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化学成分的研究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执业药师中药学考点:小蓟和大蓟导语:小蓟是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
大蓟,中药名。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
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考试内容吧。
小蓟【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人心、肝经。
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
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鲜品30~6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l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故脾虚便溏或泄泻者慎服。
大蓟【来源】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甘能解毒,人心、肝经。
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配伍】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而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绞汁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清泄散瘀,故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阔叶草类】大蓟(菊科)

【阔叶草类】大蓟(菊科)大蓟图片,大蓟长怎么样,大蓟有什么药用价值?除大蓟用什么除草剂?大蓟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大蓟二、别名:蓟、虎蓟、刺蓟、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三、英文名:Japanese thistle herb,Japanese thistle root四、分类:菊科蓟属五、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全体被稠密或稀疏的长多节毛。
1、根:簇生,圆锥形,长5~15cm,径0.2~0.6cm,肉质,常簇生而扭曲,表面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
2、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株高30~80cm。
3、叶:基生叶花期存在,丛生,卵形、长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8~30cm,宽2.5~10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裂片5~6对,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基部下延成翼柄,上面疏生白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具柄。
茎生叶互生i长圆形,羽状深裂,裂片和裂齿顶端有针刺,基部心形,抱茎。
上部叶片较小。
4、花:头状花序球形,顶生或腋生。
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径3cm。
总苞片4~6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较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有短刺。
花全为管状,紫色,顶端不等5浅裂,两性,结实,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5、果实:瘦果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基部联合成环,较花冠短,整体脱落。
6、种子:压扁,偏斜楔状倒披针形,有光泽,具不明显的5棱,顶端斜截形。
六、生物学特性:花期5~8月,果期6~8月。
七、生长环境:生于田边或荒地、旷野。
八、危害:旱地杂草。
因全株有针刺,对农作不利。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
十、分布范围: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曰本、朝鲜也有分布。
十一、用途:嫩茎、叶煮熟可食。
根、叶药用。
具凉血、散瘀、止血、利尿等功效。
外用治恶疮。
十二、防治方法:加强苗期中耕管理。
清除田边、路旁杂草,减少侵染田间杂草数量。
用虎威、克阔乐、百草枯、草甘膦等除草剂防治。
中药大小蓟的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中药大小蓟的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周文序;田珍
【期刊名称】《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026)004
【摘要】中药大小蓟的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北京医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周文序,田珍大蓟和小蓟是中医常用的止血药,其黄酮类成分有较好的促进凝血作用。
因此,我们对该类成分作了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
自小蓟中得到了蒙花甙和芦丁;自大蓟中分离到蒙...
【总页数】1页(P309)
【作者】周文序;田珍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香附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J], 王一婕;徐捷;李勇
2.中药土萆薢中一个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J], 王涛;宋丽华;刘芳;牛永芳;李甜甜;张静
3.千里香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向方桃;陈封政;陈建明;田冲;杨孝蓉;李书华
4.中药粤蛇葡萄的研究 1.质量分析和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J], 刘文粢;王玫馨;
周爱群;罗丽卿
5.竹柏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郭婕;王欢;张祁;宋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藿香蓟化学成分研究

藿香蓟化学成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藿香蓟的地上部分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的方法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藿香蓟地上部分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1β-hydro-9oxo-caryolane(1),10α-hydroxycadin-4-en-15-al(2),caryolane-1,9β-diol(3),clovane-1,9α-diol(4),4,5-dihydroblumenol A(5),5,6,7,8,3′,4′,5′-heptamethoxyflavone(7),4(15)-eudesmene-1α,6β-diol(6),结论化合物1,2,3,4,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藿香蓟;化学成分;倍半萜。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geratum conyzoide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Ageratum conyzoides. 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and structure of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a analysis. Results 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geratum conyzoides. 1β-hydro-9oxo-caryolane (1), 10α-hydroxycadin-4-en-15-al (2), caryolane-1,9β-diol (3), clovane-1,9α-diol (4), 4,5-dihydroblumenol A (5), 4(15)-eudesmene-1α,6β-diol (6), 5,6,7,8,3′,4′,5′-heptamethoxyflavone (7). Conclusion Compound 1, 2, 3, 4, 5, 6 were first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Key Words: chemical components; Ageratum conyzoides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属于菊科藿香蓟属(Ageratum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既有栽培、也有野化。
大蓟鲜花提取物对访花昆虫的引诱性气味物质研究

维普资讯
18 1
东 北 师 大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第 3 卷 9
乙醇浸泡 3次 , 次 1 . 并 3次 滤液 , 旋转 每 2h 合 用 蒸发 器减压 浓缩 , 得浸 膏约 1 . 0g
1 4 分离纯化 . 1 4 1 两相 溶剂萃取 ..
在长 白山地 区 。 大蓟 的主要 访 花 昆虫 为 蜜蜂
科熊蜂属昆虫 】本 研 究 的生 物测 定 实验 选 用 当 . 地捕 抓的野生 熊 蜂作 为 供 试昆 虫 , 同时 以人 工 饲
养的意大利蜜 蜂进 行 辅 助研 究 . 大 蓟 鲜花具 引 将 诱性气昧的有机溶剂提取物 , 经过两相溶剂萃取 和柱层析色谱 分离 , 使用 Y 型嗅 觉 仪测定 法 分别
(. 1 东北 师范 大学生命 科 学学院 , 吉林 长春 102 ; 304
2 吉林农 业 大学农 学院 , . 吉林 长春 1 0 1 ) 3 18
[ 摘
要】 将大蓟 Heb i iJpnc鲜 花 乙醇提 取 物浸 膏 , 相溶 剂萃取 和硅 胶 柱层 析分 racr i aoi s i 两
大蓟 H rac s ao i 为 菊科 蓟属 植 物 , eb i i Jp nc 国大 部 分地 区及 朝 鲜 、 日本 均 有 分 布… . 蓟 大 的化 学成分复 杂 , 药理作 用和 临床应用 广泛 , 为 作
Y型 嗅觉 仪 , 国 5 9 1 惠 普 气 相 色 谱 美 8 0 1型 仪 , — at VG Qu t o三级 四级 杆 串联 质 谱 仪 ; 用试 r 所 剂均 为分析 纯 , 自长 春化 玻站 和北京 鼎 国生物 购 技 术有 限责任公 司 .
维普资讯
第3 9卷 第 4 期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

认识大蓟,苦苣菜,苣荬菜,续断菊,蒲公英,小蓟1. 大蓟:多年生草本,有长匍匐根。
茎直立,上部分枝,高50-100厘米,被蛛丝状毛。
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圆形,边缘有缺刻状齿或羽状浅裂,具细刺,叶面无或有蛛丝状毛,叶背毛较密。
头状花序较小,数朵集生于茎的上部;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13毫米,雌花序总苞长16-20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短;花冠淡红紫色,全部为筒状花。
瘦果长圆形,黄白色或淡棕色;冠毛羽。
根芽种子繁殖。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肝炎;肾炎。
2. 苦苣菜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茎直立,上部有分枝。
特征:开花时基部叶不枯;茎生叶抱茎;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以至成齿状或近全缘。
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
苦苣菜,又称苦荬菜,属常见野生菊科植物,开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是一种食用蔬菜。
取其白色浆液涂在被黄峰、毒蝎之类毒虫蛰过的皮肤上以消炎、止痛。
水煎内服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5]药理作用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六天,皮下注射苦茶的酸性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
[5]附方①治肝硬化:苦苣菜、酢浆草各一两。
同猪肉炖服。
(江西)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
和朋之。
(《普济方》)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苣菜一斤,大枣二十个。
苦苣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
大蓟、小蓟的鉴别研究

大蓟、小蓟的鉴别研究
宋俊骊;孔增科;毕雪艳;余卫兵;刘轶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9(031)009
【摘要】@@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二药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1],是2种基原不同、性状不一、功效各异的药物.据文献报道和市场调查发现在东北、华北等地的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二药混用及掺杂使假的情况[2,3].为了鉴别二药,保证用药正确、有效,我们做了二药的对比鉴别研究.
【总页数】3页(P1364-1365,加6)
【作者】宋俊骊;孔增科;毕雪艳;余卫兵;刘轶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验所;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验所;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验所;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验所;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ITS2序列鉴定大蓟、小蓟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 [J], 张景景;祁晓婷;张超;朱莉敏;杜康;胡志刚
2.大蓟、小蓟中黄酮类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 [J], 倪晓霓;赵宏阳;杭太俊
3.大蓟、小蓟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及色谱分析 [J], 倪晓霓;黄花红;杭太俊
4.大蓟与小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倪晓霓
5.大蓟、小蓟异同辨析 [J], 王亚红;李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鲜蓟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朝鲜蓟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秦桂芝;杨尚军;白少岩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16(018)001
【摘要】朝鲜蓟为一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古老药食两用植物,酚类、倍半萜内酯、黄酮等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朝鲜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秦桂芝;杨尚军;白少岩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朝鲜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徐琳琳;曹建新
2.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翟英英;赵素霞
3.水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 [J], 欧开翔;谷荣辉
4.苦瓜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刘馨泽;吴新民;蔺冬梅;冯琳;
杨洪梅;王欢;王冬雪;刘淑莹;吴巍;万茜淋
5.骆驼刺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贾月梅;石明辉;夏提古丽·阿不利孜;贾晓光;潘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蓟化学成分的研究蒋秀蕾1,范春林1,叶文才1,23,Ξ(11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21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大蓟为菊科蓟属植物C irsium jap on icum DC1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中国大部分地区及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大蓟主要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崩漏、尿血和热毒痈肿等症[2]。
大蓟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
研究表明大蓟中含有三萜、甾体、挥发油、长链炔醇、黄酮和黄酮苷及大蓟菊糖、丁香苷、绿原酸、尿苷等化合物[3]。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对大蓟根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NM R、M S、I R等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柳穿鱼苷( )、蒙花苷( )、金合欢素( )、槲皮素( )、香叶木素( )、田蓟苷( )、尿嘧啶( )、胸腺嘧啶( )、豆甾醇3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 )及胡萝卜苷( )。
除化合物 、 、 外,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大蓟中分离获得。
1 仪器与材料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B ruker A CF-300、A CF-400和A CF-500型核磁共振仪(TM S内标);N ico let I m pact410型红外光谱仪;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Sephadex L H220凝胶(F lucka公司生产);高效硅胶F254薄层板(烟台化工研究所生产);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大蓟药材于2004年1月产于江西赣州,经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秦民坚教授鉴定。
2 提取与分离干燥大蓟根910kg,粉碎,90%乙醇回流提取3次,减压浓缩得乙醇浸膏(110kg)。
浸膏用7倍量10%乙醇溶液配成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个部位。
醋酸乙酯萃取部分(128g)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2醋酸乙酯梯度洗脱。
各流分反复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 H2 20纯化,分别得化合物 (120m g)、 (15m g)、(102m g)和 (1020m g)。
正丁醇萃取部分(80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2甲醇梯度洗脱,用Sephadex L H220和重结晶进行纯化,分别得化合物 (2500 m g)、 (1315m g)、 (15m g)、 (200m g)、 (50 m g)及 (21m g)。
3 结构鉴定化合物 :黄色粉末,m p254~255℃(分解)。
易溶于氯仿2甲醇混合溶剂、吡啶。
FeC l3、M g2HC l及M o lish反应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苷类化合物。
I RΜKB rm ax c m-1:3559,2940,1660,1610。
1H2NM R(300M H z,C5D5N)∆:1155(3H,d,J=611 H z,CH3鼠李糖),3169(3H,s,OCH324′),4104(3H, s,OCH326),5148(1H,d,J=111H z,H21鼠李糖), 5175(1H,d,J=514H z,H21葡萄糖),6186(1H,s, H23),7125(2H,d,J=910H z,H23′和5′),7132 (1H,s,H28),8104(2H,d,J=819H z,H22′和6′), 1316(1H,s,OH25)。
13C2NM R(75M H z,C5D5N)∆: 1816(C26 ),5515(OCH324′),6019(OCH326),6717 (C26″),6919(C25 ),7114(C24″),7211(C22 ),7219 (C23 ),7411(C24 ),7417(C22″),7718(C25″),7815 (C23″),9513(C28),10214(C21 ),10217(C23), 10414(C21″),10713(C210),11512(C23′和5′), 12218(C21′),12819(C22′和6′),13512(C26),15312 (C25),15412(C29),15718(C27),16311(C24′), 16418(C22),18312(C24)。
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4]的柳穿鱼苷基本一致,故化合物 为柳穿鱼苷(pecto linarin)。
化合物 :淡黄色无定形粉末,m p255~257℃。
易溶于吡啶、甲醇。
FeC l3、M g2HC l及M o lish反应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苷类化合物。
I RΜKB rm ax c m-1:3440,1659,1609,1499,1128,1072。
1H2NM R(500M H z,DM SO2d6)∆:1108(3H,d,J= 612H z,CH3鼠李糖),3186(3H,s,OCH324′),4156 (1H,b r s,H21鼠李糖),5106(1H,d,J=713H z,H2 1葡萄糖),6145(1H,d,J=212H z,H26),6178(1H,・15・中草药 Ch i 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 rugs 第37卷第4期2006年4月Ξ收稿日期:20052072183通讯作者 叶文才 T el:(025)85322132 E2m ail:chyw c@yahoo1com1cnd,J=212H z,H28),6194(1H,s,H23),7115(2H,d, J=910H z,H23′和5′),8105(2H,d,J=710H z,H2 2′和6′),1219(1H,s,OH25)。
13C2NM R(125M H z, DM SO2d6)∆:1719(C26 ),5517(OCH324′),6613(C2 6″),6815(C25 ),6918(C24″),7015(C23 ),7019(C2 2 ),7212(C24 ),7312(C22″),7518(C25″),7614(C2 3″),9510(C28),9918(C21″),10011(C21 ),10017 (C26),10410(C23),10516(C210),11419(C23′和5′),12219(C21′),12816(C22′和6′),15711(C25), 16113(C29),16216(C24′),16311(C22),16411(C2 7),18212(C24)。
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NM数据与文献报道[5,6]的蒙花苷(又名刺槐苷、醉鱼草苷)一致,故化合物 为蒙花苷(linarin)。
化合物 :淡黄色针晶,m p258~262℃(乙醇)。
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
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6]的金合欢素一致,故化合物 为金合欢素(acacetin)。
化合物 :黄色粉末,m p>300℃(甲醇)。
易溶于甲醇、乙醇、DM SO等极性溶剂。
I R、1H2NM R、13C2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7]的槲皮素相符,且与对照品槲皮素薄层色谱R f值一致,故化合物 为槲皮素(quercetin)。
化合物 :黄色粉末,m p256~257℃(甲醇)。
易溶于甲醇、乙醇、DM SO等极性溶剂。
FeC l3、M g2 HC l反应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
I R ΜKB r m ax c m-1:3352,1651,1598,1512,1434,1351, 1032。
1H2NM R(300M H z,DM SO2d6)∆:3187(3H, s,OCH324′),6120(1H,d,J=210H z,H26),6147 (1H,d,J=210H z,H28),6175(1H,s,H23),7109 (1H,d,J=816H z,H25′),7143(1H,d,J=212H z, H22′),7153(1H,dd,J=213和815H z,H26′),9142 (1H,s,OH23′),1018(1H,s,OH27),1219(1H,s, OH25)。
13C2NM R(75M H z,DM SO2d6)∆:5517 (OCH324′),9318(C28),9818(C26),10315(C210), 10317(C23),11211(C25′),11219(C22′),11816(C2 1′),12310(C26′),14617(C23′),15111(C24′),15713 (C25),16114(C29),16315(C22),16411(C27), 18116(C24)。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8]的香叶木素一致,故化合物 为香叶木素(di o s m etin)。
化合物 ,淡黄色粉末,m p253~255℃。
易溶于氯仿2甲醇混合溶剂、DM SO等。
FeC l3、M g2HC l 及M o lish反应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苷类化合物。
I RΜKB rm ax c m-1:3433,2921,1658,1607,1496, 1307,1247,1180,1078,833,617。
1H2NM R(300M H z,DM SO2d6)∆:3187(3H,s,OCH324′),5128 (1H,d,J=415H z,H21葡萄糖),6146(1H,d,J= 211H z,H26),6185(1H,d,J=211H z,H28),6192 (1H,s,H23),7113(2H,d,J=819H z,H23′和5′), 8105(2H,d,J=819H z,H22′和6′),1219(1H,s, OH25)。
13C2NM R(75M H z,DM SO2d6)∆:5516 (OCH324′),6016(C26″),6916(C24″),7311(C22″), 7614(C23″),7711(C25″),9419(C28),9919(C21″), 9916(C26),10318(C23),10514(C210),11416(C2 5′),11814(C22′),12217(C21′),12814(C26′),11416 (C23′),16111(C24′),16215(C25),15710(C29), 16318(C22),16310(C27),18210(C24)。
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9]的日本椴宁一致,故化合物 为日本椴宁(tilian in)。
化合物 :白色无定形粉末,m p220~225℃(甲醇2氯仿1∶1)(分解)。
该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10]的尿嘧啶一致,故化合物 为尿嘧啶(u rid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