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 1748-93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

GJB 1748-93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
GJB 1748-93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

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GJB 1748-93

Operation radiation quantities for

Nuclear Radiation monitoring

1 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核武器条件下,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军通用和军兵种专用的核辐射监测装备(以下简称监测装备)。核事故使用的场外应急辐射防护仪器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文件

GB4960-85核科学技术术语

GB12162-90用于校准剂量仪和剂量率仪以及确定能量响应的X、γ参考辐射

GJB188.2-88防化术语核监测

EJ193-82辐射防护术语

3 定义

3.1核辐射监测nuclear radiation monitoring

探测核爆早期与剩余核辐射、评估人员体内外辐照剂量、急性辐射危害(见GJB 188.3-88第3.12条)。

3.2早期核辐射initial nuclear radiation

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的γ辐射和中子(见GJB188.2-88第3.34条)。

3.3剩余核辐射residual nuclear radiation

核爆炸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取十几秒左右)之后产生的辐射,包括放射性沉降物放出的核辐射和土壤等经中子照射形成的感生放射性物质所放出大的核辐射,主要是β辐射和γ辐射(见GJB188.2第3.35条)。

3.4外照射external exposure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见GB4960-85第1073条)。

3.5内照射internal exposure

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产生的照射(GB4960-85第0764条)。

3.6吸收剂量D absorbed dose

D=dE/dm

式中:dE是电离辐射授予质量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见GB4960-85第1095条)。

3.7比释动能K kerma

K=dEtr/dm

式中:dEtr是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来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见GB4960-85第0042条)。

3.8实用辐射量operational radiation quantity

用于辐射防护实践以一般的监测仪器可测定的辐射量,它能提供对限值量的适当偏安全估计并不产生过高估计。

3.9体模phantom

在辐射剂量学、辐射监测研究以及放射治疗学中使用的人体或动物体(整个或局部)的模拟物或具有约定几何尺寸的模型。它通常由组织等效材料构成,多用于测量和计算吸收剂量分布,有时用以确定体外探测效率(见GB4960-85第1031条)。

3.10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见GB4960-85第0039条)。

3.11放射性浓度radioactive concentration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活度(见GB4960-85第0266条)。

3.12表面活度surface activity

某种物质单位表面积的放射性活度(见EJ183-82第2.28条)。

3.13红骨髓平均吸收剂量Dm mean dose of red bone marrow

人体各部位红骨髓组织按质量加权的吸收剂量。

3.14骨髓(造血)型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 of red bone marrow

受照射剂量在1Gy以上而造成的人体造血系统的非随机性损伤。

3.15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

对给定目的而言,被认为充分接近真值,可以替代真值的量。通常它的数值由次级标准或基准确定,或者由一台按次级标准或基准校准过的参考装备确定。

3.16校准(刻度)calibration

确定测量装置对某些已知辐射量(如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或比活度)的响应,或确定辐射源相对于同类标准源的强度。

3.17ICRU 球ICRU sphere

直径为30cm,密度为1g/cm3组织等效球体,其质量组成为76.2%,10.1%H,11.1%C和2.6%。

3.18扩展辐射场expanded field

假设的辐射场,在所研究的整个体积内,辐射的注量及其角度与能量分布同实际辐射场中参考点的这些量相同。

3.19齐向扩展辐射场aligned and expanded field

假设的均匀单向辐射场,其注量及能量分布同实际辐射场中参考点的这些量相同。

4 一般要求

4.1应针对早期核辐射和剩余辐射规定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

4.2外照射核辐射监测(包括环境监测和个人监测)必须使用本标准的相应实用辐射量。

4.3γ辐射和中子的外照射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应能合理地代表(不低估也不高估计)衡量骨髓(造血)型放射病程度的Dm。

4.4放射性沾染核辐射监测(包括对空气、水、食物等放射性沾染监测和放射性表面沾污监测)必须使用本标准规定的相应实用辐射量。

5 详细要求

5.1使用核武器条件下外照射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与单位

5.1.1用于环境监测的周围吸收剂量D.(d)

D.(d)是相应的齐向扩展辐射场在ICRU球内,相对于齐向场的半径上深度d处产生的吸收剂量。

5.1.1.1D.(d)适用于γ辐射和中子的环境监测,d的推荐值为10mm,D.(d)写为D.(10)。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下,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剩余核辐射的γ辐射,此时D.(10)能合理地代表Dm。

对X、γ辐射的监测,本标准中D.(10)与周围剂量当量H.(10)在数值上相等。

5.1.1.2满足各向同性响应要求并校准为D.(10)的外照射监测装备可用于测量D.(10)。

5.1.1.3外照射环境监测装备的校准因子用式(1)确定。

F=D.(10)t

I (1)

式中:F——监测装备的校准因子;

D.(10)t——D.(10)的约定真值,Gy;

I——监测装备的指示值,Gy。

5.1.1.4实际校准时,仍可沿用常规方法,即在参考辐射源造成的自由空气中宽束平行辐射场内,用式(2)确定D.(10)t。

C= D.(10)t

Rt

(2)

式中:C——转换系数:

Rt——能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自由空气中辐射场量(如光子的空气比释能量、照射量、中子注量)的约定真值。

对不同能量光子与中子以及参考辐射源的转换系数见表1~表5.当X、γ辐射光子能量在0.02~10MeV之间时,周围吸收剂量与空气比释动能间的转换系数D.(10)/ka也可由式(3)计算。

D.(10) Ka =

x

ax2+bx+c

+d.tan?1(gx) (3)

式中:D.(10)——X、γ辐射周围吸收剂量,Gy;

Ka——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Gy;

X——ln(E/E0);

E——光子能量,MeV;

E0——能量常数,0.00987MeV;

a——1.465;

b——4.414;

c——4.789;

d——0.7006;

g——0.6519。

当中子能量在2.5*10-8~20MeV之间时,中子周围吸收剂量与中子注量间的转换系数D.(10)/φn也可用式(4)计算。

lg(D.10

φn

)=

a

1+(b+cx)2

+

d

1+exp (f?gx)

(4)

式中:D.(10)——中子周围吸收剂量,pGy;

Φn——中子注量,cm-2;

X——lg(E);

E——中子能量,eV;

a——0.488;

b——0.0436;

c——0.291;

d——1.94;

f——7.46;

g——1.37。

5.1.2用于华景监测的定向吸收剂量D’(d,Ω)

辐射场中某点处的定向吸收剂量D’(d,Ω)是相应的扩展辐射场在ICRU球体内,指定方向的

半径上深度d处产生的吸收剂量。在单向辐射场的特殊情况下,Ω可用入射束反方向半径与指定方向半径之间的夹角a表示。当a=0时,D’(d,0)可写作D’(d),并等于D.(d)。

5.1.2.1D’(d,Ω)适用于β辐射的环境监测,d的推荐值为0.07mm,D’(d,Ω)

写作D’(0.07,Ω)。对剩余核辐射的β辐射,D’(0.07,Ω)能合理代表β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

5.1.2.2对监测装备的D’(0.07,Ω)的校准可用本标准5.1.1.3及5.1.1.4条所给出的方法,但其中D.(10)t应改为D’(0.07)的约定真值D’(0.07)t,R t应为能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自由空气中的β辐射场量(如空气吸收剂量,组织吸收剂量)。

不同能量β辐射的转换系数见表6.

5.1.2.3当监测装备满足表7的角响应要求,并校准为D’(0.07)时,即可用测量D’(0.07,Ω)。

5.1.3用于个人监测的个人吸收剂量Dp(d)

个人吸收剂量Dp(d)是身体上某一指定点下面深度d处的软组织吸收剂量。

5.1.3.1Dp(d)用于γ辐射和中子外照射个人监测时,d的推荐值为10mm,Dp(d)写为Dp(10)。

5.1.3.1.1监测Dp(10)的剂量计的校准可用本标准5.1.1.3和5.1.1.4条所给出的方法,但必须将剂量计置于合适的体模上。此时,D.(10)t应改为Dp(10)的约定真值Dp(10)t。当使用ICRU 球体模时,在平行束照射情况下Dp(10)就转化为D’(10)并在数值上等于D.(10)。于是,同样可使用表1~表5中转换系数。当使用ICRU组织或有机玻璃平板(30cm*30cm*15cm)体模时,则可采用表8~表10中转换系数。

5.1.3.1.2当监测装备满足表11~表14的角响应要求并校准为D’(10)或Dp(10)时,即可用于测量Dp(10)。

5.1.3.1.3对于早期核辐射的γ辐射和中子以及剩余核辐射的γ辐射Dp(10或)D’(10)能合理代表Dm。

5.1.3.2Dp(d)用于β辐射的个人监测时,d的推荐值为0.07mm,Dp(d)写为Dp(0.07)。

5..1.3.2.1Dp(0.07)的剂量计的校准可用本标准5.1.1.3和5.1.1.4条所给出的方法,但必须将剂量计置于合适的体模上。此时D.(10)t应改为Dp(0.07)的约定真值Dp(0.07)t,Rt应为能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自由空气中的β辐射场量(如空气吸收剂量、组织吸收剂量)。对佩带在身体上的剂量计,当使用ICRU球体模时,Dp(0.07)就转化为D’(0.07),于是,同样可以使用表6的转换系数。

5.1.3.2.2当监测装备满足表7的角响应要求并校准为D’(0.07),即可用于测量Dp(0.07)。

5.1.3.2.3对剩余核辐射的β辐射,Dp(0.07)能合理地代表β外照射皮肤吸收剂量。

5.1.4实用辐射量单位

本标准提出的四个实用辐射量以及推荐的辐射场量空气比释动能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戈瑞(Gy)及其分数单位cGy,mGy,μGy。

5.1.5部队在作训中,可另行统一规定实用辐射量的适当简化名称。

5.2放射性沾染核辐射监测实用辐射量和单位

5.2.1空气、水、食物等放射性沾染监测使用放射性浓度或比活度,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组合,如比活度Bq/kg,放射性浓度Bq/l,Bq/m3等。

5.2.2放射性表面沾污监测使用表面活度,其单位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组合,如Bq/ m2, Bq/ cm2。

也可用监测β辐射的定向吸收剂量率D’(0.07)或γ辐射的周围吸收剂量率D.(10)的方法确定表面活度是否超过控制值。

表1光子能量为E的周围吸收剂量D.(10)与空气比释动能Ka间的转化系数D.(10)/Ka

注:当E不大于1.5MeV,通常可将原以仑琴为单位的照射量乘以0.876即转换为cGy为单位的空气比释动能。

表2符合GB12162要求的X参考辐射系列的周围吸收剂量D.(10)与空气比释动能Ka间的转换系数D.(10)/Ka

表3γ参考辐射的转换系数D.(10)/Ka

注:1)

147Pm, 204Tl, 90Sr+90Y β标准源的β辐射经源底座包壳等吸收、散射后其剩余最大β能量分别为0.15,0.57,2.0MeV 。

表7 β参考辐射定向吸收剂量D’(0.07,α)的角响应 注:1)以平行束入射的校准方向为0°归1, 2)自由空气中90Sr+90Y β源30cm 处。

表8采用ICRU组织或有机玻璃平板(30cm×30cm×15cm)体模时个人吸收剂量Dp(10)

表9采用ICRU组织或有机玻璃平板(30cm×30cm×15cm)体模时个人吸收剂量Dp(10)与空气比释动能Ka间的转换系数Dp(10)/Ka

表10采用ICRU组织或有机玻璃平板(30cm×30cm×15cm)体模时个人吸收剂量Dp(10)与中子注量φn间的转换系数Dp(10)/φn

表11γ(X)参考辐射定向吸收剂量D’(10,α)的角响应

注1)以平行束入射的校准方向为0°归1。

表12中子参考辐射定向吸收剂量D’(10,α)的角响应

表13采用ICRU组织或有机玻璃平板(30cm×30cm×15cm)体模时γ(X)参考辐射的个人吸收剂量Dp(10)的角响应

注1)以平行束入射的校正方向为0°归1。

表14采用ICRU组织或有机玻璃平板(30cm×30cm×15cm)体模时中子参考辐射个人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作者郑开想 核电丁第一次进行装料运行前期一定要展开2年以上时间的辐身环境本底调查,获得核电厂咐近的本底检测的放射性枋含量的一些信息,这主要有海洋介质即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水等)、γ辐射水平、陆地介质即陆上动植物、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它成为核电厂装料工作前期辐射背景下的依据资料。这份原始资料能够给核电厂后面进行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核电厂进行工作的时候,以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核电厂咐近地区环境的具体情况展开发析;核电厂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事故的发生的大小程度去进行分析;核电厂没有使用之后,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作为借鉴对象,去分析核电厂退役治理的具体效果并且云进行评估核电厂退役后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并且,第一次装料前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即是它的运行阶段与国家主管部分委托营运单位反应堆第一次进行装料许可证的重要因素即为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 1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1. 1 本底调查依据的具体研安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的进行主要以“核动力厂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中9.1.1的规定:在第一次给核动力厂内的第一组设备装料使用之前,厂方必须将厂所在地的辐射水平进行基本调查,获取本地本年度、去年甚至前年的辐射相关数据。在已有核电厂中增加机组之前,应该对近期(一年内)当地的辐射情况进行调查。当然本规定中关于新厂首次装料的说明通常并无异议和疑问,毕竟在建厂之前当然有必要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但是对于在原厂址上增设机组的环境调查要求,部分人颇有不解。依据《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修订编制说明》中相关解释,可以发现《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规定》(NB/T20246—2013)中不仅要求对厂址所在地区内环境进行调查,而且还设定了具体的调查项目、范围和频次,并且提供了指导,帮助调研者选择合适的指示生物,同时给出了每月至少采样一次气溶胶和大气沉降的评测原则。《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中则给出较EJ / T 1131—2001版本规定更加细致的要求,不能设定了具体的检测的项目、范畴和平率,并补充了布设介质的原则,且对调查样本的收集、保存、监测手段、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优化提升等进行了进一步说明,目前已被国内核电厂广为应用于环境本底监测。《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从原则上就本底检测的方法、样品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欧化提升做出了规定,要求本底监测地理范畴不应小于80 km,不同于其他标准大多要求的50 km,这一点不太被专家们认可,与实际状况也有一定差异,在现实中,多保证50km范畴,只有极少部分监测范围达到80km。 综合前文内各种标准,不难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黄金本地监测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核电厂对其周边环境的辐射本本底开展监测研究。不过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分析。 1. 2调查特征和当前执行情况 1. 2. 1 特征分析 (1)监测周期至少为两年,周期较长。 (2)监测对象颇为复杂,不仅要检测空气(包括其中的气溶胶、3H及14C、沉降物、γ吸收剂量率)、各种水(包括地表/下水、饮用水、雨水)、泥土(包括河/海底泥等)、还要检测动物(家养禽畜和鱼类、海洋贝壳等软体生物)、植物(松针、海洋植物、藻类)

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新版) 第一章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与任务 第一条环境保护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的自然环境。公司的环境保护是公司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环保和防治污染工作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公司环境保护的任务是:在生产、科研、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能源,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优美、安静的科研、生产及生活环境。 第三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强化监督管理,做到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司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各单位要切实把环境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即从计划、原材料定额、能源、设备管理一直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环保工

作的具体内容和指标要求,并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环保责任制,明确每位员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 第五条公司环保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任主任委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环保管理部门在分管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主管公司的环保工作,各二级单位、部(室)和人员按各自的职责条例搞好单位的环保工作,形成完整的环保管理体系。各有关单位、部(室)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环保员,由技术人员担任。 第六条公司员工有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或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章环境保护职责 第七条公司环境保护委员会职责 (一)审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 (二)审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三)决定重大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复习题(研究生师兄制作良心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24分) 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期望值。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射气系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N1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N2的比值,即η*= N1/N2×100%。 原子核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核,这种核的能级状态叫基态。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从一个核素的原子核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成为α衰变 衰变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了一个轨道电子,使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线衰减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被吸收的几率。 质量衰减系数:射线穿过单位质量介质时被吸收的几率或衰减的强度,也是线衰减系数除以密度。 铀镭平衡常数:表示矿(岩)石中铀镭质量比值与平衡状态时铀镭质量比值之比。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的足以已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粒子注量: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数目。 粒子注量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 能注量:在空间某一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内的所有的粒子能量总和除以该球的截面积 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能量总和 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 剂量当量: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加权求和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 照射量:X=dq/dm,以X射线或γ射线产出电离本领而做出的一种量度 照射量率: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内γ射线在空间一体积元中产生的电荷。 剂量当量指数: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的极限值 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质量数和相同原子序数而半衰期有明显差别的核素 平均寿命: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与衰变常熟互为倒数。 电离能量损耗率: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平衡含量铀:达到放射性平衡时的铀含量 分辨时间: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最短时间间隔 康普顿边:发生康普顿散射时,当康普顿散射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所形成的边 康普顿坪:当康普顿散射角为零到一百八十度时所形成的平台 累计效应:指y光子在介质中通过多次相互作用所引起的y光子能量吸收 边缘效应: 次级电子产生靠近晶体边缘,他可能益处晶体以致部分动能损失在晶体外,所引起的脉冲幅度减小 和峰效应: 两哥y光子同时被探测器晶体吸收产生幅度更大的脉冲,其对应能量为两个光子能量之和 双逃逸峰:指两个湮没光子不再进行相互作用就从探测器逃出去 响应函数: 探测器输出的脉冲幅度与入射γ射线能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能量分辨率: 表征γ射线谱仪对能量相近的γ射线分辨本领的参数 探测效率: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1. 峰总比:全能峰的脉冲数与全谱下的脉冲数之比 峰康比:全能峰中心道最大计数与康普顿坪内平均计数之比

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设计研究

本文由yang6256922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设计研究 刘伟1姜玉伟2 (1,防化研究院第二研究所/2,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北京,102205)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桩辐射预警监洲系统概况和网络配置,依据可靠性实对性,实用-}生和暑全性原则提出了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的功能需求,划分和描连了软件功能模块,为监控软件的实现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技术连径.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恐怖活动日益猖撅,对国家和公众宜仝的威胁与日俱增.核与辐射恐怖袭击对人员杀伤作用和对环境的长期污染非常严重.其影响比传统恐怖袭击更为长远,而成为恐怖组织&期追求的目标:核技术及核物质的加速扩散,为恐怖组织获得核与辐射恐怖袭击手段提供了有利条t't:.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步临近,我国反恐形式日益严峻,对桩与辐射突发事什的防范和应急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反核与辐射恐怖的迫切需求.我们正在开展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 2系统介绍 用1系统同络配置 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包含1个车载监控指挥中心fVMC),14个固定监测点和2个机动监测点. 还有三种可选设备:通道人员检测设备f门梃式辐射污辩报警仪),车辆检测设备f放射性移动物体监测门)和核化一体报警器:另外.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可增加1个奄内监控中心fIMC J,在室内对系统进行监视.为了满足各种情况需要,车载监控中心可以通过有线7串口).自组织无线网络和 GPRS网络(USB端El:USB总线接口芯片CH372)获得监测点数据.网络』司时并存或者只取其. 一般情况下,系统网络配置如图l所示. 3软件设计原则 对于计算机监控系统来说,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Ⅲ.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设计依据如下: 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不仅意味着系统工作的正确性,而且要求系统工作的连续性.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软件系统又采用冗余性设计,在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启动备用服务器继续工作. 2.实时性原则.实时性要求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监测量并及时做出控制决策,即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为了减少通信数据量,一般情况下,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周期性对监测点进行查询访问,但出现报警时则监测点主动上报,监控软件能够及时给出报警信息. 3.实用性原则.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界面风格采用人们熟悉的windows风格,软件并提供详细的帮助信息,使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熟悉和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4.安全性原则.监控软件的启动和数据库的查询访问都需要安全登录,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数据库定时自动进行增量备份和全备份. 4软件功能需求 根据系统网络结构需要,核辐射预警监测系统监控软件相应可以分为为室内监控中心监控软件 (IMCSoft)和车载监控中心监控软件(VMCSoft).车载监控中心监控软件(VMCSoft)安装在车载监控中心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在服务器出现异常情况下人工启动备份服务器,对来自串口和USB 端口的监测点数据进行接收;室内监控中心监控软件(ⅡvICSoft)安装在室内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 LAN或者Interact接收来自车载监控中心(VMC)的数据.如果没有车载监控中心,则可将VMCSoft 安装在室内监控中心,接收到的数据可以转发至另外的室内监

环境核辐射监规定(GB1237990)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核辐射监测的一般性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环境核辐射监测。 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3 术语 3.1 源项单位 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GB 8703规定的豁免限值的一切单位。 3.2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环境保护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3.3 核设施 从铀钍矿开采冶炼、核燃料元件制造、核能利用到核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等所有必须考虑核安全和(或)辐射安全的核工程设施及高能加速器。 3.4 同位素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源进行科研。生产、医学检查、治疗以及辐照、示踪等实践。 3.5 环境本底调查 源项单位运行前对其周围环境中已存在的辐射水平、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及为评价公众剂量所须的环境参数、社会状况等所进行的调查。 3.6 常规环境监测

源项单位在正常运行期间对其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所进行的定期测量。 3.7 监督性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为管理目的对各核设施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测量。 3.8 质量保证 为使监测结果足够可信,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3.9 质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3.10 代表性样品 采集到的样品与在取样期间的样品源具有相同的性质。 3.11 准确度 表示一组监测结果的平均值或一次监测结果与对应的正确值之间差别程度的量。 3.12 精密度 在数据处理中,用来表达一组数据相对于它们平均值偏高程度的量。 4 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和职责 4.1 一切源项单位都必须设立或聘用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来执行环境核辐射监测。核设施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其他伴有核辐射的单位可以聘用有资格的单位代行环境核辐射监测。 4.1.1 源项单位的核辐射监测机构的规模依据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活度、总量、排放方式以及潜在危险而定。 4.1.2 源项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负责本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包括运行前环境

核辐射仪器产业现状与发展

第一章核辐射仪器产业现状与发展 一、政策法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3月发布并组织实施了《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明确了重点技术方向,其中“射线探测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被明确列入发展规划当中。国家环保部拟在近期颁布《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实施办法》法令。已颁布的监管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8日通 过,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文号:国务院令第44号发布日期:1989-10-24 实施日期:1989-10-24 3.《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局令第三号发布,1990年6月22日实施 4.《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放射卫生管理办法》 文号:卫监发[1991]第38号发布日期:1991-9-14 实施日期:1991-9-14 5.《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文号:卫监发[1995]第2号发布日期:1995-1-9 实施日期:1995-3-1 6.《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文号:卫生部令第17号发布日期2001-10-23 7.《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 文号:卫生部令第18号发布日期2001-10-23 二、监管部门及职能 中央编办2003年12月8日发布的[2003]17号文件《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1.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源的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 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制订和组织实施放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并实施放射源登记管理制度;根据涉源单位提供

7.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 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

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

核辐射探测复习资料B.

核技术 核探测复习材料 一、简答题: 1.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5分) 答: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得2分)(3)电子对效应(得2分) 2.典型的气体探测器有哪几种?各自输出的最大脉冲幅度有何特点,试用公式表示。(5分) 答:典型的气体探测器有(1)电离室(得1分)(2)正比计数管(得1分)(3)G-M 计数管(得1分) 脉冲幅度:(1)电离室:C e w E v = (得1分)(2)正比计数管:C e w E M v ?= (得0.5分)(3)G-M 计数管 最大脉冲幅度一样(得0.5分) 3.简述闪烁体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基本原理。(5分) 答:γ射线的基本原理通过光电效应 、 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产生次级电子(得1分),次级电子是使闪烁体激发(得1分),闪烁体退激发出荧光(得1分),荧光光子达到光电倍增管光阴极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得1分),光电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各倍增极倍增最后全部被阳极收集到(得1分),这就是烁体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基本原理。 注:按步骤给分。 4.常用半导体探测器分为哪几类?半导体探测器典型优点是什么?(5分) 答:常用半导体探测器分为(1) P-N 结型半导体探测器(1分)(2) 锂漂移型半导体探测器;(1分)(3) 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1分) 半导体探测器典型优点是(1) 能量分辨率最佳;(1分)(2)射线探测效率较高,可与闪烁探测器相比。(1分) 5.屏蔽β射线时为什么不宜选用重材料?(5分) 答: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损失能量除了要考虑电离损失,还要考虑辐射损失(1分),辐 射能量损失率 2 22NZ m E z dx dE S rad rad ∝??? ??-= 与物质的原子Z 2成正比(2分),选用重材料 后,辐射能量损失率必然变大,产生更加难以防护的x 射线(2分)。故不宜选用重材料。 注:按步骤给分。 6.中子按能量可分为哪几类?中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5分) 答案要点:第1问:快中子、热中子、超热中子、慢中子 答对3个以上得1分 第2问:中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1分)、中子的辐射俘获(1分)、中子核反应(1分)、中子裂变反应(1分) 二、证明题:(共10分) 1. (5分)试证明γ光子只有在原子核或电子附近,即存在第三者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电 子对效应,而在真空中是不可能的。 答: 答:对γ光子能量 νγh E =;(1分)动量c h P ν γ=。(1分) 由能量守恒,有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辐射源 1、实验室常用辐射源有哪几类?按产生机制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哪几种? 带电粒子源 快电子源: β衰变 内转换 俄歇电子 重带电粒子源: α衰变 自发裂变 非带电粒子源 电子辐射源:伴随衰变的辐射、湮没辐射、伴随核反应的射线、轫致辐射、特征X 射线 中子源:自发裂变、放射性同位素(α,n )源、光致中子源、加速的带电粒子引起的反应 2、选择辐射源时,常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答:能量,活度,半衰期。 3、252Cf 可做哪些辐射源? 答:重带点粒子源(α衰变和自发裂变均可)、中子源。 第二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离损失:入射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发生库仑相互作用,以使靶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的方式而损失其能量 作用机制: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间的非弹性碰撞。 辐射损失:入射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库仑相互作用,以辐射光子的方式损失其能量。 作用机制: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间的非弹性碰撞。 能量歧离:单能粒子穿过一定厚度的物质后,将不再是单能的,而发生了能量的离散;这种能量损失的统计分布,称为能量歧离。 引起能量歧离的本质是:能量损失的随机性。 射程:带电粒子沿入射方向所行径的最大距离。 路程:入射粒子在物质中行径的实际轨迹长度。 入射粒子的射程:入射粒子在物质中运动时,不断损失能量,待能量耗尽就停留在物质中,它沿原来入射方向所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射程。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1、主要为电离能量损失 2、单位路径上有多次作用——单位路径上会产生许多离子对 3、每次碰撞损失能量少 4、运动径迹近似为直线 5、在所有材料中的射程均很短 电离损失: 辐射损失: 快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1、电离能量损失和辐射能量损失 2、单位路径上较少相互作用——单位路径上产生较少的离子对 3、每次碰撞损失能量大 4、路径不是直线,散射大 ?? ???242ion 0dE 4πz e -=NZB dx m v ()()??rad ion dE/dx E Z dE/dx 800 2 22NZ m E z dx dE rad ∝??? ??-21m S rad ∝E S rad ∝2 NZ S rad ∝

核辐射测量方法

核辐射测量方法 葛良全 周四春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化工程学院 2007.8

前言 本讲义旨在缓解我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后尚无专业教材的状况。主要内容有核辐射测量基础知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核辐射测量的单位、核辐射防护知识、γ射线测量方法、β射线测量方法、α射线测量方法、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核辐射测量统计学与误差预测等。该讲义可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的核辐射测量方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勘查技术工程”和“地球化学”(铀矿地质勘探方向)等本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 本讲义相关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本参考书的有关内容编辑: [1]章晔,华荣洲、石柏慎编著,放射性方法勘查,原子能出版社,1990 [2]葛良全,周四春,赖万昌编著,原位X辐射取样技术,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7 [3]格伦敦F 诺尔著(李旭等译),辐射探测与测量,原子能出版社, 1984。 [4]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北京,原 子能出版社,1985 [5]李星洪等编,辐射防护基础,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6]吴慧山,核技术勘查,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 [7]王韶舜,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9

1 第1章 放射性方法勘查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和原子核 1.1.1 原 子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及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 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 8cm 左右,原子的质量也很小, 例如氢原子质量为1.67356×10- 24g ,铀原子的质量为3.951×10-22g 。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得多,为n·10-13~n ·10-12(cm),但它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例如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束缚电子组成,其结构示于图1-1,氢核的质量为1.67×10-24g ,而束缚电子的质量仅 为9.1×10-28g ,两者的比值近似为1/1840。对 于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这个比值更小些。例如,铀原子92个绕行电子的总质量和原子核质量之比为1/4717。 原子核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当原子吸收外来的能量,使轨道上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呈现电性,成为正离子。 原子中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相应的原子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对一种原子来说,它的绕行电子的数目和运动轨道都是一定的,因此每一个原子只能处于一定的,不连续的一系列稳定状态中。这一系列稳定状态,可用相应的一组能量W i 表征,W 称为原子的能级。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不放出能量。当原子由较高能级W 1跃迁到较低的能级W 2时,相应的能量变化△W 即W 1一W 2,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此时光子的能量为: 21W W hv ?= 式中,h ——普朗克常数,等于6.6262×10-34J·s ; v ——光子的频率。 将某种原子发射的各种频率的光子按波长排列起来,便构成了该种原子的发射 图1-1 氢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10-13cm 10-8cm

(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解读

(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 办法解读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解读《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2007-09-27 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9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9月1日实施。日前,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请介绍壹下《办法》出台的背景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抓紧拟订包括环境监测于内的关联法律法规草案,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经过多年发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各关联领域、各关联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基本均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壹些重点工作领域的法律、法规仍根据形势要求不断进行修订。然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明显滞后,目前尚未出台统壹的、专门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1983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已难以适应目前环境监测管理的需要而废止。现行法律对环境监测的规定比较分散,关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分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放射性等关联污染防治法律中。有必要出台环境监测专门法律法规,推进环境监测统壹监督管理。考虑到《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制订的周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先行出台《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问:如何见待《办法》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作用? 《办法》的发布是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将进壹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环境监测体系是污染物总量减排的三大支撑体系之壹。通过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才能实现对减排工作成效的客观评价,对各项减排措施的科学验证。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必须依靠监测手段来量度,科学的减排考核体系必须依靠监测数据来支撑。《办法》的出台,对环境监测属性、定位、管理、规范、处罚等长期依靠行政指令规范的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框架,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问:请介绍壹下《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23条,分别明确了《办法》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规定了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分工、标准规范的制定、环境信息发布、环境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原则和管理主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的环境监测责任和义务、环境监测机构资格认定等。 问:如何见待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哨兵”、“耳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任何环境决策均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每壹项环境管理措施的优劣成败均要依靠环境监测来验证。于我国,长时期以来壹直存于的环境监测工作性质是政府行为仍是市场行为之争,环境监测工作及关联机构、人员于定位上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办法》从三个方面强调了环境监测的法律属性: 壹是重申且拓展了环境监测的内涵。即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情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这几类环境监测活动均是政府行为,是代表公众利益,为更好地行使公权力开展的公共事务。从我国环境监测的实践见,将以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为主体的环境监测工作定性为政府环境管理行为是符合国情的。 二是规定了环境监测成果的法律效力。依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费征收、环境执法、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三是强调了环境监测活动及环境监测设施受法律保护。当下存于壹种不良风气,就是企业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个别企业甚至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适用于进行核辐射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核然料循环境系统的各个单位;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1989年3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0年1月1日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目的是提高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工作的科学性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公众的辐射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应进行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包括: A.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各个单位; B.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 C.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2 术语 2.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环境要素(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对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的优劣标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2.2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估评和预测。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3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退役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 2.4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剂量标准和最优化原则对释放到环境一定区域内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定和预测。 2.5源项 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 2.6环境监测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7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8指示生物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反应特点。生物的适应范围越小,反应越典型,对环境因素的指示越有意义。 2.9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 对放射性污染比较敏感的指示生物。该种生物对某种或某几种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浓集因子,而且伴随有某些特征生物学指标的变异。 2.10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错误的监测数据造成环境保护的失误。 2.11剂量当量

辐射安全评估报告

2017年度辐射安全工作和防护状况 评估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成县中医医院针对2017年医用射线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了年度评估,具体评估如下: 我院现有x光诊断机1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1台,柯达CR 2台,放射科工作人员8人,使用本单位X射线设备。现对2017年度具体辐射安全工作和防护状况评估和报告如下: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CT室及放射科所有机房配置有辐射防护门、辐射警告标志等辐射防护设施。机房及其附属防护设施,经检测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标准,同意在医院内使用。 2017年,辐射安全和防护情况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和记录。检查每月一次。辐射防护情况自查后,在《辐射防护工作定期检查记录》上记录。每月自查的内容包括:X射线装置的使用、运行、故障、停用、检修和完好情况;机房防护门、防护窗完好情况;工作指示灯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完好情况;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完好情况;辐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制度执行情况等。2017年,每月辐射防护工作自查结果良好,射线装置未发生故障,使用正常;辐射防护用品完好,正常使用。2017年度内,未发现射线装置故障现象。 二、辐射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的辐射管理制度包括:《CT机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机操作规则》、《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2017年在医院放射防护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及卫生监 督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医院相关辐射管理制度健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科室兼职辐射防护人员进行自查,每月一次,同时接受卫生监督所等相关部门以及医院职能部门的日常检查。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方面,日常工作时,要求检查病人时隔室操作,禁止直接暴露在照射野内,辐射工作人员均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年接受外照射的剂量进行准确监控。在辐射对健康潜在影响的告知方面,在放射科机房门前张贴关于X线辐射相关方面的警示及安装红色警示灯。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情况;我院暂无工作人员变动,对工作人员均采取持证上岗,加强了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我院所使用X光设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个人防护,配有个人防护 辐射监测仪,定时向甘肃凯信铭宇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有检测记录。同时对我院机房进行了环境辐射剂量监测,并发放了检测报告书。

[环保]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 年3 月16 日批准,1990 年1 月1 日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目的是提高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工作的科学性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公众的辐射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应进行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包括: A. 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各个单位; B. 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 C. 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2 术语 2.1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环境要素(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对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的优劣标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2.2 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估评和预测。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3 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退役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 2.4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剂量标准和最优化原则对释放到环境一定区域内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定和预测。 2.5 源项 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 2.6 环境监测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7 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8 指示生物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反应特点。生物的适应范围越小,反应越典型,对环境因素的指示越有意义。 2.9 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 对放射性污染比较敏感的指示生物。该种生物对某种或某几种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浓集因子,而且伴随有某些特征生物学指标的变异。 2.10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错误的监测数据造成环境保护的失误。 2.11 剂量当量 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H 是D、Q 和N 的乘积,见式(1)所示: H.DQN (1) 式中:D ──吸收剂量; Q ──品质因数;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_第28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8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7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十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 二○○五年九月十九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重点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制定工作计划。 第六条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核实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三)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管理; (五)核定自动监控数据,并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等联网报送; (六)对不按照规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的排污单位提出依法处罚的意见。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和使用; (二)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提出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的意见。 第八条环境信息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二)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核实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技术规范;

与辐射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

材料一:与辐射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名称目录·与辐射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名称目录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2005年12月1日起执行)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1-2002) 【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5】《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 9133-1995代替GB 9133-88) 【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1806-89) 【7】《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8】《辐射防护最优化纲要》(GB/T 14325-93) 【9】《辐射源和实践的豁免管理原则》(GB 13367—92) 【10】《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GB 10252-1996) 【11】《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 11215-89) 【12】《核应急管理导则——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应急准备与响应》(国防科工委、卫生部,2003年) 【1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1993-12-06实施)【14】《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 12379—90) 【15】《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149-2002) 【16】《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2002) 【17】《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GB/T 16146-1995) 【1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19】《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6-2002) 【20】《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 【21】《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 17279-1998) 【22】《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GB 17568-1998) 【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1985) 【24】《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 4075-2003) 【25】《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4792-1984) 【26】《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85) 【27】《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放射性防护要求》(GB/T 19661.2-2005)【28】《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2) 【29】《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T 151-2002) 『注』相关全文可在网上查找或去省、市技术监督局及有关法规书店购买。 哈尔滨市辐射技术应用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