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结构与血管通透性
肾的排泄功能

85% ~ 90%
10% ~ 15%
肾小球体积
小
大
入球小动脉口径比 出球小动脉口径
2:1
1:1
出球小动脉分支
肾小管周围
U型直小血管 和肾小管周围
髓袢长短
短
长
颗粒细胞 (分泌肾素)
多(有)
少(无)
交感神经支配 入球小动脉和颗粒细胞
出球小动脉
功能
① 生成尿液 ② 分泌肾素 ③ 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①浓缩和稀释尿液 ②维持水平衡
•肾的功能
①排泄 ②调节电解质平衡
③调节酸碱平衡 ④调节水平衡
肾素
⑤内分泌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VitD3 前列腺素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 肾脏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 肾 小 管
髓袢
集合管
肾小球光学显微镜照片
•血浆滤出的动力 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0)
•血浆滤出的阻力 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从入球端到出球端逐渐降低
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不变 滤过
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有效滤过压
(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近球细胞 合成、贮存和释放肾素
(二)球旁器
致密斑
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调节肾素的释放
球外系膜细胞 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间 质 细 胞
致密斑
近球细胞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及调节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_6_Occludin和PKC_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1)

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与肿瘤(综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粘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s,AJs)、桥粒和缝隙连接构成上皮和内皮组织细胞间的连接。
TJs主要位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连接复合体中,在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和黏附性,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基因转录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正常分化组织的细胞组成是高度有序的,癌组织则通常缺乏这种特性,常表现为细胞黏附性丢失、凝聚力降低、侵袭性增加等异常的TJs,从而使肿瘤细胞离开原发部位通过血管和淋巴管向远处转移[1]。
一、TJs的结构与功能TJs位于上皮顶端两相邻细胞间,主要由跨膜蛋白和胞质附着蛋白两种成分组成。
跨膜蛋白claudins,occludin和紧密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组成TJs的跨膜结构。
跨膜蛋白的细胞内部分与胞质附着蛋白相连,细胞外的部分与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蛋白相互作用。
胞质附着蛋白(zonula occludins proteins,ZOs)是TJs支持结构的基础,位于细胞质内膜表面,与绝大多数TJs蛋白以及细胞骨架相连。
TJs具有封闭细胞间隙、维持TJs特有的栅栏功能和屏障功能。
栅栏功能是阻止两个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弥散且形成细胞极性。
屏障功能则是对分子大小、离子类型、细胞渗透性有选择性,可以调节胞间小分子的运输,维持组织稳态。
TJs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基因转录、肿瘤抑制过程及多功能多蛋白信息传递和调控[2]。
1.Claudins结构和功能1998年Furuse[3]发现了两个新的完整的TJs跨膜分子claudin-1和claudin-2。
1999年Swisshelm等[4]首先克隆了人类claudin基因。
迄今,已1经发现24个家族成员,其序列的一致性为12.5%-69.7%,分子量约为20-27 kDa,均由四个跨膜结构域组成,氨基和羧基末端都在细胞质内。
肿瘤侵袭、浸润和转移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闭 合 蛋 白的 改 变 可 以影 响 整 个 紧 密 连 接 的结 构 和 功 能 。这 种 改 变 可 以 是 数 量 上 的 改 变 , 可 以是 基 因 的 突 也
1 1 2闭合蛋 白 : .. j 目前 已发现闭合蛋 白家族 由 2 4个跨
膜 蛋 白亚 型 组 成 , 子 量 约 2 分 0~2 K 每 一 个 闭 合 蛋 白 7 D,
分子均由 4个 跨膜结 构域 组成 , 氨基 和羧 基末 端都在 细 胞 内 。闭合蛋 白有 2个 长度 不等 的细胞 外环 , J 在不 同 闭合蛋 白分子之 间, 1 第 和第 4个跨膜片段 以及细胞外环
的氨 基 酸 序 列 具 有 高 度 保 守 性 。 在 脑 微 血 管循 环 内皮 系 统 中 , 合 蛋 白一 闭合 蛋 白一 达 丰 富 。 有 研 究 显示 闭 3和 5表
作 为 最 顶端 的 连 接 复 合 体 , 密 连 接 形 成 了一 个 连 紧 续 的 环形 带 状 结 构 , 在细 胞 间 隙 形 成 了一 个 屏 障 , 开 顶 分 端 和基 底 外 侧 的浆 膜 结 构 域 。 电镜 下 紧 密 连 接 将 相 邻 细 胞 两层 质 膜 紧 紧 靠 在 一 起 , 一 种 细 胞 与 细 胞 膜 在 空 间 是
《 沈阳部l医药》 人 ;
・
1 第 卷
期 1q  ̄ z9
.
34・ 5
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

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一、回漏学说由于肾小管上皮损伤或断裂,使肾小管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肾小球的滤过液可部分或全部被再吸收,包括正常时不吸收的菊根粉等。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测定主要测定尿内菊根粉或肌酐的浓度。
在急性肾衰竭时,可因肾小管坏死使菊根粉及肌酐从管腔向小管周围循环中回漏,致使尿液中排出减少,而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
对氯化汞致肾衰竭小鼠进行显微穿刺检查结果支持回漏学说。
但在肾衰竭动物模型中,比较菊根粉(分子量5500)及甘露醇(分子量180)的通透性,并不支持回漏学说。
二、肾小管阻塞学说肾小管管腔被红细胞碎片、肌红蛋白、管型、间质水肿阻塞,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在急性肾衰竭时,可见肾脏肿大,小管内管型形成,以及肾单位之近端小管扩大等表现。
三、肾血流重新分布学说当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减少时,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加。
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并进一步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紧张素受体产生缩血管效应。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反馈性调节血压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严重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大量的缩血管物质引起肾血管收缩,进一步降低肾脏有效灌注。
由于肾皮质外1/3的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较高,故肾皮质的缺血更为严重。
近髓质的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较粗、阻力较小,故流入肾髓质的血流相对增多,出现肾内血流再分布现象。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肾小球滤过压、滤过分数降低,引起急性肾损伤。
四、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学说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构成。
滤过膜各层空隙允许通过的物质与其大小和所带电荷有关。
各种病因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结构损伤,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骨架破坏、内皮细胞间的复合连接受损、上皮细胞断裂、基底膜损伤等;肾小球滤过膜功能异常,表现在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异常、能量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细胞内外钠/钾分布异常,可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向细胞内转移而造成细胞肿胀。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62题,每题1分,共62分)1.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理化性质因素不包括A、血管通透性B、药物的化学结构C、药物脂溶性D、药物分子大小E、药物的Pka正确答案:A2.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不稳定性B、选择性C、不对称性D、半透性E、流动性正确答案:A3.一些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K+,Na+,单糖,氨基酸等)和有机酸碱的离子型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一般为A、促进扩散B、溶解扩散C、膜动转运D、限制扩散E、主动转运正确答案:E4.药物的体内过程中,生物转化又称为()A、吸收B、代谢C、排泄D、消除E、分布正确答案:B5.药物由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时,()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A、弱碱性药物B、弱酸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水溶性药物E、离子型药物正确答案:A6.机体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器官不包括A、肝脏B、脾脏C、肾脏D、肺脏E、汗腺正确答案:B7.关于药物的膜动转运描述错误的是A、是利用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向细胞内摄入的称为入胞作用,向外释放称为出胞作用。
C、膜动转运同样具有部位特异性,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D、膜动转运对于蛋白质多肽的吸收特别重要。
E、摄取固体颗粒时称为吞噬,液体物质时称为胞饮。
正确答案:C8.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A、磺胺嘧啶B、二甲双胍C、乙醚D、青霉素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C9.药物的被动重吸收过程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pKaB、药物的晶型C、药物的脂溶性D、尿液的pHE、尿量正确答案:B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B、溶解C、完全吸收D、动态平衡E、饱和正确答案:A11.对于多晶型药物,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最有利于药物制剂过程的是A、亚稳定性B、不稳定性C、稳定型D、无定型E、结晶型正确答案:A12.在经皮给药过程中,药物的蓄积过程主要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A、角质层B、皮下脂肪层C、活性表皮层D、皮肤附属器E、真皮层正确答案:A13.药物的眼部给药欲发挥眼睛局部治疗作用,其吸收途径应为A、房水途径B、结膜途径C、鼻泪管途径D、角膜途径E、巩膜途径正确答案:D14.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大肠B、直肠C、结肠D、胃E、小肠正确答案:E15.鼻腔给药中,不溶性药物粒子最合适的粒径范围是A、2μm以下B、20μm以上C、2-20μmD、20μm以下E、0-50μm正确答案:C16.溶剂化物中,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C、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E、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正确答案:E17.容易诱导参与其生物转化的酶过量生成的药物是A、分子量较大的药物B、体内代谢快的药物C、肝中停留时间长,不容易发生代谢的药物D、肝中停留时间长、脂溶性好的药物E、药理活性高的药物正确答案:D18.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B、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C、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D、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正确答案:A19.关于鼻腔给药的特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多肽和蛋白质类等大分子药物难于吸收B、可增加药物的脑内浓度。
组织水肿原因

组织水肿原因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引起的。
在通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蛋白质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水肿可发生于局部,称局部水肿,如肺水肿、脑水肿;也可波及全身,称全身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心性水肿、肾病或肾炎时的肾性水肿、肝脏疾病时的肝性水肿和营养不良时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另外还有的全身性水肿至今原因不明,称“特发性水肿”。
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恒定的维持,是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与血液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由两方面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种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即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渗透压;另一种是促使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即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这两种力量对比决定着液体的滤出和回流时的方向和速度。
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
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
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
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
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八章 缺血

第八章缺血—再灌注损伤一、选择题A型题1.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B.缺血后恢复血流,损伤加重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D.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E.不可逆性损伤2.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A.体外循环后B.PTCA后C.器官移植后D.断指再植术后E.输血、输液后3.下列哪一种因素不会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A.缺血时间的长短B.组织侧枝循环有无C.组织的营养状态D.需氧程度E.再灌注条件4.自由基是指A.极易被氧化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B.极易被还原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C.具有单价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D.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E.外层轨道上具有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5.自由基不包括A. B.OH· C.LOO· D.H2O2 E.CH3·6.氧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作用下,接受不同数量的电子可以生成以下物质,除了A.H2OB.H2O2C.D.OH·E.7.对核酸损伤作用最强的氧自由基是A. B. C.OH· D.LOO· E.H2O28.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清除A. B. C.OH· D.Cl· E.H2O29.二甲基亚砜能清除A. B. C.OH· D.LOO· E.H2O210.清除的是A.维生素AB.别嘌醇C.超氧化物岐化酶D.二甲基亚砜E.过氧化物酶11.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A.白细胞B.内皮细胞C.肌细胞D.巨噬细胞E.上皮细胞12.下列哪种酶催化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A.钙依赖性蛋白酶B.锌依赖性蛋白酶C.镁依赖性蛋白酶D.钼依赖性蛋白酶E.铜依赖性蛋白酶13.氧自由基可通过以下途径产生,除了A.H2O2经CAT作用B.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C.钙进入线粒体增多D.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量增加E.黄嘌呤氧化酶增多14.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不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A.中性粒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单核细胞D.死细胞E.巨噬细胞15.使染色体发生畸变的自由基是A. B.CL· C. D.LOO· E.OH·16.能产生氧自由基的体液性因素是A.白三烯B.血管紧张素C.血栓素D.儿茶酚胺E.内皮素17.脂质过氧化可造成多种损害,除了A.膜的液态性、流动性降低B.造成细胞信号转导功能障碍C.形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活性物质D.使磷酸肌酸生成增加E.造成细胞肿胀18.生物膜脂质过氧化不可能导致A.细胞膜结构损伤B.ATP合成增加C.离子通道改变D.细胞信号转导异常E.白细胞趋化19.钙反常对细胞损伤的程度主要与何因素有关A.无钙灌注的时限B.灌注液的温度C.灌注液的pHD.再灌注时钙浓度E.再灌注时的氧分压20.钙超载的直接机制是A.H+-Ca2+交换异常B.K+-Ca2+交换异常C.Na+-Ca2+交换异常D.Mg2+-Ca2+交换异常E.P3+-Ca2+交换异常21.肌浆网膜损伤引起钙超载的机制是A.肌浆网对Ca2+的通透性增高B.肌浆网钙泵摄Ca2+减少C.蛋白激酶C活化激活Na+/Ca2+交换蛋白D.Ca2+从肌浆网流入胞浆增多E.以上均不是22.下列哪项与细胞内钙超载发生无关A.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膜分离B.钙泵功能加强C.Na+-Ca2+交换加强D.线粒体功能障碍E.细胞膜通透性增加23.线粒体损伤造成钙超载的机制是A.ATP生成减少,钙泵功能抑制B.ATP生成减少,钠泵功能抑制C.细胞色素氧化酶功能失调D.肌苷生成增多E.电子传递链功能抑制24.下列哪项在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中不存在A.肌原纤维过度收缩B.促进氧自由基生成C.激活磷脂酶D.引起内质网破坏E.线粒体功能障碍25.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蛋白激酶C激活的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是A.通过β肾上腺能受体经Gs偶联进行B.通过α1肾上腺能受体经Gq偶联进行C.通过α2肾上腺能受体经Gi偶联进行D.通过肾上腺能受体经Gq偶联进行E.通过α1肾上腺能受体经Gs偶联进行26.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与下列何种物质增多有关A.补体B.白三烯C.激肽D.组胺E.前列腺素27.不参与白细胞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A.堵塞毛细血管B.增加血管壁通透性C.产生氧自由基D.释放溶酶体酶E.细胞内钾过荷28.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微血管血流阻塞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聚集B.红细胞聚集C.白细胞黏附D.脂肪颗粒栓塞E.DIC29.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A.脑B.肾脏C.心脏D.肠E.肺30.最常见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A.室性心律失常B.室上性心动过速C.房室传导阻滞D.房性早搏E.房颤31.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缺血的时间B.再灌注恢复速度快C.缺血心肌数量多D.缺血程度重E.再灌注区存在功能可恢复的心肌细胞32.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严重损害的一个标志是A.线粒体肿胀、嵴断裂B.肌原纤维断裂C.肌纤维节段性溶解D.心肌出血、坏死E.出现收缩带33.心肌顿抑是指A.心肌缺血所致的可逆性损伤B.心功能障碍C.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D.心急坏死E.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不可逆性损伤34.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下列哪种物质增加?A.糖原B.cGMPC.ATPD.磷酸肌醇E.cAMP3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组织中那种神经递质性氨基酸减少?A.谷氨酸B.λ-氨基丁酸C.丙氨酸D.谷氨酰胺E.甘氨酸B型题A.B.OH·C.H2O2D.E.LOO·36.最初生成的氧自由基是37.半衰期较长的氧自由基是38.作用最强的氧自由基是39.能通过细胞膜的活性氧是A.B.OH·C.H2O2D.E.LOO·40.CAT能清除41.SOD能清除42.GSH-PX能清除43.维生素A能清除A.血细胞聚集、堵塞微血管B.黄嘌呤氧化酶上升C.Na+-Ca2+交换异常D.有氧氧化转化为无氧酵解E.细胞膜磷脂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增多44.引起Ca2+超载的主要因素是45.引起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46.引起白细胞激活的主要因素是A.Na+/Ca2+交换蛋白B.H+/Na+交换蛋白C.Ca2+泵D.K+/Ca2+交换蛋白E.Na+泵47.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2+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48.钙反常时Ca2+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49.细胞膜两侧H+浓度差引起钙超载是经激活50.一过性内向离子流形成通过51.与细胞水肿形成有关的是A.黄嘌呤氧化酶B.黄嘌呤脱氢酶C.蛋白激酶C(PKC)D.G蛋白-磷脂酶CE.过氧化氢酶52.能催化生成氧自由基的是53.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后可激活54.Ca2+依赖性蛋白酶的底物是55.可间接激活Na+/Ca2+交换蛋白的是二、判断题(对者用T表示;错者用F表示)1.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流,缺血性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生命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过程,而细胞则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作为细胞的外壳,细胞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不仅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开,还在细胞的功能和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它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一、细胞膜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边界,它由磷脂、蛋白质和一些其他分子组成。
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们具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在细胞膜中形成一个双层结构。
磷脂分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的作用,使得细胞膜具有可塑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在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它们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
有些蛋白质是通道蛋白,它们允许特定类型的分子通过细胞膜;还有一些蛋白质是受体蛋白,它们在细胞外部接受信号分子,然后在细胞内部执行相应的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蛋白质是酶,在细胞膜上催化化学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子构成了细胞膜,它们对细胞膜的功能也非常重要。
如胆固醇,它可以增加细胞膜稳定性;糖类分子,它们可以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糖蛋白复合体,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识别。
二、细胞膜功能1.分隔细胞内外环境细胞膜是一个半透膜,它可以让某些物质通过,同时可以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这种选择性通透性是通过蛋白质和磷脂双层组成的细胞膜实现的。
细胞膜可以控制细胞内外环境的成分和浓度,从而维持正常的细胞活动。
2.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分子可以与其他细胞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细胞信号传导的核心。
例如,当外界刺激作用到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时,这些受体蛋白会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进而改变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3.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膜不仅是细胞的外部包裹,还在细胞形态和结构维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些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与细胞膜紧密相连,在细胞外部形成细胞外基质,并参与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内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
4.细胞吞噬和吞咽细胞膜还能够参与细胞吞噬和吞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是 在烧伤 、 创伤、 脓 毒症 、 过敏 等 引起 的毛 细 血 管 渗漏 综合征 中对病 情 的发 展 和 转 归有 重 要 的影 响。 血管 通透 性 的概 念 一方面包 括 了正 常情况 下 无损 伤 组 织的微血 管 对水 分 和 亲 水 性 物质 的通 透 ; 另 一 方
J A M 家族 至少 有 三 个 成 员 , 即J A M一 1 、 V E — J A M 或 称 J A M- 2及 J A M. 3 。J A M一 1可 能通过介 导细胞 浆膜 大分
面也包括在急、 慢性炎症组织 中微血管对 大分子物 质, 特 别是血 浆 蛋 白通 透 性 的增加 以及 随之 而来 的 大量 水分 的漏 出。血 浆溶质 的跨 血 管转运 受溶质 的 性质 ( 大小、 形状、 电荷 ) 、 血流 、 各 种 转运 参 数 以及 可供 交换 的血 管面积 等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组 织器 官的微 血管 内皮细胞 膜结 构和 功能 内皮 细胞 间 的连 接 ( 也 称侧 向连 接 ) 指细胞 间 从管 腔 面 到 基 底 面 的连 接 , 主 要 有 紧 密连 接 ( t i g h t j u n c t i o n s , T J s ) 和黏附连接( a d h e r e n s J u n t i o n s ,A J s )
一
子复合 物 网状结构 的构建 , 保证 r r . I S的稳定 性 , 参与内 皮通透 屏障功能 的调 节 , 白细胞 膜上表 达 的 J A M一 1二 聚体 可与 内皮细胞膜上 的 J A M一 1二聚体 相互作用 , 使
白细胞 和 内皮细胞黏 附 , 导致 白细胞 的跨膜 移位。 ( 2 )o c c l u d i n是 一种 定位 于 T J s的整 合 膜 蛋 白, 具 有 4次跨膜 结构 , 分子 量为 6 0~ 6 5 k D a , 两个 细胞 外环都 分别 由约 4 5个 氨基 酸 组 成 。第 一个 外 环 有
修, 1 9 5 4年起任 南京第七军 医附属 中学生理生化教 员, 1 9 5 7年在 重庆第七 军 医大学医疗 系学 习, 1 9 6 2年 毕 业后 在 解放 军一 八 四 医 院任 内科 副 主 任 ,
1 9 7 7年调 福 州 军 区 总 医 院任 心 内科 副 主 任 , 1 9 8 3年 调 入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附 属
长征 医院, 从 事心血 管和急 、 危、 重症 的临床 与科研 工作。先后 赴 美国、 加拿
大、 德 国、 日本 、 法 国、  ̄f f ' i 时和 以 色列等 国参加 国际 医学会议 并与 国外 医院
进 行学术交流。曾担任全 国中华急诊 医学会 副主任委 员, 危重病 医学 专业 组组长 , 全 军急救 医 血 管 内皮 细 胞膜 结 构 与血 管 通 透性
景 炳 文
专 家简介 : 景 炳文 , 主任 医师 , 教授 , 中共 党 员 , 1 9 3 3年 3月 出 生 于 浙 江 海盐。1 9 5 1 年 1月入 伍 进 浙 江 军 区军 政 干 校 学 习 , 1 9 5 2年 于 浙 江 医 学 院 进
8 ・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 o 1 3年第 8卷第 5期 C h i n J h I i 州 R e p a i r a n dWo u r d}
( E l e c m r n i c E d i i t o n ) , 0 d H2 0 1 3, V o l 8, N o . 5
、
组成 。
高 比例 的甘 氨 酸和 酪 氨 酸 , 提示其在 T J s配体 上 起
作 用 。o c c l u d i n的氨基端 和羧 基端都 位 于细胞 内, 羧 基 端直 接或 间接地 与一 系列 胞 质蛋 白如 Z O一 1 、 Z O- 2 相互作 用 , 进 而 与 细胞 骨 架 蛋 白连 接 , 不 仅 是 形 成 T J s的主 要结构 成分 , 还是 T J s的功 能调 节结 构 。不 同组 织 的 内皮 细胞 o c c l u d i n表 达 量 不 一 样 , 表 达 量 可从 转录水平 上调 控 。神经 组 织 内皮 细胞 表达 最 丰 富, 是 脑血 管 内皮 基础 通透 性较低 的分子 基础 之 一 , 对血 脑屏 障 的形 成和 维持 起 重 要 作 用 。o c c l u d i n的 丝氨 酸/ 苏 氨 酸 和 酪 氨 酸 磷 酸 化 水 平 升 高 或 者
1 .T J s :T J s是 由 多 种 跨 膜 蛋 白 [ 咬合 蛋 白
( o c c l u d i n ) 、 闭合 蛋 白( c l a u d i n 一 1 、 c l a u d i n 一 2 、 c l a u d i n 一
5 ) ] 紧密连接 膜 周 边 蛋 白[ 胞 质 带状 闭合 蛋 白( Z O 一 1 、 Z O 一 2 、 Z O 一 3 ) , 扣 带蛋 白( c i n g u l i n ) , r a b 1 3等 ] 和 连 接黏 附 分 子 ( i u n c t i o n a l a d h e s i o n m o l e c u l e ,J A M) 等 组成 的复合 物 , 这 些 分 子都 直 接 和 间接 地 与 多种 细
血 管通透 性 的增 高是 一种 重 要 的病 理 现 象 , 特 族成 员, 是 内皮 细胞 紧密连 接黏 附 蛋 白之 一, 在 上皮 和 内皮 细胞 的侧 向连 接 中表 达 , 1 9 9 8年 , 才 被分 子 克
隆。其 胞 内 区域 与 多种 紧 密连 接 的 组 成 蛋 白( 如 o c c l u d i n 、 Z O 一 1等) 发生 关系 , 胞 外段 由两个 免疫 球 蛋 白样 区域 及 一个 氨 基 端 和 羧 基 端 构 成。 现 已发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