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总论1. 放射性活性放射性活度

1.有效半衰期半衰期(T1/2)

3.放射性核素

2.同位素

3.核衰变

消化

肝血池显像过度填充

问答题:新生儿黄疸应选何种核医学检查?简述其鉴别诊断要点。

3.肝癌的肝胶体显像,肝血流和血池显像,肝F18-FDG代谢显像

2.简述肝血管瘤的核医学影像特点

内分泌

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冷结节” 2.甲状腺“凉结节”

5.摄碘率高峰潜移

2.碘131治疗甲亢的原理和剂量估算方法

1.列举3种放射性131碘(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症

循环

5.再分布显像

1.心肌显像反向再分布

怀疑心肌缺血应首选哪项核医学检查?简述其原理并列出2种常用显像剂。

3.试述心肌显像对冠心病诊治的作用

1. 201TI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肌梗塞的原理

2.试述201TI心肌灌注显像如何鉴别心梗和心肌缺血

神经3. 1.癫痫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代谢显像

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原理的要点。

2.试述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的原理并简述癫痫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2.试述癫痫患者应选哪种核医学检查方法并简述其影像特征

泌尿 1.试述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肾图,肾血流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的特点简述131 I-IOH肾图各段的临床意义

骨骼

2.超级骨显像

2.试述骨显像对良性骨病的应用价值

5.从显像原理角度说明全身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瘤的优势?

6.为什么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病灶

肿瘤

肿瘤阳性显像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本文简介:核医学绪论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拟检查的脏器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仪器实现脏器和病变显示的方法称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显示的是器官的血供、功能与代谢活动。凡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或体外核医学,最有代表性的是放射免疫分析(R。 13核医学总结 核医学 绪论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拟检查的脏器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仪器实现脏器和病变显示的方法称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显示的是器官的血供、功能与代谢活动。 凡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或 体外核医学,最有代表性的是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性 能不同,如131I和127I 。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每秒钟1次核衰变,称为1贝克 核医学必备的物质条件: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试剂 核医学仪器 放射性药物 凡引入体内用作诊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分为:诊断用药(γ射线) 治疗用药(β- 射线 ) 放射性试剂 不需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静态显像(static

imaging) 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显像称为静态显像。 多用作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 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 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指在静态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增高为异常的显像 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 又称为冷区显像(cold spot imaging)指在静态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减低为异常的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原理 应用一类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BBB Blood

核医学重点归纳.(精选)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 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 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 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 为放射性核素 6、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的过程 8、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 N=N 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 e-λt N 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9、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 0衰变到N 的1/2所需的时间 10、放射性活度(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 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1、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 Bq/kg; Bq/m3; Bq/l 12、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道 而发生电离 13、激发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只能有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轨道 14、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 15、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 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16、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得距离,当其 能量耗尽是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 17、光电效应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 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核医学作业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核医学的定义是( )。 A.研究放射性药物在机体的代谢 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 C.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 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 )。 A.同位素 B.放射性衰变 C.人工放射性核素 D.放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临床核医学包括( )。 A.显像诊断 B.体外分析 C.核素功能测定 D.核素治疗 2. 临床核医学应用范围( )。 A. 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 B.仅显像诊断 C.仅在内分泌系统应用 D.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 三、名词解释 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四、问答题 1. 核医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核医学物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同位素具有( )。 A.相同质子数 B. 相同质量数 C. 相同中子数 D. 相同核能态 2. 5mCi等于( )。 A. 185kB 3.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居里(Ci) B.希沃特(Sv) C.戈瑞(Gy) D.贝可(Bq) 4. 18F的中子数为是( )。 5. 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 )。 A.α射线照射 B. β射线照射 C.γ射线照射 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 6. 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 A.中子和电子 B.质子和核外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7. 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其名称为( )。 A.同位素 B.原子核 C.同质异能素 D.核素 8. 核衰变后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是哪类衰变( )。 A.β-衰变 B.α衰变 C.γ衰变 D.β+衰变 9. 剂量单位贝可勒尔是( )。 A.照射量的单位 B.剂量当量的单位 C.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D.半衰期的单位 10.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h,生物半衰期为4h,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 、9 h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是影响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的因素( )。 A.物理半衰期 B.核的衰变方式 C.射线的能量 D.生物半衰期 2. 在β-衰变中,原子核发射出的粒子有(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氦核 三、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2.物理半衰期(T1/2) 3.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四、问答题 1. 常见的放射性核衰变类型有哪些

核医学考试 分章重点总结

K L M N 原子核结构: X为元素符号 Z为质子数 N为中子数 A为质量数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eg 131i 127i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基态:能量处于量低的稳定能级状态称之为基态。

激发态:原子获得能量时,即具有较高的能级状态时称为原子的激发态。 退激:处于激发态时电子不稳定,非常容易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释放出来而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退激。 一、核衰变方式 1. α衰变: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衰变:241Am(镅)→237Np(镎)+4He α衰变:射程短、能量大、破坏力强、屏蔽用低原子序数物质即可 2. β衰变 ?β-衰变:3215P → 3216S + β- + Ue + 1.71MeV(富中子)β-衰变:3H→3He+ β- ? ?正电子衰变:137N → 136C + β++ υ + 1.190MeV(贫中子)正电子衰变:11C→11B+ β+ ?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衰变:射程、能量适中适合治疗、显像、屏蔽首先低原子序数物质再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 γ衰变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这些衰变后,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由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 ?99Mo → 99m Tc + β-→ 99Tc + γ (T : ①66.02d; ②6.02h) 1/2 ?131I → 131Xe + β- +γ :8.04d) (T 1/2 γ衰变:99m Tc→99Tc γ衰变射程长、能力低、适合显像屏蔽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特点: 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 2.常常在α或β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 3.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 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类别 P26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但其衰变数目与原子核数目的比率是固定不变化,这个的概率称之为衰变常数(λ)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α,β) Ionization 电离 Excitation 激发

核医学重点整理(仅供参考)

核医学考试: 题型:选择题(单选20*1,多选5*2) 名词解释5个*4 问答题4道+ 病例题1道共50分 所给重点混合分布在A,B卷;病例题重点仅此一道,AB卷相同,请重点背下来。 录音已存放至教室电脑,同时上传一份重点(仅供参考)。 所给重点价值80-85分,请自行把握。 注意:试卷答案以上课PPT内容为标准,其次参照课本内容。请认真对照录音复习课件。 选择题内容跟所给重点有关,或分布在所提及重点的相关章节。 放射免疫章节较不重要,可简要看看。 名词解释: 闪烁现象:骨转移癌患者在治疗中定期做全身骨显像时,少数患者在化疗或放疗后近期(2~3个月)内可见病灶显像剂浓集增加,似有恶化,但临床上却属改善,这种不匹配的现象称“闪烁现象”。 超级骨显像:指肾影不明显,全身骨影普遍异常增浓且清晰,软组织本底低,是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亦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软骨病。肾功能衰竭时肾影也不明显,但血液中存留多量99mTc-MDP致软组织明显而骨影不清晰。 放射性活度:是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国际单位是贝可(Bq),定义1Bq 等于每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可写成1Bq=1s-1。常用单位是居里(Ci)。两者换算关系:1Ci=3.7x1010Bq 1 Bq=2.703X10-11Ci 传能线密度(LET):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常用单位为KeV/um,其值取决于两个因素:1、粒子所载的能量高低和粒子在组织内的射程。高LET射线的电离能力强,能有效杀伤病变细胞;低LET的射线电离能力弱,不能有效杀伤病变细胞。 SUV(标准化摄取值):是描述病灶放射性摄取量的半定量分析指标,在18F-FDG PET 显像时,SUV对于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SUV=(单位体积病变组织显像剂活度(Bq/ml)/显像剂注射剂量(Bq))x体重(g) 有效半减期及其计算公式: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 e=(T p xT b)/(T p+T b) 内放射治疗:是将非密封辐射源(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引入人体内病变的器官或组织,通过射线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破坏病变,达到治疗病变的目的,能用于治疗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病变。 韧致辐射:粒子在介质中受到阻滞而急剧减速时能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即X射线。它的发生概率与β-粒子的能量及介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在防护上β-粒子的吸收体核屏蔽物应采用低密度材料,如有机玻璃、铝等。 湮没辐射:当β+粒子与物质作用能量耗尽时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正负电荷抵消,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两个γ光子,这一过程称为湮没辐射或光化辐射。正电子发射CT的探测原理就是利用湮没辐射事件发生两个方向互为相反的γ光子,并通过符合电路对这一事件进行空间定位。 同质异能素书上P4 可逆性心肌缺血(本次未提及):在负荷影像存在缺损,而静息或者延迟显像又出现显像剂分布或充填,应用201TI显像时,这种随时间改善称为“再分布”,常提示心肌可逆性缺血。 问答题: 2、肾上腺髓质显像的正常及异常表现 正常影像:利用131I-MIBG显像时,正常人肾上腺髓质一般不显影。利用123I-MIBG显像时,常于注射后24小时肾上腺髓质对称显影,唾液腺、心肌显影尤其清晰,心肌显影程度也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呈负相关。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备考必备)

影像核医学总论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是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诊断、治疗疾病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医学常用设备: 3.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放射性药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文号的放射性药物 4.核素(nuclide):是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isotope):凡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原子核处于不同能态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5.α衰变: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主要用于治疗 β衰变: β-衰变: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主要发生于富中子的核素。 特点:穿透力弱,在软组织中的射程仅为厘米水平。可用于治疗。 β+衰变:射线的本质是正电子,主要发生于贫中子的核素。 特点:正电子射程短. 在通常环境中不可能长时间稳定地存在,它碰到电子就会发生湮灭,产生一对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主要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仪显像(PET) 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如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γ射线、内转换电子。应用: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 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 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特点: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运动速度快(光速),穿透力强。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radionuclide imaging)。 6.天然本底辐射: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多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包括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感生放射 性核素和地球辐射 7.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成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如辐射致眼晶体损伤引发白内障,辐射致皮肤反应(干性或湿性脱皮)、或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等。消化系统反应等。 随机性效应:指效应的发生机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不存在阈值。如辐射致癌、致畸变的效应。这种效应多是远期效应。 8.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总的是使一切 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核医学复习重点

核医学复习重点 填空: 1.核医学定义、内容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医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显像诊断,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靶向、灵敏特点进行医学研究。 2.放射性药物定义,99m Tc、131I及18F的特性(射线,能量,半衰期等)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用于机体内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 3.SPECT,PET中文名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PE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4.显像类型 书本P24 5.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P28 6.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活度及国际制、旧单位及换算。 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常用的发生器有:Mo–Tc发生器、W–Re发生器、Sr–Rb发生器、Rb–Kr发生器 7.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

脑积水、脑脊液漏、脑脊液分流术后疗效观察;脑肿瘤脑功能研究、脑外伤、脑死亡、颅内感染等 8.甲状腺摄131I率检查适应症,禁忌症,诊断甲亢的重要指标。P74 9.甲状腺显像(冷、凉、温、热结节,甲状腺炎) P76 表8-3、P78 10.外照射的防护措施有那些? 时间、距离、设置屏蔽 P56 11.最常用的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正常值,最常用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 P102~103 12.目前评价心肌活力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 PET心肌代谢显像)。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不稳定,它能自发放射出一种或几种核射线,由一种核素衰变为另一种核素者。 2.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物理衰变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量等于原子核衰变常数与其核数目之乘积。核医学中反映放射性强弱的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贝克勒尔(Bq)、旧单位是居里(Ci) 1居里(Ci)=3.7×1010贝可(Bq) 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放射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核素(称为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核素(称为子体)的装置。常用的发生器有:Mo–Tc发生器、W–Re 发生器、Sr–Rb发生器、Rb–Kr发生器 4.心肌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一般代表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不可逆性缺损:又称固定性灌注缺损,是指静息和负荷显像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 5.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指心脏舒张时病变心肌向中心凹陷,收缩时向外膨出,与正常室壁运动方向相反,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 6.超级影像: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肾影常缺失 7.热结节,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 P76

核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张绪论 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ˉ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 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指数衰减规律 e-λt N = N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0: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 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2、正电子显像常用标记核素 11C、13N、15O和18F 18F-FDG半衰期:110分钟 第四章放射性示踪与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制备1.核反应堆制备。 2.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长半衰期核素产生短半衰期核素)。应用最广的是99Mo(钼)66h-99mTc

核医学重点归纳

核医学 第一到第四章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6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 α衰变 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射线射程短能量单一对开展体内恶性组织的放射性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 8 β衰变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多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粒子穿透力弱,射程仅为厘米水平,可用于治疗如I 131治疗甲状腺疾病。 9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10 γ衰变发生由于原子核能量态高,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在这个过程中发射γ射线,原子核能态降低。 γ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辐射——γ光子 1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N=N0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0e-λt N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12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13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4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Bq/kg; Bq/m3; Bq/l 15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 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 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 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 GFR: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PFR:心室充盈期的最大容量变化速率,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舒张功能参数 LVEF: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专门探测体内正电子发射体产生湮灭辐射而设计的显像仪器。它克服了平面显像的缺点,所获得的图像反应人体的生化、生理、病理及功能,并能进行定量分析,能获得核医学显像中最理想的三维图像,空间分辨率好,灵敏度高且不受深度影响。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检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很大价值。S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是高性能、大视野、多功能的γ照相机和支架旋转装置、计算机和图像重建软件等组成,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数据采集,最后将获得的多幅二维投影图像,利用计算机重建软件显示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种断层显像,完成各种脏器的动静态显像。 时相图:在心血池影像基础上以不同的颜色和灰阶代表每一像素开始收缩的时间,构成时相图,亦称相位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收缩基本同步,故具有相同的灰阶和颜色,反映心肌收缩良好;心肌缺血或梗死时,病变局部时像明显延迟,灰阶或颜色与正常部位有较大差异。极坐标靶心图:在心肌灌注显像影像图中,以短轴断面自心尖部展开所形成的二维同心圆,构成靶心图。缺血区域在靶心图上表现为变黑区。靶心图与冠状动脉供血区相匹配,因而能明确责任血管之所在。 利尿肾图:对肾图出现梗阻型曲线者给予利尿剂,经一定时间再次检测的肾图称为利尿肾图。临床上主要用于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扩张性肾盂和输尿管的鉴别。若利尿肾图无明显恢复即仍呈梗阻型肾图则为前者,若利尿肾图改善或恢复正常为后者。 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肿瘤受体显像:用67Ga显示肿瘤的一种方法。67Ga通过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然后被转运到细胞内与胞浆蛋白结合,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通常很高。67Ga 被生长旺盛有活力的肿瘤组织摄取,而坏死或纤维化的肿瘤不能摄取,进而对活动肿瘤进行显像。

医学影像设备学复习总结笔记整理

填空题: 1、MRI设备得梯度场:X向梯度场、Y 向梯度场、Z向梯度场. 2、T1WI、PMT、PACS分别就是指:纵向弛豫加权像、光电倍增管、图像存储传输系统。 3、PET系统组成:PET主机、回旋加速器或发生器、药物自动合成装置。 4、英文得中文名称:DDR直接数字X线摄影、FPD平板探测器、CDFI彩色多普勒血液成像、PACS图像传输与存储系统、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PMT光电倍增管、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5、医疗器械质控包括:操作、保养、质量检测、维修 6、MRI图像伪影产生得原因有:体内因素、体外因素、MR系统形成得伪影。 7、由超声波引起得效应有:机械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生物效应 8、SPECT得性能参数:机械参数,系统灵敏度、散射、空间分辨力 9、PET得性能参数:能量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时间分辨力、噪声等效计数率,系统灵敏度,最大计数率。 10、准直器分类:按准直孔形状:针孔型、汇聚孔型、扩散孔型与平行孔型;按性能分:高分辨力、通用与高灵敏度型;按能量范围:低能、中能、高能与超能 11、MRI图像伪影产生得原因有体内因素(运动伪影、血流与CSF流动伪影)、体外因素(金属物体、静电)、MR系统形成得伪影(化学伪影、折叠伪影、低信号伪影). 12、由超声波引起得效应有机械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生物效应。 13、I为0得原子核不能用于观察磁共振现象. 14、磁共振硬件系统分为:主磁体、梯度系统、RF系统,计算机系统 15、RF脉冲得得种类,按激发分类选择性RF脉冲、非选择性RF脉冲,按波形分类sinc、高斯型 16、影响MRI线性度得因素:梯度磁场、静磁场 17、影响T2得外部因素:主磁场非均匀性 18、低温制冷剂得作用保持低温使线圈处于超导状态,MRI常用得制冷剂就是液氦、液氮 19、按结构组成分,磁共振装置分为:MRI扫描单元、MRI操作单位、MRI控制单元;按主磁体类型分:永磁、常导、超导、按场强大小分:低场、中场、高场 20、磁体就是磁共振装置中核心部分,就是使得人体组织产生宏观磁化得条件;磁体得三个基本参数为:磁场强度、磁场均匀性、磁场稳定性 21、射频系统主要由RF发射单元、MR接收单元;硬件包括RF发生器RF接收器发射线圈、接受线圈、前置放大器、相敏检波、滤波器、脉冲程序器等; 22、超声发射电路包括发射聚焦电路、发射多路转换开关、发射脉冲发生器、二极管开关控制、二极管开关电路。 23、多振元探头得扫描方式有组合顺序扫描,组合间隔扫描(d/2、d/4间隔),微角扫描 24、超声波传输中,障碍物界面与超声波波长接近时,易产生衍射. 25、脉冲工作方式超声仪器得脉冲重复频率决定了仪器得探测深度. 26、超声传播中,弹性介质中充满超声能量得空间称为超声场. 27、声源不动,接收器向声源方向运动,接收到得声波频率高于声源声波频率。 28、四大医学影像设备:X射线成像设备,超声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29、核医学图像重建得三要素:标准化数据,发射数据,投射数据 30、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三种现象: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31、γ照相机由闪烁探头;电子学线路;显示与处理装置、其它附属装置。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为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 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时间。 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的原理:通过化学方式,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与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分子连接而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参加相应生物活动,同时发出正电子射线,湮灭后形成的能量相同(511keV)方向相反的两个γ光子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放射性药物的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和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光子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目前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是β-衰变组织内的射程在纳米水平,在这样短的射程内释放所有能量,其生物学特性接近于高LET射线,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比较理想 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设置屏蔽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方法特点:1.灵敏度高2.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与定位的相对研究相结合 5.缺点与局限性方法学原理:1.合成代谢:根据甲状腺内131I分布的影像可判断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特异性结合 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到达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局部显像:仅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做匀速移动,从头至足依序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将它们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影像 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显像装置的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采集某脏器的放射性影像 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放射性探测装置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

(完整版)核医学简答、概述总结(二),推荐文档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 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 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分子医学的概念:是建立在分子细胞学、分子生物化学、分子药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在大分子、蛋白、核酸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达到对疾病进行特异性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反义与基因显像、放射免疫显像、凋亡显像。 3、原子的结构.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活度的概念,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答: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他们统称核子. 核素: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放射性衰变:α衰变(alpha decay)、β—衰变(beta decay)、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γ衰变(gamma decay)。 4、什么是放射性药物,按理化性质如何分类,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有何不同,医用放射性药物由哪些途径产生,放射性核纯度和放化纯的概念? 答: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分类:离子型、胶体型、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标记生物活性物质。与普通药物不同点:放射性,理化特性取决于被标记物固有特性,有特定物理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脱标及辐射自分解,计量单位用活度为基本单位,治疗作用机理不同于普通药物。 产生: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 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 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5、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答: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多是发射纯β-射线(32P、89Sr、90Y等)或发射β-射线时伴有γ射线(131I、153Sm、188Re、117Sn m、117Lu等)的核素。131I(NaI)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133Xe肺通气显像;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99mTc-MDP骨显像;99mTc-ECD 脑灌注显像;99mTc-MAA肺灌注显像;99mTc-RBC肝血池显像;99mTc-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反义显像。 6、目前常用的脏器显像仪有哪些,什么是PET,SPECT? 答:γ照相机 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脏器功能测定仪 C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PET主要由探测系统包括晶体、电子准直、符合线路和飞行时间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图像显示和断层床等组成。原理:是用正电子衰变和工业苏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放出的正电子与组织相互作用,发生正电子湮灭,向相反方向发射光子,与γ光子检测仪互相作用,产生荧光子,并形成一个电子脉冲,经过显像系统及计算机处理形成PET图像,与SPECT比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探测效率高、能准确地显示受检脏器内显像剂浓度提供的代谢影像和各种定量生理参数等优点。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7、肿瘤常用的显像剂 答:67Ga,201Tl,99mTc-MIBI,18F-FDG,99mTc-PMT,99mTc-DMSA, 99mTc-octreotide,111In-DTPA-D-phel-octreotide,特点:均为亲肿瘤显像剂。 8、幅射防护的原则及外照射防护的措施? 答: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是:1实践的正当化,要求产生电离辐射的实践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利益大于代价,抵偿其所造成危害。2防护最优化,指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净利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照射保持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3个人剂量的限制,在实施上述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的当量剂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外照射防护原则:1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2距离防护,尽量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3屏蔽防护,在人体和放射源之间安装屏蔽物,借助于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减少人体受照剂量。 9、免疫分析基本原理,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包括那些方法,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分析质控指标。 答:(1)免疫分析是利用特异抗体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的竞争结合反应,用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量来计算出非标记抗原量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2)非放射性的标记免疫分析包括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标记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3)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特点:以标记抗体作为示踪剂,反应动力学,因标记抗体是过量的,且反应是非竞争性的,抗原抗体是全量反应,故反应速度比RIA快,灵敏度明显高于放射免疫分析,约为放射免疫分析的10~100倍,标准曲线工作范围宽,特异性高,稳定性好。(4)质控指标: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 10、脑灌注显像的原理、正常及异常图像特点、主要的适应症,常用的显像剂及显像特点。了解乙酰唑胺介入显像及PET脑显像的主要内容。 答:原理: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