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4砂的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15.1.4砂的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表格编号:40-2

xxxxx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样品编号:模拟记录样品状态:□正常□异常检验日期:年月日

检验依据:□GB/T50123-1999 □JTG E40-2007□其他:

设备/编号:□相对密度仪□电子计重称□砂面拂平器□量筒□其他:

检测地点:检测室检测前仪器状况:□正常□异常检测后仪器状况:□正常□异常

检验:校核:

第页共页

试验六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试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一、概述 相对密度是砂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状态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相对密度是砂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对于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密实的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在震动情况下液化的可能性小;而松散的砂,其稳定性差,压缩性高,对于饱和的砂土,在震动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液化。 砂土的密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其孔隙比来反映,但砂土的密实程度并不单独取决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比,但由于土的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排列不同,所处的密实状态也会不同。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来反映砂土的密度。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砂的相对密度涉及到砂土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及天然孔隙比,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就是进行砂的最大孔隙比(或最小干密度)试验和最小孔隙比(或最大干密度)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15%的土。 (一)砂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干密度)试验 图6-1 漏斗与拂平器 1.仪器设备 (1)500ml量筒及内径600mm的1000ml量筒; (2)颈管的内径为1.2cm的长颈漏斗,颈口应磨平; (3)直径1.5cm的锥形塞,并焊接在铁杆上,如图6-1 所示; (4)砂面拂平器,如图4-14所示; (5)橡皮板; (6)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的天平。 2.操作步骤 (1) 漏斗法 ①称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1.5kg,用手搓揉或用圆木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试论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试论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05T10:13:42.21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6期作者:侯世昌[导读] 砂砾料属无黏性粗粒土,因其分布广、性能指标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00 摘要:砂砾料属无黏性粗粒土,因其分布广、性能指标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通过对砂砾料相对密度不同试验方法所得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效果,提出适宜砂砾料作为填筑坝料时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从而合理确定砂砾料填筑的控制指标。 关键词: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应用砂砾石料属可自由排水的无黏性粗粒土,具有压实性能及透水性好、抗剪强度高、沉陷变形小、承载力高等工程特性,按照《水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 中控制要求,土石坝砂砾石料在大坝填筑时控制标准根据坝高不同控制标准不同:坝高小于 150m 时,D r 控制标准为 0.75 ~0.85;坝高在 150 ~ 200m 时,D r 控制标准为0.85 ~0.90,但控制标准并未明确所采用的试验规程及方法。而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中确定砂砾料相对密度有两种试验方法。方法一:DL/T5356 或 SL237 规程的室内相对密度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对设计给定的原级配进行缩尺、缩尺后最大限制粒径为 60mm、室内采用振动台法确定相对密度。由于受数学模型建立的偏差影响,很难取得较为真实的控制标准,规范的不确定性,也常常造成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较大,导致砂砾料控制标准偏低,压实实际效果较差,填筑体沉降量较大。方法二:NB/T35016 中采用现场原型级配料测定相对密度试验方法,试验最大限制粒径 600mm。目前筑坝砂砾料的最大粒径一般在 200 ~600mm 范围。该试验方法试验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但试验结果与坝体填筑实际吻合。这两种方法由于砂砾料最大粒径、级配、最大干密度试验机理等不同,导致相对密度相同时现场控制指标差别较大。本文从相对密度试验的级配选择、试验方法、室内实验结果理论推算验证等分析入手,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确定适宜工程实际的相对密度试验控制方法。 1、相对密度试验 1.1 相对密度试验级配 影响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砂砾料级配、最大粒径及砾石含量等,目前工程中砂砾料级配一般采用设计提供由地勘资料确定的设计线或料源复查时的实测级配线,这两种级配线均为现场原级配线,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料源复查时实测级配线为依据进行试验。 1.1.1 室外相对密度试验级配线 某工程料场复查实测级配线见的室外相对密度试验级配采用原型级配与实测线一致。 1.1.2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级配线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依据 DL/T5356 或 SL237 中“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方法”进行,室内试验时对砂砾料原型级配料进行了缩尺,根据室内试验桶尺寸、采用等量替换法缩尺后的最大粒径为 80mm。 1.2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 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砾石含量分别为 65%、71%、75%、77%、79%、83%、87%,采用振动台法进行试验。 1.3 室外原型级配料相对密度试验 按照料场实测级配线、依据 NB/T35016-2013中“砂砾料原级配现场相对密度试验”进行在现场进行相对密度试验。 1.4 推算室外最大、最小干密度试验成果根据相关试验规程条文说明及以往一些工程试验的经验,为解决砂砾石料填筑碾压中相对密度大于 1 及现场控制标准合理性的问题,一些工程中也采用了在室内最大、最小干密度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三点近似法、系列延伸法、渐近线辅助法等确定现场控制标准。某工程坝料碾压试验中采用“三点近似法”推算方法对室内最大、最小干密度进行了两个数学模型的修正。 1.5 试验结果分析 (1)室内缩尺后最大干密度、最小干密度与现场原型级配料试验成果相比均在降低,室内结果比现场原级配线最大干密度分别降低0.024。以室内试验作为控制标准时,将会导致现场压实度降低。由此可见直接采用室内缩尺后试验成果将会降低工程现场控制标准,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特别是坝高超过 200m 以上的工程,更应慎重地选择现场的控制标准。 (2)采用密度桶法进行砂砾料原型级配相对密度试验成果和在室内试验成果基础上进行推算结果比较,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对应的砾石含量下移,由于推算模型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 2、工程应用 2.1 施工现场含水率检测及使用方法 砂砾料无黏性粗粒土填筑施工中,填筑料的湿密度检测一般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进行,现场检测小于 5mm 料的含水率,并按事先采用不同砾石含量、不同含水率、不同砾石含量情况下通过试验求得的小于 5mm 料的含水量与全料含水率关系曲线,查出全料的含水率计算干密度,用三因素相关图(表)评价压实质量。 2.2 实际工程应用 2.2.1 陕西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 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密度桶法”试验结果;密度桶直径 120cm、壁厚 12mm、桶高 100cm。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 2001年8月底前,坝壳料填筑 341万m 3,(坝壳砂卵石料总量 600 多万m 3)取样1371组。从试验结果看,现场坝料填筑满足设计相对密度 0.80的要求,合格率为 100%。 2.2.2 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工程 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现场砂卵石料原级配“密度桶法”试验;公伯峡砂砾石料填筑90万m3,取样177 组。结果表明,设计相对密度Dr ≥0.8,最大值1.0,最小值0.80,平均相对密度0.87,合格率100%。 2.2.3 湖北潘口水电站工程

土力学实验一__相对密度

实验一 相对密度、密度、含水量测定 A 、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密度和含水量,以了解土的疏密、干湿状态和含水情供计算土的其它物理指标和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B 、实验要求 1、由实验室提供一份扰动土样,要求学生测定该上样的含水量、密度和该土 的相对密度; 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确定该土的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r S )、干土密度(d ρ)及饱和土密度(sat ρ)等物理指标; 3、参观原状土样。 C 、实验方法 一、相对密度实验(又称比重实验) 土粒的相对密度是土在100℃—105℃下烘至恒重时土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时纯水密度的比值。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为其它土的物理力学实验(如颗粒分析的比重计法实验、压缩实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实验方法 相对密度实验的方法取决于试样的粒度大小和土中是否含有水溶盐,如果水中不含水溶盐时,可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土中含有水溶盐时,要用比重瓶和中性液体真空排气法。粒径都大于5mm 时则可采用缸吸筒法或体积排水法。本实验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量100毫升: 2、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 3、恒量水槽:灵敏度±1℃; 4、电热砂浴(或可调电热器); 5、孔径5mm 土样筛、烘箱、研钵、漏斗、盛土器、纯水、蒸馏水发生器等。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将风干或烘干之试样约100克放在研钵中研碎,使全部通过孔径为5mm 的筛,如试样中不含大于5mm 的土粒,则不要过筛。将已筛过的试样在100℃—105℃下恒重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此项工作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 2、将烘干土约15克,用漏斗装入烘干了的比重瓶内并称其质量,得瓶加上的质量m l ,准确至O.001克。 3、将已装入干土的比重瓶注纯水至瓶的一半处。 4、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初步分散,然后将比重瓶放在电热砂浴上煮沸(注意将瓶塞取下)。煮沸时要注意调节砂浴温度,避免瓶内悬液溅出。煮沸时间从开始沸腾时算起,砂土和粉土不小于30分钟,粉质粘土和粘土不小于1小时。本次实验因时间关系,煮沸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5、将比重瓶从砂浴上取下,注入纯水至近满,然后放比重瓶于恒温水槽内,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与水槽内的水温相同),测记水温(T),准确至0.5℃(注:本实验室槽内水温控制在20℃)。 6、轻轻插上瓶塞,使多余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上溢出(溢出的水必须是不含土粒的清水)。取出比重瓶,擦干比重瓶外部水分,称瓶加水加土的总质量(4m )准确至0.001克。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 C w wT m m m m ds ??-+= 44300ρρ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无粘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相对密度。最大孔隙比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最小孔隙比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实验材料 砂 试验方法与原理 最大孔隙比 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约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棍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1000ml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筒底接触。 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然后下放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ml。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后缓慢地转回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ml。 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最小孔隙比 取代表性的试样约4kg,分3次倒入容器进行振击。 先取上述试样600-80g,(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倒入容器内,用振动叉以每分钟各150-200次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每分钟锤击30-60次,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一般击5-10min)。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锤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进行后2次的装样、振动和锤击,第3次装样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最后1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土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容器内试样质量,准确至g,并记录试样体积.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天然砂试验检测标准 1.2.1技术指标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机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1.2.2技术要求:混凝土用天然砂各项指标应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标准要求。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表3

注:1、表中除1.75mm和0.63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超出量不得大于5%; 2、I区砂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混凝土;II区砂宜优先选用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III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对高性能、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9-2.6的中砂,2.36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细集料技术指标表4

注:1、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II类宜用

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3、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4、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1.2.3取样规则和试验方法 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不超过200m3或300t 为一验收批,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上、中、下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组成一组样品。 (1)筛分试验 ①用9.5mm标准筛对样品进行过筛,筛除其中超粒径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0C±50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②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1.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 后取出套筛,再逐个进行手筛, 确认每号筛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含(公式)

砂的相对密度检测 相对密度是砂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状态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相对密度是砂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对于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密实的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在震动情况下液化的可能性小;而松散的砂,其稳定性差,压缩性高,对于饱和的砂土,在震动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液化。 砂土的密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其孔隙比来反映,但砂土的密实程度并不单独取决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比,但由于土的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排列不同,所处的密实状态也会不同。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来反映砂土的密度。 1砂相对密度试验 砂的相对密度涉及到砂土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及天然孔隙比,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就是进行砂的最大孔隙比(或最小干密度)试验和最小孔隙比(或最大干密度)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15%的土。 2仪器设备 1) 500ml量筒及内径600mm的1000ml量筒; 2) 颈管的内径为1.2cm 的长颈漏斗,颈口应磨平; 3) 直径1.5cm 的锥形塞,并焊接在铁杆上; 4) 砂面拂平器所示; 5) 橡皮板; 6) 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的天平; 7) 金属圆筒,有两种:一种容积250ml、内径为5cm;另一种容积1000ml、内径为10cm,高度均为12.7cm,附护筒; 8) 振动叉; 9) 击锤,锤质量1.25kg,落15 cm,锤直径5 cm。 3试验步骤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实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学时:2学时 实验性质:操作型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利用试验数据判断砂土的密实度。 二、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的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是进行砂的最大于密度和最小干密度试验,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本试验必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 03g/cm,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四、试验仪器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筒:容积500mL和1000mL,后者内径应大于60mm。 2 长颈漏斗:颈管的内径为1. 2cm,颈口应磨平。 3 锥形塞:直径为1. 5em的圆锥体,焊接在铁杆上(图4. 2. 1)。 4 砂面拂于器:十字形金属平面焊接在铜杆下端。 图6.1 漏斗及拂平器 l—锥形塞;2—长颈漏斗;3—砂面挑平揣 5 金属圆筒:容积250ral,内径为5cm;容积1000mL,内径为10cm,高度均为12.7cm,附护筒。 6 振动叉(图4. 3. 1—1)。 7 击锤:锤质量1. 25kg,落高15cm,锤直径5cm(图4. 3. 1—2)。

图6.2 振动叉图6.3 击锤 1—击球;2—音叉1—击锤;2—锤座 JDM-2型电动相对密度仪 五、试验步骤: (一)砂的最小干密度测定 1 将锥形塞杆自长颈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底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1000mL 的量筒内,使其下端与量筒底接触。 2 称取烘干的代表性试样700g,均匀缓慢地倒入漏斗中,将漏斗和锥形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1~2cm,使试样缓慢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3 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和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严、测记试样体积,估读至5mL。 注:若试样中不含大于2mm的颗粒时,可取试样400g用500mL的量筒进行试验。 4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并缓慢地转回到原来位置,重复数次,记下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 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第88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m0/(m0+m1-m2) γs=m3/(m3+m1-m2) γb= m0/(m3+m1-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砂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烘干试样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αT)×ρw ρs=(γs-αT)×ρw

ρb=(γb-αT)×ρw 式中:ρs--砂的饱水面干密度,g/cm3; ρb--砂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值,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5.3 细集料吸水率计算,准确至0.01%。 Wx=(m3-m0)/m0×100 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烘干试样质量,g。 精度与充许差 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孔隙比)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仪器设备 (1)量筒:容积为500cm3及100cm3两种,后者内径应大子6cm. (2)长颈漏斗:颈管内径约1.2cm,颈口磨平。 (3)锥形塞:直径约1.5cm 的圆锥体镶于铁杆上。 (4)砂面拂平器。 (5)电动最小孔隙比仪,如元此种仪器,可有下列(6)-(8 )的设备。 (6)金属容器,有以下两种: ①容积250cm3,内径5cm,高度12.7cm。 ②容积1000cm3,内径10cm,高度12.7cm。 (7)振动仪。 (8)击锤:锤重1.25kg高度:150mm,锤座直径50mm。 (三)试验步骤 1 .最大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于),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棉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2)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人,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人体积1000cm3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1g,均匀倒人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 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人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人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cm3。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cm3。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2.最小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4kg,按最大孔隙比测定的步骤处理。 (2)分三次倒入容器振击,先取上述试样600-800 (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 容器容积的1/3)倒人1000cm3容器内,用振动仪以各(150-200)次/ min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锤击30-60)次/ min,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 (一般约5-10min 时)。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振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3)如用电动最小孔隙比试验仪时、当试样同上法装人睿器后,开动电机,进行振击试验。 (4)按上述方法进行后两次加上的振动和锤击,第三次加上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5)最后一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上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量,准确至1g,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四)结果整理 (1 )计算最小与最大于密度; (2)计算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3)计算相对密度,计算至0.01 (五)精密度和允许差 最小与最大干密度,均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超过3

试验十一砂土相对密度试验

土壤力學試驗 試驗十一砂土相對密度試驗 指導教授:楊全成副教授 班級:日四技土三甲 組別:第一組 學號:49502149

姓名:林韋成 一、試驗目的 測定砂土試驗室求得之最大乾單位重、最小乾單位重,再求天然狀態之乾單位重,據以求天然土壤相對密度值,作為土壤受震動後液化現象之分析。 二、試驗說明 (1)最小乾單位重,γmin = W min / V (2)最大孔隙比,e max= (Gs γw/γmin)-1 (3)最大乾單位重,γmax = W max / V (4)最小孔隙比,e min= (Gsγw/γmax)-1 (5)天然原狀土樣之孔隙比,e (6)得相對密度,Dr=(e max-e)/(e max-e min) 三、試驗儀器 (1)振動台。 (2)鐵模。 (3)套模。 (4)加重底鈑。

(5)加重塊。 (6)測微錶。 (7)漏斗。 (8)電子秤。 (9)刮刀。 相對密度試驗設備如圖11-1所示。 圖11-1 相對密度試驗設備 四、試驗步驟 在漏斗裡裝沙子以2.5cm之落下高度,使土樣自由落體下落於鐵模內,刮平土樣,稱鐵模+土樣疏鬆重為W1。稱鐵模重為W2。疏鬆土樣重為Wmin = W = W1-W2。.量鐵模內徑為D。量鐵模高度為H。鐵模體積,V = 1/4 (π D2H)。計算最小乾單位重為γmin = W min / V 。最大孔隙比e max = (Gsγw/γmin)-1。於震動臺上,以最大震幅震動8分鐘後,量

度墊塊厚度及墊塊與模頂高度。H’=H- H1- H2,計算緊密土樣體機積,V =1/4 (πD2H)。計算最大乾單位重,γmax = W / V。最小孔隙比,e min= (Gsγw/γmax)-1。已知天然原狀土樣之孔隙比,e。得相對密度,Dr=(e max-e)/(e max-e min)。五、試驗結果記錄表 土力( )第11-1 號 土粒比重Gs=2.53

ASTMD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CN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试方法 1范围 1.1这些试验方法讲述了片状,棒条状,管状或铸模件固体塑料相对密度和密度的测定方法。 1.2讲述了两种试验方法: 1.2.1试验方法A---在水中测试, 1.2.2试验方法B---在其他液体中测试。 1.3SI为标准单位。 1.4该标准并不旨在讨论所有的安全问题,如有,仅与其使用相关。该标准的使用者责任制定相关适用的安全和健康规范,并在使用前确定规范的适用性。 2参考文件 3术语 3.1总则---该标准中使用的单位,符号和缩写与规范E380一致。 3.2定义: 3.2.1相对密度---在23℃的温度下材料不渗透部分单位体积质量与相同温度下同体积同密度无气蒸馏水的质量之比。表达形式为: 相对密度23/23℃(或spgr23/23℃)。 3.2.2密度---在23℃的温度下,材料无渗透部分每立方米的千克质量。表达式为: D23,千克/立方米 注4---E380中定义的SI标准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1000转换为千克/立方米。 注5---相对密度23/23℃可以通过下式转换成密度23℃,千克/立方米。 D23℃,千克/立方米=相对密度23/23℃×997.6 4试验方法概述 4.1测定固体塑料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然后将其浸入液体中,测出表观质量,然后计算相对密度。

5意义和使用 5.1相对密度或密度 6抽样 6.1测定相对密度的抽样单位应该要能够代表产品的数量,所要求的数据按照 D1898进行。 6.1.1如果已知或怀疑样品中含有两层或多层相对密度不同的材料,或者将成品部分或横切部分作为样品测试,或者将样品分层测试相对密度。整体部分的相对密度不能将各层的相对密度相加获取,除非将各层的相对百分比考虑在内。 7调节 7.1调节---在试验前,按照D618的规定将试验样品在23±2℃的温度和50±5%的相对湿度下至少放置40小时。以防出现不一致,温度可上下浮动1℃,相对湿度浮动±2%。 7.2试验条件---在23±2℃,50±5%相对湿度的标准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试验,除非在试验方法或本标准中有其他规定。以防出现不一致,温度可上下浮动1℃,相对湿度浮动±2%。 试验方法A---在水中测试固体塑料(样品质量1到50克) 8范围 8.1称量出水中质量在1到50克之间的一层结构的试验样品的质量,如果塑料比水轻,就在上面系一个坠球。该方法适用于受水影响受潮,但是其他方面不会受水影响的塑料。 9仪器 9.1分析天平---精确度为0.1毫克的天平,准确到样品质量0.05%,天平盘上面装有一个平稳的支架用于放置浸容器。 注7---确保天平能够满足性能要求,经常检查调节零点和灵敏度,并且使用标准砝码定期校准精确度。 9.2样品支架,防腐蚀。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网篮法)试验记录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网篮法)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 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T 0304-2005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网篮法)第22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表观相对密度γ a 、表干相对密度γ s 、毛体积相对密度γ b 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 a/(m a-m w) γs=m f/(m f-m w) γb=m a/(m f-m w) 式中:γ 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 s —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 b —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无量纲; m a —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f —集料的表干质量(g); m w —集料的水中质量(g)。 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准确至0.01%。ωx=(m f-m a)/ m a×100 式中:ω x —粗集料的吸水率(%)。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视密度)ρ、表干密度ρ a 、毛体积密度ρ b 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不同水温条件下测量的粗集料表观密度需进行水温修正,不同试验 温度下水的密度ρ T 及水的湿度修正系数α T 按附录表B选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ρ a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 s —粗集料的表干密度,g/cm3; ρ b —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 T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α T —试验温度T时的水温修正系数; ρ w —水在4℃时的密度(1.000g/cm3)。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孔隙比)

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仪器设备 (1)量筒:容积为500cm3及100cm3两种,后者内径应大子6cm. (2)长颈漏斗:颈管内径约1.2cm,颈口磨平。 (3)锥形塞:直径约1.5cm的圆锥体镶于铁杆上。 (4)砂面拂平器。 (5)电动最小孔隙比仪,如元此种仪器,可有下列(6)-(8)的设备。 (6)金属容器,有以下两种: ①容积250cm3,内径5cm,高度12.7cm。 ②容积1000cm3,内径10cm,高度12.7cm。 (7)振动仪。 (8)击锤:锤重1.25kg高度:150mm,锤座直径50mm。 (三)试验步骤 1.最大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于),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棉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2)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人,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人体积1000cm3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1g,均匀倒人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人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人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cm3。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cm3。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2.最小孔隙比的测定 (1)取代表性试样约4kg,按最大孔隙比测定的步骤处理。 (2)分三次倒入容器振击,先取上述试样600-800(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倒人1000cm3容器内,用振动仪以各(150-200)次/min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锤击30-60)次/min,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一般约5-10min时)。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振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3)如用电动最小孔隙比试验仪时、当试样同上法装人睿器后,开动电机,进行振击试验。 (4)按上述方法进行后两次加上的振动和锤击,第三次加上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5)最后一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上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量,准确至1g,计算其最小孔隙比。 (四)结果整理 (1)计算最小与最大于密度; (2)计算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3)计算相对密度,计算至0.01 (五)精密度和允许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