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3、通过对比观察了解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在结构和使用上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设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热水、冷水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目录及扉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 理 WULI 八年级 上册

致同学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本书将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 《探索物理》 为了便于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海洋的探索,《探索物理》设计了以下栏目。 实验 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演示 由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等。 想想做做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现象蕴含的物理道理。 想想议议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科学世界扩展性内容,介绍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扩大同学们的视野。 STS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和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这部分也是扩展性内容。 扩展性实验主要展现以传感器、电脑等仪器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做。 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论文写作等。 学到了什么 这一章所学主要内容的梳理、总结,供同学们自己总结时参考。 设置这些栏目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在参观、认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目录 1致同学 1科学之旅 2第一章 机械运动 9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0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6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9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23第二章 声现象 26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7第2节 声音的特性 32第3节 声的利用 38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2第三章 物态变化 46第1节 温度 47第2节 熔化和凝固 53第3节 汽化和液化 58第4节 升华和凝华 64 目录

八年级物理温度计习题精选

温度计专题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等 3、人的正常体温为,读作。 4、摄氏温标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规定的温度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5、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测量范围从℃到℃。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或。 7、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求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8、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和,并估计被测物体的大概温度。若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它能测

的,或低于它能测的,就应当换一支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就可能温度计或。 9.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 高到5℃,其温度升高 了。若冰的温度由0℃降 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 是。

10.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当 温度计 的玻璃 泡和水 接触 后,测 量的温 度 是 ;当 温度计 的玻璃泡和冰块接触后,测得的温度是。 11.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

的温度值(0 ℃) 甲是℃乙是℃ 12.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13.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 分别 是:、、 、。 14.图4—2中有A、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温度计课后练习题

《温度计》课后练习题 班级 姓名 061122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物体的______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_;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它的分度值为_____。 4、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 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5、把正在熔化的冰放进温度为0℃的房间内,将会看到冰 (“会”或“不会”)继续熔化,水 (“会”或“不会”)再结成冰。 6、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是因为体温计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把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_______。 8、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K ,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____K 。 10、如图3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1、某温度计的示数为-8℃,正确的读法为:( ) (图3) A 、负8摄氏度 B 、摄氏零下8度 C 、摄氏负8度 D 、零下8摄氏度 12、用t 1表示太阳表面的温度,用t 2表示白炽灯泡灯丝的温度,用t 3表示火柴火焰的温度,温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 A 、t 1>t 2>t 3 B 、t 2>t 3>t 1 C 、t 1>t 3>t 2 D 、t 3>t 1>t 2 A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 分度值为:_____ ,示数是_________ ||| 川|||||川||||||」川||||||||||||川| 卩||||||| 川 |||||||||||||||||||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 水___________ 时________ ,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 热,温度_________ 。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_______ C;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________________ 状态。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 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_ 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 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_ 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_ 冰消雪融___________ 。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汽化要________ 。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___ ■勺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__ 从而 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 速_________ 从而____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____ 寸要 热,后者是酒精寸要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升高”、“降低” 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C的冰_________ (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C 的冰放在0 C的水里,冰___________ (会,不会)熔化。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 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 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 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 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八年级物理温度计使用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温度计使用专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2.下图中对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B. C.D.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 C.D. 4.图是实验室中的一种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B.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60℃ D.在使用该温度计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5.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为7℃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二、填空题 6.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____性质制成的。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表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可知晚上的气温是 ____℃。当天正午和晚上气温相差____℃。另有A、B两支酒精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分度值以及玻璃管的内径都一样,A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比B大,则这两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____(填“A 较长”、“B 较长”或“一样长”)。 7.图木块A长度是______cm,图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 8.如图甲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被测物体的重力是______N。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9.将图中三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下表相应空格中。 10.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_____,秒表的读数是_____s 11.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 12.用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2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温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同步测试题 1.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 (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 ℃,沸水的温度是_____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4.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 ___种方法读数偏大(以上两空选填“A”“B”℃。_____ 温度计示数应为,)”C “或. :体温计知识点36.如图所示的是一支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示数是8 ℃ B.它的分度值是1 ℃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7.如图是某同学测热水温度(70 ℃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8.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的示数高,其原因 是。 停止加热后,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

9.有三支温度计,它们的测量范围分别是甲:35 ℃~42 ℃;乙:-20 ℃~50 ℃;丙:-10 ℃~110 ℃。如果要用来测量气温,应选择温度计_____;如果要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择温度计_____;如果要用来测量体温,应选择温度计_____。10.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 ℃、37.5 ℃、36.8 ℃,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7.5 ℃,36.8 ℃B.37.2 ℃,37.5 ℃ C.37.5 ℃,37.5 ℃D.37.2 ℃,36.8 ℃ 11.(多选)为了提高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准确度,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将玻璃管内径做细些 B.将玻璃管内径做粗些 C.将玻璃泡做大些 D.将玻璃泡中的液体换用容易膨胀的液体 12.在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若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 温度,可能将温度计_____;若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将 (填可能发生的现象)。

初中物理第1节 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温度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 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讲】温度计(含答案)提高班

漫画释义知识互联网1 温度计 7 力学·同步课本·教师版

8 力学·同步课本·教师版 一、 热膨胀 热膨胀的一般规律:热胀冷缩 水的反常膨胀规律:0℃—4℃:热缩冷涨;t≥4℃:热胀冷缩 热膨胀在技术上的意义: ⑴ 在架桥、铺路、安装管道时, 接触物间留有空间, 防止热胀冷缩的力产生破坏作用 ⑵ 利用热膨胀给火车轮安装轮箍 ⑶ 利用不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热膨胀不同的双金属片, 制成自动控制恒温箱、自动防火报警装 置 二、 热传递 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条件:相邻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实质:能量的转移 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⑴ 热传导:能量沿着物体传递 ⑵ 对流:依靠液体、气体的流动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⑶ 热辐射:能量由发热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的传导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 可在真空中进 行 三、 温度及温度计 冬天从户外回来, 用凉水洗手, 为什么感觉水变温暖了? 手去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里面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 感觉金属块比较凉.但是用温度计测量, 竟然温度一样, 很奇怪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热学吧…… 1.温度 ⑴ 定义: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⑵ 测量工具: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气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金属温度计(双金属片)等.实验室中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由于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和凝固点, 所以可制成测量范围不等的各种用途的温度计. ⑷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常用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或开尔文 温标). 思路导航 做个小实验: 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然后, 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 再把两手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初二物理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

初二物理实验 【基础知识精讲】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也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水的温度,要完成好该实验应做好以下几点: 1.熟练完成对实验器材的三个观察即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值的观察. 2.用手接触水,迅速估测待测水温初次完成后,估测值和实际测量值悬殊较大,则说明同学们缺少生活常识,就更要在平时多观察、多实践. 3.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正确的测量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放对: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等对:不能立刻读数,而应该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对:读数时玻璃泡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课本难题解答】 1.使用温度计以前,如果没有观察它的量程,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事先认清它 的最小刻度值,测量时会有什么不便? 答:若未观察量程,那么测量时被测温度有可能高于它的最高刻度而把温度计胀破,也有可能低于它的最低刻度而测不出温度值. 若没有先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当测量温度读取数值时可能读错,或者为弄清最小刻度值而延误了读数时间,这样对于变化的温度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读出. 2.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为什么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取温度 数值时,为什么不能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答: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通常与容器中液体的温度有差异,温度计的玻璃泡触了器壁或器底时读数,通常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另外,温度计的玻璃泡壁很薄,碰到器壁和 器底,很容易撞破读取液体温度计的数值时,如果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由于所测液体的温度与液面上空气的温度通常不同,温度计离开液体而进入空气,它的读数就要随气温变化,获得的读数也就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命题趋势分析】 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是这一节基本内容,作为中考,涉及不多,但由于其非常重要,因 此也有出现的可能性,但都不会很难。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合理顺序,把下列操作步骤依次排列起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 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正确使用温度计的题.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估计 被测温度的高低,再去选用适当的温度计,故①B;②A.然后把玻璃泡浸入液体中,并等候 一会儿再读数,全部完毕后,最后取出温度计,故③C;④E;⑤D 故答案为: B A C E D. 例2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去测自己的实验桌 上一杯水的温度,并都是每隔1分钟读1次温度计的读数,得到的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甲 温度(℃) 20 28 35 41 47 52 58 57 56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乙 温度(℃) 20 16 12 9 6 4 4 5 6 丙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计 知识点总结

温度计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同学们多看即可,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原则。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2、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等。 3、摄氏温度 (1)单位符号: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3)读法:-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重点】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2)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下图中,对温度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分析:图1中,①读数时玻璃泡没有浸在液体内;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平行,而他是斜视,所以错误。图2中,①温度计碰到了杯底部;②同图一的错误②。 5、温度计的分类 (1)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量程:-20℃~110℃,分度值:1℃,特殊结构:无缩口,用途:测液体温度,使用方法: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2)体温计 量程:35℃~42℃,分度值:0.1℃,特殊结构:有缩口,用途:测体温,使用方法: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使用前要用了甩几下。 (3)寒暑表 量程:-60℃~50℃,分度值:1℃,特殊结构:无缩口,用途:测气温,使用方法: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气体。 三、经验之谈: 本节考得最多的是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注意三条:1、读数的视线要与液柱上平面平行,2、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壁,容易损坏仪器。3、温度计在读数时必须将玻璃泡浸在液体中。 在物理实验中,同学们一定要对仪器的各个部位的名称要叫得出,很多同学考试中知道错在哪儿,却叫不出名字,这样的丢分是非常不应该的。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温度计》教学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温度计》教学课堂实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工具】 自制温度计,烧杯,水,实物投影仪(数张已准备好的胶片),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教学内容】 (用生活中的自然景象──雾凇引入课题,逐渐探讨温度的概念,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从而引出课题) 一、引入 师:请同学们来欣赏屏幕上的几幅美丽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生:雾凇。 师:雾凇俗称树霜,是出现在我国松花江边的一种自然景观,你知道它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温度。 师:你能感觉温度的高低吗?

生:能。 师:我这里有两杯水,请一位同学上来感觉一下,哪杯水的温度高? 生:(操作) 师:告诉大家,哪杯水的温度高?为什么? 生:因为这杯水是热的,这杯水是冷的。 师:由此,你能总结出温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吗? 生:物体的冷热。 师: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一样,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 师:这里还有一杯水,下面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手伸入热水中,再放到这杯水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杯水的温度高低情况如何。 生:低。 师:另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手伸入冷水中,再放到这杯水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杯水的温度高低情况如何? 生:热。 师:同样一杯水,出现了不同的温度,究竟谁的正确呢?我们怎么知道他的正确温度值呢? 生:都正确;用温度计。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二、温度计 用自制的演示温度计来讲解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原理的引出从实验现象中体现。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个实验的演示,可见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制的温度计 (1)把自制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 3.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4.如图1所示的“眼睛”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 图1 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 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7.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9.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0.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1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2.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八年级物理 温度计测试题

温度计测试题 1、温度计中的液柱在上升过程中,它的温度比待测温度,温度计中液往稳定时,它的温度与待测温度 .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在摄氏度中,将的温度规定为0℃,将定为100℃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手指感觉烫的温度约,感觉热的温度约,感觉不冷不热的温度约 . 4.对于玻璃泡中装酒精或煤油的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表面相平;如果是水银温度计,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5.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 A.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判断 6.关于体温计及其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每一小格表示0.2℃ 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它的玻璃棱往边的作用是为了方便用手拿或放 D.它的使用与常用温度计相同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的玻璃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可以测量很低的温度 8.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他的体温在37.5℃~39.5℃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9.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 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 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 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 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 10.测量液体温度时,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B,测量前应先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以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1.1983年测得南极洲的最低气温为-98.2℃,读作 .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等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3.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