他 的影上响则则追主求要一在贯精的神朦气胧质、方幽面玄。、清丽,
对那里的女侍、少女千代产生了爱慕之情,并订 婚,但后来千代突然毁约。 • 后来,结识了温柔贤慧的秀子,他决定结束自己 的感情流浪,于是便与秀子开始了共同生活。
恋爱情结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

川端康成的文学特点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文学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然的热爱和刻画。
川端康成热爱大自然,对日本的自然美景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自然元素,如山、水、天空等,描写细致而精确。
他的写作风格中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善于通过自然景色来反映人物心灵的变化和情感状态。
二、注重日本传统文化。
川端康成尤其关注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展示日本文化的特点。
例如,《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都突显出日本文化中的女性美。
三、对内心感受与情感的描写。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通常具有深刻的感情描写。
他能够准确地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语言和描写,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世界。
他的笔法追求精湛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颇有诗意和哲学的思考。
四、重视哲学思考。
川端康成的作品既重视情感描写,也注重哲学思考。
他的作品中经常涉及人性、生命、时间等哲学性的题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来达到对人类存在的启示。
五、灰色思维。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矛盾的因素,人物的喜怒哀乐是复杂的、深刻的。
这样的写作风格往往可以更好地展示真实的人性和生活。
他的作品中也经常会出现故事的开放式结尾,让读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度思考。
综上所述,川端康成是一个重视内心感受与情感描写,融合日本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的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精神。
雪国川端康成评价鉴赏

雪国川端康成评价鉴赏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巧妙的构思、精细入微的描写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人类孤独和冷漠的主题。
以下是对雪国的评价、鉴赏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雪国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受到广泛的赞赏。
川端康成巧妙地运用象征、对比和形象化的手法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运用大量的自然景观描写,将外在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内心的情感相呼应,使得小说具有浓郁的禅意和寓意。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其次,川端康成通过雪国展示了人类孤独和冷漠的主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西行寺幸蔵和春子身处于高山深处的雪国,与外界形成了隔离。
他们被困在一个充满寂寞、孤独且几乎与世隔绝的世界。
幸蔵和春子之间以及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过这种被隔离的状态,川端康成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困难以及人类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这种普遍存在的孤独感触动着读者的内心,使得小说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再次,雪国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中的幸蔵与春子之间的爱情充满了痛苦、无奈和悲哀,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无法言说又无法跨越。
他们的爱情如同雪一般纯洁而无法抓住,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雪情人未曾名地过一种存在,如闲置的风景,却也随时破灭,融化而消失。
”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川端康成探讨了人类对爱的渴望以及爱的强大力量。
这种对爱情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幸蔵与春子之间的痴恋,也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雪国被视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也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迄今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它为日本文学注入了新的艺术气息,也为世界文学探索了新的表达方式。
许多评论家对雪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具有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诗意的语言风格。
川端康成凭借着这部作品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东方作家。
川端康成的爱情的语录

川端康成的爱情的语录关于川端康成的爱情的语录川端康成简介: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
1、当我拥有你,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带,还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都觉得幸福。
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
当我失去你,即便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然。
一切显得落寞,虚空。
善于感知的心变得迟钝,甚至无法捕捉自己的灵魂。
失去了恋人是悲伤的,更让人难过的是迷失了一颗心。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2、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
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3、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感悟: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善良柔情与悲悯啊!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我看到作者颤抖着手,满目怜悯地轻轻爱抚那未眠的海棠花……我仿佛看到了他眼睛里滑落出一滴柔情一滴叹息……我急急地去搜寻作者的名字和介绍——川端康成《花未眠》4、当我拥有你的'时候,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一条领带,还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都感动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
当我失去你以后,即使是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然。
一切都显得无比落寞,虚空。
顿时,宇宙万物和我的灵魂间的路被堵塞了,我那善于感知的心变得迟钝,甚至无法捕捉自己的灵魂。
失去了恋人是悲伤的,但更让我痛苦的是迷失了一颗心。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5、但是,这种挚爱之情,不像一件绉纱那样能留下实在的痕迹,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长。
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川端康成 (18991972) 日本著名现代主义作家。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简述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川端康成一生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风格独异的川端式的美的文学。
由于早年孤独悲伤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于政治的淡漠与超然的态度,他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基本上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与他自己直接相关的人物的生活,和他自己对于这些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这使得他的文学具有明显的孤独的主观色彩,并且总是渗透着忧郁伤感凄凉的情绪,而这也成就了其小说充满抒情色彩的特有之美。
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1)独特的美学追求川端康成在文学精神上继承了日本平安文学幽雅纤细、哀愁伤感的美学传统。
他善于描写孤儿的哀愁,下层女子如艺伎的不幸,表现这些人物内心委婉而细腻的伤痛,具有“物哀”的传统审美特点。
此外,川端康成描写自然景物,致力于表现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他曾将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简洁地概括为“雪夜花时最怀友”的诗句。
“雪夜花”这三个字表现了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包括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人间的情感美在内。
这是日本的传统。
川端康成力图继承这个民族文化传统,力图将自然与人物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联系在一起,以便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以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使之与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波动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2)重视对微妙细腻心理的刻画①长于刻画卑贱者的形象,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感受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
②另外,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往往以女性为中心,以男性形象为陪衬。
③善于灵活处理模特儿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④注重感觉,刻画细腻。
川端康成是以新感觉派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感觉派文学的特色,即重视人物的主观感受。
例如《雪国》中注重人物纤细的感情和瞬间的感受,常常从细微处进行捕捉和表现。
(3)结构布局方面,“单纯而自然”特点川端的优秀短篇小说,无论是采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方式,还是采用正叙和倒叙、插叙,现实和梦境、联想交织起来的方式,在结构布局上的基本特点是单纯而自然,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匠心独运,读来毫无斧凿之痕,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一、作家作品简介1、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日本小说家。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中短篇多于长篇,另有散文、评论等。
成名作为小说《伊豆的舞女》。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以口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1]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
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的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
《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2、内容梗概本书包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与《湖》。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
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3、人物评析“驹子”即使是作为艺伎花名也是蕴含着虚无观念的,据川端康成说,驹子睛名取意于中国古代蚕马神话。
驹子开始居住的地方“本来是间蚕忘记你奇怪了吗?”“岛村想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在这居住的情形。
”蚕有作茧自缚的象喻,蚕马的神话则暗示徒劳的空乏,川端康成连“驹子”作为名字也彻底虚无掉了。
相对而言,驹子对应于岛村现世的,官能的、肉体的一面;叶子则对立于岛村传统的、诗意的、精神的一面。
川端康成也说自己在写作中驹子确有原型,而叶子则是他“虚构出来的。
” 她一出场就以“优美而近于愁凄”的声音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的美感与联想,又置身于车窗的映衬下,从一个别臻的视点显示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美。
”美丽、纯洁、善良,纤毫不染人世污浊。
她对弟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行男耐心的侍奉,天天凭吊行男的执著、忠贞,都是她纯真品格的具体化。
然而叶子的奇异魅力与不可逼视的光芒却使岛村“燃起了对驹子的依恋。
”弗洛伊德说:“女人越是轻浮放荡,就越使男人爱得发狂。
同这种女人相爱,往往使他们魂销骨酥,不能自拔。
……但一旦爱上之后,又要求她们对自己忠实。
” 而叶子正是岛村爱上驹子后的一个人,是作者崇捀的理想女性和生理性倾向错位的化身。
叶子的形像是美丽的虚无。
所以在小说结尾岛村山重水复困境之时,作者安排了一场意外的火灾,叶子在大火中丧生,岛村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相反却从叶子的升天般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升华而心灵的彻悟。
他感到叶子的死如银河一般壮丽,这不过是她“内在生命在变形”,叶子会因“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
”在圣洁的火海中,叶子超越了驹子“有些事拼命想也想不通”的层面,超越了肉体。
当驹子把叶子抱在胸前,“她因抱着她的牺牲或是对她的惩戒。
”时,驹子与叶同时毁失,所以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诸般形象都消隐于主观悲痛心彻的虚无感之中。
茅盾文学奖第五届获奖作品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获奖名单:1、阿来:《尘埃落定》2、王安忆:《长恨歌》3、张平:《抉择》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尘埃落定》作者简介阿来于1959年生于四川西北部藏区马尔康县。
出版过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尘埃落定》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目前已经辞职,全心创作新书《格桑王》。
[1]内容梗概《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
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
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
《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
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
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主要人物介绍傻子二少爷《尘埃落定》的作家精心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
当旧的事物将要消失,新的事物将要崛起时,都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里必然会有着非同寻常的矛盾存在,有着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键人物的出现。
而傻子二少爷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所有矛盾的核心点,更是整部作品的关键性人物。
麦其土司他敛财、贪色、专制。
他为满足情欲而霸占了最为忠诚的查查头人的妻子,并顺势掳去他的家产,结果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因为种植黄初民从汉地带来的罂粟,而一度壮大。
他是最强的一任麦其土司,也是最后一任麦其土司。
土司二太太她是傻子二少爷的生母,做过妓女,后被一个毛皮药材商买来送给了麦其土司。
使自己从一个汉人变成了藏人,也从一个下等人,变成了上等人,因此对她位尊卑十分在意。
红色汉人攻打官寨时,她吞烟泡自杀,满足地离开了人世。
旦真贡布为死去的大太太所生,从小被人认定是“聪明人”因此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聪明”,十分在意。
对麦其土司的位子和权力极其渴望。
因小时候弟弟被人认作傻子不会对他继承土司之位造成威胁,所以对弟弟很好。
但弟弟的大智若愚渐渐显露时,他十分恐惧并憎恶弟弟,和弟弟的妻子塔娜偷情以报复。
后被麦其家的仇人杀死。
翁波意西他是格鲁巴教派的忠实追随者,为弘扬禅宗教旨,宣扬先进理念,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到麦其土司的领域传播新教,以代替那些充满邪念的、戒律松弛的、尘俗一样罪恶的教派。
翁波意西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历史规律和发展潮流的代言人。
《长恨歌》作者简介王安忆,当代作家。
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
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神圣祭坛》、《叔叔的故事》、《六九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等数百万字的小说,以及散文、论文等作品。
内容梗概《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
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
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
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
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
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
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抉择》作者简介张平,1954年生于西安,山西新绛人。
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抉择》、《法撼汾西》、《天网》、《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国家干部》,中短篇小说集《祭妻》、《姐姐》,长篇报告文学《孤儿泪》等。
内容梗概拥有上万人的大型国营企业纺织厂濒临破产,几千名即将失业的工人聚集在厂门准备上访省委,偌大城市的交通即将陷入瘫痪。
临危之际,清正廉明的市长李高成只身赴工厂了解实情。
经过私访,弄清了企业倒闭的祸首。
正当他准备向腐败势力反击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爱妻竟是这个腐败集团中的一员。
在党性与亲情面前,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1]。
作品特色作品以直面现实人生的胆识和勇气,对腐败分子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社会上存在的花钱买官、公款嫖娼、行贿受贿、拉帮结派、搞圈子等腐败行为进行了大无畏的揭露和抨击,从而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李高成高尚的灵魂搏斗与抉择,扣人心弦。
《茶人三部曲》作者简介王旭烽,1955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分配至《浙江工人报》任编辑,后调至中国茶叶博物馆。
1998年调入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写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现为浙江省茶文化学院教授.自1979年发表第一部独幕话剧《承认不承认》至今,已创作近400万字。
主要作品有《春天系列》、《西湖十景系列》《茶人三部曲》、《饮茶说茶》、《杭州史话》,大型电视片《浙江七千年》、《话说茶文化》(主撰稿)等。
其中《南方有嘉木》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
"一位评论家这样称赞王旭烽和她的《茶人三部曲》,《茶人三部曲》中杭氏忘忧茶楼上的那幅出自《诗经》的对联倒似乎恰好可以做这句话、也做王旭烽和她的写作的注脚:谁为荼苦,其甘如荠。
内容梗概《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
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
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1]作品目录南方有嘉木公元1793年,东方中国,一位被称为乾隆的皇帝已在位五十八年。
9月,是他八十三岁诞辰,万寿无疆的颂歌,在他的王土与庙堂响彻云霄。
此前整整一年,西方大英帝国以祝寿为名,派遣由前驻俄大使马嘎尔尼率领的外交使团出使中国,以图真正意义上的近代首次东西方大帝国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