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480的生长以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药品名】吲哚美辛【英文名】INDOMETACIN【别名】消炎

【药品名】吲哚美辛【英文名】Indometacin 【别名】消炎痛久保新美达新意施丁茚甲新艾狄多新运动派士ArtinfanIndomeeIndocid 【剂型】1.片剂25mg。
2.肠溶片25mg。
3.控释片25mg50mg75mg。
4.胶囊25mg。
5.控释胶囊25mg。
6.栓剂25mg50mg100mg。
7.搽剂1.55ml10ml。
8.乳膏剂1。
【药理作用】本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
本药还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而产生退热作用。
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本品全身应用眼内浓度低滴眼剂眼内通透性良好通常选用油剂。
【药动学】本品口服吸收完全而迅速口服生物利用度约98服药后3h血药浓度达峰值。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t为2 3h主要经肝脏代谢为去甲基化物和去氯苯甲酰化物。
60从肾脏排泄其中10 20以药物原形排出33从胆汁排泄其中1.5为原形药少部分从粪便排出在乳汁中也有排出。
早产新生儿口服本品吸收差且不完全。
含铝和镁的抗酸剂可减慢其吸收。
直肠给药更易吸收1 4h达血药浓度峰值本品不能被透析清除。
【适应症】1.甲状腺炎。
2.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增生性骨关节病。
3.癌性疼痛、滑囊炎、腱鞘炎、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及痛风急性发作。
用于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或其他难以控制的发热。
近年来还用于肾绞痛、痛经、偏头痛、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巴特综合征Bartter综合征等。
4.用本品的滴眼剂治疗Posner-Schlossman综合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葡萄膜炎、巩膜炎等取得了较好疗效。
5.在处理术后疼痛中本品可用作类阿片的辅助剂。
6.用于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及难治性和癌症发热。
巴戟天对人源结肠癌细胞HCT-116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步探讨

巴戟天对人源结肠癌细胞HCT-116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步探讨李灿涛;卢颖裕;陈勇儿;梁健;侯少贞;陈鑑强【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22(43)5【摘要】目的:检测巴戟天对人源结肠癌细胞HCT-116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于雄性裸鼠腋下注射人源结肠癌HCT-116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随后采用巴戟天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Morinda officinalis,EEMO)(12 mg/kg/d)和巴戟天生药(Crude drug of Morinda officinalis,CDMO)(200 mg/kg/d)为实验组进行灌胃给药,以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阳性药(30 mg/kg,每3 d给药一次,腹腔注射),以水(一次/d)为对照组,共四组(EEMO组、CDMO组、5-FU组和对照组),持续给药23 d。
通过检测各干预组动物的肿瘤重量、肿瘤体积、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判断巴戟天的抑癌作用;通过检测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水平以及巨噬细胞的极化趋势初步探讨其抑癌途径。
结果:EEMO和CDMO能不同程度抑制小鼠移植瘤体积的增长(P<0.05)、降低移植瘤的重量(P<0.01)和降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P<0.05)。
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显示EEMO和CDMO可显著下调肿瘤组织VEGF、HIF-1α和COX-2的表达水平(P<0.01和P<0.05)。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EMO和CDMO极显著增加iNOS的表达水平(P<0.01),并且极显著提高i NOS/CD206的比例(P<0.01)。
结论:EEMO和CDMO对小鼠体内的移植瘤发生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VEGF、HIF-1α和COX-2/PGE2信号通路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
华蟾素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

华蟾素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研究
王宇
【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5)005
【摘要】目的:观察华蟾素(Cinobufacini)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系增殖及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以人结肠癌SW 480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观察
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吖啶橙(AO)/溴乙锭(EB)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凋亡率.结果:在20~120 μg/mL,华蟾素能明显的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AO/EB荧光染色法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惭增加.结论:华蟾素具
有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
【总页数】3页(P326-328)
【作者】王宇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0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2
【相关文献】
1.益生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J], 陈赞;林朗;杨宗哨;
李丕宏;陈上住
2.华蟾素对TGF-β1诱导人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化的实验研究 [J], 沈国强;林炜栋;陈向芳
3.华蟾素诱导人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J], 赵志远
4.华蟾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J], 李萌;周琴;范盎然;胡叶;杨萌;左明焕
5.联合应用华蟾素与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J], 韩鸿彬;陈嘉勇;袁勇;梁道明;张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柰酚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柰酚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
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被用于治疗CRC,但限于药物耐受性和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寻找新的CRC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山柰酚(Ellagic acid, EA)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研究表明山柰酚具有抗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
然而,其诱导CRC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明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山柰酚诱导CRC细胞HCT116凋亡的分子机制,并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1)山柰酚对HCT116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剂量响应关系研究;(2)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柰酚作用下HCT116细胞的凋亡率;(3)观察山柰酚诱导HCT11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4)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山柰酚作用下HCT116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2.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将HCT116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孵育,维持在37℃、5%CO2的恒温环境下,直至细胞密度达到80%以上。
(2)药物处理:将HCT116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山柰酚进行处理,培养24、48、72小时后分别检测凋亡率,并在其中一种时间点采取细胞蛋白样品。
(3)流式细胞术:采用刻蚀乙酰化荧光素V-酯(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通过流式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4)形态学观察: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山柰酚处理下HCT116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5)Western blot技术: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Bcl-2、Bax、Caspase-3等。
二甲双胍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 数据库统计,2018年CRC 有180万新发病例和88.1万死亡病例[1]。
目前CRC 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
因此,亟待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CRC 提高治疗效果。
CRC 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有多种因素影响CRC 的发生发展,包括吸烟、饮酒、遗传因素、肥胖及糖尿病等。
2型糖尿病是罹患CRC 的独立危险因素[2]。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其低成本、易耐受及安全性强等优点,越来越被关注。
它除了可以降血糖外,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以及延缓肿瘤进展等[3]。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CRC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并在治疗CRC 上有一定的作用[4]。
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1二甲双胍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12个月后与未口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CRC 发病风险降低了12%[5]。
此外,CRC 的发病风险可随着二甲双胍使用剂量的累积而逐渐降低[6]。
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与CRC 关系的荟萃分析提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与未服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降低了25%[7]。
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CRC 发病风险外,还可显著改善CRC 患者的预后。
Deng 等[8]研究发现,口服二甲双胍的CR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 =0.73,95%CI :0.63~0.84)与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 =0.60,95%CI :0.50~0.73)均显著提高。
另有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降糖药联合化疗组,二甲双胍联合化疗后的CRC 患者总体生存期延长了14个月[9,10]。
Ng 等[11]认为二甲双胍还可降低CRC 的复发率(HR =0.65,95%CI :0.56~0.76),延缓肿瘤进展。
β-谷甾醇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β-谷甾醇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陈喜;李若男;李晶;赵李娜;徐志立【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24(62)9【摘要】目的探究β-谷甾醇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并分为β-谷甾醇高(240μmol/L)、中(120μmol/L)、低剂量(60μmol/L)组,设置空白对照组(0μmol/L)。
应用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处理HCT116细胞。
24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β-谷甾醇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β-谷甾醇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CT116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HCT116细胞中PI3K、磷酸化Akt、Akt、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AutoDock 软件实现β-谷甾醇与PI3K和Akt蛋白的分子对接。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β-谷甾醇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促进细胞的凋亡;抑制HCT116细胞中磷酸化Akt、PI3K、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β-谷甾醇与PI3K、Akt蛋白的结合均较为稳定。
结论β-谷甾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HCT116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总页数】5页(P78-81)【作者】陈喜;李若男;李晶;赵李娜;徐志立【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RNA干扰靶向抑制自噬调控基因Beclin 1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自噬活性及增殖/凋亡的影响2.JS-K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3.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4.过表达FGFRL1抑制HCT116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5.EGCG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116增殖、凋亡及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氧微环境中肿瘤的能量代谢

文章编号:1000-1336(2007)01-0058-04低氧微环境中肿瘤的能量代谢沈方方罗娟金晟娴曾昭淳(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重庆400016)摘要:处于低氧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其血管生成和代谢方式的改变使之能在低氧环境中生存及增殖。
Warburg早已发现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的改变,即在有氧环境中也优先利用糖酵解而非有氧呼吸来获得能量。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如COX、SDH、FH,发生改变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其发生机制有关。
关键词:肿瘤;低氧微环境;糖酵解;p53中图分类号:R730.23———————————收稿日期:2006-09-11作者简介:沈方方(1984—),女,本科,E-mail:sffshan-non101@sina.com;罗娟(1985—),女,本科,E-mail:luojuan-lois@sina.com;金晟娴(1984—),女,本科,E-mail:ak-ing1219@tom.com;曾昭淳(194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engzc88@yahoo.com.cn细胞需要能量来维持其生存。
细胞的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和线粒体的有氧氧化。
肿瘤细胞亦是如此。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人体肿瘤大多为实体瘤(solidtumor),由瘤细胞和间质构成。
后者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和胞外基质等,其中血管起营养肿瘤细胞的作用。
传统上将实体肿瘤的生长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
无血管期的肿瘤主要依靠周围组织的弥散作用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其生长速度较慢。
当肿瘤直径不超过1 ̄2mm时,可长时间地潜伏在组织中而无明显进展。
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新生血管的生长滞后于肿瘤生长且多数结构异常,血管提供营养和氧气的能力无法满足肿瘤生长需要,故恶性肿瘤的中心常是坏死区,且在有氧区与坏死区之间形成所谓低氧区的细胞带。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张圭;薛耀明;高方;朱波【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0(23)9【摘要】目的糖尿病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生成明显增多.文中观察AGEs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SW-480,以终浓度分别为100μg/ml、200μg/ml、500μg/ml的AGE-BSA处理细胞24h,并设正常对照组和BSA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W-480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mR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mRNA的表达.结果①MTT 结果示100μg/ml、200μg/ml、500μg/mlAGE-BSA作用SW-480细胞24h后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②流式细胞术结果示200μg/mlAGE-BSA干预组24h后可以减少SW-480细胞G1期百分率,同时增加S期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0μg/mlAGE-BSA干预后可以上调RAGEmRNA和cyclin D1mRNA的表达(P<0.05).结论 AGEs能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AGEmRNA和cyclin D1mRNA的表达,加速细胞G1期向S期转换相关.【总页数】4页(P924-927)【作者】张圭;薛耀明;高方;朱波【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相关文献】1.益生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J], 陈赞;林朗;杨宗哨;李丕宏;陈上住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阿尔采末病的发展 [J], 孔卫娜;安胜军;柴锡庆3.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胞外段的原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J], 丁宁;肖慧;高巨;许立新;佘守章4.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影响 [J], 周小智;薛耀明;朱波;沙建平5.抗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抗体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引起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瞬变的影响 [J], 邵亚辉;许顶立;赖文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ut to
of NSAIDs.The hypothesis
that
NSAIDs blocks tumor angiogenesis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In 1971,Folkman figured that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depends upon new vessels formation.Tumor vessels not only provide necessary nutrients to tumors but construct pathways for
哚美辛显著减慢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用药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
移植瘤体积分别为(458.89:k32.07)ram3并N(828.21士31.59)mm3,抑瘤率 达44.6%。实验结束时两组裸鼠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尸>0.05),未见 明显胃肠道毒性反应;③实验组瘤组织中MVD(19.50土5.32)较对照 组(37.40土4.93)显著减少(P<O.001),实验组瘤组织VEGF的表达
摘要
背景:
结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 药的人群大肠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风险较未服药者显著降低。 临床随机试验证实,舒林酸和塞来昔布均能有效抑制腺瘤样息肉生 长。非甾体抗炎药还可抑制化学致癌剂在啮齿动物体内的致结肠癌过 程。大量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为菲甾体抗炎药的抗瘤机理提供了各 种理论基础,其中关于非甾体抗炎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观点引起了
malignant
cells to
transfer
elsewhere,leading
endothelial growth angiogenesis.The
as users
of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
drugs
(NSAIDs),such
aspirin
indomethacin,have colorectal
lower risk of
colorectal andenomatous
polyps and
cancer
inhibit the growth
of adenomatous polyps.Many o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SAIDs inhibit tumor formation in rodent models of
chemical carcinogenesis.Lots of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than
nonusers
Randomized
sulindac effectively
clinical trials have confirmed that two NSAIDs,the prodrug
and
the
selective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
celecoxib,
结果:①吲哚美辛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HCTll6和SW480
细胞48小时后,两株细胞的生长活性均受显著抑制(P<O.05),随着 吲哚美辛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药物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 效应,IC50分别为(318.2土12.7)}_tmol/L¥H(701.4士29.5)pmol/L;②吲
及预后密切相关。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吲哚美辛对人结肠癌HCTll6和SW480
细胞株及HCTl 16移植瘤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吲哚美辛作用后移植瘤 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从影响血管
(1.19士0.17)较对照组(1.90士0.48)显著下降(P<0.01),并且MVD与
VEGF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k=O.714,P<0.05)。 结论:吲哚美辛在体外能抑制人结肠癌HCTl 16和SW480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吲哚美辛能延缓结肠癌HCTl 16裸 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及微血管密度有关。 关键词: 吲哚美辛, 皮生长因子 结肠肿瘤,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
生成方面探讨吲哚美辛抗结肠癌的机制。
方法:①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CTl 16和SW480。应用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吲哚美辛(100pmol/L 10009mol/L)对结
肠癌细胞株HCTIl&和SW480存活率的影响,计算半药抑制浓度 (IC50);②用人结肠癌HCTll6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
广泛关注。1971年,Folkman最早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
血管生成的学说。肿瘤不仅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丰富的营养,而 且还通过血管向宿主输出大量恶性细胞,导致肿瘤不断生长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管生成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vE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
碗+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ABSTRACT
Background: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malignancies with poor prognosis.Numerous epidemiologic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long・-term
后将裸鼠随机分为两组(5只/组),实验组用灌胃法每日喂服吲哚美
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辛3mg/(kg・d),对照组每日给予相应体积的溶剂(O.2%--甲基亚砜一 生理盐水溶液),隔目测量瘤结节大小及裸鼠体质量。用药4周后以 颈椎脱位法处死裸鼠,绘制肿瘤生长抑制曲线,计算抑瘤率,评价吲 哚美辛的抑瘤效果;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 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瘤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