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出师表》试题预测与解析

中考复习《出师表》试题预测与解析
中考复习《出师表》试题预测与解析

第八篇出师表练习题(2017预测)阅读《出师表》一文,完成1~4题。(15分)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诚宜开张

..圣听(扩大)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

(3)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4)咨诹.善道(询问)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出师表教材分析

《出师表》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仍需增强;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 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正方形(含解析)

考点:正方形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2018?无锡)如图,已知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正方形EFGH的顶点G、H都在边AD上,若AB=3,BC=4,则tan∠AFE的值() A.等于B.等于 C.等于D.随点E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推知EF∥AD,由该平行线的性质推知△AEH∽△ACD,结合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EF∥AD, ∴∠AFE=∠FAG, ∴△AEH∽△ACD, ∴==. 设EH=3x,AH=4x, ∴HG=GF=3x, ∴tan∠AFE=tan∠FAG===. 故选:A. 2.(2018?宜昌)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F分别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EG ⊥AB.EI⊥AD,FH⊥AB,FJ⊥AD,垂足分别为G,I,H,J.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1 B.C.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直线AC是正方形ABCD的对称轴, ∵EG⊥AB.EI⊥AD,FH⊥AB,FJ⊥AD,垂足分别为G,I,H,J. ∴根据对称性可知:四边形EFHG的面积与四边形EFJI的面积相等, ∴S阴=S正方形ABCD=, 故选:B. 3.(2018?湘西州)下列说法中,正确个数有() ①对顶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为菱形;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①对顶角相等,故①正确; 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②错误;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故③错误;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故④正确, 故选:B. 4.(2018?张家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对顶角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逐个判断即可.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 2005贵州铜仁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 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005武汉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2006黑龙江黑河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2004北京东城 16.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 答案: 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作奸犯科(2分.一词一分) 4.宫内朝廷宫中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 11时报答发扬光大阻塞 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说话不恰当 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 15 D

《出师表》课文分析

《出师表》课文分析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文中哪些句子指出了我们蜀国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造成属国有利条件的原因是什么? 答: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作者向陛下提出了什么建议?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不“开张圣听”的后果是什么? 答:以塞忠臣进谏之路也。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5、“不宜偏私”的原因是什么? 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6、此段作者最担心的是什么? 答:内外异法(出现赏罚不明的情况)。 7、作者认为如何避免出现“内外异法”? 答:不宜偏私。 8、此段,诸葛亮又向陛下提出了什么建议?目的是什么? 答:赏罚分明(内外同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三、分析第三、四自然段: 9、作者向陛下推荐的文官武将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答:文官:着眼于思想品德;武将:赞赏德才兼备。 四、分析第五自然段: 10、“每与臣论此事”这句话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自己话: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11、此段作者又向陛下提出了什么建议?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亲贤远小。目的: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自己话: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12、结合3、4、5段的内容,作者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答:(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五、分析第六自然段: 13、“由是感激”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答: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4、能够体现“临危受命”的意思是那一句? 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目的是什么? 答:内容:述身世,讲经历; 目的:以表明诸葛亮竭忠尽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让后主刘禅明白先辈创业之艰难。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数学中考《正方形》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正方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 A.45° B.55° C.60° D.75° 2.如图,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点E,G分别在AB,AD上,连接FC,过点E作EH∥FC交BC于点H.若AB=4,AE=1,则BH的长为( ) A.1 B.2 C.3 D.3 3.如图,边长分别为4和8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CEFG并排放在一起,连结BD 并延长交EG于点T,交FG于点P,则GT=() A. B.2 C.2 D.1 4.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2 B.3 C. D. 5.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度后得到正方形AB′C′D′,边B′C′与DC交于点O,则四边形AB′OD的周长是() A.2 B.3 C. D.1+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E、F分别在AB,AD上,若CE=,且∠ECF=45°,则CF的长为() A. B. C. D. 7.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B.2 C.2

8.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动点在正方形的边上沿运动,运动到点停止,设,的面积,则关于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Q分别是CD、AD的中点,动点E从点A向点B运动,到点B时停止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P出发,沿P→D→Q运动,点E、F的运动速度相同.设点E的运动路程为x,△AEF的面积为y,能大致刻画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10.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 ) A.16 B.17 C.18 D.19 11.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2,点P是线段CD边上的动点(与点C,D不重合),,过点A作AE∥BP,交BQ于点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营口市) (2)恢弘志土之气,,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自贡市)(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广东省)(4),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西藏自治区) (5)《出师表》中点明诸葛亮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而有所担心的原因的句子是:,。(2019年泉州市) 【参考答案】(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不宜妄自菲薄(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受任于败军之际(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表》中考集锦题(含答案)

《出师表》集锦 【一】(2018中考·北京卷·8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5-7题。(共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7.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 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2016年各地中考数学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矩形菱形与正方形剖析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一、选择题 1.(2016·黑龙江大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 【分析】直接利用菱形的判定定理、矩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C、两组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 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掌握各特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2. (2016·湖北鄂州)如图,菱形ABCD的边AB=8,∠B=60°,P是AB上一点,BP=3,Q 是CD边上一动点,将梯形APQD沿直线PQ折叠,A的对应点为A′,当CA′的长度最小时,CQ的长为() 13 A. 5 B. 7 C. 8 D. 2 【考点】菱形的性质,梯形,轴对称(折叠),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值问题.【分析】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为等边三角形;过C作CH⊥AB,则AH=HB;连接 DH;要使CA′的长度最小,则梯形APQD沿直线PQ折叠后A的对应点A′应落在CH上,且

对称轴PQ 应满足PQ ∥DH ;因为BP=3,易知HP=DQ=1,所以CQ=7. 【解答】解:如图,过C 作CH ⊥AB ,连接DH ; ∵ABCD 是菱形,∠B=60°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H=HB=28=4; ∵BP=3, ∴HP=1 要使CA ′的长度最小,则梯形APQD 沿直线PQ 折叠后A 的对应点A ′应落在CH 上, 且对称轴PQ 应满足PQ ∥DH ; 由作图知,DHPQ 为平行四边形 ∴DQ=HP= 1, CQ=CD-DQ=8-1=7. 故正确的答案为:B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梯形,轴对称(折叠),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值问题.本题作为选择题,不必直接去计算,通过作图得出答案是比较便捷的方法。弄清在什么情况下CA ′的长度最小(相当于平移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 (2016·湖北咸宁) 已知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A (5,0),OB=45,点P 是对角线OB 上的一个动点,D (0,1),当CP+D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 A. (0,0) B.(1,21) C.(56,53) D.(710,75 ) 【考点】菱形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动点问题.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04年沈阳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2006南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④悉以咨之(询问,征求意见)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一叶知秋(秋天)②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特殊)殊途同归(不同)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018年中考数学正方形专题练习(含解析)

2018中考数学正方形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18?无锡)如图,已知点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正方形EFGH的顶点G、H都在边AD上,若AB=3,BC=4,则tan∠AFE的值() A.等于B.等于 C.等于D.随点E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二.填空题 2.(2018?武汉)以正方形ABCD的边AD作等边△ADE,则∠BEC的度数是. 3.(2018?呼和浩特)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M是边BA延长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重合),且AM<AB,△CBE由△DAM平移得到.若过点E作EH⊥AC,H为垂足,则有以下结论:①点M位置变化,使得∠DHC=60°时,2BE=DM; ②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都有DM=HM;③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CHM一定大于135°.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4.(2018?青岛)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点E、F分别在AD、DC 上,AE=DF=2,BE与AF相交于点G,点H为BF的中点,连接GH,则GH的长为. 5.(2018?咸宁)如图,将正方形OEFG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E的坐标为(2,3),则点F的坐标为. 6.(2018?江西)在正方形ABCD中,AB=6,连接AC,BD,P是正方形边上或对角线上一点,若PD=2AP,则AP的长为. 7.(2018?潍坊)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A与原点重合,点B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至正方形AB'C′D′的位置,B'C′与CD相交于点M,则点M的坐标为.

8.(2018?台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点E,F分别在CD,AD上,CE=DF,BE,CF相交于点G.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2:3,则△BCG的周长为. 三.解答题 9.(2018?盐城)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上有两点E、F满足BE=DF,连接AE、AF、CE、CF,如图所示. (1)求证:△ABE≌△ADF; (2)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0.(2018?白银)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 (1)求证:△BGF≌△FHC; (2)设AD=a,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求矩形ABCD的面积.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题及答案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 秋(时)报(报答)光(发扬光大)塞(阻塞、堵塞)躬(亲自)损(除去、减少)零(落下)感激:感动,激动故:所以秋:时、时期、时刻简:选拔、挑选、选损益益:增加后值倾覆值:遇到义:适宜、恰当布衣:平民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驱驰:奔走效劳不毛:不长草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1)远:

疏远(2)所以:……的原因(3 )是:此(这) 悉:都,全可计.日而待也计.:计算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伤先帝之明.英明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至于斟酌损益(减少)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班级姓名学号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 “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 (三)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 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出师表》课文详解

《出师表》课文详解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他们) 】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那么】汉室之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段意: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以上1—5段是第一部分: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方面的建议。】 6.臣本布衣【指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出身低下】,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俯就。】自枉屈,三顾【拜访,探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即感动和激奋】,遂许【许诺,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段意: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谨慎【小心慎重】寄【托付】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虑,恐付托不效【成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金沙江】,深入不毛【不长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含有“希望”之意】竭【用尽】驽钝【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的事】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职分。范围内应做的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的措施。损,减少;益,增加】,进尽忠言【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劝谏】,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段意:说明出师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交代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以上6.7段是第二部分:关于出世北伐决策的说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过失、过错】,以彰【表明、显扬】其慢【怠慢,疏忽】。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好的治国道理】,察纳【认识采纳】雅【正确】言,深追先帝遗诏【遗命】。臣不胜受恩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段意: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零落,掉落】 【结束语,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以上8.9段是第三部分:结束全文。】

中考试题集锦正方形.doc

中考 正方形 练习题( 2017.04.25 ) 1( 3 德州)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AEF 的顶点 E 、F 分别在 BC 和 CD 上,下列 结论: ①CE=CF ;②∠ AEB=75 °;③ BE+DF=EF ;④S 正方形 ABCD =2+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把 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 . A F D O E (第 1 题图) B (第 2 题图) C (第 3 题图) 2( 4 东营) 如图, E 、 F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的边 CD 、AD 上的点,且 CE =DF , AE 、BF 相交于点 O ,下列结 论:( 1)AE =BF ;( 2) AE ⊥ BF ;( 3) AO=OE ;( 4) S AOB S 四边形 DEOF 中正确的有( ) A. 4 个 B. 3 个 C. 2 个 D. 1 个 3( 3 凉山)如图,菱形 ABCD 中, ∠ B=60 °,AB=4 ,则以 AC 为边长的正方形 ACEF 的周长为( ) A .14 B . 15 C . 16 D .17 4( 3 资阳)如图,点 E 在正方形 ABCD 内,满足 ∠ AEB=90 °,AE=6 , BE=8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 60 C . 76 D . 80 48 .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第 6 题图) (第 7 题图) 5( 3 雅安)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 F 分别在 BC 、 CD 上, △ 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AC 交 EF 于 G , 下列结论: ① BE=DF ,② ∠ DAF=15 °,③ AC 垂直平分 EF ,④ BE+DF=EF ,⑤ S △CEF =2S △ABE .其中正确结 论有( )个. A2 B . 3 C . 4 D . 5 . 6( 2 菏泽)如图,边长为 6 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S 1, S 2 , 则 S 1+S 2 的值为( ) A .16 B . 17 C . 18 D . 19 7、( 3 咸宁)如图,正方形 ABCD 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 EOFB , GHMN 都是正方形的花圃. 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 ) A B . 1 C . D . . 2 8(钦州)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E 是 AB 上一点, BE=2 , AE=3BE ,P 是 AC 上一动点,则 PB+PE 的最小 值是 .

出师表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 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 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开张圣听危机存亡(1)先帝崩殂(2)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不利)诚宜……不宜…… 广开言路追殊遇报陛下(1)不懈于内(2)忘身于外(有利)(正反)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正方形 专题练习题 含答案

2019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正方形专题练习题1.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A.BC=CD B.AB=CD C.AD=BC D.AC=BD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B.对角线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 在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 A.AC=BD,AB∥CD,AB=CD B.AO=BO=CO=DO,AC⊥BD C.AD∥BC,∠A=∠C D.AO=CO,BO=DO,AB=BC 4. 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形的是( ) A.BC=AC B.CF⊥BF C.BD=DF D.AC=BF 5.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于点E,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则BE的长为( ) A.2 B.3 C.2 2 D.2 3 6. 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内角和为360°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平分内角 7. 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 C.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 D.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角互补 8.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垂直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互相平分 9. 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点A的坐标为(0,4),点B坐标为(-3,0),则点C的坐标为( ) A.(1,3) B.(1,-3) C.(1,-4) D.(2,-4) 10. 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4个B.6个C.8个D.10个 11. 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DE,则∠BED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12.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____. 13.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连结AC,BD,CE平分∠ACD交BD于点E,则DE=_________________. 14.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MN∥AB,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