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级“优课”评价指标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造教学流程
课堂变革和创新:再造教学流程和重组教学结构
环境 过程
教学环 境
学生
教师
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 质的变化,传统教和学 关系的分析不能解释这 种新的关系,需要重新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 分析和评价体系。 课堂变革和创新:再造 教学流程和重组教学结 构
教学内 容
目标
效果
评价方式的顛覆性变革
基本活动经验
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论“好课标准”
好课是有共性的。我认为好课的共性可以概括为 “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有知 识、有方法的课就算是好课了;如果有生活,那就更 好了;如果讲课能上升到精神层面,那就更不一般了。 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老师讲的少的课是好课, 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课?学生练的多的是好课,练的少 的是不是好课?课堂提问多的是好课,提问少的是不 是好课?有讨论的课是好课,没有讨论的课是不是好 课?没有简单的答案。 无论拿着哪一张量表去听课,我都觉得很难按照量 表上的指标给老师的课逐项打分。没有一堂课能与量 表上的指标完全对应。评价标准主要是原则性的,不 必过于具体、细化和量化。
课堂观察应用移动终端每3分钟 进行一次, 生成课堂编码信息, 通 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 能回答技 术与教学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的评定 问题。
应用pad作为观察工具
随着iPad在教学领域使用的频率越来 越高,许多软件厂商也选择在iPad上 开发观察各类软件。比如 StudioCode,非常高端的行为数据 分析软件的开发者,它就有可以由教 师完全自定义的观察指标App(比如, 有些课可以着重观察提问次数,回答 正确率的指标;有些课着重观察学生 走神,违反纪律现象。关键行为由观 察者自行定义),教师只需要拿着 iPad,当看到行为的同时,记录行为 发生的对象与行为类型,系统就能自 动记录发生的时间与频次,以及持续 的时间长短。
性的突破。
1999-2003年,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教学 比较研究-重复项目(TIMSS-R)研究了 7个学生学业成就较高的国家(地区)课 堂教学,学科扩展到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 进一步完菩和细化了分析方法.
TIMSS课堂录像研究
如何分析课: TMSS-R课堂结构六维分析模式
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分为六个维度﹕课的目标、课堂常规、 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教学内容、课堂气氛。
基本要求: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提高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这里提高要求指: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精心选择的教学资源, 起到引导 问题,激发思考和活跃讨论的作用
评选优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
评选优课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实现 “普遍用、经常用、广泛用”。
ICOT(ISTE Classroom Observation Tool )
在信息时代, 教和学的基本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环 境) 及其相互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传 统教和学的分析不能解释这种变化, 需要重新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课堂分 析和评价体系。 ICOT 观察量表包括15个观察指 标, 每一指标有多项变量。(附件)
修订和定稿优课评价指标的几点共识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教
和学关系的分析不能解释这种新的关系,有必要重新构建信息化环境
下的课堂评价 优课评价具有引领性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反映“三个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
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指标设计一定要简约、具有可测量性
课程标准:从“两基”到“四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要从“两基”走向“四基”,体现 了整个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解读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 实“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目 标的载体。
基本知识
基本学科思想
基本技能
体现数学思维的8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 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体现数学思想的2个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好课的“四有”
“有知识” 是最基本的要求。知识不是讲的越多越好,要讲的精准、 精练、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教师对规律的 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里。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 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 “有方法”,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 西,是“道”,而非“术” ,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 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这与教师的学养有关,与教师 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关。 “有生活”。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要让学生在掌 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翻转课堂(2007):线上线下学习融合学习模式
翻转,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 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 程放在课外,让大家选择最适 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 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 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 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乔纳森·伯格曼阐述颠到课堂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学习 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交互性, 变革教学结构具有普适意义。
2014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解读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 2015年9月26日北京
2014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解读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评价体系 2014年度优课评价指标的结构框架 如何把握评选优课的尺度
技术帶来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移动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 术、web2.0技术的整合开辟了 移动网络网环境下个性化学习和 泛在学习的新方向 从交互技术到物联网技术、地 理定位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整 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情景的构建, 开辟了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的 新方向。 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学生学 习进展与技能水平的评价创建了 全新的评价模式。
学习更加开放、融合和个性化
传统课堂 数字化学习(2001-) 基于电子白板的可视化交互式教学 1对1数字化学习 混合式与协作学习(2007-) 网络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 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 深度学习(智慧学习) (2012-2014) 以学生为中心 多样化的高互动和体验学习 以数据为基础的学习分析与评价
从“用经验说话"到“用数据说话",在大中数据时代课
堂评价方式正面临颠覆性变革:
基于数据重构观察课堂一评价课堂一改变课堂过程
建立从学到教的逆反馈,分析学业成就与课堂教学行为
的相关关係
构建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分析与评价模式
从学到教反向评估和干预课堂的经典研究
1995年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教学研究项 目(TIMSS)美国的成绩难以让公众接受, 1995-1999年美国、德国、日本的研究 工作者首次大规模地对这三个国家八年级 231节数学课进行了实录,并构建了录像 信息分析模式,用于比较研究三个国家课 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就的关系,该项目被 誉为是信息技术在教学研究中应用的革命
优课不是典范课 优课3年要评选5万节,还要考虑各种
教材版本知识点全复盖,因此, 不能提出脱离实际的、
过份理想化要求,教师能应用技术支持教学目标达成,
“有知识” 、“有方法” , 是“优课” 基本要求,提高 要求“上不封顶” 。
如何综合考慮优课评选的因素
优课评选的首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修改的课程标准提出“四
优课评价是一个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和提炼,才能把握
其客观教育规律,因此这次发布的评价指标命名为2014年度优课评价 指标
2014年度优课评价指标的结构框架
关于结构框架的几点说明
2014年度优课评价指标分为4个一级指标,10个 二级指标,完整地刻划了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
目标、过程与效果
2014年度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过程
2014年10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启动以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组 织专家起草了优课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 , 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制定了省级优课 评价指标 教育部基础二司就优课评价指标(征求 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 2015年5月教育部基础二司组织教育技 术专家和部分省教研室的专家协同完成了 优课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和定稿
举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指标: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基本要求: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设备
提高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
和教学评价 这里提高要求指: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支架 应用技术支持师生之间双向交流
应用数据评价学习过程和效果
举例: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指标: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每项指标都撰写了指标描述,可作为观察评价课
堂的参考依据
优课指标的评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等4 个等第,先确定等第,然后再确定分值
指标的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
从指标结构而言,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设 置基本上是并列关系,以完整地刻划课堂评 价的维度 指标描述基本上是递迸关系,以反映教学的 深度和广度
基” ,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课程经验, 前三者可作为设计目标达成的依据,后者体现教学方式改变,可作 为设计教学过程指标依据 要“突出用信息技术上好一节课”
一节好课光考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考虑学
科、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和教学策略,但评课不能脱离课,是评优课 而不是评优秀教师,主要看目标达成程度和过程的合理性,在课之 外的能力评价不具备可测量性
教育变革的方向
教育正处于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 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 从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划一的教育转向按个人需求和 偏好定制的个性化教育, 即“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转变。新技术应用与教育方式的同步变革,展现了代表当 代教育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育新模式 应用技术构建发展学生面向21世纪能力的学习新方式 从“用经验说话”转向“用数据说话”,增强对教学行为 分析、诊断和干预的洞察力;
4.3教师是如何有效处理学生的错误和误解?
4.4教师是如何决定何时澄清、解释、提问,何时让学生深层次思索?
问题集5 所教的学科思想和内容
5.1这节课反映了学科思想的那些侧面,对学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5.2背景、表现、联系、应用是如何用于加强所教的教学内容的?
课堂教学的多元测量与评价
Bill & Melinda Gates 基金会于 2009年开始实施有效教学测量项目 (Measur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 MET)项目,旨在发展教 师教学的多元测量, 以改善有效的教 学信息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 这些信息包括课堂录像观察、学生 问卷调查,教师教学内容知识测试和 学生学业成就评估的时间序列数据分 析。这些指标的精细分析,将回答教 学实践,技能,知识是如何积极影响学 生学习的问题。
智慧学习(深度学习 ) (2012-)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关注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4A的泛在学习 (Anyone,Anytime,Anywhere, Anydevice) 多样化的互动体验与交流 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方式 互动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以数据为基础的学习分析与评价 对个人和群体学习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和管理; 以数据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进展Fra Baidu bibliotek技能水平的实时评价
强调“学”的过程和效果的课堂教学分析
问题集1 教学任务
1.1这些任务对帮助所教学科内容的理解是否合适?
问题集2 学生学习
2.1哪些策略可用于评估学生理解?
2.2有哪些证据可以表明学生已经学会所教的数学?
问题集3 发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包括营造的课堂氛围
3.1教师用提问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是否有效?
3.2教师用了哪些方法和策略来安排和促进学生交流,这些策 略在课堂上实施的是否有效?
3.3那些促进学生形成数学理解的问题可以用别的一些问题来 替换吗?可以是哪些问题?
强调“学”的过程和效果的课堂教学分析
问题集4 教师所作的教学决策
4.1教师所作的哪些教学决策达到影响所有学生的目的? 4.2教师是如何过渡的,这些过渡是如何有效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