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2 羚羊木雕学案及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22 羚羊木雕学案及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22 羚羊木雕学案及练习题

22 羚羊木雕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感受浓浓亲情,珍视真诚友谊。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羚羊(línɡ) 怦怦(pēnɡ) 雕成(diāo) 咱俩(liǎ)

B.犄角(jí) 脸颊(jiá) 裁缝(fénɡ) 逮(dǎi)着玩

C.树杈(chà) 寒颤(zhàn) 发抖(dǒu) 伞(sǎn)

D.伤疤(bā) 攥着(zuàn) 抗拒(jù) 愣(lènɡ)

2.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盯着严历反悔肩膀糖盒运动库

B.嘴唇敲门点然眼睛等待逮着玩

C.平静允许难过撒谎非洲廷激动

D.仗义挨揍光彩冒雨垂下抹眼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要对这件事满不在乎

....。

B.我和李明是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

....。

C.你不能自作主张

....把这本书送给别人。

D.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已经无可挽回

....他了。

4.选出恰当的词语,并说说理由。

(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___(看、盯、瞪、瞧)着我。

(2)我手里________(攥、拿、拎、抓)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二、课内阅读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是。其作用是。

2.本段文字对人物的形象运用了( )。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3.选段中与“慢慢地”结构相同的一个词是。

4.选段中说“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的理由是( )。

A.“我”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B.“我”对朋友反悔了。

C. 别人不理解“我”。

D.“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5.“止不住流下了眼泪”,说说其中原因。

6. 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通过这句话,你认为“我”的责任在哪儿?

三、研讨交流

课文中写了四位大人。请通过他们各自的语言进行分析,完成10-12题。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爸爸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万芳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1. 在对待“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件事情上,上边三个人的语言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妈妈、爸爸、万芳妈三个人的语言表现了他们对一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羚羊木雕该不该送给万芳?送给她还该不该要回来?阅读这篇课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巩固拓展

爸特别爱书。买回来的书都精心地包上书皮儿,配上一个书签;看书前总要先洗手。受他的影响,我也爱看书,尽管把眼睛看成了中度近视,而且愈演愈烈,可还是捧起来就刹不住闸。爸只惋惜我的大眼睛加上了累赘,却不禁止我迷书。隔三差五地问我要钱不,我节俭惯了,不要,爸就硬塞给我十块八块的,说“买书吧。”

1. 文中写爸特别爱书,请从语段中找出爱书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捧起书来就刹不住闸”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看书就应连续看下去,不要中断。

B. 形容“我”很爱看书,一看书就着迷,很长时间不放下书。

C.“我”骑自行车时看书,顾不上刹闸了,这样很危险。

3. 哪些词语表现了爸爸爱书?其作用是什么?

4. 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羚羊木雕优秀的教案

羚羊木雕优秀的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通过白板设计的问题,教师调动学生去阅读课文,去积极思考问题,组织系列式的探究,并与教师的陈述与总结相结合。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教学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一样是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 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谊珍贵。友谊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的确,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友谊。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

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 二、题目解说: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的样子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这里作者把《羚羊木雕》用来作为文章的标题,全文内容就是与它有很直接的关系。 三、快速阅读课文。 教师要求:全班分成左、中、右三个学习小组。各组学习情况由教师、学生现场给予评价。 1、快读要求。 第一组:找出生字、多音字6个左右并查字典注音、解释。 第二组:探究问题: ①全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羚羊木雕) ②这是一只怎样的木雕( 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的工艺品) ③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事。 第三组:合作完成下列的表格: 注:表中隶书字部分由学生填写。 2、学生快读两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五课羚羊木雕教学案

22、《羚羊木雕》——导学案 主备人:汤秋俠时间: 使用者:课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2)人物形象的分析。 2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准备: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2、预习 ㈠.:作家作品简介:张之路,山东诸城人。他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他的作品大多数被拍成电影、电视,受少儿们的喜欢,风靡全国,如《霹雳贝贝》、《魔表》、《非法智慧》等。他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角(jī)兜(dōu )挽回(wǎn )逮着玩(dǎi )不禁(jīn) 寒颤(chàn )反悔(huǐ)怦怦(pēng )树杈(chà) ㈢.解释下列生词: (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 的地方。(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侮而不承认。(7)光彩:形容词。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 4、自学课文,进行质疑、设疑 三、学习过程: (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贵重) ①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 明确:1、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等2、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 ②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2)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明确: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

《羚羊木雕》学案设计

《羚羊木雕》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 《羚羊木雕》 2、自学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常识。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3)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2)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三、自学提纲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呜) (下) 喉(.)(厌)心()(凶.)(看)数()落(. C B A 咽咽咽恶恶恶着着着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①月亮出来了,_______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慢慢 缓缓 、 三个要素;其 。本文以 《同步测练考》P 66 1-4题。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文学常识介绍。 解决办法: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引导补充。 小说包含人物、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本文以

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万芳()爸爸() 妈妈()我()奶奶()难点:阅读文章,概述文章的中心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总结文章思想感情。 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幼稚行为。 拓展点:思考:如果你遇到类似问题,你将会如何解决才不至于影响家庭的和谐?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羚羊木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家庭的矛盾与冲突,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怎样产生的呢?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解决类似问题呢?这一系列问题将在我们下次课的时候共同来探讨。 课堂测评 《同步测练考》P66-675-8题。 《羚羊木雕》学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羚羊木雕》 2、自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二、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羚羊木雕导学案

第22课 羚羊木雕 —— 张之路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3、情感目标: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二、学习重点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五、情景导入 :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 六、检查预习 1、拼音添汉字 (1)抹( )眼泪 (2)犄角( ) (3)怦怦( ) (4)脸ji á( ) (5)手里zuàn( )着小刀 (6)逮( )着玩 逮( )捕 (7)树ch à( ) (8)寒颤( ) 颤( )抖 (9)变得( )十分严厉 你还得( )站两个钟头 2.词语填空 影不离 自主 张 二无一 无可 何 3.解释下列生词: (l )犄角: (2)仗义: (3)形影不离: (4)挽回: (5)寒颤: 二、合作探究 1、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2提问: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他们各自对此事各有什么样的态度? 爸爸: 妈妈: 奶奶: 我: 3.本文多处用到对话描写,请同学们归纳文中的语言描写及作用。 4、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5、父母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6、"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 7、如果你想把一件资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要怎么做? 8、归纳中心思想。 9、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l )插叙: (2)人物形象: (3)人物描写: 三、学习小结 本文通过讨论,辨明事非,使学生懂得珍惜友情,重许诺。本章结构上理解插叙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1. 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_5.doc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本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设计时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已半个学期了,如春天的小树在慢慢长大,有的同学在练笔这样写: (大屏幕投影出示,请作者读一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

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初一10班于双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育,长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初一10班江颖楠 (过渡)是的,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师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课文: 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2、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自由回答问题并明确上述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

《羚羊木雕》教案15

《羚羊木雕》教案16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公安县胡厂中学 教学构想 家庭和学校糊口是社会糊口的一个首要组成部分。在咱们的现实社会糊口中,亲朋之间,同行之间,同学之间互赠东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拥有尤其的意义,但如果就此演化成一段终生痛苦的经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一条很难填平的鸿沟,岂不悲哉?儿童文学小说《羚羊木雕》所展示的正是这一糊口的侧面。捧读全文,作者的情感观无比鲜明:尽管孩子们的年幼,但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作品的价值观含蓄地告诉咱们:尊重,是处理好人称瓜葛的法宝。 小说语言朴实、符合人物身份;情节集中,波澜起伏;插叙巧妙,结构紧凑;视角新颖,读来真切;感人渲染与烘托手法的运用,有力地突现了故事的矛盾及人物的心理。小说的这些写作上的亮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因而,在教学中单纯地把《羚羊木雕》作为记叙文来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按小说的特点来进行阅读指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法子。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法子和描写法子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 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分5个板块。 教学课时: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教时 一、悟读一篇文章 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糊口并不陌生,对 产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必定熟悉。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糊口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咱们提出了一个甚么问题?让咱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课题)。 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①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展开查字词典 比赛。如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的句式说话,提示学生从多角度或由抽象到具体表述,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学生表达的内容,如: a、文章讲述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故事。 b、文章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c、文章讲述了为一件工艺品而闹得一家人很不愉快的故事。 d、文章讲述了由一件羚羊木雕送了人而被迫要回的故事。 e、文章讲述了“我”把父母送给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要我去把它要回来的故事。 ………………

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3《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2、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教学重点 1、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2、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3、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教堂难点 1、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相信大家都有好朋友吧,爸爸、妈妈是不是支持你们的友谊呢?你有没有因为朋友的事情跟爸爸妈妈闹过矛盾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看我们文章中的小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想一想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这类亲情与友情的矛盾。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朗读前,要默读几遍,对生字、多音字、异读字,要先查字典。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结构思路梳理: 全文分四个部分,按照以下思路划分结构:“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 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段-结尾):“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四、重点知识解读 1、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重点提示:本文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两幅画面都取名为“伤心的我”,其实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幅画面是冷冰冰的场景,“我”为家庭里缺乏理解和关爱而伤心;第二幅画面是温暖的场景,“我”为万芳的真诚、正直和慷慨而感动,并为自己对万芳的“不友好”而伤心,还为自己在家里的遭遇而伤心。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案

22 五柳先生传 鄞州区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 3、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2、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年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从少年起就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纷扰,后来出仕(当参军和县令这样的小官)到归隐,更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迁,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是很不满的。他归隐时四十一岁,虽然有不少复出机会,但直到晚年也“不肯复仕”。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质质疑问难,翻译全文。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内容? 三、细读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请找出。 2、从他的性格和志趣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一个宁静淡泊的人 生活:家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志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一个率真放达的人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一个自得其乐的人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

《羚羊木雕》学案3

羚羊木雕》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表演,揣摩人物的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悟友情的可贵、情义的无价,正确认识父母的行为。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他人沟通。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羚羊木雕”是贵重物品,在文中有两层意义:一是“我”把它送给朋友,代表着友谊;二是在父母眼里,意味着物质利益。整体讲:“羚羊木雕”与友情在文中形成一对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围绕这个“代沟”,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让我们去评判文中人物做法的是与非。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 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 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3.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才能既尊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进而向我们 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本文曾刊登在1984 年第10 期《东方少年》。 【积累运用】 1.生字扫描卡 (1)生字注音 犄()角攥()着怦怦()脸颊()抹()眼泪 (2)多音字注音组词

藏()杈()逮() ()()() 颤()缝() ()() 2.词义快译通 (1)形影不离: (2)仗义: (3)寒颤: 3.词语我来选 (1)“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妈妈变的十分(严肃、严格、严厉)。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强、坚定、坚决)地说。 (3)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珍贵、贵重)的木雕!” 4.常识积累台 记叙文的六要素: _______ 、 _____ 、 _____ 、_____ 、 ____ 、______ ;记叙文的顺序:、、;表达方式:、、议论、、说明;线索形式:以时间转移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 条以上的线索。 【问题探究】 5.思路梳理网: (1-16 )发生查问木雕——倒叙我、少年世界 (17-)起因__ 木雕——叙万芳 (- )______ 木雕——叙成人世界 (- )_____________ ——顺叙父母 6.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 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品味:奶奶的话批评了儿子、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奶奶理解“我”的苦衷。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羚羊木雕 课题羚羊木雕课时第二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 导学2 学习目标:1、掌握批注符号及批注的主要内容。 2、能够根据批注说明为《羚羊木雕》做批注。 读学 15 读学任务:1、阅读批注材料,明确如何做批注,以及需批注的内容。 2、为《羚羊木雕》做批注。 读学要求:自己研读批注材料,对关键字词进行勾画 用双色笔在课本上进行批注 研学 10 研学内容: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批注内容,对所展示部分内容的批注达成一致意见。 研学要求:①全体起立,小组内全员参与。②一边讨论一边记录,并将记录内容外显到白板桌。③小组长分配任务。④组内1-2名同学布板,1-2名同学备展。 展学15 展学内容:《羚羊木雕》批注 展学要求:①体态大方,声音洪亮。②批注内容丰富,字迹清晰。③表述语言简练、流 畅。 知识链接 精读文本,圈点批注。 【请根据下面的总结,理解、掌握批注的知识,并在以后的读书中学会运用】: 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随读随记,圈圈点点;心有所感, ①批注: ②形式:眉批(即批在书头上)、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相 当于评语) ③批注符号:“~~~”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写作借鉴)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④批注内容★注释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提要 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插叙的记叙顺序; 2.分角色表演,学会品析文中关于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3.联系日常生活,深刻领会文中所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坦诚且与父母沟通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2.分角色朗读,学会品析文中关于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 联系日常生活,深刻领会文中所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坦诚且与父母沟通的态度。 三、教学课时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疏通文章脉络,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学会插叙的记叙顺序,完成教学重点;第二课时以辩论赛为主,结合文本,帮助学生突破本文难点。 四、教学媒体

幻灯片、关于父爱母爱的图片、法律资料、背景音乐《最美女儿心》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有最要好的朋友吗?你们互赠过礼物吗?我们都明白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福,可是现实生活中偶尔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这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先生的《羚羊木雕》,去学习文中的记叙顺序,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学会与人坦诚沟通的人生态度。 2.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及重点字词 抹、攥、怦怦、树杈、寒战、犄角、逮捕等 (2)介绍作者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是我国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最具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题王》《空箱子》《羚羊木雕》,电影《霹雳贝贝》《疯狂的兔子》。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宋庆龄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优秀作家奖、国际安徒生提名奖。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第2课时

第二课时 组名:姓名:学习评价: 一、导入新课:以抽问作答的方式复习课文重点文言词汇和句意 二、合作探究★步骤一【整体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初步理解,请用课文语句作答(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6)、读“”,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或淡泊宁静的五柳先生。(7)、读“”,我们看到一个恬淡自足的五柳先生。 (8)、读“”,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或胸襟开阔,意存高远五柳(9)、读“”,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或开朗乐观的五柳先生。(10)、读“”,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11)、读“”,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主要方面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人物形象 ★步骤二【重点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再次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本文第1、2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1段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3、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5.“嗜酒”说明了什么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7.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8.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 神值得提倡吗 9、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10.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赞: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不汲汲于富贵”照应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 11、“赞”与前文有何关系这种仿史传的写法有何好处 1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作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羚羊木雕》学案2(无答案)(新版)鄂教版

《羚羊木雕》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张之路: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怦怦树杈攥逮着玩 仗义:怦怦:形影不离: 3、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 4、从文中找出人物个性化语言,并品味揣摩之。 A.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B. “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C.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D.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E、①“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② “不!”③“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④“没有卖……我送人了。”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1、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哪些?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1、如果你想把一件贵重的东西送给朋友,你应该怎么办? 2、你从本文汲取到了什么教训?获得什么启示?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A.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2.指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羚羊木雕》一文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各抒己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个人的说法都在情理之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明白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地方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您选择其中您需要的东西,您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如此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不?(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与心地都特别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

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小孩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依照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考虑: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假如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假如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您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不?您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特别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如何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然而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明白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能够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特别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特别明显的、

羚羊木雕教学教案

羚羊木雕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antelope wood carving

羚羊木雕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 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 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教学设计 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读、写) 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完整版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 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分)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精要笔记: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何许人也 ______ 2不详_ ___________ 6期 __ 7吝情 11 汲汲 ________ 二、 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_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全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文章 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旧 _____ _9晏如也 13觞 3会意_ 去留 12俦 5造饮辄尽造 _______ __________ 10戚戚 3既醉 ,达到了 ,达到了 ?(2 分). ?(2 分)

羚羊木雕教案

《羚羊木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攥、怦怦、树杈、形影不离”等词语; 培养阅读水平,提升朗读水平。 过程与方法: 使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语 在物欲横流的人世中,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其实最珍

贵的东西是亲情、友情。亲情中有误解,也有冲突。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学习、友情、财物等,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也不时有了起伏的波澜,有时让我们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点。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作者简介 (学生说,投影完整)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著名作家。我国最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集团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2005年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三、强调文中生字、词。 抹(mo)眼泪怦怦(peng)脸jia(颊) zuan(攥)着树杈(cha) 词语填空 (形)影不离自(作)主张(合)二而一无可(挽)回 四、带问题速度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讨论明确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商量,换位思考,才能避免矛盾,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 难点是主题的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 朗读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教室。刚到门口,突然,“嗖”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打在老师黝黑的脸上…… 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亮出结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若无其事地擦了擦还在微微发麻的脸颊,弯下腰捡起那还在地上跳动的粉笔头,轻轻地放入粉笔盒,面带微笑地说“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美好啊!可是有一件事由于处理不当给双方带来了伤害。 老师板书:羚羊木雕。 二、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3、每个人物的形象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三、讨论交流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情感。 四、再读课文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或“父母”你会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续写“我回家之后”(注意关键词:沟通、和谐) 【板书】 要回羚羊木雕──伤害 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沟通商量换位思考──避免矛盾和谐相处 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2 教学构想 家庭和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亲朋之间,同行之间,同学之间互赠东西,这是一件很

【语文8 下】学案: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2﹡五柳先生传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重点难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

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2.题目解说: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主学习 一、说说陶渊明 结合《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谈谈你对陶渊明的印象。 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辄()箪()黔()

羚羊木雕学案

《羚羊木雕》学案 自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和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习方法:互助式合作学习模式。 1、关于作者张之路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中国电影 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1982年调到童 影厂任编辑。创作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话剧《双 龙花盆》,童话集《野猫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 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其作品《灰灰和花斑皇后》、《在长长的跑道上》、 《老鼠药店》分获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橡皮膏大王》获园丁奖,电影《霹雳贝 贝》获第三届童牛奖和首届莫斯科青少年电影节奖提名,小说《带电的贝贝》获 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主编的《中外优秀儿童电影故事》获首届冰心儿童图 书奖。 2、介绍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 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高。非 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3、有关友谊的名人名言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 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马克思) 愿车马衣轻裘,和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你还想到哪些? 4、知识链接 1)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_、和____等。 2)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外貌、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六要素有哪些: 1、注音: 怦怦()犄角()树杈()攥着()逮着玩()脸颊()颤抖()藏刀() 2、词语填空: 影不离自主张二为一无可挽 3、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二、合作探究——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初步体验,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