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
城镇化浪潮下,如何坚守耕地红线——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耕地保护

3 01 A D E O R E /1 2 N &R S U C S L
5
,
/
.
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 ,耕地保护已超越其传统意义上粮食安全的范畴,越来越成 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以及 国际安全稳定 的全球性、综合性 战略问题 。一方 面 我国人口总量和人均粮食 消费量在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每一次粮 食短缺都带来粮 价高涨,并 带动物价总水平的上 涨,影0 宏观经济 的稳定。 向
市化发展 区在空 间上将 高度重合 ,保护耕地形势相
当严 峻 。”该 提 案 指 出 。
两会 代 表 委 员 热 议耕 地保 护
文\ 怀 龙 周 刘 维
保
务
护 耕 地 事关 民生 和 国家 粮食 安 全 。温 家 宝 总理 在 十 一届 全
闰 人 民代 表 大 会 第 四次 会 议 七作 政 府 T 作 报 告 时 提 出 ,
“ 二 五 ” 时 期 我 国城 镇 化 率 将 从 4 .%提 高 到 5 . 十 7 5 1 %。 同 时 ,报 5 告 把 加 大 耕 地 保 护 力 度 ,纳 入 “ 二 五 ” 时 期 我 国重 点 ] 作 和 任 十
还 有 政 协 委 员 提 出 “ 耕 地 保 护 立 法 ” 的 建 给
议 。 他 说 : “ 止 对 优 质 耕 地 的进 一 步 侵 占 ,建 立 阻
更 为具 体和完善 的耕地保护机 制。加强耕地资源保
护 和 自然 环 境 保 护 立 法 ,健 全 和 完 善 农 地 保 护 机
制 ;层 层 落 实 耕 地 保 护 政 府 责 任 ,划 定 永 久 基本 农
耕 地 被 占用 。 民革 中 央在 递 交 的 提 案 中提 出 : “ 我 国 目前 城 乡居 民点 及 独立 工 矿 主 要 坐 落 在 农 业 生 产
就地城镇化地区耕地细碎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第38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38No.4Dec.2020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文章编号:1004-1729(2020)04-0397-12就地城镇化地区耕地细碎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曾金伟,刘辉(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16)摘要:以福建省晋江市为研究区,基于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选取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斑块分散指数3个景观指数构建耕地细碎化指标体系,从不同尺度对就地城镇化下晋江市耕地细碎化程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价,然后基于耕地细碎化空间自相关特征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晋江市耕地细碎化整体处于中度细碎化水平,其全局莫兰指数为0.3827,具有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2)高程、坡度和河流对耕地细碎化影响度以正影响为主,居民点和交通以负影响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对耕地细碎化影响最为突出•细碎化高集聚区域基本处在各因素的主要影响度范围内,各个因素对耕地细碎化空间集聚产生显著影响;3)在选取的因素中自然因素(高程、坡度和河流)和人类干扰因子(居民点、交通和土地利用类型)对耕地细碎化的空间分异影响显著不同,自然因素(高程、坡度和河流)是晋江市耕地细碎化的主要原因,且居民点与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会加剧耕地细碎化程度.关键词:就地城镇化;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晋江市中图分类号:F301.24;S341.1文献标志码:A DOI:10.15886/ki.hdxbzkb.2020.0054耕地资源作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和必要条件•随着城市城镇化空间的逐渐饱和,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耕地资源功能也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转变为满足城镇化的多元需求,耕地破碎现象在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严重•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发展主要为就地城镇化模式,乡村就地城镇化模式是以农村和农户为对象,在原居住地实现农民就地非农化就业和市民化的过程,而耕地与农村农民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就地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占用耕地,其细碎程度也因此不断加剧•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有限的耕地资源呈数量下降和细碎化程度上升趋势,而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只是耕地细碎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就地城镇化地区耕地细碎化及成因的研究,对缓解耕地细碎化程度、协调城镇化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提高现有耕地的资源产出效率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耕地细碎化是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耕地景观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的过程,是耕地的地块大小、距离、分布不协调的综合反映⑴.目前,城镇化与耕地之间的研究多集中在受城镇化影响下的耕地保护方面研究S3〕,针对国内耕地细碎化存在的现状问题,大部分学者从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效率“"I、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和农户生计卫]的影响等方面就耕地细碎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展开了定量研究;针对其负面影响,在缓解耕地细碎化程度的问题上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农用地流转途径山-⑷与农村土地整治[15-17].在细碎化研究的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生产函数囲、基础景观指数和主成分分析「仞收稿日期:2020-09-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1562)作者简介:曾金伟(1995-),男,福建三明人,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E-mail:923782797@通信作者:刘辉(1981男,安徽淮南人,博士,讲师,硕导,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信息技术研究,E-mail:38667477@398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等方法分析耕地细碎化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效应,并通过构建细碎化模型岚少]综合深入剖析耕地细碎化程度,同时采用回归分析⑸、空间自相关凶和地理加权回归曲等方法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当前对于耕地细碎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细碎化的评价及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效应,以及降低细碎化程度有效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区域多为平原「却、山区「如和流域%]等典型地貌类型区以及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山区农区⑵],而鲜有对就地城镇化地区的耕地细碎化进行研究.在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破碎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不同因素之间的研究,对单一地类(如耕地)的细碎化特征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较少,且多为对影响因子的单独分析,较少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不同影响因子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独具特色的就地城镇化道路被称为“晋江模式”,在其独特的“晋江模式”推动下,晋江市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乡村产值和就业结构以及乡村聚落的转变,在乡镇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侨胞外资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农民联户经营为特色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就地城镇化发展迅速,2016年城镇化率达65%.在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形成大量“超级村庄”,耕地与建设用地矛盾逐渐突出,耕地细碎程度加剧•因此,以晋江市为例,在对晋江市2016年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自然因素和人类干扰因子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摸清晋江市各乡镇耕地细碎化成因,以期为晋江市的耕地保护、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建议.1研究区概况晋江市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县境地理坐标为24°30,~24。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府和农民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存在虚高成分;城市区域布局不合理,城市人口集中度不够,大中小城镇规模一等级结构有待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粗放,日益不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乡关系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60年前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面对贫弱的局面,首先升腾起的是工业化的梦想。
正是工业化的发展,带动着城镇化的进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大项目带动了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个百分点。
而在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速,关于城镇化路径的选择也成为议论的焦点。
60年来,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精神生活中心的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是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20世纪19年代末以来,由于各地加快了推进城镇化的力度,加上在宏观政策上大大减少了城镇化的阻力(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城镇化的速度空前加快,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化过程给国家带来了GDP的增长,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
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第二,要坚决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容量,积极开辟就业渠道,给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做好宏观调控,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加与城市公用设施、教育、服务、生产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扩镇、建镇热潮。
在城镇化过程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镇,这是必然趋势。
但是全国1.9万个建制镇不可能全面扩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选择少数有发展条件的镇有重点地扩建和发展。
切不可形成扩镇、建镇热潮。
对于农民来说,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启动城乡居民消费品市场,创造最大增长空间,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农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转变,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可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从而启动农村消费,带动整个国民消费。
浅议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二、 由于 我 国土 地 资 源保 护 的 法 律 法 规 不 完 善 , 用 和 非 法 占 滥 中 国 现 代 化 进 程 的 一 个 重 要 体 现 就 是 不 断 推 进 的 城 镇 化 进
程 。然 而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迅 猛 发 展 , 镇 的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有 农 城 原 业 用 地 数 量 不 断 萎 缩 。从 2 0 0 0年 至 2 1 0 0年底 十 年 间 , 国 新 城 区 中 用 耕 地 现 象屡 禁 不 止 。
城镇化是指第二 、 产业 在城 镇 聚集 , 村人 口向城镇 转移 , 三 农
城 镇 数 量 和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的 一 种 历 史 过 程 。城 镇 化 为 现 代 社 会 的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了重 要 的 推 动 力 。人 口 的 聚集 会 产 生 显 著 的 规 模 经
一
济 效 应 , 而 极 大 降 低 了私 人 和公 共 投 资 的 平 均 成 本 和边 际 成 本 , 从
形 成 了更 大 的市 场 和 利 润 空 间 。 同时 随 着 市 场 带 来 的 需 求 增 长 和
需 求 多 元 化 , 种 专 业 分 工 更 加 细 致 , 而 进 一 步 提 高 了 经 济 效 各 从
浅 议城 镇 化 进 程 中 耕 地 保 护 的 问题 与对 策
( 南省 镇 平 县 国 土 资 源局 河
【 摘 要】 镇化 是各 个 国 家工业 化 、 代 化 进 程 中必 定要 经 历 的社 会 城 现
4 45) 7 2 0
题 在 于 , 国的 耕 地 资 源 本 来 就 非 常 稀 缺 。据 国 土 资 源 部 公 布 的 我
率 。城 镇 化 还 有 助 于促 进 政 府 改 善 治 理 功 能 、 及 良好 的 公 共 服 普
转变用地方式实现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双赢

董 红 月 ( 河北 省 临西县 国土 资源局 河北 临西
070 5 8 0)
摘 要 : 本文从 三 个方 面就 转 变用地 方式 实现城 镇 化建设 与耕 地保 护双 赢进 行 了阐述 : 是 节约 集约 用地 , 一 严格 保 护耕 地 。 二是 转 变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 进 节 约 集 约 用 地 。 是 实 施 用途 管 制 , 制 建 设 用 地 过 度 扩 张 。 促 三 抑 关键 词 : 城镇化建设 耕 地 保护 双赢 中 图 分 类 号 : 3. 1 F3 2 2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7 12 1 ) 9c 一0 0 1 1 —3 9 ( 0 o () 2 —0 7 o 3 随 着 现 代 化 的 快 速 发 展 , 镇 化 工 业 城 化 建 设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 必 要 使 用 大 量 势 土 地 。 国人 多 地 少 , 地 问题 就 成 了现 代 我 土 化 发展 过 程 中带 有 全 局性 、 本性 、 略性 根 战 的 重 大 问题 , 么 如 何 在 促 进 城 镇 建 设 中 那 不 占 或 尽 量 少 占 耕 地 , 现 城 镇 化 建 设 与 实 耕 地保护双赢呢?
1 节约集约用地 , 严格保护耕地
城镇 化建 设节约 集约 用地是 关键 , 严 格 保 护 耕 地 是 硬 任 务 。 现 实 的 经 济 发 展 在 中 , 数 地 方 并 没 有 处 理 好 城 镇 化 建 设 与 多 保 护 耕 地 的关 系 。 遍 存 在 的 问题 是 : 镇 普 城 土 地 闲 置 ; 目扩 大 城 镇 规 模 造 成 土 地 浪 盲 费 , 乏立 体 规 划 , 少 利 用 地 下 空 间和 空 缺 很 中空 间 ; 镇 企 业 布 局 分 散 , 地 规 模 过 乡 用 大 。 资 料 显示 , 0 3 ~2 0 #- 国城 镇 据 20 年 08 全 化建设 占用耕地呈现 出持续减少 的势头 , 平 均 每 年 净 减 少 耕 地 1 O 多万 亩 。 于 人 0 3 基 均 消 耗粮 食 、 地 质 量 、 均 亩 产 等 要 素 考 耕 平 虑 , 十 一 五 ” 划纲 要 及 国务 院 最新 要 求 , “ 规  ̄ 2 2 年 末 全 国耕 地面 积 必 须 确 保 不 低 于 U0 0 1 亿 亩 , 意 味 着从 2 0 年 到2 2 年 , 地 8 这 06 00 耕 最 大 净 减 少 量 不 能 超 过 2 0 7 亩 , 均 不 7 0j 年 到 2 0万 亩 , 地 保 护 面 临 的 形 势 非 常 严 0 耕 峻 。 地 资 源 的 大 量 损失 , 食 生 产 必 将 受 耕 粮 到影 响 , 至 会 威胁 到粮 食 安 全 。 甚 中国 作 为 个 人 口大 国 , 粮食 依 赖 进 口 , 论 在 政治 无 上还 是 经 济 上 都 是 不 可 取 的 。 护 耕 地 是 保 建设 和 发 展 的 前 提 , 不 能 以 大 量 牺 牲 耕 决 地 为 代价 来 换 取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 针 对 以 上 存 在 问 题 , 们 要 充 分 运 用 我 法 律 、 政 、 济 和 科 技 的 综 合 手 段 , 立 行 经 建 健 全 共 同 责 任 机 制 , 断 完 善耕 地 保 护 机 不 制 , 进农 村 土 地 综 合 整 治 , 快 农村 土 地 推 加 产 权 制 度 建设 , 实 维 护 农 民 的 土 地 权益 , 切 把 最 严 格 的 耕 地 保 护 制 度 落 到 实 处 , 守 坚 住 1 亿亩 耕 地 红 线 。 8 几年 来 , 级 政 府加 强 各 了管 理 和 调 控 , 保 护 和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国 使 土 资 源 的 力 度 明显 加 大 。 行 了 土 地 市 场 进 秩 序 的治 理 和 整 顿 , 过 市 场 手 段 合 理 配 通 置 土 地资 源 , 活 了存 量 土 地 , 盘 实现 了土 地 集 约 高 效 利 用 , 为 当 地 政 府 筹 集 了 城 镇 既 建 设 资金 , 促 进 了 节 约集 约 用 地 。 维 护 又 在 权 益 服务 社 会 方 面 , 积极 构 建 “ 谐 国 土 ” 和 。 实 行 了征 地 补 偿 最 低 保 护 价 , 定 了 征 地 制
城镇化建设与土地保护调研

◇高教论述 ◇
城镇化 建设 与土地保护调研
赵 腾 飞
(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聊城
225) 5 0 9
Hale Waihona Puke 【 要】 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奋 斗 目 , 摘 实现 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 问题 。 党的“ 十六” 大提 出了要逐步提 高城镇化水平 , 大 中小城 市和小城 坚持
理
近年来 , 中城市到处建广场 , 大 此风波及 中小城镇 , 至连 没有城 甚 镇化 的农村也要 建广场 : 路网星罗密 布 . 公 而且道路 和绿化带越来越 宽, 占地非常严重。 缺乏规划意识是很多地方城镇化进程中的通病 .不管合理 与否 . 仅靠某些领导一句话 . 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 因也 造成 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 比如土地的沙化。 据资料 。 在我国的北方 些省份 土地沙化相 当严重 . 每年几乎都 有大 的沙尘 暴发生 . 当的 不 乱砍乱伐 , 土地 植被遭到破 坏 , 森林面积减 小 , 很难挡 住沙漠 的南移 , 造成大量的 良田、 草场被毁 , 这些虽然与城镇化进程关 系看是不 大 , 但 也应该在城镇化进程中注意大环境的保护 ,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镇协调 发展 , 中国特 色的城 镇化道路 , 走 以解决我国人 口压力和三农 问题 。 步把农民转移到城镇 就业、 逐 生活, 以提 高其收入和 生活水平 。 城镇 化进 程 中必定要涉及到征 地问题 以及其 它与土地相 关的问题 , 中国人 多地 少的情况下 , 在 怎样 实现在推进城 镇化 建设 中更合理有效地保护 土 地资源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 本文对此进行 了调研 并提 出 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 考。 【 关键词】 土地保护; 问题; 三农 城镇化; 规划
城镇化对我国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分析

城镇 用地 不 断扩 张 , 而减 耕 地 的数量 。 从
从 近 年来 国家 对 城 镇 化 建 设 的 相 关 政 策 可 见, 城镇 化 , 特别 是 小城镇 建 设 , 是一 个重 点 。城
二、 城镇 化 对 耕 地 资源 变化 的影 响
1 耕 地数 量 逐年 减少 .
镇 化势 必对 耕地 资源 产生 重要 的影 响 。
快推 进“ 达工程 ” 通 畅 工程 ” 通 和“ 建设 而 言 , 年 五
般 情况 下 , 市 工业 用地 效益 是 农用 地 效益 的 城
1 以上 , 业 用 地是 耕 地 利用 效 益 的 2 0倍 商 0倍 以
上, 比较 效益 的差 距 , 诱使 耕 地 向非农 用 地转 变 ;
增加 县 乡 公路 3 万 k 新 改 建农 村 公路 10 0多 m, 2 万 k 就 将需 求 大量 的耕地 资 源[。 m, 2 1
到 22 00年 城镇 用地 应该 是 80万 h 2 比2 0 8 m , 0 3年 增加 2 3万 h ,也 就是 年均 增 加 1 . 8 m2 66万 h 2 m。 由此 可 见 , 着城 市 化 的 发展 , 地 扩展 的趋 势 随 用
还是 非 常 明显 的。也 就是 说 , 比现在要 多 增加 近 1 的城镇 用 地 。 就“ / 3 单 十一 五 ” 期间 , 交通 部将加
城 镇 化 。 镇 化 表 现 为 大 量 农 村 人 口转 变 为 城 市 城
4 %左 右 ,0 0年是 在 5 %左 右 , 么到 2 1 8 22 5 那 0 0年
城 镇 的人 口是 六 亿 七 千 七 百 万 ,0 0年城 镇 人 22 口就 达到 了八 亿 三百 万 。 如果将 全 国城镇 用地 现
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约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城镇化带来了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满足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标准,出现了大量闲置的土地和低效利用的工业园区。
一些新建的城区规划不合理,建筑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不高。
还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提前消耗和浪费。
其次,耕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城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监管,一些优质耕地被无序占用,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下降,长期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施肥、灌溉等方式,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地板结等问题。
再者,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在城镇化建设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例如,城市扩张导致湿地减少、森林砍伐,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造成这些土地利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
一些地方在制定土地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城镇化的长远发展需求,缺乏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
另一方面,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土地的征收、出让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权力寻租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为了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制定土地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