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现状与趋势上

中国金融业现状与趋势上
中国金融业现状与趋势上

中国金融业现状与趋势(上)

曾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

二O一三年八月

一、前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这个课的老师。我是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曾刚,我目前是在银行研究室的主任,主要负责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实践方面的研究。这堂课我们主要的内容主要是讲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与趋势,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金融业目前的一个发展状态,以及我们现在谈的更多的一些改革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新兴的一些东西。好,我们现在开始。

这课大概可能会涉及三个主要的内容,主要方面的内容。然后我可能还有一些热点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可能会简单提到。因为金融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这里面既包括了市场也包括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机构还可能分为银行、非银行的机构等等的各种各样的类型,所以内容非常庞杂。因为我们的时间相对是比较有限,所以我的话在这样一个有限时间当中为了把这个主体的部分,我们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主体部分展示给大家的话,我大概把它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的内容是货币市场,就是我们讲,如果我们把金融分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两个不同的部分的话,那么金融市场里面它可能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方面。所以说我们第一部分主要讲金融市场当中的货币市场。第二个部分我们简单讲一下资本市场。第三部分的话我想讲一下金融机构了,当然金融机构里面的主体。因为类型很庞杂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更多着重在银行业的现状与趋势里面。在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里面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最近一些比较热门的,一些可能认为会银行业产生冲击的一些新的事物,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它会对我们整个银行业也好,对整个金融体系也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花点时间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享。

首先我们开始三部分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中国的金融的体系,一个整体。我们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或者说这种培育的发展大概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到现在从金融体系角度来讲,从原来计划经济逐步转向我们现在这样一个既有市场,市场又有很多机构的这么一个,目前越来越市场程度越来越高的一个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的结构,在我们市场化改革之前,早期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并不存在资金供求的这些市场,并不存在金融市场,而只是一个中国人民银行的存在,而且连其他的商业银行可能都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中国人民银行充当着有点像类似出纳的一个角色,并不是一个自负盈亏,也不是一个自主能够决定资源分配的这么一个主体,那是我们

早期一个金融,最早期一个比较简单的的,比较僵化的一个状态。慢慢从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慢慢开始从一些新的改革开始,首先是银行业从原来的早期的只有中国人民银行这样一家银行逐步分离出的,先后设立的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有的商业银行,早期叫专业银行,后来改成商业银行。然后我们又成立了一些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把一些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进行改制等等形成银行业体系的一个发展。同时我们金融市场也在培育当中,我们从90年代中期后来开始我们有了最早的交易所的资本市场和股票的投资,后来慢慢我们有了银行间的交易市场。开始它可能是用于金融机构,银行之间,或者银行与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资金短期调剂的市场,到今天我们发现它已经基本成了一个我们金融市场的主干部分,整个规模很庞大。

另一方面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很多。它总交易所市场倒我们银行间市场,到后来期货市场等等发展,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逐步发展,从最开始一个简单的,僵化的计划管理的体制逐步过渡到我们今年一个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这么一个金融的体系。当然这个金融行业体系我们讲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的,比如说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银行的市场准入还存在问题,金融市场上一些工具还存在不足,相关的价格形成还有一些结构性的失衡等等,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所以说我们才会有金融改革,也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整体经济改革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的方向。当时改革的方向也决定了中国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所以今天我简单从大体这样一个背景简单给大家介绍,然后我们分开不同的内容来简单地谈一下。

一、货币市场

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大概发展的情况是如何的,它发挥的功能是如何的,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未来的趋势如何,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首先我们从货币市场开始,因为金融市场我们把金融市场分成两大类型,我们不去分它主体的结构的话,我们把它按照期限分为两种形式,当时这两种市场的形式在意义上来讲,在市场的范围上应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区分,但是我们从功能上大致进行区分。我们讲短期的市场,资金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作为媒介进行资金流通和借贷的市场我们把它称作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一个核心,或者是基础。

为什么讲它是基础,待会我们会看到,因为它是最短期的市场,首先第一个最短期的市场,而且所有的长期资金我们讲都是由短期资金累积而成,它是短期资金市场。第二它满足市场最基准的,最基础的一些流动性的需要,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着流动性,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货币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最基础的一个基石的东西。我们讲目前它可以,从国家通行的情况上来看一个国家的货币市场大概可以分为同业的拆借市场、回扣市场,国库券的交易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存单市场、银行存兑汇票市场、以及延伸信用产品市场等等,它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的,金融工具类型是非常多,也是非常庞杂。当时这是再一个相对来讲,我们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当中,我们讲是有也么多类型的金融工具,涉及的范围也会有不同,但实际上我们讲不同国家,因为既然说货币市场是一个金融体系的基础、基石,那么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背景和路径的不同,它的货币市场的内容,种类和结构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我刚才讲到在一个成熟的国家里面它的货币市场上交易工具,或者它的市场可能非常多,但是我们待会可以看到中国目前为止我们的货币市场种类,或者工具的种类还是非常单一的,这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这可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怎么样让货币市场的工具更加多样化,它的功能发挥更加充分,这可能是未来一个方向。这个是待会我们会讲到的事情,这个地方我们先简单跟大家讲讲基本的一些背景。

货币市场我们讲不同国家的差异表现在结构差异会很大,不同国家占主导的货币市场主要的交易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样它的货币市场都有一些基本的功能在不同的国家它会是相同。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三个,为什么它重要待会会看到。第一个它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当然我们讲货币市场讲的是期限一年以内的,以短期金融作为媒介进行的资金融通市场,它的第一个功能当然是为了满足资金的需要。不管是企业也好,非金融的企业也好,还是金融企业也好,它筹集短期资金,以后它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第二个很重要它是形成金融体系最基准的利率。就是在这样一个货币市场上可以形成金融体系最基准的利率。为什么讲它是最基准的利率呢,我们讲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国家里面它的定价,所有的金融工具的定价会有一个基础的基准利率体系,我们讲在美元市场上,尤其在国际的美元市场上可能是Libor作为一个定价的依据,那么Libor是一个从短到长的一个期限体系,最短端是最基础的。那么我们讲它可能是最基础的利率,这个基准利率变动,最短端的,同类拆借的,短期的这种利率的波动它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整体的,就是它既会影响到其他期限的利率的发生变动,也会因为到其他的不同主体的借款利率的期限的变动,这个我们待会我们会讲到这个问题。它的重要性为什么它是基准,它最基础的作用是它形成了金融体系的最基准的利率。

第三个它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最主要的实施的场所和路径。就是说我们在一个成熟的国家里面货币市场是很重要的,不仅仅说它能够融集到短期资金,第二个形成基准的利率,更重要是在于中央银行是可以去影响这个基准利率的。这样的话货币市场由此成为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控、调控的基本的一个场所。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美联储今天好像已经在抑息了,可能未来几天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新一轮的美国的联邦储蓄委员会它的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最新的利率声明,然后它对未来形势的看法,以及对目前的美国联邦最基准利率到底是调还是不调的一个声明。当然我们知道它可能是不会调,因为它QE还会继续维持下去。但是大家知道他在里头声明会声明一个会联邦基准利率的目标利率会有一个声明,还是维持在目前0.25%的水平,而这个0.25%指的什么利率,就是指我们货币市场的利率。它就是刚才讲到的货币市场上最基准的利率,就是隔夜的联邦基金拆借的利率。

那么这个美联储怎么样去影响它,美联储公布的利率水平,它就是有政策要引导大家,让实际的市场利率水平就要维持在这样一个数量级上。当它如何任何出现偏差的时候,美联储会一个公开市场操作,这个是由纽约联储来负责的,就会在货币市场上进行操作。比如说你现在实际上货币市场上的利率现在可能是0.3%,打个比方讲高于我们美联储目标利率的水平。那么这个市场上资金可能会有点缺,所以资金价格稍微有点高。这个时候美国公开市场操作会是什么样子,会在这个市场上大量抛出美国的美元,然后买进来国债。通过这样一个逆回购的操作来向市场上吐出资金,然后直到货币市场的利率,联邦基金的隔夜拆借率能达到0.25%为止。就说明其实这个是它一个操作的逻辑,当然如果反过来的情况下它操作是反向的。所以总体来讲它宣布一个目标利率,也就是它货币政策的利率,而且它通过这样一个货币市场的遭到,在货币市场去影响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然后来达到他想要的目的。接下来的目的是什么,货币市场的利率我们刚才讲它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基准利率,当美联储想要这个利率出现以后,它想象的是什么,当我想要的隔夜拆借利率变动到0.25%之后,那么其他的所有期限的利率和其他所有的不同客户的贷款利率它都会随这个基准利率的变动很发生变动。因为我们讲它是最基准的。这样一个传导的过程由短期到长期的一个传导的过程就是我们讲的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传导机制了,这个是很明显,大家可能都会至少听起来会比较熟悉。实际上它操作的过程和它运作的模式或者基础就是一个货币市场上发生的。其实为什么讲公开市场操作是一个货币政策,其实主要就是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的一个操作、运作。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当然货币市场不同国家发行的规模会是有所不同。这个我有一个表大家有兴趣可以简单去看一下,总体来讲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的国家发行规模不同,它的发展的阶段不同,它的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占比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我想简单讲一下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情况。中国货币市场我们讲它起步于80年代初,发展时间其实已经很长,目前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等三个主要市场。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利率衍生品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讲的话尽管是有发展,但是它的规模仍然是有限,而且我们现在只有三种主要的货币市场主市场来看,就是刚才我们讲到一个成熟市场的比较来看我们显然,我们的货币市场工具类型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这个是一个货币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这有个图可以看到在交易结构上为面,就是目前在我们三种货币市场里面目前总量上依然是回购交易占据主导的地位。相对来讲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占的比重相对要小一些。从拆借市场本身来看,我们在2012年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大概是46.7万亿规模,而且主要都是隔夜拆借,占比大概在86.3%,充分反映了我们讲货币市场是用于非常短期的资金融通的这样一个交易。

当然我们讲银行间同业市场的交易主要涉及到银行与银行之间,不同类型银行机构之间,或者银行与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之间。最早的银行间市场可能还是银行参与,后来我们逐步去扩大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规模。现在的话我们有很多非银行的金融企业,包括像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包括一些信托公司现在都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在因为拆借交易。所以说我们刚才讲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额反映的主要是这些机构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拆借的累积交易规模,大概是46.7万亿元,这个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规模。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也会发现它的增长规模是非常快,保持一个非常快的增长速度。这也说明一点,就是银行与银行之间,利用银行间市场来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或者流动性管理的功能在不断增强。这是同业拆借。我们讲同业拆改在金融学上讲就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无担保的交易,就是无担保的借款。它的期限通常很短,最长可能到一年。但是目前讲到隔夜拆借,就是overnight,今天借每天还的,就是一天的这种拆借规模占比是占绝对主导的地位,银行都是在做短期的资金的管理。

隔夜拆借是无抵押的,无抵押就意味着村纯粹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信用交易,当然因为银行同业之间信用等级,信用水平比较高的,风险相对比较少,所以说尽管是无抵押的,但是它的交易规模依然是非常大。

刚才也讲到其实在银行之间钱往钱来的,之间进行资金的交易或者说是资金余缺的调剂除了拆借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我们讲叫债券的回购。所谓债券的回购是什么,是先把债券卖给你,它是两笔交易,当我在卖,把这个债券卖给你,然后同时有一个回购的协议,回购协议意味着我未来会把它买回来。它和拆借交易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拆借我们讲它纯粹信用的,就是一个相当于我对你的一个授信。就我是A银行如果借钱给B银行的话,那今天借一百个亿给你,明天你还,这是隔夜拆借,那么我就是无担保也无抵押的,相当于我这个A银行向B银行的一个授信,这个授信的话,当然交易也很方便,风险也很低,因为银行的信用等级通常比较高。但是从银行信用审批来讲这个同业拆借也算是一种贷款,它要进入到银行的信贷审批的程序,按道理来讲这个对B银行应该实现会有一个信用审批的额度。我该不该放给它,放给它风险有多大,我要对它进行一个风险的评估等等。所以说拆借的话它也是一个资金余缺的调剂,但是它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信贷的行为,所以它就会涉及到信贷的一系列的流程。因为信贷的流程是一个很标准的,要涉及到对B银行的总体授信的管理,是不是有超额权,超出权限了,它这个B银行的风险大小到底如何等等,它会有一系列的评估,这样导致它这种交易规模可能相对来讲不是那么便利。

那么银行间跟银行间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去融资的,就是通过债权的买卖来完成融资的,这我们讲到债券的回购。刚才我是一个授信的行为给你,要有一个授信审批,要总行要批很麻烦,那我们二者之间可以做两次交易来完成这个事情。这个交易是什么,拿一个载体就可以,这个载体是一个有价的债券,比如一个国库券,国

债。同样是需要一百亿的资金,原来是借一百亿给你然后收回来的话是收一百亿,外加这一天利息。我通过回购交易可以同样完全。就是A银行向B银行融资的过程。这样的话反过来正常的回购应该是B银行需要钱,它可以先把价值一百亿的债券卖给我A银行,A银行我拿一百亿把这个债券买进来,相当于给B银行提供了一百亿的资金。同时签一个回购协议,我们在一天之后按照一百块钱,因为你要是每次把,因为债券交易当做一个资金流通的载体,这个过程利率其实是没办法去收利息,因为它不是信贷,所以它只能提现在债券买卖的价差当中。你是一百亿卖给我的,然后你再从我这个地方再把它卖回去的时候,为了要把你的利息提现里面,你可能一百亿要多一点,这多一点是今天一天我借钱给你的利息,然后再把它买回去,这个是一个债券回购交易。债券回购交易对银行来讲风险要比拆借更小,拆借是没有抵押的,纯粹信用贷款,如果B银行真的出事情他不愿意还这个钱,那这个可能还真是出现问题。但如果说是债券回购的话即便你到时候不行了,因为你这个债券是有价值的,债券在我手里,即便是违约相当于我是有抵押,而且它不涉及到贷款的流程,所以说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同业拆借相对来讲风险更低,然后它的流程要更加简便,从交易审批的角度来讲更简便。所以我们发现性质是一样,同样是为了达成银行与银行之间,或者不同机构之间隔夜的对资金的需求,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的量就很大。我们刚才讲到同业拆借2012年累计交易额大概是46.7万亿,2012天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回购,就是我们以回购形成来完成的资金拆借规模大概是147.1万亿,大概是拆借只相当于债券回购的一个零头,主要的部分,银行与银行之间拆借其中占主导的交易依然是隔夜的回购,占比在80.7%以上,就是五分之四以上的交易都是隔夜的,其实跟隔夜拆借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它是用债券回购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是讲债券回购交易。

市场当中回购交易也好,拆借也好,实际上涉及到银行与银行之间,不同银行之间的资金的融入和融出的情况。我们知道它其实就是涉及到不类型的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状况。那么我们知道在这个市场上大概情况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业拆借市场上也好,还是回购市场上也好,我们的大型银行基本上是资本的主要的拆出方,我们中小银行是资金的,尤其是原来我们讲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是资金的主要的拆入方。总体来讲,因为从金融融资的情况来讲,因为大银行的资金来源更加充沛,它的吸收的资金来源,它的网点更多,吸收的存款资金会更多,这样的话它可能会有富裕的资金需要在市场上进行运用。我们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塑料很快,有很大的扩展的愿望,但是网点又不够,网点不够就很难组织有效的存款去需要,这个时候我可能干脆通过银行间市场去把它不断融入同业的钱。虽然它都是短期的,但如果说市场始终交易很活跃,我不断去滚转,到期我再滚转的话是可以把一个短期的资金续成一个长期的资金,或者是相当于一个储蓄存款的来源一样,用于支持我的发展。所以说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大型银行还有外资金融机构基本上这个市场上主要的资金提供方,就是融出房,中小银行还有一些券商主要是资金的融入方。这是市场上一个大致状况。

接下来我们讲票据市场。票据市场是什么我们讲到的银行间纯粹票据的一个市场,包括签发,累计贴现和贴现余额。票据市场和前面两个市场是有点区别的,尽管都是为了实现短期融资的,但是货币市场上的同业拆借还有回购,它的主要交易对手方其实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我们讲它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或者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之间进行资金的短期调剂进行的交易,所以它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银行与金融机构自己。票据市场,我们讲银行汇票主要市场是针对实体经济,而不是说银行与银行之间,而是针对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满足的是实体经济企业对资金的短期的需求,所以它真正来说,如果说我们货币市场上真的有一个和实体经济关联程度比较紧密的市场的话是票据市场它的关联程度会比较高一些。票据市场它其实这样子,就是企业与企业之外,在国外因为票据市场很发达,它主要的票据市场都是商业票据,就是比如说我是一个企业,像通用电器这样的企业,比如说我今天缺钱了,那我可以在我的货币市场上发行以我通用电器为名义的短期的商业票据,比如说融资30

天或者半年这样一些商业票据,它是以我自己的名义来发的,我自己是有能力也是有资格在市场上去发行这样的票据,有人买的票据的话相当于把钱就借给我了,那我就完成了我在货币市场上的一个短期融资,融到了我需要的短期的资金。

但在中国我们商业票据市场是没有,因为我们是不允许企业自己去发这种票据是融资的。今天我们即便是要发的话逐步放开都是一些中小企业的集合债、票据,它都是有严格限制的,而不是说我可以按照自身的信用,就是我们企业不能以自身的信用去发这种票据。这样的话意味着银行,我们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为什么会融资难呢,因为它融资难其实好多是缺短期的资金,短期的资金在国外它可能有很多市场可以满足,我们讲发短期的票据就是一种方法,自己的信用去借钱就去借了。在中国的企业是没有资格去借钱,你要搞不好成了非法集资了,是不能够随便乱借的,必须要通过什么呢,在我商业票据不能去随便发票据去融资的情况下我可能只能去找银行,银行如果就不借给我的话我这个企业很显然流动资金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这个时候我可能只能去找民间借贷,去借高利贷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讲中国的之前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流动性资金的短缺,乃至后来好多高利贷或者民间金融的发展,和我们的票据市场目前存在的,就是对民间票据,对民间信用的限制有很的关系,因为它正常渠道得不到,找银行银行又不给我时候,我当然只好去找其他的方面,而它科技又是需要的。所以说我们讲过去一段时间票据市场发展是相对比较滞后的。过去一段时间银行票率的发展,银行存兑汇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它没有彻底解决。当然我们讲它也确实有很多的发展。

刚才讲到你既然自己不能发自身信用为基础的商业票据,然后你在银行又贷不到款,但是我又想去买这个货,找这个商家买这个货,扩大再生产,我就需要这样一个东西,这个时候有一个选择,我又不想去找民间借贷的时候有一个选择,就是银行去他开一张存兑汇票,这个企业拿到这张存兑汇票以后,企业在银行一般存有保证金,然后要求银行开一张存兑汇票,当你拿着这张存兑汇票有几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

直接把它作为交易的媒介,对银行来讲它自己并没有发一笔贷款,但是它只是做了一个存兑,存兑我们讲它并不是一个实际资金的发放,只是一个承诺。我企业拿到这个汇票可以把它当成交易工具,如果说我的卖家他是愿意接受银行存兑汇票作为一个支付工具的,相当把它当现金来看的话,那我就可以把这个东西交给商家,然后我的融资过程,我的经济活动过程就可以得到完成。银行存兑汇票什么意思,银行在上面做了一个存兑,说未来如果持票人不能够按期还款的话由银行来负责清偿,银行有个代偿的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讲卖家是完全有可能会接受这样一个东西作为一个支付媒介的。意味着我开一个存兑汇票给他,签发一个票给他,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可能拿这个东西去买得到东西,这样的话就可以人它的经营活动得以延续。

金融行业现状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三、银行机构紧缺职位 四、金融从业人员薪资水平 五、金融业猎头市场份额 六、金融猎头机构(竞争对手)分析 七、银行与猎头公司的交互 八、SWOT分析 九、尚待解决的问题 十、附录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机构数量较多,除了3家政策性银行以外(开发行、农业发展、进出口),还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1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上千家城市信用社以及一大批农村信用社。在华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

191家(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等),其中已有84家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 图1中国各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图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197560个。4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68180个;政策性银行营业网点2188个;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3696个;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营业网点7187个;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80692个;邮政储蓄营业网点35617个。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1、需求量大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从金融行业特性来说,一个企业的高端人才或者说高端服务,决定着这个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同时,从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度来看,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活跃程度比较高,1/3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综合来看,金融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有三: (1)从银行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使国内金融人才,尤其是与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极为抢手,人才之战越演越烈; (2)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内地、海外拓展投资业务,使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 (3)股市回暖,对理财顾问、理财分析、规划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迅猛。 2、人才匮乏 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中,华人高级职员如总监、副总裁等的年薪普遍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者可达4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令人头疼的是,目前国内符合这些要求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猎头找起来也很费劲。 (1)银行业: 一方面,国有银行大多数人才缺乏境外培训和工作的经验,虽然目前大陆国有金融系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他们适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对本行业之外的金融业务关注比较少,这与国外当前金融运作模式有不少距离。这使得许多企业不得已从海外引进高级金融人才。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其发展趋势究竟应该怎样来描述才更加合适,也许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金融理论知识、以及接触到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初步归纳了金融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金融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从体制、管理到业务、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金融改革,有人把它叫为金融革命,还有人称其为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金融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纳,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十大趋势。 一、混业经营是众望所归,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某些弊端开始凸现,毕竟分业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金融市场,这就造成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业务上不能形成互补,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长短期资产和负债难以适时转化,妨碍了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能力、金融监管水平都大大提高,使金融机构可以涉足原先没有能力涉足或不敢涉足的非传统领域。另外,混业经营也是分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全球大环境看,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实施混业经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其前提条件之一是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第二个条件是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条件之三是法律制度要完善。第四个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融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开始上升。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金融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郭莉班级:11级财务管理2班学号: 近年以来,内蒙古金融业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进驻脚步,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业务品种渐趋丰富,银行业在稳健经营的同时加快了扩张步伐,保险业和证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向着成熟化过渡,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结构逐步改善。 一、内蒙古金融业总体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区位商系数对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分析。区位商系数是衡量区域内部某一行业发展水平和优劣地位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LQ=h/H。其中:h为区域内某行业的产值在本地区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H为该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LQ>1时,表明该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一般来说,区位商越大,该行业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越高;区位商等于或小于1,则说明该行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比较低(见表1)。 (二)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亟待提升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金融相关比率进行分析。金融相关比率是一个规模指标,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通常可简化为计算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这一指标能大致反映出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FIR=(S+L)/GDP,式中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代表存款额;L代表贷款额;GDP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金融聚集程度越高,金融资源越丰富。 目前,内蒙古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手中,金融机构最主要的金融工具是存款和贷款,而股票和企业债券在金融资产结构中占比很小,所以我们选用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作为内蒙古金融资产的替代衡量指标(见表2)。 (三)、金融业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十大特征和趋势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十大特征和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已明显呈现以下十大特征和趋势:一是金融管制放松化;二是金融创新化;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四是融资证券化;五是银行经营国际化;六是银行业务全能化;七是银行资本集中化;八是金融业电子网络化;九是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十是金融监管国际化。 一、金融管制放松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对利率实行管制,如制定存款利率最高限,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等等。虽然这些管制对稳定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80年代以后,这些早期形成的金融法规实际上已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金融管制对金融业的某些消极作用,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西方各国金融创新的热情。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西方国家纷纷掀起了以“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浪潮。首先是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开汇率管制,取消证券交易中的固定佣金制度;其次是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使其公平竞争;三是改革金融市场,放松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四是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相继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提出了新的金融改革方案,逐步放松

对存贷利率的管制,力图改革其旧的金融体制。1999年底,美国还颁布实施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最终废除了形成于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主要条款,消除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行业壁垒;改革跨州银行法,统一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工商企业对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所有权,以此拓展金融机构的资本来源。在日本,放开利率的存款(包括大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证券、大额存单和外汇存款等)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储蓄机构吸收资金总额中的比重。从1989年起,日本对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确定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以前主要根据贴现率确定基准利率,现在则考虑融资成本和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在逐步放开利率的同时,日本还对其银行法第65号条款进行了改革,取消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业之间的行业限制。日本《1981年新银行法》和修改后的《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可以经营公债,同时允许证券公司从事大额可转让存单的交易,允许其设立中期债券基金,并用这些基金开设现金管理账户。此外,证券公司还获准向顾客发放以公债为担保、不限用途的贷款。在英国,1986年10月27日,伦敦股票交易所允许外国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申请成为交易所会员,允许交易所以外的银行或保险公司甚至外国公司100%地购买交易所会员的股票,此次改革被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其核心就是利率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在1985年,欧共体推出了“银行业协调第二指令”的金融改革方案。该方案规定:一是欧共体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在本国获得营业执照以后,均可在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经营母国所批准的诸如存款、租赁、参与股票发行、投资管理等广泛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

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

浅析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一、引言 入世以来,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日趋提速,这从客观上对我国金融高等教 育和金融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作为一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撑,金融高等教育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全球金融风暴和随后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让世界清楚地意识到:在金融 全球化的今天,应对金融危机愈发需要全球视角。接踵而至的系列金融危机不得不让金融学教育工作者反思:我国的金融意识与金融教育是否存在不足 ? 要在未来世界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中拥有话语权,我国需要怎样的金融人才?现代金融市场的急速变革,对金融人才提出了哪些知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如何才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地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储备高端金融人才库?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欲立足于现代金融市场变革的实际,着重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以期为高等财经院校改进现行金融教育理念,修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引。这对于大到促进金融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中到完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小到助推金融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现代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传统的金融市场主要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种提法来划分市场类型, 而,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子金融市场的悄然崛起,使得这种提法已不再能全面地涵盖现代金融市场的特征和分类。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这种提法在西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使用更频繁的是分类的提法,即分别提债券市场(Bond Market)和权益市场(Equity Market)。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并呈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的特征。 (一)现代金融市场呈现出四大块的市场划分 现代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不再拥有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多元化的子金融市场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诞生、发展和壮大。现代金融市场由原来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包含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子市场)两大类的划 分方式,逐步区分为涵盖货币市场、内部权益市场、外部权益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这四大块。其中,内部权益市场近年来异军突起,发展十分迅猛。 (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边界模糊化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按资金期限来划分子市场类型的问题,实质上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权益资金与债权资金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涉足业务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女口, 银行涉足租赁业、证券业;信托涉足保险业、证券业;保险涉足证券业等等),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显现。然而,由于资本逐利性的驱动,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往往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也能通过系列途径返流回货币市场。而近年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这种渠道更加多元化,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化,两市场的交融与联动程度日益提升。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 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 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

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析

一、金融行业特点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文秘家园-www,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68962.html,,找范文请到文秘家园]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使得能源、资源供给瓶颈依然突出,与以提高增长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更易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贷款的投放,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威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的不平衡以及金融资源在市场主体间的配置效率不高或者“错配”现象,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2.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联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3.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68962.html,,请保留此标记。)这一改革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若改革力度与调整时机出现偏差,则有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和相应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动,不仅使得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还容易造成资本来源与国内投资在期限结构上的“错配”,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4.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本文是一篇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介绍,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 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到16世纪中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工商业与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存款。贷款的要求,出现了最早的商人银行,这些商人银行既办理存款与贷款,也从事转帐结算业务。但他们的贷款往往带有高利贷性质,使一般工场手工业主和商人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也会因高额利息而无利可图。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的银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明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并取代传统的货币经营业、高利贷商,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主要特征是较大规模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商

业银行的性质,并从事大规模的融资与贷款活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其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贷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为现代信用领域的主导形式,银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中心。1694年,英格兰成立了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其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从此以后,现代银行在欧洲就广泛地发展起来了。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资金,独立核算,并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银行具有企业部门的一切特征,它是实现资本循环周转的一个必要环节。 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银行的特殊利益。银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为两个:①从行业特点得到的好处,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活动,并可赚取可观的收益。②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2.银行的特殊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资。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特殊的风险:①信

最新浅谈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浅谈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摘要:所谓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相互融合、渗透与交叉,它突破了分业经营业务模式的局限,借助金融创新手段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内涵,提高金融市场资金运用效率,为有价值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奠定架构基础。本文就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 一、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混业经营模式源自德国全能性银行,其后相继被美国、欧洲大陆和日本等国家金融业效仿,并由此推动了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随着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日益成熟,金融混业经营逐渐成为现代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 我们要明确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改变。 (一)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 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大多是综合性需求。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是金融混业的市场压力。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随着收入的日益增加,对投资品种的多样性和金融服务便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而实行混业经营则是最优的出路。客户对金融商品需求的综合化,促使金融业改变陈旧单一的经营理念。客户除了对传统金融业务如存款、贷款、结算等有需求,对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客户希望获得一站式全程金融服务,即在一家金融机构能得到多

种不同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不断推进金融创新,组建金融超市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金融市场的开使得放实行混业经营的需要更迫切 中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以混业经营方式为主的跨国金融集团公司将从各种渠道分别进入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从分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服务贸易业的过度摩擦。如果未来在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继续保持过于严格的管制、分割,缺乏良性的资金互动机制,工具和业务品种单一凝固,将严重制约我国银行和证券市场各自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在外来竞争的压力下,我国银行和证券业各自的生存危机空前加剧。故我国必须牢牢把握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适时地将金融发展模式过渡到混业经营模式。 (三)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金融全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共享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信息共享必然会导致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整合,从而模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之间的界限。其次,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金融业务与机构的跨境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很有必要采取混业经营的方式以适应这一全球化的趋势。 (四)金融机构增强盈利能力的需要 从我国银行业的角度出发,混业经营的内在要求已经出现。银行存贷款增长趋势减慢,利差收益递减,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已对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较大的冲击。而分业经营导致商业银行形成以利差为主要收入的收入结构和资产结构,无法通过业务多样化分散经营风险。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收入结构和业务的多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世界经济界的难题,备受各界关注。民间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担保业务监督职责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资本的要求。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担保机构作为民间资本的一部分在发展中的困境尤为引人关注。 标签:担保反担保 1 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担保是指债权人为确保债务得到清偿,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的物和权利上设定的,可以支配他人财产的一种权利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队伍的壮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我国信用担保的探索始于1992年,经历1999年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试点,2000年担保体系逐渐完善,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担保机构数已达4800多家,担保资金近3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近2万亿元。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即由政府出资,吸收部分社会资本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信用机构;二是互助性担保机构,是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自出资金,自担风险;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是以企业和社会个人为股东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责任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河南省已基本形成国有政策性、民营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三类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至2010年6月30日,全省各类投资担保机构突破千家,达到100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16.06亿元。其中郑州市共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34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40%,政府参股的有16家,商业性或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332家,注册资金达到1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348家担保机构中已通过县(市、区)、郑州市、河南省三级登记备案的仅91家,占郑州市担保机构总数的26.15%。 2 担保行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困境 2.1 目前担保业发展特点①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担保规模有限。②业务单一,担保期限短。房产抵押可能还是最大的业务范围,据媒体报道,在郑州有些担保公司的领导直言:“我们只做房、车的业务”。而且目前在郑州担保市场中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融资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担保品种局限在流动资金,对信用担保的要求高,业务量小。③反担保措施严苛。由于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担保公司每一笔担保贷款业务几乎都要求提供对等的抵押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

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和未来职业规划 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所有人,都需要资金融通,不论长期的或短期的资金需求,不论国内的或海外的现金需求,不论即期的或远期的资金需求,金融业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其次赚到一点钱的企业或个人,他的金钱需要有个存放或运用的去处,金融业正可以满足这个需要。而且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一,九类金融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分析师(CFA):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从业的必要条件,全球至今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而我国大陆,目前约50人拥有此资格,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人。 金融工程师: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通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能力胜任者,只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 二,金融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交易,发行与承销,技术分析和基金。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科,基础和法规。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3、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分为(1)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2)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4、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 Advisor)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5、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 Analyst)也被称为金融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或投资分析师。他们一般就职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这些公司或公司客户作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有“全球金融第一考”之称的CFA证书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认证,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现名为CFA INSTITUTE于1963年设立的,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也是全美及全球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投资及分析从业人员必备的证书。鉴于CFA考试的正规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其资格在全球金融领域内受到广泛的认可,是进入银行、投资、证券行业的从业通行证,被戏称为“华尔街的入场券”。(https://www.360docs.net/doc/e813068962.html,) CFA考试侧重于投资和财务分析理论,比较适合金融机构研究和投资管理人员、金融专业的博士或硕士。CFA资格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