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毕节试验区“吏治新实践”观察

“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毕节试验区“吏治新实践”观察

的执政能 力与推进毕 节试验 区跨越发 展的新形 势新任 务新要求还 不完全适 应 、不完全 符合 ; 些党 员、干部 的 一
思想观念 、能力素质 、工作作 风与科
学发展观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
为此 ,毕 节决定在全 区推行 “ 双 考双评 双挂钩 ”考核 管理 ,强化对 各
3 8
>)短 信 近日 摹 8 中 昆 进出 商 交 套 昆 开 , 省 类 茶 ) , l 国 明 口 品 易 在 明 幕 我 酒 . 届
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为 的刚性约 束。 “ 双考” ,是指对领导班子 、领 导干部进行体现科学发展能力 的年度 工作实绩考核和动态跟踪管理考核 ; “ 双评”指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评 价; “ 双挂钩”是考核结果与领导干 部的使用 、工资奖金挂钩。
“ 我们 将 贯 彻落 实 科 学发 展 观 作 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毕节地委
有效解 决了议人与议事 “ 相脱节” 、 管人与管事 “ 分离”的问题 ,做 到 相
了以考核促干事 、以考核 促发展 、以
考核识人才。
这 一点 , 节市政协 副主席 宋邦 毕 友深 有感触。倒 天河 二期工程 是毕 节
试 验区的重大工程项 目,此前工程进
部每天都会坐班 办公 ,周末还要轮流
值班 。
书记 秦如 培告诉记者 ,干部实绩考核
如何 体现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导 向是 否正确 ,最终要反映在工作 目标制定
上。毕 节试验区 “ ( 、区 )2 1 县 市 00
“ 部 ‘ 干 管事 ’了 ,群 众 就 省
心。”果化 村村 主任 马勋亚说 ,这一 变化源 自去年7 月以来在威 宁 、赫 章
了实处”。
重大 自然灾害 的应急处置 ,建 立干部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试验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试验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试验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毕府办通[2014]22号【发布部门】毕节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2.10【实施日期】2014.02.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试验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毕府办通〔2014〕2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财政局、工业能源委、发展改革委、审计局、统计局、商务局、科技局、投资促进局:《毕节试验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2月10日毕节试验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为加大工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新型能源化工、新能源汽车、“四个一体化”资源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全市千亿级工业经济走廊和新能源基地,推动后发赶超,结合毕节实际,制定如下政策:一、整合扩充“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资金构成:将财政预算逐步增加安排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园区发展资金、在煤调基金中用于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等整合扩充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2.资金规模:从目前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逐步整合到1亿元以上,实行预算管理,确保规模,总量控制,滚动使用。

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3.支持范围: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纳税且申请项目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及隶属关系,均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4.支持原则:扶优扶强,做大工业发展项目,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

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产值税收高、就业面广的工业企业予以优先扶持。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5.建立《毕节市工业发展项目库》,分为《产业升级项目》、《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节能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两化融合示范项目》五大类,实行总体规划、分年实施、滚动发展。

后发展地区推进三化同步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为例

后发展地区推进三化同步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为例
科技信息
0百家论剑 0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年
第1 期
后发展地区推进三化同步问题及对策
以贵 州 1 省毕节试验 区为例
周 荣 ( 中共毕 节市 委党 校 , 贵州 毕 节 5 5 1 7 0 0 )
【 摘 要】 推进三化 同步 , 加快统筹城 乡发展步伐 , 对 于推动毕节试验 区新一轮改革发展 , 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要按照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 实施工业强 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 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重点培育具有毕节试验 区特 色的产业 体 系, 加快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三化 同步 ; 对策
2 . 3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 统筹城乡发展 毕节试验区 目前既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 . 又是由城乡分割 1 . 1 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走 向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必须坚持三化同步 , 推进城乡规划 、 产业 毕节试验 区位于贵州 西北部 . 辖 7县 2 区. 土地 面积 2 6 8 5 3 平 方 布局 、 基础设施 、 公共服务 、 劳动就业、 社会管理 一体 化 , 让公共服务更 公里 其 中高原 山区面积 占 9 3 . 3 %. 人 口8 3 6 万 农 业人 口占总人 口的 多地深入农村 、 惠及农民 , 才能尽快改善农村面貌。 9 3 % 改革开放以来 . 特别是 自 1 9 8 8 年在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 志推 动下 . 毕节“ 开发护贫 . 生态建设 ” 试 验区建立以来 , 始终牢牢把握 3 毕节试验区推进三化同步对策措施 “ 开发扶贫 、 生态建设 、 人 口控制 ” 三大主题 , 坚持开发 与扶贫并举 、 生 3 . 1 按照“ 一带 两翼” 发展布局 . 引导农 民向城镇 和新 型社区集中 . 走 态恢 复与建设并进 、 人 口数量控 制与质量 提高并重 . 经济社会发生 了 新型城镇化道路 深刻 的历史 性变化 . 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 1 9 8 8年相 比. 按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坚持 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 调发展的方针 . 当年价格计算 . 经济 总量翻 了 5 翻. 增长 了 3 2 . 7 倍 实现 了综合经 济 按照“ 一带两翼” 一带” 就是指以毕节一 大方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的 实力从 全省 排名末位 到稳 居第三的飞跃 。“ 十一五” 期间 , 全 区生产 总 黔西一毕节一威宁城镇带 . “ 两翼” 是 指沿 毕节一 大方一 金沙构成的北 值从 2 0 0 5 年的2 3 1 . O 2 亿 元猛增 到 2 0 1 1 年的6 0 0 . 9 亿元 .年均增长 翼城镇板块 , 沿毕节一纳雍一织金构成的南翼城镇 板块 ) 的规划布局 . 1 3 . 8 % 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 总收放分别 由 3 5 亿元增加到 l 1 5 亿元 . 引导农 民向城镇 和农 村新型社 区集 中 , 加快推 进三化 同步 . 推 动城乡 年均 分别增长 2 6 . 9 %和 3 9 . 7 %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从 6 5 2 9 元 同发展共 繁荣。按照“ 生态 、 文 化、 产业 、 服务 、 宜居 ” 和“ 1 4 2 1 ” 的要求 , 增加 到 1 4 3 0 8 元. 年均增加 1 6 . 5 %. 农 民人 均纯 收人 1 8 7 6 元增加到期 大力抓好毕节——大 方大城市建设 . 全面加快黔西 、 金沙 、 织金 、 威宁 2 0 1 0年的 3 3 5 4 元. 年均增 长 1 3 % 森林覆盖率从 3 3 . 9 % 增 长到 2 0 1 0 4个 中等城 市建设 . 强力推进纳雍 、 赫章两个 小城市和 百里杜 鹃风景 年的 4 0 . 0 3 %. 城镇化 率从 1 6 . 1 4 % 增 长到 2 7 %. 年均增 长 2 . 1 7个百分 名胜区特色旅游城市建设。 点 这些成 就 . 标志着毕节试验区经济进入 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 3 . 2 按照“ 一带两翼 ” 发展 布局 . 推动工业 向园区集 中. 走 新型工业化 1 . 2 毕节试 验区经济社会 发展存 在的问题分 析 道路 目前 . 毕节试验 区与省 内其他 地区 、 尤其 是同处于“ 金 三角” 地 区 是. 创新发展思路 。 以承接产业 转移为抓 手推进新型工业化 。 按 的贵 阳市和遵 义市相 比 , 还有较大的差距。 总体 发展水平还很低 , 经济 照“ 承接 、 融合、 创新 ” 的思路 , 发挥比较优势 , 找准承接 方向 , 打造承接 社会 中还存在 不少 薄弱环节 和制 约因素。 主要体现在 : 一是 , 经济 总量 载体 优 化承接环境 . 努 力把毕 节试验 区建成产业转移 的重要 承接 地。 小、 人均水平低 。 2 0 1 0 年, 毕节试验区 G D P为 6 0 0 亿元 , 与排名第一 的 二是 . 依托资源优势 . 发展特色优势工业 。要根据矿产 、 生 物、 旅游 、 劳 贵 阳市 1 1 2 1 亿 元 和排名 第二 的遵义 市 9 0 0 亿 分别 相差 5 2 1 亿 元和 动力 、 土地等资源优势 , 按照 以资源换 资本 、 以资本换 产业 、 以产业 换 3 0 0 亿元 : 人均 G D P相差更大 。2 0 1 0年毕节人均 G D P为 9 1 9 2 元, 分 发展空间的思路 . 加 快发展煤 电化及矿产资源深 加工类 的产业 和生 别 比贵阳市 2 5 9 4 1 元和遵义市 1 4 8 3 2 元 相差 1 5 7 4 3 元和 5 6 4 0 元. 只 物、 新材料 、 电子信息 等高新类产业 和食品 、 烟酒 、 纺织等劳动密 集型 高于处 于挂末位置 的黔西南 州( 8 9 8 0 元) 2 1 2 元, 位 列倒数第二 ; 二是 , 的轻工业 。 产业层次低 , 结构 比较 单一 。 从整体看 , 毕节试验 区产业结构 已经实现 3 . 3 按照“ 一带两翼 ” 发展 布局 . 推进土地 向适度规模集 中 . 大力推进 从 “ 二 一三” 到“ 二三一 ” 的跨 越 , 但是 , 受科技创新 能力低 、 产业链条 农 业现代 化 短、 品牌 不响 、 实力不强 、 行业恶性竞 争等 因素影 响 , 发展 空间受到制 是, 依托 “ 新型城市 ” 、“ 特色小城镇 ” 和“ 五园新村 ” 建设 , 规划 约. 无法形成 真正有特色的工业 主导产业 . 不能有 效带动相关一 、 三产 建 设一批产业化农业企 业和农产 品批发 、 交易 市场 . 规划建设一 批特 业 的发展 . 严重制 约了农村 富余 劳动力 向城镇转移 。 三是 。 城镇化水平 色农业产业的种养基地 . 因地制宜 发展十大特 色产业 . 努力提高农业 低. 城镇辐射带动力弱 。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历史原 因, 毕节试验 生产经营的组织 化程度 。积极 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 , 大力推进 优质农 区城市集 中度不高 . 规模不大 。2 0 1 0年毕节试验 区城镇化率位 2 7 %. 产 品品牌 创建 , 不断提高全 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 二是 . 要加快农 业种 低于全 国 4 7 . 5 %、 全省 3 1 %的平 均水 平 2 0 . 5 和 4个百分点 。四是 , 农 植 业结构 调整 , 按照 “ 一 县一 特 、 一 乡一业 、 一村一 品” 的产业布局 , 按 民收入水平 低 。 城乡差距呈扩 大趋势 。2 0 1 0 年, 按新 口径统 计全 区还 照现代农业 的理念 扎实推进 “ 3 3 2 1 ” 特色农业结构示 范工程和“ 三万 ” 有 1 0 5万贫 困人 口. 排在全 国前列 农 民人均纯 收入 只有全国平均水 示 范工程 . 把特色经果林 、 草地生态 畜牧业 、 反季节蔬 菜 、 山野土 特产 平的6 0 %. 相 当于全 省平均水平 . 城镇 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与农 民人 等 做大规模 . 形成批量 . 在此基础 上大力发展一批 与之配套的农特 产 均纯 收入之 比已由 2 0 0 5 年的 3 . 4 8 : 1 扩大到 2 0 1 0 年的 4 . 2 7 : 1 . 农村共 品加 工企业 。 服务水平较低 , 农村空心化 、 农业老龄化趋势 明显 。 3 . 4 完善体制机制 .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 1 ) 明确 目 标—— 以城 乡一体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 城乡改 2 三化 同步在毕节试验 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 革的目 标 就是要破 除阻碍城 乡一体化发展 的体制壁垒 . 根本改变 过去 2 . 1 促进毕节试验 区产业融合 、 工农协调发展 那些把农 民稳定在农村 的政策和做法 . 实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 间均衡 毕节试 验区 的农副 产品和生 物资源十分 丰富 .工农业融 合度较 配 置、 赋予农 民真正 意义 上的财产权利 、 实现包括 劳动力在 内的城 乡 高, 但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够 , 发展农产 品深加工 的潜力很大 。 坚持 各类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 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农村富余人 口有序进入 三化 同步 . 促进产业融合 , 是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 建设 现代 城镇 , 实现安居乐业 ; 同时大

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五种模式及启示

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五种模式及启示
(四)“毕节”模式 一是组织实施好一揽子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毕节“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二十年间,累计造林 1440 余万亩,累计完成 退耕还林面积近 30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35%以上,建成森林公园 9 个,其中国家级 3 个。二是抓好一系列生态农业治理。对大量坡耕地 实施“坡地铺毯子”,在坡改梯基础上做好绿肥和地膜工程;对“四 荒”等非耕地资源,通过拍卖、集资开发等激发经营者治山养山脱贫 致富;实施雨水节蓄利用工程,增加土壤水分涵养;以小流域为单元 进行综合治理,全区 300 多条小流域完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面积 7959. 4 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 47. 3%。三是发展特色经果 林产业。实施生态、扶贫等项目,推行合股经营、引资经营、项目整合 示范等多种经营模式,推进经果林产业建设。如赫章县充分利用品质 优良的核桃品种,结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 核桃产业,年产值上亿元,被选定为“全国核桃林业标准示范区”,还 建成了年产能力 6000 吨的核桃乳加工企业,延长核桃产业链。 (五)“清镇”模式 在原封山育林、土地改良、沼气池建设等工程的基础上,新启动 三项综合治理工程。一是启动林草植被建设和保护工程。以保护现 有植被资源,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核心,在红枫湖镇等实施封山 育林 2. 6 万亩,人工造经济林 4. 9 亩。二是启动草地畜牧业发展工 程。实施人工种草 1. 3 万亩,草地改良 7. 2 亩;配置饲草机械 73 台, 修建青贮窖 5300 立方米。三是启动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 施坡改梯 2507. 7 亩,修筑引水渠 1. 6 万米等。 二、几点启示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综合治理的理念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思维和方 法,从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入手,加快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和生产方式, 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从石漠化的形成机制入手,积极实施人 工干预,加快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步伐;从石漠化的治理需要入手, 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宣传教育和形 成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石漠化综合防 治的合力。 (二)因地制宜进行治理 要根据各类地区岩溶生态环境特征、自然气候条件、石漠化成 因、经济社会状况、石漠化的可治理性以及治理措施的差异性和生 态功能定位等,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地安排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提 高治理成效。对重点治理区先期进行试点,积累宝贵经验,提供技术 支撑和治理样板,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引 言
1 9 8 8 年, 为改变当时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 的毕节地区落后状况 ,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开发扶
贫、 生态建设试验 区” , 将毕节实验区视为国家实施扶贫 战略的试验场 , 以此探寻贫困地区科学发 展之路。 百里杜鹃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 以下简称百里杜鹃) 位于毕节实验区境 内, 是毕节试验区创 新社会管理体制的“ 试验田” 。景 区内整个杜鹃林带绵延 5 0 余公里 , 是迄今为止 中国面积最大的 原生杜鹃林带 , 资源品位高 、 独特性强。1 9 8 7 年至 2 0 0 7 年 以来 , 在长达 2 O 年时间里 , 景区一直分 属原毕节地 区黔西 、 大方两县 , 加上旅游 、 林业 、 建设等部门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所造成的体制 困 境长期制约着百里杜鹃景区发展 , 各地方 、 各部 门有利则抢 , 有害则推 , 不能实施统一开发 、 保护 、 规划以及宣传 , 导致景 区在基础设施建设 、 经营管理等方面所辖景区区域做了旅游规划 : 黔西县编制的《 贵州省百里杜 鹃旅游景区规划方案》 以及 大方县编制的《 贵州省百里杜鹃旅游风景区开发规划》 都是基于各县旅游经济所展开 , 两县也曾 分别对 所辖 景 区区域 出台一 系列地 方性 管理条 例及 实施 办法 , 但 相互 内容 衔接 不 紧密 , 部分 内容
在眉睫。2 0 0 7 年7 月贵州省委批准成立百里杜鹃景区党工委和管委会 , 为毕节地委行署正县级 派 出机构 , 负责景区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 , 对原有的管理机构 和政府职能部 门进行整合和重组 , 创新性地构建了“ 既管资源保护又管景区经营管理 ” 的发展模式 , 即“ 统一保护 , 统一管理 , 统一开 发, 统一建设 , 统一营销” 的发展格局 。 本文通过对比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前后旅游效应分 析, 以期在此基础上获得一些新的认知和发现 , 为我国景区管理研究提供有效借鉴 , 以此推动理

毕节:解决制约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毕节:解决制约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要抓 项 目、抓投 资 、保 增 长 、促 发 展 ,而抓 投资 、促发展的核心就是争 取项 目,争取国家大的投 入。 为 此 ,毕 节 地 委 、行 署 加强 项
目 库 建 设 , 切 实 开 展 项 目的 准 备 、
把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 济优势 、全面提 升 经济 发 展能 力 奠定 坚 实 的 良好 平
份额。
在经历了2 年的 科学 探索后 ,毕 0 节 “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试验区走 出了一条冶穷致富 、生态建设和人 口
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9%,名列全国第二 。 8
秦如培 认为 ,尽管金融 危机 对经
济的发展影响较大 ,但国家扩大内需 集中投入 客观 上必 将大大推动全区基
毕 解 节 决 制约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即将建设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势必从根本上解 除毕节因交通瓶颈 ● 文, 本刊记者 何云江 李 牧
制约而被边缘化的问题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
能 力 奠定 坚 实 的 良好 平 台。
总 量增长 势头 良好 。然 而 ,2 0 年 8 08
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进程。 比 如 ,交通 、水利等基 础设施和
“ 现在的关键就 是要抢抓机遇 , 乘势而上 ,进一步解决制约新一轮快 速发展的一 系列问题 ” ,中共毕节地 委书记秦如培满怀信心地告诉记 者。
目前 ,杭瑞高速 、厦蓉高速在毕 节境 内段已开工建设 ,成都至贵阳快 速铁路 、运煤专 用铁 路的前期工作 也 已积极展开 ,毕节飞雄机 场进 入建设 筹备阶段 。即将 建设的四通 八达的立 体交通网络势必从根本上解除毕节 因
亿吨 。 二是加 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把 毕 节 、大 方城市组 团建成 1 0 0 万人 口、 10 O 平方 公里 的城 市 ,同时 ,按 照扩

六个排头兵

六个排头兵

“六个排头兵”一、深入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争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一是继续围绕“三大主题”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探索实践“九条新路子”,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

二是抓住国发2号文件在改革试验方面给予毕节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通过解放思想,养成奋发图强、坚韧不拔、后来居上的志气;通过先行先试,干一批想干而没有干、或者干了而没有干成的大事、实事、好事。

三是在煤炭矿权审批、扶贫开发、服务业综合改革、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投资、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把毕节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改革开放先导区,为全省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推进科学发展探路子、作示范,争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二、奋力加压提速,着力弯道超越,争当后发赶超的排头兵。

一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优化工业布局,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毕节建成新兴工业城市;二是促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完善提升“一带两翼”的城镇规划布局,以新型城市、特色小城镇、五园新村为载体,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三是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把毕节建成具有山城特点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市;四是推进以“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为品牌的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毕节的新兴支柱产业、阳光产业,把毕节建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

三、实施“十大工程”,总攻“绝对贫困”,争当扶贫攻坚的排头兵。

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力总攻‘绝对贫困’”的精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争当扶贫攻坚的排头兵。

一是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将“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作为贵州战略定位之一的机遇,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把乌蒙山区确定为重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以扶持的机遇,发挥好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优势,聚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二是按照省委实施强筋壮骨、消贫脱困的“八个一批”工程的部署,组建工作机构,明确每一个项目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积极向上对接,抓紧编制好项目发展规划,争取迅速实施。

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毕节试验区林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fc u e e t r
毕 节地 区是典 型 的岩 溶 山 区 ,位 于 贵州省 西 北 部 ,总 面积 28 3平 方 公 里 。地 处 东 经 15 3 一 65 0 。6 164 0 。3,北 纬 2 。1 2 。6之 间 ,东 部 和南 部 与 62 一 74
1 毕节试 验 区林业发展成效
E o gcl o s u t nE p r na A e iePeetr cl ia nt ci x ci t rai Bj rfcue o C r o me l n i
F n d n Z u S in a g Xu o g h hl g i
( oet ueuo iePe cue Frsr B ra fBj r etr) y i f
极倡导下 ,毕节 地 区经 国务 院批 准 ,建 立了毕节 “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试验区。 自建立试验 区以 来 ,毕 节试 验 区 的工 作 按 照 胡 锦 涛 总 书记 的要 求 , 通过地委、行署的大力争取 ,坚持寓生态建设于经 济开发中 ,积极探索建立 山、水 、 、田、路综合 林
l n B e P ee t r sdic s e f i i r f cu e wa s u s d,a l a e e it g p o e . T n,c u tr a u e o e f t r e eo s wel s t x si r blms he h n o n e me s r sfrt u u e d v lp- h me fe p me tla e r r p s d a d d s u s d nto x r n a r a we e p o o e n ic se . i
维普资讯
第3 6卷
第1 期
贵 州 林 业 科 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作者:聂华 发布时间:2010-12-17 15:44:26 浏览量: 160 【摘要】毕节试验区成立22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诸多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在贫困山区推而广之的“毕节经验”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提炼和研究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提供给类似毕节这样的岩溶贫困山区借鉴,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字】毕节试验区 成功经验 发展模式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已经走过了22年的光辉历程。22年来,毕节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小试验、大方向”要求积极开展改革试验,在偏远贫困的乌蒙山区掀起了攻克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经济贫困三大难题的热潮,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条有效途径,形成了可在贫困山区推而广之的“毕节经验”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 一、“毕节经验”的主要亮点 毕节试验区的经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毕节试验区的建立,使毕节地区的干部群众从根本上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不请不到,不给不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请不到,不给不要”是一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束缚了贫困山区干部的手脚,使广大的基层干部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年来,毕节试验区的各级干部化被动为主动,走出去考察学习、招商引资,走上去汇报工作,争取项目,不仅经常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寻求支持,还不断到中央机关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既引来了资金和人才,又争取了大量的项目。通过努力,除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一直帮助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外,国家农业部、林业部、教育部、科技部、烟草局等十多个部委先后把毕节试验区列为工作的联系点或示范点,比如教育部批准毕节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试验区”, 并把毕节学院列为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创先争优”的工作联系点,科技部批准毕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土资源部批准毕节为“国土资源综合创新改革试点地区”,国家林业局批准毕节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农发行把毕节列为重点支持地区,农业部把毕节确定为部长联系点,水利部和贵州省签订了共同投资60亿元重点扶持对口支援毕节试验区水利建设协议,卫生部拟与贵州省签订帮扶毕节试验区卫生工作跨越式发展协议,国务院扶贫办把威宁确定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2009年中央统战部牵头召开的北京“4•14”会议之后一年的时间,国家部委对毕节的项目政策支持达到122项,近期投入涉及资金近320亿元,中长期投入近1200亿元。最近,中央统战部又召开了北京、上海、天津等6省3市统战部负责人协调会,动员统一战线来支持毕节试验区工作。通过对外联系和优惠政策,区外企业到毕节投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华电、新希望、兖矿、新汶矿、力帆骏马等企业积极进入毕节地区投资开发,快速参与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毕节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黔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织金煤磷电化一体化工业基地等的开发建设。招商项目签约突破100个,实际到位资金达150亿元。 2、寓开发扶贫于生态建设之中,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毕节地区本来是一个林茂粮丰的地区,毕节城郊的“丰乐秋成”、“灵峰仙境”等景点便是写照。由于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人口膨胀等原因,造成严重的滥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形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人口怪圈和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很多“仙境”成了光山秃岭,水土流失现象十分突出。有资料记载,以山青水秀著称的黔西县的森林覆盖率曾经从40%的巅峰逐渐跌落到2%的低谷。到1988年,毕节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94%。试验区建立后,毕节地委、行署把生态建设作为治穷脱贫的突破口,寓开发扶贫于生态建设中,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20多年来,通过实施“3356”国际粮援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措施,并采取绿肥聚垄免耕等办法,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同步增长,到2009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8.92%。如今的乌蒙山区,又呈现了林茂粮丰的景象。丰衣足食的农民群众不再进行掠夺式的滥砍滥伐,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100多万富余劳动力在外创业,既减轻了土地压力,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脱贫致富。 3、控制人口数量与提升人口素质并重,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毕节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是人口多、素质低。这些年来,毕节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一手抓控制人口数量,一手抓提升人口素质,逐步优化人口结构。通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育措施,使全区的人口自增率从1988年的19.7%下降到2009年的6.55,21年累计少生140多万人。通过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优生优育等措施,使人口质量大大提高,人口压力正在转化为人口动力,人口大区正在变为人力资源大区。 4、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结合,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毕节试验区建立后,为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毕节地委经研究,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16个字作为毕节试验区精神在全区大力弘扬。试验区精神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各族人民的建设热情,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争取中央、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援助。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的长期联系和大力支持,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及该市三区两委的对口帮扶。通过外引内联,又得到山东兖矿集体等大型企业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得到国家和省立项的建设项目逐年增多,仅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达到500亿元,过去的“天方夜谭”变成了如今的现实。实践证明,没有“愚公移山”的毕节试验区精神,就不会得到“上帝”的惠顾,使毕节这块沉睡多年的宝地迅速成为各方有识之士争相开发的一方热土,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毕节试验”的主要模式 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比如过去曾经推行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通过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国模式”。毕节试验区在发展中也形成了独有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岩溶贫困山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或“贫困山区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这个总体模式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模式: (一)在扶贫方式上 “三位一体”的立体扶贫模式 1、开发式扶贫模式。这是相对救济式扶贫而言的一种模式,是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的一种模式。这些年来,毕节试验区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弘扬过去形成的争、拼、挤精神,变被动为主动,以项目争取资金,以资源吸引外界,通过大量的项目开发,增强了“造血”功能,获取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改变了“不请不到,不给不要”和“等、靠、要”这两种不思进取的毕节形象。此外,智力开发也是毕节试验区的一大特色。从毕节试验区建立到现在,毕节试验区北京专家顾问组在智力支边上做了大量工作。专家顾问组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智力支边的职能一直没有变,且力量不断增强。本届专家顾问组组长厉以宁教授就采取送百场讲座的形式,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师到毕节作学术报告,为提升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的理论素质作了十分有益的工作。 2、开放式扶贫模式。这是相对于封闭式扶贫的一种模式。这些年来,毕节地委、行署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毕节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使农村富余人员空手出门,抱财归家;一方面洞开山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外界客商来毕投资,共谋发展,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100多万富余劳动力在外创收,一年达到100多亿元。外地客商在毕签约的资金也达到一年100多亿元。2010年8月28日,以“山水毕节,避暑天堂”为主题的第二届毕节乌蒙生态旅游文化节在美丽的碧阳湖畔拉开帷幕。当天,毕节市进行的招商引资洽谈暨农特产品、旅游商品展销会,市政府与当地企业和外来客商共达成签约资金55亿余元。这是毕节试验区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是开放式扶贫的一个成功范例。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的气魄,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决不可能获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只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极大地推动毕节试验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杭州至瑞丽、厦门至成都、毕节至威宁、大方至黔西至织金等高速公路,成都至贵阳快速客运专线、隆昌至黄桶、昭通至黔江、毕节至水城至兴义、织金至纳雍至水城等铁路以及毕节飞雄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毕节城市的扩容,“铁路综合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制约毕节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毕节的区位优势必将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前来创业与发展。 3、参与式扶贫模式。这是指全社会参与扶贫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北京专家顾问组在中央统战部指导下多年参与帮扶毕节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模式,因此特指统一战线服务毕节的帮扶模式。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毕节试验区北京专家顾问组主要是在智力支边上给予支持。随着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们直接参与了毕节试验区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参与式扶贫的模式。20年来,共为试验区引进推动项目80多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培训干部1.75万人次,共建各类学校119所。200多批2000多人次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到试验区指导帮助工作。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认为,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功范例,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龙超云认为,发挥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汇聚开发合力,是毕节试验区的一大鲜明特色。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专家顾问组发挥政治优势,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二十年如一日携手扶持、全力帮助毕节地区。倾注感情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帮扶范围之广,参与专家之多,投入项目之大,在全国前所未有,这也成为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影响最大、最有成效的扶贫活动。这些评述都是对这一模式的最好诠释。除了统一战线参与扶贫外,深圳市各级各界也积极参与了帮扶毕节的工作,既无偿地“输血”,免费为毕节地区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