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

旗袍博物馆规划设计

一、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1、功能规范及经济技术指标

本着节约,环保的理念,尽量采用场外定制加工成型,场内安装的施工法则,以避免二次污染和环保级别,减少噪音、粉尘的污染。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制作精度和质量,增加耐固性和安装便捷程度。

展厅遵循低成本原则,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在内容的呈现和展示方面,尽量不进行大量改动,适当应用艺术品和多媒体技术使得整个空间产生多样化表现。

2、色彩表现和艺术渲染手法

针对不同的展示部分,开发出不同的色彩体系,使整个空间统一在一个细腻精致的色调之中。

3、照明工程及多媒体展示

照明工程

本工程照明将全部采用LED光源,这样可以节约50%以上的电费开支,将节能、绿色、环保的体验完美呈现。在多媒体应用方面,我们适当使用互动手触屏及虚拟换衣互动系统进行展示。

根据博物馆、美术官的照明要求,应选用高显色指数的进口光源,显色指数在95%以上。本工程并非高标准博物馆,且实物较少,所以采用80-90的显色指数光源,即可满足光源需求。

各空间概念设计

博物馆的序厅:一般应被看成是参观者的“视觉调节空间”,在白天,当参观人流由室外天然光的高照度下经过门厅来到照度较低的

室内文物展厅时,或者在晚上,当参观者离开展厅经过门厅进入低照度的室外环境中时,门厅就成了适应这种视觉过渡的空间,所以门厅的灯光最好能随着视觉感受和时间的变动而随时加以调节照度。

各单元陈列厅:单元展厅是设计的重点,亦是对光要求非常专业和高标准的展厅,需依据陈列的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后进行照明设计。光是视觉的没接,光环境是展厅空间必要的支撑,在陈列光环境的设计是准确表达陈列主题的前提。为了确保展出效果,让观众注意力集中到展品上,需要考虑照明强度、光的质量和呈现实体感、眩光等因素。照明应将展品的形状、色调和质感显示出来,给人强烈的印象,需要使展品比背景更为明亮而突出,但又不能过于强调而失去展品和背景的协调。

多媒体展示

电脑影像资料触摸影示系统,设置在单元中,根据内容及展示可供观众自行查阅、影控、广泛更详实的了解相关内容。

多媒体演示播放系统,以投影仪及LCD显示屏,动态的信息输出。运用多媒体综合解决方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在不同的主题展览馆展厅采用不同多媒体触控装置,突破了传统的图文形式,以更加互动、新颖、便捷的方式给观众全新的体验,通过多媒体触摸装置对各主题进行演示,我们在液晶电视上附上触摸屏,这种传感截止完全透明,观众用手在触摸屏上直接操作,可把画面放大、缩小、拖拽大道互动的目的。

三维虚拟换装试衣系统

虚拟试衣是,实现用户不用脱去身上衣服,实现变装查看效果的一种技术应用。使用该系统,顾客无需实际试穿,即可在显示屏上看

到试穿效果。

显示屏上方设置的镜头配置了感应器,识别并计量顾客的身材曲线、穿衣大小等数据。顾客只需在显示屏上选择喜欢的衣服,就可以马上看到穿上该套衣服的效果。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实现选衣换装。据悉,该系统还能表现出衣服上身后及运动时的细微伸缩变化

二、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1、设计构想

博物馆建设将以旗袍的演变及工艺为线索,利用现有建筑构架,初步规划设计为序厅、5个主题展区(峥嵘岁月、时代华章、继往开来、蓝图绘就)。

二、展厅内容设计

(一)序厅设计

序厅是博物馆的引子与开篇,也是整个展馆的过渡区域,将采取主题墙(采取实物和浮雕等形式展现主题)。

(二)第一部分东方的灵韵--时代与传说

旗袍,中国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国服。第一展厅设置了两条线:一条为关于旗袍“黑娘娘”的传说;一条为旗袍的起源及发展。两条线均以长廊画卷的图文形式来展现旗袍的传说及历史。

线索一,关于旗袍“黑娘娘”的传说

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

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线索二,旗袍的起源及发展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3月,中国旗袍会成立,名誉会长为彭丽媛。[15]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

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二)第二部分艺与“艺”-艺术与技艺

1.艺术华章

从清朝到现今,旗袍艺术的样式及其发展。

2.睥睨工艺

从初期的“盘金满绣”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展示旗袍工艺的繁复与精致。

(三)第三部分“材”的“锤炼”-材料与考究

此展厅根据真丝旗袍、织锦旗袍、丝绸旗袍、丝绒旗袍、棉布旗袍、改良旗袍、绸缎旗袍等各种不同材质的旗袍来回溯寻找辨别旗袍的材质。(以实物为主的设计风格,用主材进行编制造型,形成独特的背景展示)

(四)第四部分“裁”之道-初心与坚持

关于旗袍裁剪师的坚持以及裁剪之道,让观众认识到旗袍裁剪技艺的高超及魅力。

(五)第五部分华服魅力-迷醉与女人

女人穿旗袍,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韵,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风情。这里搭配上各种旗袍及配件,配合各个时期身穿旗袍的女人表现出的魅力来俘获观众的心。在这个展厅设置一台三维虚拟换衣系统,以便让观众可以随意换装成各个时期的旗袍,感受风情,体验穿越。

(六)第六部分设置展示休息区(香月儿)

一楼大厅,布置测量区域及些许座位,展示部分香月儿旗袍的同时,提供休息作用。

总体构想,利用现有资源,大量运用图文形式,辅以部分实物,少量依托先进技术,将有限的区域打造成富有层次感的内容丰富的极具展览展示功能的博物展览馆。

三、部分方案图片

(一)参观流线图

(二)功能分析图

(三)多媒体分布图

(四)局部效果暂定(参照展厅内容设计参考图片)

另:多媒体找了多家对比,还有两家还没把价格报过来,这两天就把预估报价整理发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