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中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食物中毒
月15日
发生地点
广西罗城仫 佬族自治县 黄金镇寺门 村寺门小学
无锡桶 2011年4 装“毒” 月13日 水
无锡市惠山 区洛社两所 中学
滁州有 毒青条 鱼
2011年3 月20日
滁州市乌衣 中学
发生原因 事件影响 学生在路边 小学26名不同年级、班 买了当地小 级的学生在上课期间,都 吃白糕,但 出现了头晕、呕吐现象 其卫生不佳 导致食物中 毒
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培训,疑
似食物中毒等事件出现时,对突发事 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将饮食 安全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分工 明确。
事件启示
3、
严格控制食堂 承包问题。加强 对全校食品安全 问题的宣传教育
食堂承包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食堂食品的质量 所 以,在进行竞标时,学校应对承包者的 职业道德从业经验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 要求承包者具备一定的食品加工食品卫 生和食堂管理等知识。
一中学生 3月8日 一中校外 问题食物导致了亚硝酸盐 学生出现了腹泻等
中毒事件
中毒
食物中毒的症状
萧县过期 2011年 宿州萧县 是由于学校里的方便面出 数十名学生出现不
食品致使 3月3日 一所小学 现了变质,导致食用的同 同程度的肚痛、腹
学生中毒
学中毒
泻等症状
唐山市玉 2011年 田县育英 9月4日 小学的食 物中毒
事件背景
泾县皖南第一希望小学 是位于山区里。茂林镇地 处皖南山区,位居黄山、 太平湖的中心点,是安徽 省泾县西南之重镇,距县 城35公里,322省道穿镇 而过。山区里人口稀少, 目前全县58所农村学校中, 近半数小学都没有食堂, 办起食堂的学校也因为规 模小、人数少和缺乏资金 而受到限制,条件比较简 陋。

融入思政的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改革——以亚硝酸盐课堂教学为例

融入思政的食品安全案例课程改革——以亚硝酸盐课堂教学为例

图1亚硝酸盐课堂教学方案图
知识目标
通过近年来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案例使学生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4];熟悉亚硝酸盐引发的急慢重点掌握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来源、理化性质、
中毒原理以及最新的检测技术[6-7]。

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如何在食品加工中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及降低其危害[8-9],学习如何分析中国食
“卡脖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全面了解不同国家亚硝酸盐的使用情况,从宏观角度了解亚硝酸盐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综合认知能力;通过具体检测手段的学习,启发学生设计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中毒案提高学生公正、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结合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规范[10],作为食品专业学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
必须保持理性思维、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科学
过介绍目前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括颁布的法律条文、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以及强大的监管制度等,使学生切实意识到从中央到地方对老百姓生活的关注,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通过上课组织学生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 当前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重视,课程思政流于形式
相当一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对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明晰认识[1,12]。

但限于学校学院的要求,
实践中存在严重的“表面化”“两张皮
多老师教学过程存在为了“思政”而“
形式的“硬融入”问题明显[3,13]。

思政课应该是
物无声”,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5、通过这次中毒事件,应该提出哪些预防措施?
41
案例二
2001年7月9日午餐后,某市某饭店3名服务 员吃了自己到厨房用芝麻、盐、味精、辣椒及调 料汤调制的凉粉后,都因口唇、指甲、皮肤发绀 及头晕、头痛、心率加速、烦躁不安、呼吸急促 而被送往医院。经检查呕吐物中查出亚硝酸盐, 医师考虑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使用美蓝后,症 状明显缓解,2天~4天痊愈。
6
《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 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 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11
二、餐饮服务的中毒调查
1、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调查的基本任 务和要求
尽快查明食品安全事故 发生的原因,确定食物 中毒的病例并及时施救。 查明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的食物或可疑食物,并 确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的因素,如污染源等。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 小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 并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积极协助医疗人员进行救治, 保护好现场并收集违反规定 或者违法者的证据。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 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 关证据。
5
如违反本法规定,按第一百四十四条 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 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 ,给予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主 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

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根据您所给的任务名称,现就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进行分析。

本文将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并提出保障食品添加剂安全的措施,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物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质地,增加营养成分,延长保鲜期或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等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但不合理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因此,监管食品添加剂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案例分析1.苏丹红案例苏丹红是一种有致癌风险的染料,被发现存在于一些食品添加剂中,如辣椒酱、酱油等。

2005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苏丹红类食品添加剂的禁令,并采取了严厉的执法措施,要求企业检测和召回涉及的产品。

2.亚硝酸盐案例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和着色剂。

然而,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致癌和心血管疾病。

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某些餐饮企业滥用亚硝酸盐,违规添加到食品中,严重威胁民众的健康。

三、保障食品添加剂安全的措施为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管,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安全标准和限量要求。

2.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审批程序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品质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审批程序应更加严谨,确保合格的食品添加剂进入市场。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

4.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

五、结语食品添加剂安全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审批程序,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前言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

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

有人做过统计,光是因为校园内的安全事故而伤亡的学生,全国每天至少"减少一个教学班"!学近几年相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当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做到学校安全"警钟常鸣,长抓不懈"。

我校收集整理局部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认真阅读本案例,认真思考,吸取教训,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身体力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创建"平安校园"作出贡献。

一、踩踏事故1、学校集会造成学生被挤死挤伤案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年12月28日清晨举行周会。

7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

学校副校长杨某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

学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至11岁的小学生28人,伤59人。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38 24
61.30%
12 4
75.20% 1.039 0.308 0.82 0.58-1.2
26 17
60.50%
24 11
69%
0.551 0.458 0.88 0.63-1.2
25 11
69.40%
25 17
59.50% 0.829 0.363 1.2 0.84-1.4
33 18
64.70%
17 10
部分就餐者各种食物罹患率分析
食用某食物的人群 发病 未发病 罹患率
未食用某食物的人群 卡方值 P值 RR 95%CI
发病 未发病 罹患率
48 12
80.00%
2
16
11.10% 28.56 <0.01 7.2 1.9-26.8
47 16
74.60%
3
12
20%
15.7 <0.01 3.73 1.3-10.4
现场调查的原则是必须快速确定可能的污染环节,迅速控制,减少危害 。信息表明,病人主要是进食后出现症状,应该迅速查明水源和食品的 污染环节。是单一食品还是多个食品,是直接食用食品还是半成品或原 料,水源污染范围和环节,波及的人群和地域的范围等。
现场应该确定中毒病例(病例定义),调查中毒患者及同餐进食而未中 毒者,确定中毒餐次及潜伏期,锁定中毒食物。提出病因假设,验证假 设,确定病因。
问题 6 请给出初步的病例定义
制订病例定义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标准,确定 一个人是否患有正在调查研究的疾病
制订病例定义的要求
临床标准; 人、时、地的限定; 相对特异的灵敏度; 简明、实用、目的明确; 最好采用简单和客观的方法
发热、肺炎X光诊断、脑脊液的白细胞、腹泻次数、血 便或皮疹等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写在课前的话“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一)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

炎症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B.霍乱C.痢疾D.伤寒正确答案:A解析:A,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由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这些病原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

亚硝酸盐超标原因分析

亚硝酸盐超标原因分析

大港晨光饭店、金日渔港亚硝酸盐超标原因呢分析亚硝酸和硝酸的钠盐和钾盐常被加入用于腌肉的混合物中,用来产生和保持色泽、抑制微生物和产生特殊的风味。

此外,亚硝酸盐(150~200mg/kg)可抑制罐装碎肉和腌肉中的梭状芽孢杆菌。

亚硝酸盐的抗微生物作用为它使用于可能生成长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腌肉中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亚硝酸盐含量只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0mg/kg,这是因为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是200mg以上,而正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即使是大量用亚硝酸盐做食品添加剂的肉类,也不会超过50mg。

亚硝酸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量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会氧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无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肠原性青紫症,皮肤青紫是本病的特征,尤以口唇青紫最为普遍。

口服亚硝酸盐10min至3h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亚硝酸盐为食品添加剂,可以保持肉类食品颜色鲜艳、亮红,肌纤维膨松,加入亚硝酸盐的熟食好看又好吃。

亚硝酸盐为剧毒物质,它是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氧的功能,使组织缺氧而出现青紫;同时它还是一种致癌物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从检测结果看,卤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最低含量为38.1mg/kg,最高为1490.3mg/kg,超过国家标准允许范围30mg/kg的1.27~49.7倍,此结果较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而GB规定最高含量为30mg/kg。

人为因素是影响卤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是腌制肉制品加工人员缺乏食用过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的认识,有些人不知道亚硝酸盐的控制量,多数加工人员不用计量器具只凭经验添加亚硝酸盐;其次是部分个体经营者,受利益驱使,认为多添加亚硝酸盐加工制作的熟肉制品,易熟易烂、色泽红润、感官好、销路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无视国家标准,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再次,干式腌制法将亚硝酸盐直接洒在肉的表面,不易均匀常导致局部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