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博物馆简介

中国烹饪博物馆简介

长垣县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简介长垣县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座落在景色秀丽的长垣县食博园内,该馆是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县委县政府精心筹划,于2011年7月份开始筹建并于2013年元月4日建成开馆,是国内首家以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本馆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共分一楼中厅和“中华烹饪,源远流长”、“天下滋味,悉在庖厨”、“万变千姿,筵席艺术”和“海纳百川,厨乡长垣”五个展区,馆内共展出文物240余件,展品1000余件。布展以烹饪历史为主线,巧妙配合声光电、三维动画、视频播放、电子互动等高科技为手段;以历史场景复原、数百件反应人类生活饮食的出土文物实物陈列、历史人物介绍为内容;展陈理念为理清各个历史时期中华烹饪文化、中原烹饪文化在不同菜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发展的脉络,彰显了中国烹饪文化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中国餐饮文化辉煌的历史之中,用全新的方式诠释了“中华烹饪”的博大精深和源源流长。

长垣县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社会教育作用发挥明显,已成为长垣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广大民众参观学习的文化殿堂和青少年教育熏陶的第二课堂,为提高社会民众的综合文化素养,为繁荣长垣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共接待参观团体400余个,游客13万余人,先后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河南省副省长王铁、

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等全国、省、市领导来本馆参观视察,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中国园林赏析---拙政园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段路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暑假的第一天,杨老师带我们去夏令营活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江泽民爷爷写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七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后面就是文字博物馆的大门,形状好像是一把大大的钥匙矗立在那里让我们去开启文字的殿堂。文字博物馆又像一座金字塔,但是没有尖,看上去雄伟而壮观。 我们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投影屏幕,里面播放着整个文字博物馆的简介,往里走就看到一个个甲骨文还有一些考古员的工具。我最喜欢第二层了,这里有可以用手在上面写字的电脑,,你想写什么字都可以都是工工整整的,还有一些电子书,只要在上面用手一挥就可以翻页了,还有一副五十六个民族人物的巨画和各种民族的语言文字课本,让我们了解到我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中国就有这么一个文字博物馆而且在我们安阳.我为中国的文化感到骄傲.更为安阳感到自豪.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观后感篇2放暑假的时候,我姨姨夫带姥姥、姥爷、妈妈、我和飞飞一起去玩。 我们先去了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的桃花谷,哪儿的风景真美呀,

然后我们还去了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我认为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最好玩了。 博物馆一共分为三成,第一层讲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时间和发现过程,第二层讲的是甲骨文的来历和制作方法,第三层讲的是文字的发展和各个民族的文字。 一层:甲骨文一殷商时期就被发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 二层: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期。 三层:现代汉字的发展,也许炎黄子孙根本不曾留意,随着现代信息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和延续的工具;;;古老的汉语言文字,在目前以英文为主导的现代信息资讯世界,正面临激烈挑战。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以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几年来,他们投入巨资,组织力量,刻苦攻关,奋勇拼搏,终于使这种被动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并转危为安。该公司及“奇人”朱邦复,从事汉字研究30余年,发明了“仓颉输入法”、首创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1各位游客: 我叫刘XX,今天是你们的导游。 我们今天来到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北京故宫历史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子有9999间半,故宫四周饶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河城。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北京故宫门前。 各位游客,你们看,这座故宫的四个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外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它们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为高大

的,它金碧辉煌,这个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子上雕刻着云龙云凤的图画,末代皇帝溥仪就是在这里举行了他的登基大典礼。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游客,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2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天桥南大街126号,它的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始建于1950年,1959年建成,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 以展示生物和人类发展史,普及自然知识为主中,是一座大型自然主题博物馆。 这里有生动的.生物进化史陈列,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千姿百态的植物的各种个样的生物化石和标本,自然博物馆有5个展厅,分别是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 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四实小宋家和 3月1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开车来到了安阳中国文字博物 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鎏金的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名北边是“字”门,它采用了甲骨文中“字”的字形建造而成。过了“字”门就是广场,广场两侧是用玻璃镶嵌保护的各种复制的甲骨文,在广场上有很多白鸽,朝着我们“咕咕咕”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 接着我们走进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厅。大厅正中挂着一个很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不断地重复播放着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些介绍;迎着大厅是用朱红写的繁体“论语”两个字,上下排列被警戒线保护着,大厅南面墙上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一片甲骨惊天下”几个字;大厅东面是中国书法简史,介绍了我国书法的形成、发展历史;大厅西面则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介绍的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一楼的展厅展示的是甲骨文的发掘过程。来到二楼展厅,众多的甲骨文字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和妈妈试着认这些甲骨文字,有些“日”“水”等象形文字偶尔也能认对一个;再往前走,陈列的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有的是用来喝酒的,有的是用来煮饭的,有的是用来制作瓷器的,有的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的是用来

打仗的,各种用途,它们上面多多少少也都有文字,是从全国各地文物博物馆汇集到此的,这上面的文字被称作金文。 在三楼展厅,我们看见了许多雕像,有一处是反映古代人们制陶的场景,有的挖泥、有的做坯,有的烧火、有的打磨、成品被运走销售。在一个展厅我们还看到了制作纸张的工艺,它是西汉的蔡伦发明的,用竹子经过浸泡、锤桨、蒸煮、压制成纸。想一想,蔡伦真的很伟大啊,如果没有造纸术,我国的历史文化还不知道怎样传承下来呢。 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我们的一个教学特色就是:自然特色。为加强学习,我

们决定参观“自然博物馆”。 3月30日我们冒雨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标本,还有着历史悠久的化石。 首先我们看的是恐龙展厅,刚一进门就被硕大的恐龙吸引,它是恐龙家族里个体最庞大的马门溪龙。这只恐龙成年后长22米以上,重达十吨。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四川盆地一带。它的最重要特征是脖子很长。吃东西的话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胃里,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恐龙,慢慢的,仿佛回到了几亿年前的恐龙世界。站在霸王龙的脚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小,想到了我们刚上过的一节课《小人国的故事》。 转弯处,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是蕨类植物不是树木。我们可以看见一只很大的蜻蜓。足有70公分长,很难想象当时的蜻蜓有那么大,感觉像进入了科幻世界。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空气含氧量高达30%。 将我要离开这恐龙世界时,我看到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一些科学家的推算,是恐龙灭绝的种种假说,当我认真地读完这些字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我们又看了昆虫,哺乳动物,森林等展馆。听着讲解员跟我们讲解着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讲到很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动物的标志,又有很多动物都已经人为地灭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一九九二年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二00五年十月,建筑面积达三千三百九十平方米,在保留原来民国时期二层小楼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1]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东北街,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新馆内采用书画、模型、投影电视等多种形式展示姑苏园林,让参观者直观、轻松地了解姑苏园林特点、历史和文化。这座新馆由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园林传承厅五部分组成。经过近一年建设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12月4 [2] 馆内景色 在外观上,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却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林的精巧细致。此外,古代造园场景模型、一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经复原的已经消失的园林遗迹模型

等的布置,也使园林博物馆新馆成为参观者读懂苏州园林的“教科书”。[1] 1992年秋建成开放的园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新馆的入口处设在老馆门 序厅 馆内 沿一个小坡右行后,来到序厅的门口。正面是一幅双面绣,约有七八平方米,由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亲手绣成,原作是李可染所画拙政园部水廊图景。右首是苏州著名画家张继馨所作松、竹、梅绢水墨画,清淡素雅,与园林的意趣相合。双面绣的背后摆放着一架古琴,下面的琴砖上护心镜等汉代风格的纹样,据介绍这象征强大、生命不息的意思。 园博新馆虽小,但游览线路却是“九曲十八弯”。昨天引导记者参观的园博新馆布展人之一陈荣伟说:“刚来的时候,觉得里面就像一个迷宫”。因此在这一间序厅里切记要看清左首沿墙而设的参观指南,这里还有免费提供给参观者的博物馆简介。 经过贵宾室的门口,便来到序厅的第二间。在这里,苏州园林被放到更大的体系内来观察欣赏。首先是世界造园体系的比较。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中国体系散点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着重显示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西亚体系以伊斯兰园林为代表,大多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整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欧洲体系的特点则通过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立体构造模型来展现,着重显示规整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被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其次是中国园林体系内的比较,即对比展示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中国园林三个分支。在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朴实简练、雅致幽静的寺观园林之中,苏州私家园林布局紧凑、古朴淡雅、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特色更加鲜明。 序厅部分还设有一个放映室,可供参观者休息,同时欣赏一下园林的风光片。博物馆内几乎在每个重要的展厅内都有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非常方便。 走过一条长廊,在序厅的第三部分内,是初次展现的清代造园场景,通过126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的动作神态,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相地、立基、树屋、油漆、叠山等苏州园林的建造过

北京自然博物馆介绍

自然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4月2日。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40平方米。馆藏标本10万余件,藏书5万余册。是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座大型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现代生物、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标本收藏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馆内常年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等基本陈列和《恐龙世界》、《水生生物馆》、《人体真奇妙》等专题陈列。每年推出专题临时展览8-10个。常年有1-2个展览在本市和全国巡回展出。《中国恐龙展》、《中国古动物展》等大型展览年连续多年来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科学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学术性刊物《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大型科普刊物《大自然》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年均接待观众50万人次,有效地发挥了科普主力军的作用。 本景区免费参观,团体提前一周预约,零散观众现场领票。 电话:67020663 开放时间:8:3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面积: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100050) No.126, Tianqiao South Street, Chongwen District, Beijing (100050) 交通: 公交6、7、17、20、34、35、36环、59、105、106、110、120、707、729、743、803、826路天桥站下 Bus No.6, 7, 17, 20, 34, 35, 36 (loop line), 59, 105, 106, 110, 120,707, 729, 743, 803, 826 to Tianqiao 行车至天坛西门,向北100米,路东 资料参考畅游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817185426.html,

北京园林博览会观后感

北京园林博览会观后感 上周末去丰台参观了第九界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总体感觉一般,没有什么让人觉得震惊或眼前一亮或觉得不看必遗憾的景致。我觉得对于那些看过世博会、花博会等,平时多少也游览了一些地方的人,这个园博会不去也不可惜,但对于一些平时不爱走动,各种博览会也看得不多的人,倒也不妨借此机会看看,至于家中有孩子带着去也算是能增长一些知识吧。 园博会的正门是3号大门(内): 园博会的正门3号门(外):

目前园博会的正常门票是100元一张,团体90元,老人学生也有优惠,不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个人觉得不去为好,因为除了那些展览馆,大多城市、省馆内因为建筑本身或地势的原因需要上上下下,所以推着轮椅参观很麻烦。对于学生倒是觉得学校组织去是个好办法,里面的航天馆、主展馆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还是能让学生长些见识的。 因为刚刚建成,所以目前里面的湿地和锦绣谷还没什么可看的,但过一些年这两个地方的芦苇、花草长成气候后估计会出些风景。 湿地:

走上来就可以俯瞰锦绣谷:

锦绣谷: 我觉得目前园博会的开园时间设计得不合理,早上9点才开,下午6点闭园,其中大部分室内展馆4点就不再让人进。其实北京这段时间室外并不冷,完全可以开到晚上10点(想当年世博会是可以到12点的),这样基本可以参观完。如今这时间全部参观完没可能,可再去一天真有点不值当。我们那天没有按时出,到快8点才出来,结果是里面保安看见我们就问是工作人员还是游客,确定是游客后看见老公的摄影包那么大就带着怀疑的眼光问包里面是什么?最后还告诉我们出门要开包检查的,我们说没问题,不过后来大门口的小伙子倒没检查。 园内的一些植物造型:

安阳文字博物馆

安阳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自项目启动以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09年年底建成开馆。 建设背景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安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省辖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小屯一带),历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其都城遗址于200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 为了更好地保护殷商遗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001年4月20日,安阳市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在殷墟申报过程中,鉴于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中,除大量的甲骨文外,许多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也有文字,在展示悠久的中华文字和文明方面具有显著资源优势,安阳市委、市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议,筹划建设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文字博物馆。郑州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王蕴智先生也给时任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写信,建议建设一座文字博物馆。李克强同志将王蕴智的信件批转给安阳市委、市政府,并批示同意文字博物馆建在安阳。2002年8月14日,李克强省长在安阳调研时,要求文字博物馆建设要尽快立项,并作为河南省政府督办的重点项目予以全力支持。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赴安阳考察,明确指出:“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个创意好,有新意,而且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是必要的。要把中国文字博物馆办成国家水准的博物馆,不能仅限于安阳,限于河南,要成为国家级的博物馆,并把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及有关词语典故都反映出来。”2007年8月24日,李长春同志再次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的重大文化工程,它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文字博物馆建设成为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国家的汉字文化中心和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平台。要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承办方(河南省政府)要全力以赴,文化部、中宣部要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把文字博物馆建设成高水平的国家级博物馆”。 2004年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京听取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建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文字博物馆可以再现中华文化的源头与辉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有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2008年4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亲临中国文字博物馆工程现场视察时指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文化和文明的民族工程、历史工程、国家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很高要求,建设中国文字博物馆,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千方百计把工程建设成国家和世界一流的工程,让子孙后代、千秋万代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2005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阳文字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5〕94号文件,批示“拟在河南安阳建设的文字博物馆名称可定为‘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2007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河南中国文字博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在4月20日,我们几人怀着既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国家博物馆。人来人往中,我们终于进入了国家博物馆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视觉的冲击力。展览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展现

文字博物馆导游词

文字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文字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语音导览讲解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是一座面向国内、 国际开放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您现在走进的是前厅,这是入馆参 观的过渡空间。你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的馆名。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 民同志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题写。背景上的文字随机选自《康熙字典》,体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请您走进序厅。序厅共有四面浮雕。北面表现中国文字 载体发展史。最上面的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 鼓文,最下方是书写在纸张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 字从陶器刻画、甲骨契镂、到铸于铜、勒于石,最终发展到纸张书 写的历程。东面浮雕表现汉字字体演变的一个轮廓,某种意义上也 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南面浮雕表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 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我们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西面浮雕集中表现 各少数民族文字,选择的是主要少数民族的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 有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还有一些现在不再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四块浮雕的内容浓缩了中国文字的概况,表现了中国文字的丰 富多彩和源远流长。浮雕旁边的天然石材有竖向的凹槽,远远看去,好似古代的竹简。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也象征着中国的水墨书法。房 顶上的苍穹代表了天空,周围的灯饰象征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接下来,请您走进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 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和中 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 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 献记载并最早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迄今为止已 经发现了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商代 社会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甲骨文记录了这个王朝许多早已 被时间湮没的故事,已经成为古今安阳的符号。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2012年12月26日,我们班组织了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活动。我个人认为这次的参观非常有意义,更大限度地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知识。在与历史证据的交流中我们第一次体验了几十亿年以前的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约在66亿年前,宇宙发生了一次大爆炸,经过时间的洗礼,爆炸后的碎片和物质经20亿年的凝集与沉淀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原始地球的大气中含有氮、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就是没有游离的氧气。原始地球最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在这些自然现象的推动作用下,在经过了大约10亿年时间的孕育,生命就产生了。又经过了30亿年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了大量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类型和已经灭绝的生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详细地来说:地球早期的生命事件经历了冥古代——生命的化学演化阶段,太古代——原核生物发展时期,元古代——原生生物发展的时期,最后即为寒武纪。最早的生命记录出现在了太古代,在元古代后生植物出现,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的大气注入了一种新的成分氧气。这为新生命地进化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生命演化的又一转折点。这是我在这次参观活动中所了解到的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了课本上所讲过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核动物。在自然馆的展厅的叙述墙上我再次了解到: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其主要特征就是身体只由一个单细胞构成。这类生物的分布范围很广,生活在淡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这样一个简单的细胞担当了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就这么神奇。在单细胞动物的逐步演化过程中,由于这种单细胞的不断聚合,不断进化。便出现了后生动物。显而易见,后生动物已不同于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它已是一个多细胞生命体,从它开始组成生命体的细胞便有了组织和功能的初步分化。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有关后生动物的讲

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古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古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古玉 2013-07-08 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玉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高26厘米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

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卷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高7.2厘米、宽5.2厘米 卷龙是红山文化标志玉器之一。龙身圆形,额头隆起,吻部前凸。除头顶的三角形大耳,大眼睛以及吻部的多道皱纹由比较简洁的线刻划外,光素无纹饰。首尾之间有横向窄缺口,或连或断,或为一道不明显的划纹。颈背部对穿一小孔,可穿系佩挂。在红山文化大墓中,卷龙多位于墓主的身躯上面,可能穿绳佩于胸前,应是当时的一种礼仪用玉和宗教用器。红山文化墓葬中往往有成批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一般个体都较小,且有穿孔,被认为是佩饰,其中各种动物类的玉饰雕琢尤为精细,如玉龟、鱼形石坠、玉鸟、双龙首玉璜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中国国家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璧 新石器良渚文化 1984年浙江余杭钟介出土 直径17.6厘米、孔径5.2厘米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征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经常与琮、钺等构成固定的玉器组合。《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

寿山艮岳造景手法的现代运用——以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

寿山艮岳造园技法在开封古城更新中的运用 ——以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 朱婕妤 摘要:寿山艮岳(以下简称艮岳),以其高超的园林造诣以及举全国之力营造出来的“人间仙境”一直为风景园林人所津津乐道。开封提出古城复兴的战略目标,为了迎合“一城宋韵半城水”而去复建艮岳,其可行性几乎为零。在开封水系一期艮岳园的建设中,我们既要体现艮岳园林精魂,又不能盲目地全面复建。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其独特的空间布局、造景手法,并在原址1/17的范围内通过园林、建筑、园艺等方式进行重构。通过“以小见大、取其精华、虚实结合、再现辉煌”的手法建造全国唯一一座以艮岳为主题的园林博物馆。本文拟从艮岳的核心价值入手,探讨艮岳园林博物馆的设计难点与对策,以及艮岳园林博物馆的空间布局、景观营造的具体手法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寿山艮岳造景开封园林博物馆北宋道教 开封古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古城复兴”、建造宋城的战略目标,并构建“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城市景观,其城市构架将遵循着北宋汴梁城的空间格局进行改造。作为宋代汴梁城重要的园林空间,艮岳的复建与否和如何复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艮岳作为北宋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高超的园林技艺,独特的艺术品位冠绝众园。然其毕竟是穷尽全国之力营造而成,现代开封复建占地50公顷的艮岳其可能性几乎为零。历史不可能重演,但艮岳的园林精魂却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进行展现。 笔者受开封市城乡规划局委托进行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的详细设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公顷,其中艮岳博物馆区占地2.82公顷。 1艮岳核心价值 艮岳作为开启自然山水园格局的皇家园林,其核心价值总结来说是五个“最”。 最崇道,它体现了宋徽宗崇拜神霄派道教文化而创造的人间仙境。艮岳的园林意境、建筑名称均与道教文化相关。最仙境,艮岳是按照徽宗的画作《寿山艮岳图》“按图度地”进行修建的,充满诗情画意。最壮观,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三个最著名的建筑分别为绛霄楼、津殿和萼绿华堂。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无出其右者。最纯粹,群植成景,片植成林。有梅岭、斑竹麓、海棠川、梅渚、芦渚、椒崖、药寮等纯粹植物造景的区域。最朴素,人工自然山水园林首开先河,有人工瀑布,甚至人工“云雾”。

天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 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 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 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 噬人鲨 又称大白鲨。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

又称翻车鱼。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 蝠鲼 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它是双吻前口蝠鲼。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 又称老鼠鲨。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 热带雨林观赏区 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触摸池 在这里您可以亲手触摸憨态温顺的海龟、行动迟缓的海星、奇形怪状的海螺、张牙舞爪的虾蟹、反应敏捷的鱼类、还有舞姿翩翩的海葵……您甚至可以亲手投喂。 海洋生物区 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我们人类向往的地方,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秘密,生活着大量的生命群体—海洋生物。 天津自然博物馆水生动物照片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报告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东郊,2013年12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这里展示着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展现着中国的兴衰史,也是中国发展的创新史。 在安阳出土了一些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形成体系的文字,这些甲骨出土于商后期的都城所在地今河南安阳殷墟。在这里先后近百年时间共发现十几万片刻辞甲骨,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很多的政治﹑经济等信息,对当时的历史研究来说有很大的价值。 在文字博物馆的墙上展示了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展览馆以一片甲骨惊天下开始向我们展示中国文字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发展也是从神话造字传说开始,到现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开始。顺着文字的发展中国的文字走向秦朝的大一统,行成了中国统一的小篆这种文字开始通行全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变得更加简化出现了隶书﹑楷书,行书,这些文字都顺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在讲解员的讲述当中不时的为我们讲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在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讲解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说,在讲解制鼎的过程中说道了一模一样的来历,在对青铜器的讲解当中讲到中国古代人对青铜器的运用。 在讲述的过程中不单单是为我们讲解述文字发展,也在讲述文字载体的的发展,文字的载体也越来越便于携带,让文字的载体成本降低,使文字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从书写的工具上看中国的文字书写也是走向艺术化,让书写的变得更加便捷。中国的文字不单单是讲述文字,是在讲述民族的创新,现在我们回首了解文字的发展史,这是在给我们灵感,让我们敢于创新。 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后,我们到安阳易园进行游玩,放松心情。在易园的示意图上看到陆地和湖水形成了太极八卦,我想这是叫易园的原因,在这个游园当中景色不讲就对称有种凌乱美,游园的环境相对还算不错但也存在一定的的不足当观赏完游园之后我们就乘车返回学校。 在这一天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有一定收获,了解了中国的文字发展的进程,让我看到文字发展背后的故事,对中国文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看到易园想到在设计上的艺术创新灵感。安阳的文字博物馆的这趟参观值得回忆。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800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800 自然博物馆(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又称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机构。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800 学校组织我们星期三去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这天虽然细雨蒙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坐上巴士,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怎么这么久还没到啊?终于,我们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门口。 在大厅里有宣传册,上面是自然博物馆的地图,一向喜欢小动物的我,看到上面有以“动物——人类的朋友”命名的专题馆,自然不能错过,便急忙奔去。“哇!”我不由发出惊叹,一进展厅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很大的北极熊标本它身上的毛像雪一样白,眼神是那样的可爱,如果没有东西挡着我真想抱抱它。但一想到这么可爱的动物已濒临灭绝了我不由难过起来。跟它和了好几张影才接着往前走。在一面墙上有几十种蝴蝶标本有红锯蛱蝶、虎斑蝶、鹤顶粉蝶,色彩斑斓,让你眼花缭乱,可惜这些蝴蝶也濒临灭绝。不光有蝴蝶标本还有豹子、金丝猴、马来熊、东北虎、熊猫标本,一个个都是那么逼真、可爱。 参观完这个展厅我的心中有了同这个展厅的名字一样的感觉“动物——人类的朋友”,是啊,现在许多动物都已

经灭绝了,如果人类再不保护动物的话,动物可能会从此消失,所以请保护动物吧!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800 “五一”节这天,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和爸爸一起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动物骨骼展厅,一幅巨大的骨骼就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哇!好大啊!”我不禁暗自感叹。原来这是一幅蓝鲸骨骼,长足有20多米,非常壮观,听爸爸讲,它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生活在蓝色的海洋中。在这里,我还看到了远古时期的恐龙骨骼和黄河象骨骼,它们的个子高大威猛,足有动物园里大象的两到三倍,爸爸说它们原本生活在远古时期,主宰着整个地球,由于地球环境的恶劣变化,它们慢慢地全都绝迹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感到很伤心,我想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动物,用心地去爱护它们,和它们和睦相处,它们也一定给会给咱们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接着我们来到了森林之夜,这里的灯全部关闭了,整个园区漆黑一片,远处动物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出绿色的光,并不时传来狮吼声、虎啸声、猫头鹰的啼叫声和其他动物的怪叫声,就好比将自己置身在深夜的森林中,四周被紧张危险的气氛所笼罩,让人感到胆战心惊、好可怕啊!我想只有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来这里体会夜晚的动物王国。 最后我和爸爸来到了探索角,这里是锻炼小朋友们自己

安阳文字博物馆作文

安阳文字博物馆作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阳文字博物馆作文》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段路北,是一所值得去学习的博物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篇1...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段路北,是一所值得去学习的博物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篇1 昨天下午我们去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主要参观了解了了解了两种文字,分别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它出土于商代后期商王国都城所在地——河南安阳殷墟。 百年来在这里先后发现的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代社会弥足珍贵的资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模型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甲骨文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甲骨文和她的发现地安阳殷墟一起,揭示了3000多年前一个强大王朝背后的故事。威严的宫殿、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灿烂的文字成就,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文明。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方折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圆笔多,转折圆。和甲骨文相比,字形变化

更加多样。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金文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祖先及王侯们功绩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看过这些文字之后,我感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我不禁自叹,没来文字博物馆之前我对这并没有什么了解,但现在看过之后,我突然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字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啊!这种感觉就像井底之蛙从井底跳出来的那种感觉。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内心在不停的赞叹着。 篇2 放暑假的时候,我姨姨夫带姥姥、姥爷、妈妈、我和飞飞一起去玩。 我们先去了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的桃花谷,哪儿的风景真美呀,然后我们还去了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我认为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最好玩了。 博物馆一共分为三成,第一层讲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时间和发现过程,第二层讲的是甲骨文的来历和制作方法,第三层讲的是文字的发展和各个民族的文字。 一层:甲骨文一殷商时期就被发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 二层: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