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完整版)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农业1、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或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暖湿(或光热水充足,或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因素:⑤市场。
⑥交通。
⑦政策扶持。
⑧劳力。
⑨技术2、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国冬季瓜果供应、美国南部阳光地形种植花卉和蔬菜供应北方市场等):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农产品保鲜、冷藏术的发展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劳动力丰富。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⑦大米是这里人的主食4、温带发达国家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如西欧、美国、新西兰):①土地贫瘠、气温较低,不适合种植谷物,但适应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③交通发达。
5、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
②大牧场放牧业。
③商品谷物农业。
④混合农业。
⑤种植园农业。
⑥乳畜业。
⑦(粗放)畜牧业⑧园艺业。
⑨灌溉农业。
⑩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传统旱作农业。
还有①基塘农业。
②立体农业。
③坝子农业6、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亚(不含中国):水稻种植业。
②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
③中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④西亚和北非:河谷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⑤地中海沿岸:园艺业。
⑥欧洲: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
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灌溉农业等。
⑧南美: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7、中国各地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北:商品谷物农业。
②(内蒙古等四大牧区):牧区畜牧业。
③华北:传统旱作农业。
④南方(含西南):水绿洲农业(也可以说是灌溉农业)。
⑦青藏高原的湟水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
⑧横断山区及南方丘陵:立体农业。
⑨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⑩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混合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工业1、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①近原料产地。
中图版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一)教案1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目的]: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1、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因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分析]: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
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
[讲授过程]:一、水稻种植业1、分布:读图5.10东亚(中,日,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阅读第二小段,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条件)2、区位因素:气候:雨热同期自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社会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缓解人口压力饮食文化习惯国家政策鼓励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1)小农经营家庭为单位,图5.11——多块土地原因:人多地少(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单产高耕地规模小——自给(3)机械化水平低(除日本)图5.11畜力与人力(4)水利工程量大原因:灌溉是基础——政府投资水利工程建设(5)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生产措施:加大科技投入4、分布国家:了解,美国:旱地直播技术二、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美、澳、新、阿、南非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牲畜差异:美、阿——牧牛新、澳、南非——牧羊3、案例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1)区位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天然草场——畜牧业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大牧场距海港近——促进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发明——供应欧洲(2)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的修建)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三、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2、基本特征:(1)生产规模大(2)机械化程度高3、分布:世界——美、加、阿、澳、俄、乌克兰——家庭农场中国——东北与西北——国营农场4、案例分析: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中国(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1)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小麦带与玉米带分布南:冬小麦;北:春小麦:中:玉米带(2)区位因素优势的自然条件——地势、土壤、水源、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运、发达的铁路与公路地广人稀——进行大规模生产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最新科技成果四、混合农业世界主要混合农业:谷物生产+牲畜饲养1、主要分布地区世界——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2、案例分析: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分布:东南与西南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优点(优势区位)(1)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麦田+休耕地+放牧地)图5.18土地交替种小麦、休耕和放牧可以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2)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表5.2(秋——播种小麦;冬:剪羊毛;春——收小麦)(3)可根据市场需求,以灵活选择生产限制因素:图5.19处于大分水岭西侧,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雨影区)灌溉成为限制性条件(注意不是水源) 解决措施:东水西调,西电东输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10%是农田,21%是牧场2、对资源的影响:对资源的态度例:对森林的态度:障碍变成了资源(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等)3、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的破坏与对环境的污染土壤盐渍化的成因:板书设计:教后感:。
高一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三节

• 【答案】 北部春季种植(春小麦),南部秋 季种植(冬小麦)。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是热量。
•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 期;便利的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 地广人 稀,耕地面积广;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现 代化机械;农业科技发达
• (3)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 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1)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因此商品率低。
•(2)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取得最佳效益。
• 探究活动
• 结合下图分析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 件。
(1)美国北部小麦区和南部小麦区在小麦种植时间上 有何不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2)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有利的区 位条件?
• (3)读下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过程 中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 和科学技术投入,下列各点最能代表马来西亚水 稻种植业的是( )
• A.① • C.③
B.② D.④
• 【解析】 本题组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亚洲水稻种 植业的区位条件。第(1)题,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 危机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以 及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关。A、B、D三个选项分别表 示了这些原因。第(2)题,气候是影响水稻种植业 分布的主导因素,水稻生长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 马来西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满足了水稻的生长需求。 第(3)题,马来西亚的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 业,③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最高,最有可能代表马 来西亚的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 风气候区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的生长。
-
-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江淮地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商品率低,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而且耕地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生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商品率高。
是商品粮主要产区。
故答案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商品粮基地主要区位条件。
2.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
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
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
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
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技术D.气候和土壤【答案】C【解析】北京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民收入水平高,对身体的保健意识强,对药膳滋补品天麻的市场需求量大;温室大棚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通过技术水平的改进或提高,才能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适合天麻的生长条件。
故答案C正确。
【2】“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答案】B【解析】温室大棚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室内升温,同时阻断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行调节。
故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3.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C.③为混合农业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比重约45%、畜牧业比重约55%,商品率高约90%,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约20%,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约85%,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故答案D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课时
补充: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单位产值 花卉﹥蔬菜﹥乳牛﹥塘鱼﹥果园﹥粮棉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 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 地价 农业类型,如花卉业、蔬菜业、乳牛业、 禽蛋业等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 需水量 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 交通运输 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 的地方
小麦带: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 玉米带: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 社会: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肥沃,无霜期较长,年降水量较多,有利于 适宜种植小麦。 玉米生长。
混合农业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
活动
将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⑤蒙古的游牧业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有哪些; 畜牧业有哪些。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哪些; 粗放型农业有哪些。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哪些;
自给型农业有哪些。
虚拟布局
养鱼 有水库
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 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 通便利的地方
果园 丘陵山区,适 宜发展经济林业 花卉 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 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 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补充: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水稻 玉米 棉花 甘蔗 甜菜 柑橘 苹果 农业区位的选择 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 山地、丘陵地区 半干旱、干旱地区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目标与素养1.通过“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案例1、案例2”理解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2.通过“活动探究3”明白农业布局讲究因地制宜原则,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3.通过“活动探究4”与“小组任务1、2、3”的完成,联系“亚洲季风区”等区域不同地理特征提高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3的要求。
能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本节课内容较为系统,通过“中国美食地图”吸引学生探究农业的含义,进而思考农业生产的特点。
接着教师抛出一系列“探究活动”和“案例”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制约。
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地区位因素,通过“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分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2.合作学习法。
教师把每一段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子目标,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各个击破,同时教师通过“总结”、“补充”、“归纳提升”等环节让学生整体上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同学之间合作,师生互动合作,树立团队意识。
3.多媒体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
通过多媒体搜集的资料和图片及影像,让系统的、枯燥的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学生可以感知也可以想象。
课前学生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农业区位因素知识梳理
高考地理农业区位因素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明确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梳理知识】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农业的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4、农业的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拓展: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模板观点有利/不利支持。
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
反对。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水平低等。
5、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其区位条件6、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等。
(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如热带雨林地区原始森林的乱砍滥伐,人类在获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时,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如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
二、农业布局和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它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各地区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3章 第21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21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内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 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4)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平原、丘陵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2.季风水田农业的问题与对策拓展延伸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1)河谷农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2)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通过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和冲刷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人们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5)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用材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A.经营模式
水源(灌溉条件)
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 业的限制性因素
地 形 因 素
实例分析: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土壤肥沃。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 —— 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 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乳畜制品、鲜奶、 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 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地形
3、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 甸,冬季牲畜过冬的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 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4、各地海拔不同,引起了热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 不同海拔,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同。(地形)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市场 政策 交通 运输 影响内容
类型和规模 推行技术、增加或减少 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 质量和效益,使市场在 地域上大为扩展
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
P61活动分析讲解
1、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 2、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生产技术(旱地灌溉技术)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约为20—500mm,且 分布不均匀,政府大力建设引水工程;更主要的 是发展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提 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举例
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 大或缩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产量 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 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 效益好
3、科学技术因素
因素
劳动力
科技
实例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 (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 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 到江淮平原
气候(热量、 水分、光照) 地形 土地
社会 经济
自然 条件
劳动力 技术装备
农业 技术
农业区位 因素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二、农业的地域类型
1、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 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结合下图,思考完成课本P65活动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 散 “千篇一律” 商品化 专业化 集 中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4、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活动: 结合课本图3-20,思考完成课本P65
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⑴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 作物的区位范围。 ⑵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 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例: ①例如玻璃温室,就是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改善作物生 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调节; ②在坡地上按照等高线修梯田,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 有利于水土保持,梯田在我国的东部丘陵、黄土高原、云 贵高原等有广泛分布。但是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 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例 如坡度太大不宜修筑梯田。
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 东南亚的高温多雨(雨热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口稠密 的地区。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 的粮食作物,小麦是旱作作物)。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 长的地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较 多。玉米怕冷湿霜冻。
水稻种植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与 农业地域类型
黑龙江
松花江
乌 苏 里 江
三江平 原种植 春小麦
青藏高原
种植青稞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 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可 分为农、林、牧、副、渔五业.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农业 的三大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 社会经济 市场、政策、交通运输和农产品 消费状况 科学技术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1、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 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 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 生产 土壤(肥力、盐碱性) 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P60活动分析讲解
1 、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较长,需水肥量大, 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土壤肥沃,适 合甘蔗生长。(气候土壤条件)
2 、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 照充足,夏季高温,无霜期长;且昼夜温差大,对 长绒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 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产状况良好。(光热充足、水 源)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与利用
⑴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 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⑵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 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随着世界大市场的 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例如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 生产国; ②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③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南亚等成为世界经济作物的生 产基地。
讨论完成课本P62的“活动” 1、主要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离不开产品保 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2 、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运输),保鲜和 冷藏技术 3、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优良品种的引用有关 4、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5、市场需求,主要是供过于求
小结
农业区位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 农产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