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论发展问题

工商管理1301 刘甜

摘要:在历史进程中,有很多民族、很多国家都在时代的更替中消失了,

我们听说过古罗马,古埃及,但我们从来没称呼中国为古中国。由此可见,我

们的国家能一直屹立于东方之巅,其中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中国的发展可谓

是心酸,中国的历史曲曲折折,有过很多的荣誉,也有过很多的耻辱。然后我

们并没有被失败而打垮,我们依然挺立在遥远的东方,依然是一个东方的神话。

关键字:发展、和平、马克思主义

从最早有记载的原始社会、三皇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等等到今天的中国,已经穿梭了上下五千年的光阴,在这五千年多

年里,我们这个民族可以说是发生了全身的褪变。

从五口通商至甲午战争,为中国受外力压迫之时代,自甲午战争以后,可谓是中国受外力压迫之改革时代。七十五年前,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

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带入了中国。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经过

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

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

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

的指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

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你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

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先后在党的十七大、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30周年大会上概括为“十大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

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30多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对“举什么旗”这个问题作出明确

的回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

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

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

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

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额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的社会主义胜利河挫折的历史经验

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

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

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引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

曲折的发展过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的错误。党的十二大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

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入了深入

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论断。党的十三大

以后,全党和全人民经受住了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严峻挑战,保证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正确方向不断发展。邓小平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

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争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史》中谈及“人必有其所处之境,与其所处之境适宜则兴衰,不适宜则衰亡,这是很容易明白的。”所以,中国要想发展,必先融入国际。

就国内形势来讲,我们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以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与此同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国情研究和教书育人》中说到,中国要想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我国仍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于总体小康水平。我们要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关系,2.关于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3.关于发展与反腐败关系。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当代世界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2003年

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

坚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

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寻求在落后的中国争取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的现成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

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他同样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

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

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一再告诉我们,关起们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

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对外

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已成为每

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地感受到世界多中国的期待,也以中国人的智慧回报世界,今天,国际社会正在思考:中国的发展将带

给世界什么?我们最概括的回答是两个词:“和谐、和平”,我们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理想追求,都决定了“和谐”既是一种理想境界,也

是我们的国际行为准则,中国的发展道路只能是追求和谐,维护和平。

中国的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实现中国时代化,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纪中,西方许多强国的兴起以向外

扩张为常态,与扩张连在一起的是战争,世界和平进程多次被这种战争所打断,与这种大国兴起的模式不同,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本国内的发展为起点和归宿,所有变革的宗旨都在于办好中国的自己的事,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幅

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大约3亿贫困人口,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和平提高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一个突出证明。

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承载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历史传统融入现代化,本国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模式、路径和特色。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发展的动力、主体和目的应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平、利益调节、社会公平、利益调节、社会保障、扶助贫弱、环境保护、安居乐业、政务公开、公民参与等。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在微观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国内各地区、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比较协调,比较均衡的宏观和谐,形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发展战略,这是比单纯实现经济增长更复杂、更艰巨的发展目标。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只有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可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发展,才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发展,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社会主义的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我们最关心的还有台湾问题。我们希望台湾有一天能真正回归大陆,再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台独”。大陆和台湾都是祖国的一部分,任何一方都不应该脱离祖国的怀抱。

注释: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祖国近代史》、《国情研究与教书育人》、《台湾台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