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苦参

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 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近几年,对苦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国内外对苦参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肿瘤活性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所致,而且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凋亡的结果。因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对苦参碱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概括起来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MTT试验显示,苦参碱对HepG2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病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碱抑制部分肿瘤细胞从G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苦参碱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良性分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分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效应,这一结果为临床探索中药非杀伤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晖等人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mL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株48h,光镜下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细胞凋亡率呈上升趋势。有学者发现,大部分肿瘤有端粒酶活性表达,而正常细胞(除生殖细胞外)没有端粒酶活性表达,不能无限分裂,因而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口。最近一些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体外用药2~5d后,利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K562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显着降低,同时伴随着细胞的明显分化,推测苦参碱可能抑制端粒酶的RNA

模板或蛋白质亚单位(如端粒酶逆转录酶)等组分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表达,从而下调了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导致细胞进一步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抑制肿瘤转移 CD44分子是粘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它所编码的

是细胞表面的一组跨膜糖蛋白。目前已发现有16种CD44分子的变异异构体,即CD44V,一些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伴有CD44表达的上调。CD44V的表达有助于肿瘤细胞获得转移潜能。研究表明,苦参碱处理后的PG细胞(人肺高转移巨细胞癌细胞系)CD44、CD49粘附因子表达明显减少,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表明苦参碱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减轻肿瘤的转移。

2 对治疗慢性肝炎、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苦参素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是从苦参根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在临床上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及抗病毒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素能够抑制HBVDAN的复制及表达。因此,苦参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甘乐文等报道,苦参素对CCl4引起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用CCl4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与人类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相类似,因此,苦参素有可能治愈人类肝损伤,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对急性肝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刘天灯[11]报道,苦参素能有效降低血液中HA(血清透明质酸)、PC(型前胶原)、ALT(丙氨酸转移酶)和TBIL(总胆红素)的含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发现,苦参碱能显着减轻大鼠肝细胞坏死,保护肝细胞,降低不同试验阶段大鼠血清中ALT及HA的含量,有效防治肝的纤维化[12]。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率失常作用苦参碱200μmol/L的能显着减慢离体大鼠右心房的自发频率,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率加快认为苦参碱有抗β肾上腺受体作用[13]。给家兔静脉注射30mg/kg氧化苦参碱,能缩短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心率失常的恢复时间;静脉注射42mg/kg的槐果碱,能对抗氯化钙诱发的小鼠室性心率失常和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率失常;静脉注射20mg/kg的槐胺碱,能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钙所致的大鼠心率失常;静脉注射槐定碱,可预防或治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率失常;而苦参碱对大鼠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作用。赵慧娟[14]报道,苦参总黄酮能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的发生率,表明苦参总黄酮同样具有抗心率

失常作用。

对其他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余志华[15]报道,氧化苦参碱对心肌却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不具有剂量依赖性。苦参碱具有降血脂、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和增加流量、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50mg·kg-1苦参碱能显着降低大鼠实验性高血脂症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血液

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16]。氧化苦参碱具有强心作用,能明显增加正常离体蟾蜍的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强心的同时不增加心率,并能显着增加戊巴

比妥钠和低钙离子体心衰模型的心肌缩力[17]。

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苦参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能拮抗苯丙胺和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增强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及槐定碱均能不同程度升高大鼠纹体及前脑边缘区的多巴胺代谢物——二羟苯乙胺(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槐果碱还能降低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将其注入延髓能明显升高脑内的cAMP(环腺苷酸)[16]。蒋袁絮等人[18]用经典的药理

试验方法证实,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有类似安定的作用,对中枢均有抑制作用,并与脑中递质γ氨基

丁酸和甘氨酸含量增加有关,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5 对免疫系统的活性作用

苦参中的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及槐定碱均为免疫抑制剂,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对依赖T细胞的抗致敏红细胞(SRBC)有抗体反应,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胺碱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呈双向调节作用,即高浓度(1mg/mL)呈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低浓度(10~5mg/mL)则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较高浓度时与分裂霉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呈协同作用[16]。

6 抗炎抑菌作用

苦参有抗炎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维白痢沙门氏杆菌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瑾色毛癣菌等十多种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9]。肌肉注射苦参碱,能明显对抗由巴豆油诱发的耳壳炎症,长期给药,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苦参还对大鼠后肢因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及因小鼠腹腔注射

冰醋酸诱发的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苦参根的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G(+)菌MIC在25~50ng·mL-1之间,对枯草杆菌尤为敏感;对G(-)绿脓杆菌值MIC为25ng·mL-1[21]。李洪敏等人[22]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研究

苦参碱对结核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

抑菌浓度为10mg/L,但杀菌效果较弱。现已知苦参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槐定碱、三叶豆檀甙和高丽槐素[23]。

7 抗病毒活性

玄延花等[24]报道,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心肌酶及MDA含量测定等方法,证明苦参碱具有抗柯萨奇B3病毒(CVB3)能力,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感染CVB3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苦参总碱浓度在~/mL时,可产生明显的抗柯萨奇B病毒(CVB)活性,且作用与药物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刘晶星等[25]以纯化的CVB作为病毒蛋白质对照,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纯化苦参总碱抗CVB的作用机理是不影响病毒的吸附,它能进入细胞内影响病毒的生物合成,主要表现为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研究表明,苦参总碱在体外有明显抗CVB3(柯萨奇B组3型病毒)的作用[26]。近几年氧化苦参碱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①氧化苦参碱具有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②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胶原活动度和防治肝纤维化;③氧化苦参碱可阻断肝细胞异常凋亡;④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小鼠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⑤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良好疗效[27]。

8 抗生育作用

苦参碱体外杀精子效力研究显示,使精子瞬间失活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L,与国外杀精子剂比较,苦参碱的有效杀精浓度强于稍弱于。另有报道,体外抑精活性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低浓度时可使精子运动受抑制,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28]。

9 抗过敏和平喘作用

鲍淑娟等人[29]报道,氧化苦参碱能抑制IgE和由抗原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但不改变Pa细胞的cAMP水平,说明氧化苦参碱有抗过敏作用;对大鼠、豚鼠的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在有Ca2+和无Ca2+的情况下,苦参碱均能明显地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兴奋气管平滑肌和肠平滑肌的作用,在无Ca2+的情况下,这种对抗作用更为明显。可见,苦参具有平喘作用,临床上已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气管炎。

苦参还有利尿、镇静、镇痛解热的作用,苦参中的苦参碱和黄烷酮类化合物均对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止泻、治疗变应性鼻炎和抗阴道滴虫的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Lai JP, He XW , Jiang Y, et al . Preparativ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matrine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Sophora

\[J\]. Anal Bioanal Chem,20XX,375(2):264

2 苗抗立,张建中,董颖,等.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

然产物研究与开发73

3 司维柯,尚桃元,康格非.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形态影响和相关增殖因素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 Zhang LP, Jiang JK, Tam JW, et al. Effects of matrine on

5 曾晖,张梅洁,张曙,等.苦参碱体外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6 Dome LS, Look AT. Three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malignant conversion and their potential as therapeutic targets [J].Curr Opin On-

7 陈伟忠,林勇,谢渭芬. 苦参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

8 Shiratori H, Koshino T, Uesugi M, et al. Acceleration of lung metastasis by up-regulation of CD44 expression in osteosara-derived cell

9 黄祝青,龚守军,孙永年,等.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J].肝脏

10甘乐文,王国俊,李玉莉.苦参素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J].

中草药

11刘天灯.苦参素抗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评价[J].安徽医

12陈伟忠,张俊平.苦参碱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3Roh SS, Kim CD, Lee MH, et al. the hair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of sophora flavescens extract and its molecular regulation[J]. Dermatol

14赵慧娟,孙文基.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

15余志华,冯义柏.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

16刘梅,刘雪英,程健峰.苦参碱的药理研究 [J].中国中药杂

志,20XX,28(9

17孙敬勇,仲英,左春旭.苦参素药理研究进展[J].齐鲁药

18蒋袁絮,余建强,彭建中.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郑永权,姚建仁,邵向东.苦参化学成分及农业应用研究概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李正蓉.苦参素的药理与临床临床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

21尙飞,陈芳晓,钱春.苦参中黄酮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J].药品评

22李洪敏,冯端浩.中药苦参碱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

23苗抗立,张建中,董颖,等.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4玄延花,曹春花,曹东铉,等.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小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3病毒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XX,7(2):90

25刘晶星,陈福祥,陈曙霞.苦参总碱抗柯萨奇B病毒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6杨志伟,周娅,曹秀琴.苦豆总碱、苦参总碱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

27王国俊,蔡雄,王俊学,等.苦参素(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7):445

28刘玉清,宋晓东.苦参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XX,

29鲍淑娟,李淑芳,周文正.苦参碱平喘作用机理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luojuan 摘要: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视为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也成为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和生化工程等原理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述[1]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自然发酵技术和自然杂交育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二、细胞工程研究进展[2] 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它包括细胞融合、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细胞器移植、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杂交,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可实现种间育种。 197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及快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该稻试种过程中,产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 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 三、酶工程的研究进展[3] 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技术。 化学酶工程又称初级酶工程,主要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在开发自然酶制剂方面,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如水解酶、凝乳酶、果胶酶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食品烘烤及啤酒发酵;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毛皮工业、明胶制造、胶原纤维制造、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造纸、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工程技术从生物体中生产燃料,也可利用微生物作为石油勘探、二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苦参 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 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 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近几年,对苦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国内外对苦参药理活性 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肿瘤活性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所致,而且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凋亡的结果。因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对苦参碱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 概括起来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MTT试验显示,苦参碱对HepG2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 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病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碱抑制部分肿瘤细胞从G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苦参碱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 良性分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分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效应,这一结果为临床探索中药非杀伤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晖等人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mL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株48h,光镜下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论文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论文 关键字:成分治疗研究作用抑制活性缺氧红花红花油红花黄色素 作者:杨丽华张敏马春杨戈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红花油是世界公认的具有食用、保健、美容功用的功能性食用油。红花油在国际上被作为“绿色食品”,其亚油酸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达80%,号称“亚油酸之王”。并且在医药工业上,红花油常常用作血液胆固醇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剂及预防剂的原料。适用于各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可用作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红花油还广泛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稳定剂。红花油酸值低、黏底小、脂肪酸凝点低、油色浅、清亮澄明,可作为药用注射油。红花花冠不但可作为药用,还可提供天然食用的黄色素、红色素,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饼粕中制得蛋白质浓缩粉和分离物,可作为食物的强化剂。 1 化学成分 目前红花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60多种〔2〕,其中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炔类等,有药效的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包括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有些文献亦称之为红花总黄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 A,HSYA)等;脂肪酸:红花中含有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红花多糖:该成分是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中乳糖以β键连接的一种多糖体。1906年日本龟高德平从我国河南产德红花干花中首先分得红色素,含03%~06%;含红花黄色素(SY)查耳酮类化合物为20%~30%〔3〕。为进一步揭示红花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开发其活性成分,尹宏斌和郭美丽等对红花进行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并对所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出了18个化合物。红花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铁、锌、铜、磷、硒、钙、钾、钠、铬、钼等,而且还富含多糖和腺苷等物质〔4〕。 2 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2 1 对心功能及血管的影响 小剂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轻微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对心肌缺血有益;大剂量对蟾蜍反而有抑制作用,而扩张体冠动脉及股动脉。此外,还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缓解血栓,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心肌及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起到治疗冠心病及脑血栓的效果〔5〕。 2 2 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angina frequency in patient s wit h severe chronic angina:a ran2 domized controlled t rial1J AMA,2004,291(3):309~3161 [4]Kantor PF,L ucien A,K ozak R,et al1The antianginal drug trime2 tazidine shift 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from fatty acid oxida2 tion to glucose oxidation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long-chain 3-ketoacyl coenzyme A t hiolase1Circ Res,2000,86(5):580~5881 [5]Marzilli M,Klein WW1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rimetazidine in stable angin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1Coron Artery Dis,2003,14(2):171~1791 [6]Lloyd S,Brocks C,Chat ham J C1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glu2 cose,lactate,and pyruvate oxidation by insulin and dichloroace2 tate in t he rat heart1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3,285 (1):H1631 [7]Schmitz FJ,Rosen P,Reinauer H1Improvement of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in diabetic rat s by t he carnitine palmitoy Ⅰtransferase inhibitor Etomoxir1Horm Metab Res,1995,27 (12):515~5221 [8]Schmidt-Schweda S,Holubarsch C1First clinical trial wit h eto2 moxir in patient s wit 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1Clin Sci (Lond),2000,99(1):27~351 [9]Kennedy J A,Unger SA,Horowitz J D1Inhibition of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in rat heart and liver by perhexiline and amiodarone1Biochem Pharmacol,1996,52(2):273~2801 [10]Stewart S,Voss DW,Nort hey DL,et al1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perhexiline concentration and symptomatic status during short-term perhexiline t herapy1Ther Drug Monit,1996,18 (6):635~6391 [11]Hamdan M,Urien S,Le Louet H,et al1Inhibition of mitochon2 drial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by a trimetazidine deriva2 tive,S-151761Pharmacol Res,2001,44(2):99~1041 [12]Elimadi A,J ullien V,Tillement J P,et al1S-15176inhibit s mi2 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via a mechanism independent of it s antioxidant properties1Eur J Pharmacol,2003,468(2):93~1011 [13]Kennedy J A,K iosoglous AJ,Murphy GA,et al1Effect of per2 hexiline and oxfenicine on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during low-flow ischemia/reperfusion in t he isolated rat heart1Cardiovasc Pharmacol,2000,36(6):794~8011 [14]Peschechera A,Scalibastri M,Russo F,et al1Carnitine depletion in rat pups from mot hers given mildronate:A model of carnitine deficiency in late fetal and neonatal life1Life Sci,2005,77(24): 3078~30911 [15]Spaniol M,Brookl H,Auer L,et al1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2 ization of an animal model of carnitine deficiency1Eur J Bio2 chem,2001,268(6):1876~18771 [16]Chumburidze V,K ikalishvili T,Sulashvili T1Definition of t hera2 peutic effect of mildronate in patient s wit h chronic heart fail2 ure1Georgian Med News,2005,5(5):25~291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杨海峰,张芬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采医院,山东东营257051) 摘要:苦参碱具有抗炎、保肝利胆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 关键词: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08)09-0551-03 R esearsh progress of matrine and its preparations YAN G Hai2feng,ZHAN G Fen (Shengcai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Dongying257051) ABSTRACT:Matrine was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treatment1It has obvious effects on hepatic protective and choleretic effect,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suppression1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preparation of matrine KE Y WOR DS:Matrine;pharmacological effect;preparation 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中的很多活性成分对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炎患者生活状况很有效果。苦参碱系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或豆科植物广豆根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和应用苦参碱时,不断发现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彭宅彪,张琼光,代虹健,丁英平 【关键词】丁香酚;,,药理学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丁香酚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表明丁香酚 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 提示丁香酚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 关键词:丁香酚;药理学 丁香酷(eugenol)是丁香 Flos caryophylli 及丁香罗勒油(Oleum ocimi gratissimi)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 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祛蚊等多种药理活性。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研究 1.1抑菌作用 0. 1. 1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章明美等[1]对15种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生药醇提物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发现:丁香酚对痤疮致病菌高度敏感,油镜下观察发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短棒菌苗后较抑制前单位面积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失去正常形态,提示细菌的致病性可能相应降低。丁香酚抑痤疮短棒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7, 106 M g/mlo实验还发现丁香酚与红霉素有协同抑菌作用。夏明静等[2]的研究表明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P. acne, Propionibacterium acne)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实验表明,丁香酚与桉叶精具有协同抗P. acne的作用;丁香酚与桉叶精抑制P. acne油镜下观察发现,细菌数量/单位面积较抑制前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 失去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短棒菌(P. acne, Propionibacterium acne)、表皮葡萄球菌与痤疮的脓疱及炎性丘疹的发病机理有着密切关系[3],丁香酚可通过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来减少痤疮的发生。周建新等[4]的研究表明丁香的抑菌成分富集于丁香油中。丁香油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

50 投稿热线(010)59195139转12 订阅服务(010)59195153 投稿信箱sydk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412098.html, 苦参碱类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和广豆根中的一类喹诺里西啶生物碱的总称。现代研究发现,苦参主要含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以苦参碱类生物碱为主,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异苦参碱、别苦参碱、14-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镇痛,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消肿利尿,免疫抑制,抗菌杀虫等作用。本文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构。 一、镇痛作用 苦参碱在镇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Junzo Kamei 等研究发现苦参碱主要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及部分μ-阿片受体而起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受体选择性,同时没有目前镇痛药物所具有的吗啡样副作用。Junzo Kamei 等通过醋酸诱导的腹部收缩实验证实苦参碱在1~10 mg/kg 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别苦参碱((+)-allomatrine)为苦参碱的C-6立体异构体,其主要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镇痛作用为苦参碱的三分之一。Kimio higashiyama 等研究发现,苦参碱和别苦参碱通过刺激衰减的脑啡肽样神经元,进而激活脊髓上的κ-阿片受体达到镇痛的效果。具有亲水基团的槐花醇,14β-羟基苦参碱,苦参碱的N 氧化物即氧化苦参碱,以及具有双键的槐果碱,槐胺碱则没有显著的镇痛活性。二、抗炎作用 苦参碱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对大鼠后肢由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和对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发的渗出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大鼠由埋藏棉球诱发肉芽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影响不明显。同时,作者还认为苦参碱的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并推测苦参碱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的方式。鲍淑娟,李淑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在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方面苦参碱的抑制率为53.5%,略小于氢化可的松的60.0%。苦参碱对由晶状体蛋白诱导的眼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碱能抑制磷脂酶(PLA2)的活性、脾细胞的增殖以及TNF、IL-1和IL-6的释放,而这些与苦参碱抗炎作用的产生都是相关的。Hong Cheng 等通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实验发现,苦参碱对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结肠的TNF-α的表达上调。Ji Yong Liu 等的研究表明苦参碱能够抑制P 物质受体的表达,调节炎症细胞因子产物的产生,因而具有潜在的抑制与P 物质相关的炎症反应的功能。 氧化苦参碱也具有抗炎作用。廖杰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与氢考的松的作用相似,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但对大鼠由棉球诱发的慢性炎症无效,并进一步验证了其抗急性炎症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氧化苦参碱还可以抑制NH-κB 活化, 降低TNF-α、IL-6和ICAM-1的 生成,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症状。焦霞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有明显的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抑制IL-4mRNA、ICAM-1 mRNA 表达的作用。 三、抗心律失常 大量实验表明苦参碱类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较好的对抗由乌头碱、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临床试用发现对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张宝恒等给大鼠静注氧化苦参碱15,30 mg/kg 显著对抗乌头碱,BaCl 2和结扎冠脉诱发的心律失常。并且苦参碱能使离体结肠段在高K +去极化后,随着Ca 2+剂量的累加而张力逐渐上升。张明发,沈雅琴认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因而能产生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槐定碱和槐胺碱的抗心律失常活性比较高,而槐果碱比较低。陈瑞丰等通过临床对氧化苦参碱治疗心律失常的观察发现氧化苦参碱对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对心瓣膜病较差,因此可见氧化苦参碱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缓解冠脉痉挛以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是提高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DET)和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在运用氧化苦参碱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时发现氧化苦参碱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变异性,对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 赵晨光,李逐波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淫羊藿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淫羊藿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淫羊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仙灵脾,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我国传统补益中药。《本草纲目》记载:茎、叶入药,辛温无毒,有坚筋骨、益精气、补腰膝、强心力等作用。近年来关于淫羊藿的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多种药效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内分泌、蛋白质合成和核酸代谢、心脑血管系统及抗肿瘤等方面,综述如下。 1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目前报道有74 种,主要为黄酮类,如淫羊藿苷、去氧甲基淫羊藿苷、β-去氢甲基淫羊藿素,其次为多糖、木脂素类、酚苷类、紫罗酮类、倍半萜类、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另外还发现了胡罗卜苷、对羟基苯甲酸、异甘草素、甘草素、黄芪苷、山柰素、木樨草素、大黄素以及挥发油、蜡醇三十一烷、植物甾醇、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银杏醇、葡萄糖和果糖等。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淫羊藿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有效成分主要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多糖。葛林阜等[1]研究了淫羊霍苷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药组的胸腺、脾脏重量明显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且该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增强,小鼠红细胞C3b、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百分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淫羊藿苷可增加小鼠免疫功能。李晓冰[2]证实淫羊藿苷对受辐射小鼠免疫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灌注3天可明显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第六天后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作用。 2.2 对内分泌的作用:淫羊藿可明显促进幼年小老鼠附睾及精囊的发育,对离体培养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性激素样作用。由此提示淫羊藿补肾壮阳作用可能与其直接刺激靶腺分泌激素有关。付杰等[3]应用125l放射免疫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淫羊藿对家兔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环磷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淫羊藿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赵守训 杭秉倩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0009) 摘 要 本文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作了综合性的介绍。为蒲公英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蒲公英始载于《唐本草》,《图经本草》作仆公罂,《本草纲目》作地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 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属Taraxacum Webar.全世界约2000余种。我国有70种,1变种。其中以蒲公英T.mon2 golicum分布最广,几遍及全国多数地区。药蒲公英T.o fficinale Wigg分布于欧洲、北美,在我国新疆有产[1]。 1 化学成分 蒲公英属植物一些种的根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豆甾醇、谷甾醇、胆碱、有机酸、菊糖、橡胶等。 药蒲公英的根中含有蒲公英甾醇(T araxasterol)、蒲公英赛醇(T araxerol)(1)、φ蒲公英甾醇(φ2T axaxas2 terol)、β2香树脂醇(β2Amyrin)、豆甾醇(stigamasterol)、谷甾醇(β2sitosterol)[2]、菊糖(Inulin)[3]、胆碱(Choline)、对羟基苯乙酸(P2Hgdroxy2phenyl2ace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蜂蜜酸(Meliss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eid)苦味素B(T araxacerin)、苦味素P(T araxacin)、果糖(Lavulose)及少量挥发油和苦杏仁酶类成分[4],树脂(4%)、橡胶(3%)[5];又分得一个酰化丁内酯甙2蒲公英甙(T araxacoside2β2O2[42O2(P2hydroxy2phenyl2 acetyl)β2D2glucopyranoyl]2β2hydroxy2butyrolactone) (2)[6]。 药蒲公英根及地上部分中,分到蒲公英桉烷内 酯(4α,15,11β,132T etrahydroridentin B)(3)、蒲公英内酯甙(T araxacolide21’2O2β2D2glucopyranoside)、蒲公英吉玛酸甙(T araxinic21′2O2β2D2glucopyranoside)(4)、二氢蒲公英吉玛酸甙(11,132Dihydrotaraxinic21’2O2β2 glucopyranoside)、ψ蒲公英甾酸乙酸酯(ψ2T araxastergl acetate)、β2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2Sitosterin2β2D2glu2 copyranoside)[n] 药蒲公英叶中含有木犀草素272葡萄糖甙(Lute2 olin272glucopyranoside,C osm ossiin)[8];测试有近二十种氨基酸,以天冬氨酸(Asparatic acid)、谷氨酸(G lutam2 ic acid)含量为多[9];色素有叶黄素(Lutein)、堇菜黄素(Violaxanthin)[10]、叶绿醌(Plasm oguinone)[11]。 花中有蒲公英黄素(T araxanthin)[12]、毛茛黄素(Flavaxanthin)[13]、菊黄素(Chrysanthemaxanthin)[14];花柄中有β2谷甾醇、β2香树脂醇[15];花瓣中测试有隐黄素(Cryptoxanthin)及其环氧化合物,叶黄素及其环氧化合物,玉蜀黍黄素(Z eaxanthin)、百合黄素(Antheraxanthin)、堇菜黄素、新黄素(Neoxanthin),多半与一些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形成单酯或双酯[16];花中甾醇约0.08%[17];花粉中脂类皂化物中,总脂肪酸7.3%,其中以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山嵛酸(Behenic acid)为多[18]。 全草测试有核黄素(Riboflavin)[19]香豆雌醇(C oumestrol)[20];含有多种氨基酸[21]、胆碱[22]及微量无机元素[23];其地上部分的热水浸出物中得到多糖“T af2CFr”约5%[24]。 附:日本产蒲公英(T.japonicum K oidz.)的根中有三萜类的脂酸酯(0.14%)、乙酰酯类(0.62%)、单醇类(0.19%),其中乙酰酯类化合物中有:蒲公英赛醇乙酰酯(T araxeryl acetate,占乙酰酯总量的3.7%),蒲公英甾醇乙酰酯(T araxasteryl acid,29.5%),α2香树 1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蒲公英的五大药理作用

蒲公英的五大药理作用 在中医中蒲公英是非常常见的一味中草药,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疗效。在多本医书中都有蒲公英的药理功效。比如在《本草经疏》中就主要指出蒲公英清热解毒,对于妇女有很好的治疗乳痛和解乳毒之功效;在《本草衍义补遗》中主要指出能够解食毒和消肿;在《本草纲目》中特意指出蒲公英不仅有治病的作用,在养生保健上也有乌发,壮骨之功效。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 吸收良好, 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2. 保肝、利胆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 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 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 奥狄括约肌松弛, 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3. 抗胃溃疡作用 蒲公英煎剂给大鼠灌胃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无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亦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当蒲公英与党参、川芎配伍时有协同抗胃溃疡的效果, 三者构成复方抗溃疡作用更强.有报道指出, 此复方抗胃溃疡与胃黏膜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含量有关. 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 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 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

现代陶瓷研究进展

材料与化工学院 201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班 课程作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学生姓名:刘健 学生学号: 授课老师:

目录 1.传统陶瓷材料------------------------------------------------------------------------------------------------3 2.新型陶瓷材料------------------------------------------------------------------------------------------------3 2.1生物陶瓷材料------------------------------------------------------------------------------------------4 2.1.1生物陶瓷研究背景------------------------------------------------------------------------------4 2.1.2生物陶瓷研究的一些成果---------------------------------------------------------------------4 2.1.3生物陶瓷在国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4 2.1.4我国生物陶瓷材料研究设想与展望--------------------------------------------------------5 2.2高温压电陶瓷材料-------------------------------------------------------------------------------------5 2.2.1改性钛酸铅压电陶瓷----------------------------------------------------------------------------5 2.2.2 PZT基多元系压电陶瓷--------------------------------------------------------------------------6 2.3超级亲水易洁陶瓷材料-------------------------------------------------------------------------------6 2.4热障涂层陶瓷材料--------------------------------------------------------------------------------------7 2.4.1几类热障陶瓷涂料研究近况-------------------------------------------------------------------7 2.4.1.1氧化物稳定的ZrO2---------------------------------------------------------------------------7 2.4.1.2焦绿石或萤石结构A2B2O7陶瓷----------------------------------------------------------7 2.4.2需要达到的目标------------------------------------------------------------------------------------8 3.结语----------------------------------------------------------------------------------------------------------------8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综述)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 ) 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苦参中的成分在被慢慢的发现中,很多已经明确的有效成分在被不断的研究,已经确定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多。随着人们的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毒副作用小,药效明显的中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苦参就是其中一种现在就以现代苦参研究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苦参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醌类化合物。除外苦参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成分,但是这些都无明显的药理作用故而研究较少。 1.1生物碱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定碱、N-氧化槐根碱、槐醇碱、N-甲基野定碱等,其中以前五种为目前认为的具有主要药理活性的生物碱[1]。苦参中的生物碱类为最主要的成分,是苦参的重要有效成分,有多种药理作用。《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苦参干燥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不得低于1%,可见这两种成分在苦参中的重要性。 1.2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苦参新醇、苦参查耳酮、苦参醇等。 1.3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苦参皂苷(Ⅰ、Ⅱ、Ⅲ、Ⅳ)、大豆皂苷等。 1.4醌类化合物包括:苦参醌A等。 2 药理作用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杀菌消毒、抗寄生虫、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抗肿瘤等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诸多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2.1杀菌消毒张顺合等[2]研究发现苦参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霉菌)具有消毒作用。

传统中药材淫羊藿的治病机理

传统中药材淫羊藿的治病机理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传统中药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 淫羊藿苷能显著增加家兔和狗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保护脑缺血损伤。其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扩张脑血管的结果,其次与其钙通道的阻滞作用有关。淫羊藿总黄酮也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并可选择性阻断离体及整体动物心肌β1受体,但对气管β2受体和血管平滑肌α受体无阻断作用。 淫羊藿灌胃可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其抑制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和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及降低全血粘度有关。淫羊藿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淫羊藿苷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样活性。CSF是促进人体或动物骨髓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存活的一类糖蛋白,可促进机体造血并具有刺激诱导成熟细胞的功能,对机体造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淫羊藿苷还可协同诱生IL-3和IL-6,而IL-3则可作用于骨髓多能干细胞,促进多种血细胞的分化增殖,IL-6亦可协同IL-3支持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因而可促进造血的功能。 淫羊藿多糖可使胸腺缩小,促进胸腺释放成熟细胞,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淫羊藿多糖皮下注射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灌胃同样有效。淫羊藿苷也可显著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IL-2和TNF(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淫羊藿多糖能促进小鼠T细胞增殖,对B细胞也有刺激增殖的作用。此外,淫羊藿多糖尚能使小鼠胸腺和脾脏细胞合成IL-2增多,诱生IFN,还有可能诱生γ干扰素。 淫羊藿苷能使小鼠附睾及精囊腺增重。淫羊藿可以使氢化考的松所致睾丸酮及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的模型动物睾丸酮的含量有所增加,改善雄性动物性腺的损伤。淫羊藿对垂体-性腺系统的功能也有促进作用。淫羊藿的补肾助阳作用可能与其直接刺激靶腺分泌激素有关。 淫羊藿苷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尚能影响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的改变,凋亡率增高与S期细胞减少和G0/G1期细胞增多相关。淫羊藿苷能增强抗癌效应细胞(NK,LNK)的作用。淫羊藿总黄酮对荷瘤小鼠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淫羊藿可抑制骨细胞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有“补骨”作用,对骨质疏松可能有防治效果。淫羊藿制剂可以从不同方面影响衰老机制,如影响细胞传代,延长生长期,调节免疫和分泌系统,改善机体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此外,淫羊藿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对自然衰老动物下丘脑神经递质老年性变化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经络穴位之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对经络腧穴系统之研究,包含在解剖组织学之探讨,腧穴功能、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腧穴脏腑相关及临床诊断之研究等等。 腧穴形态结构特异性研究 为寻找腧穴在形态上的特殊结构,学者早期由解剖入手,而知道百分之五十的人体穴位其下方有神经通过,而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与神经干相差亦不超过0.5厘米],然而并不能解释经络腧穴的特异性。近年来的穴位形态学研究,已从大体解剖方向过渡向穴位的巨微结构形态学,而认为穴位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穴位周围的微血管分支、神经分支、淋巴管分支和交通十分丰富,并明显多于非穴位处]。 大部分的穴位都有细小神经分支通过,据统计穴位34.2%位于大神经干上,90%穴位于神经干周围,经组织学观察大多数穴位的神经末梢丰富。约有45.5%的穴位在大血管周围,18.6%穴位在血管上,组织学观察到穴位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网在皮下组织内异常丰富,约占99.6%,而淋巴管分支亦十分丰富。随着科技进步,亦有运用计算器三维重构技术来展示穴位组织结构及其毗邻组织的穴间立体结构]。又从结缔组织的观察中发现,在胆经、肺经、胃经腧穴上,发现到钙元素特别丰富的关系]。 生物物理特异性研究 自二十世纪五○年代初期,日人中谷义雄率先报导良导络等经络皮肤低电阻现象以来,中国学者在对经穴的生物物理特性,做了重大的工作。大量的资料报导,人体经络具“隐性循经感传线”的特色,并普偏存在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群中,其宽度约一至三毫米,且位置稳定不变,与十四条古典经脉线相吻合。而此亦与“循经低阻线”相一致,宽约一毫米,以及“高振动声传导线”一致。经由这些研究,还发现在经络的横断面上,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结构。 (1)皮肤角质层。经络在线角质层变薄,是循经低电阻抗特性的物质基础。 (2)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乳头层。这里感觉神经末梢分布集中,是隐性感传线感觉过敏的原因。 (3)真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神经束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可能是发生循经敏感和感传的物质基础。 (4)肌层某些特殊的结缔组织,是产生高振动声的物质结构。 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结构,表明经络不是一种单一的线,而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在其中分布着发生各种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物质结构。 经由人体表里经络差异的相关研究又发现,人体对高频信息的导电度比低频的高,高频的电信息在人体内传送时,能量的耗损会比较低,所以能够传很远信息的能力还相当强;愈往高频区看,发现经络和非经络的导电度差异也有愈小的趋势]。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穴位的低阻抗性可能并非普偏存在,而人体的电阻特性亦非线性]。同

肉桂油

生产实习(化学分析)报告 班级工业分析与检验 姓名 学号

2010年12月7 日 桂皮中香精油的提取与鉴定 摘要:通过对桂皮的加热提取,从而得到肉桂油并用石油醚萃取3次,蒸去石油醚得到香精油。用红外光谱法测定香精油所含的基团,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其Rf值,即Rf= 关键词:肉桂油;石油醚;薄层层析

1 前言 肉桂,原名菌桂、牡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肉桂一名始见于《唐本草》。关于桂的原植物记载,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云:“桂,出合浦(今广西合浦一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阯(今越南)置桂园……”,《三辅黄图》曰:“‘甘原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桂为柱,风来自香’”从文中所述产地、形态特征来看,古代文献中的桂,当是樟科Cinnamomum属中以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主的肉桂组植物。《名医别录》称菌桂“正圆如竹”;唐本草载:“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本草纲目》载:“菌桂生交趾(今越南北部)山谷,桂生南海(今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南部及台湾)山谷,桂生桂阳(今广东连阳)……”。据此描述,肉桂的道地产区一直便是广东、广西两省和越南部分地区。我国肉桂产量占世界肉桂产量的80%以上,而广东、广西两省肉桂产量占我国肉桂产量的95%以上。肉桂历来便是广东广西两省的大宗出口药材,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1.1 肉桂油的组分 肉桂油是从肉桂干燥枝、叶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是呈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其中主要成分是肉桂醛(约75%~90%),另有甲基丁香酚、桂醇、乙酸桂酯、香豆素、香兰素、丁香酚、2-甲氧基桂酸、2-甲氧基乙酸桂酯和二氢桂酸等。 1.2 肉桂油的应用 肉桂有特异香气,味辛。研究发现,肉桂油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增强胃肠蠕动、利胆、抗肿瘤等作用,是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及化工工业的主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常用于饮料、糖果、罐头等食品。因此,肉桂油在保健食品和新型药品研发上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具有极大的研究及利用价值。[2]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技术; 了解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份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