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

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 实验原理

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 、像距为'S 、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

f

S S 1

'11=+ 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 -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

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

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加强,这种眼睛称为近视眼。

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

图 近视眼图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

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弱引起。前者为轴性远视,后者为屈光性远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远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远移,需要配带会聚透镜进行

物理矫正,这种会聚透镜称为远视镜。

图远视眼图远视眼的物理矫正本实验中利用透镜A作为眼睛,像屏作为视网膜来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通过前后移动像屏来模拟轴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利用透镜B (焦距小于透镜A)和透镜C(焦距大于透镜A)来模拟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并用一块凹透镜D和一块凸透镜E分别模拟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最后通过高斯公式来求出矫正镜的焦距。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不同焦距的薄透镜。

薄透镜共5片

薄透镜A焦距为200mm (模拟眼睛)

薄透镜B焦距为1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

薄透镜C焦距为250mm(模拟屈光性远视眼)

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模拟近视眼矫正镜)

薄透镜E焦距为600mm(模拟远视眼矫正镜)

实验内容

1.共轴调节

透镜成像存在着像差,成像系统应尽量在近轴区域。为达到上述要求,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习惯上称同轴等高,即共轴。

此外,成像系统中的各量,如物距、像距及透镜移动的距离等都是沿着主光轴计算长度的。长度是按光具座的刻度来读取的。为测量准确,透镜主光轴应与光具座导轨平行。共轴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两步来做。

首先粗调,将各光学元件置于光具座上,并靠拢排列。调节其高、低、左、右,使光源、物屏、透镜、像屏等的中心同高共线并平行于导轨。各元件所在的平面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轨轴线。

然后再细调,依靠成像规律来判断:将像屏、物屏置于光具座上,使其距离

。插入透镜并左右移动其位置,在屏上分别得到放大像和缩小像,调节各l4

f

元件,使放大像与缩小像的中心重合。如果系统是由多个透镜等元件组成的,均用这种方法使所有像的中心重合在一个位置,则达到了共轴要求。以下所有实验都是在共轴条件下进行的。

2.模拟正常眼成像过程:

(1)将焦距为200mm的薄透镜A放在物屏和像屏之间,调节光源、物屏、像屏及薄透镜共轴等高。

(2)将物屏和像屏间的距离调整为850mm,调节薄透镜A的位置,使像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以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

3.模拟近视眼成像过程:

(1)将像屏向后移动50mm模拟轴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A之间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D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A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D的位置。

(2)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D的焦距。

(3)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薄透镜A换成薄透镜B(焦距为1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B之间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D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B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D的位置。

(4)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D的焦距。

4.模拟远视眼成像过程:

(1)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像屏向前移动30mm模拟轴性远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E(焦距为60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A 之间模拟远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E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A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E的位置。

(3)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E的焦距。

(4)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薄透镜A换成薄透镜C(焦距为250mm)

模拟屈光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E (焦距为600mm )放在物屏与薄透镜C 之间模拟远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E 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C 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E 的位置。

(5)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E 的焦距。 注意事项

1.透镜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用手触摸透镜表面,严禁用任何物体划透镜。

2.安装透镜时一定要小心,确保透镜被牢固的安装在透镜夹上,切勿将透镜掉在地上。

3.透镜使用完毕后,用透镜纸将其包好,并按照实际焦距放回贴有焦距标签的塑料袋中,切勿乱放。

附:实验数据记录表及数据处理公式

模拟近视眼成像过程数据记录表(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各画一个)

模拟远视眼成像过程数据记录表(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各画一个)

数据处理所用公式

设物屏与薄透镜D (E )的间隔为1S ,薄透镜A (B )(C )与像屏的间隔为2S ,物屏与像屏的间隔为L ,薄透镜A (B )(C )的焦距为))((C B A f f f ,则

轴性近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12

222

1

2)(S S L S L f S f S f A A D ++--= 屈光性近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12

2

221

2)(S S L S L f S f S f B B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