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场环境的战术互联网仿真

合集下载

基于MVC模式的战术网络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MVC模式的战术网络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MVC模式的战术网络监控系统研究摘要:分析了战术互联网网络监控系统业务需求,总结了MVC模式的特点,并针对战术互联网分级分类监控、视图多样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VC架构,选用VC++6.0多文档模式对战术互联网网络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

实践表明,该架构体现了MVC的特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战术互联网;网络监控;MVC模式0引言战术互联网是通过网络互联协议将各类机动通信设备和信息终端互连而成的,面向数字化战场的一体化战役、战术通信系统。

其通信网络可分为干线网、移动骨干网、无线子网和用户系统。

以数字化机步师战术互联网为例,它包括师、团指挥所局域网和师高速骨干网及团级子网。

网络管理采用分级分类监控的模式,每级每类显示的内容不一致,可以根据级别进行区域级网络、节点级网络、平台级网络以及设备级显示;根据内容可以显示为电台网、卫星网、接力网、指挥所局域网等多种网络结构。

1MVC模式MVC模式把数据处理、程序输入输出控制以及数据表示分离开来,并且描述不同部分的对象之间的通信方式,使它们不必卷入彼此的数据模型和方法中,使程序结构变得清晰而灵活。

MVC模式包括3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分别对应于内部数据、数据表示和输入/输出控制部分。

MVC模式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MVC模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功能Model是应用程序对象,也就是包含应用程序数据和业务逻辑的对象,Model对外表现为一个对象,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组子对象的集合;传统意义上的View是屏幕对象,负责向用户显示交互界面,还可以将这个意义进行扩展,将View视为向外界展现应用程序状态的接口和界面;所有的用户输入都由Controller负责处理,在交互式系统中,它是导致Model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是导致View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之一。

这种模式的优点有: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将业务逻辑和表示层分离,同一个模型可被不同视图重用,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模型是自包含的,与控制器和视图保持相对独立,可以方便地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因此能构造良好的松耦合的构件;控制器提高了应用程序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联合作战仿真评估体系探索

联合作战仿真评估体系探索

联合作战仿真评估体系探索摘要:联合作战仿真评估系统由多个作战要素组成,包括情报信息、指挥控制、作战保障等多个方面,而情报信息为贯穿整个体系化仿真系统的基础和纽带,在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支持下,通过地面、海上、空中、空间等各类传感器进行接入或者模拟仿真,将军种作战单元或联合作战体系情报信息中心、各类情报侦察力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体化体系作战仿真评估系统。

通过对各类情报信息的模拟、接入、传输、处理和分发,实现战场情报态势的无缝链接,实时准确生成战场态势图,为后续的指挥控制和作战保障等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撑。

关键词:军事仿真;作战模拟;体系对抗前言:未来作战参战力量多元、战场空间多维,作战行动多样,联合作战成为必然趋势。

新时期军事仿真训练特点与需求呈现出与传统战争所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建立满足要求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近似各种真实战场环境的联合作战仿真系统,并实施高强度、实战化的仿真模拟,是提升实战能力的首选途径。

1.模拟训练技术相关背景通过开发模拟训练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联合作战指挥和训练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作战在现代高科技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军在联合作战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缺乏实际的应用经验。

为了提升我军执行联合作战任务的能力,以及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利用现代作战模拟技术构建联合作战模拟系统,可以弥补传统作战模拟技术的缺陷,比如无法模拟地域分布的作战、只能支持单一军种或兵种等限制。

这种模拟系统是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进行联合作战指挥和训练的最佳选择。

模拟训练技术的研究探索,开发技术和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我国在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作战模拟技术和武器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发广域网联合作战模拟系统所需的技术支持。

此外,我国仿真和作战模拟工作者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研发了大量武器装备训练模拟器和作战模拟实验室,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物质基础,这些都表明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发联合作战模拟系统的成熟条件。

军事拓展训练中的战场战术模拟

军事拓展训练中的战场战术模拟

军事拓展训练中的战场战术模拟军事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升个体和团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术能力为目的的特殊训练活动。

在这种训练中,战场战术模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军事拓展训练中战场战术模拟的意义、优势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模拟。

一、战场战术模拟的意义战场战术模拟是一种仿真训练手段,通过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战术决策和作战行动,可以让参训人员在虚拟的战场上进行实战模拟。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决策能力:军事拓展训练通过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让参训人员在紧张的情境中做出决策。

这种虚拟环境下的训练可以锻炼参训人员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他们在战场上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战场战术模拟将参训人员组织为一个个小组,通过任务的执行,要求他们进行紧密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参训人员不仅要有个人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磨砺个人技能:军事拓展训练中的战场战术模拟可以让参训人员实践和磨砺各种个人技能,比如武器的使用、战术动作的执行等。

这种实战模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参训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个人战斗能力。

二、战场战术模拟的优势战场战术模拟相比传统的训练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军队选择使用这种训练方式的原因之一:1.实战模拟:战场战术模拟可以根据真实战场的情况进行模拟,使参训人员在训练中能够尽可能接近实战的环境。

这种模拟训练可以对参训人员的战术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和训练。

2.安全性高:战场战术模拟是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的训练,相对于真实战场来说,安全性更高。

在这种模拟训练中,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情境和规则来保证训练的安全性,避免参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受到伤害。

3.效果直观:使用战场战术模拟可以实时观察参训人员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种直观的效果可以帮助参训人员纠正错误,改进战术,提高训练效果。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模拟要进行有效的战场战术模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定清晰的目标:在模拟训练前,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和规则,确保每个参训人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要求。

作战仿真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作战仿真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阿强摘要: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美国 DARPA 和大西洋司令部联合资助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Synthetic Threat Of War)项目,1997年10月,举行了STOW97联合演练,STOW97是军事仿真演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STOW项目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了新一代的分布交互仿真技术标准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 HLA),解决了DIS不能满足大规模仿真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高层仿真体系,达到各种模型和仿真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

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切实积极的研究,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陆续推出了多个实验性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或开发环境。

我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始对虚拟现实进行研究,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开始对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给予资助。

关键字:虚拟现实 VR系统 STOW 3D1.1军用仿真技术包括几个方面1.1.1 建模技术它是仿真技术的核心和基础1.1.2 硬件技术仿真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

1.1.3. 软件技术包括仿真支撑软件等。

它使模型和硬件得以有机结合。

1.1.4. 用户界面技术用户界面是人与仿真世界交流的途径,在军事仿真系统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直观分析和真实逼真的训练环境。

虚拟现实(VR)成为作战仿真界面设计方面的热点。

1.1.5. 网络技术网络在大规模逼真作战仿真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各种军用仿真设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1.2虚拟现实概念及起源1.2.1 虚拟现实概念虚拟现实简称,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抢险救灾环境中移动Ad Hoc网络的运用

抢险救灾环境中移动Ad Hoc网络的运用

抢险救灾环境中移动Ad Hoc网络的运用【摘要】:在特殊环境中,应用移动AdHoc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在敌后战场、野外作业、抢险救灾等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推进自由通信的进程,合理构建AdHoc网络,可以在特殊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本文就探讨针对特殊环境中,如何运用移动AdHoc网络,并给出具体措施。

【关键字】:网络、移动Ad Hoc网络、特殊环境引言AdHoc网络具备带宽低、通信链路质量不好、节点能量受限的特点,在特殊环境中,能够优化设计移动Ad Hoc 网络,增强移动Ad Hoc 网络的可靠性,针对其传输控制、路由协议以及拓扑控制等多个方面,提升特殊环境下应用AdHoc网络的信用等级。

以下对此做具体介绍。

1、国内外移动自组织网络研究1.1国外移动AdHoc网络研究1968年,美国建立了ALOHA网络,该网络需要固定的基站,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必须和其他所有节点直接连接才能互相通信,是一种单跳网络;1973年,美国又发展建立了PR网络,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跳网络,所谓“多跳”,就是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不需要直接连接,而是能够通过中继的方式,在两个距离很远而无法直接通信的节点之间传送信息。

PR网络一建成,就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在这两个网络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在开发802.11标准时提出将PR网络改名为Ad Hoc网络,也即今天的主角——移动自组织网络。

1.2国内移动AdHoc网络研究国内研究表明,移动Ad Hoc 网络是以任意和临时的、无线移动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进行动态自组织网络系统,具有移动AdHoc网络无中心、自组织、无固定网络设施以及动态拓扑结构的特征,在特殊环境中发挥一定作用。

移动Ad Hoc 网络作为移动计算机网络,可以是独立的网络运行,也可以是具有固定设施网络补充形式【1】。

移动Ad Hoc 网络中,应该提高其网络安全问题,采用无线信道与分布式控制技术,降低系统受到主动入侵、被动窃听的几率,提高网络安全。

美军下两代无线网络(WNaN)分析及启示

美军下两代无线网络(WNaN)分析及启示

WNaN网络中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包括动态 频谱接入、自适应多收发器频率指派、多信道媒 体接入、高 度 可 扩 缩 的 路 由 以 及 容 断 组 网 等[4]。 WNaN网络中使用的无线电台在实际作战环境下 可以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网络并克服频率转换带来 的中断,极大提升了整个网络的抗毁性。
(一) 动态频谱接入 下两代无线网络中的每一电台都拥有 4个信 道。动态频谱接入检测哪个频谱在使用,并自动 转移到最佳可用频率。网络中允许使用动态分布 式算法对一个节点上的接收器实现频率分配。当 网络拓扑发生改变,例如节点移动,或是列表允 许改变,或有干扰信号出现时,网络将会实施频 率的再分配。当士兵在复杂的环境中机动时,无 线局域 网 自 动 确 定 维 持 通 信 的 最 佳 频 率 和 最 佳 路径。 (二) 中断容忍 当网络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有些数据一时无 法实现即时传输,但其中部分数据在一定时间段 内仍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传统的电台网络中 这些数据将会丢失,WNaN中的电台具有中断容 忍能力,可以将有价值的数据存储下来,存储时 间可以是几秒、几分甚至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直 到找到传输数据的新路径为止。 (三) 多同步通信提高负载 与传统的单信道电台网络不同,WNaN支持 在一定区域内和相同节点多同步通信,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整个网络的负载能力。 (四) 低成本 通过利用成熟的商用组件,WNaN中的无线 电台成本很低,预计政府每单位的大量采购成本
WNaN系 统 参 加 了 网 络 集 成 评 估 (NIE) 121,进行 了 一 系 列 演 示。作 为 正 在 评 估 的 系 统,WNaN成功在战术环境中的 102个节点上传 输语音和 数 据, 传 输 的 数 据 量 超 过 了 初 始 设 定 指标。
为了支持 NIE131,美国陆军与 DARPA合

作战仿真实验体系架构探讨

作战仿真实验体系架构探讨

作战仿真实验体系架构探讨摘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动摇了前人积累的战争经验,使其难以成为预测未来战争的依据。

以往战争的经验与未来战争要求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用传统方法研究战争变得力不从心。

在现代仿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战实验,开辟了军事实践的新途径和提供了军事认识的新途径。

实践证明,作战实验在论证武器装备发展、评估作战方案、创新作战方法、提高训练效益、研究军事理论、验证作战条令等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作战;仿真实验;体系架构1作战仿真实验要素作战仿真实验要素,是作战仿真实验得以进行的必要因素。

主要包括实验对象、实验人员、实验内容、实验工具手段、实验环境和实验方法六大要素。

这六大要素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整体,如果缺失了任何一种要素,作战仿真实验都无法进行。

无论哪一种类的作战仿真实验都是如此,只不过在不同类型的作战仿真实验中各要素所表现的特征及其在作战仿真实验中的地位作用有所变化而已[1]。

2作战仿真实验内容与方法2.1 装备作战运用仿真实验武器装备作战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实验的目的,可以采用仿真作战的方式来评估武装平台中的武器装备、武器参数等信息,这部分信息在系统中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能够在作战的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优化武器作战的过程,发挥武器在作战过程中的作用。

仿真实验包括5个方面:1)武器装备是否能够在战斗环境中发挥作用;2)武器装备在实战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科学的作战方法;3)武器装备是否能够在单独作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4)部队武装设备是否能够在作战的过程中发挥实验中应该发挥的作用;5)数字化装备是否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战效果。

2.2 战术运用和战斗行动仿真实验战术运用以及战斗行动中,实验主要包括:1)在实践操作之前就要做好战斗的计划、安排好战斗过程中所采用的队形,并通过合理的方案对前期计划进行验证;2)在战争开始之前,做好情报侦察工作,并进一步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改善;3)利用合适的战斗手段。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挥和控制:信息技术为军事指挥和控制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和平台。

军事指挥中心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和分析大量的情报和数据,实时监控战场情况,并作出迅速的决策。

指挥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军事指令和命令快速传达给部队,并获取实时反馈。

2. 通信和联络:信息技术极大地改进了军队内部和军队之间的通信和联络能力。

现代军队使用卫星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互联网和其他高科技通信设备,实现了远距离、高速度和安全的通信。

这使得指挥部门和作战部队之间能够快速交换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和协同作战。

3. 情报和侦察:信息技术对于情报和侦察在战争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军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类型的情报数据,包括卫星图像、无人机侦察数据和网络情报。

这些信息可以提供战场态势的全面和实时认识,帮助指挥官制定战略和战术决策。

4. 资源管理和后勤支持:信息技术在军队的资源管理和后勤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军队可以进行物资和人员的精确统计、跟踪和管理,以确保战场上各项资源的供给和使用的高效性。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优化后勤运输、维修和维护等后勤活动,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持久力。

5. 虚拟训练和模拟仿真:信息技术为军事训练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和环境。

虚拟训练和模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让士兵和指挥官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演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实战的风险和代价,并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评估。

总体来说,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使军队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和协同作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胜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试图通过机动因子和衰减因子 , 把战术任务和 战场环境结合起来 , 构建一个 随时间变化 的无线 自 组 网络 ( 该 网 络 是 由在 某 个 地 理 空 间 环 境 中 , 被赋 予不 同作战任务 的通信节点 , 以一定 的速度 、 方 向 动态组 网所构成 的) ,从而实现对较 为真实战场环
b a t t l e i f e l d e n v i r o n me n t d e ma n d i s p r e s e n t e d i n t h e p a p e r . I t o f e r s s i mu l a t i o n l f a t f o r T a c t i c a l - I n t e r n e t a n d I T - b a s e d c o n d i t i o n s .
Vo 1 .3 8. No . 9 S e p, 2 0 1 3 源自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i r e Co n t r o l &C o mma n d C o n t r o l
第3 8卷 第 9期 2 0 1 3 年 9月
文章编号 : 1 0 0 2 - 0 6 4 0 ( 2 0 1 3 ) 0 9 - 0 0 8 3 - 0 4
2 研 究 思 路
2 . 1 网络拓 扑 因子
由于战术互联网组织结构 的分层分布式 , 导致 在实际应用中 , 作战实体的移动性也呈现出分层分 布式 的特点。不同建制的作战单位的移动特征不尽 相同。高级节点机动速度 , 移动方 向及暂停时间与 低级节点不相 同, 并且低级节点的移动取决于高级
YU Hu, HUANG J i a n - mi n, G AO Da - p e n g , Z HANG Na i - l i a n g
( N a n j i n g A r m yC o m m a n dC ol l e g e ,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5 , C h i n a )
建的具有多跳特点的 自 组 网络 。除了具有通用网络 的共性外 , 还有 自身的特殊性 , 如要 在恶劣的野战 环境 中组 网和运行 、多种异质异构 的网络拓扑结
构、 复杂的通信线路等 。这就要求战术互联 网应具 有高度 的移动性 、 自治性和抗毁性 , 具有较强的协 同通信 、 通信保密和抗干扰能力等 。 在对战术互联网络仿真实验 中, 往往忽视 了其 自身具有 的特殊性 ,导致 了实验数据缺乏说服力 。
Ab s t r a c t :Ma k i n g u s e o f T MM i n OP NE T s i mu l a t i o n t o o l s b y c o mb i n i n g c a mp a i g n e n v i r o n me n t
基于战场环境的战术互联网仿真 枣
于 虎, 黄建民, 高大鹏 , 张乃 良
(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南京 2 1 0 0 4 5 )
摘 要: 把 战术背景 、 战场环境 与移动 A d Ho e网络 的 D S R路 由算 法有机结合 , 建立一种基 于 O P N E T工具 的更
为逼真的战术互联 网仿 真模 型, 为战术互联 网的构建提供 了有益的实验依 据。 关键词 : 战术互联 网, O P N E T, 地理模型
a n d mi s s i o n d e c i s i o n w i t h D S R r o u t i n g p r o t o c o l o f Ad Ho c n e t w o r k ,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u i t a b l e t o t h e
Ke y w o r d s : t a c i t c a l i n t e r n e t , O P N E T, T MM ( T e r r a i n Mo d e l i n g Mo d u l e )
引 言
战术 互联 网终 端 节点 通 常 是 由 A d Ho c技 术构
中图分类号 : 懈 9 3 . 0 l 文献标识码 : A
Re s e a r c h o f Ta c t i c a l I n t e r n e t S i mu l a t i o n Ba s e d
o n Ba s i n g Ba t t l e ie f l d En v i r o n me n t
境中的战术互联 网仿真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7 一 l 1 修 回日期 : 2 0 1 2 - 0 9 - 0 9
基金项 目: 军 内重点基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 于 虎( 1 9 7 5 一 ) , 男。 甘肃兰州人, 硕士 , 讲 师。研究方向: 作战试验 、 战术互联 网。
1 研 究现状 [ 1 _ 2 ]
目前 , 多家研究单位对战术互联网问题进行一 定的探讨 ,但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仿真应用平 台, 尤 其对战术互联 网络仿真过程 中不可忽视 的重要 问 题一 军事作战环境 , 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战 术互连网的模拟仿真中仍停 留在对框架体系 、 互联 平 台的研究上 , 忽略了军事应用的背景 。 对仿真中 的复杂野外通信与应用环境也只提出了设想 [ 3 ] 。

8 3・
( 总第 3 8 — 1 5 3 4 )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2 0 1 3 年
第 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