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作欣赏

音乐名作欣赏
音乐名作欣赏

音乐名作欣赏

——课程作业

姓名:王兰宝

班级:艺术设计1202班

学号:120910217

授课老师:赵志鹏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主要是些关于舒伯特的音乐——摇篮曲的认识。其中有作曲家创作这首歌的背景,其次在心灵寄托方面的叙述以及情感方面的概论。创作背景主要通过资料搜集;心灵寄托主要结合自己的一些记忆与音乐相结合,认识音乐,解读音乐;情感色彩是通过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认识得出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音乐创作、心灵寄托、情感色彩,回忆

论舒伯特《摇篮曲》

——音乐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色彩人们常说音乐是有色彩的它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心灵的寄托

——题记

正文:

创作背景:

从它被写出来那天起就一直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我从书上了解到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摇篮曲时,还有这样一段难忘的故事:

那个时候的舒伯特生活比较贫苦。一天晚上,他饿肚子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不是往哪走,希望可以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买些吃的好充饥。可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当他走到一家高档的酒店门前,便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随便的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这个是他创作时的背景,不知你有什么感想呢?

心灵寄托:或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歌,实话说我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每次听这首歌都会勾起我无限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哼给我听,甚至我现在都还可以记住这首名作的每一个音符,因为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记得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只有一台很旧很老的收音机,还可以

放磁带的那种。当我听这首歌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噪音,但当时已经是我接触到最美丽的音符了,也是我接触音乐的启蒙阶段。

舒伯特的这首摇篮曲或许从我外婆的时候就给我母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每次去我外婆家,当夜晚来临我却不能入睡时,她总会拿着蒲扇为我驱蚊乘凉并不时地哼唱这首舒伯特的摇篮曲。摇篮曲曲调轻柔,尤其适合夜晚来临时静静地欣赏。在我的家族中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了这个西方经典之作,也正是这样的流传,让我喜欢上音乐,想要去了解音乐,还自学了笛子、箫,葫芦丝、陶笛等乐器,这些乐器不是那么昂贵所以才会选择它们,有时候借助这些小乐器还会进行创作,可能不够好,不够专业,但是能给自己一种寄托,不仅是思想上更是那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回忆。

在课堂上我理解了什么是主旋律,我最喜欢这首歌的主旋律,它并不冗长,甚至一直在循环播放那几个音符,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有种归属感

情感色彩:每首被创作的经典之作都会有它自己的情感色彩,都会有发生的背景,所以每首名作都是有色彩的。就拿舒伯特《摇篮曲》做例子,我自己理解的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的一定是淡蓝色的。因为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让他们像淡蓝色一样。这只是我认真听事感受到的。

参考文献:专著:《音乐之门》浙江文艺出版社

初海伦《音乐大师与经典名作》上海大学出版社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

浅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魅力 从以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Vitas,喜欢他的唱功,喜欢他的帅气,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海豚音。在这学期的中外音乐名作赏析课上,张老师给我们看了Vitas 的演唱会CD,我终于有机会全面地听了他的歌,我对他更加喜爱,更加崇拜了,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了Vitas的歌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双重元素,所以就决定以他来写这篇论文。 从艺术史上来看,自“古典”一词出现,迄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期间几经起落,内涵也几经变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人,往往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小小的定义。 “古典”特指这样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深邃的思想、朴素的形式、理性的内涵等特征,借用德国著名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评价,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曾有人说,艺术创作中惟有“变化”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回顾Vitas历年的作品,风格多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令他在喧嚣的流行音乐界卓尔不群。在此基础上,观察其艺术中的“古典因素”,则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风韵越来越明显,然而又并不是一味复古,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个性的发挥。 在某些场合,“古典音乐”概念另有一层含义,可视为“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并以此区别于纯粹消闲娱乐的“流行音乐”。 在此意义上,必须承认,Vitas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流行歌手,即使在乍出道时,虽不乏时尚另类的包装、性感妩媚的身段、迷离魅惑的眼神、诡谲奇幻的舞台,然而这一切之外,古典艺术严谨理性的风范依然处处闪现。 同样地,目前,他显而易见地日趋成熟稳重,然而,并没有直接演绎古典歌剧的倾向。 假如以如此眼光审视Vitas的艺术,则可发现,他既具有古典艺术强调的扎实底蕴:声乐功底、舞蹈基础等,又不一味拘泥于程式化的规范。而是将“古典因素”拿来为自己所用,进而扩大与丰富已有的艺术语言,令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在他作品中的“古典因素”,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积淀的艺术形式,在一位现代艺术家那里映射出的“印象”。 以“古典”而论,Vitas的假声技巧,无疑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几年来,代表作品数不胜数:《歌剧2》中的经典华彩、《奉献》中的极限高音、

最新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资料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外音乐史是高职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它是一门概要的学习、了解中国外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传统和遗产的音乐史论课程。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外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把原来传统教学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内容加以整合,使学生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尤其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理解的更为深入。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 ( 一) 中国音乐简史部分 1、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起源和远古音乐的状况。 (2)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教学内容:先秦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对先秦音乐的主要内容作以了解。 (2) 、先秦历史作以简介。 3、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重点了解何承天的<<声无哀乐论>>。 (2) 、理清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延续和创新。

4、教学内容:隋、唐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隋、唐音乐及历史的辉煌,并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对唐代大曲重点介绍。 5、教学内容:宋、元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对中国戏曲音乐作重点掌握。 (2) 、各个戏曲门派代表人物着重介绍。 6、教学内容:明、清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明、清音乐概况。 7、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学堂乐歌。 (2) 、了解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同。 8、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是对器乐创作和音乐社团 的了解。 9、教学内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五、六年代的代表 作曲家、作品。 10、教学内容:七、八十年代前后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七十年代社会现状从而理解当时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对歌剧、合唱作重点介绍。 ( 二)外国音乐简史部分 11、教学内容:古希腊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产生和特点。 (2) 、与中国同期音乐相比较。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 (完整版)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21年)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周代统治阶级的音乐发展 2.理解周代的民间音乐与乐器乐律 3.掌握周代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儒家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周代的礼与乐 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 一、祭祀二、大飨礼三、燕礼四、大射仪 五、养老之礼六、乡饮酒礼七、乡射礼 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2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不得随便僭(jian)越。《周礼·大司乐》说:“正乐县(xuan,即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关于舞队的人数应为:“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 一、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包括: ①黄帝时的《云门大卷(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②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与星辰崇拜有关。 ③舜时的《大韶》或称《韶》,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又因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

电大考试-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电大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 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前奏曲)。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 10·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3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山歌和小调)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编写出来的)。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音乐的代表者。 5.德沃夏克创作上的高峰时期是在19世纪的(十二部)。 6.德沃夏克有(十一部)歌剧。 7.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作曲家。 8.《水仙女》作品的作者是(德沃夏克)。 9.格里格的全部作品中,(钢琴曲)和(歌曲)有特殊的魅力。 二、单选题 1.格里格从5岁在钢琴上发现( A ) A.九和弦B.12岁C.30岁 2.交响曲在创作上越来越( A ) A.自由化B.表现风格C.情绪化 3.奥大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多少音乐作品( A ) A.40多部B.80多部C.60多部 4.音乐的表现上有浪漫主义乐派音乐形式比较( B ) A.表现B.自由性C.D.感觉 5.舒曼在18世纪是30年代音乐创作的( A) A.3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 6.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 A ) A.埃森纳赫城B.何兰C.新西兰 7.描绘自然风情的交响乐大师( B ) A.门德尔松B.格里格C.莫扎特 8.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时、协奏曲更得到了高速的( A) A.高速B.飞快C.缓慢

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王拓自动化1305 学号:13212132 西方音乐史某次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一首印象派的代表作,德彪西的《大海》,我当时对印象派音乐这个名词特别好奇,美术课上,我们曾学习过印象派的绘画,像莫奈、梵高等的作品。这类作品没有太多细节,全部是由大块的颜色、形状堆砌而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像是凭借自己模糊的印象画出来的似的,因此得名印象派绘画。那么印象派音乐是怎样的呢?听过《大海》这部作品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也开始慢慢了解印象派音乐这个词的来历。 这部作品没有特定的旋律,丝毫没有古典音乐的影子,乐器的组合,不再是音符和旋律,而是一种画面,大海的画面!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在德彪西的笔下俨然化身为广袤蓝天、呼啸海风、汹涌海浪。这样的作品是在称不上是传统的交响乐,用乐器的音色来表现大海的波涛汹涌,这种朦胧的,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不禁让人想起绘画领域的印象派,可能印象派音乐这个名词也是由此而来吧。 深入了解这部作品后,我知道了《大海》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更有一个小插曲,展现了《大海》这部作品的魅力。二十世纪初,在巴黎的一家旅馆里住着一位有病的绅士,他准备到海滨去疗养。旅馆旁边有一个管弦乐队练习厅,乐队队员每天按时来练习演奏同一首乐曲。那位绅士听惯了,到时候他就躺在床上,静听着乐曲的演奏。听着,听着,他仿佛自己来到了海边,看到了波光闪烁的海面,看到了海涛击岸、浪花飞溅的动人海景。过了几天,他动身到海滨去了。到了那里,面对着广阔的大海,他反而觉得不够味了。他住在海边的别墅里,却想念着在巴黎旅馆中所听到的用音乐表现出的海的画面。他在海滨住了几天便急匆匆赶回巴黎,打听了一番,才知道乐队队员每天演奏的是德彪西交响组曲《大海》。而当这首交响组曲公演时,这位绅士带着病去欣赏了。演奏结束,他赞叹道:“哦!这才是大海!” 整个乐曲由三幅用音乐绘画的素描组成:第一幅:、《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第二幅:《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第三幅:《风和海的对话》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

音乐名作鉴赏期末复习材料

音乐名作鉴赏期末复习材料 1.音乐的要素:旋律和和声节拍和节奏调式和调性 2.音乐的织体:单声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3.声音的分类:乐音和噪音 4.音乐的起源:一因说、多因说 5.欧洲音乐风格的分期巴洛克时期:历时150年,是复调音乐的盛期,也是宗教音乐的衰 期。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都是德国人。 古典主义:历时70年,主调音乐崛起,人文主义登场,重理性的美 学思潮上扬。主要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前2 位是奥地利人,后1位是德国人。 浪漫主义:历时80年,主调音乐、人文主义继续,重感情、想象的 美学思潮滚滚。代表人物:(记3个)奥地利的舒伯特、 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德国的舒曼、法国的柏 辽兹、俄国的柴科夫斯基。 6.(大题)音乐欣赏的意义:提高艺术修养、提高欣赏能力、提高创作能力、兑现美学价值。 7.凡歌曲,一曲配一段词叫通谱歌;一曲配多段词的叫分节歌 8.关山月:‘军旅之歌’ 9.阳关三叠:词王维送友人所作 10.送别:李叔同填词 11.苏武牧羊:曲田锡侯词蒋荫棠 12.满江红:词岳飞 13.(简答)民歌的种类和形态 号子:产生在重体力劳动场合,古称“举重劝力之歌”;节奏性强,曲调铿锵,常用“一领众和”式。 山歌:产在山乡地带,又称“山野之歌”;节奏自由,曲调带悠长的甩腔。 小调:产在城镇地带,又称“里巷之曲”;节奏规整,曲调不带甩腔。 14.号子:澧水船夫号子、黄河打硪号子 山歌:槐花几时开、小河淌水、三十里铺、牧歌 小调:绣荷包、茉莉花、沂蒙好风光、翻身五更 15.(大题)现代歌曲的风格分类 (1)进行曲风格:节奏鲜明,旋律铿锵,属于阳刚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郑律成) (2)抒情风格:节奏自由,旋律舒展,属于阴柔美《在太行山上》(冼星海) (3)舞曲风格:节奏跳荡,旋律活泼,属于阳柔相济之美《浏阳河》(唐碧光) 16.进行曲游击队歌(贺绿汀)、歌唱祖国(王莘) 17. 抒情风格:松花江上(张寒晖)、太阳岛上(王立平)、赞歌(胡松华,1964年蒙古族民歌)

音乐名作欣赏各章节重要简答题

2012音乐名作欣赏各章节重要简答题 4页 1 音乐的定义是什么?构成音乐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5页 2 音乐的织体有哪三类? 5页 3 声音的种类有哪两种? 5页 4 音乐的起源有哪两种学说? 5页 5 欧洲音乐历史有哪四种音乐风格?各列举三位音乐家? 10页 6 音乐欣赏的意义是什么? 13页7 分节歌和通谱歌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16页8 学堂乐歌的概念是什么? 20页9 中国民歌有哪三种类型,特点分别是什么?各举一例。 28页10 近现代歌曲有哪几种音乐风格?特点分别是什么?各举一例。 37页11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六种? 37页12 歌曲常见的音乐结构有哪六种? 52页13 艺术歌曲的概念是什么? 59页14 什么是美声唱法?近代美声唱法的奠基人是谁? 63页15 合唱的概念是什么?合唱的三种分类分别是什么? 63页16 合唱可分为哪三个声部? 63页17 女高音分为哪三种?男高音分为哪两种? 63页18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哪一年?作词作曲是谁?表现了什么?有哪几个分曲?67页19 《长征组歌》是哪一年为几年长征胜利多少周年创作?作词作曲是谁?有哪几个分曲? 83页20 歌剧的概念是什么?产生时间是什么时候?有哪三种分类? 94页21 歌剧的器乐部分包括哪些曲子?歌剧的声乐部分有哪些组成? 122页22 现代民乐分为那几类?各举两个例子。 128页23 《十面埋伏》主奏乐器是什么?最早见于那本乐谱?描写了什么?乐曲结构是什么? 132页24 江南丝竹是什么?八大代表曲目是什么? 132页25 河北吹歌是什么?代表曲目是什么? 137页26 广东音乐是什么?代表曲目是什么? 137页27 苏南吹打是什么?代表曲目是什么? 142页28 特性曲是什么?轻音乐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150页29 舞曲与进行曲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什么? 163页30 由哪些作曲家创作的哪三首交响小品是最通俗的三首管弦乐作品? 194页31 交响乐的概念是什么?由哪些乐器分组?包括哪五种体裁? 194页32 什么是序曲?包括哪两种序曲? 250页33 协奏曲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250页34 协奏曲的三乐章布局由谁确立?如何布局? 250页35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是谁?包括哪三部分内容? 268页36 交响曲的概念是什么?由谁定型了四乐章的结构模式?四个乐章如何安排?268页37 第五“命运”交响曲由什么历史时期的哪位作曲家创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中外音乐欣赏重点

中外音乐欣赏 论述题 音乐语言的造型性 1音乐语言的造型性并不是指戏剧、绘画、雕塑等视觉意义上的造型,而是借助于某种特殊音响发挥造型的功能,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 2造型之一是模拟自然界和生活的某种音响,之二是以象征性手法表现事物的姿态,有静态如月光、夜晚和动态如奔马、海涛、流水等。 3音乐语言的造型性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模仿,而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将人们带入艺术之境,去感受他的美和真情实感。这便是造型的意义所在。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征 1与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因为人民群众创造民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情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协调的从事生产劳动 2口头流传,具有随意性和即兴性。由于民歌是靠口头流传的因此它可以填入不同的歌词,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绪。以及不同的情绪不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作即兴发挥. 3曲调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的结构比较短小,音乐语言简练,感情真挚。由于民歌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方言等有直接的关联,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歌剧音乐的基本特点 1歌剧主要是通过声乐、器乐来展示剧情的发展过程,抒发人物的感情,表达主题思想。 2其中,声乐是最重要的,它以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剧中人们的喜怒哀乐,推动剧情的向前发展。 3器乐也并不只是简单的为声乐和舞蹈场面伴奏。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还有许多独立演奏的形式,如序曲和间奏曲,等。这些对体现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暗示剧情的发展发展趋势,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气氛,都是非常重要的。 舞剧的基本特点 1舞剧主要是通过舞蹈和音乐,结合舞台美术等因素来抒发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2其中舞蹈是最重要的。它通过演员的各种动作,舞姿及造型、表情等,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3舞剧中包括了所有的表演形式,如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等这些形式的选择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定的,舞剧在表演过程中必须借助于音乐,但音乐的作用绝非是单纯的为舞蹈伴奏,因为音乐本身具有具有表达思想感情和艺术造型的功能,因此,舞剧的艺术魅力在于音乐和舞蹈的有机结合,曾经有人辩证的指出: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把这两者的关系作 了高度的概括。 看旋律写歌名和作者 《渔光曲》安娥词,任光曲1--5/2 —5/5—3/2---/ 《草原之夜》是一首被誉为中国 式的小夜曲的抒情歌曲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魏宝 贵曲铁源是一首反应战士生 活的歌曲 《黄河大合唱》黄河颂 12/35321/6---/653213/2。黄水 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 黄河、怒吼吧黄河)》 《二泉映月》阿炳曲, 《良宵》刘天华曲 35/61/212/6155/3651/2《赛马》 黄海怀曲,《天鹅》圣桑, 《那不勒斯舞曲》柴可夫斯基 0561765/707067/1767/60505565 43。 《牧童短笛》贺绿汀,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致爱 丽丝》贝多芬,《六月船歌》柴可 夫斯基,《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勃拉姆斯,《如歌的行板》柴可夫 斯基1331/43/26521/5-。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陈钢曲。 《第五交响曲》贝多芬 0333/1-/0222/7-/7-。 《北风吹》是歌剧白毛女的第一 幕,作者马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 菜的音调而创。白毛女是中国第 一部歌剧。 《洪湖水浪打浪》是出自歌剧洪 湖赤卫队,由张敬安、欧阳谦叔 作曲。 《饮酒歌》是出自歌剧茶花女, 作者威尔第。 5/3/353/353/34323/5/543/ 《晴朗的一天》是出自歌剧蝴蝶 夫人,作者普契尼。 11616/7705/66363/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作者 罗西尼,序曲 3-/3-3-/4-4-/5532155321/ 《再不要去做情郎》出自歌剧费 加罗的婚礼,作者莫扎特。 《斗牛士之歌》出自歌剧卡门, 作者比才3230232/17117107/ 填空: 1我们可以把人声分为童声、女声 和男声三类。 2童声的音域是c1—d2。 3女声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 女低音三种。 4女高音的音域是c1—a2。 5女中音的音域是a—f2(a2)。 6女低音的音域是f—d2(f2)。 7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 男低音三种。 8男高音的音域是c1—g2(c3)。 9男中音的音域是G—e1(g1)。 10男低音的音域是E—c1(e1)。 11声乐表演形式:独唱、齐唱、 轮唱、领唱、对唱、重唱、表演 唱、合唱。 12声乐作品的体裁可分为:进行 曲、抒情歌曲、颂歌、诙谐歌曲、 讽刺歌曲、叙事歌曲、舞蹈歌曲、 摇篮曲。 13民族乐器可分为:吹管乐器、 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14常用的民族吹管乐器有:笛子、 笙(高中低)、唢呐、箫、管子 等。 15常用的民族拉弦乐器有:二胡、 高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 革胡、四胡、马头琴等。 16常用的民族弹弦乐器有:古琴、 筝、扬琴、琵琶、阮、柳琴、三 弦等。 17常用的民族打击乐器有:大鼓、 堂鼓、腰鼓、木鱼、大锣、小锣、 云锣、碰铃、钹等。 18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可分为: 独奏、齐奏、重奏、合奏。 19西洋乐器可分为:弦乐器、木 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和 打击乐器。 20西洋弦乐器分为:弓弦乐器与 拨弦乐器。 21西洋弓弦乐器主要有: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22西洋拨弦乐器主要有:竖琴、 六弦琴、曼陀林等。 23西洋木管乐器主要有:短笛、 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 大管等。 24西洋铜管乐器主要有:小号、 圆号、长号、大号、萨克斯号等。 25西洋键盘乐器主要有:管风琴、 风琴、古钢琴、钢琴、钢片琴、 手风琴等。但常用的主要是:钢 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 26西洋节奏打击乐主要有:定音 鼓、小军鼓、大军鼓、钹、三角 铁、铃鼓等。旋律性打击乐主要 有: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27西洋器乐的演奏形式主要有: 独奏、齐奏、重奏、协奏、合奏。 28套曲体裁主要有:组曲、奏鸣 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重 奏曲等。 名词解释: 独唱:一人单独演唱一首歌曲的 形式称为独唱。 齐唱:两人以上共同演唱单声部 歌曲的形式称为齐唱。一般的群 众歌曲和幼儿歌曲多为齐唱。 轮唱:两人或两组人按照先后顺 序共同演唱同一首歌曲的形式称 为轮唱。 领唱:一人或几个人演唱,众人 响应的演唱形式称为领唱。 对唱:两人或两个声部以对答的 形式演唱称为对唱。 重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演唱 同一首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称 为重唱。 表演唱:演唱过程中,配以适当 的动作造型和表演的演唱形式称 为表演唱。 合唱: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按 照各自的声部,共同演唱同一首 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称为合 唱。 进行曲:是指一种用步伐节奏创 作的歌曲,可以集体进行时演唱。 其特点是节奏鲜明,结构整齐, 一般采用二拍子或四拍子。 抒情歌曲:是指抒发个人或人们 的内心感受、思想感情的歌曲。 其特点是曲调娓婉、优美动听、 感情细腻、富有诗意。 颂歌:是指歌颂祖国、人物或美 好事物的歌曲。其物点是曲调宽 广、旋律流畅、速度不快、较为 自由,常具有雄伟壮丽的气魄。 诙谐歌曲:是指用风趣、幽默的 笔调来描述、评价人物或事物的 歌曲。其特点是幽默感强,充满 乐观主义精神。 讽刺歌曲:是指以嘲笑和讽刺的 手法批评、揭露落后现象和反动 统治者的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常 常采用影射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 创作意图。 叙事歌曲:是指叙述某一事物或 人物的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带有 情节性,具有史诗、叙事诗的性 质。 独奏:由1人演奏某一乐器为主, 其它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奏形式 称为独奏。 齐奏:由两个以上演奏者,按同 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 乐曲的演奏形式称为齐奏。 重奏:由两个以上演奏者按照各 自的声部同时演奏同一乐曲的演 奏形式称为重奏。重奏又可分为 二重奏、三重奏及五重奏多种形 式。 合奏:将多种乐器根据不同种类 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按照自己 的声部同时演奏同一乐曲的形式 称为合奏。 随想曲:是一种具有幻想性,结 构自由的即兴性器乐曲。17、18 世纪的随想曲是有创作主题的键 盘乐曲,多为复调作品,19世纪 以来,随想曲是以民族主题作为 素材而进行即兴幻想创作。 狂想曲:是一种具有史诗性,富 于民族特色的器乐曲。大多采用 民间曲调为基础进行创作,其特 点是:以缓慢的民歌曲调为基础 进行变奏,与宣传调式的段落和 快速的民间舞曲段落形成对比。 小夜曲:原来是指一种在傍晚或 夜间于情人的窗下演唱的爱情歌 曲,后演变为一种器乐体裁。其 特点是:曲调婉转、抒情、轻快、 活泼。 夜曲:原指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 族社会中一种器乐套曲。常在夜 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相似。近 代的夜曲是指一种具有抒情、宁 静色彩的钢琴小曲,旋律优美、 富于歌唱性、伴奏采用分解和弦。 谐谑曲:是一种幽默乐观的三拍 子器乐曲。主要特点是速度较快、 节奏活泼,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 比,具有戏剧性。 民歌的体裁分类 ①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演唱的 民歌。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 吻合,律动感强,旋律朴实有力 (搬运、工程、农事、船渔、作 坊号子) ②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活动 时为抒发内心情感而演唱的民 歌。特点-曲调高亢悠扬,节奏自 由多变,歌词简单明了,即兴编 唱成曲(一般山歌、放牧山歌、 天秧山歌) ③小调:是人民群众在娱乐、休 息、集庆时演唱的民歌。特点-旋 律婉转优美,节奏自由灵活,结 构规整均匀,感情表达细腻(吟 唱调、谣曲、时调) 歌剧:综合音乐、诗歌、戏剧、 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 故事情节为基础,以歌唱形式为 主题的戏剧形式。 ②最早的西洋歌剧《优利狄茜》 ③19世纪是歌剧发展的高潮阶 段,除喜歌剧外,出现大歌剧、 正歌剧、轻歌剧等。主要代表作: 罗西尼喜歌剧《塞维尔的理发 师》,大歌剧《威廉退尔》。韦伯 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瓦格 纳《罗恩格林》《尼泊龙根的指 环》,威尔第《茶花女》《游吟诗 人》,比才《卡门》,普契尼《蝴 蝶夫人》 舞剧:通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 为主体,综合音乐、戏剧、文学、 美术等要素的艺术表演形式。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有语言密切结合的有说有唱的音乐特征。说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部分。唱腔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类:民歌、曲艺、戏曲、民间乐器、民族歌舞。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发展。 ●中国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昆曲——京剧三大高峰。元杂剧是第一个戏曲高峰,昆曲是第二个戏曲高峰,京剧是第三个戏曲高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

音乐欣赏作业

音乐欣赏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音乐欣赏? 答: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2.知觉欣赏的层次是指? 答:知觉是指受到音乐的音响刺激时,所产生的情绪性生理反映,属于感官的直觉获得快感,是听觉正常的人天生的本能,无论年龄、性别的差异或智力水平的高低。严格的说知觉层次属于低级音乐反应,还不能算是欣赏。 3.情感欣赏层次是指? 答:情感欣赏是在音乐知觉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进一步认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音响讯号中捕捉到作曲家和演奏家所传达的感情内容。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才算是步入了音乐欣赏之门,但至此也仅仅是达到了从外貌认识音乐的浅层次,并未深入到内核。 4.专业欣赏层次是指? 答: 专业欣赏是在音乐知觉和领会音乐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的内涵加以考察,这种考察包括对音乐多方面信息的统一分析,是将感觉和理智融会贯通的历程。专业欣赏是对音乐真髓的揭示,是从高层次对音乐艺术乐趣的享受,这种境界是难以言表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应具有的能力。 5.常用的谱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6.什么是音名? 答:以C D E F G A 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叫音名,也叫基本音级。它们在键盘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7.什么叫唱名? 答:歌唱时,我们把音阶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称为唱名. 8.什么是全音? 答: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 9.什么是半音? 答: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 10.什么是变音号?有哪几种? 答:升记号(#),降记号(b),重升记号(※),重降记号(bb),还原记号(n).它们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 11.拍号中上面和下面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例如:2/4拍子解释为:每小节两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12.什么是单拍子?常用的举例说明. 答: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就叫单拍子,如二拍子和三拍子. 13.什么是复拍子?常用的举例说明. 答: 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联合起来就叫复拍子,如两个二拍子合起来便构成四拍子;两个三拍子合起来便构成六拍子. 二、请用五线谱、简谱写出下列音符及拍数。 1、全音符 2、二分音符 3、四分音符 4、八分音符 5、十六分音符 6、全休止符 7、二分休止符 8、四分休止符

中外音乐欣赏-重点

老柴《如歌的行板》取材于 孤寂的瓦尼尔 小号 是海神波塞冬的,牧神潘的常用乐器是 排箫,阿波罗的常用乐器是 里拉琴 ,阿弗洛斯管 是 玛息阿的乐器,大卫总是和 竖琴 在一起 亨德尔创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 清唱剧 “交响曲之父 /弦乐四重奏之父 ”指的是 海顿;钢琴之王 —李斯特 ;“音乐之王” —帕莱斯特里 纳;近代小提琴之王 —克莱斯勒 ;钢琴诗人 —肖邦 ;协奏曲之王 —维瓦尔蒂 ;小提琴艺术的 奠基者 —科雷利 ;小提琴巅峰的标志 —帕格尼尼 ;萨满教 —抓鼓;手脚同时演奏 —管风琴 ; 匈牙利男子群舞 —威尔本科什 ;恰尔达什 —男女共舞; 印第安人 的音乐中没有弦乐器 在挪威民歌中 ,多拉乌姆戈维蒂特 发展成为斯底乌 潮尔 —蒙古族;江格尔 (旗)—指一个人;“一捆木柴” —大管 ;西班牙 --弗拉明戈;击弦古钢 琴又叫 —克拉维柯 ;毕达哥拉斯发明 莫诺科特琴 (钢琴先祖) ;格里高利圣咏 —无伴奏男声 合唱 ;大管 —巴松 ;莫扎特 —魔笛—排箫;单簧管 --(又称) 黑管 ; 古兰经吟诵 招祷歌 因纽特人 即“吃生肉的人” 最早的竖琴发现于 伊拉克 ,距今三千年前的乌尔王朝 羽管键琴 又叫 哈普西科 ,没有强弱变化, 其音量与音色的变化通过调节音栓的调节变化。 哈 普西科 在萨特里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4 世纪初由东方传入欧洲。 钢片琴又叫 米斯泰尔钢琴 。 老柴的《降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初是献给 尼古拉?鲁宾斯坦 的 维瓦尔蒂的《四季》原系出自维瓦尔第的一部包括有 12 首作品的小提琴协奏曲集 《和声与 创意的尝试》 当中的前四首 大号是由 16 世纪末意大利人创造的 蛇形奥菲特莱德号 演变发展而来的 18 世纪初具有现代特征的第一支单簧管由 登纳 发明 克里斯托弗利 改良了钢琴,有了强弱变化 “老人河”在音乐剧 《演绎船》 中出现 单簧管的产生追溯到 阿尔古尔木笛 肖邦的 g 小调协奏曲受 密茨凯维兹 的启发 管乐器中,只有 长号 能演奏出级进,长号的第一次使用出现在 “命运” 中 常规弥撒 的歌词是固定的; 特定弥撒 的歌词可变动。弥撒仪式中心内容是 圣餐式 俄罗斯民歌中的 短歌 常用手风琴伴奏 匈牙利扬琴用 木槌 演奏 门德尔松 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 李斯特 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 大提琴在 匈牙利 主要作用是 击奏弦鸣乐器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没有模仿的乐器是 胡琴 匈牙利舞曲第五首出自克勒贝拉的作品 回忆巴特菲 第一个录音演奏小提琴作品,代表作“流浪者之歌”的人是 萨拉萨克 舒曼 说肖邦的作品是“鲜花丛中的大炮” 约翰?菲尔德是最早写 夜曲的人;门德尔松是最早写 无词歌的人;赋格一巴赫; 利用角度不同,在一根管中吹出小三度变化的乐器是 —排箫 用短号 的指法可以演奏大号 中国古代不用来称呼排箫的说法是 “尺巴”(正确为“ 籁”) 手风琴根据 笙的原理。。。 印第安音乐常采用 羽调式 维也纳古典乐派中不是第一次出现的乐器 —长笛 长号 有微型伸缩滑管;契斯是 定音鼓 的鼻祖; 中国民歌与 匈牙利 民歌相似。 1877 年,第一架现代型手风琴 — 德国 “两只小鸟”与 “小白菜” 旋律近似 第一个专为器乐曲叙事曲作曲的人是 肖邦 匈牙利小提琴是竖着放的,与肩膀成 90度角 钢片琴一般有4个八度 源于船工所唱歌曲,常为 6/8拍一船歌 老柴降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用了 伊万卡?快来唱春歌 的旋律 狂想曲源于古希腊语,指一段古希腊史诗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不是法国学派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宛如钢琴抒情小品 牧神午后一德彪西一马拉美;勃拉姆斯一匈牙利舞曲集;莫扎特一16首小夜曲; B 大调长笛四重奏表现了莫扎特最具魅力的风格 格里咼利圣咏 一单音一日课一唱诗篇歌 为主 名词解释: 大协奏曲:由三种或三种以上乐器主奏的同整个交响乐队协奏的乐曲 交响曲:又叫交响乐,是近现代器乐题材中,在音乐表现上最庞大、最复杂、最完整的一种 形式。一种采用奏鸣曲交响套曲形式写成的大型管弦乐体裁, 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 长 于表现深刻的哲学思想,常用以反映人类的斗争、活动等重大的社会题材。 巴赫的戈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 ,其协奏乐队为 成的。他当时把这首作品献给的那位伯爵当时有 音乐学家 斯比塔 为其冠名为《格兰登堡组曲》 《花腔女高音协奏曲》 — 格里埃尔 (俄) 俄 罗斯民歌中,最典型的是 女声合唱 西班牙民族 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舞蹈是由 太鼓 不是匈 牙利的乐器 弦乐队和羽管键琴 ,这部作品是按 大协奏曲 写 6 人乐队。 1721 年,巴赫写下六首作品, 。巴赫本人的乐队有 16 人 吉他 伴奏的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新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教学大纲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院综合理论教研室制订 二○一四年三月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音乐学总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欣析与学习,对中国音乐的历史面貌给予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给予听觉感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给予综合了解、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给予初步把握,从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历史与文化修养,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必须的思想基础与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各种音乐体裁

以及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丰富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的理论修养,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中国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修养。在音乐欣赏中需要适当加强视频欣赏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 3、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家等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音乐史知识,同时结合音乐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唐至近现代时期的音乐。 难点:古代乐律学、音乐美学、各种外国传入中国的乐器、各个时期的音乐机构名称。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以增强授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多角度、多感官地传递教学信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音乐的起源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2》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听,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本课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重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丰富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4、纵横贯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既能了解同一时期(横向)所发生的音乐史实,又能联系同一音乐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的)发展轨迹。这项任务一部分在课堂教学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巩固、思索和归纳。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明清时期的中国音乐 2、清末民初的中国音乐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6、主要作家作品综述 7、建国后的音乐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 1、宋、元、明、清以降戏曲音乐发展线索与脉络 2、清末民初以来戏曲、曲艺等音乐种类的繁荣与发展 3、“西学东渐”后,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

中外音乐鉴赏心得

中外音乐赏析心得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音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音乐赏析这门课程。 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受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同时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治愈我们的心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赏析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乐流派。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存在着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与流派。每一种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或者表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它们平 等地共存于人类音乐文化的宝库中。在电子科技、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

村”中。因此我们不能只欣赏中国的传统音乐,,而且还要更加开放的视界体验并鉴赏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练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耳朵”,不断扩大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二,把握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形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体验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我们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第三,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我们区别不同音乐作品的体裁和形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相互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正 是这些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因其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才使人类的音乐宝库绚烂多姿、异彩纷呈。音乐教学中,老师不断引导我们倾听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我们的感性体验,发展 我们敏锐的音乐感觉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鉴赏教学,使我们感受并体验到不同的音乐表 现要素、把握不同的音乐情感与情绪、区分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流派,并在大量积累音乐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培养并发展了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