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一

2015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一
2015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一

5、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很大,如(蛋黄)

6、草履虫和某些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7、伤口化脓的原因: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会与病菌展开激战,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8使用显微镜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必须保护好镜头不用手或硬物接触透镜,擦拭镜头一定要用镜头纸

3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不要让玻片标本上的水流到载物台上

4转动调焦螺旋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伤零件

5取用显微镜要轻拿轻放,要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6使用完毕要把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并把镜筒调到最低处。最后放入镜箱送回原处保存。

如何看待细菌霉与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呢?举例说明?

答:细菌和霉对人类和自然界既有利也有弊。例子:霉的功有---

霉的过有---

细菌的功有----

细菌的过有-----

第二单元

第一课默写知识点:

1、最初人们凭借(直觉)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2、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3、(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4、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时间是(1519-1522),从(西班牙)出发又回到西班牙。

5、船出港,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船进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

6.(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一号)第一次登上太空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7、2003年10月15~16日,杨利伟乘做“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第二单元第二课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海洋与岛屿、高原、山地、峡谷、平原。

2、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地表的千姿百态是怎么形成的?

答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

“结果”和“证据”。外力作用使地表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

(√)

、地图上,蓝色表示海洋和水绿色代表耕地、森林、平原黄色代表沙漠和山地,白色表示冰川。

71%。地球表面海洋占60%陆地上不适合人居住的高山、沙漠占30%只有剩下的的土地可供人们居住和生活。

、地球内部由上到下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幔:地壳与地核中间的部分。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

14千米。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

(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可以收集到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4课火山和地震

----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

(1976)年我国(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大地震。

(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候风地动等有遮盖物的地方或者躲进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且有管道通气的地5课

8844.43)

.

、什么是风化: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什么是侵蚀:(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动的过程叫做侵蚀。)4、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采集到了(鱼龙)还有(鱼)(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推断出(几十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海洋)。

5、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地球演变和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他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在远古时代是(海滨)。理由是(螺蚌)生活在海水中,而(卵形砾石)多见于海滩。

6、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人类的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影响: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界也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或地壳运动)、(人类活动或者填海造陆)、(火山地震)、(河流改造)(岩石风化)

第三单元知识点默写:

我们观察蜡烛的特点时,主要是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手感、气味

蜡烛点燃后在燃烧的过程中能产生烟、热、黑灰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从()的改变、产生()或者()、发()发()等现象表现出来。

铁钉接触和后容易生锈,防止金属物品生锈的办法有、、、、

在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另外,把铁放在没有空气的中,也不会生锈。

防生锈的最普通的方法是在铁的表面上涂上油漆或者镀上别的不易生锈的金属。这些方法的科学道理是-----隔绝铁与空气和水的直接接触

厨房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请你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答:生锈的原因;因为菜刀铁锅长期处在有水和有空气的潮湿的环境中,防止生锈的方法有:将菜刀和铁锅表面上适当抹油,每次用完都用干布擦干。

用什么方法可以保护新买的自行车生锈呢?可以在车轮等部分擦点油,尽量避免让车轮碰到水,经常擦干水分。链条上经常涂油

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是物质。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是物质。食盐水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所以食盐水是

挣脱地球引力的速度(7.9千米/秒)

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

航天器种类(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行星探测器科学试验卫星神舟5号宇宙飞船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

先驱者10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中国(明朝)万户因为用火箭试验飞行失败而牺牲。是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1961)年(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一号)第一次登上太空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2003年10月15~16日,杨利伟乘做“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中国“神舟6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于2005年升空。

第五课

金星---离地球最近,表面温度很高,二氧化碳构成大气层极易吸收热量。表面有山脉和峡谷。

麦哲伦号太空探测器---金星

火星---与地球相似。有明亮的天空、薄云、朝露轻微的霜冻比地球冷得多。

漫游者探测器—火星

火星表面的岩石是由(几十亿)年前的(洪水)留下的

火星上岩石中发现(菌状体)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生物)

已经有(两种)太空探测器飞出我们的太阳系其中一个就是(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列举人类已经拥有了哪些探索宇宙的先进工具?(至少写5个)

天文望远镜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说出在月球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听不见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在月球上能跳的很高------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引力的六分之一

我对人类探索宇宙历史的感想----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艰苦的,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总是困难重重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第五单元

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的提出问题。

2猜测也叫假设。

3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

开始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判断题。 (1)√(2)√(3)×(4)√(5)×(6)√2、观察小报告。(略)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填空题。 (1)晶体(2)矿物晶体(3)规则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A(2)B(3)C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3、连线题。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规则(4)触角(5)细胞2、判断题。 (1)×(2)√(3)×(4)√(5)√(6)√(7)√(8)× 3、选择题。

(1)A(2)C(3)A(4)C(5)B、C(6)A(7)C(8)A 4、排序。 2、4、 3、5、1、6、7 物质的变化单元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判断题。 (1)×(2)√(3)×(4)√(5)√(6)√ 2、简答题。 (1)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2)火柴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燃烧后火柴变成了灰烬;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选择题。 (1)A(2)A(3)C(4)A(5)B 2、观察记录。(略)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实验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选择题。 (1)C(2)A、C(3)B(4)C(5)B(6)A 2、简答题。 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以下特点: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火焰熄灭。 五、铁生锈了 1、填图。 铁的特点:B、C、F、H、I、L 铁锈的特点:A、D、E、G、J、K 2、填表。(略)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选择题。 (1)C(2)B、C(3)B 2、连线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一、填空: 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 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刘存保)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刘存保)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一、填空题。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5、时期年龄(岁)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3—6、7 童年期6、7—11、12 少年期(危险期)11、12—14、15 青年期14、15—17、18 成年期20~25 中年期40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学龄期6、7—12、13 6、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7、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8、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9、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10、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二、判断。 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4、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5、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 三、简答。 1、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答: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变化,除此之外,大脑、心脏等各个器官也有很大的变化。 2、你在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 答:①以前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 ②与以前照片上的人相比,现在长大了。 ③体重与身高都比以前增加了。 ④我们的心理变得更加成熟了。

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

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 第二章生物的世界单元教学设计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戴慧霞一、整体设计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建立了“合—分—合”一体化课程框架结构,整体性很强。一至五年级,设置综合的自然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六至七年级,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入门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向比较系统的分科科学教育过渡的中间阶段。八至十一年级,分别设置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课程,而生命科学课程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 科学教育的内容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历史与本质等五大主题。 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二章“生物的世界”单元设计将从整体的角度,即各课程间的纵向衔接和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 二、学生前期的认识 小学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共10册,其中有9册教材涉及生命科学的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宠物的喂养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活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动植物的栖息地 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植物的种子 第三单元卵生的动物 第四单元灭绝、濒危的野生动物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多样的动物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绿色开花植物 第三单元池塘 第四单元森林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城镇 第三单元海岸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存 第二单元植物的作用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

第三单元动物的习性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发现,经过小学自然课程的学习,学生已有的认识如下: ●认识了一些具体的、身边的、常见的生物,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 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具有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初步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了一些常见动植物的显著形态特征,知道了不同 动物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和运动方式,初步了解了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性,知道了一些动植物的组成部分,能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过程、条件和生命的周期, 认识了生物的繁殖与遗传现象。 ●通过考察具体生物及其环境,知道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初步了解了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生物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依赖,一些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实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问题1: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 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问题2: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答:温暖、潮湿的条件下。 问题3: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

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 问题4: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问题解答 问题: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细胞。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问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三个阶段。 问题2: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答: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2、地球的表面 3、地球的内部 问题1:三个盒子里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不打开盒子,有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 答:用钻洞观看、摇晃听音、手拿掂重等方法,可以知道盒子里分别装有水、细沙和小石块。 问题2: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答:科学家不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而且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作业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作业 第一课我们在成长 1. 回想一下,由于自己太小过去做不了而现在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答: 2. 我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3.如果按照出生后一年内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答:人体在出生后一年内,身体大约增长50%,如果按照这个生长速度,以出生时50厘米计算,到12岁时大约会增高80多倍。 第二课悄悄发生的变化 1.什么是青春期?从何时开始? 答: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到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

一些。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1)不要穿高跟鞋。 (2)女生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3)男生不要拔胡须。 (4)要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5)不吸烟、不酗酒。 3,。判断题。 (1)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2)我们长大了,可以抽烟、喝酒了。() (3)我们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要自觉地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三课人生之旅 一、选择题。

1. 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 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 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 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二、连线。 呀呀学语老年期 十月怀胎婴幼儿期 颐养天年胎儿期 抚育后代青年期 勤奋求学成年期 生长迅速学龄期 努力工作青春期 三、人的一生应怎样划分? 答: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也可以划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

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第四课踏上健康之路 一、判断。 1.睡觉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健康。() 2.吸烟和酗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3不同的少年,生长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 4.价钱越贵的食品,营养价值越高。() 二、选择 1.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A.动静结合 B.课程交替 C.勤于思考 D.多睡觉 2.下列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不包括() A. 勤洗澡 B.勤洗手 C.勤挖鼻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设计说明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放大镜 一、填空题 1、放大镜也叫。镜片中间,边缘。 2、人类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3、放大镜具有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看是由组成。 二、选择题 1、放大镜是用来()的工具。 A观察B照明C计量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C不变 3、根据下列放大镜的图形描绘情况,放大倍数最大的一个是()。 A B C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 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三、问答题 1、能放大物体的器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把物体放大的原理是什么? 2、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四、实验探究 请介绍一种自制放大镜的方法。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选择题 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A眼睛B鼻子C脚 2、蟋蟀的耳朵长在()。 A头部B足侧C腹部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足。 A.2 B.3 C.4 4、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 A细毛B触角C花纹 5、蝇的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叫做()。 A单眼B复眼C双眼 二、连线题 将下列昆虫与它们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棒状 天牛丝状 蝴蝶鞭状 蚂蚁羽状 蝗虫膝状 三、简答题 1、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昆虫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昆虫的复眼有什么作用?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填空题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3、晶体的多种多样,但都很有,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 ,有的像。 4、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形的。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1. 钟乳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含酸性的水流过 B、含酸碱的水流过 C、清水流过 2. 产生一年四季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C月亮围绕地球公转D月亮自转 3. 喜马拉雅山地区在几千万年前是() A、海洋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4. 地动仪是科学家()发明的。 A、魏格纳 B、张衡 C、哥白尼 5. 我国沙尘暴的多发季节是()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6. 冬夜的星空,()最明显了。 A、飞马座 B、猎户座 C、天鹅座 7. 杨树过冬的方法是() A、落叶 B、颜色变深 C、用种子 D、地上部分枯死 8. 青蛙过冬的方法是() A、躲藏 B、冬眠 C、迁徙 D、皮毛加厚 9. 形成溶洞的主要岩石是()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10. 火山喷发时喷出来的物质主要是() A、水 B、石油 C、岩浆 D、空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自己与爸爸和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2. 看地图,首先要知道,其次要。 3. 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 4. 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石头会。 5. 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 左右。 6. 沙尘暴多发于、、和干燥的的地表。 7. 在不同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有 座, 夏季有座, 秋季有座, 冬季有座。 8. 造成黄河两岸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河道中的主要原因是、 。 9. 猫头鹰一般是出来捕食;老虎一般是出来捕食。 10. 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 三、连线题(5分) 哥白尼天地比作鸡蛋 张衡发现美洲 哥伦布发现植物生理节律 麦哲伦首次环球一周 林奈提出太阳中心学说 四、列举题(每题至少列举三列)(15分) 1. 生活中我知道的有三态变化物质的: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3.防治沙尘暴可以做的事情: 4. 动物、植物分别有哪些过冬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科学(上)作业

科学(上)作业2009年1月1日 前进小学 六年级 ________

六年级科学(上)作业 第一次作业 月日一、填空。 1.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2.医生在从瓶子里取酒精棉时使用的工具是()。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分别是()、()、()。4.在使用普通剪刀时,被剪物体放在刀口的()最省力。 5.我国人民()就开始使用杆秤。杆秤也是()类工具。6.加大轮子的直径,可以使轮轴更()力。 二、判断。 1.机械和工具是大人工作时才会用,我们小学生不会用到机械和工具。 ()2.一种工作只需要一种工具,一种工具只有一种用途。()3.用肢体来搬运物体最省力()4.杠杆越长就越省力。() 5.人们使用杠杆只是为了省力。()6.用杠杆撬重物,不论支点在什么位置,都能省力。()7.杠杆的支点一定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8.一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9.凡是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工具都是为了省力。()10.汽车的方向盘,它的轮越小越省力。 三、名词解释 1.机械: 2.简单机械: 3.轮轴: 三、回答。 1.在杠杆的使用中,省力和费力的关系规律是怎样的?

2.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呢? 3.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还容易拧开水龙头吗?推想轮轴的作用。 第二次作业 月日一、填空。 1.滑轮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定滑轮具有()的作用。 3.动滑轮具有()的作用。 4.当斜坡的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提升物体越()。 5.通向山顶的公路总是盘山而上,盘山公路实际相当于加长了通向山顶的(),这样车辆在行驶或运货物时()。 6.当斜坡的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提升物体越()。 7.通向山顶的公路总是盘山而上,盘山公路实际相当于加长了通向山顶的(),这样车辆在行驶或运货物时()。 二、判断。 1.人们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2.用动滑轮吊物时,在重物上又多了一个滑轮,因此会费力。()3.定滑轮和动滑轮都能改变力的方向。()4.有的滑轮组不能省力()5.使用两组的滑轮组同使用一组滑轮组省力情况一样。()6.两个长度相同的斜面,在使用时会同样省力。()7.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以后修路要有坡度,不能修平路。()8.长斜面一定比短斜面省力。()9.自行车上只应用了轮轴和斜面机械原理。()10.自行车的动力是发动机供给的。()三、名词解释 1.滑轮: 2.定滑轮: 3.动滑轮: 4.滑轮组: 5.斜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1、像橇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_杠杆_。它上面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_;克服阻力的点叫做_阻力点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 和较小的“轴” 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在轴上用力要费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7、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8、螺丝钉、_盘山公路_、_引桥_等都是运用斜面的原理。 9、自行车通过齿轮和链条,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0、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向外推的力,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所有形状中最坚固的是_球形_。 11、正方形和三角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利用它可以增强各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12、一张纸,通过改变厚度、宽度、形状等方法都可以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 1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肋骨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14、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电能、热能、风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我们把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的能量叫化学能。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动能。 15、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电视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声能。 16、电磁铁由__线圈__和___铁芯__组成,它的南北极和磁力大小都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改变_线圈的缠绕方式、电池的连接方式__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通过_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加电池数量_和_增加铁芯的大小_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17、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量,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1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装置。 19、我们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20、石油、天然气是亿万年前大量的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21、植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也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也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2、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鸟类,鱼类,哺乳类等。 23、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脊柱动物叫哺乳动物。 24、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25、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阳光、水源、空气、地域和合适温度等。 26、像鲫鱼那样,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叫鱼类。 27、像蚂蚁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叫昆虫。 28、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是鸟类。比如我们常见的鸡、鸭、麻雀和燕子等。

科学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选择题 A 1、判断题。 (1)√(2)×(3)√(4)×(5√ 阅读资料:选择(A)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略)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B(2)C 四、怎样放得更大 2、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 3略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略 2填图:(细胞的作用)组成生命体;运输氧气;运输二氧化碳;储存脂肪;抵抗病毒;抵抗细菌;制造养料;消化、繁殖、遗传等 3、填空题。 (1)细胞(2)细胞 资料阅读: 判断题: 1、√ 2、× 3、√ 4、√ 5、× 6、√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1)√(2)√(3)√(4)√ 2、连线题。 3、阅读题。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2)这些微生物都是生物,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 √□能吃东西 √□都有细胞组成 √□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都会制造食物 √□都会繁殖 √□都会排泄4略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活动记录: 发明放大镜以后:能看清——蝴蝶鳞片;电视屏幕;各种晶体;蝇的复眼 发明显微镜以后:能看清——变形虫;细胞;大肠杆菌;叶绿体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4)触角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B (7)C (8)A 变形虫 鼓 藻

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综合素养阳光评价

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综合测评卷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 ) A. 愈小 B. 愈大 C. 一样 2.铁钉在_____会生锈。() A. 绝对无水的空气中 B. 密封的蒸馏水里 C. 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 3.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 A. 圆形 B. 方形 C. 三角形 4.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类的是()。 A. 蜘蛛 B. 蜻蜓 C. 蜈蚣 5.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A. 人体的表皮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6.小孩和大人在玩跷跷板时,小孩能压起大人的条件是( ) A. 小孩尽量靠近支点,大人尽量远离支点 B. 双方都远离支点 C. 小孩尽量远离支点,大人尽量靠近支点 7.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A. 牛顿 B. 奥斯特 C. 爱迪生 8.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运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得火种,因为在这个过 程中( ) A. 动能转化成热能 B. 热能转化成动能 C. 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9.下列属于人类利用的新能源是( ) A. 煤、石油 B. 太阳能、风能 C. 干草、木炭 10.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A. 植物 B. 动物 C. 太阳 11.下列()哪种情况能平衡。 A. B. C. 12.人们常说的“扫把星”指的是( )。 A. 彗星 B. 卫星 C. 行星 D. 恒星 13.宇航员在月球上要用无线电对话,是因为月球上。() A. 没有水 B. 引力小 C. 没有空气 14.下面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的是( ) A. 金字塔 B. 乒乓球 C. 头盖骨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试题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试题全 册)精编版

六年级科学学科(上)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老师寄语:亲爱的小朋友,赶快采集第一单元的花朵吧!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才能看清楚。在调好的显微镜下,我们通常会在一滴池塘里的水中见到许许多多的()、()、()、()、()等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人()。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动植物的()和()……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的细菌。在适宜的()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 6、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身上吸收养料。 7、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个后代。 8、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9、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现在人们不但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还利用其他的霉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多种()。 10、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 11、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 1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13、随着显微镜的不断改进和科学家的长期观察,人们终于发现: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构成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造成的。 二、判断题 1、啤酒中的酵母菌也是一种微生物。() 2、只有在泥土里才有微生物。() 3、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4、硅藻那么小,不可能成为鲸的食物。() 5、大多数霉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6、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7、有些简单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如细菌。() 8、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结构的最小单位。() 9、各种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功能差异不大。()

2019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附答案)

教科版2019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活动记录 1. 2.(仅供参考)) 2选择题 (1)C (2)C 、D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学生 观察小动物 拆除危险物品

活动记录 1、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并画下来。 课堂练习 2.选择题 (1)D (2)A

资料阅读 3.A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活动记录 1.画出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形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B (2)B 资料阅读 3. (1)B (2)C 4.怎样放得更大 活动记录 1.略 课堂练习 2.顺序为:4132 3.选择题:(1)A (2)D (3)B (4)A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活动记录

1.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结构并把它画下来。 课堂练习 2.填图题 BEDAC 3.选择(1)C (2)C (3)B <配图与文字不匹配,此答案按文字排序>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活动记录 1.记录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课堂练习 2.通过阅读教科书,我们知道细胞的作用有(在方框里打勾): √呼吸√运动√消化√排泄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3.选择题(1)C (2)C 资料阅读 选择题(1)D (2)B (3)B (4)C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活动记录 1.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示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D (2)A 3.连线题 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 4.认真阅读教科书第22-24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团藻)等。(2)□都能吃东西√都由细胞组成√都会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都会制造食物√都会繁殖√都会排泄 资料阅读 选择题(1)A (2)A (3)B

2017-2018六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总测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由于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物体的像。( ) 2、钢丝钳能省力,这是因为钢丝钳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 3、鲸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 ( ) 4、古代生物的化石是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重要的证据。( ) 5、达尔文经过大量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 ) 6、经常运动的人肺活量会增加,可以为人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以满足身体需求。 ( ) 7、生物进化历程在身体构造上是由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由陆生到水生,在适应能力方面越来越弱。 ( ) 8、酒窝、肤色不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 ) 9、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是“自然的选择”。 ( ) 10、虽然鲸、蝙蝠、大猩猩的前肢骨的组成一致,排列方式也基本一致,但这不能说明它们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反射强烈的阳光使人头昏眼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这属于什么污染?( ) A 、光污染 B 、废渣污染 C 、废气污染 2、下面哪种工具属于省力杠杆?( ) A 、钓鱼竿 B 、钢丝钳 C 、镊子 3、人体的消化系统由什么组成?( ) A 、消化道和消化腺 B 、口腔和肝脏 C 、消化道和肺 4、在下面的俗语中,哪个属于变异现象?( ) A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B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C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学校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六年级科学作业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1、我在成长 一、填空 1.哪些证据说明自己长大了? ()() ()() 2.()和()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二、判断题 ()1.从小到老,身高、体重都在不断增加。 ()2.在睡觉的时候我们身体的生长变化就停止了。 ()3.我现在还没有以前胖,肯定没成长。 ()4.量身高时可以不脱鞋子。 ()5.测量体重时,衣物尽量减少,检测结果越准确。 三、简答 1.测量身高应注意哪些? 答: 2.测量体重应注意哪些? 答: 3.参照课本第3页身高体重曲线图,说说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答: 2、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填空 1.青春期男生骨骼闭合在()岁,女生骨骼闭合在()岁。 2.青春期是从()向()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注意(),加强()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3.()和()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4.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意味着她(他)将要更自觉的承担更多的()。 5.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6.人的一生有两次生长高峰期,第一次是(),第二次()。 7.青春期发育除了身高突增以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的开始。

二、判断题 ()1.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是生命的重要时期。 ()2.青春期我们正逐步走向成熟,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3.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生长发育时间是一样的,只是女生速度快。 ()4.青春期穿高跟鞋可以提高气质,我们要经常穿。 ()5.青春期不仅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6.自己的身体发生变化时,只能和同伴讲,给父母讲会带来麻烦的。 ()7.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变得强烈了。 ()8.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9.青春期的王刚喜欢和女生一起学习玩耍这是早恋现象。 三、简答 1.青春期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男女分别记3点) 答:(1) (2) (3) 3、人生之旅 一、填空 1.()的“司芬克斯”之谜,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2.人的一生还可以怎样划分: 四阶段:()()()() 七阶段:()()()()()()() 3.人人会长大,人人会变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判断题 ()1.每一个老人都需要我们尊敬,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呵护。 ()2.孝敬老人、尊老爱幼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孩子只要享受保护就行了。 ()3.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父母的身高精确计算自己成年后的身高。 ()4.爸爸和妈妈身高高,孩子一定长得高,所以不用锻炼了。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精 选多篇) 2014年秋季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任课教师:马彦林 2014年秋季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期即将结束,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

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平时科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这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电学实验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此时我一般不会直接走过去帮他解决,而是让他看到现象然后猜想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些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就会动脑思考,也会找到问题的根源。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基本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不管是平时课本

上和作业本上的探究题的完成还是在考试中的探究题的解答,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游韧有余。 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2014年的“神舟”六号的 1 2014年秋季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任课教师:马彦林 成功发射,应该结合科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给予解释一些基本的问题。在本次期末考试中就出现了,“神舟”六号穿越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后进入太空。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6、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1、小臂骨像是一根(),一端是肘关节处,是();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 三、连线题。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四、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