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绪论

新闻学概论 绪论
新闻学概论 绪论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绪论:

课程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特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现象。

重点研究:

1、新闻事业与人类社会关系;

2、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客观社会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可以分为:历史、理论、应用;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为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实践:新闻业务、媒介经营与管理;

新闻业务:总结和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

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

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国家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

三者不可分割的一体,如果只有理论、历史、没有实际应用;理论、历史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应用,没有理论、历史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学习目的

(一)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二)探讨新闻活动、新闻现象的基本规律;

(三)运用理论观察、分析新闻实践。

基本要求:

(一)熟悉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学习理论课办法,看目录,首先了解各章节讲解的内容,具有大的理论框架,掌握了理论框架容易形成形象记忆以及理论整体脉络。

(二)了解概念、判断、基本知识;

概念、判断等基本知识,可以看做理论的基本网节,只有充分把握好没有细小的概念、掌握好网节,对于充分把握新闻学这张理论网具有将强的意义。就如学英语的单词一样。

(三)理解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基本原理;

古今中外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都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这种要学会理解。人文科学原理不像自然科学,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让同学们区分不同社会化制度、不同文化背景所确立的基本工作原则是不一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工作原则,在美国做好新闻,在中国未必做好。

需要掌握,只有掌握才能应用于新闻实践。

(五)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观。

新闻工作是人类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主观能动要发挥作用,人的活动受到主观意识到支配,因此,新闻观念对从事新闻工作至关重要,新闻是不是就是为了挣钱的,谋取经济利益的,是不是电视台、报社的大楼越高越好,收入越高越好。或者是不是新闻媒体只有社会利益等等。有什么样的新闻观,就会直接影响着现实的新闻行为、新闻活动。

(六)运用原理、原则、方法分析具体的新闻活动和新闻现象,并指导新闻实践。

运用原理、原则、方法,分析新闻活动,新闻现象,并指导新闻实践。

参考书目:

1、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我们上过新闻史,应该知道,这是我国新闻学的开山之作,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的历史。

2、甘惜芬《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建国后,公开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教材专著,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过渡期的理论认识对比有有什么区别。

3、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受到教育部、中宣部推崇的一本书,从事新闻理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分析新闻传播,用马克思理论指导新闻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书。

4、孙旭培《新闻学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目前为止,新闻理论著作,唯一一本翻译成英文的著作,在国外出版,中科院,新闻研究院院长,现华中科大新闻院院长;是文章,主要围绕新闻理论。

5、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国内较早把新闻学与传播学嫁接的教材和专著。内部规律,外部规律,从传播学。注重传播学内容分析。

6、童兵《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用传播学的5要素,构建新闻传播学的框架;两个都是吸收传播学的知识,丰富完善,充实新闻学。童兵从5要素,分析,更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7、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了解中国新闻知识的基础上,要了解西方新闻理论,

8、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在改革开放30年后对中国新闻理论进行新理论思考。研究课题。

9、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上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是美国新闻传播学学生必读的一本书。从世界范围内,对指导新闻传播运作的理论进行归纳概况、比较分析,深入分析总结出4中理论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新闻研究文章、书籍引用率高。

10、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3

新闻理论角度看,比较好的一本站在批判立场分析的书。批判学派的代表支流。行政学派主导。任何媒介都是权力的媒介,要么站在政治角度、要么站在经济角度、客观、只有是神话,绝对的自由是妄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

一、什么是新闻学

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二、研究重点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运行的规律,以及他与人类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

三、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客观社会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四、新闻学内容可以分为:历史、理论、应用;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为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实践:新闻业务、媒介经营与管理;

新闻业务:总结和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

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

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国家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

三者不可分割的一体,如果只有理论、历史、没有实际应用;理论、历史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应用,没有理论、历史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节新闻学的产生与发展

由“术”到“学”是一般学科产生的规律,新闻学也不例外,它是在总结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特别是在总结新闻事业的基础上,伴随着新闻活动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而产生的。新闻学是一个外来词,英文为Journalism,曾被译为“集纳主义”或“集衲学”,其词根Journal源于拉丁文Diurnalis,意思是日报或每日记事。可见,新闻学是近代报纸诞生以后的产物,因此国人起初干脆称它为“报学”。徐宝璜在其《新闻学》的开篇指出:“尝考各科学之历史,其成立无不在其对象特别发展以后。有数千年之种植事业,然后有农学林学。新闻纸之滥觞既迟,而其特别发展,又不过近百年事,故待至近数十年,方有人以其为对象而特别研究之者。”1

事实上,以报纸为对象“而特别研究之者”,比徐宝璜所言要早。新闻学最早萌芽于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1609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德国出现,1660年德国又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到了17世纪末,该国的一些大学里就有人开始以报纸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了。当然,更加集中系统的研究要晚得多,而且这些研究首先是其他一些相对成熟和领先学科的学者进行的。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著《德国新闻事业史》,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史专著。法国学者贝尔纳?瓦耶纳研究发现,由于某些学科的领先地位,加上有些使用者的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先后对报纸进行了研究。期间的先后次序各国大体一致:首先是历史学家,他们列举历史上出版的报刊,介绍其内容、创始人、读者等;其次是法学家,他们主要研究新闻法,对其进行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后来

是社会学家,他们一开始就想把新闻学变成社会学科中的一项分科,因为新闻事业已发展成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以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社会有必要进行最纯粹的科学研究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新闻的社会科学。”2再以后是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等都加入了研究的行列。1895年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在德国的海特和堡设立。

19世纪中后期美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新闻教育的发展,而新闻教育的发展又促成了新闻学的正式诞生。19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人倡议在大学开办新闻教育。1873年堪萨斯大学开始传授实用的印刷知识,宾夕法尼亚大学于同年首次开设单门的新闻学课程。美国正规的新闻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俄克拉何马州的中央州立大学于1903年设立新闻系。四年制的新闻学教育是1904年在伊利诺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同时开始的。1908年,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立;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同年,专门的新闻学术期刊——《新闻学季刊》(Journalism Quarterly)创办发行,该刊从1912年发行至今,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1916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新闻学院。1919年,伦敦大学设立新闻系。法国于1924年由天主教人士创办里尔大学高等新闻学院。前苏联于1919年在莫斯科创立一年制新闻学院。日本则于1929年由小野秀雄在东京帝国大学创设新闻研究室(战后更名为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1932年东京上智大学成立新闻系,由小野秀雄主持。至此,新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并逐渐受到世人瞩目。

比较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新闻学在西方国家呈两大趋向: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理论新闻学,其特点是依靠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再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新闻学,主要总结和传授采、写、编、评以及印刷发行的技术和技能。二战期间,美国从战时的需要出发,抽调一批社会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心理学者,投入大量经费,对包括说服效果和内容分析在内的战争宣传进行研究,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战时对宣传效果的研究和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促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这就是大众传播学(Mass Communication Study)。大众传播学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Mass Media)为研究对象,不仅与传统的新闻学存在密切联系,而且把新兴的电子媒介包含其中。因此战后美国一些大学纷纷把原来的新闻院系更名为传播院系,或将“新闻”与“传播”合而为一,成立新闻传播系。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被介绍到我国以后,国内一些新成立的新闻院系也在名称上嵌上“传播”的内容,或称新闻传播学院(系),或叫新闻与传播学院(系)。

院系名称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反映出学界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不同认识。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尤其是大众传播学的关系问题上,国内学术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认为新闻学和传播学是两个可以相互并存的独立学科,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传播学之于新闻学或许有点类似艺术哲学的美学与艺术的关系那样”1,它的产生在客观上弥补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学轻理论研究重实际操作的不足。另一种观点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完全可以包容新闻学,因此最终必将取代新闻学。

我们原则上赞成第一种观点。传播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更为广泛的传播现象,新闻传播只是其中的个案,仅仅被用来引证传播学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从传播学出发,不可能形成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系统而深入的理论体系。新闻学可以而且应该吸收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用传播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但传播学不能也无法代替新闻学,就像美学不能也无法代替其他具体的艺术学科和艺术理论一样。

中国人对报纸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晚期。当时,面对外国人在中国大量办报的局面,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考虑并筹划自己办报。1874年1月5日,王韬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批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与此同时,不少人开始著文探讨办报的意义以及报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方日报之利》三篇文章是国人最早研究报纸性质和功能的论文;维新变法运动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最具代表性,其影响力也最大;另外,严复、谭嗣同、汪康年等也有独特的贡献。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中国的。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局翻译的日本学者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出版时易名为《欧美新闻事业》)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西方新闻学专著。1913年史青翻译出版了美国学者休曼的《实用新闻学》,该书于1903年在美国出版,是美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也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实用新闻学著作。

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次年12月10日,留美密歇根大学攻读新闻学与经济学的徐宝璜,出版了国人自撰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学》。《新闻学》原名《新闻学大意》,是徐宝璜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及为政治系四年级学生授课的讲稿,最早在1918年9~11月《东方杂志》15卷9~12期上发表,第二次修订稿在同年的《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第三次修订于1919年《新中国》杂志第6~8号上发表。所以蔡元培作序说该书“凡四易其稿”,“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1923年9月,京报馆出版著名记者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该书是邵飘萍根据自己十余年记者生涯经验,并借鉴美、日新闻学著作,在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平民大学新闻系讲学的讲稿基础上综合而成,是国人自撰的第一部新闻采访专著。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公振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新闻系任教,所著《中国报学史》虽不是国人撰写的第一部报刊史著作,但由于它的理论性和系统全面性,“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这本书占有重要位置,是历史新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开创性学术著作。”1[3]另外,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学术著作。

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它们分别从理论、应用、历史三个方面建立了新闻学的基本学科内容体系。至此,中国新闻学完成了西学东进的历史转折。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主要是党报理论,创立并形成于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领导人就对办报和报刊

问题发表过不少观点和见解,但比较集中、全面、系统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创立和形成的。早在1941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延安中央研究院就成立了党的第一个新闻研究室,李维汉兼研究室主任。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4月1日,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根据通知精神实施改版,并发表《致读者》总结创刊10个月来的工作,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的序幕。

这次改革前后持续了四年,其间《解放日报》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以社论等形式发表一系列文章,系统阐明了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方针和原则,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在新闻的本源上,从唯物论的反映论出发,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在报纸的性质上,提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党这个巨大集体的宣传员和组织者,党组织要利用报纸开展工作;在报纸的功能上,认为报纸是党的最有力的宣传工具,是对敌斗争的锋利武器,是人民的教科书;在办报方针上,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这也是党报的组织路线;在工作纪律和作风上,要求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正确处理好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在业务和文风上,反对技术第一,主张政治第一,主张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完全真实,文风应生动活泼、鲜活有力;在队伍建设上,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忠诚党的事业,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决不能像资产阶级报纸记者那样自称“无冕之王”。

党领导的第二次新闻改革是在1956年,以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为开端。建国以后,党的事业从战争年代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党对新闻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作怎样的调整?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闻工作应如何开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虽然党在建国后的7年中做了不少工作,但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边倒的“学习苏联”,使新闻界出现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这些是这次新闻改革的直接动因。

这次新闻改革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

2、关于扩大报道范围满足读者广泛需要的问题;

3、关于开展各种不同意见公开讨论的问题;

4、关于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问题;

5、关于新闻界的自由竞争问题;

6、关于培养名记者的问题;

7、关于向外国通讯社学习的问题;

8、关于文风问题。2[4]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讨论,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化,特别是次年的“反右”运动的开展,新中国的首次新闻改革实际上是序幕刚刚拉开就不得不匆匆收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新闻改革开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场持续至今的改革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探讨问题之深,发表论著之多,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关于这场改革,我们将专章介绍,其中的一些成果也将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世界各国主导性新闻理论

新闻学主导型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

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目前各国主导型新闻理论主要有四种: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源于欧洲,盛行北美;尤其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确立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做的理论探索。

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反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一)、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

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主张:

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二)、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的相互制衡的关系外,公众的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利。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成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有效运行的伟大尝试;他指出:“人民的意见是各级政府的基础”;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要使人们永远关系国事,假如他们一旦不关系公共事务,那么你和我、以及国会和州议会法官和州长都会变成豺狼。人民监督政府最主要的手段在杰弗逊时代是报刊。思想引申为: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国家的第四权力。“无冕之王”

(三)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特点:让民众群众、各党派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意见自由市场”最早来源英国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中引申,其后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论述。

既然任何人都有权利发表意见,由于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阶级、知识构成不同,其反应的意见发生错误了怎么办?英国哲学家穆勒对此做了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任何试图利用权威的力量来压制言论自由表达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证明: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利,而且被压制者也失去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假如被压制者的言论是错误的,也意味着失去了让真理在同错误的公开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因此压制人们言论或思想的自由表达,必然是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智慧的掠夺。

(四)、对事实的信念

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对立的见解;“公共报刊向读者提供的最崇高的服务是鼓励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为了使新闻报道满足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个体需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公正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希望你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所以,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客观报道。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开始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绝对自由化曾使西方新闻界陷于一片混乱。进入20世纪,西方报刊混乱局面稍有改善,但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基本问题是: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设计的理性至上,而是金钱至上、利润至上。利润原则支配着西方新闻媒介;出现一系列后果:黄色新闻泛滥,多愿意见难以表达,公民的权利被践踏。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是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性的矛盾;报刊所

有者和读者、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社会责任理论,50年代被向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

内容:社会责任论不抛弃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做某些修正、修补。

(一)对每日事件给予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其置于能够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新闻必须全面、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

新闻报道必须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

(二)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社会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社会中的所有重要思想观点都应该出现在大众传播机构之中”,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权利。

(三)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换面

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各个社会集团、种族、阶层、区域做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的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个集团之间的冲突,确保社会的稳定。

反应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声音,关注弱势群体;

被消音,被遗忘、被忽视的

(四)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仅仅强调“意见的自由市场”,让各种意见都平等地表达出来,从理性出发,人们自然地会拥护真理,抛弃谬误。但事实上,受众市场跟潮流走,最新与时髦的思想,或固执己见,拒绝服从真理。社会责任论意识到,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思潮受到动摇,宣称“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可能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并且他们必须承担教育者的责任,陈述和澄清为之奋斗的理想。

(五)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新闻完整性要求,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及时播报,不要漏播,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利益或者政府压力二瞒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

三、发展新闻学

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盛行,由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发展新闻学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很大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不同程度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实施纲要,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是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的发展项目上,使传统社会的人们把目光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

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对于发展新闻学的理解:

首先了解:媒介霸权主义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媒介分析和媒介批判。

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集中在美国,所以有“欧洲批判学派”之说,这是由于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第一次两个学派(这只是从现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上)的冲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流亡美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通过论证意识形态霸权的美国形式——大众文化,开始与萌芽时期的经验主义传播学对立。这些受到法西斯迫害而来到美国的学者,其哲学思辩的传统与美国社会科学中反思辩的倾向发生冲突。出于对本土法西斯统治的憎恨,以及学术传统的延续性,他们较多地注意到美国与纳粹德国的联系和相似性,美国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尽相同的研究题材和契机。对法西斯的批判并没有导致简单地认同美国文化,他们认为这都是权威主义,只是形式不同,美国不是用恐怖和高压统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为途径的大众文化,来实现“权威主义”。所以他们倾向于使用批判的、较为极端的词句来谈论美国的大众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

他们大多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影响不大,其中一些人后来回到欧洲(例如阿多诺,Adorno,T.)。但是他们在美国还是培养或影响了一批新的批判学派学者,使得连续出现关于美国媒介文化研究的著作,主要讨论大众传播的“内容”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效果”,进而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他们认为,当今娱乐与新闻已经不可分离,特别在电视中,只有娱乐节目才能使新闻得到销售。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早期的例如C.米尔斯(Mills,代表作《权力精英》The Power Elite,1956)、B.罗森伯格(Rosenberg)、D.布尔斯廷(Boorstin)等等。他们注重大众传播的“内容”对“效果”问题的研究,通过批判性的考察传播效果而阐述了媒介如何发生作用,如何影响受众的思想。

70~80年代从各方面审视传播现象的批判学派代表中,较为激进的如J.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而最为“激进”的是H.席勒(Schiller)的一系列著作,他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代表作是《大众传播和美国帝国》,其他著作还有《思想管理者》(1973)、《传播与文化霸权》(1976)等。其他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H.甘斯(Gans,代表作《什么在决定新闻》Dec iding What's News,1979)、J.凯里(Garey)、T.吉特林(Gitlin)、M.里尔(Real)、L.格罗斯堡(Grossberg)等等。

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c Luhan,M)从媒介技术和文化角度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如果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他不同于美国的经验主义学派,但与批判学派的观点差距也很大。批判学派是从大众媒介的内容及其控制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着手进行研究的;麦氏是从大

萌芽于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起源于欧洲,欧洲至今仍是基地。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①“法兰克福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60年代开始在欧洲流行。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批判学派自身是一个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集合体。

①欧洲的传播实践与美国有很大不同。欧洲的大众传播业大多是公营或公共,少部分私有,少部分国有,更强调其社会服务性。美国则基本上私营,商业化程度高,受利润支配。

②欧洲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传统不同于美国。更强调哲学、社会学等研究中的思辩研究和质化分析。

①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

②政治经济学派(又称“政治经济传播媒介理论学派”):着重分析西方垄断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③意识形态学派:着力研究意识形态本身,研究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④社会文化学派:着重研究大众传播在社会及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⑤女权主义学派:着重研究男性统治束缚对女性传播的方式,女性传播形式的力量等。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战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他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观和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提出创立“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口号,对文学与社会生活,作家与时代、人民,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艺批评的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同时对许多古典作家和20世纪重要的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论述。葛兰西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

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在《外交》发表文明的《文明的冲突》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间的冲突不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21世纪的主要矛盾冲突是文明冲突,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东亚儒家文明,印度文明,。被指责后殖民时代,西方中心论典型。

四、党报理论:

该理论最早源于苏联,后来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理论核心:

1、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2、宣传工具党报应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必须与党的机关保持一致,并接受党

的绝对领导。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3、无产阶级党报应该反映工人的利益,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

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学习新闻学的意义:

(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所谓从事创造性工作,我们指导不仅是在新闻行业,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行业都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因为历史的不断进步都是依赖创新的发展,纵观中外历史,能够载入史册的都是具有创造性的历史事件,那么被记载的人物当然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我们的新闻工作同样是如此,没有创造性,只能在前人的脚后面亦步亦趋。

(二)以科学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们知道新闻事业的发展主要在西方国家,因此,西方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我们在面对西方的传播理论与传播思想的时候曾出现过两种极端,一种全盘照搬,从事新闻理论到新闻业务,甚至是版面安排,组织题材等,不结合中国的实际;另一种,是全部排斥,将西方的理论与实践一概看为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这种全面肯定全面否定的做法,都较为政治化,反应我们缺乏必要的新闻素养。对于西方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具有辨别力,采用拿来主义,辩证地批判糟粕积极吸收合理成分。

(三)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事业作为一门重要社会学科,其在社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积极作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闻媒介理论,推动新闻实践活动,指导我国现代建设。

(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新闻学在形成过程中,曾吸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构建新闻传播的理论框架,就目前而言,新闻学还是较为年轻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学校新闻学的过程,不仅要学校好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同时还有广泛涉猎与新闻有关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丰富我们的认识。

二、学习新闻理论的方法

(一)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学习新闻理论要注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借鉴。

(三)学习新闻理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

(四)学习新闻理论要把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吸收西方新闻理论成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第一讲绪论(参考答案)

第一讲绪论(13级临床1-10班、麻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1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遗传病最基本的特征是() 先天性 家族性 遗传物质改变 罕见性 不治之症 [参考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 [我的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 试题2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遗传病特指() 先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不可医治的疾病 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参考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我的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试题3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 该病是性连锁遗传病 该遗传病具有传染性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 [我的答案] 以上都不是 试题4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种类最多的遗传病是()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染色体病 体细胞遗传病 线粒体病 [参考答案] 单基因病 [我的答案] 单基因病 试题5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下列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染色体病 线粒体病 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多基因病 [我的答案] 多基因病 试题6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关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性疾病 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不一定是家族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一定是家族性疾病,但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参考答案] 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我的答案] 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试题7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先天性疾病是指() 出生时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先天畸形 遗传性疾病 非遗传性疾病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出生时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2分*10) 判断题(2分*10) 名词解释(4分*4) 简答题(7分*4) 论述题(16分*1) 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P187): 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2、新闻价值(P49):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隐私权(P199):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4、出版自由(P171): 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5、言论自由(P171):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的倾向性(P43):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表现的一种特性。7、新闻舆论监督(P152): 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8、新闻事业管理(P205):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4)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现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及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58)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1)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第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

新闻专业主义与发展新闻学之间的矛盾

新闻专业主义 定义: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基本原则: 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政治、经济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 3、新闻从业者是资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本准则是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而不是任何需要向社会主流灌输的意识形态; 4、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假观念,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利或经济势力; 5、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组织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发展新闻学 第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定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第三、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

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矛盾 现实性: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现实局限性体现如下:第一,记者界不愿指责违反专业标准的同行,职业协会经常会形成封闭式的团体。第二,专业标准可能是过度抽象和模糊,难以被贯彻执行。第三,媒介的专业化不包括专业训练和专业执照标准。(我国的特殊体制例外)第四,媒介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拥有较少的独立控制权。第五,违反专业标准很少有立即可见的后果。相反,发展新闻学与现实情况紧密贴合。考虑到了新闻对现实的影响、发展和促进作用。是基于现实主义对新闻作用的一种考虑。 必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经济是其首要任务。优先发展经济符合我国国情。站在这个角度上,新闻专业主义与发展新闻学之间是有一定的矛盾的。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我们站在完全中立的立场上考虑、报道问题。向公众还原一个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不屈服于任何权威、机构、个人以及政治、经济势力的真实视野。在其还原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符合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有时,甚至是背离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而根据发展新闻学相关理论,以及我国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核心,发展经济恰恰是我国发展的必要环节。故,这与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1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政治性: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我们不去屈服于任何政治势力,发展新闻学要求我们“程度不一定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从这一点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完全中立的一种思想,站在局外,对政府的施政纲领及政府行为进行评价:于是或多或少会产生对政府的一些抨击行为。而发展新闻学却是一种“亲政府化”的新闻传媒方式,注重在符合原则,不逾矩的情况下帮助树立政府权威,教育群众以帮助其学习领会政府的施政纲领,理解其施政行为。在这一点上,新闻专业主义和发展新闻学再一次出现分歧。 1发展新闻学 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新闻学概论》试卷答案

安徽大学20 06 —20 07 学年第一学期 《新闻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公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的共同特 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 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又可以称为知情权、知晓权,是指公众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的信息的权 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借助新闻媒介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观点辨析(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新闻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 (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 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 (3)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3、(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包括:事实与意见分离;超然中立的态度;平衡原则。 (2)报道者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不可能实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2)两者的区别: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3)两者的联系: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两者会出现一定的复合现象。 2、(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3、(1)娱乐新闻是那些以文艺和娱乐界事实为素材的新闻。它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外,还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属于软新闻的范畴。 (2)娱乐新闻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起到社会解压的作用。 (3)但是娱乐新闻的泛滥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舆论 .新闻价值 .报纸地二次售卖 .接近权 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地与人类生活有关地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新闻选择地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地媒介市场. .新闻地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新闻与宣传地联系与区别. .新闻媒介产品地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 .简述你对当前娱乐新闻地看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分,分) .何谓传媒市场细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传媒市场细分地现状. .试评价年来中国地新闻改革. 五、分析题(分) 根据所学地新闻理论知识,分析当前中国传媒由“信息为王”向“故事为王”方向发展地利弊得失.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地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地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地基本一致地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地一种,是社会心理地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b5E2R。 .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地足以构成新闻地种种特殊素质地总和.这些特殊素质地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地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p1Ean。 .报纸地二次售卖 答:报纸地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地是信息,这一次销售地是信息地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地是读者地注意力,这一次销售地落脚点是广告量.DXDiT。 .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地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地义务和责任.这个新地权利概念出现于世纪年代地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地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RTCrp。 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地与人类生活有关地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地信息. ()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地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 “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地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5PCzV。 ()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地新近发生地,为受众所关注地事实地信息. .新闻选择地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地媒介市场. 答:()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地.传者与受者地关系是互动地, 互为存在地前提和条件. ()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地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地制约.

发展传播学的历程和启示知识分享

发展传播学的历程和 启示

发展传播学的历程和启示 关于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课题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并形成大众传播学中一门学派:发展传播学。这门学派发端于50年代,不断发展、变革,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对这一理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发展传播学作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学术研究,甚至对一些国家的传播政策起过影响作用。 发展传播学的第一批代表作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1958 ),Pye Lucian的《传播与政治发展》(1963),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1964)。 勒纳这本书是根据1950年到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对六个中东国家所做的一次大规模社会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写成的。在书中,他提出了传播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其理论的核心是以城镇化、教育普及、大众传播发展和人的社会参与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现代化的过程。他特别强调了传播形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传媒对人的现代化的作用。勒纳将大众传播媒介称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奇妙的放大器”,认为它能大大加速社会发展速度,提高现代化程度。 6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里·罗杰斯(Every Rogers)出版了《创新与发明的推广》一书,他提出新思想、新事物的普及、推广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社会变革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发明被推广采纳的过程。在1966年出版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一书中,罗杰斯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并提出了创新推广过程的模式:知晓、劝服、决策、证实。 发展传播学中的理论和观点很快被应用到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中,20年以前(60年代,作者注),西方国家和工业化的非西方国家如日本,怀着高度的期望关注着这些不那么幸运的国家。这些比较幸运的国家愿意让欠发达国家分享他们的经验,输出某些他们在工业、农业和交通方面最有效的技术,来帮助欠发达国家取得象发达国家已取得的同样巨大的跃进,但不是西方过去所需要的几个世纪,而是几十年的时间。 然而十年之后,成效却不那么显著,在各地推广时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纷纷失败了。例如美国为美属东萨摩亚的儿童开通六条教育频道,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取消了高年级的课程,观众热心于收看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节目。加拿大在印度首创的农村广播座谈会,在推广过程中渐渐凋谢。印度北方的“绿色革命”却因为农民缺乏资金和土地而无法推广。这一系列事例表明了由发达国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推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现代化的实验失败了。 来自西方的发展传播学理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实践中受挫。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并不是都能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考虑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没有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政治体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使这种作用有所偏离。发展传播学在文化上持的是西方中心论,他们满怀热情地想按照西方的现状塑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和现代化进程。这种文化上的种族自我中心论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批判, 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提出发展新闻学,要求从正面报道他们国家的发展状况,打破国际新闻传播中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争论的场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但随着美国1984年退出该组织,1989年东欧剧变后,争取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的联盟瓦解了。 中国在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同时塑造新型现代化公民为己任。前几个五年计划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几乎瘫痪的国家经济命脉重新开始运行,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和当时的传播气候密不可分。文革之后,党和国家重新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同时又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两手抓两手硬”。文革给中国留下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这一时期的新闻传媒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极左路线的帮凶。勒纳所谓的“奇妙的放大器”在特定的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造成极为恐怖的局面:当时人们的思想都受到钳制。这也正好证实了传播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不过这个例子中传播所起的是强大的反作用,使社会停滞不前乃至倒退。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次分析:个人层次和社会系统层次。人的现代化是指人接受先进的思想,采纳现代生活方式。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采纳新发明,达到物质生活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社会学概论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引言 文化:詹姆斯.汉斯林的“摩洛哥纪实 服装、病菌、排队。《社会学入门》P38 婚恋:好朋友以及婚姻中的个体之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异类相吸”形成的。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汉斯林,序言P7) 其中摩洛哥案例实际上是从文化角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研究。或者是对摩洛哥的文化本身进行了研究。所以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个角度就归纳被为“社会文化说”。 “社会文化说”。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对文化的定义: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具体式样。” “婚恋”案例实际上是社会学家们对人们行为(即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进行解释或者说明。这个案例实际上社会学的另一类研究对象“社会行动说”的体现。 社会行动说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社会行动说的奠基者,他认为: 社会学“是一门旨在对社会行动予以解释性理解,以便获得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性说明的科学。” 他同时指出,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就应该是行动,且是有意义的、有动机推动的行动,可以通过解释性的理解来研究它。 虽然韦伯认识到并非人们所有的社会活动均为理性活动,但他认为最具有研究意义的社会活动主要为工具理性行动,即行动者为实现某一功利性目标而选择最有效行动方式的社会活动。 舒茨批评韦伯把有意义的行动仅限于理性行动的看法,他进一步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 “生活世界”是由个体的直接生活经验组成的,我们应当,也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真正理解行为的动机,从而对行为做出解释性理解。 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学家会利用社会学视角对各个领域进行研究,甚至会探索当事人不想让探究的隐秘角落。 例如人们如何做出犯罪的决定?如何做出对配偶不忠的决定? 因为社会学家是要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会因为人们感到不舒服就停止他们的研究。 例如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率的研究等等。 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是可以被探究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也会打破人们的一些“常识”观念。 我们可以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 “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小测试1: 当面对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会惊慌失措,社会组织解体。 小测试2: 依赖社会福利的大多数人是懒惰的并且等待别人的救济,如果他们想工作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答案 1、假。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会齐心协力形成社会组织来应对灾难。 2、假。以来社会福利的人大多是儿童、老年人、病人、精神和身体残障人士、没有技

新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新闻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论者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起源观属于() 本能说.社会需求说 .意志说 .信息交往说 2.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主观意向 .客观标准 .心理需求 .政治标准 3.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普利策 .博加特 .本杰明 .庞德 4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徐宝璜 .邵飘萍 .戈公振 .蔡元培 5.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甘惜分 .王中 .邓拓 .范长江 6.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手抄新闻出现 .口语新闻出现 .印刷新闻纸问世 .新闻书的问世 7.新闻学的母体是() .语言学 .文学 .政治学 .心理学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发生时间.报道时间 .发生与报道的时差.延续时间 .新闻立法是指() .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 .天赋人权说 .本能说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新闻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2.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是( ) .自然信息 .人工信息 .天然信息 .实在信息 13.新闻的价值指的是( ) .新闻事实的价值 .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程度 .新闻满足传播者的需求程度 .新闻自身的价值 4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拿笔杆子”看作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宣传政策的主要方法 .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 .普及文化的主要方法 15.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16.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 .点—点传播 .面—点传播 .点—面传播 .面—面传播 17.导致群众对典型宣传产生不真实感的主要原因是() .有意拔高典型 .报道数量过大 .报道篇幅长 .报道时间集中 18.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 .新闻的起源和来源

社会学概论(专)网络形考作业(最全)

社会学概论网络形考作业 第一章:绪论 判断题: 1. 社会学是指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孔德在《社会学的想象》一书中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一概念。(×) 3. 韦伯并提出要建立社会学这样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 4.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5.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第一批社会学研究生、第一个社会学专业学会和期刊,都是出现在美国。(√) 单选: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 C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3、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5、“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 A、严复 B、章太炎 C、梁启超 D、孙本文 6、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C ) A、涂尔干 B、韦伯 C、孔德 D、斯宾塞 8、严复将斯宾塞的( C )译作〈〈群学肄言〉〉。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学研究 D、社会学大纲 多选:

1.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ABCD ) A.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B. 社会是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C.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 劳动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标志 2. 关于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B.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C.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D.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单一性 第二章:社会需要 判断: 1. 马斯洛首先在他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2. 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 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4. 马斯洛认为,高级的需要比低级的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单选: 1.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B.莱格C. 米德D. 马斯洛 2. “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哪一种( D ) A.自尊的需要 B.求知的需要 C.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多选: 1.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社会需要可以分为( ABC ) A.物质需要 B.精神需要 C.规范需要 D.生理需要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ABCD )

试分析新闻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试分析新闻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群众通过媒体新闻传播了解国内外大小事,但随着时代发展,一方面认为新闻学为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新闻学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巩固,新闻学的生存环境慢慢改善,前景不可估量,另一方面认为,新闻学对存在的社会问题缺少关注与建设意见,让新闻学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新闻学发展到底处于什么困境?新闻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新闻学发展困境与出路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闻学发展困境发展出路 一、当前新闻学发展的困境 (一)面临科学体系变革的困境。 对于我国新闻学研究来说,大多数新闻学研究还停留在工作总结与政策性解读的阶段,系统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并没有构建完整,对于新闻实践全面性、前瞻性的指导缺少理论高度。随着日新月异的新闻事业,舆论引导逐渐转变,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手段不断改革创新,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经从传统转向个性化与多样化,传统新闻研究模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越来越无法应对,

传统新闻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二)面临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困境。 我国新闻学界对一线新闻工作环境与方式内容的变化都不是很了解,思维停留在传统时代的新闻学,面对大型新闻的实际参与度与研究度都不高,重大新闻出来时,缺少敏锐度和参与度,报道的新闻往往缺少现实意义。最新国内外新闻学研究对我国业界新闻学者来说没有彻底掌握,新闻学界与实践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面临商业行政双重影响的困境。 传统新闻学讲究的是舆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并且新闻最主要的是事实。当前新闻学在政治、商业的界限上出现混淆,某些理论研究者对触及改革性的问题缺乏勇气,回避客观矛盾问题,并且不按照相关行政指令或者市场利益报道和解读新闻。特别是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点击率或者观看量,往往利用各种手段博人眼球,最主要体现在新闻的内容上,五花八门,各种曲解和庸俗,只要能带来商业利益,就发布虚假、夸张的消息,骗取读者的利益。 (四)面临被传播学取代的困境。 当传播学被引进中国后,新闻学研究对传播学理论进行了大量知识摄取,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新闻学研究的尴尬地位,另一方面面临被传播学代替的危险。许多高校的新闻学研究已经被传播学研究所替代,新闻学院改为传播学院,引

新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精髓;③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④坚持贴近实际、生活、群众;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曾强生机和活力;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 (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事实。 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的反映。 (2)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分析比较几条有关新闻的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变动)事实的报道。 几条定义:①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②“报纸”;③新闻事业;④新闻报道 (3)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原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无论就此内容或形式都离不开事实。新闻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新闻一旦失实,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②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③对事实的报

社会学概论之课后思考题--中央党校出版社(独家整理)

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独家整理) 中央党校出版社 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它用科学的态度、实际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人们积累认识社会和安排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为有关社会部门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概括地讲,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有何关系?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具体的社会学科与哲学学科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活动,经济现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社会学和经济学是具交叉又有重合的关系。 3.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及分配和学科,狭义的政治学是研究国家、政府及其为行使职能而建立的机构的学科。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结果,也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 4.社会学与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它通过详尽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后果和意义的回顾,力图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 5.社会学与人类学。人类是一门研究人类进化、发展规律的学科。两者学科被称为姐妹学科关系。 6.社会学与心理学,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现象,如感情、动机、记忆、知觉和智力等。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的结果,形成了一门边缘学科。 二、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某种社会的基本力量将个人团结在社会之内。 2.社会学应当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是指存在有于人们身体之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体的生命存在,而是此前社会事实造成的。 3.社会学应当区分社会事实和个人事实,只能用一种社会事实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不能用个人的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 概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湖北自考网8月9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中的() A.根本问题B.一般问题 C.业务问题D.所有问题 2.新闻观指的是() A.对新闻的正确看法B.对新闻的总的看法 C.对新闻的一般看法D.对新闻的具体看法 3.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并用文字等符号表述出来就形成了() A.自然信息B.物理信息 C.人工信息D.电子信息 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A.逻辑推理B.艺术再现 C.虚幻冥想D.忠实记录 5.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是()

A.及时又公开B.及时又迅速 C.公开又公正D.公正又及时 6.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史态、现态和趋态,新闻主要反映()A.史态B.现态 C.趋态D.全态(三态之和) 7.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A.教育进步B.信息交往 C.战争宣传D.产品交换 8.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A.新闻的社会价值B.生产新闻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C.新闻的宣传价值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9.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的信息含量如果等于零,其新闻价值() A.很小B.很大 C.等于零D.不确定 10.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搜寻、比较外,另一个是()A.权衡B.策划 C.确认D.反馈 11.在新闻传播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A.媒体B.把关人 C.新闻报道者D.经营管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