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一杯清酒_论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合集下载

论李清照涉酒词

论李清照涉酒词

论李清照涉酒词作者:刘宇丹来源:《长安学刊》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涉酒词出发,从少女时期以“酒”助兴的“林下风”、少妇时期以“酒”消愁的相思意、孀妇时期以“酒”慰藉的浓愁情三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结合其生平背景,体会李清照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涉酒词:愁情:心路历程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109 - 03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她的词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本文便着重从李清照的涉酒词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分析李清照涉酒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心路历程。

一、酒文化的历史渊源早在我国的远古时期,酒便已出现。

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而《诗经》中也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

而酒作为一种生活资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历史的夏朝,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五种。

一是“仪狄造酒”说,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魏策二》有相关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二是“杜康造酒”之说,晋代江统《酒诰》云:“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三是酒星造酒《酒谱》:“酒,酒星之作也。

”可《晋书·天文志》:“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

”四是谷物造酒:《淮南子·说林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五是猿猱造酒:《紫桃轩杂缀·蓬櫳夜话》:“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其中“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最为流行,两种说法都认为酒在夏朝就产生了,可见酒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李清照与酒的故事

李清照与酒的故事

李清照与酒的故事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她的词作代表了宋代女词的高峰,以豪放、率真、坦诚的风格著称。

她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情感、自然的独特感悟,而其中酒也是她词作中常常出现的主题之一。

李清照的词中常常出现对酒的描写,她用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境。

她的词作中,酒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在她的词中,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是她对人生、对爱情、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酒常常和离别、思念、人生沉浮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我亦飘零久,未得似阳春。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而酒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让她能够在酒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宽慰。

在她的词中,酒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的时光、逝去的爱情的怀念和留恋,成为了她情感的表达方式。

李清照的词作中,酒也常常和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她用酒来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在她的词中,酒常常被赋予了与自然相融合的意义,成为了她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酒成为了她与自然相融合的象征。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中,酒是她情感的寄托和宣泄,是她对人生、对爱情、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在她的词中,酒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她情感的表达方式。

她用酒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用酒来表达对逝去的时光、逝去的爱情的怀念和留恋,用酒来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在她的词作中,酒成为了她情感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她词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

论李清照的醉酒词摘要:自古最是文人爱饮酒,醉酒诗词也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唐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到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是巾帼不让须眉,她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就有大量的醉酒词。

早年时期的李清照生活优裕美满,不时小酌一杯,把酒言诗,实在是一种高雅而又浪漫的情调;而到了中晚年,则更多的是借酒消愁,希望能在醉梦里重回故乡,与亲友重聚。

关键词:李清照醉酒词南渡李清照,一位在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中度过一生的乱世佳人。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自少年时才情便显露出来。

与赵明诚结婚后,俩人志趣相投,生活幸福美满,只是常常聚少离多,故李清照前期词以抒闺情和咏物为主。

中年时期,李清照遭遇靖康之乱,南下逃亡,不久又逢丈夫病故,她一人过着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后期词多写故国之思。

她是一名罕见的才女文人,也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虽婉约,喝起酒来却是豪放洒脱。

她的一生仿佛都在喝酒,或醉或醒,或喜或愁,任何时候下,我们都能从她的醉酒词中感觉到酒香扑鼻。

李清照一生经历坎坷,从她的醉酒词里我们也能看到时代变迁下不同的李清照。

以下是从李清照三个时期的醉酒词来探讨她的诗与酒背后的思想感情。

一、待字闺中正微醺日暮时分的溪亭,夕阳洒在河面上,大群悠闲的野鸭与鹭鸶正在水滩边踱步。

这日,正值二八年华的李清照喝得大醉,独自撑着轻舟从红花绿叶间破浪而来,这样一个明媚的少女,伴着欢快的纯净的笑声,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也从此踏进了历史的河流。

这首《如梦令》正如当时的李清照一样欢乐、自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早期的李清照家境优越,生性自然率真的她没有受那封建礼教的束缚,生活得无忧无虑,无所拘束,可以自由地去感受大自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都极富趣味。

这首词情辞酣畅,通过各个角度对一系列行为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绝美的日暮荷鹭图和词人豪放惬意的醉态。

“酒”看李清照

“酒”看李清照

《“命运”之说》常常听有人说,运气这工具本身的气力是凡间任何人无法抗拒的,它总喜好和人开打趣,时时时地和人打时间差,偶然当幸福来拍门的时间,我们却不在家;通常在我们找到乐成的钥匙时,不巧的是人家换锁子了,总觉得本身跟不上期间的行动,总有一种跟在别人死后、不克不及与期间合拍的觉得。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段子,用平凡的言语反应的倒是实际生存中的很多题目,发人寻思。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有几个农夫和在都会事情生存的几个都市乡间人,坐在一齐谈天,一个不停生存在屯子的人说:当我们用土疙瘩擦屁股时,城里人用纸差屁股;当我们学会用纸擦屁股时,城里人开始用卫生纸擦屁股;当我们学会用卫生纸擦屁股时,城里人开始用餐巾纸擦嘴。

透过多年高兴生存在都会的人说:当我们穿动手工纺织的纯棉粗平民裳的时间,看到城里人穿着简直良、涤纶、呢子大衣等化纤类衣服,我们倾慕极了,空想着有一天本身也能穿上;当我们真正穿上那些布料做的衣服时,人家开始寻求纯棉衣物,我们却由于囊中羞涩无法穿上用上真正的纯棉衣料;当我们吃着粗茶淡饭和野菜时,十分倾慕城里人大鱼大肉的生存,总是空想着有朝一日过上那样的日子。

当我们真正吃上大鱼大肉的时间,城里的人开始随处探求田舍乐,吃田舍饭菜,吃野菜更成为一种时尚;当我们住在土木布局的大瓦房内里时,城里人住着高楼大厦,热闹特殊,城里没有我们的生存之地;当我们颠末不停地高兴和拼搏,有朝一日最后挤进都会的生存圈,混入门庭若市的都会人流,过上快节拍的都会生存时,他们城里人已经开始厌倦繁闹的生存,开始在乡间探求地盘,为本身构筑住宅,还说叫返璞归真。

当我们倾慕别人家的孩子拥有非庄家口,能吃上商品粮时,我没开始搏斗,颠末一番拼杀,一齐飞奔,最后用汗水换来了一纸城镇户口,不久,粮食革新拉开序幕,商品粮完全失去了好处;十分困难考上中专或大学,跳出农门,有了一份像样的事情,到一家像样的企业上班,革新开始了,企业在革新的海潮中倒闭,我赋闲了;那些有先见之明的城里人却已开始在乡里圈地,搞起养殖业、莳植业,开始过上庄园主式的生存我和浩繁的屯子身世的草根一样,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我是一个没有雨伞的男孩,走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只用冒死地、不停地奔驰,才有大概转变本身的运气。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解读与生发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解读与生发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解读与生发作者:朱小能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5年第02期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升华思想、加强印象的一种基本艺术方式。

意象是一个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观的现实生活景物、事物与场景)借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感应、契合、和谐、融合。

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意象来学习和分析诗歌。

本文以李清照的诗词意象为点,带出诗词意象这个面。

一、李清照诗词中的酒意象:酒、病酒、淡酒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写酒,写醉,写樽(酒杯)的词句甚多。

这些酒意象在词中,能够反映那首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内涵,《如梦令》中就记载了她一段难忘的出游经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酒就能反映出当时作者的心情是高兴的,群聚出游,饮酒至醉,荡舟池塘,这里的酒意象就可以说是以酒助兴。

当然我们常见的酒意象一般都是在表达愁绪的,正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述:“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作者哪里是未干病酒,不是悲秋,分明就是酒入愁肠悲秋至伤,醉酒悲秋皆是表面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都能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惆怅。

《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真的很“淡”吗?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国破夫亡的特殊时期,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本来想通过酒来祛除心中无限的愁苦,却根本无法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

酒、游、愁是中国文人的爱物。

古代很多诗人词人们都在诗词创作中用到了酒,有相近之点,有不同之处。

有助兴增乐之酒,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斗酒尽欢,一醉方休,抒写了友人相聚开怀畅饮的喜悦情状,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李 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李 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李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李清照,这位在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

花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梅花,在她的笔下,有时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梅花的清幽香气和蕴含的深意,或许正是她自身品质的一种写照。

而菊花,则常常带着一种孤寂和清冷的氛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词句中,菊花的憔悴与人的消瘦相互映衬,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荷花也是她喜爱描绘的对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荷花,营造出了一种欢快而又美好的情境。

酒也是李清照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酒有时是她排遣忧愁的工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这寒风凛冽的时刻,那几杯淡薄的酒,根本无法抵御内心的愁苦。

有时,酒又成为了她回忆往昔欢乐时光的引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昔日与友人畅饮的欢乐场景,如今想来,更添几分惆怅。

风与雨这两个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用来烘托氛围和表达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风雨交加的夜晚,引发了她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而“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中的风停花谢,更是尽显她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月这个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也有着丰富的含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高悬的西楼,寄托着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冷月,则更增添了整首词的凄凉之感。

浅析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蕴

浅析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蕴

析 孝 清
中“ " 虐 蕴 之
o 杨 松 山 . 淑 娟 孙
( 潍坊科技 学院,山东 寿光 2 2 0 ) 67 0 【 摘 要 】李 清 照 4 O多 首词 中有 过 半 的词 作 涉及 到 了饮 酒 。在 中国 古代 女 性 文 人 之 中 , 反 复 复 写 到饮 酒 反
的 环境 , 就 了她 自由 自在率 性 而 为 的豁 达 性 格 , 好 酒 者 的 造 而 性格 一 般都 比较 豪爽 , 就不 难理 解李 清 照 为什 么 会 写 出那 么 这
与秦 七 ( )黄九 ( 坚 ) 观 、 庭 争雄 , 雄 与闺 阁也 。 ’ 不独 清代 李洞 元 说 , 安 ‘ 无 一 首 不工 , 炼 处 可夺 梦 窗 ( 易 词 其 吴文 英 ) 席 , 丽 之 其 处 直参 片玉 ( 周邦 彦 ) 之班 。 盖不 徒俯视 巾帼 , 欲压 倒 须眉 。 ’ 直 ” “ 灼《 鸡漫志 》 她 ‘ 王 碧 说 自少 年 即有 诗 名 , 才力 华 瞻 , 近 前 逼
玩而忘记归家, 在傍晚的时候急匆匆往家赶 , 却不料误闯“ 藕花
深 处 ”却 还 “ 渡 , 渡 ”直 到 把 已经 栖 息 下 来 的 “ 鹭 ” 的 , 争 争 , 鸥 吓
四下 飞起才 罢 。少女 的脸 颊在 酒后 变 得 绯红 , 与 翠 绿 的荷 叶 恰
词 4 首 ( 王 延梯 《 玉集 注 》附词 未计 )虽无 一 题 ‘ 5 从 漱 , , 咏酒 ’ 之 类 , 竞有 2 首 涉 及饮 酒 。这些 言酒 之作 , 的 直截 了当写 但是 3 有 ‘ “醉 “酌 ’有 的 则用 ‘ “杯 “盏 “盘 ’ 酒 器 , 有 的是 酒 , 尊 等 还 用‘ 绿蚁 “琥 珀 ’ 代酒 , 计运 用 加 次 。如 下 : 等借 共 酒 1次 醉 9 尊 5 杯 3 6 次 次 次 盏 2次 酌 1 次 盘 1 次 琥珀 2次 绿 蚁 1 次 李 清 照作 为一 个封 建 贵族 妇女 ,出嫁 之 前是 太 学博 士 、 礼

浅谈李清照酒词中的情感世界

浅谈李清照酒词中的情感世界

浅谈李清照酒词中的情感世界摘要:“酒”一直是我国诗人钟爱的寄托情感之物,在唐诗宋词中“酒”就有了其独特的意象。

现在可考的李清照诗词中有22首都有“酒”的描述,而可考的李清照词总共约45首。

从数据就可以看出,“酒”在李清照的笔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不然也不会对“酒”有如此多的描述。

通过对李清照词中“酒”分类的梳理,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女词人一生的坎坷,她的情愁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次研究将对李清照现存词进行完整的统计,并以清照一生重要时间节点为分期,对其中酒词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感受李清照的词酒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酒词情感分期Emotional world in Li Qingzhao's wine poemsAbstract"Wine" has always been a favorite emotional sustenance of Chinese poets. In Tang and Song poetry, "wine" has its unique image. There are 22 poems about "wine" in Li Qingzhao's poems, and there are about 45 poems in Li Qingzhao's poems. From the data, we can see that "wine" is a very important image in Li Qingzhao's works, otherwise there would not be so many descriptions of "wine". By sorting 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wine" in Li Qingzhao's Ci, we can see clearly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poetess's life. Her sorrow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untry. This research will carry on the complete statistics to Li Qingzhao's existing Ci, and take the important time node of Qingzhao's life as the stage, carry on the concret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the wine Ci, and feel li Qingzhao's life of Ci and wine.Keywords: Li Qingzhao, Wine words, Emotions, Staging一、引言(一)时代背景北宋实行以文化兴国的民族政策,使宋代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 第3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3, No. 3 2011年6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1

收稿日期:2010-10-29 作者简介:宋霞霞(1987-),女,山东青岛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陈 宁(1985-),男,河南驻马店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独酌一杯清酒 ——论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宋霞霞,陈 宁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摘 要:中国古代文人对酒情有独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酒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转折点,

其生活分为美满幸福和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她的词及词中所写的酒的含义也因此分为两个阶段,本篇论文从“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两个部分对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加以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酒;南渡前后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065(2011)03-0047-03

中国古代文人对酒是情有独钟的,可以说是无酒不成诗。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郁;还有范仲淹的“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喜悦,等,成了古今多少人在饮酒时所追求的境界。然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应是李清照了,她堪称女酒仙。 李清照的词共有58首,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8首。这些词充满浓郁的酒香,女词人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作,有的引恨而为。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即“靖康之难”)为转折点,其生活分为美满幸福和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她的词及词中所写的酒的含义也因此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她的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语言轻松活泼,可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后期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其词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 一、南渡前,借酒起兴、酒深情浓寄相思 “南渡之前”这段时间是李清照一生中相对快乐的时光,她经历了少女的天真、美满的婚姻,与兄弟姐妹比诗作画,与丈夫赵明诚饮酒赏花、恩爱有加,生活相当闲适、风雅。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开明宽松的家庭教育使她早期免受女训女诫的限制。这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也使得她的少女时代充满了快乐与闲适,这个时期她没少饮酒。且看《如梦令》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当时尚不多见的记游词,所记又是一种豪兴、壮游。女词人在荷花开放的初秋,与姐妹们荡舟出游,竟醉倒在天下名泉溪亭,直至日落时,仍沉醉忘返。酒醒之后,天色已晚,归舟误入荷花深处,惊起一群露宿的水鸟。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竟然醉酒不知回家的路,可见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在这里“酒”的意象在词中是点睛之笔,如果没有酒,也就不会误入藕花深处了,这样一副生趣盎然的景象也就不会呈现于我们面前了。在这里,酒也是这群妙龄女子荡舟游玩的助兴之物,日暮溪亭藕花如此美景荡舟欣赏如果缺了酒,兴致也会大减。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妇。他们都爱好文艺,且都喜欢研究整理金石书画。他们把收集来的文物“相对展玩咀嚼”“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1]。琴瑟合鸣的夫妻生活,在李清照的笔尖流

淌。赵明诚对李清照理解有加,在饮酒方面非但不加阻止,而且还常与她共饮,有时带她参加亲戚的宴会,此时在李清照词中的酒,也增添了一份温馨和浪漫: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48 衡水学院学报 第13卷 层,而酒在此处无疑是沟通姐愁苦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烈,比香气更持久,正是“举。更挪残蕊,李清照喜欢梅花,这首词即为咏梅词。描写作者在月光下与丈夫饮酒咏梅,别有一番雅趣。这首咏梅词上篇着意咏梅,写梅花“破腊”“传春”,把初绽的梅花比作雪肤凝脂、半露芳容、含情脉脉的出浴美人。词的下片抒发月下赏梅之情。在皎洁的月光下词人与心上人一起饮酒,一起赏梅,良辰美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酒”在古代是文人雅士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了酒便会兴趣盎然。就像欧阳修曾说过的那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夫妻之间难免有分离的时刻。婚后两年,也就是1103年赵明诚出仕,两人少则小别数月,多则一年半载,李清照初尝离别情怀,为了减轻自己的孤独感,她也只能通过酒来稍稍地抚慰自己。此时,李清照词中“酒”意象也发生变化,它已经越来越多地由借酒助兴演化成借酒来派遣寂寞寄托对丈夫浓浓的相思,且看以下3首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丈夫远仕后,词人独守深闺,那漫长的白昼着实令人发愁!只好点燃炉中的瑞脑,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自己却得独对这良辰美景,东篱把酒不是为了赏菊,而是为了派遣离愁,聊以驱除难忍的孤独。“酒”在这里留露出作者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 离愁别思,委婉动人。与志同道合的丈夫饮酒作诗是作者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可是如今又怎能实现?在这里“酒”是寄托相思之物,被离愁萦绕的作者只有通过回忆来排遣寂寞了。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春情》) 女词人面对冷清寂寞的环境、恼人的天气该如何排遣?她选择做极难做的“险韵诗”,和喝容易醉的“扶头酒”。她的目的不在于写诗、喝酒。而是想借此消磨时间,借此麻醉自己,以求暂时的解脱。可是诗究有成时,酒也会醒,环境依旧,作者的离情也依旧。 大约是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秋天,赵明诚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李清照随往。这时,姐妹之情难以割舍,她的姐妹将她送了一程又一程,好容易才分手,可她的心里一直充满着惜别伤离的情绪,因而李清照写出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这样的名句,以此把别时的情绪、途中的怀念和别后的希冀委婉地写了出来,一层深似一妹感情的最佳物质。 二、南渡后:借酒消愁,酒苦愁更浓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位南京应天府,改元建炎,宋室南渡,李清照和赵明诚安逸甜蜜的生活至此被打破。8月,赵明诚被南宋朝廷起用为知江宁府,李清照独自1人带着15车收藏品继续南下过淮河、渡长江。第二年春天,到达江宁与丈夫会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李清照不再是那个一味沉浸在闺房哀乐的小女人,她感受着国家灭亡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咀嚼着逃难生活的辛酸悲苦,她的心里翻涌着国破家亡之痛。这一时期,词人更多的是借酒消愁,通过酒来减轻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这时她饱尝故国沦落的辛酸,怀乡之情、故国之思怎能不日夜萦怀于心?所谓:“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晓梦》)此种,何以排遣?她只能借“杜康”来麻醉自己了: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本应是阳光灿烂心情明媚的春天,但词人的内心却是一片荒凉。那种不能忘怀又望不见故乡的愁闷心情,只有借酒来排遣,而且一直要到酒醉方休。浓睡醒来, 沉香已经烧尽,宿酒却尚未消失,足见词人饮酒甚多。饮酒是为了消愁,想从心头暂时忘却思乡之情,然而乡情比酒味浓杯销愁愁更愁”了。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拈馀香,更得些时。(《诉衷情》) 词人醉酒在词中又一次的展现。故土已失,悲伤还不够,哪里还在乎自己的容颜。上片写“沉醉”“酒醒”后的情态,表达词人难以摆脱的故国旧家之思。词人喝酒喝得很醉,卸妆就寝时天已经很晚了,插在鬓上的梅花被压坏,只剩下残枝。早晨,美好的春睡被浓烈的香气熏醒,回归遥远家乡的梦也做不成了。词人只有喝醉酒才会暂时摆脱故国沦落的愁苦,第3期 宋霞霞,等 独酌一杯清酒 49 故乡,在精神上得混合在一起,使李清照的生活更依赖于酒,以酒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人生之大悲痛莫过如此。“一江春浪醉捻金雪柳,的南宋小朝廷居然又开始莺歌燕,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词情不及,代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的地步。读此词使内容更加空灵,更具韵味,也更的情绪。 ① 诗《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1986版。 [1] 及其作品[M].长春:长春时代文艺出版[2] 品选:中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47. On the Whao’s Ci . And for that reason her ci poems ages before and after her Nandu. Key words: Li Qingzhao; wine; before and after Nandu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暂时进入梦乡,只有借助梦境才能返回到暂时的慰藉,这是何等的辛酸,何等的不幸!而作者的故国之思又是何等的殷切! 故国沦丧、颠沛流离的流亡离乡生活给作者造成的伤痛还未抚平,新的灾难又接踵而至。1129年,李清照避难金华,赵明诚在独赴建康任职途中病故,李清照背负对国破家亡丧夫的三重痛苦,漂泊转徙,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原来性格中的缠绵柔情、开朗直爽已随丈夫的逝去荡然无存,词情极为苍凉悲苦。这个时期,国破家亡之痛,思乡怀旧之情,零落辗转之苦,以及对死去丈夫的深切怀念,各种复杂的愁苦情感来麻醉自己,酒更成了李清照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浪淘沙》) 亡国与亡夫醒中”,女词人借酒醉酒醒来表达自己的哀绝情意无以排遣。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这首词将女子的伤春闺情与故国乡土之思糅合在一起,既叹女子春心的失落,又伤复归国家愿望的渺茫。“人在何处”倾诉了自己漂泊无着的生活。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游玩没心情,饮酒没兴致。想起中州盛日,想起繁荣昌盛,更衬其孤苦憔悴处境。作者又通过今昔比较,往昔的繁华热闹反衬出今天的憔悴与失意。国家只剩下半壁江山,恢复中原的希望渺茫,可是刚从战火中喘息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