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与蓝牙技术比较

红外与蓝牙技术比较

红外与蓝牙技术比较

蓝牙是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目前手机经常使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中还有红外线。

?

?

红外接口是新一代手机的配置标准,它支持手机与电脑以及其他数字设备进行数据交流。红外通讯有着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进行数据交换。

?

?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线。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合应用在需要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红外数据协会(IRDA)将红外数据通讯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内。

?

?

配备有红外接口的手机进行无线上网非常简单,不需要连接线和PC

蓝牙技术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蓝牙技术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83700216.html, 1

目录 蓝牙技术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 (3) 第一节形成背景 (3) 第二节发展历程 (4) 第三节基本原理和特点 (6) 2、呼叫过程 (6) 3、数据传输 (7) 4、蓝牙解决的问题 (7) 5、蓝牙的解决方案 (7) (2)工作频段全球通用 (8) (3)使用方便 (8) (4)安全加密、抗干扰性强 (8) (5)多路多方向链接 (8) (6)更低碳 (8) 2

蓝牙技术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形成背景 “蓝牙”的形成背景是这样的: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 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还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组,以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芯片霸主Intel公司负责半导体芯片和传输软件的开发,爱立信负责无线射频和移动电话软件的开发,IBM和东芝负责笔记本电脑接口规格的开发。1999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星、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全球业界即将开发一大批蓝牙技术的应用产品,使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预示着21世纪初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 关于蓝牙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蓝牙”这名称来自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拉尔德(Harald Gormsson)的外号。出身海盗家庭的哈拉尔德统一了北欧四分五裂的国家,成为维京王国的国王。由于他喜欢吃蓝莓,牙齿常常被染成蓝色,而获得“蓝牙”的绰号,当时蓝莓因为颜色怪异的缘故被认为是不适合食用的东西,因此这位爱尝新的国王也成为创新与勇于尝试的象征。1998年,爱立信公司希望无线通信技术能统一标准而取名“蓝牙”。 随着蓝牙技术由手机、游戏、耳机、便捷式电能和汽车等传统应用领域向物联网、医疗等新领域扩展,市场对低功耗的要求越来越高。蓝牙4.0协议版本是蓝牙3.0高速版本基础上增加了低能消耗协议部分。嵌入式设备在很多应用场景要求能耗非常低,传输速率要求也不高,对于这类设备,可以仅实现4.0协议中低耗能蓝牙部分,通过与支持双模的主机设备进行通信或者跟同类设备通信。 由于蓝牙4.0协议拥有极低的运行和待机功耗,使用一粒纽扣电池甚至可持续工作数年之久;同时还有低成本、跨厂商互操互作性、2毫秒低延迟、AES-128加密等诸多特色,可以广泛应用于计步器、心律监视器、智能仪表、传感器物联 3

蓝牙技术的协议标准

蓝牙技术的协议标准 所颁布的蓝牙规范(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就是蓝牙无线通信协议标准,它规定了蓝牙应用产品应遵循的标准和需要达到的要求。 SIG所颁布的蓝牙规范(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就是蓝牙无线通信协议标准,它规定了蓝牙应用产品应遵循的标准和需要达到的要求。 蓝牙规范包括核心协议(Core)与应用框架(Profiles)两个文件。协议规范部分定义了蓝牙的各层通信协议,应用框架指出了如何采用这些协议实现具体的应用产品。 蓝牙协议规范遵循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tion/Referenced Model,OSI/RM),从低到高地定义了蓝牙协议堆栈的各个层次。 按照蓝牙协议的逻辑功能,协议堆栈由下至上分为3个部分:传输协议、中介协议和应用协议。其功能简介如下。 3.1传输协议 负责蓝牙设备间相互确认对方的位置,以及建立和管理蓝牙设备间的物理和逻辑链路。这一部分又进一步分为低层传输协议和高层传输协议。 低层传输协议侧重于语音与数据无线传输的物理实现以及蓝牙设备的物理和逻

辑链路。低层传输协议包括蓝牙的射频(Radio)部分、基带与链路管理协议(Baseband&&Link Manager Protocol,LMP)。 高层传输协议包括逻辑链路控制的物理实现以及蓝牙设备间的连接于组网。 高层传输协议包括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L2CAP)和主机控制器接口(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 这部分为高层应用程序屏蔽了诸如跳频序列选择等低层传输操作,并为高层应用传输提供了更加有效和更有利于实现的数据分组格式。 3.2中介协议 为高层应用协议或程序在蓝牙逻辑链路上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应用曾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标准接口。这部分协议包括以下几部分。 1.串口仿真协议(RFCOMM) 基于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ETSI)的TS07.10标准制定。 该协议用于模拟串行接口环境,使得基于串口的传统应用仅作少量的修改或者不做任何修改可以直接在该层上运行。

24G技术跟蓝牙技术的区别

2、4G技术跟蓝牙技术的区别 无线设备,除了带来方便外,逐渐成为了街头的一种时尚。的确,无线设计能带来方便之余,还给年轻人“酷”的感觉。无线耳机就就是一种常见的街头时尚设备耳机,就跟电脑一样,已经牵涉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就是不可缺少的,而耳机从进入我们的生活到现在,有发生了许多的改变。到目前,已经发展到无线耳机深入我们的生活中,无线耳机的技术主要就是倾向于2、4G技术与无线蓝牙技术,其2种技术的耳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下吧。。。 首先先讲述下其两技术的作用。。。 2、4GHz无线技术,就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双向传播,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远(短距离无线技术范围),耗电少的优点,而2、4G技术可以在10米距离内接触到电脑。中间还可以隔墙,就是一向非常好的技术。。。 蓝牙(Bluetooth)为一短距离无线传输的通信界面,基本型通讯距离约10米、,支援一对多资料传输及语音通讯,蓝牙耳机就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 蓝牙技术,这就是一种基于2、4G技术的无线传输协议,由于采用的协议不同,所以有区别于其它2、4G技术而被称之为蓝牙技术。就目前来说,蓝牙技术最广的应用就就是蓝牙耳机。由于大部分的手机都集成蓝牙功能,而部分MP3音频产品也集成了蓝牙模块,由于蓝牙耳机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点,所以大部分的蓝牙无线设备它不需要设置发射机,蓝牙耳机保密性佳,这点就是有2、4G的频率特性所决定的,它意味着不容易造成跳频、谐波而被话筒。 同样就是采用2、4G频率作为载波,但不同的通讯协议衍生出的通讯方式会有着天壤之别;仅仅在传输数据量上,就有着从1M每秒到100M每秒的差别。通俗来讲,大众认为的2、4G 耳机就是使用2、4G载波、P2P通讯协议的耳机(以下简称2、4G技术)就是有区别于蓝牙耳机的。目前P2P协议的2、4G无线传输可以达到2M每秒的数据量,而CD级音质仅有1、4M 每秒左右,所以2、4G可以达到无损传输;其次,2、4G耳机对发射功率要求不高,相对来说较为省电;最后,2、4G技术通过加大功率与提高接受灵敏度,可以有效提高发射距离,百米以上距离可以轻易实现。 蓝牙技术的缺点就就是它的传输数据量小,仅能达到每秒1M左右,即便就是宣称为听音乐设计的双声道蓝牙耳机也就是如此,高低频部分被严重压缩,保留的中频部分仅仅能够实现语音通话。 而2、4G技术的优势在于传输距离更远,音质表现更为出色,但价格来说,往往都比较高,而入门级的产品而言,比较突出的当属宾果推出的B-610无线耳机,凭借着99元的售价在无线耳机市场上独树一帜。 通过两种技术无线传输方式的对比我们发现,如果将耳机产品无线化后,2、4G无线传输很容易凭借着诸多优点成为最佳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而蓝牙耳机音质不强、耳机距离短,个人认为将更多的用在手机通话这一类领域。 WIFI就是跟蓝牙相似的技术不?

CONWISE蓝牙芯片应用指南

Page:1 / 14 CW6601P 蓝牙芯片 国际蓝牙认证许可号码Q D I D:B015283 Application Guide for Mobile Phone Platform CW6601P手机平台应用指南 -CW6601P与MT6601T软硬件完全兼容, 使用既有PCB板作小部份元器件值调适, 无须重新设计修改PCB, 即可快速验证并导入量产;外围元件比MT6601T少30%!-CW6601P支持省晶振方案, 与GSM系统共享一个26MHz晶振, 可省掉单独使用一个蓝牙晶振的成本, 成本更具优势。(技术说明见于第三章:蓝牙省晶振方案) -本应用文档直接提供CW6601P与MT6601T兼容设计电路的原理图及PCB layout数据, 客户可直接套用, 缩短开发时间。 -CW6601P也可用于取代CSR BC03/04/06蓝牙方案, 软件协议完全兼容,只需依照参考原理图作硬件修改; 此外,CW6601P方案不需要外加平衡器 (Balun), 外围使用元器件相对最少, 节省PCB的占用空间和外围器件成本。

Page:2 / 14 Table of Contents 1.CW6601P / MT6601T 完全兼容方案 (3) 1.1. CW6601P/MT6601T兼容设计原理图(档案名称:CM01MT_V2.2.DSN) (3) 1.2. PCB LAYOUT 注意事项(档案名称:CM01MT_V2.2.PCB) (4) 1.3. 切换CW6601P/MT6601T兼容主板所需更换的元器件对照表 (4) 1.4. 采用CW6601P简化外围元器件后的原理图 (5) 1.5. CW6601P蓝牙芯片与基带系统必须的连接点 (5) 2.CW6601P对晶振的规格要求 (7) 3.蓝牙省晶振方案 (8) 3.1. CW6601P于MTK MT6223/6225/6226/6235平台上省晶振方案 (8) 3.2. CW6601P于展讯SC6600L平台上省晶振方案 (10) 4.兼容CSR方案 (11) 4.1. CW6601P与BC313143(WLCSP42-BALLS )芯片脚位的对应表 (12) 4.2. CW6601P 与BC41B143A(WLCSP47-BALLS 封装)芯片脚位的对应表 (12) 4.3. CW6601P与BC63B239(QFN40-PIN)芯片脚位的对应表 (12) 4.4. CW6601P与BC6888(WLCSP33-BALL)芯片脚位的对应表 (12) 5.微调蓝牙频偏方法 (13)

蓝牙通信协议13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蓝牙通信协议 学生姓名陆韵姣 学号09080309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信0803 指导教师史永 2012 年4月

蓝牙通信协议 摘要 蓝牙无线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目的在于取代电缆来连接便携式和/或固定设备,并保证高度安全性。蓝牙技术具有功能强大、耗电量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主要特点。 本文选择蓝牙通信协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蓝牙技术进行介绍,同时和其他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比较。接着对通信协议行了介绍,列举了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具体介绍了蓝牙通讯协议。最后研究了HC502B蓝牙连接通信协议。 总之,本文在完成对蓝牙和通信协议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讨论蓝牙连接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实现。 关键词:蓝牙,通信协议,蓝牙协议

Management System For Book Storage Abstract Bluetooth wireless technology is a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tended to replace the cables connecting portable and / or fixed equipment, and ensure the high safety. Bluetooth technology has strong function,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cost and simple operation main features. This paper select th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Bluetooth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and other short distan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compared. Then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line introduced, introduces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On this basis, further introduced th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inally we study the HC502B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short, this article in the completion of th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study and discuss th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on this basis the partial implementation.Keyword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luetooth,Bluetooth protocol

红外通信技术

红外通信技术 摘要红外通信技术作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红外通信技术的概念、特点及通信协议,指出了红外通信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并讲述了红外通信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特点。 关键词红外通信技术通信协议 前言 1800年,英国的William Herschel利用棱镜折射太阳光,发现了红外谱线和红外辐射,从此,一种完全新颖的学科诞生了。红外技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并且已有众多学科分支,红外通信技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门,红外线通信是一种便宜、近距离、无线、低功耗、保密性强的通信方案,重要利用于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也有用于近距离无线网络接入。从早期的IRDA规范(115200bps)到ASKIR(1.152Mbps),再到最新的FASTIR(4Mbps),红外线接口的速度不断进步,应用红外线接口和电脑通信的信息设备也越来越多。 1.红外通信技术的概念 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信道。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吸收端将吸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

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宽调制(PWM)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两种方法。 简而言之,红外通信的本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以方便用红外信道进行传输;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 2.红外通信技术的特点 红外通信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其主要应用:设备互联、信息网关。设备互联后可完成不同设备内文件与信息的交换。信息网关负责连接信息终端和互联网。红外通信技术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其特点主要有: 1.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2. 主要是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3. 新的通信标准兼容早期的通信标准。 4.小角度(30度锥角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5. 传输速率较高,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蓝牙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目录............................................................................................................................................................................................ I 摘要 ........................................................................................................................................................................................II ABSTRACT (3) 第一章绪论 (4) 1.1引言 (4) 第二章蓝牙技术现状 (5) 2.1目前蓝牙技术发展的现状 (5) 2.1.1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5) 2.1.2技术应用问题凸现 (6) 第三章蓝牙技术发展趋势 (9) 3.1增加消费者的认知度 (9) 3.2产品应具有互操作性 (9) 3.3产品应使用方便 (9) 第四章局域网组建 (10) 4.1蓝牙体系结构 (10) 4.1.1体系结构 (10) 4.1.2硬件部分 (10) 4.1.3蓝牙协议(软件) (11) 4.1.4路由机制 (11) 4.2具体组网方案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蓝牙(Bluetooth)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其目标是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s(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用户不必经过申请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带,在其上设立79个带宽为1MHz的信道,用每秒钟切换1600次的频率、滚齿方式的频谱扩散技术来实现电波的收发。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它抱的期望值往往很高,往往短期内不能令人满意,这是因为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蓝牙技术也不例外;技术标准统一,知识产权共享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相信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它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从长远来看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关键词:蓝牙现状发展

2.4G技术跟蓝牙技术的区别

2.4G技术跟蓝牙技术的区别 无线设备,除了带来方便外,逐渐成为了街头的一种时尚。的确,无线设计能带来方便之余,还给年轻人“酷”的感觉。无线耳机就是一种常见的街头时尚设备耳机,就跟电脑一样,已经牵涉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耳机从进入我们的生活到现在,有发生了许多的改变。到目前,已经发展到无线耳机深入我们的生活中,无线耳机的技术主要是倾向于2.4G技术和无线蓝牙技术,其2种技术的耳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下吧。。。 首先先讲述下其两技术的作用。。。 2.4GHz无线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双向传播,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远(短距离无线技术范围),耗电少的优点,而2.4G技术可以在10米距离内接触到电脑。中间还可以隔墙,是一向非常好的技术。。。 蓝牙(Bluetooth)为一短距离无线传输的通信界面,基本型通讯距离约10米、,支援一对多资料传输及语音通讯,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 蓝牙技术,这是一种基于2.4G技术的无线传输协议,由于采用的协议不同,所以有区别于其它2.4G技术而被称之为蓝牙技术。就目前来说,蓝牙技术最广的应用就是蓝牙耳机。由于大部分的手机都集成蓝牙功能,而部分MP3音频产品也集成了蓝牙模块,由于蓝牙耳机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点,所以大部分的蓝牙无线设备它不需要设置发射机,蓝牙耳机保密性佳,这点是有2.4G的频率特性所决定的,它意味着不容易造成跳频、谐波而被话筒。 同样是采用2.4G频率作为载波,但不同的通讯协议衍生出的通讯方式会有着天壤之别;仅仅在传输数据量上,就有着从1M每秒到100M每秒的差别。通俗来讲,大众认为的2.4G耳机是使用2.4G载波、P2P通讯协议的耳机(以下简称2.4G技术)是有区别于蓝牙耳机的。目前P2P协议的2.4G无线传输可以达到2M每秒的数据量,而CD级音质仅有1.4M每秒左右,所以2.4G可以达到无损传输;其次,2.4G耳机对发射功率要求不高,相对来说较为省电;最后,2.4G技术通过加大功率和提高接受灵敏度,可以有效提高发射距离,百米以上距离可以轻易实现。 蓝牙技术的缺点就是它的传输数据量小,仅能达到每秒1M左右,即便是宣称为听音乐设计的双声道蓝牙耳机也是如此,高低频部分被严重压缩,保留的中频部分仅仅能够实现语音通话。 而2.4G技术的优势在于传输距离更远,音质表现更为出色,但价格来说,往往都比较高,而入门级的产品而言,比较突出的当属宾果推出的B-610无线耳机,凭借着99元的售价在无线耳机市场上独树一帜。 通过两种技术无线传输方式的对比我们发现,如果将耳机产品无线化后,2.4G无线传输很容易凭借着诸多优点成为最佳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而蓝牙耳机音质不强、耳机距离短,个人认为将更多的用在手机通话这一类领域。 WIFI是跟蓝牙相似的技术吗?

蓝牙技术及其应用

蓝牙技术及应用 Bluetooth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摘要 蓝牙技术是指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短距离通用无线通信接口技术及其配套软件的公开标准。它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整合在有限范围内使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信息设备通过无线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蓝牙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蓝牙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 蓝牙技术应用发展 Abstract The bluetooth technology refers to a low cost, high reli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short general public standards and software. It will further integrate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n a limited range of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to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hrough wireless device 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Bluetooth technology has wid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luetooth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Bluetooth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 development

蓝牙、红外和一般的无线通信技术各自的特点和相互比较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 A)。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 蓝牙技术 bluetooth)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 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Ericsson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该技术还陆续获得PC行业业界巨头的支持。1998年,蓝牙技术协议由Ericsson、IBM、I 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达成一致。 蓝牙协议的标准版本为802.15.1,由蓝牙小组(SIG)负责开发。802.15.1的最初标准基于蓝牙1.1实现,后者已构建到现行很多蓝牙设备中。新版802.15.1a基本等同于蓝牙1.2标准,具备一定的QoS特性,并完整保持后向兼容性。 但蓝牙技术遭遇了最大的障碍是过于昂贵。突出表现在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这就使得许多用户不愿意花大价钱来购买这种无线设备。因此,业内专家认为,蓝牙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蓝牙价格和基于蓝牙的应用是否能达到一定的规模。 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正式名称是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 1Mb/s的速度接入Web。但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kb/s的信号不受墙壁阻隔,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小于户外。 WLAN未来最具潜力的应用将主要在SOHO、家庭无线网络以及不便安装电缆的建筑物或场所。目前这一技术的用户主要来自机场、酒店、商场等公共热点场所。Wi-Fi技术可将Wi-Fi与基于XML或Java的Web 服务融合起来,可以大幅度减少企业的成本。例如企业选择在每一层楼或每一个部门配备802.11b的接入点,而不是采用电缆线把整幢建筑物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铺设电缆所需花费的资金。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

主流的蓝牙芯片选型

主流蓝牙芯片有哪些 一、概要说明 蓝牙芯片,简单来说就是芯片集成了蓝牙功能的芯片ic,里面主要包括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射频单元,以及处理数据的CPU单元,还有音频解码的dsp单元,主要也就是这几个核心的单元就组成了神奇的蓝牙芯片 蓝牙的技术也是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蓝牙联盟也在不断更新技术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蓝牙的版本 1、2.1+EDR:这个主要用户低端方案,但是兼容性极好,也是蓝牙最久的一个版本 2、3.1:这个基本已经属于淘汰了,因为他成本不低,功耗也不低,也就是不上不下 3、4.0:这个目前是市场的主流,定位在中高端产品,如:CSR的方案、创杰等等 4、4.1:这个也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定位在高端产品,如:TI、中星微、络达 二、方案对比分析 1、CSR方案:这个是老牌子的方案了,市场的占有率最高,也是欧美等市场最受欢迎和认可的。缺点就是价格居高不下,并且小公司如果要做的话,一般的供应商也是不太愿意配合,因为这种产品功能修改和定制是比较麻烦的。 2、TI这个方案市场上做的不多,目前小米的蓝牙音箱用的这个,也是只做大客户,小客户服务不过来 3、珠海炬力方案,作为老牌子的国产方案,确实也给国产长脸不少,产品的性能和音质也是不错,缺点就是方案商比较牛,小客户配合不够。没有实力确实不敢找他们做 4、中星微和络达这两个方案,也还可以,但是灵活性比较欠缺 5、建荣和杰里,这两款方案,我个人是极力推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两家的芯片确实是我们国产的骄傲,因为有他们的存在,CSR、TI等牛逼的大公司得以不断的降低价格。 另外这两家方案的优势也很明显,成本低、性能稳定。但就是功耗做不下来,但是用于蓝牙音箱这样的场合,其实问题不大。作为我们开发人员,更喜爱的其实是这样的方案 6、安凯和博通:这两家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便宜。但是实际的接触中,芯片本身的软件bug很多,开发起来非常痛苦

Android蓝牙协议指南

Android蓝牙协议栈 Android蓝牙协议栈使用的是BlueZ,支持GAP, SDP, and RFCOMM规范,是一个SIG认证的蓝牙协议栈。 Bluez 是GPL许可的,因此Android的框架内与用户空间的bluez代码通过D-BUS进程通讯进行交互,以避免专有代码。 Headset和Handsfree(v1.5)规范就在Android框架中实现的,它是跟Phone App紧密耦合的。这些规范也是SIG认证的。 下面的图表提供了一个以库为导向的蓝牙栈视图。 实线框的是Android模块,红色虚线部分为合作伙伴指定模块(译者注:芯片商提供)。 下面的图表是以进程为导向视图:

移植 BlueZ是兼容蓝牙2.1的,可以工作在任何2.1芯片以及向后兼容的旧的蓝牙版本。有要有两个方面: ?串口驱动 UART driver ?蓝牙电源开/关 Bluetooth Power On/Off 串口驱动 BlueZ核心子系统使用hciattach守护进程添加你的指定硬件串口驱动。

例如,MSM7201A,这个文件是在drivers/serial/msm_serial.c。你还需要通过修改init.rc为hciattach来编辑命令 行选项。 蓝牙电源开/关 蓝牙芯片的电源开关方法1.0和Post 1.0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 1.0:Android框架写0或1到/sys/modules/board_[PLATFORM]/parameters/bluetooth_power_on ?Post 1.0:Android框架使用linux rfkill API,参考 arch/arm/mach-msm/board-trout-rfkill.c例子。 编译 编译Android打开蓝牙支持,添加下面这行内容到BoardConfig.mk。 BOARD_HAVE_BLUETOOTH :=true 解决问题 调试 调试你的蓝牙实现,可以通过读跟蓝牙相关的logs(adb logcat)和查找ERROR和警告消息。Android使用Bluez,同时 会带来一些有用的调式工具。下面的片段为了提供一个建议的例子: hciconfig -a # print BT chipset address and features. Useful to check if you can communicate with your BT chipset. hcidump -XVt # print live HCI UART traffic. hcitool scan # scan for local devices. Useful to check if RX/TX works. l2ping ADDRESS # ping another BT device. Useful to check if RX/TX works. sdptool records ADDRESS # request the SDP records of another BT device. 守护进程日志 hcid(STDOUT)和hciattach(STDERR)的守护进程日志缺省是被写到/dev/null。编辑init.rc和init.PLATFORM.rc在logwrapper下运行这些守护进程,把它们输出到logcat。 hciconfig -a 和 hcitool

蓝牙技术与原理概述

英特网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蓝牙作为一个全球开放性无线应用标准,通过把网络中的数据和语音设备用无线链路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实现个人区域内语音和数据信息的交换与传输,从而实现快速灵活的通信。 一、蓝牙出现的背景 早在1994年,瑞典的爱立信公司便已经着手蓝牙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意在通过一种短程无线链路,实现无线电话用PC、耳机及台式设备等之间的互联。1998年2月,爱立信、诺基亚、因特尔、东芝和IBM共同组建特别兴趣小组。在此之后,3COM、朗讯、微软和摩托罗拉也相继加盟蓝牙计划。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开发一种全球通用的小范围无线通信技术,即蓝牙。它是针对目前近距的便携式器件之间的红外线链路(IrDA)而提出的。应用红外线收发器链接虽然能免去电线或电缆的连接,但是使用起来有许多不便,不仅距离只限于1~2m,而且必须在视线上直接对准,中间不能有任何阻挡,同时只限于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链接,不能同时链接更多的设备。“蓝牙”技术的目的是使特定的移动电话、便携式电脑以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的主机之间在近距离内实现无缝的资源共享。 蓝牙是一个开放性的无线通信标准,它将取代目前多种电缆连接方案,通过统一的短程无线链路,在各信息设备之间可以穿过墙壁或公文包,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小功耗的话音和数据通信。它推动和扩大了无线通信的应用范围,使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和语音设备能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个人区域内的快速灵活的数据和语音通信。 二、蓝牙中的主要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其实质内容是要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Radio Air Interface)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具有互用、互操作的性能(Iteroperability)。 “蓝牙”技术的作用是简化小型网络设备(如移动PC、掌上电脑、手机)之间以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免除在无绳电话或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头套式送/受话器、PDA、计算机、打印机、幻灯机、局域网等之间加装电线、电缆和连接器。此外,蓝牙无线技术还为已存在的数字网络和外设提供通用接口以组建一个远离固定网络的个人特别连接设备群。 蓝牙的载频选用在全球都可用的2.45GHz工科医学(ISM)频带,其收发信机采用跳频扩谱(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技术,在2.45GHz ISM频带上以1600跳/s的速率进行跳频。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以2.45GHz为中心频率,最多可以得到79个1MHz 带宽的信道。在发射带宽为1MHz时,其有效数据速率为721kb/s,并采用低功率时分复用方式发射,适合30英尺(约10m)范围内的通信。数据包在某个载频上的某个时隙内传递,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链路管理和控制消息)占用不同信道,并通过查询(Inquiry)和寻呼(Paging)过程来同步跳频频率和不同蓝牙设备的时钟。除采用跳频扩谱的低功率传输外,蓝牙还采用鉴权和加密等措施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蓝牙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连接,可采用无线方式将若干蓝牙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Piconet),多个微微网又可互连成特殊分散网,形成灵活的多重微微网的拓扑结构,从而实现各类设备之间的快速通信。它能在一个微微网内寻址8个设备(实际上互联的设备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只不过在同一时刻只能激活8个,其中1个为主7个为从)。 蓝牙技术涉及一系列软硬件技术、方法和理论,包括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软件工程、

RS232串口转红外通讯电路原理剖析

RS232串口转红外通讯电路原理剖析 红外通讯作为一种数据传输手段,可以在很多场合应用,如家电产品、娱乐设施的红外遥控,水、电、煤气耗能计量的自动抄表等。特别是在电子电 力行业,使用红外技术进行通讯的产品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利用红外技术对产 品进行短距离抄控,非常简洁方便。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 协议,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一个基于RS232 的串口。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本文所讲的通信使用3 根线完成:地线;发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 根线上接收数据。电平转化由于RS 232 信号的电平和单片机串口信号的电平不一致,必须进行二者之间的电平转换,常用MAX232 来实现 RS232/TTL 电平转化。MAX232 内部结构有三个部分:(1)电荷泵电路。由1~6 引脚和4 个电容搭建组成。(2)数据转换通道。由7~14 管脚组成两个数据通道。RS 232 数据从R1in,R2in 输入转换成TTL/COMS 数据后从R1out,R2out 输出;TTL/COMS 数据从T1in,T2in 输入转换成RS 232 数据从T1out,T2out 送到电脑DB9 口。(3)外部供电电路。外部供电是利用电 脑USB 输出+5 V 电源有效电源,不但节约该电路设计篇幅,并且在实际制作时节约体积,其电路原理如红外发射部分红外发射端发送数据时,是将待 发送的二进制数据调制成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后发射出去,红外载波为频率38 kHz 的方波。红外载波可以使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的PWM 功能实现,也可 以通过外围硬件电路实现,这里采用38 kHz 晶振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采用CD4069 非门电路通过一系列转化实现方波振荡信号,与经过电平转换后的COMS 数据信号叠加来实现驱动三极管导通,从而实现TSAL6200 红外发射二极管将周期的电信号转变成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发出,见红外接收采用

常见的蓝牙模块选型核心对比分析总结

一、简介 正因为蓝牙芯片的种类繁多,所以很多工程师在选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选。选择合适的蓝牙模块,最重要的是选择蓝牙模块最核心的芯片,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模块的参数 蓝牙模块,串口蓝牙模块等等产品,顾名思义就是实现蓝牙功能的半成品模块产品。主要由蓝牙芯片和外围元器件组成,从而形成一个可以直接供用户使用的产品。 二、主流分类 芯片分类对应的的选择 音频芯片可选的芯片方案太多了 1、高端的可以选“CSR[现在的QCC]”、“炬力”、“创杰”等等 2、中端的可以选“RDA”、“络达”、“杰理”、“建荣”、“博通” 这个的选择,就是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了,成本合适,谁服务好就选谁 蓝牙BLE方案1、如果是低功耗的应用场景,待机uA级别的那种 (1)、这种应用,只能选“TI”、“Nordic”、“Dialog”,成本较高,认可度也较高 2、如果不需要低功耗,就是单纯的传数据,这个就有很多的选择 (1)、JL、建荣、博通,泰凌微、伦茨。他们都可以,也都还挺好 (2)、因为芯片出货量大,所以成本是非常有优势的 蓝牙数传方案,双模BLE 和SPP 1、目前这个市场只有“易兆微”、“创杰”、“microchip”在做,性价比一般般 2、这个其实也可以用蓝牙音频的芯片去做,成本又会低一些,性能也不打折 蓝牙音频+双模数据1、这个能做的就是国产芯片的天下,“JL”、“建荣”、“炬力”等等 2、这个系列的芯片都是非常有优势的,主要是开发者如何开发,应用者如何构思需求 3、这个市场其实是和“蓝牙音频”市场合并在一起的,充分享受了芯片量大,以及充分竞争,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性能。非常值得关注 备注: 1、不要求低功耗的数传,建议直接淘汰“TI”、“Nordic”、“Dialog”,因为付付出多余的成本 2、如果要求超低功耗的,那你也没得选,就那几家的芯片,随便选一个合适的即可 3、如果是需要音频带数传的,或者数传BLE双模的。可以选用BT401蓝牙模块

百度智能手环蓝牙私有通信协议

智能手环蓝牙私有通信协议文档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目录 前言 (5) 1名词解释与约定 (6) 1.1名词解释 (6) 1.1.1设备 (6) 1.1.2手机 (6) 1.2约定 (6) 1.2.1协议栈字节序 (6) 1.2.2 L2 层V-length注意项 (6) 2协议结构介绍 (6) 2.1协议栈结构图 (6) 2.2 L0(UART Profile) (7) 2.2.1模块图 (7) 2.2.2协议层功能描述 (7) 2.3 L1(Transport layer) (8) 2.3.1协议层功能描述 (8) 2.3.2协议层数据包结构 (8) 2.3.3 L1版本号 (9) 2.4 L2(Application layer) (9) 2.4.1协议层数据包结构 (9) 3 L2 command详解 (9) 3.1 Command 列表 (9) 3.2固件升级命令(command id 0x01) (10) 3.2.1 L2 版本号 (10) 3.2.2固件升级命令key列表 (10) 3.2.3进入固件升级模式请求key (10) 3.2.4进入固件升级模式返回key (10) 3.3设置命令(command id 0x02) (11) 3.3.1 L2 版本号 (11) 3.3.2设置命令key列表 (11) 3.3.3时间设置key (11) 3.3.4闹钟设置key (12) 3.3.5获取设备闹钟列表请求key (12) 3.3.6获取设备闹钟列表返回key (12) 3.3.7用户profile设置key (13) 3.3.8防丢设置key (13) 3.3.9计步目标设定 (13) 3.3.10久坐提醒设置key (14) 3.3.11左右手key (14) 3.3.12 手机操作系统设置 (14) 3.3.13 来电通知电话列表设置 (15) 3.3.14 来电通知开关 (15) 3.4绑定命令(command id 0x03) (15)

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红外线语音通信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1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 目的与意义 (2) 2 设计要求 (2) 3 方案设计 (2) 3.1 方案一 (2) 3.2 方案二 (3) 4 系统硬件设计 (4) 4.1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4) 4.1.1发射部分框图 (4) 4.1.2发射部分电路 (4) 4.1.3信号放大部分 (4) 4.1.4信号发射部分 (5) 4.2接收部分电路设计 (5) 4.2.1接收部分框图 (5) 4.2.2接收部分电路 (6) 4.2.3音频功率放大部分 (6) 4.2.4信号采集部分 (7) 5硬件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7) 5.1硬件的焊接调试 (7) 5.2硬件电路的测试 (7) 5.2.1发射部分 (8) 5.2.2接收部分 (8) 6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附录A 原理电路图 (11) 附录B 硬件实物图 (11)

1 目的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当然我认为也是最高效的一种。利用红外线通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红外线通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在彩电之后,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他小型家庭生活电器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不仅通信性能非常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来自其他电器的干扰。目前发展形势迅速,尤其在近距离(室)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课本和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红外线是一种近距离、高速通信的通信方式,对于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近距离、室通信手段,红外线无线通信具有无线电缆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优势. 本次设计的的主要容,用电压放大电路和滤波放大电路对语音采集端的信号进行方法和滤波,通过红外线发射管和电阻组成的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接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之后,在进行音频功率放大和电压放大,最后在喇叭端得到语音信号。 2 设计要求 (1)红外线单方向传输语音信号 (2)通信距离不小于2米 (3)信号失真要小,能听懂所传语音信息 3 方案设计 3.1 方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