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说过:“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意思是说,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历史无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有那些卓越非凡的人才能遗泽后世,名垂青史。然而,历史的本性在于真实,历史的进程也是无数人物合力推动的结果。因此,拨开笼罩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各种迷雾,用正确的方法再现其真实面貌,用发展的眼光评判其功过是非,于历史有“正本清源”之功,于今天有“经世致用”之益。

一.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和原则

1.评价历史人物,首先必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性、辩证性原则)。

研究历史的前提必须是历史的真实,要讲求实事求是,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当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对有争议的人物进行评价容易出现如下几种认识上的偏差。

第一种是难以脱离“非此即彼”的思维底色。这种评价观认为历史人物的价值“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好人”,穷尽赞誉之词,认定其一好百好,甚至是文过饰非,掩盖其错误与不足;对“坏人”,大都恶评如潮,认定其一错百错,甚至是妄自揣测,忽略其成就与贡献。例如在对孔子评价时,认为其儒家学说是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应该大行其道,甚至称应该“独尊儒术”,将其作为国家核心价值取向。这种评价很明显忽略了儒家学说中存在的保守性、片面性和务虚性。又例如在对直系军阀头目吴佩孚评价时,认定其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穷兵黩武的祸国者,却看不到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断然拒绝日本人要其出任“华北王”时所体现出的民族气节。这些都是将历史人物绝对化、脸谱化的表现,事实上是一种不健康、不科学的评价观。

第二种是脱离历史背景,以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例如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论褒贬不一,主张“贬”的评价认为秦始皇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其维护王朝统治是以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为基础的,“焚书坑儒”甚至称得上是历史的倒退。然而事实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秦始皇的“集权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做法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毛泽东早年就曾经讲过治理中国要“马克思加秦始皇”。

所以,评析历史人物,首先就必须还其历史本来的面目。

2.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考虑历史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群体(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历史人物的种种活动,乃至观点立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好比曾国藩,他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造成这

样历史评价的原因是他当时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在地主阶级眼里,他反而是一个正面人物。毛泽东也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身上有许多好的方面,比如自我锤炼、治学态度、生活习惯、文章气质、锻炼身体、军事原则等还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应该丢弃的。

又如评价李鸿章时,我们要特别强调运用阶级性原则,对他的主要活动,尤其是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明白洋务派官僚发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一刀切。如对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要注意两点:一是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朱元璋本人也就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地主阶级了;二是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如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选择的政治道路就完全不相同。周恩来说:“她兄弟三人、姐妹三人就出了她一个革命的,不能因为她妹妹是蒋介石的妻子就要打倒她。”

3、评价历史人物,要注重“人民本位”的思想(人民性原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最为重要的原则。同时,也不否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卓越人物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可以起决定作用, 其决策和行动甚至改变历史的进程,如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时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但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任何卓越人物只有臵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其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毛泽东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但是他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基础上的。

二、试述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有助于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助大家更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

“人物是历史的链条”,人物无疑是历史进程的主要载体,因为历史终究是人们创造的。而杰出的、重要的人物更是体现和标志了一种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经济趋向,在各个领域和层次中留下了自己活动的印记,影响了历史的一定阶段和某些环节,推动或延缓了社会的发展。当然,任何人物作用于历史并非随心所欲,他们的眼界、观念和理想总是为时代所制约,致使其活动只能凭借于现实的舞台,是以堪称“时势造英雄”。但他们的作为所产生的巨大能动作用则是毋

庸臵疑的。缺失出类拔萃角色的“演出”,社会历史的演进将是暗淡苍白的。

历史的教化功能在于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一样。有时通过了解一个人物,就可以了解一个时代。把握历史人物活动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发掘历史人物评价的现实意义,从各类历史人物的学习评价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2、“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国近现代史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拉开序幕,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也让我们再一次了解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到洋务运动的李鸿章,从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五四”运动前各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阶级争取民族独立的曲折探索证明,纯粹的农民革命、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不能拯救沦陷中的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有了一种真正能够振奋和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武器。

评析历史人物,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历史,探索出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要吸取历史告诉我们的血的教训,要时刻坚持独立自主,保卫国家的主权不让人侵犯。

同时,也让我们在历史人物的评析中,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一个屹立的东方的泱泱大国,为什么那么多不甚至名不见经卷的国家都敢来分一口,一句话就是中国太穷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才能民强,只有民强了,才会齐心促使国家的更加强大,这是一个良性发展。

3、有助于民族凝聚力提升

学习和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生平,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东方大国一步步演变成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既是一部心酸的血泪史,也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反面的激励

4、有助于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评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让我们从评价人物的角度去了解历史,这个新鲜的角度是之前比较少接触到的,也更可以激发我们对历史兴趣的培养,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古国,其历史的借鉴意义也定是非常大的,因此培养更多人对于历史的兴趣,也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