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 ppt

合集下载

专题08 时间的脚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专题08 时间的脚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状么元成才路 ?
状元成才路
不好。用“爬状”元成才路 字,形象生动,而状元成才路且显出移动
状元成才路
的缓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 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把“胶结”改成“粘合”可以吗?为什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状元成才路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状元成暖才路 潮湿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状元成才路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 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 ②气候的变化; ③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被破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重新生成岩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被搬运、被堆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小石子 重压 状元成才路
沙砾、泥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43张PPT)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43张PPT)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 探究的习惯。
2.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 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导入新课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 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 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 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 然。
②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 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⑤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 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 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 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 具有说服力。
2.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 亲切感。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 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说明了岩石遭受到来 自多方面的破坏。再如,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 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 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31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31张PPT)
现在我们保持十秒安静,大家分 别用什么来计时?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 了时间的脚步。在这些漫长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能结束的“蜗居”生活中,你的时间 是用什么丈量的呢?
快速浏览文章前四段,看看作者还提到了那些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再读课文:借助独立成段的单句,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 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大约”表示推测
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 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很可能”表示猜测,并不肯定
说话留有余地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形象性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句子
环节三 讲述时间的脚印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布置作业
1.请大家收集整理有关时间的名言、诗句、谚语等。
2.绘制全文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把全文缩写成 200字以内的短文。
材料二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
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 要求高。自2016年5月开建以来,针对北疆气候严寒、 伊犁河沙砾土复杂土质等不利因素,采用地表铺钢 板分散着力点、大放坡开挖配合井点防水、挂篮悬 臂方式浇筑节段等先进技术,突破重重技术难关, 相关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成为兵团桥梁建设史上又 一座里程碑。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确的时间脚步》赛课课件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确的时间脚步》赛课课件

• 我国古代科学家(
)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A、沈括
B、李四光
C、张衡
再 见
• 原子钟工作原理 • 原子钟,它最初本是由物理学家创造出来用于探索宇宙本质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项技术有朝一日
竟能应用于全球的导航系统上。
课后作业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关于古代计时器的资料,并列举三到五个计时器的 名称 • 古代日晷、圭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弊端 • 摆钟摆的快慢与( • A、摆.的长短 )有关,与( B、摆锤轻重 )无关。 C、摆的长短和摆锤轻重
• 钟表的老祖宗 日晷 圭表
• 中国古人观天察地,了解了日月运行的周期,创造了两种精度很高的计时工具,也是现 在钟表的雏形。
日晷和圭表的工作原理:太阳东升西落,它所照射的物体的 影子也会随着移动。在古代人们通过对这个自然现象的观察, 学会了计算时间,发明了日晷。 虽然日晷解决了计时的问题,但是它也有弊端,一是体积大 不易携每逢阴雨天
漏刻
• 漏刻 工作原理
• 漏刻
• 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蜡烛钟
蜡烛钟、香篆钟
蜡烛钟、香篆钟工作原理
一种利用长度计时、一种利用燃烧的香粉产生的烟计时
蜡烛钟
香篆钟
• 沙漏 :工作原理
• 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
水运仪象台
第二单元
精确时间的脚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钟表都不陌生了吧,我们每天起床上学,上课,放学以及睡觉都离不开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用来计时的工具花样也越来越繁多,计时器也越来越精密。那么同学们,在古时候的人们科技没有现在这么 发达,也造不出来如此精密的计时器来计算时间。那么你们知道他们都是如何计算时间的吗?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 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 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 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 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 为人类造福。
说明顺序
由性质到 作用
由原因到 结果
性质
从介绍事物本身 到介绍该事物的 功用。
介绍事物或现象 的成因。
由质疑到 解疑
从提出问题到回 答问题。
课文出处
《大自然的语言》先介绍物候学,再 介绍物候学的意义。
《时间的脚印》介绍岩石的成因。
《恐龙无处不有》先提出“恐龙是如 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这 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再次阅读文章,找到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是怎样的过程? 山崖裂缝
崩落(碎石,沙砾,泥土) 旅行 沉积 新生
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判断依据
原文内容
岩层厚度 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排列顺序 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 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
岩石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本文中岩石保存 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意义:①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记录了 古代生物的状况;④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记录了自然界 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 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还使我们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 能性,能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 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力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 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 课件PPT
提示: “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说明语言用词得
当,像“根据计算”“大约”等,说明有分寸。“生动有趣”主要体现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巧妙运用和拉家常似的亲切语言。
1.准确性、严密性。
示例:“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 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根据计算”“大约”,就太武断,而人类读 懂岩石年龄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 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这一说明 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1.说明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时,举钟表、日历为例,意在以人们生活中 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2.说明岩石能够记录时间之前,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为例, 为下文展开科学知识的说明作铺垫。
3.说明岩石被破坏的原因时,以我国建筑兰新铁路时几分钟内炸掉一个 山头为例,说明人的作用。
2.生动有趣
示例一: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
雪冷z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 来了”。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去的“痛苦”。
示例二:比喻形象贴切。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从文体、主旨、表达方式等角度,比较阅读《匆匆》与 《时间的脚印》两篇文章。
1.文体不同:《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说明文。《匆匆》 是一篇散文。
2.主旨不同:《时间的脚印》主要介绍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 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 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匆匆》主要表 达惜时的主题。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活动一:速读,明确说明对象
1.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说说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科学知识。 结论:岩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它留下了时间 的印记,保存了历史的痕迹。(这是地质学概念)
2. 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4)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 逻
辑 第二部分(5~29)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顺

lù 山麓


jūn )
沙砾hè(
)bào
龟裂( wéi

x沟iē壑

)刨Βιβλιοθήκη ()连线:请给下面词语找到正确的解释。
山麓 浑浊 腐蚀 海枯石烂 龟裂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裂开许多缝子。
山脚。
(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 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 变)。
2.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 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吹来了”“冲来了”“爬来了”一系列动词,生动 地写出了岩石受到许多方面的“攻击”,最后不堪重负化 为碎石、砂砾、泥土,被带走的过程。
“旅行”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碎石 被带到远方去。
3.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 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了痕迹。
活动三:赏读,读出精妙
1.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 的岩石。
能不能把“根据计算”“大约”删去? 不能。“根据计算”表明后面的推测有科学依据,不是
无根据的猜想。“大约”表示推测的语气,人类对岩石年龄 的估计,只是推断,并不能确定。如果删去,和原来的意思 不相符。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时间的脚印》ppt课件
该句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 ”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 “烂”下去的“痛苦”。
主旨归纳
本文对岩石 为什么能记录时间 ,岩石 怎样记录 时间,岩石 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做了深入 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 有声有色。
8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时间都去哪儿了
• 门前老树长新芽 • 院里枯木又开花 • 半生存了好多话 • 藏进了满头白发 • • 记忆中的小脚丫 • 肉嘟嘟的小嘴巴 • 一生把爱交给他 •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四、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三叶虫化石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五.品读31段,说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
造福人类
六.文中有许多独句段,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8)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作者简介
陶 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
世 科普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