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1、手术开始前的登记

(1)洗手护士整理器械桌时,按次序清点器械、缝针、纱布、纱垫。(2)清点时洗手护土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在登记本上清点1项登记1项。

(3)清点全部完毕,洗手护士核对登记数字准确后开始手术

2、术中管理

(1)手术开始时,不管是否须清点数字的手术,均要把地盆及手术间的纱布、棉球、纱垫—类的清点物品清理干净,收出手术间。(2)手术台上已清点的纱布、纱垫一律不得剪开使用。

(3)台上用过的纱球、棉片、小敷料等应放于台上,不得投人地盆内。

(4)术中送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用纱布,交巡回护士处理,并当即登记。

(5)手术开始未清点数字,术中因各种原因扩大手术范围者,要及时清点物品,并按规定清点、核对、登记。

(6)凡术中增加清点范围内的物品,必须由巡回护士给予增加并由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登记后洗手护士要核对所登数字。(7)术中纱布要按5块或10块计数拿到托盘上。

(8)术中用过的纱布放在碗内,按5块计数,投至盆内。

(9)洗手护士要提醒医生共同记住伤口内放置的纱布、纱垫的数目。

(10)洗手和巡回护士在手术的始终,均要注意观察手术间的情况,防

止清点物品的流动,以保证数字清点的准确性。

(11)注意监督医生不能向地下丢纱布、纱垫等,已丢下的巡回护士要

及时收起。

(12)术中用纱布较多时(一般30块以上),巡回护士要及时清点,按

10块1束整理好。

(13)手术用的缝针用后要及时别在针板上,不得放在他处,断针要保

存完整。

3、关闭体腔前的清点

(1)清点时主刀、洗手、巡回护士同时清点,清点1项巡回护士登记1项器械、缝针等,最后清点纱布、纱垫。

(2)清点台下物品时,洗手护士必须与巡回护士同时清点。先清点台上,后台下次序。

(3)清点完毕,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核对登记数字,并记录清点时间。对数后告知医生,方可关闭伤口。

(4)清点数字不对时,不得关闭伤口。如确实找不到,要向上级汇报,决定处理方案。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1.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前。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花生米、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 2、手术开始前,必须将手术间的其他纱布等物品清干净; 3、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如有疑问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缝针、螺钉、螺帽,及各种物品的完整性。 4、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来的脏器。 5、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报告手术医生及时处理。纱布不得随意剪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6、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确记录。 7、带学生、进修生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清点核对并负责。进修生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8、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器械护士要提示医生共同记住。 9、缝针用后及时放在针盒内,断针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针不应离开持针器,掉在地上的缝针由巡回护士放入消毒盘内,手术结束后交由洗手护士带出手术间处理。 I0、一例手术两次清点物品时要求: (l)食管手术关膈肌,关胸时均应全部清点。 (2)双切口手术,一侧手术完后常规清点,做另一侧重新清点。但前一侧用的纱布、纱垫要包好放于手术间内,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处理。 (3)直肠癌根治肛门部用的器械、敷料、缝针单独清点,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全部清点。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1.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前。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花生米、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 2、手术开始前,必须将手术间的其他纱布等物品清干净; 3、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如有疑问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缝针、螺钉、螺帽,及各种物品的完整性。 4、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来的脏器。 5、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报告手术医生及时处理。纱布不得随意剪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6、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确记录。 7、带学生、进修生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清点核对并负责。进修生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8、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器械护士要提示医生共同记住。 9、缝针用后及时放在针盒内,断针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针不应离开持针器,掉在地上的缝针由巡回护士放入消毒盘内,手术结束后交由洗手护士带出手术间处理。 I0、一例手术两次清点物品时要求: (l)食管手术关膈肌,关胸时均应全部清点。 (2)双切口手术,一侧手术完后常规清点,做另一侧重新清点。但前一侧用的纱布、纱垫要包好放于手术间内,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处理。 (3)直肠癌根治肛门部用的器械、敷料、缝针单独清点,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全部清点。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1、严格执行“原位清点”“逐项清点”“同步唱点”“即可记录”的清点原则: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土应遵循规律,共同按顺序逐项清点。没有洗手护士时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负责清点。 2、严格“四次”清点原则:四次指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体腔后、缝皮后。需增加清点时机的情况:如术中交接班、手术切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或腔隙,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应清点;如关闭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 3、不同类型手术需清点的物品: (1)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应包括手术台上所有物品,如手术器械、缝针、手术敷料及杂项物品等。 (2)浅表组织手术: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术敷料、缝针、刀片针头等杂项物品。 (3)经尿道、阴道、鼻腔等内镜手术: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敷料、缝针,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4、严格执行“同步唱点”原则,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土应同时清断说出清点物品的名称、数目及完整性。 5、严格执行原位清点原则,第一次清点及术中追加需清点的无菌物品时,洗手护士应与巡回护士即刻原位清点,无误后方可使用。 6、严格遵循逐项即刻记录原则,每清点一项物品,巡回护士应即刻将物品的名称和数目准确记录于物品清点记录单上。 7、术前巡回护士需检查手术环境,不得遗留上一台手术患者的任何

物品。 8、洗手护士提前15〜30min洗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物品的检查和清点。术中应始终知晓各项物品的数目、位置及使用情况。 9、术中应使用带显影标记的敷料。清点纱布、纱条、纱垫时展开,检查其完整性及显影标记。术中使用敷料应保留原始规格,不得切割改型,特殊情况必须剪开时应及时准确记录。有尾线的敷料,手术前后应检查其牢固性,完整性,防止手术过程中的断裂和脱落,尾线应暴露在切外。当切内需要填充治疗性敷料并带离手术室时,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应共同确认置入敷料的名称及数目,详细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备注栏内。 10、术前怀疑或术中发现患者体内有手术遗留异物,取出的物品应由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详细记录,按医院规定上报。 11、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台上用物,暂时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洗手护土,不得乱丢或堆在手术区。洗手护土应及时收回暂时不用的器械,监督术者及时将钢丝、克氏针残端、剪出的引流管碎片等物品归还,丢弃时与巡回护土确认。 12、手术台上医务人员发现物品从手术区域掉落或被污染,立刻告知巡回护妥善处理。手术物品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任何人不得拿出手术间。 13、严禁器械、敷料等物品作他用,术中如送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时,严禁用纱布等手术台上的用物包裹标本。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是医疗机构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手术物品的完整和准确,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就手术物品清点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制度目的: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物品的清点、准确、完整及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严谨性,保障手术持续开展和患者手术安全。 二、执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手术室。 三、操作流程: 1. 手术前清点: (1)患者入手术室后,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清点好所有手术物品,并填写物品清点表。 (2)手术物品按照类型进行分类进行清点,如手术器械、麻醉药品、消毒物品等。 (3)清点过程中需要两人共同参与,互相核对,并确保物品没有遗漏。 (4)物品清点表需要填写手术室、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器械名称和数量等信息,并由操作人员签字确认。 2. 手术中清点: (1)手术器械使用完毕后,手术护士必须逐一清点,确保没有遗漏。

(2)清点结束后需要记录在手术记录中,并在手术物品清点表上填写相应的信息。 (3)如果手术中发现手术物品有损坏或丢失,需要及时上报主管护士和手术医师,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正常开展。 3. 手术后清点: (1)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必须进行第二次清点,确认手术室内没有遗漏。 (2)清点结束后需要填写在手术物品清点表中,并由收拾手术室的护士进行确认。 (3)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核对,确保手术物品清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物品清点表: 手术物品清点表是手术室必备的管理工具,具体包括手术室、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器械名称和数量等信息。清点表上需要填写清点的人员和签字确认的列,并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填写相应的记录。 五、执行责任: 1. 手术室主任: (1)负责制定和完善手术物品清点的相关制度和规章。(2)负责塑造良好的手术室文化,加强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2. 护士长: (1)监督和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确保制度的正确实施和有效执行。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1、清点的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所有物品 2、清点的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3、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4、器械护士提前15分钟洗手,检查手术包内物品的数量、完整性及性能、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整理,做到定点放置,有条不紊。 5、清点物品前,巡回护士应将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创口敷料、绷带以及麻醉消毒用的纱布彻底清理,于清点前全部送出手术间。 6、手术开始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一唱一和,声音清晰,严肃认真,清点时,清点一项纪录一项,数目准确无误。清点完毕,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再次将记录单上的数字逐一查对并签字,若查对中因事中断重新清点,查对。 7、术中器械护士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物品,随时关注物品去向。术中添加和更换的物品及时清点,必须由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实施添加登记,更换物品放置在规定位置。 8、加强手术台敷料的管理,防止遗留或丢失。手术台上必须使用带钡丝的显影纱布;台上纱布不得任意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特殊情况对纱布做剪裁时必须点数并登记,手术结束前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术毕点数完成后方提供包扎切口专用纱布或一次性伤口敷贴,以免造成点数混淆。 9、关闭体腔前,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一起清点手术所有物品,数目正确,方可关闭体腔,数目不清时,应及时查找,确实找不到时,向护士长报告,必要时进行X光拍片。 10、关闭体腔后再次清点,必须保证三次清点,清点一项,巡回护士登记一项,确定填写正确无误后入病例保存 11、深部手术填入纱布,纱垫或留置止血钳时,术者应及时报告助手和器械护士,防止遗漏,以便清点。若做深部脓肿或多发脓肿切

手术室物品清点及消毒隔离制度,你了解了吗?

手术室物品清点及消毒隔离制度,你了解 了吗?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为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是,手术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意外事件,如手术器械损坏、意外丢失等。 这些意外事件不仅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效果,更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手术室物品清点及消毒隔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认识到手术室物 品清点及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确保 手术室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一、手术室物品清点 (一)物品清点的意义和目的 手术室物品清点是指对手术器械、药品、消毒用品等物品进行逐一核对和清点。该过程旨在确保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完整、正确,并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物品清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物品缺失或错误而引起手术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同 时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清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手术室物品清点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流程,并认真、细致地核 对每一个物品,以确保手术室设备和用品完好无损,不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 安全。 1、对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这包括手术器械、消毒材料、药品、纱布、手术服等。将这些物品分类可以方便清点和记录,减少漏检或重复清点的情况。 2、根据标准清点数量逐一清点并相应记录。在清点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查 看每种物品的数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手术器械的数量是否齐全、药品的有效期是

否过期等信息,以及各种物品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容易取用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确认各类物品的型号、规格、批次等信息是否与清单相符。 3、对于有损坏或污渍的物品需要记录,并尽快更换。在清点过程中,如果 发现手术器械或其他物品出现了破损、污渍、变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下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更换或修理,确保设备和用品的正常使用。 4、清点结果应由多人确认,以确保准确无误。清点结束后,需要至少两人 对清点记录进行复查和比对,以避免漏项或误差。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正,并 记录在相关文件中。 (三)清点结果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手术室物品清点结果对患者的安全直接产生影响。正确的物品清点可以避免 因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缺失或错误而导致的意外事件的发生。此外,物品清点 的结果也与医疗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正确 地开展物品清点工作是保证手术室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手术室物品消毒隔离 (一)消毒隔离的意义和目的 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在手术过程中会接触到患者的开放性组织,因此对这 些物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十分必要。手术室物品消毒隔离制度是指将不同类型 的手术器械、药品、消毒用品等物品根据规定要求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消毒和隔 离措施,以确保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二)消毒隔离的实际操作流程 手术室物品消毒隔离需要具体操作流程,并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具体而言,应该包括以下环节: 1、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器械、药品、消毒用品等物品进行分类; 2、对不同类型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的清点制度 1.手术清点物品包括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缝针、手术特殊物品等。 2.手术物品清点应遵循双人逐项清点、同步唱点、逐项即刻记录及原位清点四 项原则。 3.要求所有手术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清点所 有器械、敷料、缝针及特殊物品。如术中需交接班、手术切口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或腔隙,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应清点,如关闭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 4.物品清点应由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同时说出清点物品的名称、数目及完整 性,每清点一项物品,巡回护士应即刻记录,术中追加无菌物品时,巡回护士应与洗手护士即刻清点,无误后方可使用。无洗手护士时,手术医生负责和巡回护士清点。 5.规范器械台上物品摆放的位置,保持器械台的整洁有序。 6.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检查手术间环境,不得遗留上一台手术患者的任何物 品,洗手护士提前15-30分钟洗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物品的检查和清点,在手术全过程中,应始终知晓各项物品的数目、位置及使用情况。 7.术中应尽量减少交接环节,手术进行期间若患者病情不稳定、抢救或手术处 于紧急时刻,物品交接不清时,不得交接班。 8.手术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应拿进或拿出手术间,术中送快速病 理标本时,严禁用纱布等包裹标本。 9.洗手护士应及时收回暂时不用的器械,手术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台上用物,并 监督术者及时将钢丝、克氏针等残端、剪出的引流管碎片、条带等物品归还,丢弃时应与巡回护士确认。 10.手术切口内应使用带显影标记的敷料,不得裁剪,特殊情况必须剪开时,应 及时准确记录。 11.当切口内需要填充治疗性敷料并带离手术室时,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 护士应共同确认置入敷料的名称和数目,并记录在病历中。

手术室清点制度

手术室清点制度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处于医疗机构的最前沿,承担着严肃而繁重的医疗任务。手术室内的物品清点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手术室的各种物品的数量准确,还可有效地防止物品的丢失和错乱,从而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以下是手术室清点制度的构建。 一、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手术室清点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室内的各种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准确无误。通过清点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术室内物品的遗失和混乱,减少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制度的范围和责任人 手术室清点制度适用于手术室内的所有物品,包括手术器械、药品、消毒材料等。手术室的主管人员将负责制定并执行清点制度,同时会指定一名专门负责物品清点的工作人员。 三、制度的内容和步骤 1. 物品分类清点:根据手术室内的物品种类进行分类清点,包括手术器械、药品、消毒材料等。每类物品都应有对应的清单,清点完成后进行核对。 2. 记录清点情况:在每次清点物品时,负责清点的工作人员应将清点的情况记录在相应的清点表上,包括物品种类、数量、清点日期等信息。

3. 定期盘点: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物品盘点,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物品数量和清单一致。通常每月进行一次盘点,将结果与清单进行核对。 4. 异物处理:如果清点中出现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符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并记录异常情况。如果发现有遗失或多出的物品,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进行处理。 四、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1. 培训和教育: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清点制度的内容和操作要求。 2. 验收和确认:在物品进入手术室时,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验收,并将物品信息登记和确认。同时,进入手术室的物品也需要经过清点的确认。 3. 监督和检查:手术室清点制度应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效果。 五、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手术室清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应持续进行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以提高制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最后,手术室清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手术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保证手术室内物品的准确和有序,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手术室清点制度的建立,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1、手术开始前的登记 (1)洗手护士整理器械桌时,按次序清点器械、缝针、纱布、纱垫。(2)清点时洗手护土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在登记本上清点1项登记1项。 (3)清点全部完毕,洗手护士核对登记数字准确后开始手术 2、术中管理 (1)手术开始时,不管是否须清点数字的手术,均要把地盆及手术间的纱布、棉球、纱垫—类的清点物品清理干净,收出手术间。(2)手术台上已清点的纱布、纱垫一律不得剪开使用。 (3)台上用过的纱球、棉片、小敷料等应放于台上,不得投人地盆内。 (4)术中送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用纱布,交巡回护士处理,并当即登记。 (5)手术开始未清点数字,术中因各种原因扩大手术范围者,要及时清点物品,并按规定清点、核对、登记。 (6)凡术中增加清点范围内的物品,必须由巡回护士给予增加并由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登记后洗手护士要核对所登数字。(7)术中纱布要按5块或10块计数拿到托盘上。

(8)术中用过的纱布放在碗内,按5块计数,投至盆内。 (9)洗手护士要提醒医生共同记住伤口内放置的纱布、纱垫的数目。 (10)洗手和巡回护士在手术的始终,均要注意观察手术间的情况,防 止清点物品的流动,以保证数字清点的准确性。 (11)注意监督医生不能向地下丢纱布、纱垫等,已丢下的巡回护士要 及时收起。 (12)术中用纱布较多时(一般30块以上),巡回护士要及时清点,按 10块1束整理好。 (13)手术用的缝针用后要及时别在针板上,不得放在他处,断针要保 存完整。 3、关闭体腔前的清点 (1)清点时主刀、洗手、巡回护士同时清点,清点1项巡回护士登记1项器械、缝针等,最后清点纱布、纱垫。 (2)清点台下物品时,洗手护士必须与巡回护士同时清点。先清点台上,后台下次序。 (3)清点完毕,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核对登记数字,并记录清点时间。对数后告知医生,方可关闭伤口。 (4)清点数字不对时,不得关闭伤口。如确实找不到,要向上级汇报,决定处理方案。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54855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1、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提前15—20分钟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整理器械台、清点物品,所有物品必须清点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配合,物品清点未完成不得开始手术配合。 2、洗手护士对所有器械和敷料作全面整理,做到定位放置,心中有数,巡回护士应清理并检查手术间环境,确保没有遗留的手术器械和敷料。 3、物品清点必须由巡回和洗手护士2人于术前、关闭体腔及深部伤口前、后及缝合皮肤后共同清点共同完成,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执行补充细则 一、需清点物品: 所有手术的台上物品包括:所有手术器械、小方纱布、小纱布、大纱布、吸水巾、缝针、脑棉、纱带、花生米剥离子、吸引器保护套、操作钳头端保护套、盖帽、螺丝等小配件,腔镜下使用小纱布、塞阴小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克氏针、钻头、外来器械、耗材及配件。 (所有清点物品剪开或拆开使用时,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清点确认,并记录在案) 二、清点人员: 本台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及接班洗手和巡回护士.无洗手护士的手术,由主刀或一助与巡回护士清点。第一年轮转护士及实习护生不得互相清点手术物品,必须要有一名手术室工作一年以上护士参加清点。 三、清点时机: 消毒皮肤前,关闭深部组织、体腔、关节腔、膈肌、后腹膜、盆腔反折腹膜、空腔脏器(子宫、膀胱、胃肠等)前后,放置内固定假体前后,关腹膜、硬脑膜、胸腔前后,缝合皮肤后。 四、清点方法:见清点制度 五、清点要求:上台纱布、纱布巾必须2遍清点,数量正确,并且经常其完整性;器械、缝针等数量正确,完整无缺. 脑外科: 1、脑外手术需清点物品包括:各种手术器械、脑棉、头皮夹、缝针、注射器针头、纱布巾、 伤口纱布、微型纱布等,所有手术均需清点。 2、在清点器械时,有小螺丝等能拆卸的小配件的器械需由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检查其完整性,不完整器械更换或由巡回护士台下记录。 3、脑棉、缝针、注射器针头、头皮夹等在上台前,关硬脑膜前、关硬脑膜后,关头皮前后清点清楚。 4、脑棉在洗手护士洗手上台后,由巡回护士拆上台,清点要求每块检查,脑棉的缝线似脱出禁止上台使用,所有拆到手术台上的脑棉必须全部清点完毕方可使用.清点脑棉时将脑棉的扇形包装打开清点两遍无误方可放到生理盐水碗内使用。经过修剪后的脑棉必须是带线部分才可以在手术台上使用,使用后与修剪残余部分放置在一起以便清点。 5、术中洗手护士应随时关注台上脑棉使用情况,使用过的脑棉需排列整齐,便于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精品文档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1、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提前15-20分钟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整理器械台、清点物品,所有物品必须清点无误前方可开始手术配合,物品清点未完成不得开始手术配合。 2、洗手护士对所有器械和敷料作全面整理,做到定位放置,心中有数,巡回护士应清理并检查手术间环境,确保没有遗留的手术器械和敷料。 3、物品清点必须由巡回和洗手护士2人于术前、关闭体腔及深部伤口前、后及缝合皮肤后共同清点共同完成,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执行补充细那么 一、需清点物品: 所有手术的台上物品包括:所有手术器械、小方纱布、小纱布、大纱布、吸水巾、缝针、脑棉、纱带、花生米剥离子、吸引器保护套、操作钳头端保护套、 盖帽、螺丝等小配件,腔镜下使用小纱布、塞阴小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克氏针、钻头、外来器械、耗材及配件。 〔所有清点物品剪开或拆开使用时,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清点确认,并记录在案〕 二、清点人员: 本台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及接班洗手和巡回护士。无洗手护士的手术,由主刀或一助与巡回护士清点。第一年轮转护士及实习护生不得互相清点手术物 品,必须要有一名手术室工作一年以上护士参加清点。 三、清点时机: 消毒皮肤前,关闭深部组织、体腔、关节腔、膈肌、后腹膜、盆腔反折腹膜、空腔脏器〔子宫、膀胱、胃肠等〕前后,放置内固定假体前后,关腹膜、硬脑膜、胸腔前后,缝合皮肤后。 四、清点方法:见清点制度 五、清点要求:上台纱布、纱布巾必须2遍清点,数量正确,并且经常其完整性;器械、缝针等数量正确,完整无缺。 脑外科: 1、脑外手术需清点物品包括:各种手术器械、脑棉、头皮夹、缝针、注射器针头、纱布巾、 伤口纱布、微型纱布等,所有手术均需清点。 2、在清点器械时,有小螺丝等能拆卸的小配件的器械需由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检查其完整 性,不完整器械更换或由巡回护士台下记录。 3、脑棉、缝针、注射器针头、头皮夹等在上台前,关硬脑膜前、关硬脑膜后,关头皮前后 清点清楚。 4、脑棉在洗手护士洗手上台后,由巡回护士拆上台,清点要求每块检查,脑棉的缝线似脱 出禁止上台使用,所有拆到手术台上的脑棉必须全部清点完毕方可使 .

浅谈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浅谈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物品的清点。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以及个人经验归纳总结。结论手术室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应坚持在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皮后清点核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手术室物品清点 随着高、尖手术的不断开展,随着手术敷料、手术器械的不断变化,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一体化管理促使了手术室对清点核对制度的规范化,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故应坚持在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皮后清点核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1.清点原则 1.1严格执行“双人四次”清点制度。“双人”指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四次”指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缝完皮肤后)。 1.2在一些腔隙部位的关闭前、后,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清点物品。

1.3术中临时添加的器械、敷料,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在器械台上及时清点数目至少两次,并检查其完整性,及时准确记录到手术物品清点单上,双方并保留好外包装,以便清点物品的准确性。 1.4严格执行“三不准”制度。 1.5清点物品时坚持“唱点”原则。 1.6准确及时记录所有手术台上的物品,无误后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上签全名。 2.清点内容 2.1器械包括普通器械、内镜器械等所有手术台上的器械,手术开始前严格核对器械的完整性,功能是否完好,螺丝是否松动等,手术中凡使用带有螺丝、螺帽等小配件的器械时,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都应仔细检查其数目及完整性。内镜器械使用前检查镜面有无破损或模糊不清[1]。 2.2敷料主要包括纱布、纱垫、棉球、缝针、刀片。清点纱布时5个一组分开放置并检查其完整性防止重叠及夹带,手术过程中严禁剪裁纱布、纱垫等。 3.清点时机 3.1第一次清点手术开始前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对台上所有用物进行面对面的一对一对点,巡回护士边记录边复

手术室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手术室制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目录 手术室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制定目的 为防止异物遗留体内,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手术医生、手术室人员 三主要内容 1清点责任人:本院手术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 1.1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并记录。 1.2没有洗手护士时,由巡回护士与本台手术医生共同清点。 1.3凡是带教实习护生、进修护士、新护士做洗手护士时,必须由带教老师自己清点、核对。进修护士单独洗手时,巡回护士负责查对,并负全部责任。 2清点时间: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皮肤缝合后。 3清点内容:敷料、缝针、器械以及零星物件。 4清点方法:每次清点时,洗手、巡回护士双方均应目光注视清点物,唱点所清点的物品,如一方有疑问都应重复。 5清点细则 5.1清点准备:病人进入手术间前,巡回护士检查手术间环境,尤其在地面、桌面、床周围和床底下查看有无缝针、敷料和器械遗留在手术间内,污物桶内有无垃圾异物遗留。 5.2 计数单位 5.2.1花生米、棉球以个数为计数单位;拉钩、腹腔镜器械等以件计数。 5.2.2导管等器材(以套管和导丝注明)注意整套器材的完整性。 5.2.3骨科等特殊器械以件计数。 5.2.4钉仓、血管牵引带、器械保护套等按实数计数。 5.3物品清点方法 5.3.1缝针清点:每次清点顺针头、针尾方向点两遍。 5.3.2器械清点:分别清点(如小弯和中弯分开点),整个过程需检查器械完整性及功能状态(包括钳端有无缺损,螺丝有无松动脱落,绝缘层有无脱落,吸引器头、帽齐全等,发现问题及时拿离)。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一、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包括:各种手术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特殊用物。 二、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三、清点责任人: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 四、清点方法:每次清点时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唱点两遍,并由巡回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详细记录。 五、清点要求: 1.清点对,巡回与洗手护士应对台上每一件物品唱点两遍,准确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等附属结构是否齐全,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2.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3.严禁拿离手术间内的任何清点过的物品,或拿入列在清点项目里的同类物品。 4.手术中未经洗手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清点过的物品,不得将纱布类物品剪开使用。 5.手术区域深部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记忆,防止遗留。 6.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台上掉落的物品,应及时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

7.关闭休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手术用物,再行清点。 8.主刀医生应等待护士清点物品并做准确记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 9.若同一个病人需要两个切口入路时,关闭第一切口时必须按常规清点所有物品,清点后的物品应保存在手术间;第二切口开始前必须按规定清点所有物品,方可开始手术。 10.清点物品时,必须有至少一人为本院护士。 11.清点物品时,如与主刀医生发生意见分歧时,应请示护士长,做出决定。 12.清点手术中用物发生数量有误时的处理方法: (1)严格遵守手术室查对制度,认真清点、记录台上物品,当清点有误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 (2)若开XX清点器械、敷料发现数量有误,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反复查找,并立即与供应室负责人核实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实际清点数量。 (3)若关闭体腔或伤口前发现数量有误,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停止关闭,在伤口内仔细查找,核实有误时不得关闭体腔。 (4)若遗失物品为可显影物,须立即通知放射科照相,请主刀医生排除遗留在体腔内的可能性,巡回护士在护理记录单首页上详细描述事情经过,并请主刀医生签字。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篇一: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 1•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整理,做到定位放置、有条不紊;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唱点2遍,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物品登记本上;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补记;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清点登记本上各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 2. 器械护士应及时收回术中使用过的器械,收回结扎、缝扎线的残端;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器械,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交还器械护士,不得乱丢或堆在手术区。 3. 深部手术填入纱布、纱垫或留置止血钳时,术者应及时报告助手和器械护士,防止遗漏,以便清点。若做深部脓肿或多发脓肿切开引流时,创口内填入的纱布、引流物,应将其种类、数量记录于手术清点单上,术毕手术医生将填充敷料取出并与记录单数口核对。 4. 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必须留有长带,带尾端放在创口 1 夕卜,防止敷料遗留体内。 5. 器械护士应思想集中,及时、准确提供手术所需物品。 6. 凡手术台上掉下的器械、敷料等物品,均应及时拣起,放在固定地方,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得拿出室外。 7. 麻醉医生和其他人员不可向器械护士要纱布、纱垫等物品作它用;

8. 开展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手术护士应坚持到底,不得中途换人进餐或从事其他工作。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到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 篇二:手术室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手术室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1、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后。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花生米、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手术刀、针头;血管吻合术应增点血管针、血管夹。 2、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如有疑点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刀片、螺钉、螺帽,及各种进腔物品的完整性。 4、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 2 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来的组织。 5、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通报及时处理。纱布不得随意剪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6、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确记录。 7、清点物品时,发生意见分歧应立即请示由上级做出决定。 8、带新护士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负责清点核对。新护士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9、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器械等,器械护士要提示医师共同记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