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字母

地质年代字母
地质年代字母

1. ml--人工填土

2. pd--植物层

3. al--冲积层

4. pl--洪积层

5. dl--坡积层

6. el--残积层

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

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

2.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在右下角加上3、4,表示地层年代为更新世、全新世。

3. 两种成因混合的沉(堆)积层,可用混合符号。例如:冲积与洪积混合层,可用Qal+pl表示。

地层与成因的符号合起来使用。例如:由冲积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可用Q3al表示

资料-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 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Ar0 45oo ----------------------------------------------------------------------------------------------------------------------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地质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各类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历史来确定的。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工程地质建筑勘察设计符号及含义大

符号A——基础底面(或压板)面积; AP——桩端面积; a——压缩系数; b——基础底面宽度; b0——基础顶面的砌体宽度或柱脚宽度; Cc——压缩指数; CN——有效覆盖压力校正系数; c——粘聚力; cu——十字板剪切强度; Dr——砂土的相对密实度; Dp——地基变形计算xx d——①基础埋置xx;②桩身直径; dext——外墙基础埋置xx; dint ——内墙基础埋置xx; Ea——主动土压力; Ers ——回弹再压缩模量; Es ——压缩模量;

s E——压缩模量当量值; e——孔隙比; 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Fs ——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②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fa——深宽xx后的xx力标准值; 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xx; fka——xx力标准值; frk ——岩石饱与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u——xx力极限值; Gk——①基础自重与基础上的土重之与; ②桩基础承台自重及承台上的土重之与; H——作用于基础底面的水平推力; Hg——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0——基础高度; h0——有效高度; IL——液性指数; ILE——液化指数;IP——塑性指数;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k0、08——压板面积为50cm×50cm的载荷试验,当沉降量为1cm时的附加压力(简称下沉1cm时的附加压力); b k ——实际基础沉降量为1cm时的附加压力;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 Mc——倾覆力矩; MR——抗滑力矩; Ms ——滑动力矩; Mx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重心的x轴的力矩;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重心的y轴的力矩;m——面积置换率; 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校正值; 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值;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基准值;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0——①相应于荷载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②标准宽度基础的附加压力;

地质图说明书

×××地质图说明书 目录 绪论……………………………概述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变质岩 第五章…………………………….构造 第六章…………………………….矿产资源 第七章…………………………….地质灾害 第八章……………………………..构造发展史第九章……………………………..结束语

绪论 为了得到该区比较详细的信息,所以,本区的地质研究主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方面进行,通过野外的12条地质路线95个地质观察点观察描述,完成了地质调查图件的编制工作。主要工作量:完成地质编图100km2;绘制1:25000地质剖面1条(位置见地质图);完成地层柱状图1份;相关图例1套。下面对该地区的地质内容分九章加以介绍。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青白口系白音宝拉格组,呼吉尔图组;中下奥陶统五道湾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额力图组,新近系上新统通古尔组,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的地层。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 该区内主要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火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砂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3280m,但同时以新近系上新统通古尔组地层出露面积最为广泛。 本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主要出露在图区的南东部和北中部且分布的面积比较广泛,面积约为12km2,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图区的中上部,分布面积较大,除侵入岩以外还大量出露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其岩性主要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变质砂岩,变质石英砂岩,大理岩化灰岩,红褐色粘土岩。本区的构造发育一般,主要包括断裂构造包括断层,逆冲推覆构造。 相对于本区的矿产资源,几乎无矿化信息,无法研究其成矿可能性。 下面将对上述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根据上述的地质概况进行了构造发展史的讨论。 第二章地层 本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白音宝拉格组,呼吉尔图组;中下奥陶统五道湾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额力图组,新近系上新统通古尔组,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的地层。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 该区内主要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火山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3280m,但同时以新近系上新统通古尔组地层出露面积最为广泛。 第一节青白口系 本区出露的青白口系地层为白音宝拉格组,呼吉尔图组地层,其厚度分别为1865m,

地质年代各纪名称由来

震旦为中国之古称,作为地层专名,始于德国F.von李希霍芬。1922年A.W.葛利普根据对中国地层的研究重新厘订震旦系的涵义,正式提出震旦系是系一级的地层单位。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在长江三峡地区建立完整的震旦系剖面;后来高振西等在蓟县建立了华北地区的震旦系标准剖面。 寒武纪形成的地层称寒武系。寒武系为1835年A.塞奇威克取名于英国西部威尔士的寒武山脉(坎布里亚山脉)。“寒武”一词是Cambric的日语汉字音译。 “奥陶”一词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235566.html,pworth)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于英国阿雷尼格(Arenig)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位于寒武系与志留系岩层之间。因这个地区是古奥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 志留纪(Silurianperiod)笔石的时代。志留纪地层最初发现地点,英国威尔斯地方古老民族“志留族”。 “泥盆”(Devon)是英国英格兰西南半岛上的一个郡名的意译(现称德文郡,Devonshire)。泥盆纪是英国地质学家塞奇威克(A.Sedgwick)和默奇森(,于1839年命名的。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为“泥盆系”,代表符号为“D”。 石炭纪(Carboniferous):由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纪”。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 二叠纪(Permian)“二叠”一名,来源于德文“Dyas”,即二元的意思。德国西南部相当于二叠纪的地层,下部为陆相红色砂岩,上部为海相灰岩.两者呈现显著的二分性,1859年马尔谷创用此名。 三叠纪Triassic 德国南部三叠纪上统和下统都是陆相砂页岩系,中统则是海相灰岩,表现出明显的三分性。德国地质学家阿尔伯特于1834年把这一套岩系命名为三叠纪。 侏罗纪Jurassic “侏罗纪”得名于法国、瑞士交界的侏罗山系。地层发育较为标准,地质学家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首先提出了侏罗纪一名。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白垩纪缩写记为K,源于德文的白垩纪名(Kreidezeit)的缩写。“白垩纪”一词由法国地质学家达洛瓦(Jean Baptiste Julien d′Omalius d′Halloy)于1822年创用。白垩纪因其地层富含白垩(chalk)而得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 1

地质符号(简体)

地质像素符号常有助于钻探数据的记录与解读,本规范「工程地质像素符号」主要是用在钻孔柱状图上,以「目视判别」的结果为主。目前国内各相关单位现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质像素符号」并不一致,为建立一致之共识,并争取广泛的支持,本规范「工程地质像素符号」乃依据我国中央标准局所制订之国家标准「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编订之。本次工程地质像素符号之修订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之制图手册加以整合(如对照表备注所列),而使「国土信息系统自然环境基本数据库分组—工程地质探勘数据库」更能得到政府机关及工程实务界之支持与使用。 本规范将地质像素分为「土壤或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及「火成岩」等四大类,再将每一类像素区分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与变异型」两个类别,并将其分别表列。对于某些业务,如果「基本型」之地质像素符号即已够用,那么「混合衍生与变异型」之像素符号,即可将其视为「备而不用」,如此将可有助于相关作业的简化。 为了方便用户选用像素符号,我们也配合设计了分类代码表。「0」代表粗分类,如果相关数据只需记录其为岩石或土壤,则可采用此粗分类记录方式。「奇数前缀」的代码,代表「基本型像素」,「偶数前缀」的代码为「混合衍生及变异型像素」。因此,本规范「工程地质像素符号」共可分为以下九大类: 0、粗分类(基本型) 1、土壤或沉积物类(基本型) 2、土壤或沉积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3、沉积岩类(基本型) 4、沉积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5、变质岩类(基本型) 6、变质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7、火成岩类(基本型) 8、火成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第四系地质成因及符号

第四系地质成因及符号 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一、冲积物(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如砂、

最新地质图的整理和编制

地质图的整理和编制

地质图的整理和编绘 地质图 是在对编图区范围内所有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进行整理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先要选好地形底图,必要时分幅编制。在地形底图上除要删掉等高线外,其它在原图上使阅读地质内容产生困难的地物和符号也应进行删节,但须保留原图上的座标网格和经纬度。其次要拟定统一图例和有关文字代号,以保证编图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进行落图时,应尽量考虑利用最大比例尺和最新编成的图件,因为这些图件,质量是较高的。 如果研究范围内有砂矿或风化壳矿床发育时,要尽可能保留地形等高线及地貌符号,特别是大比例尺图纸。 一、按附表1对于地层划分的要求,对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划分。划分时要考虑到成矿研究的需要。变质岩尽可能恢复原岩,在原岩基础上,加上代表不同变质作用和变质程度的花纹,特别是大比例尺图纸。如果不能恢复原岩时,则以色例表示时代,以花纹表示不同变质作用和变质程度;变质岩全面分布地区,除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岩石外,可不用花纹。火山岩应区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岩性,分别以颜色、色调深浅及花纹或代号来表示。 表1 各种比例尺的成矿图的一般要求

二、侵入岩对于中比例尺图纸,一般按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及碱性五类划分,并表示不同时代,在图纸比例尺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划分出不同的相,对大比例尺图纸一般要划分出不同的相,对于岩脉、岩墙及各种单矿物脉,均用相当岩性的粗色线按其走向表示,在图纸比例尺允许的范围内,按实际情况表示。图纸比例尺不允许时,划分岩墙(脉)组。很小的单矿物脉,个别出露,没有实际意义时,可以忽略,成群出现时,以特定符号表示,并表示其走向及分布范围。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附录A 代码符号 宙名称代码 402符号 Qp 名称 更新世代码 435符号∈2名称xxxx 世下寒武101PN 显生宙403Q3上更新世436∈1世上震旦102PT 元古宙404Q2中更新世437Z2世下震旦103AR 太古宙405Q1下更新世438Z1世青白口 xx上世下世xxxx 上世下世104HD 代Kz Mz Pz Pz 2冥古宙N2N1xx第三纪 上新世 中新世 下第三系439 440Qn2Qn1201 202 203

204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上古生代下古生406 407441 442Jx2Jx1408E3205Pz1代上元古渐新世 443Ch 2xxxx206Pt3代 中元古409E 2始新世上世207Pt2代下元古410E 1xx444Ch 1下世208Pt1代 xxxx411K 2xx白垩世 期的符号209Ar3代xxxx412K 1下白垩世 xx210Ar2代 下xx

211Ar1代 前xx 212An∈纪前震旦213AnZ xx416 417 418 第四纪 第三纪 上第三419 420 421T3T2T1P2P1C 3上三叠世 中三叠世 下三叠世 上二叠世 下二叠世 上石炭世504 505 506 507

508 509K 2k K2t K2s K1ar K1a K1bl 415J 1下侏罗世503K 2sd 三冬期413J 3上侏罗世501K 2m 里赫特 期414J 2中侏罗世502K 2kf 坎潘期康尼亚 克期土仑期赛诺曼期阿尔比期阿普第期巴列姆期301 302 303纪的符号 Q R N 纪下第三 304 305 306 307

地质制图与识图

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是用钢笔、铅笔或木炭等,以线条来画出物像明暗的单色画。 一、素描的步骤和方法 1.野外观察 2.勾画大体轮廓、控制比例和前后位置 3.画出整体的立体形状 4.加工细画、并初步成图 5.素描图应附的文字说明:①图中的山脉、河流、居民点、湖泊等名称和标高。 ②地质界线或地质符号、代号及相应说明。③素描图一端的方位及时间。④图书和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⑤素描作者及其所在单位。 二、参照物的作用 ①显示地质体的规模和比例。 ②说明素描图的地点和方位。 ③增强立体感,加强透视效果。 ④反映地质体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 ⑤表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⑥衬托大自然的壮观,表现地质体的真实形象。 三、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综合取舍,用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l) 平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响,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做水平面,采用正投影的方法,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只说明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高低起伏。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 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 (2) 地形图就是将地面上的一系列地物和地貌点的位置,通过综合取舍,把它们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再按比例尺缩小后绘制在图纸上的一种地图。 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表示方法,而形成独立的图种。比例尺一般为1 :500~1 :100万,其中小于1:5 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 四、地图的编制原则 (1)地图投影基准面。将地球上的物体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就是海水高潮与低潮的平均高程面,它是穿过大陆和岛屿的一个闭合曲面。为了计算方便,选择一个接近大地水准面的椭圆体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2)经线和纬线。经纬线构成了地理坐标网,通过它可以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采用这种地理坐标网。但在大比例尺图上,都采用直角坐标网,又称公里网。(3)方位。在地图上是以方位角来判断地形、地物的方向的。方位角有三种: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比例尺。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比例尺。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图式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三种表现形式。 (5)图式、图例。地球上的物体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各种符号的形式、尺寸及文字格式等,都有专门的收录,供绘图阅图者使用。 五、地图编制的方法 1.实地测图和摄影测量制图 2.野外调查制图 3.数据资料制图 4.地图资料制图 5.文字资料制图5.遥感资料制图7.计算机制图

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国家地质总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 编图方法与图例 (试行) 地质出版社

第一部分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 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 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五)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之欧阳光明创编

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 欧阳光明(2021.03.07) 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技术工作组 2009年4月 1 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 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三级瓦斯地质图,是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成果的直观表达和高度概括。瓦斯地质图,内容丰富、区带分明;层次清晰、一目了然;直观简明、使用方便。使得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瓦斯综合治理有了共同语言,它直接用于安全生产管理、瓦斯(煤层气)抽采利用和煤矿规划,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和图件,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日趋增加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越来越显得重要。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八十一条,突出矿井必须及时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无论是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是低瓦斯矿井;无论是瓦斯灾害防治,还是瓦斯资源开发利用,都需要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2007年,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煤协会科技[2007]54号文,下达了《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行业标准的通知。 图例是表达图的纲领性语言,是编图工作的关键技术。此次提出的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表1),是瓦斯地质研究和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多年的结晶,它随着瓦斯地质编图工作的发展将不断完善。

续表1 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

注:字高为AutoCAD中取值,新罗马字体指Times New Roman。2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统计表 瓦斯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系统整理是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和做好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研究最主要的基础,提出24个资料统计表格(表2-表25),以供参考。 表2 ××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统计表

地质年代表(配图)岩石分类

宙代纪世距今年数生物的进化 显生宙新 生 代 第四纪Q 全新世1万 人类时代现代动物 现代植物更新世200万 第三纪 新N老E 上新世N2600万 被子植物和 兽类时代中新世N12200万 渐新世E33800万 始新世E25500万 古新世E16500万 中 生 代 白垩纪K亿 裸子植物和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J亿 三叠纪T亿 古 生 代 二叠纪P亿 蕨类和 两栖类时代石炭纪C亿 泥盆纪D亿 裸蕨植物 鱼类时代志留纪S亿 奥陶纪O亿 真核藻类和 无脊椎动物时代寒武纪∈亿 隐生宙元 古 震旦纪Z 亿 亿 细菌藻类时代 亿 太 古 亿地球形成与化学进化期 >50亿太阳系行星系统形成期备注:白垩纪二叠纪震旦纪早晚世其它都为早中晚世

岩石分类:最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案就是: 火成岩(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石可分三大类:1,岩浆岩{喷出岩}.2,沉积岩.3,变质岩. 1、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等. 2、沉积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砾岩,泥铁岩,白云岩,泥岩,石膏等. 3、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等 岩石硬度划分: 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 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f=20) 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 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 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 矿,不坚固的花岗岩。(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f=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 石。(f=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 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 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f=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f=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f=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 (f=

地层年代表

地层年代表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 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全新世(Q 4/Q 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第 三 纪 (R) Tertiary 晚第 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中新世(N 1Miocene 18 23.3 早 第 三 纪 (E) 渐新世(E 3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 展 古新世(E 1p alaeocene 12 65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晚白垩世(K 2) 70 135(140) (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 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侏罗纪(J) Jurassic 晚侏罗世(J 3)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 晚三叠世(T 3) 42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 恐龙哺乳 类发育 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印支|海 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 1) Palaeozoic 古 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 2) 40 290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 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 石炭纪(C) Carboniferous 晚石炭世(C 3) 72 362(355)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 平,珊瑚礁发育 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 晚泥盆世(D 3) 47 409 鱼类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 盛,两栖类发育 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 3) 30 439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 物出现 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 晚奥陶世(O 3)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 升起 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 570(600)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 发展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Precambrian 元 古 宙 (PT) Proterozoic 元 古 代 (Pt) 新元 古代 (Pt 3)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裸露动物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 期海侵加广 青白口纪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 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 侵入 Archaean 太 古宙 (AR) Archaeozoic 太古代 (Ar) 新太古 代(Ar 2) 500 3000 原核生 出现 2800 陆核形成 古太古代(Ar 1) 800 38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冥古宙(HD) 4600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 形成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Q 第四纪 N 新近级又叫新第三纪 E 古近级又叫老第三纪 K 白垩纪 J 侏罗纪 T 三叠纪 P 二叠纪 C 石炭纪 D 泥盆纪

《工程地质》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⒈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⒊河流流水对碎屑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 三种。 ⒋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 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⒌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____。 ⒍按软土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可将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四种。 ⒏河流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场所有____。

9. 指出下列滑 坡要素名称 ⒑岩溶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____和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全选对得2分,少选按比例扣分,错选或多选一个倒扣0.5分) ⒈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 A.白云岩 B.云英岩 C.大理岩 D.石英岩 E.石英砂岩 ⒉接触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 温度 B.压力 C.具化学活动性流体 D.上述三者 ⒊某岩层产状为S 40°W∠35°N,则与此相同的产状表示方法有() S 40°W∠35° B.310°∠35° C.220°∠35° D.220°∠35°N 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分选和磨圆度最好的是() A.残积物 B.洪积物 C.冲积物 D.坡积物 ⒌若地层出现不对称性的重复现象,则此处存在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断层 C.节理 D.单斜构造 ⒍总硬度是指水中()的总量。 A.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 B.各种离子 C.镁离子 D.钙离子 ⒎软土具有下列工程地质性质() A.胀缩性 B.触变性 C.流变性 D.湿陷性 ⒏鉴定变质岩的明显标志是() A.矿物成分 B.颜色 C.特征性变质矿物 D.构造 E.结构 ⒐最易发生崩塌现象的是() A.差异风化严重的岩石边坡 B.土石混合边坡C.松软土组成的边坡 10. 褶曲按枢纽的产状可分为() A.水平褶曲 B.平卧褶曲 C.倾斜褶曲 D.倾伏褶曲. 三、判断并改错题:(判断错误倒扣0.5分,未改正或改正错误扣0.5分) ⒈矿物所具有的颜色称为条痕。() ⒉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造成的。() ⒊变质岩的前身既可以是沉积岩,也可以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⒋古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独有的构造特征。() ⒌冲刷作用形成冲积物Qal。() ⒍岩土的持水度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⒎阶地的级数越大,表示形成的年代越晚,所处的位置也越高。() ⒏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称为褶曲的轴线。() ⒐当地下水中含CO2时,地下水具有侵蚀性。() ⒑承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而潜水有一个无压的自由水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