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标准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标准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标准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标准

[标准编号]JC 714-1996

[代替编号]JC 714-87(1996)

[实施日期]1997-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与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8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6-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24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5483-96 石膏和硬石膏

GB/T 8074-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96 水泥包装袋

GB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3 定义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0~10%的石灰石,磨细制成的早期强度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代号R.SAC。

其中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A类一级、G类二级以上的要求,石灰石中Al2O3含量应不大于2.0%。

4 标号

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分为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5 要求

5.1 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应符合表1规定。

6.1 比表面积

按GB/T 8074进行

6.2 凝结时间

按GB/T 1346进行

6.3 强度

按GB/T 177进行,但作如下补充和规定:

a)用水量按0.42水灰比(227mL)和胶砂流动度达到121~130mm来确定。当按0.42水灰比制备的胶砂流动度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应按0.01的整倍数增减水灰比使流动性度达到规定的范围。胶砂流动度测定按GB/T 2419进行。

b)试体成型后,带模置于温度20℃±3℃、温度大于90%的养护箱中养护4h后脱模(如脱模困难,可适当延长脱模时间),放入20℃±2℃的水中养护。

c)1天和3天龄期的试体,应在规定龄期上1h的时间内进行强度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编号和取样

水泥出厂前应按同标号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方法按GB 12573进行。日产量超过120t时,以不超过120t为一编号,不足120t时,应以不超过日产量为一个编号。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量至少12kg。

所取样品按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需要对产品进行考核的全

部技术要求。

7.2 出厂水泥

出厂水泥应保证28天强度,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第5章规定,否则不得出厂。

7.3 不合格品

凡比表面积、凝结时间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第5章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

7.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及试验结果。如用户要求时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6天内,寄发水泥品质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包括除28天强度以外的第5章所列各项要求的试验结果。28天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日期起32天内补报。

7.5 交货与验收

7.5.1交货时水泥的质量验收可抽取实物试样以其检验结果为依据,也可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依据,采取何种方法验收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在合同或协议中注明。

7.5.2 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买卖双方应在发货前或交货地共同取样和签封。取样方法按GB 12573进行,取样数量为20kg,缩分为二等份。一份由卖方保存40天,一份由买方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

在40天以内,买方检验认为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卖方又有异议时,则双方应将卖方保存的另一份试样送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7.5.3 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在发货前或交货时买方(或委托卖方)

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双方共同签封后保存45天。

在45天内,买方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则买卖双方应将这一试样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8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8.1 包装

水泥须用四层纸袋加一层塑料薄膜或防潮性能相当的袋包装,,包装袋其他技术要求应

符合GB 9774的规定.每袋净重50kg且不得少于49kg,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不得少于1000kg。

8.2 标志

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工厂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商标、水泥名称、代号、标号、出厂编号、包装质量、包装日期及严防受潮等字样,包装袋两侧也应清楚标明水泥名称和标号,并用黑色印刷。

8.3 运输与贮存

水泥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应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条);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 ——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第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和(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 ——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本版第条); ——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条); ——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原版GB1344-1999第条,本版第条); ——将“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改为“水泥出厂编号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标准编号]JC 714-1996 [代替标准]JC 714-87(1996) [实施日期]1997-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与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8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6-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24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5483-96 石膏和硬石膏 GB/T 8074-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96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3 定义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0~10%的石灰石,磨细制成的早期强度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铁铝酸盐水泥,代号R.SAC。 其中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A类一级、G类二级以上的要求,石灰石中Al203含量应不大于2.0%。 4 标号 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分为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5 要求 5.1 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项目指标值 比表面积,m2/kg 不小于 350 初凝不早于 25 凝结时间 mm 终凝不迟于 180 注:凝结时间,用户要求时,可以变动。

表2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标号 1天3天 28天1天3天 28天 48.0 6.5 7.0 7.5 42.5 425 34.5 58.0 7.0 7.5 8.0 52.5 525 44.0 62.5 68.0 7.5 8.0 8.5 625 52.5 78.0 8.0 8.5 9.0 72.5 725 59.0 6 试验方法 6.1 比表面积 按GB/T 8074进行。 6.2 凝结时间 按GB/T 1346进行。 6.3 强度 按GB/T 177进行,但作如下补充和规定: a)用水量按0.42水灰比(227mL)和胶砂流动度达到121~130mm来确定。当按0.42水灰比制备的胶砂流动度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应按0.01的整倍数增减水灰比使流动度达到规定的范围。胶砂流动度测定按GB/T 2419进行。 b)试体成型后,带模置于温度20℃±3℃、湿度大于90%的养护箱中养护4h后脱模(如脱模困难,可适当延长脱模时间),放入20℃±2℃的水中养护。 c)1天和3天龄期的试体,应在规定龄期±1h的时间内进行强度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编号和取样 水泥出厂前应按同标号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方法按GB l2573进行。日产量超过120t时,以不超过120t为一编号,不足120t时,应以不超过日产量为一个编号。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量至少12kg。 所取样品按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需要对产品进行考核的全部技术要求。 7.2 出厂水泥 出厂水泥应保证28天强度,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第5章规定,否则不得出厂。 7.3 不合格品 凡比表面积、凝结时间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第5章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 7.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及试验结果。当用户要求时,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6天内,寄发水泥品质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包括除28天强度以外的第5章所列各项要求的试验结果,28天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日期起32天内补报。 7.5 交货与验收 7.5.1 交货时水泥的质量验收可抽取实物试样以其检验结果为依据,也可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依据,采取何种方法验收由买卖双方商定,并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色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贮存与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白色和彩色灰浆、砂浆及混凝土用白色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5483 用于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 GB 5950 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试验方法通则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SBA 67001 氯化镁粉末状物质白度实物标准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 由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白色硅酸盐水泥(简称白水泥)。 磨制水泥时,允许加入不超过水泥重量5%的石灰石或窑灰作为外加物。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不损害水泥性能的助磨剂,加入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 4 组分材料 4.1 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铁含量少的熟料。 4.2 石膏 天然二水石膏应符合GB5483的规定。 4.3 石灰石 作为外加物的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窑灰应符合ZBQ12001的规定,且白度不得低于70%。 5 技术要求 5.1 氧化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4.5%。 5.2 三氧化硫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5.3 细度0.080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5.4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 5.5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5.6 强度各标号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的数值。

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且≤70%”,并分为A型和B型。A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P.S.A;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5.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

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 [标准编号] JC 715-1996 [代替标准] JC 715-87(1996) [实施日期] 1997-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的定义、级别、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与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6-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5483-96 石膏和硬石膏 GB/T 8074-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96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JC/T 453-92(1996) 自应力水泥物理检验方法 3 术语 28天自应力增进率水泥在28天时自应力增长的速率。 4 定义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 磨细制成的强膨胀性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代号S.SAC。 其中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G类一级的要求。 5 级别 按28天自应力值,分为30级、40级、50级三个级别。 6 要求 6.1 比表面积、凝结时间、自由膨胀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项目指标值 比表面积,m2/kg 不小于 370 初凝不早于 40 凝结时间 min 终凝不迟于 240 7天不大于 1.30 自由膨胀率 %28天不大于 1.75 注:初凝时间,用户要求时,可以变动。

6.2 各级别各龄期自应力值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MPa 28天 级别7天不小于 不小于不大于 30 2.3 3.0 4.0 40 3.1 4.0 5.0 50 3.7 5.0 6.0 6.3 抗压强度 7天不小于32.5MPa;28天不小于42.5MPa。 6.4 28天自应力增进率 不大于0.0070MPa/天。 6.5 水泥中的碱 按Na 2O+0.658K 2 0计小于0.50%。 7 试验方法 7.1 比表面积 按GB/T 8074进行。 7.2 凝结时间、自由膨胀率、自应力值、抗压强度 按JC/T 453进行。 7.3 28天自应力增进率 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进行。 7.4 水泥中的碱 按GB/T 176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编号和取样 水泥出厂前应按同等级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方法按GB 12573进行。日产量超过120t时,以不超过120t为一编号,不足120t时,应以不超过日产量为一个编号。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量至少12kg。 所取样品按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需要对产品进行考核的全部技术要求。 8.2 出厂水泥 出厂水泥应保证28天抗压强度、自应力值、28天自应力增进率和自由膨胀率合格。其余品质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否则不得出厂。 8.3 废品与不合格品 8.3.1 废品 凡28天自应力值超出该级别指标范围或水泥中的碱不合格时为废品。 8.3.2 不合格品 凡比表面积、凝结时间、自由膨胀率、28天自应力增进率、强度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 8.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和试验结果。当用户要求时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11天内寄发水泥品质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包括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标准-5页文档资料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标准 [标准编号]JC 714-1996 [代替编号]JC 714-87(1996) [实施日期]1997-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与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8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6-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24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5483-96 石膏和硬石膏 GB/T 8074-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 9774-96 水泥包装袋 GB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3 定义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

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0~10%的石灰石,磨细制成的早期强度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代号R.SAC 。 其中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A 类一级、G 类二级以上的要求,石灰石中Al 2O 3含量应不大于2.0%。 4 标号 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分为425、525、625、725四个标号。 5 要求 5.1 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应符合表1规定。 6.1 比表面积 按GB/T 8074进行 6.2 凝结时间 按GB/T 1346进行 6.3 强度 按GB/T 177进行,但作如下补充和规定: a)用水量按0.42水灰比(227mL )和胶砂流动度达到121~130mm 来确定。当按0.42水灰比制备的胶砂流动度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应按0.01的整倍数增减水灰比使流动性度达到规定的范围。胶砂流动度测定按GB/T 2419进行。 b )试体成型后,带模置于温度20℃±3℃、温度大于90%的养护箱中养护4h 后脱模(如脱模困难,可适当延长脱模时间),放入20℃±2℃的水中养护。 c )1天和3天龄期的试体,应在规定龄期上1h 的时间内进行强度检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前言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 ——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7.1条); ——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本版第8.1条); ——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8.5条);

——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4t以上”的级别,即:200×104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为一个编号”改为“120×104t~200×104t,不超过2400t为一个编号”(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1条,本版第9.1条); ——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2条,本版第9.2条); ——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本版第9.3条); ——取消了废品判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3条); ——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4条,本版第9.5条); ——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1条,本版第10.1条); ——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原版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2条,本版第10.2条)。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4)归口。

精品硫铝酸盐水泥介绍

硫铝酸盐水泥 目录 简介 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品种 主要性能 主要用途 发展前景 国家标准 相关著作

1 简介.

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主要性能主要用途发展前景国家标准相关著作 1.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1824年,英国人Joseph Aspdin 获得第一个波特兰水泥专利。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硅酸盐水泥系列。按中国的水泥分类方法,分为通用水泥系列和特种水泥系列。通用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特种水泥包括油井水泥、大坝水泥、快硬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和白水泥等等。硅酸盐水泥系列的主要特征是熟料矿物组成以C3S为主,该矿物决定了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发展规律等。硅酸盐水泥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筑用胶结构材料,总产量达12亿吨左右。 1908年在法国发表了铝酸盐水泥的专利,并于1908年首先进行工业化 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包括膨胀水泥、自应力水泥和耐火水泥在内的铝酸盐水泥系列,该系列水泥的特征是其熟料矿物组成以CA为主, 由此而赋予水泥具有早强耐火等特殊性能。现在铝酸盐水泥主要用于耐高温浇注材料。在建筑上由于发现其后期强度倒缩而不再使用。 二十世纪70年代,在中国发明了硫铝酸盐水泥。80年代又首创了铁铝 酸盐水泥的工业生产。如果说,我们把硅酸盐水泥系列产品通称为第一系列水泥,把铝酸盐水泥系列产品通称第二系列水泥。那么,我们可以把硫铝酸盐水泥和铁铝酸盐水泥以及它们派生的其它水泥品种通称为第三系列水泥。该系列水泥的矿物组成特征是含有大量的 C4A3矿物。以此与其它系 列水泥相区别。并构成了第三系列水泥的早强、高强、高抗渗、高抗冻、耐蚀、低碱和生产能耗低等基本特点。第三系列水泥在中国已得到广泛应用。 硫铝酸盐水泥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自主研究发明的。2000年, 我国硫铝酸盐水泥产量只有67.25万吨。到2005年,我国硫(铁)铝酸盐 水泥产量达到了125.3万吨。目前,我国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企业有30家, 全国硫铝酸盐水泥产量基本稳定在125万吨左右。 编辑本段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硫铝酸盐水泥发展现状

硫铝酸盐水泥的发展现状 梁鸣 重庆科技学院 摘要:硫铝酸盐水泥作为特种水泥品种之一,具有早期强度高、凝结时间短、抗腐蚀性好、抗冻融性好、液相碱度低、自由膨胀率低等优点,并且生产成本低,在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重点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用途、生产条件及状况。 关键词:硫铝酸盐水泥;特种水泥;性能;用途;生产条件;生产现状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lpho-aluminate LiangMing ChongQing Uin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ulpho-aluminate, one of special cement varieties,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strength in early period, shorter condensation time, better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better resistance to antifreeze, lower alkalinity in liquid phase, lower free expansive rate and so on. Moreover the production cost of sulpho-aluminate is low, so it has a large market foreground.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th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situations of sulpho-aluminate. Key words: sulpho-aluminate; special cement;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s; production situation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仅仅有硅酸盐水泥、石灰、石膏等几种胶凝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重要工程建设的需要,因而一些专用水泥品种和特种水泥品种便应运而生。硫铝酸盐水泥是由矾土、石灰石、石膏按一定配比,经低温(1300℃~1350℃)煅烧而生产以硅酸二钙(C2S)、硫铝酸钙(C4A3S)为主要矿物相的熟料,再在该熟料中配加适量混合材(石灰石、石膏等)后,共同粉磨而制成的具有早期强度高强、凝结时间短、碱度低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的水硬性胶凝材料[1]。硫铝酸盐水泥是1975年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并于1982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水硬性胶凝材料被开发成了一系列特种水泥,包括高强硫铝酸盐水泥、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等5个硫铝酸盐水泥品种[3]。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生产所需要的热耗低,且其易磨性好,因而是一种节能水泥。2005年,我国硫铝酸盐水泥产量达到了125.3万吨。目前,全国硫铝酸盐水泥产量基本稳定在125万吨左右。 1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 1.1早期强度高 在目前企业所生产的各种快硬水泥中,硫铝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性能要比硅酸盐水泥高3个标号,最高达725,其3d或7d的抗压强度指标也与普通硅酸盐水泥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标准编号]JC 714-1996 [代替标准]JC 714-87(1996 [实施日期]1997-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与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8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6-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24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5483-96 石膏和硬石膏 GB/T 8074-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GB 9774-96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3 定义

以适当成分的生料, 经煅烧所得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和 0~10%的石灰石,磨细制成的早期强度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铁铝酸盐水泥,代号 R.SAC 。 其中石膏应符合 GB/T 5483中 A 类一级、 G 类二级以上的要求,石灰石中 Al203含量应不大于 2.0%。 4 标号 以 3天抗压强度表示,分为 425、 525、 625、 725四个标号。 5 要求 5.1 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应符合表 1规定。 表 1 项目指标值 比表面积, m 2/kg 不小于 初凝不早于 凝结时间 mm 终凝不迟于 注:凝结时间,用户要求时,可以变动。 表 2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标号 1天 3天天 1天 3天天

硫铝酸盐水泥的工艺制备

硫铝酸盐水泥的工艺制备 硫铝酸盐水泥又称第三系列水泥,是中国人发明的唯一的特种水泥品种系列,其根本特征是该系列水泥的熟料以无水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 特种水泥有几十个品种,之所以称硫铝酸盐水泥为第三系列水泥,是因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与传统的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有本质的不同。硅酸盐水泥熟料以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发明于1824年,时间早且用途最广泛,称为第一系列。铝酸盐水泥以铝酸钙为主要矿物,发明于1908年,发明时间次之,称为第二系列。硫铝酸盐水泥发明于1975年,所以称为第三系列。其他众多品种的特种水泥,都是这三个系列水泥的衍生品种。 硫铝酸盐系列水泥主要包括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三个品种。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由硫铝酸盐水泥熟料、5%~15%的硬石膏或二水石膏及不超过15%~35%的石灰石经粉磨制成。该品种水泥具有早强、快硬、耐化学腐蚀等特点,主要用于水泥制品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工程。特别是在抢修、需要抗海水侵蚀和冬期施工工程中,更能体现该品种水泥的优越性。 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由硫铝酸盐数你熟料,5%~20%的硬石膏及15%~35%的石灰石经粉磨制成。该品种水泥的特点是早强、快硬和低碱度(水化液PH值低于10.5),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的生产。 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由硫铝酸盐水泥熟料、30%~40%的二水石膏及不超过15%的石灰石经粉磨制成。该水泥的特点是水化硬化时会产生高膨胀,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压力管。 1.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所用的原、燃料 生产硫铝酸盐水泥所用的基本原材料是石灰石、铝钒土和石膏,所用的燃料是烟煤。 (1)石灰石 石灰石作为钙质原料主要提供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氧化钙成分。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所用的石灰石的成分要求一般为:w(CaO)≥50%、w(SiO2) ≤5%、w(MgO) ≤3%.适当成分的碱渣和电石渣也可作为硫铝酸盐水泥的钙质原料使用。 (2)铝钒土 铝钒土作为铝质原料主要提供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氧化铝成分。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所用的生铝钒土的成分要求一般为:(Al2O3) ≥55%、w(SiO2) ≤15%,当铝钒土中的铁含量较高时,可适当降低对Al2O3含量的要求。碱对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有不利影响,一般要求铝钒土中的碱(R2O)含量不超过0.5%。适当成分的含氯含铝工业废渣也可用作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生产的铝质原料。 (3)石膏 石膏作为硫质原料主要供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三氧化硫成分。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所用石膏的成分要求一般为:①硬石膏,w(SO3) ≥45%、w(SiO2) ≤3%:②二水石膏,w(SO3) ≥35%、w(SiO2) ≤3%。适当成分的的磷石膏、氟石膏及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也可作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硫质原料使用。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6.1、6.3、8.3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参照欧洲水泥试行标准ENV 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本版前言); ——增加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本版第3.1条); ——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成与材料合并为一章,材料中增加了硅酸盐水泥熟料(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4章);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符合本标准第4.2.5条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8%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代替”。(原版GB175-1999中第3.2条,本版第4.1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20%~70%”改为“>20%,≤70%”(原版GB1344-1999中第3.1条,本版第3.4条、4.1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4.1条); ——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掺量由“20%~40%”改为“>20%,≤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3条,本版第4.1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1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4.2.2、4.2.3条); ——取消了粒化精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条、第4.3条和附录A) ——增加了M类混合石膏(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4.2.2.1条); ——助磨剂允许掺量由“不超过水泥质量的1%”改为“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中第4.5条,本版第4.2.6条);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5章);——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6.1条);——取消了细度指标要求,但要求在试验报告中给出结果(原版GB175-1999第 6.5条、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6.3条,本版8.4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改为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一致(原版GB12958-1999中第6.6条,本版第6.3.3条) ——增加了水泥组分的试验方法(本版第7.1条); ——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掺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7.5条); ——将“水泥出厂编号按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规定”改为“水泥出厂编号按单线年生产能力规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生产技术

新型干法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生产技术 一、概述 硫铝酸盐水泥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特种水泥,是我国四大特种水泥品种之一。广泛应用在GRC制品、自应力水泥压力管、普通排水管,以及冬季施工、抗渗堵漏、抢修抢建等特殊工程等方面。 目前硫铝酸盐水泥主要采用小型干法中空窑、立筒预热器窑、悬浮预热器窑等比较落后的工艺进行生产,日产量不超过600吨,虽然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熟料,但热耗普遍较高,熟料的标准煤耗高达160-200kg/吨熟料。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利用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技术煅烧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并取得了进展,但是生产规模仍然很小,最大设计能力只有日产1000吨,由于在技术细节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实际运行时最大的能力只有日产800吨。而且这些利用预分解窑生产的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分解炉塌料、熟料游离钙高、熟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我公司长期从事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熟料煅烧技术的研究和设计,经过广泛的实际生产调研,发现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在烧成机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经过适当的工艺参数调整和特殊设计,完全能够生产高质量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二、技术特点 1、生料制备 采用立磨粉磨系统制备生料。硫铝酸盐水泥原料主要是石灰石、铝矾土和石膏三种材料,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生料的易磨性能基本相当,立磨系统烘干能力强的特点,对于铝矾土、脱硫石膏等含有一定水分的硫铝酸盐水泥原料的烘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熟料烧成系统 烧成窑尾采用单系列五级旋风预热器和TTF分解炉。针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形成时产生的废气量明显小于普通硅酸水泥的特点,分解炉容积和截面面积有针对性的调整,确保分解炉内气体流速在适宜的范围,防止分解炉塌料的产生。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尾其它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可以采用到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生产技术中,比如C4料管分料、采用流态化风机等。 烧成窑头燃烧器采用新型双旋流煤粉燃烧器,送煤风内外均设置旋流风,强化了煤粉和高温二次风的混合,具有灵便快捷的火焰调节手段,可使火焰形状以及煅烧温度,满足硫铝酸盐熟料形成时液相量少、主要以固相反应为主的特殊要求。 在管道设计和风机选型上有特殊的考虑,确保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形成时窑内有足够过剩空气系数,避免出现还原气氛,避免出现硫铝酸盐熟料形成中最致命的“跑硫”现象。 3、熟料冷却系统 选用全新的第四代篦式冷却机对硫铝酸盐熟料进行冷却,不仅使热回收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能够确保熟料的快速冷却。第四代篦式冷却机的结构特点,完

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与应用(优.选)

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与应用 王旭 白银中厦建材有限公司 摘要:硫铝酸盐水泥主要是以硫铝酸钙和硅酸二钙为主要矿物组成的新型水泥。它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特种水泥之一,该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凝结时间短、抗腐蚀性好、抗冻融性好等优点,并且生产成本低,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特点,用途 1引言 硫铝酸盐水泥是以适当成分的石灰石、矾土、石膏为原料,经低温(1300~1350℃)煅烧而生成以硅酸二钙(C2S)、硫铝酸钙(C4A3S)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熟料,掺加适量混合材(石灰石、石膏等)共同粉磨所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自1975年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硫铝酸盐水泥以来,这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先后被开发成了包括高强硫铝酸盐水泥、自应力硫铝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等一系列的特种水泥品种。 2 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 硫铝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特征是以其含有的大量硫铝酸钙(C4A3S)而区别于其它系列水泥,与传统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比,它具有早强、高强、抗冻融、抗渗、耐腐蚀等特点。 2.1早强、高强 硫铝酸盐水泥具有优异的早期强度,其3天的抗压强度指标相当

于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的强度;由于水泥熟料中含有大量硅酸二钙,因此水泥的后期强度会缓慢增长,不会出现后期强度倒缩的情况。 表1为甘肃寿鹿山水泥厂生产的425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与白银银山水泥厂生产的425普硅水泥各龄期抗压强度的比较。可以看出,硫铝酸盐水泥的1天抗压强度高达30多MPa,而同标号的普硅水泥的1天强度仅为15.4MPa,硫铝酸盐水泥3天的抗压强度接近普硅水泥28天的强度值。 表1 不同品种水泥各龄期抗压强度对比 2.2凝结时间短 国家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而硫铝酸盐水泥国家标准规定,初凝不得小于25分钟、终凝不得大于3小时。可见其凝结时间比普通水泥快得多。 2.3抗冻性能好 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早期受冻后温度恢复到常温的状态下,其强度损失大约为50%,而相同条件下的硫铝酸盐水泥其强度损失仅在9%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 《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 泥》三个标准。 与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增加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将各品种水泥的定义取消(原版GB175-1999、 GB1344-1999、GB12958-1999第3章;将组分与材料合并为一章(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第4章,本版第5章);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改为“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 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窑灰代替” (原版GB175-1999中第条, 本版第条); ——将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由“ 20%~70%”改为“ >20%且≤70%”,并分为A 型和B 型。A 型矿渣掺量>20%且≤50%,代号;B 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 本版第条);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 20%~50%”改为“ >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条,本版第条); ——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 >20% 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条); ——材料中增加了粒化高炉矿渣粉(本版第、条);

硫铝酸盐水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论文)

硫铝酸盐水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生产应用水平及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了我国及国外硫铝酸盐水泥行业发展及产品应用市场现状,以及硫铝酸盐的历史背景,提出了行业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产品市场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硫铝酸盐水泥具有早强、高强、抗冻、抗渗、耐腐蚀和低碱度等优良特性,生产能耗更低。本文对利用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赤泥、脱硫灰渣、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的性能以及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水化特性、物相组成、机械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硫铝酸盐水泥工业将在实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硫铝酸盐水泥盐可用作公路修补材料、早强、耐火耐高温浇注衬料和耐火浇注料的粘合剂等特殊性能。 关键词:硫铝酸盐水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 硫铝酸盐的历史背景: 1824年,英国人J.Aspdin发明了Portland水泥。经过发展,Portland水泥逐步形成了庞大的硅酸盐水泥系列,品种多达十几种。该类水泥的矿物组成均是以3CaO}SiOz (C3S)矿物为主,C3S矿物决定了硅酸盐类水泥的凝结和强度等一系列基本性能。硅酸盐水泥自发明以来,由于其丰富的原料资源,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良好的胶凝性能,成为当前乃至21世纪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美国学者Greening等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率先研制成功了3Ca0}3A1203}CaS04-2CaO}SiO:型超早强硫铝酸盐水泥,其中,以3Ca03A1203}CaS0;为主要矿物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得到了广泛生产和应用,水泥的早期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但是随着特殊建设工程要求的提高,硫铝酸盐水泥的后期强度不高,某些使用条件下强度甚至会出现倒缩,凝结时间不易调节以及膨胀不稳定等因素使其远不能满足特殊建设工程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中国从无水硫铝酸钙(3Ca0}3A1203}CaSOa)复合矿物的研究中成功研制了(普通)硫铝酸盐水泥,从而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硫铝酸盐水泥系列。普通硫铝酸盐水泥的熟料是以适当成分的石灰石、矾土和石膏为原料,于1300 0C } 1400 0C锻烧而成,熟料主要矿物是CaA3 S和C2S,还有少量游离石膏CaSOa和铁相(2CaO}Fe203 6Ca0}2A1203}Fe203 ),有时还存在一些方镁石Mg0和钙钦矿CaO}Ti02。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比,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含Ca0量少,主要矿物CaA3 S的形成温度较硅酸盐水泥熟料的C3S低,因此在理论上生产能耗较少,其中普通硫铝酸盐水泥的熟料烧成温度较硅酸盐水泥熟料低100.c 我国硫铝酸盐的现状: 硫铝酸盐水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