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细胞

合集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HBV-DNA转阴率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HBV-DNA转阴率的影响

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胎心等波动,关注子宫形态、羊水性状和是否出现子宫下段疼痛等,产时准备充分,可随时抢救输血,随时中转急诊剖宫产以预防突发事件产生,确保分娩顺利进行z综上所述,对于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选取分娩方式可缩短住院时间,少出血3产生发,对新生Apgar分,利于保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1]韩肖燕,杨桦•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54(6):411-414.[2]玉华,•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7,39(5):719-720.⑶王安,徐优文,吴晓荣•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研究[J]•西部医学,2817,29(5):666-669.[4],,.剖宫产分娩响因素回顾性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817,33(3):184-186.⑸方建红,梁金丽,,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预测研究[J].中国妇幼保1,2819,34(12):2688-2683.[6]伍绍文,时青云,陈奕,•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分娩产程时限结局[J].中产,2828,553)194-197.[7]吴兆晴,徐金霞•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819,28(3):247-248.[8]陈晓燕,邓卉,王瑞•孕期风险评估及管理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妇幼保|,2817,32(15):3428-3431.[9]劳丹青,史春,韩燕媚,•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指征及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817,23(6):1224-1226,1238.[18]李,权祥菊.子宫分娩的安全性试产的适应证[J].检验医学与临床,2818,15(3):397-399.(收稿日期:2821-82-12)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汤小辉(余干县人民医院,江西余干335100)【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的影响。

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

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

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慢性乙肝的患者84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2例,观察组采取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干扰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血清alt复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控制肝细胞炎症,且副作用较轻,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种选择方案,远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干扰素;慢性乙肝;不良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多认为应以抗病毒为主,以α-干扰素为代表,而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1],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提高抗病毒效果,以拉米夫定为代表。

本研究通过观察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价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慢性乙肝的患者84例,皆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男有48例,女有36例,年龄为26-66岁,中位年龄为37.5±4.3岁,皆通过实验室检查显示hbsag呈阳性,且hbeag阳性超过半年,抗hbsag呈阴性;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十倍或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肾功能异常,hiv、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戊肝、丁肝、丙肝、甲肝的患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2例,观察组采取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干扰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地榆升白片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所致一过性骨髓抑制效果观察

地榆升白片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所致一过性骨髓抑制效果观察
例; 白细胞总数增高 3例、 降低 4例、 正常 2例 , 中性 粒细胞 增高 5例 、 降低 3例 , 血小板 降低 3例 , 血沉增 快 6例 ; 一 C反
1 0】
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 型肝 炎 ( 乙肝) 引起一过 性骨髓 慢 可
抑制 , 主要 表 现 为 外 周 血 W C及 P T减 少 。20 B L 00年 8月 ~
性 。两组均予常规保肝药物 , 并予普 通干扰素 5 0万单 位肌 0 注, 日1 , 隔 次 疗程 1a 。在此基 础上 , 察组 同时 口服 地榆 观 升 白片 ( 都 地 奥 集 团 天 府 药 业 股 份 公 司 , 药 准 字 成 国 Z 02 4 7 20m / , :d 2 0 6 9 ) 0 g 次 30 / 。治疗前及 治疗 后 12 3 4周 … 分别监测两组外周血 WB C及 P T变化 。结 果 : 组治 疗前 L 两
总之 , 地榆升 白片对预 防慢乙肝患 者干扰 素治疗所 致一 过性骨髓 抑制效果确切 , 得临床借鉴。 值
( 收稿 日期 :0 00 - 2 1 -60 7)
儿 童 重症 甲型 H 1 1 流感 9例 临床 分 析 N
谢 庆 芝 。 秀 红 , 爱 国 , 莲美 , 贾 程 马 段培 锋
随机分 为观察组 1 8例和对照组 l , 6例 其一般资料具 有可 比 讨论 : 干扰 素为 目前治 疗慢 乙肝 的常用 药物 , 常见毒 副 表 1 两 组治 疗前 后 外 周 血 W B 及 P T 变化 (x1’L, C L 0/ ± )
反应包 括骨髓 抑制 、 消化 系统 反应 、 皮肤反 应 、 肾脏损 害等 , 其 中外周血 WB C及 P T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 已经引起临床 L
( 州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 东滨 州 2 6 0 ) 滨 山 5 63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摘要】目的探讨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该中心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两组血清γ干扰素(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20【总页数】3页(P3097-3099)【关键词】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作者】刘三婕;金辉;丁玉柱;周惠斌;赵丽军【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062550;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062550;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062550;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062550;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062550【正文语种】中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属于全球性公共问题。

有数据报道显示:全球67亿人中约有23亿人曾经感染过HBV,其中3.5亿是HBV感染后的慢性携带者及发病者,且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1]。

世界上80%肝癌患者与HBV感染有关[2]。

如何提高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效果

如何提高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效果

如何提高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效果刘士敬【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年(卷),期】1999(0)5【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是干扰素。

正确合理地使用干扰素,待疗程结束后,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为30%—50%,停药后一年为20%—30%。

但是,从目前国内使用情况来看,取得上述疗效并非一件易事。

究其原因,从客观角度讲,有所谓免疫耐受、基因整合、基因变异及干扰素抗体等问题影响了疗效;从主观上看,不合理的使用,是导致疗效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

以下介绍提高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具体方法: 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一些临床经验报道,下列病例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1)病程短者优于病程长者;(2)成人期感染优于婴儿感染者;(3)【总页数】1页(P55-55)【关键词】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如何提高;HBeAg;HBV一DNA;干扰素抗体;病毒复制;免疫耐受;免疫调整;基因变异【作者】刘士敬【作者单位】医学博士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成本-效果比较 [J], 王新军2.淋巴母细胞干扰素α与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慢乙肝长期效果的比较 [J],3.乙肝疫苗与小剂量干扰素、胸腺素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研究[J], 赵文彬;林克泳4.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成本-效果分析 [J], 吴世君5.胃溃疡病人有必要做胃镜检查吗/慢性乙肝病人该用干扰素治疗吗/使用干扰素的疗程及副反应如何/用干扰素不见效怎么办/乙肝疫苗的作用能管几年/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效果如何/怎样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未成功/我为什么总得尿路感染/反复尿路感染的原因/反复尿路感染的治疗/我为什么发生了心房颤动/房颤有什么危险,如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啰音难消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看干扰素治疗乙肝[推荐下载]

如何看干扰素治疗乙肝[推荐下载]

如何看干扰素治疗乙肝[推荐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对于乙肝这个疾病的发生,我们都是非常的苦恼的,生活当中有不少的朋友们都受到了这个疾病的困扰给他们的身体健康极其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具体介绍吧:
干扰素是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于1957年发现的。

最初,科学家们把灭活的流感病毒接种于鸡胚细胞内,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分泌一种可溶性物质来抑制和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以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

以后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当人体发生任何病毒感染时,都能产生干扰素进行防御,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根据抗原成分和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α—干扰素,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进行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公认,迄今为止仍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干扰素治疗的目标是有效控制病毒感染,最大程度降低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学改变、缓解临床症状、稳定肝功能;从长远来看,则是预防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

成人剂量为每次300万一500万单位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隔日1次或每周3次,疗程不短于半年。

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平均疗效为30%一40%,其与药物剂量、疗程成正比。

拉米夫定联合长效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拉米夫定联合长效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拉米夫定联合长效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拉米夫定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进行了归纳总结。

方法检索近年文献,综述评价。

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或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更显着。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干扰素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20-021 拉米夫定的药物作用机制慢性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由于病毒复制并启动和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造成肝脏的损害,所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中应着重抗病毒治疗。

拉米夫定又名2’3一二脱氧-3’一硫代胞嘧啶,是一种l型核苷类似物,在中国临床应用最早,目前仍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的药物。

拉米夫定的作用机制为抑制hbv-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并对hbv-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体外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拉米夫定能快速持续地抑制肝细胞内hbv-dna的复制。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dna 感染所致的严重失代偿肝炎,可以迅速使患者血清hbv-dna降至检测水平以下,hbeag/抗hbe血清转换,大多数患者的肝功能及childpugh计分显著改善,肝脏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率降低。

虽然拉米夫定通过特异性的阻断嗜肝病毒dna的合成,显著抑制hbv的复制,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突变的可能性为17%-45%。

突变发生后一方面降低药物疗效,另一方面使肝病毒活动加剧,甚至诱发重症肝炎。

服用拉米夫定期间表面抗原几乎无法消失,而且部分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后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耐药,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如肝脏失代偿等。

尽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较高的耐药率影响了其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采用拉米夫定与长效干扰素联合对抗hbv病毒变异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长效干扰素派罗欣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长效干扰素派罗欣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显效 :血糖 达标 ,无不 良反 应 ;有 效 :血糖 改善 50% 以上 , 不 良反应较轻微 ;无效 :治 疗前 后症 状 、血糖 无改 善 。2型糖 尿病治疗效果为显效 、有 效百分率之和 J。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 SPSS 21.0软件 统计数 据 ,计 量 资料、计数资料 分别 作 t检验 、x 检验 ,结果 以 P<0.05说 明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 2型糖尿病治疗 效果相 比较 西格 列汀 组 2型 糖 尿病 治疗 效果和瑞格列奈组无显著差异 ,P>0.05(见表 1)。
病老年患者 的效果 比较(J].中国药房 ,2016,27(26):3711-3712. [2]樊实真 ,杨俊朋 ,张春玲 ,等 .胰岛素促泌剂与阿卡波糖治疗新诊
断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升血 糖素样肽-1的调节作用 [J].中 国糖尿病杂志 ,2016,24(4):348-351. [3]陈海静 ,孙海燕 ,刘红丹 ,等 .初诊 2型糖 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 格 列汀和瑞格列 奈治 疗 的效果 对 比 [J].糖 尿病 新世 界 ,2016,19 (24):25-26. (4]董洪燕 .西格列 汀与瑞格列奈 治疗初 诊 2型糖尿病老 年患者 的 效果 比较 [J].糖 尿病新世界 ,2017,20(1):7-8. [5]许敏 ,尹冬梅 .西格列 汀联合二 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 的临床 观 察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37(22):29-31.
表 2 千预前后糖化 血红蛋白、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相 比较 ( ±s)
注 :组 内前后 比较 , P<0.05 表 3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 、体重增长发生率相 比较 n(% )
2.3 两组低血糖发 生率 、体重增长发生率相 比较 西格列汀 组低血糖发生率 、体重增长发生 率低 于瑞格列 奈组 ,P<0.05 (见 表 3)。 3 讨 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细胞目的探讨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和抗病毒后康复效果的调查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6月该院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干扰素治疗。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率;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IL-2、IL-12;③研究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分别为(75.6±15.2)(76.9±14.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6.3±8.5)mmol/L、68%]、[(46.5±18.5)mmol/L、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2、IL-12分别为(5.23±1.28)、(6.32±1.87)、(5.19±1.35)、(6.41±1.9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2、IL-12分别为(6.92±2.57)、(7.63±1.74)、(9.54±2.67)、(16.34±2.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仅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结论干扰素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IL-2、IL-12细胞因子水平,对降低病毒含量,保护肝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干扰素;抗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康复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Cytokine and Anti Viral EffectFU Jia-xin1,JIANG Jian-ning21.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Province,530000 China;2.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First Affiliatal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Oniversity,Nanning,Guangxi Province,530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he effect of antiviral therapy. Methods 10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June,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basic treatment,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①compared 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rate of ALT and HBV-DNA negativ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②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L-2,IL-12;③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interferon therapy. Results ①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were(75.6±15.2)mmol/L (76.9±14.8)mmol/L,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afte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HBV DNA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26.3±8.5)mmol/L,68%],[(46.5±18.5)mmol/L,42%],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②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IL-12,IL-2 were (5.23±1.87),(6.32±1.28),(5.19±1.35),(6.41±1.94)mmol/L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IL-12,IL-2 were (6.92±2.57),(7.63±1.74),(9.54+2.67),(16.34±2.69)mmol/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③In the study group,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mild,and only 1 cases occurr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feron. Conclusion Interfer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IL-2 and IL-12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virus content and protect liver function.[Key words] Interferon;Antiviral;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ell factor;Recovery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而TH亚群细胞的分化与疾病的发展有关。

有学者对100例急性乙肝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体内TH1细胞占优势,与急性者不同,慢性感染者的体内以TH2细胞占优势。

IL-2、IL-12在TH亚群细胞分化和成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干扰素有着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因此该研究拟收集100例2011年4月—2014年6月该院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和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4月—2014年6月该院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干扰素治疗。

研究组平均年龄(45.8±12.7)岁,男29例,女2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6.9±11.7)岁,男28例,女22例。

两组人员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①第六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学术会议修订;②近期未抗病毒或免疫调节剂治疗;③无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④肝炎标记物阴性。

1.3 排除标准①血清胆红素>21 mmol/L;②谷丙转氨酶>150 mmol/L。

1.4 治疗方法入院后接受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护肝片等治疗。

研究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国药准字S2*******)服药方法:300万U皮下注射,1次d,连续治疗2周后改隔日1次,总疗程为半年。

1.5 评价标准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率;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IL-2、IL-12;③研究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6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率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分别为(75.6±15.2)、(76.9±14.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26.3±8.5)mmol/L、68%]、[(46.5±18.5)mmol/L、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IL-2、IL-1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2、IL-12分别为(5.23±1.28)、(6.32±1.87)、(5.19±1.35)、(6.41±1.9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2、IL-12分别为(6.92±2.57)、(7.63±1.74)、(9.54±2.67)、(16.34±2.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研究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分析50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3 讨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有着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与病毒接触后可阻止乙肝病毒蛋白质合成,并且增强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NK细胞的杀伤作用,达到抑制乙肝病毒核酸复制的疗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