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后续动作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后续动作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后续动作

深发展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实施完成两行将步入整合阶段

2011年7月28日19:00

深圳发展银行今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深发展关于该行发行股份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已正式实施完成。根据本次交易内容,该行以每股17.75元的价格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约16.38亿新股,换取中国平安所持平安银行的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以及现金约26.9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发展持有平安银行约90.75%的股份,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公司持有深发展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约52.38%,深发展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的完成,为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两行整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仍将暂时各自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进行经营,客户和相关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中国平安:公布2011年中期业绩并认购深发展股权

(2011年08月19日15:53 中银国际袁琳)

中国平安公布通过认购深发展股票的方式向深发展注资150—200亿元,认购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的深发展股权由52.4%提高至61.4%。截至2011年6

月末,在完成定向增发194亿港币后,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58%和195.5%。

201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7%。

银行业务对平安集团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深发展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7.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6%,这样为平安带来11.83亿元的投资收益。考虑到平安集团自己的平安银行,银行业务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由于向深发展注资,未来市场可能预期中国平安继续进行再融资,短期该公司的股价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我们维持对中国平安的评级不变。

中国平安半年报

今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业务实现有价值、可持续、超越市场的增长,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得益于产险和银行利润贡献的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7.5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7%,每股收益人民币1.67元(2010年同期:人民币1.30元),非保险业务利润贡献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至27.3%,利润结构更趋于均衡。

当日,中国平安宣布以不超过200亿人民币的现金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不少于892,325,997股但不超过1,189,767,995股的股票,以抓住银行业发展机会,全力支持两行整合以及深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次认购价格为每股16.81元人民币。此次增发完成后,平安所持深发展股份将最少提高至59.44 %,最高不超过61.36%。

此次交易将在不对平安集团偿付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升深发展的核心资本水平,为其资本充足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其他公开融资渠道创造条件,同时它将有利于平安旗下三大业务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与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为综合金融战略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上半年业绩摘要

三大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深发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正式获批并实施完成

寿险业务:

平安寿险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同比增长29.3%

产险业务:

净利润大幅增长147%,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5.9%,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至92.9%

银行业务:

盈利贡献大幅提升117.1%,深发展成为平安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上半年,银行业务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3.97亿元,盈利贡献大幅提升117.1%。其中包括来自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和按权益法确认对深圳发展银行的应占联营企业损益。

其中,平安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2.14亿元,同比增长34.9%。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平安银行实施了多项举措,如积极拓展中间业务,重点关注定价管理,着重提高运营效率等,在净利差水平及手续费净收入提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收入比。

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上半年平安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稳定增长,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负债业务方面,存款较2010年底增长14.9%,跃上人民币2,000亿平台,增速处于行业最高水平;结构和渠道上持续优化,零售存款较2010年底增长34.3%,领先同业,36.2%的新增零售存款来自交叉销售。资产业务方面,中小企业贷款较2010年底增长41.0%,占公司业务新增贷款比例高达80.5%。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32%,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0.78%和285.89%,均符合监管要求。

同时,集团战略投资深发展取得了关键突破,2011年6月28日,中国平安与深发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并于7月28日相关股权交易的交割全面完成,交易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正式入账并在平安集团下半年的合并报表反映。目前,集团及旗下控股子公司持有深发展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52.38%,深发展成为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银行业务整合工作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将助力公司进一步加快综合金融战略的实施和提升长期投资价值。

平安银行业务的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根据深圳发展银行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其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投资业务:

平安证券业务继续保持领先,信托私人财富管理业务高速稳健增长

中国平安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7.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57亿元,同比增长32.7%;每股收益1.67元,同比增长28.5%。2011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实现规模保费人民币1093.51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增长迅速,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人民币948.60亿元,同比增长29.3%;平安产险保费收入407.34亿元,同比增长35.9%,市场份额较2010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同时,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至92.9%。

平安寿险利润2010上半年65.51亿,2011上半年67.62亿,

平安产险利润2010上半年10.88亿,2011上半年26.93亿,

银行业务利润2010上半年11.04亿,2011上半年23.97亿,

证券业务利润2010上半年8.28亿,2011上半年7.15亿,

信托、资产管理等2011上半年利润2.95亿,2011上半年利润4.31亿,

合计2010上半年利润98.66亿,2011上半年129.98亿。

股东人数30.8万,社保基金持有1.11亿股(转持)。内部职工股东减持509+433=942万股。

平安2011上半年十大重仓股市值如下:

深发展280亿,工行90亿,建行86亿,农行81亿,云南白药33亿,富通21亿(原投资238亿),大秦铁路18亿,南方航空12亿,中国人寿10亿,南玻10亿。有意思的是平安投资中国人寿13亿,现在市值10亿,亏损近3亿。股权投资中还持有台州商业银行的10.33%和中原证券的40.63%。在8380亿可投资资产中,证券投资基金256亿,权益证券700亿(银行股超过530亿)。

中国的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报告

史上最牛融资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在平安20多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在08年进行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从最初的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是突破2万亿的总资产。 1994年摩根入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的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2004年6月24日,平安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的新高;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金550亿人民币,这550亿人民币花哪了? 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1月21日,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 二.背景知识: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

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具控制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同时拥有中国第二大寿险和第三大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的保险品牌。 中国平安前三大流通股东情况(截至日期:2007年9月30日) 股东名称持股数 (万 股) 占流通股 比(%) 股 东 性 质 增减情况(万股) 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61888.6 3 24.19 H 股 公 司 未变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61392.9 3 23.99 H 股 QF II 未变 日本第一生命保 险相互会社4933.33 1.93 H股 QF II 新进 谁的“中国”平安: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后续动作

深发展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实施完成两行将步入整合阶段 2011年7月28日19:00 深圳发展银行今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深发展关于该行发行股份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已正式实施完成。根据本次交易内容,该行以每股17.75元的价格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约16.38亿新股,换取中国平安所持平安银行的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以及现金约26.9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发展持有平安银行约90.75%的股份,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公司持有深发展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约52.38%,深发展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的完成,为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两行整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仍将暂时各自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进行经营,客户和相关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中国平安:公布2011年中期业绩并认购深发展股权 (2011年08月19日15:53 中银国际袁琳) 中国平安公布通过认购深发展股票的方式向深发展注资150—200亿元,认购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的深发展股权由52.4%提高至61.4%。截至2011年6月末,在完成定向增发194亿港币后,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58%和195.5%。 201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7%。 银行业务对平安集团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深发展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7.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6%,这样为平安带来11.83亿元的投资收益。考虑到平安集团自己的平安银行,银行业务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由于向深发展注资,未来市场可能预期中国平安继续进行再融资,短期该公司的股价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我们维持对中国平安的评级不变。 中国平安半年报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

目录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1) 1 企业并购的含义 (1) 2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1) 三、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2) 四、并购动机分析 (3) 1 战略动机 (3) 2 财务动机 (5) 五、并购背景与并购方案 (5) 1 并购背景 (5) 2 并购方案 (8) 3 并购形式 (9) 六、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 (10) 七、企业并购的意义 (11) 1 并购对中国平安的意义 (11) 2 并购对深发展的意义 (12) 八、并购存在的问题 (12) 1 存在问题 (12) 2 解决分案 (13) 九、启示 (14) 1 平安混业经营策略 (14) 2 我国的金融混业发展现状 (15) 十、小组分工 (16) 参考文献 (17)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合并通常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狭义的并购是指企业的合并、兼并或收购。广义的并购是指通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组合,以实现某种经营或财务目标,其中包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量资产的现代化。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和在一起使用,简称M&A,在我国称并购。即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兼并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收购则是以所占有企业股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为依据,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 2. 兼并使被兼并企业作为法律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中的被收购企业仍可以以法律经济实体存在。 3. 兼并范围较广,可兼并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而收购一般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收购企业的目标一般是上市公司。 4. 兼并发生后,其资产一般需要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的,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较平和。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

中国平安股权结构的转变

中国平安股权结构的转变 1987年9月,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的马明哲授命全面负责筹备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1988年3月,由中国工商银行(行情股吧)和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分别出资51%和49%的平安保险在深圳正式成立。当年的马明哲年仅32岁,风华正茂,作为招商局的股东代表出任平安保险董事总经理,后被任命为副董事长。 平安创立初期的发展,股东方——工行与招商局对其的支持功不可没。比如从平安开业的第一天起,工行就在全系统内宣布,在为贷款企业提供保险代理业务时一律只选平安一家。招商局对平安早期的业务发展帮助虽不如工行,但整个蛇口与招商局有关的保险业务也几乎全部给了平安,主要体现在后勤人事方面,除了调配所需的人才外,招商局凭借当时自己拥有一定深圳市户口额度的便利,为调入平安的人员解决了户口问题。 股权高度集中,加之业务来源需要股东的大力支持,马明哲当时对公司的影响力仍相当有限。更何况,作为招商局派出的董事,马明哲的人事关系挂靠在招商局,一举一动自然颇为掣肘。当时为了能顺利开展工作,颇有远见的马明哲开始设计了的对策是“金蝉脱壳”之计。1989年,平安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名让员工持有部分股权,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国家政策变化的缘故,1992年在以该基金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顺理成章,马明哲在董事会中的身份有了更合适的名份。他开始作为职工合股基金派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从此摆脱了招商局对他本人的人事任免上的控制。 1999年,工行因国家政策要求退出金融业。一位前平安高层人士称,工行将全部股权悉数转让给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2002年前后,中远集团和招商局亦分别出售了其持有的9.9%和14%的股权。至此,三大发起人全部退出平安保险,而对于中远集团和招商局股权给谁,当事各方闭口不谈。2002年10月,香港汇丰银行斥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10%,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而此时,平安保险的第三大股东换成了江南实业。平安方面的解释称,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同属员工持股机构,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持有江南实业和新豪时69.11%和98.15%的股权。 2003年,平安最大股东、持股16.09%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出于符合保险业单一股东持股不超过10%的政策法规及深圳市国企战略重组的需要,在深圳市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8800万股,约合平安总股本的3.6%.当时的买家是深圳市立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平安上市招股书的披露看,这部分股权已经转让,使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股权在上市前下降至12.49%.同样是出于深圳市国企战略重组的需要,持股6.93%的深圳市财政局也将股权全部转让给了具有国资背景的深圳市深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003年平安按照计划在全球发售的股份数目为13.88亿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的22.4%.主要售股股东为深圳市政府背景的两家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卖出7300万股,持股权由12.49%降至8.77%,居第二大股东;深业投资管理公司将售出4050万股,持股比例由6.93%减少到4.87%。 其他前九大股东中,除了汇丰斥资12亿港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而继续居第一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股权均因上市而相应摊薄。此时,平安员工持股计划——江南实业和新豪时分居第三、四大股东,总计

对中国平安并购方案的评价 新稿

对中国平安并购方案的评价一、公司及并购事件简介

二、对并购动因的评价

三、对目标公司选择的的评价 四、对并购价值评估的评价

结论与建议(或体会) 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 1995年,中国平安开始着手将产、寿险在经营上分开,但分业的核心问题——产、寿险的资产分立及原有的信托、证券的股权安排,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相关法律问题。因此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样的分业模式,成为对平安公司管理智慧的考验。中国平安注意到,国际金融业的流行趋势是由昔日的分业走向混业,各国的金融保险业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下,通过集团控股的组织模式实行分业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全球排名前20的保险企业中有15家采用集团控股模式实现分业经营,比如广为中国公众熟知的友邦保险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比如在中国有合资公司安联大众保险公司的德国安联等等,都采取了这一模式。经过对各种模式的比较和思考,结合长期以来对国际保险业发展趋势的观察分析,中国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认为,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才是中国保险业未来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为了迅速和国际保险业接轨,中国平安开始了自己在国际化进程上的摸索。

富通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欧洲公司中排第20名,其股票在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泛欧交易所第一上市。这家从2000年开始迅速崛起的银行在鼎盛时期拥有了900多亿欧元的总资产、486亿欧元的市值。但自2007年4月10日富通创出29.58欧元的新高以来,因次级债问题富通已连续四个月下跌,这也为中国平安提供了并购的绝佳机会。 专家认为,比利时政府和荷兰政府的征收行为违反了其本国的法律,既没有征求富通集团股东的意见,甚至也没有取得富通集团董事会的正式授权,从头到尾都是荷兰和比利时政府一手包办,只在交易谈完了之后才拿着现成的文件,协迫富通的董事会来签字。显然,富通重组事件已经超出了纯粹商业交易的范围。作为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富通集团确实是中国平安学习的榜样,这家公司以银行和保险业务为主,在业内被称为“银保双头鹰”,而其投资管理公司在与前荷银资产管理业务合并后,拥有2450亿欧元的管理资产,这些让一直寻求打造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的中国平安羡慕不已。 中国平安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以保险为主,银行业务虽然有利润贡献,但占整体利润的比重有限,资产管理对平安来说更是全新的开始,因此投资富通集团及富通投资管理公司,既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也能够获得技术,加速实现平安的金融集团之梦。当时,马明哲对这两次投资的评价说,与富通集团的合作是一次非常难得、稳健的投资机会,此次交易对中国保险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将帮助平安保险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资产管理市场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项业务将迅速成为中国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平安的海外出击彻底遭遇了一次滑铁卢,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国有企业国际化的担忧。因为,平安的“富通困局”不仅是平安自己的困局,也不仅是其流通股大股东汇丰保险、香港上海汇丰们的困局,更是国有资产的困局。 此次收购的最大收益者应该为富通集团,可以解决资本不足问题,避免贝尔斯登相同的命运;富通投资也可以通过和中国平安合作,进入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还可以顺利完成对荷兰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合并。富通集团下属的富通投资目前大约管理1330亿欧元的资产,5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第三方客户,去年利润上升15%至1.02亿欧元,合并后平安富通的管理资产规模将上升至2450亿欧元。 对中国平安而言,有利之处在于:作为富通集团的股东(4.99%),帮助富通集团度过危机,可以通过富通集团股票上涨获利,至少避免自己的前期投资出现更大的损失;迅速拥有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全球性资产管理平台,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投资,曾被广泛认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被视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最新成功案例。然而,很讽刺的是,这个所谓成功典范很快就处于失败的边缘。现今流行一个词叫“学费”。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学费无疑是交了。不过是补交的,而且还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综述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一、企业简介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 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代理。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 2.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深圳。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 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1987年5月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北京、上海、广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并购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 金工0902 高承令 2009110630

内容摘要 2009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作为我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亦是我国金融业迈向综合经营的里程碑。2009年11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也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平安和深发展的并购重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并购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 关键词:并购重组、中国平安、深发展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1) (一)、收购案三方 (1) (二)、收购方案 (1) (三)、支付方式选择 (4) (四)、收购结果 (4) 二、并购对金融市场格局的影响 (4)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4) (二)对保险业的影响 (6) 三、并购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7)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收购案三方 1.收购方——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公司在香港主板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l261720000股,H股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07年3月1日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 股l150000000股。截至2009年3月31日,总资产合计7076.4亿元,总负债6261.7l亿元,股东权益合计814.69亿元,每股收益为0.22元,按每股收益排名,中国平安目前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第l位,主要业务包括人寿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但后两者仅占总体收入比重不到4%。 2. 被收购方——深发展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是中国第一

平安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合并深度研究

平安与深发展并购整合案介绍及相关分析 陈宁宁 浙商银行投行总部 一、并购背景介绍 (一)新桥投资退出深发展的背景介绍 新桥投资(NEWBRIDGE )是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专注于亚洲地区投资的子公司,主要从事战略性投资,曾经因收购韩国第一银行而让人称道11.五年锁定期即将届满,退出具有可行性。早在08年7月,就有报道称新桥已经启动退出计划,平安也有意接替,因此新桥退出计划酝酿已久。 。2004年12月份,新桥投资以每股3.54元受让深发展17.8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承诺了五年锁定期(时间点以办理过户登记为准)。截至2009年6月份新桥投资总共拥有5.2亿股深发展股份,占比16.76%。此时,新桥退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新桥作为战略投资者,以获取高额溢价回报为目的,不可能长期持有深发展股票,按照深发展09年6月份的股票市值看,至少能获得4倍以上的获利。 (二)中国平安愿意收购深发展股份的原因: “保险、银行、投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梦想,而目前银行板块目前偏弱。截止09年6月份,中国平安仅持有平安银行90.75%的股份,以及深发展4.68%的股权。按照09年中 1 韩国第一银行作为韩国第八大银行,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陷入困境。1999年,新桥以约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韩国第一银行51%的股权,然后将其改造成一家优质银行,并在五年后出售给渣打银行,出售价

国平安年报,银行业营业收入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仅为2.9%,银行业净利润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约为7.45%,银行板块明显偏弱,急需补强。而收购是增强规模的最快捷方式。加之平安之前已作为深发展的中小股东,对深发展银行的公司治理、经营状况等有直接和深入的了解,以及深发展作为全国股份制银行这块具有相当含金量的牌照,因此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 (三)深发展选择中国平安的原因:由内涵式增长到外延式增长的必然选择。 目标公司深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引进新桥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流程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良贷款率急剧下降,资本充足率从2%提高到8%以上,可以说新桥给深发展带来的是内涵式增长。而目前阶段,深发展的增长最迫切的是扩大业务规模的外延式增长,因此资本就成为其最重要和迫切的需求。对于深发展来说,引入平安,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长远提升其资本实力和资本充足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并可借助平安的交叉销售和网点布局获得“混业经营”的比较优势。其实早在2008年8月21召开的深发展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深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纽曼就向平安伸出橄榄枝,表示:如果平安来投资我们,我们会成为一个比其他银行更好的投资对象。 二、并购进程概述及相关分析 截止目前,中国平安与深发展的并购整合共进行了三个方案或阶段:收购新桥股份;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深发展再次向平安

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2012年第6期下旬刊(总第484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6,2012 (CumulativetyNO.484)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张昳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97) 【摘要】平安并购深发展是迄今为止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本文主要回顾平安并购深发展事件的过程,并简略分析了并购动因和并购后的影响,认为此次并购是一次双赢的结果,尤其对于平安来说,是实现其综合金融梦想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深发展 平安 并购 2012年4月26日,深发展吸收并购平安银行相关方案获得监管机构的正式批复,深发展将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在两行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将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合并后深发展的名称也将由“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至此“深平恋”终于圆满。平安并购深发展作为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金融并购案,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发展背景回顾及并购动机 深圳发展银行有着十分辉煌的过去,它是我国第一家发行公众股并公开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三个第一,在20世纪末曾一直是中国股市的风向标。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深入以及竞争环境的改变,深发展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说深发展的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充足率不足等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尤其是没有完善的资本补充机制,使得深发展它至今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小的。为了弥补资本金不足的缺陷,深发展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新桥。新桥有着先进的国际管理技术,通过对深发展业务管理体系的改革,使其自2004年到2009年净利润不断增长(除了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逐年上升,实现了内涵式的增长。 但深发展始终被资本金不足的阴霾笼罩着。新桥接管期间,由于资本金不足,深发展的增发、配股或发次级债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能依靠盈利的积累来一点点地充实资本金和覆盖拨备,限制了其扩张速度,极大地影响了深发展的赢利水平。 而到2009年,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份的5年锁定期就要到期,新桥是一家私募股权性质的公司,主要以获得高额溢价为目的,并且其母公司面临着资金困境,不可能长期持有深发展股份。因此深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深发展若选择平安,一方面能够缓解资金压力问题,获得长久的资本支持,充分提升其资本实力与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平安集团全国的销售网络、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强大的后台系统等优势,实现外延式的增长。 二、中国平安背景回顾及并购动机 中国平安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集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它始终怀有综合金融的梦想,其目标是实现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主业的均衡发展,打造“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但是2009年的中国平安的年报数据显示,其银行净利润仅占公司净利润的7.4%,而保险业务净利润所占比例近75%,这意味着平安集团银行板块和投资板块比重偏小,有待加强。平安集团一直都有拓展银行板块的愿望,平安银行就是平安集团入主银行业成功的案例,当然平安集团在扩张银行板块也曾遭受了很多失败,例如在2006年收购广发行失败,2008年投资海外富通亏损,亏损额高达200亿元,但是巨额的损失并没有阻止平安集团向银行业扩张的脚步。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银行业在平安集团的发展空间大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银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我国经济长期平稳高速增长,为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将2009年和2010年中国平安的年度报表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09年银行净利润占比仅为7.4%,而2010年将深发展作为其联营企业后,银行业务净利润增幅1.67倍,占比约为16%。 (二)平滑投资收益波动的需要 平安集团三大主营业务中,保险和投资对于资本市场的表现要求较高,而银行业则比较稳定。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资本市场疲软,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严重亏损,而证券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投资收益亦大幅下滑,幅度高达60%以上,唯有银行业表现相对良好,净利润仅下降了6%。通过加大对银行业的投资,分散经营风险,平滑投资收益,利于平安集团整体业绩的稳健增长。 (三)混业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主流。面对已混业经营的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2008年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也意味着混业经营也将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平安集团以保险为核心,保险是其主营业务,银保合作能够增加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规模,扩大保险资金收入,但目前在我国的银保合作中,保险公司一般处于弱势地位,通过收购银行,保险公司可以提高银保业务的利润水平,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并且深发展的营业网点近300家,基本覆盖了华东、华北、西南、华南地区,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也是平安保险业务的强势区域,区域交集为协同效应提供更大的可能和更高的效率。 所以在2009年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票限售期已经到期,新桥有意退出,深发展又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平安并购深发展具有可行性。 三、并购过程 此次并购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在得到保监会、银监会、商务部反垄断局的批复后,平安受让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同时平安向新桥定向增发2.99亿股平安H股作为对价。此时通过收购新桥持有的16.76%的深发展股份再加上该交易前平安已持有的4.68%的股份,平安共持有深发展21.44%的股份。 170 Times Finance

平安银行深发展案例分析

平安银行深发展案例分析 并购动因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发展银行,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1987年5月10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深发展作为深圳第一家上市公司和全国最早的股份制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是金融界的宠儿。2004年,深发展成功引进了国际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Asia AIV III,L.P.),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增长,业绩表现良好。截至2011年上半年,深发展总资产达8,521亿元,总贷款4,485亿元,总存款6,325亿元。2011年上半年,深发展实现净利润47.32亿元,加权年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24.74%。资产质量保持在很好水平,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44%,拨备覆盖率达380%,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8%和7.01%。 面对纷繁多变的经营环境,深发展以出色的适应力积极应对,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而于中国平安来说,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平安的愿景进行分析,中国平安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在中国平安集团经营的利润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务收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银行方面净利润少的可怜,要达到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平安银行并购深发展这个战略措施无疑是朝着他们的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在上文我也已经提到,深发展作为金融界的宠儿,有303个网点,遍布二十多个主要城市,而平安银行仅仅是在沿海的十个城市拥有76个网点。并购后, 平安银行将获得很多新增网点,同时这些城市是深发展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平安保险呢业务市场份额较多的城市,因此拥有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巨大潜力。 而后官方发布的各项财务指标、市场业绩都无疑例外的说明这场并购决策所获得的正向的,积极的,显著地效应。 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的启示 企业并购应步步为营。公司利用自身竞争优势扩大业务范围进行整合并购,往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从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的进程来看,从深圳市商业银行到如今平安集团全面并购的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集团银行业务之路的发展可谓几经周折。 分业经营的金融模式。平安集团对深发展的控股实现了我国本土综合金融的金控(金融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模式,即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多种业务。平安集团采用的是分业模式,即集团内各子公司各自经营业务并独立核算,集团公司只是对各分公司进行统一融资、运营管理。平安集团对深发展实现控股采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及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平安集团通过保险业、银行业等业务的分业经营,能够实现集团公司对集团运营风险的控制,发挥集团业务的协同效应。因此,平安集团的经营模式将成为我国综合金融的一个范式。 对全能银行的监管。全能银行,顾名思议,涉及零售银行、资本市场、金融保险等众多分业务,能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但全能银行庞大的规模、过于复杂的业务及过高的关联程度,会导致全能银行影响力巨大而无法倒闭。对这场并购业务的层层审批,恰巧说明了监督的重要性。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分析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分析 学生姓名袁敏学号 2009303425 所在院(系) 经济学系 专业班级公司理财(1)班 指导教师姓名曾显荣职称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2012年9月

目录 一、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3) 二、平安收购深发展 (4) 1、中国平安集团简介 (4) 2、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 3、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原因 (4) 4、平安收购深发展事件 (5) 5、平安控股深发展三步走 (5) 三、并购的动因 (6) 四、并购后对双方的意义 (7) 五、总结并购的成功 (8) 六、总结 (9) 参考文献 (9)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分析 作者: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职称: 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方面。2010年中国平安以其持有的平安银行90.75%股份以及现金足额以每股17.75元价格认购深发展16.39亿股非公开发行股份。交易结束后,中国平安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本文对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事件对双方造成的影响进行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平安深圳发展银行并购 Abstract: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s the enterprise in modern economy life self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enterprise capital operation. In 2010, Ping An of China held its 90.75% stake in Ping An Bank and cash amount to 17.75 yuan per share price for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1639000000 shares of non-public offering of shares. After the end of a transaction, Ping An of China has become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he acquisition of Shenzhen Ping An of China Development Bank eve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impact analysis. Key words: Ping An of China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Merger 一、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兼并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产业,实现对其经营权的全部控制,或是两家企业合并成立一个新企业的经济行为。前一种情况下,后者失去法人资格;后一种情况下,双方均失去原有法人资格,而产生一个新的法人实体。 收购是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资产或是部分或全部股权,以实现对后者经营的控制权。收购与兼并的主要区别在于,被收购方通常并不改变其法律地位。二、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平安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全称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富通(Ageas)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年丰富保险经验,位列欧洲20大保险公司之一。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伙伴网络,服务全球。 1、 并购简介 收购方为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收购事件发生于2007年11月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238.74亿元。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 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2007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结束,并且市场仍有对其“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2007年9月29日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

部分业务。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只有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66%的股权以及现金。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2007年10月,富通集团联合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以700多亿欧元收购荷兰银行。其中富通集团出资240亿欧元购买荷兰银行在荷兰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由于该款项主要以现金支付从而给富通集团较大资金负担,面对即将四分五裂的富通集团,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终于打破沉默,以一张高高举起的反对票联合一半股东在比利时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终止了出售富通资产的进程。2月11日同属比利时和荷兰两国的金融机构富通集团宣布公司股东投票否决了将部分银行和保险业务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提议。同时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资产减计,富通集团偿付能力子2008年以来急剧下降。上述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富通集团自2008年以来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二、并购主要步骤 一是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宣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得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 二是2007年11月27日后至2008年增持至4.99%,前后共斥资超过238亿元人民币。 三是2008年6月富通集团为保证现金流稳定,宣布进行83亿欧元的增发中国平安再次斥资7500万欧元购买了其增发股票的5%。这时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1.12亿股,投资成本高达238.74亿元人民币。2008年11

平安银行并购深圳发展银行 资料

平安银行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资料 2012年6月14日深圳发展银行(“深发展”,深交所000001)今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深圳发展银行已完成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的所有法律手续,深发展和平安银行已经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 两行合并完成后,原平安银行全部资产、负债、证照、许可、业务以及人员均由深发展依法承继,附着于其资产上的全部权利和义务亦由深发展依法享有和承担。由于两行业务和系统整合的完成尚需一段时间,现阶段两行仍以“深发展”或“平安银行”名义开展业务、签署合同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所有以平安银行名义开展的业务和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均由深发展承担。 深发展股东大会已经通过了合并后的银行名称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尚待相关工商登记管理机关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审批,后续更名相关事项将按照法律法规及时予以公告 客户体验为本业务合并先行 深发展表示:两行的整合是国内金融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在整合中银行高度重视客户体验,在两行合并完成之际已实现了两行绝大多数业务的互联互通、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一致,原两行的特色业务也基本实现了共享,更快地让客户享受更便捷、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整合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和成功要特别感谢所有客户在整合过程中给予的理解和配合、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给予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与付出。 据了解,为给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原两行间的大部分业务已实现互联互通。个人客户可凭银行卡到原两行的任一网点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等金融交易业务,还可凭银行卡和存折在重叠分行地区(深圳、广州、上海、

杭州)原两行的任一网点办理网银签约、密码挂失等部分非金融交易业务。 合并后银行的各项产品、服务、定价、客户分层和权益等已基本实现统一。原两行信用卡在产品、服务、定价、服务渠道、账务和额度等方面也已实现完全统一。客户在原两行的信息已实行统一管理,客户资产合并计算,并根据合并计算后的资产享受高端和优质的服务。在服务渠道方面,原两行的网站均可继续使用,合并后银行的网站和电话银行将在更名相关手续完成后推出。 未来,对于其他业务变更,银行表示将通过公告、公函、短信、邮件,客户经理拜访等方式及时、妥善地通知客户。 保持上市地位专注银行发展 作为深市第一股,银行表示,合并后的银行将仍然保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对资本市场和股东都没有任何影响。 该行表示,整合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后续将尽快完成更名和系统整合的相关工作。未来,银行将集中精力专注于业务发展。合并后的银行在公司业务方面,将着重推动深发展具有优势的贸易融资业务,着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大力推行交叉销售。零售业务方面,则搭建大零售协同经营平台,有组织地实施“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的综合经营策略。银行还将借力平安集团旗下的约7000万个人客户,200余万公司客户以及50万销售队伍,最终实现银行的“最佳银行战略”。 合并后银行还将通过27个主要城市的402个网点(数据截至2012年6月初),为广大客户带来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更加广泛的网点渠道以及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摘要 2009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作为我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亦是我国金融业迈向综合经营的里程碑。2012年7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工商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中国史上最大金融并购案完美收官。本文主体部分首先介绍了并购事件所在的行业背景,接着阐述了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并购的动机。接下来具体梳理了整个并购过程,并从并购的意义和风险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并购、综合金融、中国平安、深发展

目录 一、并购行业背景 (3) 1.1 国内外金融业发展趋势 (3) 1.2 中国金融监管环境变化趋势 (4) 1.3 中国保险业和银行业相互渗透 (5) 二、并购双方介绍 (5) 2.1 中国平安集团概述 (5) 2.2 深发展概述 (8) 三、并购动机 (11) 3.1 从中国平安角度看 (11) 3.2 从深发展角度看 (14) 四、并购过程 (15) 4.1 交易步骤 (15) 4.2 交易进展 (16) 4.3 交易定价分析 (17) 五、风险因素 (19) 5.1 风险管理能力 (19) 5.2 风险偏好分析 (20) 六、并购影响 (22) 6.1 加法效应 (22) 6.2 乘法效应 (23) 6.3 减法效应 (25) 七、“平深恋”的展望 (25)

一、并购行业背景 1.1 国内外金融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客户需求逐渐多层次和多样化,对金融业务经营的多元化、综合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法国银行保险业并购的成功案例开始,大批大型的银行收购小型保险公司,进入银行保险市场,通过银行分支机构销售保险产品,凭借银行保险人银行巨大的分销网络和先进的电子技术,大规模、高效率地销售保险产品,获得规模经济,曾创下取得保费连年翻倍的传奇,据估计90年代60%以上的寿险销售量由银行渠道贡献,大多银行都与寿险公司签订分销或交叉持股协议。这一时期,全球金融业并购重组浪潮席卷全球,以强强合并为主流,诞生了“全能银行”。如1998年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的合并为花旗集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经营范围看,这一合并都是空前的。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资产总额近7000亿美元,业务范围涉足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投资业等金融业的所有领域,开创了混业经营的先河。 目前,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巨无霸,占据了90%以上的金融资产和绝大部分金融渠道,这使得包括证券、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形态往往需要依靠银行渠道销售产品。国内力图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有三家样板式企业: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中国平安。中信集团采用了旗下子公司分别上市的金融控股模式,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信托等分别单独上市,其内部合力并没有显现出来。光大集团下分光大金融和光大实业两大板块,其中光大金融旗下涉及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是混业经营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