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04章核辐射失效及抗核加固

(完整版)第04章核辐射失效及抗核加固
(完整版)第04章核辐射失效及抗核加固

第四章核辐射失效及抗核加固

1*核辐射环境

由于核武器技术/空间技术和核动力的发展,大量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必然要处于在核武器爆炸和其它核环境下工作。核辐射环境对于电子系统来说是目前存在的最恶劣环境。核武器爆炸时,除了产生大火球和蘑菇云外,还会产生具有巨大破坏作用的冲击波/光热辐射/放射性沉降物/核辐射和核电磁脉冲等。其中,核辐射和核电磁脉冲对电子和电力系统/电子元器件的破坏作用最为严重。

电子元器件所受的辐射损伤可以分为永久损伤/半永久损伤和瞬时损伤等几种情况。永久损伤就是在辐射源去除后,元器件仍丧失工作性能不能恢复性能效应;半永久损伤是辐射源去除后,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元器件可逐渐地自行恢复性能;瞬时损伤效应是指在辐射源消失后,元器件的工作性能能立即得到恢复。

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在空间飞行时,将受到空间各种高能粒子的轰击。空间辐射的主要来源是天然辐射带和高空核爆炸造成的人工辐射带。天然辐射带又称为范艾伦辐射带,它是由于地球附近存在着大量的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作用下它们始终在地磁场的“捕获区”内运动而构成。天然辐射带象一条很宽很厚的带子围绕在地球周围,其主要成分是质子和电子。它又分内辐射和外辐射两部分。内带位于160----800Km的高度间,由能量小于500MeV的质子和和能量小于1MeV的低能电子组成。外带位于800----3200Km的高度间,主要是由能量为0.4KeV到1.6KeV的电子组成。范艾伦带的电子和质子构成了空间飞行器的主要威胁,飞行器外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和内部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将受到损伤。中/低轨道的卫星主要是受内辐射带中质子和电子的影响;高轨道卫星则主要是受到外辐射带中的电子和太阳质子事件粒子的影响。

高空核爆炸产生的大量的高能粒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沿磁力线来回运动,并逐渐扩散而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辐射带,它称之为人工辐射带。人工辐射带由高能电子组成,它的强度比天然辐射带强得多,对卫星和飞船的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和电子元器件等都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核反应堆和同位素电池等也会在其周围产生一定程度的核辐射。我们把这种环境称为核动力环境。核反应堆周围的核辐射主要是中子和γ射线;其中中子引起的损伤比较严重。

2*核辐照效应极其机理

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中子和γ射线和核电磁脉冲,以及空间辐射中的电子/质子和高能粒子,虽然都能造成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的损伤,但它们对不同器件的损伤机理却不相同。

中子在半导体内产生位移效应,引起半导体器件的永久损伤;γ射线在半导体器件的表面钝化层内产生电离效应,引起半永久损伤;瞬时γ辐射在反偏的半导体PN结中产生瞬时光电流;核爆炸时产生的核电磁脉冲会在电子系统内部和外部产生很强的感应电流,它们将引起电子系统的瞬时干扰和永久损伤。空间辐射中的高能电子能引起电离效应;质子能引起位移效应。高能质子/高能中子还能引起单粒子效应。

一.位移效应

中子不带电,它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足够地靠近被照射材料原子的原子核。当中子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时,晶格原子在碰撞中获得能量后离开了它原来的点阵位置,成为晶格中的间隙原子,并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空位,因而形成了一个空位---间隙原子对。通常将它们称为弗兰克尔(Frenkel)缺陷。这种现象称为位移效应。硅晶格原子的位移阈值约为15eV。中子弹性碰撞产生的高能晶格原子又能使更多的晶格原子位移,从而在晶体内形成了局部损伤区---缺陷群。由于位移效应破坏了半导体晶格的

势能,因而在禁带中形成了新的电子能级;它可以起复合中心和杂质补偿中心以及载流子散射中心的作用,所以引起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少数载流子寿命及迁移率等大大下降,直接影响半导体特性。位移效应对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影响有以下三方面:1.减少半导体多数载流子的密度。由于孔穴---间隙原子对在禁带中形成的新电子能级,可以充当多数载流子的复空中心,从而引起了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多子去除效应。把每平方厘米中的一个中子消除的自由多数载流子数目定义为载流子去除率,用以衡量中子对多数载流子的影响程度。因为载流子的去除率与半导体的费米能级有关,而费米能级主要取决于杂质浓度,因此,去除率直接与掺杂浓度有关。载流子去除效应将引起N型和P型硅趋向于本征硅(即电阻率增大)。这种效应是以多数载流子为导电机理的半导体器件特性衰退的主要原因。位移效应和多子去除效应对双极器件的危害最大,它增大了发射结空间电荷区的产生----复合电流,缩短了基区少子寿命,从而引起电流放大系数下降,饱和压降增大以及微波管的截止频率下降等。

2.载流子迁移率的衰减。中子辐照引起多数载流子密度和迁移率降低。

3.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少数载流子寿命是中子辐照引起半导体材料特性变化的最灵敏参数,它是以少数载流子为导电机理的半导体器件对中子辐照特别灵敏的主要原因。处于低注入下工作的双极型晶体管,经过1010个/cm2中子注量辐照器件特性开始衰减,而在1013个/cm2中子时则严重衰减。

二.电离效应

当辐射粒子穿透物质并与原子轨道上的电子相互作用时,辐射粒子就会把能量传递给电子。如果电子获得的能量大于它的结合能时,电子将离开原来的轨道成为自由电子,原子则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而成为空穴,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过程。

1.γ射线和X射线特别容易引起电离效应。电离效应在半导体内部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可以很快地复合,因而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器件表面钝化层中特别是MOS器件的栅氧化物中,因电离效应形成的正空间电荷则构成了电离陷阱,并使SiO2---Si界面密度增加;电离效应在PN结上能产生PN结瞬时光电流;γ射线还可以使管壳中的气体电离,在芯片表面积累可动电荷,引起表面复合电流和沟道电流。

2.电离效应对MOS器件的危害最大,它会导致阈值电压漂移;对MOS电容器的C—V曲线,则引起曲线向负栅方向漂移并发生严重畸变。

三.瞬时辐射效应

1.瞬时γ脉冲辐射在反偏PN结中将产生瞬时光电流。因为瞬时辐照在PN结空间电荷区内产生了大量的电子---空穴对,它们在PN结内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了漂移运动。即电子被拉向N区,空穴被拉向P区,从而形成了空间电荷区的光电流。这种光电流的方向是从N区向P区,其大小与空间电荷区的宽度有关。而空间电荷区又与反偏电压有关,所以空间电荷区光电流随反偏压的大小而变化。

瞬时辐照在空间电荷区附近的少数载流子扩散区内产生的大量电子---空穴对,它们可以分别扩散到空间电荷区边界,由漂移运动通过空间电荷区,从而形成所谓扩散区光电流。扩散区光电流与空间电荷区光电流的方向相同,它的大小与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有关,而扩散长度与少数载流子寿命有关,所以扩散区光电流随少数载流子寿命变化而变化。

瞬时γ脉冲的宽度越大,产生的过量载流子越多,光电流也越大。因此,瞬时光电流的大小,直接与γ脉冲的剂量率/脉冲宽度/PN结面积,少数载流子寿命和反偏压大小等因素有关。

2.瞬时辐照下,晶体管除了BC结产生的初始光电流外,还产生二次光电流。在高剂量率下,峰值光电流出现的突变现象,正是由二次光电流引起的。二次光电流的出现

是由于BC结光电流流进基区而提高于基区电位,它相当于在EB结上加上了一个正向偏压,引起发射结注入电流增大,因而使初始光电流得到了放大。放大后又出现的光电流被称为二次光电流。由于二次光电流大于初始光电流,从而使光电流偏离与剂量率的线性关系,出现突变。

3.瞬时辐照引起半导体器件发生栓锁是另一种瞬时辐照效应。这种效应仅发生在有PNPN四层结构的器件中,这种四层结构等效于互补的PNP和NPN晶体管,它们相当于可控硅结构。体硅CMOS电路中因为存在着许多固有的四层结构,所以特别容易引起栓锁效应。在PN结隔离的单块集成电路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寄生PNPN四层结构。这种四层结构产生栓锁的条件是:

(1)互补晶体管的电流增益乘积大于1或等于1,即βpnp*βnpn≥1。

(2)两只互补晶体管的发射结同时保持正向偏置(与辐照有关)。

(3)电源能提供NPNP可控硅结构的维持电流。

瞬时辐照在集成电路中产生的瞬时光电流,有可能触发寄生的四层可控硅结构发生栓锁。例如,一般未加固的CMOS电路,在106Gy(硅)/S量级剂量率的瞬时辐照下就会发生栓锁。

四.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效应又叫单粒子扰动,是最近几年发现的重要核辐射效应。这种效应是单个粒子作用的结果,故称之为单粒子效应。单粒子效应使半导体器件产生的错误,称之为软错误(可以恢复)。它是一种随机的非循环的单个错误。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元器件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人们发现陶瓷管壳中存在微量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粒子也能引起存储器瞬时损伤(如64K动态随机存储器)。

1.α粒子能引起单粒子效应。α粒子是氦核粒子(Z=2),α粒子穿透硅片的深度与它的能量有关。一般从陶瓷管壳中产生的α粒子,能量为5MeV,穿透深度为25um,产生电子---空穴对的数目为106量级。α粒子在灵敏区内产生的大量电子----空穴对,由扩散和漂移运动分别被P区和N区收集,这种由电荷引起的电流能使半导体器件产生软错误。α粒子能量不同引起的软错误率也不同,能量在4MeV左右的α粒子引起的软错误率最大。α粒子的注入角度不同,引起的软错误率也不同;其中60*注入角引起的软错误最多,因为这样的注入角度在灵敏区内穿透的路径最长。

对于动态随机存储器,当α粒子穿透存储电容器时容易激发软错误,从而使“1”态反转成“0”态。因为α粒子穿透电容时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荷聚集效应的作用下,电子被拉向电容的电子阱,而空穴被拉向P型衬底。当存储器为“1”态时,由于电子阱中缺乏电子,大量电子被补充进去,从而使“1”态反转成“0”态。而存储器为“0”态时,因为电子阱内已充满电子,所以不能反转。试验表明,α粒子对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损伤不仅发生在存储电容上,而且主要发生在N+位线上。因为N+区可以收集电子—空穴对中的电子,收集电子后改变了位线的电位从而使存储单元读出和写入错误的数据。试验还表明,读出放大器也可以产生两种几率的软错误。读出放大器实际上是一个触发器,在α粒子的作用下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并且两种状态相互转换的几率同时存在。

2.核爆炸产生的聚变中子和其它高能中子也能引起单粒子效应。高能中子通过硅原子的核反应淀积能量。一个14MeV的中子与硅原子作用,产生下列四种主要核反应:28

Si(n,n)2814Si 弹性散射,2814Si(n,p)2813Al

14

28

Si(n,n/)2814Si 非弹性散射,2814Si(n,2)2814Mg

14

六种反应产物中,α粒子具有最大能量,又加上其阻塞能力比质子大,能在小体积内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因而对单粒子效应的贡献最大。

3.重核粒子,特别是宇宙射线中的核粒子,几乎对所有的大规模集成电路都能产生单粒子效应。重粒子穿入硅片,由于库仑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把能量传给电子。带有不同能量的二次电子,向不同方向发射,约经过几微米的距离并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对,形成一个圆柱型电离区。如果这个电离区,位于半导体器件的灵敏区,就会引起单粒子效应。

3*核辐射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

提高电子系统的抗核辐射能力,除了在屏蔽和系统设计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外,关键是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抗辐射能力。大量试验表明,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最容易受到核辐射的损伤。

半导体器件不同,其辐射退化机理也不同。对于双极器件,辐射的瞬时损伤是PN 结光电流,永久损伤则是电流增益下降/饱和压降增加和漏电流增加。在结型器件中,可控整流器/单结晶体管和太阳能电池等最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在辐射环境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可控硅和单结晶体管,其次是功率管和低频管,而高频管稍好一些。MOS场效应管器件的电离辐射损伤比较严重,γ射线引起二氧化硅的电离陷阱及Si---SiO2界面态增加,使阈值电压VT改变,而且减小沟道迁移率,从而降低跨导和增加噪声。这其中最敏感的参数是VT。

一.双极晶体管的辐照特性

1.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增益受中子辐照的影响特别严重,中子辐照使其下降,下降幅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注入电流的大小有关。当注入电流较大时,中子辐照对少数载流子寿命的影响较小,从而使电流增益下降也较小。

(2)与基区宽度和杂质分布有关。基区愈窄,基区内的复合电流就愈小,电流增益的下降也愈小。

(3)与工作频率有关。频率愈高,抗中子辐射能力愈好。

2.对于功率晶体管,饱和压降增加量是中子辐射引起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子的多数载流子去除效应引起芯片中硅材料电阻率增大;另一方面是中子的位移效应引起电流增益降低导致饱和深度减小的结果。

3.中子辐射引起开关晶体管开关上升时间增加,存储时间和下降时间减小。

4.电离辐射对双极晶体管造成的损伤,主要发生在器件表面的钝化层内,在钝化层内产生电离辐照陷阱,并在SiO2---Si界面产生新的界面态。对NPN管新生界面态增加了基区的表面复合率,辐照陷阱引起基区表面耗尽,从而增加了耗尽层体内的复合率,它们导致电流增益显著下降。对PNP管,辐照陷阱可以使轻掺杂的收集区产生耗尽层或反型层。反型层会一直延伸到硅片边缘,由于边缘有划片留下的严重机械损伤,损伤缺陷形成载流子激发中心,产生大量载流子,从而使漏电流Iceo大大增加,电流增益明显下降。

二.MOS晶体管的辐照特性

1.由于MOS管是多数载流子器件,因此具有很好的抗中子辐照能力。但它抗γ电离辐照的能力却较差,因为MOS管与双极管不同,芯片表面的栅氧化物是MOS管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γ射线的电离效应在栅氧化物内产生的电离陷阱(正电荷)相当于在MOS管的栅介质上加上了正偏压,使MOS管的阈值电压向负偏方向漂移,所以MOS 管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

2.MOS管受中子辐照也存在三种损伤机理:增加衬底材料的电阻率/减少沟道载流子迁移率/增加表面态密度。其中表面态密度增加是最主要的损伤因素。阈值电压漂移同样是MOS管受中子辐射损伤的最主要标志。阈值电压向负方向漂移,在栅压不变的条

件下出现漏极电流下降,从而引起跨导降低。

三.可控硅整流器的辐照特性

可控硅通常使用在大电流高电压的条件下。它的互补PNP和NPN管具有基区宽度较大/结面积大/硅材料电阻率较高/少数载流子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它对核辐射特别敏感,尤其在瞬时核辐射下容易产生栓锁。

中子辐照将引起可控硅特性严重恶化,出现阳极---阴极电压和饱和电阻增大,维持电流和控制栅电流上升等。

电离辐射的累积剂量也可引起可控硅整流器开关性能严重恶化,这是由于电离辐射使漏电流增大的结果。当漏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可控硅导通;在加偏压的情况下更为敏感,10Gy(硅)照射下就会引起失效。

四.太阳能电池的辐照特性

硅太阳能电池多数是卫星的主要电源,因为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效应能将入射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向人造卫星提供能源。但太阳能电池对核辐射环境特别敏感。由于它安放于卫星外表面,不断受到宇宙空间高能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轰击,使其电性能受到严重影响。高能粒子轰到硅太阳能粒子上的主要效应是缩短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从而引起输出电流的明显下降。

硅太阳能电池是PN结光敏器件,瞬时辐射使硅材料电导率增大,因而串联电阻会出现瞬时降低的现象。

中子辐照会引起太阳能电池永久性损伤,随中子注量增加,它的输出电流会明显减小。

太阳能电池的电子辐照效应受硅片厚度和基区电阻率变化的影响较显著。硅片越薄,低注量电子辐照引起的损伤就越小。

五.双极逻辑电路的辐照特性

双极逻辑电路抗中子辐射能力强,但由于芯片内存在大量的有源器件和寄生二极管,因此抗瞬时辐射能力较差。电阻---晶体管逻辑(RTL)电路,由于有源器件较少,抗瞬时辐射能力比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强。介质隔离器件,由于没有PN 结隔离二极管,因此抗瞬时辐射能力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肖特基钳位TTL(S/TTL)电路,由于硅片中没有掺金,避免了栓锁效应,因此有较好的抗瞬时辐照能力。各种逻辑电路的抗瞬时辐照能力如表4-1所示。

电离辐射对双级逻辑电路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内部晶体管的电流增益下降/漏电流增大,而其它效应如饱和压降增大等则变化不明显。一般电路可达到和超过1*10 6Gy(硅),但对于表面钝化层质量差的器件,在10 5Gy(硅)辐射下,漏电流就会严重增大。

双极逻辑电路的抗中子辐照能力较强,其主要原因是这种电路的设计余量很大,它允许晶体管的电流增益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六.双极线性电路中由于采用了横向PNP管和超增益管,它们又在工作在小电流状态,因此,它对辐射损伤的灵敏度比双极逻辑电路要高得多。

中子辐照引起的线性电路内部晶体管电流增益下降,下降最严重的横向晶体管,在10 13个中子/cm2的中子注量下,电流增益几乎下降70%以上。其次是高增益晶体管,在同样中子注量下,电流增益下降约50%。中子辐照引起线性电路参数变化,主要表现在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流和偏置电流增大。

电离辐照同样会引起线性电路内部晶体管电流增益严重下降。例如,高增益运算放大器内部的超增益NPN管在1*10 3Gy(硅)照射下,电流增益几乎下降了半个数量级。电参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流/偏置电流增加,直流开环增益/上升速率和增益----带宽乘积减少。

线性电路抗瞬时辐射能力较差,因为它除了有较多有源器件和寄生元件外,其晶体管又工作在放大区。在高计量率的瞬时辐照下,一般都可能产生二次光电流,使总光电流很大。它的抗瞬时辐照能力比双极逻辑电路低一个数量级,约在10 5Gy(硅)/S的量级。

线性电路的抗中子和抗电离辐射能力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其中约有30%的电路抗辐射能力较好。这是因为它的抗辐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差动输入级晶体管的对称匹配程度;对称匹配很好时抗辐射性能就好。由于线性电路抗辐射能力分散性很大,因此抗辐射筛选的效果就比较好,可以通过抗辐射筛选挑选出抗辐射能力较好的电路。

七.集成注入逻辑(I2L)电路的辐照特性

集成注入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由一个横向PNP管和NPN管组成,PNP管向NPN 管的基区注入电流,输出电压低于一个二极管的正向压降。I2L基本单元的正视图/剖面图和线路图如图4-1所示。I2L电路由于器件之间不需要隔离/逻辑摆幅小(0.6---0.7V)没有电阻/NPN管bc结面积小等原因,使它具有较好的抗瞬时辐射能力,预计比双极逻辑电路高1—2个量级。

P N+ P

N+ N+

CP CN I S

N+ N+ N+ S P P

图4-1 I2L基本单元结构和电路

中子辐射和电离辐射都会引起I2L电路内部晶体管电流增益下降(PNP管的α,NPN 管的β)下降。下降的原因如下:

1.横向PNP管的基区较宽,有较大面积,电离辐照后表面漏电流增大。又由于基区掺杂浓度低,中子辐照后表面复合电流增大。

2.纵向NPN管处于反向运用,EB结空间电荷区较厚,在γ射线照射后表面漏电流增大,中子辐照后空间电荷区复合电流增大。

3.NPN管发射区掺杂浓度远低于基区,发射效率低。但第二代注入逻辑电路,由于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可获得最佳掺杂截面,从而消除了减速场,获得了较高的发射效率,

提高了抗辐射能力。

八.CMOS电路在电离辐照后因N沟和P沟MOS管阈值电压发生漂移,引起输出低电平上升/抗干扰能力下降/灵敏度提高/速度下降和漏电流增大等。

由于CMOS电路存在固有的光电流补偿效应,因此瞬时辐照是产生的光电流较小。COMS电路由N—MOS管和PMOS管构成互补结构,辐照后在反相器输出端的N—MOS 管和P---MOS管的漏极二极管上所产生的光电流,由于方向相反而相互补偿;因此,不会在输出端引起瞬态信号(源极二极管/P阱二极管和输入二极管的光电流都不会流经输出端),光电流产生的补偿情况如图4-2所示。

但是瞬时辐照产生的光电流会引起CMOS电路发生栓锁。试验表明,在3*10 6Gy (硅)/S的辐射剂量下就会发生栓锁现象。提高CMOS电路抗栓锁能力的关键是消除和消弱产生栓锁的条件,具体措施在抗核加固一节中叙述。

图4-2 CMOS电路中的光电流补偿

九.N—MOS电路的辐照特性

N---MOS电路具有集成度高,速度---功耗乘积合适等优点,在电子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抗辐射能力很差,特别是N---MOS微处理器(CPU)和动态随机存储器是抗辐射能力最差的集成电路。当电离辐射达到17Gy(硅)时CPU就开始受到损伤,30Gy(硅)时几乎完全失效。动态随机存储器,在电离辐射达到17Gy(硅)时就开始受到损伤,35Gy(硅)时几乎完全失效。所有试验样品的损伤,主要都是由于MOS管阈值电压漂移引起的。

4*核电磁脉冲损伤

一.电子系统的核电磁脉冲损伤

核武器爆炸,特别是高空核爆炸产生的核电磁脉冲,被普遍认为是核爆炸产生的诸杀伤因素中威胁最大的因素。核电磁脉冲在电子系统的电缆和其它形式的天线上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以流入电子系统内部,使电子系统产生瞬时干扰和永久性损伤。

高速数字电路对核电磁脉冲的感应电流非常敏感,当它的输入/输出或电源端受到瞬时干扰时,都可能改变逻辑状态。通常计算机存储器本身具有较好的抗核电磁脉冲能力,但是存储器的写入电路在瞬时的干扰下,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入错误数据。核电磁脉冲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以触发半导体器件发生栓锁而烧毁,如果栓锁效应没有引起器件烧毁,器件性能还可以由重新偏置得到恢复。

核电磁脉冲的感应电流,当引入数字逻辑电路的输出端时,主要表现是输入端发生栅穿或烧毁保护电路。核电磁脉冲感应电流引入CMOS电路的输入/输出端时则会触发栓锁而损伤。

对于屏蔽/接地良好和无窗口的电子系统,核电磁脉冲损伤主要是从电缆和其它形式的天线输入端引入器件的。所以,研究电子系统的核电磁脉冲损伤,主要是研究输入端电子器件的核电磁脉冲效应,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大量简化。

二.电子器件的PN结面积愈大,抗核电磁脉冲的能力愈强。双极晶体管的BC截面积比EB截面积大得多,其抗核电磁脉冲的能力也大得多。MOS器件的抗核电磁脉冲能力与保护电路的结构和栅氧化物的击穿电压有关。随着集成度的提高,电子器件核电磁脉冲的能力愈来愈差。

通常用最低损伤能量表示电子器件的核电磁脉冲损伤的阈值。部分半导体器件的损伤阈值如表4-2所示。

核电磁脉冲引起电子系统发生瞬时干扰的能量很低,通常在10-9J以下即可发生。一些典型的核电磁脉冲引起瞬时干扰的最低能量如表4-3所示。

三.半导体器件的核电磁脉冲损伤机理

1.PN结反偏时的损伤机理如下:

(1)围绕结的表面发生击穿。在结的周围形成很大的漏电通路而失效,但PN结本身并没有损伤,只要刻蚀掉表面钝化层,就可以使PN结得到复原。通过合理的设计就可以消除这种击穿。

(2)穿过结的内部发生击穿。这种击穿是由于电流集中引起局部高温。电流密度足够大时PN结发生二次击穿,在结内出现热点,引起重新合金化和杂质离子扩散,导致PN结通路。二次击穿损伤是积累性的,损伤点的形成与偏压条件/过量的PN结电流和材料缺陷等有关。

(3)介质击穿引起PN结短路。当介质击穿时,较大的雪崩电流可以形成一条电磁

脉冲放电通路,在介质上造成针孔。

2.PN结正向偏置时的损伤机理:因核电磁脉冲产生很大感应电流引起PN结出现温升,引起内部出现击穿;但它比反偏PN结内部击穿所需的能量要大得多。

单结的损伤机理,适用于晶体管的每个PN结。

5*半导体器件的抗核加固

一.抗核加固电子系统的器件选择

1.设计抗核加固的系统,首先要选择抗核辐射性能好的器件。为了便于使用者合理的选择半导体器件,表4-4列出了常用半导体器件的抗核能力。

(1)一般晶体管的抗中子辐射能力约约1013个中子/cm2,抗电离辐射能力为104---105Gy(硅)。

(2)同种材料/同一种频率响应的晶体管,小功率晶体管比大功率晶体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3)同种材料的高频晶体管,比低频晶体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4)同种材料,相同功率的晶体管,NPN管比PNP管抗辐射能力好。

(5)同种材料的二极管比三极管的抗辐射能力好。

(6)同类形的晶体管,锗晶体管比硅晶体管的抗辐射能力好。

(7)单结晶体管及可控硅器件的抗辐射能力最差,比一般二极管低两个数量级。

(8)微波器件的抗辐射能力最好,比一般晶体管高1—2个数量级。

(9)结型场效应管的抗中子辐射能力比双极型晶体管好,比一般双极型晶体管高两个数量级。

(10)MOS场效应管的抗中子辐射能力比一般双极晶体管高1—2个数量级。但它的抗电离辐射能力却比一般双极晶体管低2—3个数量级。

(11)双极逻辑电路的抗辐射能力比一般分立器件好,可以高1-2个数量级。

(12)在瞬时辐射剂量率大于104---105Gy/S时,一般晶体管将产生明显的瞬时光电流。

(13)高频晶体管比低频晶体管的抗瞬时辐射能力好。

(14)小功率晶体管比大功率晶体管的抗瞬时辐射能力好。

(15)开关晶体管比一般晶体管的抗瞬时辐射能力好。

(16)双极集成电路中,介质隔离比PN结隔离的电路抗瞬时辐射能力要好得多。

2.抗中子辐射加固。双极型晶体管的抗中子辐射能力较差。采用下列工艺加固和线路加固可取得一定抗核效果。

(1)减小晶体管的基区宽度,可减小少数载流子在基区的渡越时间,减少复合。

(2)基区掺金可以降低少数载流子寿命,相对地降低了辐射对少数载流子的寿命的影响。

(3)采用浓基区/浅扩散/薄外延/低电阻率以及陡发射结和圆形结构等。

(4)设计双极器件电子系统时,应充分注意提高晶体管增益的设计余量。

(5)共发射极放大器中采用低阻偏置线路对电路进行加固,这种加固可提供较强的基极驱动电流。

不同的电子系统有不同的线路加固方法,具体问题需要具体考虑。

3.抗电离辐射加固。MOS器件抗电离辐射的性能较差,它的加固工作主要集中于沟道介质方面。

(1)加固工艺:用(100)晶向的硅衬底;1000*C干氧化工艺制备栅氧化层;氧化后在氮气中退火,退火温度低于850*C或者不退火。

(2)减少栅氧化层厚度可以提高MOS器件的抗辐射能力。

(3)栅氧化前用HCI净化炉管(但不能在氧化时掺HCI)。

(4)用碳坩埚蒸发铝金属化。

(5)用烧氢氧化工艺制备栅氧化物。

双极器件的AL2O3 和Si3N4表面钝化技术能明显的提高它的抗电离辐射能力。AL2O3薄膜具有较强的抗电离辐射能力,用等离子体阳极氧化和气向沉积的AL2O3薄膜,抗电离辐射能力最好,几乎提高了10---30倍。其机理解释如下:

(1)辐照前AL2O3薄膜的陷阱密度大,电离辐射产生的陷阱对它的密度增加影响不大;而SiO2薄膜辐照前陷阱密度较小,电离辐射产生的陷阱则使它的密度大大增加。

(2)AL2O3薄膜在电离辐射下产生电子—空穴对,当电子离开薄膜和空穴俘获之前,电子和空穴就开始大量复合,从而使电子和空穴大大减少。

(3)AL2O3薄膜中存在电子陷阱,电离辐射时它大量俘获负电荷,从而补偿了电离辐射引入的正空间电荷,使薄膜中正电荷明显减少,甚至有时还会出现纯负电荷。

Si3N4薄膜的抗电离辐射能力比SiO2薄膜高三倍。AL2O3和Si3N4薄膜受辐射后引入的正空间电荷比较少,用它们作为表面钝化层,可以提高双极器件的抗电离辐射能力。

3.抗瞬时辐射加固。半导体器件抗瞬时辐射能力与器件PN结面积大小/反偏电压高低及少数载流子寿命长短有关。因此,减小PN结面积/降低反偏电压和少数载流子寿命,可以提高器件的抗瞬时辐射能力。

(1)TTL电路由于有源器件较多,PN结隔离与扩散电阻形成的寄生二极管,在瞬时辐射下会产生很大光电流,所以抗瞬时辐射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双极器件的抗瞬时辐射能力,可采取以下加固措施:介质隔离/薄膜电阻器/减小晶体管几何尺寸/降低收集区电阻率和收集区厚度/光电流补偿/加限流电阻/重掺金和中子辐照等。采用以上措施后,抗瞬时辐射能力可以提高2---3个数量级。这些加固措施中,用介质隔离代替PN结隔离是主要的加固措施。

(2)光电流补偿是提高器件抗瞬时辐射能力的一种有效技术。光电流补偿原理是线路加固的基础。补偿电路如图4-3所示。图中Q2是补偿晶体管/BE结反偏。晶体管Q1产生的光电流,大部分流过晶体管Q2,从而降低了晶体管Q1产生二次光电流的可能性。这种补偿技术,要求晶体管Q2必须与晶体管Q1特性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宽的剂量率范围内提供补偿作用。

(3)CMOS电路存在固有的可控硅结构,瞬时辐射会触发CMOS电路发生栓锁,

因此抗栓锁加固也是抗瞬时辐射的一部分。提高CMOS电路抗栓锁能力的关键是消除栓锁产生的条件。目前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少数载流子的寿命。用掺金和中子辐照来降低少子寿命。

B.通过合理的器件设计,可以提高CMOS电路的抗栓锁能力。例如:尽量减小“P 阱”面积,以便于减小P阱—衬底结光电流;尽可能地多开设电源孔和接地孔,并且电源孔尽量设置在PMOS与P阱之间,接地孔开设在靠近PMOS管的P阱内。

C.抗栓锁工艺:采用外延衬底和埋层结构,可大大降低衬底电阻/P阱电阻和降低寄生NPN管的电流增益;采用“伪收集极”结构,可切断引起栓锁效应的横向电流。

D.在电源线上串进一个电感---电阻---电容(LRC)网络,如图,40-11所示。

VCC

图4-3 光电流补偿电路

(t)+5V

器件

图4-4 电源滤波网络

4.抗核电磁脉冲加固。近十余年来,人们愈来愈重视电子系统的抗核电磁脉冲加固,已提出各种抗核加固方案,它们可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

(1)对电子系统的外壳和电缆进行全面屏蔽,电缆的插头座必须保持与外壳和电缆屏蔽的连续性,并采用最佳接地方案。

(2)用旁路的方法对感应信号滤波和限压。一般用的限压器件有介质击穿器件/半导体击穿器件和非线性击穿器件/齐纳稳压二极管等,其中半导体击穿器件比较好。在稳压二极管上反向串联一个结电容小的二极管,它不仅旁路电流大,而且高频特性好。采用旁路电路加固的电子系统,抗核电磁脉冲能力可以提高二倍以上,对计算机可以达到8*104V/m以上。

(3)元器件的选择和加固。选择抗核电磁脉冲最强的器件。

上述三个方面中第一方面是最主要的。全面屏蔽和良好的接地,它可以大大降低核电磁脉冲对电子系统的影响。

5.抗辐射筛选。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器件,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器件,其抗辐射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在一个量级范围内。但有些器件,如线性

电路,其抗辐射能力可以相差2---3个量级。

采用抗辐射筛选的方法可以从一批器件中挑选出辐射性能好的器件,淘汰抗辐射能力差的器件。因此,抗辐射筛选法通常也称为加固保证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借助于统计方法的电参数筛选法,偏重于分析和计算;另一种是“辐射---退火”筛选法,偏重于实验测量。

“辐射----退火”筛选法是对器件先进行中子和γ射线预辐照,然后经测试剔除对辐射特别敏感的器件,剩余的合格器件则采用高温退火方法使其恢复到辐射以前的特性。此方法的关键是:

(1)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选择的参数对辐照特性特别敏感。例如双极管选择电流增益和饱和压降;MOS管选择阈值电压。

(2)选择合适的预辐照剂量。该剂量既能引起器件参数发生明显的变化,又不使器件受到较大的损伤。

(3)选择最佳的退火温度与时间,使器件尽可能恢复到辐照前的特性。辐照剂量/退火时间与温度可通过正交法来确定。

辐射退火法可以直接用管芯进行,淘汰抗辐射性能差的管芯后在封装,这样能降低器件的成本。

电参数筛选法的试验步骤如下:

(1)对半导体器件的辐射效应进行深入的物理分析,挑选出特别灵敏的辐射效应参数和影响较大的参数。

(2)对挑选出的参数进行精确测量。

(3)随机抽样,取出部分样品进行辐照试验,一般用三种不同剂量进行辐照试验。

(4)借助数学工具(一般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计算辐射效应参数与辐照前测量参数的关系,得到一个多元线性函数。

(5)对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它们比较一致,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参数测量来筛选器件。

两种筛选方法各有优缺点。“辐射—退火法”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正确性较高;但成本较高,并需要进行大量辐照试验。“电参数筛选法”的主要工作量是分析计算(借助于计算机),但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辐照试验。

提高,提高情况如表4-5所示。

其中NMOS电路的抗核辐射能力最差,因此很少在军用系统中应用。ECL电路由于功耗大,在军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问题也较多,CMOS/SOS电路虽然抗核辐射能力较强,但由于成本高/工艺难度大,又存在一些可靠性问题以及它所特有的辐射效应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至今仍未广泛应用,仍处于开发研究阶段。第二代集成注入逻辑电路,也由于工艺难度大,抗干扰能力差,距实用还有一段距离,也处于深入研究阶段。

双极TTL电路和CMOS电路的工艺成熟/可靠性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武器的电子系统和其它抗核电子系统中。

核辐射防护1

核辐射防护 1、什么是核辐射?它包括几种类型? 核辐射也称放射性,是以波、粒子或光子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并不仅仅存在于特定的矿石和材料中,它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身体里循环的水、空气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这是自宇宙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客观事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大。所以辐射安全其实不是要讨论一件东西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核辐射主要包括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则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前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弱,影响距离比较短,只要其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穿透力很强,需要周密的防护措施。 2、人类生活中的辐射源及其水平。 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在地球上生命体的形成和人类诞生及生命整个历史的各个阶段中,每时每刻都受到宇宙射线和地球原始环境中原始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发射出射线的照射,这种天然放射性是客观存在的,通常称之为天然本体照射。天然本体照射是迄今人类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而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可以分为三类:○1宇宙射线,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质子、α粒子、其他粒子、中子、电子、光子、介子等;○2宇声核素,它们主要来自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3原生核素,即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另一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核试验、核动力生产、医疗照射及核能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不少新的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照射。这类照射称之为人工源辐射照射。3、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会导致某些特有生物效应。效用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从生物体吸收辐射能量到生物效应的发生,乃至机体损伤或者死亡,要经历许多性质不同的变化,以及机体组织、器官、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十分复杂。 人体接受辐射照射后出现的健康危害,来源于各种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及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原子电离与激发的结果。核辐射对人的伤害,最初是使肌体分子产生电离和激发,使肌体失去正常机能。其中,直接作用,系指射线直接作用于组成肌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酵素,使之产生电离和激发,并引起人体生命过程的改变;而间接作用,系指射线与肌体内的水分子(占人体重量的70% )起作用。产生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破坏肌体的正常物质代谢。后者的破坏比前者更大。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取决于射线的性质(α或γ)、照射量的大小、射线的作用方式(全身或局部),以及是内照射,还是外照射等。大剂量照射可引起急性放射病,而小剂量长期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病,再小的剂量照射都会引起不适,后两者一般是隐性的。一般的局部慢性病特征是:皮肤损伤(干燥、粗糙、弹性减退、指纹变浅或消失)、指甲脆裂或脱发等,全身慢性病特征是:白血球减少。另外,长期吸入氡可能会导致肺癌、白血病等的发生(应强调说明:有这些症状,也并非都是放射性所致)。 特别强调指出: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一般不会致病、致癌,但要特别注意,因为核辐射是无色不着和看不到的,如果不警惕、无所谓,那也可能致病、致癌、无味、摸不着和看

核辐射对甲状腺造成的几大危害

核辐射对甲状腺造成的几大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的辐射。福岛核电站每小时的辐射是1015微西弗,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那么,核辐射对甲状腺造成的几大危害呢?就让的核泄漏中的放射性碘元素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公众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副组委、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 蒋宁一教授介绍,此次核泄漏中的放射性碘元素对人体甲状腺危害最大。甲状腺是身体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属于内分泌腺体,具体位置在脖子当中,气管两旁。它有两叶,有锥体叶,就像一个蝴蝶,也被说成事脖子上的一对“蝴蝶”。 蒋教授强调:“甲状腺这个器官虽然小,但是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的功能是分泌一种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对人体的很多器官,比如心脏、肾脏、大脑的发育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缺少它就会引起因甲状腺激素减少的疾病,比如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果分泌过多,会引起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也叫甲亢。还有它如果发炎,如果长肿瘤,都会引起一系列的有关甲状腺的问题,所以说对人体总体来说,甲状腺

虽然是一个小的腺体,但是它的作用很大,也很关键。 蒋教授介绍,核辐射对我们人体会产生影响,特别是放射性碘131会损伤甲状腺。甲状腺主要的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中重要的原料就是碘。碘主要来自于我们生活中从自然界吃的、喝的里面吸收进来。碘进入到人体,到了甲状腺之后,一般不会到其他器官去。进入甲状腺组织以后,主要是经过代谢,最后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中,碘是重要的成分。 这次核辐射中主要物质是放射性碘,它如果随着我们的呼吸,吸入体内,或者进入到皮肤内部,也会进入到甲状腺。所谓的放射性碘,是有放射性。这种放射性会对甲状腺组织产生一种放射性损伤,这种放射性损伤可能会破坏甲状腺组织。如果这种剂量很大,很快会出现一些甲状腺放射性炎症,这个是早期。晚期会会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长远来看,还会引起某些细胞基因方面的改变,会出现甲状腺癌,所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论文:生活中辐射的研究(完整版)

生活中电磁辐射的研究 组号:2010届高二十四班第七小组 组长:胡晓丹 组员:莫昕,陈俊亮,余剑华,徐振鹏,骆宜新,林杰

论文:生活中电磁辐射的研究 目录 1论文摘要 2前言 3研究过程(活动记录) 4研究预期 5结论 6研究拓展 7参考文献 1.摘要 2011年3月,这样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在我们的“海的那一边’’的邻居,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泄漏让对岸的国人们恐慌了一阵,而谣言也愈演愈烈,甚至牵扯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来,各种防辐射食品和产品找到了市场,像碘盐,防辐射服,辐射检测仪,防辐射的手环等,就连雨伞也成为热销品,因为据说放射性物质会通过水汽扩散过来。其实大部分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并不了解,像电磁辐射的危害和影响。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危害在各种媒体中的描述不径相同,标准也模糊不清,我们有必要好好去探究一番。 关键词:辐射防护电磁辐射影响危害 1.SUMMARY In March 2011such a terrible disaster on our side of the sea,---the neighbor, Japan.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 leak to the peopl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untry to panic for a while,the rumors intensified, and even involved our daily lives,a variety of r food and product about radiation became more and more in the market,such as iodized salt,radiation suit, radiation detector, radiation bracelet, and even umbrellas also become a hot product,because it is said radioactive materials could spread through rain.In fact,most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the radiation in daily life,such as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the impact and danger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 standards of radiation from the medias are vague, we need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Word版

转载]知识精要?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3 知识精要·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有20多种,对这些仪器应该在反复使用和训练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三会”,即:会识别仪器的名称和能恰当地选用仪器(仪器的种类和必要的规格);会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实验;会画常用仪器的剖面图。 按照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大致可分为计量仪器、分离物质仪器、可加热的仪器、加热仪器、存放物质的仪器和其它仪器六类。现对这些仪器的名称、规格、用途和操作要领分述如下。 1.计量仪器 (1)量筒 量筒用于量度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的容积常见的有10mL、50mL、100mL等多种,其分度(最小刻度每格)依次为0.2mL、1mL、1mL。应该根据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以液面的弯月形最低点为准;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量筒是有刻度的玻璃容器,温度的变化会使刻度不准确,且量筒受热可能引起炸裂,因此,量筒不能用做反应容器或用来稀释浓硫酸、溶解强碱,也不能量取过热的液体或用于加热等)。量取液体时,应先往量筒里注液体到接近刻度然后改用滴管,将液体逐滴加入,直到指定量。读数时量筒必须方平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俯视使读数偏高;仰视使读数偏低。如右图 (2)托盘天平 固体药品称量使用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使用步骤注意事项:①先调整零点;②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④砝码 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⑤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2.分离物质的仪器 漏斗漏斗内放滤纸用于过滤,也可通过漏斗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漏斗不能直接加热;过滤时应 固定在铁架台的铁环上或固定在漏斗架上。 3.可加热的仪器 1.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 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管长处。②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③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加入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2.烧杯用作配置溶液和加大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烧杯外壁擦干后方可用于加热,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盛放液体的容量通常不超过容积的1/3。②溶解物质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还可制作洗瓶。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它热浴(如水浴加热等)。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③使用时(制气体或有机 合成等),应固定在铁架上,烧瓶夹应垫石棉绳或套橡皮管。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

美容院常用仪器介绍 美容院仪器大全

美容院常用仪器介绍 在解决很多顾客皮肤方面的问题时通常都会借助到仪器的力量,市面上有五花八门的美容院仪器种类,以下八种美容院仪器是美容门户网在服务于3000多家知名大型美容院后推荐的美容美体师必须掌握的仪器操作常识。了解这些便能更快速有效地帮顾客排忧解难,推荐顾客使用合适的仪器治疗达到最终好的效果。 1、超声波导入导出仪: 导入,通过超声波打开细胞的间距,让精华液渗透皮肤,加快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入,通过超声波打开细胞的问距,让皮肤里不能被吸收化解的多余营养物质,如油脂粒,面疱分解导出。 2、电疗棒: 对生痘痘过敏炎症,有消炎作用。建议尽量不要对痘进行针清。而是使用消炎棒处理若是针清,工具要高温下20分钟以上严格消毒;针清对患者痛苦较大;痘深的做针清容易伤及真皮层留下痘印痘坑;所以不建议使用针清。电疗消炎,第二天很快有效,只是对大痘深痘,一次消炎不能立即解决,需要两三次左右。优点是无痛苦不伤皮肤,不会交叉感染,安全。 3、热喷仪: 在洁面和按摩时通过蒸汽打开毛孔,将污垢从毛孔里溢出,可做深层清洁。增强血液循环。 4、冷喷仪 对过敏性皮肤和夏季,干性皮肤有降低皮肤表面温度,收缩毛孔的作用。 5、真空离子泵 对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可通过真空泵吸出。并可选择治疗头,对皮肤毛孔皱纹位置进行真空机器吸压按摩,增加皮肤弹性,促进胶原蛋白再生。 6、磨面按摩机 五种柔软羊毛电刷,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对面部洁面更周到更舒适。 7、光量子去斑仪

是光子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治疗仪,具有精确度高,无痛苦,能量大,效果优安全的特点。 功能:去斑脱毛去痘去痘印嫩肤收缩毛孔瘦脸去眼袋毛囊炎黑眼圈红血丝乳晕润红美白去细纹的作用。效果当场就能看得见,对皮肤无损伤。治疗后就可洗脸化妆。若疗程期间使用专业光量子化妆品作基础护肤,有利于病变皮肤组织的修复。效果更优。 8、雾化去疤无痕仪 专业去疤,包括凸形疤和凹形疤,疤痕豆,痘坑妊娠纹去血红痣黑痣汗管瘤各类疣。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各种美容仪器跟我们的人身体是一样需要休息和保养的,在用完之后要随时清理干净,置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备下次使用。定期要检查是否有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联系厂家修理。才不会耽误我们美容院的正常营业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核辐射防护原则

核辐射防护原则

远离辐射——详细操作指南 辐射射线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 β射线是电子,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

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 宇宙射线 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0.01 陆地辐射:外照射 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吸入222Rn 1.2 10 吸入220Rn 0.07 0.1 食入222Rn 0.005 0.1 总计2.4 人工辐射 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

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核爆炸 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 0.22 放射治疗 0.03 医用同位素 0.002 放射性废物 0.002 核爆炸落下尘 0.01 职业照射 0.009 其他辐射源 0.012 核电站周围 0.001~0.02 控制内照射原则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如何防护α射线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防止伤口被污染。核爆炸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仪器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仪器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A、加热物质(直接加热) B、作反应容器 C、作小型气体发生器 D、收集少量气体1、用作反应器时液体体积不超过 1/2,加热时不超过1/3。 2、试管应用试管夹或铁夹,自试管 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3、振荡试管时,用手指捏住试管, 用手腕甩动。 4、加热时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用于夹持试管1、防止烧损和腐蚀。 2、应握住长柄,不可按住短柄。 用于蘸取、搅拌、过滤转移液体时的引流1、当用于蘸取溶液时,取完一样要 洗涤,然后取另一样。 2、搅拌不可碰到仪器外壁 用于加热1、使用前检查灯芯,用外焰加热。 2、绝对禁止过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 添加酒精。 3、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可用嘴 吹。 4、灯内酒精的体积V必须 1/4

1、用于较准确的量取一 定体积的液体。 1、决不可用来加热或反应容器和溶解 物质,也不可用来盛放液体。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大小 合适和量筒。或准确至0.1克。 3、常与滴管配套使用。 1、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 气体。 2、用作一些气体反应容 器。 1、防止炸裂。(实验时先铺一层细沙 或少量的水。)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 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我们身边的辐射 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

害。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 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 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 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 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 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 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 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

生活中的核辐射阅读答案

生活中的核辐射阅读答案 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至于形形色色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2021新版核辐射的安全防护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核辐射的安全防护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2021新版核辐射的安全防护 核事故的类型:核事故有三类:核辐射事故、核反应堆事故、核武器事故。 1.核辐射事故是放射性物质的非正常散播,会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受到辐射,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2.核反应堆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社会危害就很大,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3.核武器事故是核武器在研制、生产、储存、运输、准备使用、拆卸销毁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损坏、爆炸或燃烧。 核事故的预防 1.平时我们要增强防灾意识,不要随便保存不明金属物,特别是在保存某些银灰色金属时,必须非常谨慎。 2.到医院放射科就医,或在其他场合发现警告标志,要赶快避

让。 3.如果很多人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同时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腹泻、发烧、四肢无力等现象,要考虑是否有发生辐射事故的可能。 4.离反应堆比较近的话,要注意异常的前兆,如耀眼的闪光、明亮的火球、震耳的巨响、蘑菇状烟云、尘柱状落灰等。 核反应堆事故发生时的应对 发生核反应堆事故时,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1.隐蔽。躲在屋里,把门窗都关上,可以用土坯、沙袋或砖把窗户封起来,用手帕捂住口鼻。砖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防护效果好,木质房屋防护效果差,房子越大防护效果越好,在高大的建筑物里,可以把人都集中在中间。烟云过后及时打开门窗。 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稳定碘。 3.控制食物和水。确定食物和水被沾染后,要停止食用。如果不得不食用被沾染的食物,必须进行除沾染处理,达到允许食用的标准再食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切与鉴定 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六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 DNA提取 实验七 DNA的定量 实验八 PCR基因扩增 实验九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与纯化目的DNA 实验十 DNA重组 实验十一动物组织细胞总RNA的提取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

事实证明,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要想突破,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仪器设备以及良好的研究环境。一个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除了具有一般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仪器,这些仪器一般较精密,价格昂贵。下面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冷冻离心机 低温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因片段的分离、酶蛋白的沉淀和回收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实验中都离不开低温离心技术,因此低温冷冻离心机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备的重要仪器。在国内,有多个厂家生产冷冻离心机,本实验室的高速冷冻离心机为GL-20G-Ⅱ型(上海安亭),落地式。配有角式转头:6×50ml、12×10ml和12×1.5ml。极限转速20000rpm。 1. 安装与调试 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面上,应至少距离10cm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中,周围空气应呈中性,且无导电性灰尘、易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应在0~30℃之间,相对湿度小于80%。试转前应先打开盖门,用手盘动转轴,轻巧灵活,无异常现象方可上所用的转头。转子准确到位后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手按住门开关,再按运转键,转动后立即停止,并观察转轴的转向,若逆时针旋转即为正确,机器可投入使用。 2. 操作程序 (1)插上电源,待机指示灯亮;打开电源开关,调速与定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的闪烁数字为机器工作转速的出厂设定,温控系统的数码管显示此时离心腔的温度。 (2)设定机器的工作参数,如工作温度,运转时间,工作转速等。 (3)将预先平衡好的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关闭机盖。 (4)按控制面板的运转键,离心机开始运转。在预先设定的加速时间内,其运速升至预先设定的值。 (5)在预先设定的运转时间内(不包括减速时间),离心机开始减速,其转速在预先设定的减速时间内降至零。 (6)按控制面板上的停止键,数码管显示dedT,数秒钟后即显示闪烁的转速值,这时机器已准备好下一次工作。 3. 注意事项 (1)离心机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机器不使用,要拔掉电源插头。

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点击次数:412 发布时间:2010-8-4 显微镜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电子称电子称是用来对货物进行称重的自动化称重设备,通过传感器的力电转换,经称重仪表处理来完成对货物的计量,适用于各种散货的计量。 电子秤电子秤是用来对货物进行称重的自动化称重设备,通过传感器的力电转换,经称重仪表处理来完成对货物的计量,适用于各种散货的计量。 离心机该机适用于生物,化学,遗传学,医药学,医院,实验室对学业,生物体,叶绿素,蛋白核酸等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测厚仪测厚仪用来测量不同单一材料或者覆盖层的厚度,分无损和有损两种,其中大部分是无损的。 切割机电阻切割机用于切割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可连续工作.效率高.切口整齐平滑等特点. 硬度计硬度计是测量各种材料硬度的仪器,分为洛氏、维氏、布氏、邵氏、里氏、消氏等不同类别。 抛光机在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中,试样的抛光是一道主要工序,经过磨光的试样,在抛光机上抛光后,可获得光亮如镜的表面,它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该机的抛光盘直径和传递功率均大于国内同类产品,能适合更多种材料的抛光要求。 电子天平是实验室分析或质量控制所必须的仪器,具有称量大,精度高,在较差使用环境下亦可达到精密称量的要求。 测温仪是温度计的一种,用红外线的原理来感应物体表面温度,操作比较方便,特别是高温物体的测量。应用广泛,如钢铸造、炉温、机器零件、玻璃及室温、体温等各种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 干燥箱干燥箱是一种常用的仪器设备,主要用来干燥样品,也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环境.干燥箱应用与化工,电子,铸造,汽车,食品,机械等各个行业. 放大镜是用来对细小物体的放大以观察、识别、鉴定等最普通而方便、有效的仪器,有台式、便携式、带光源、带刻度等多种选择,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 分光光度计常用分析仪器之一,常用于样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或透射、反射等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石油,建材等各个领域 电导率仪电导率仪是适用于精密测量各种液体介质的仪器设备,主要用来精密测量液体介质的电导率值,当配以相应常数的电极可以精确测量高纯水电导率,广泛应用各领域的科研和生产. 粘度计一种用于测量液体的粘性阻力与液体的动力粘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油脂、油漆。 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广泛用于长度厚度的测量。外径千分尺现在分为数显和机械两大类,数显的精度一般都是0.001mm,机械的分为两种,有0.01mm也有0.001mm 内径千分尺广泛应用于孔径直径,沟槽宽度的测量。其也分为两个大类:两点接杆式的内经千分尺,和三点式的三爪内径千分尺。两点式一般测量比较大的孔径,最长可以到6米。三爪主要测量小孔径,最小可以到达3.5mm的孔径。需要注意的是,三爪分为通孔和盲孔。 电流表电流表是测定电流强弱和方向的电学仪器。分直流电流表和交流电流表。供实验室和工业现场测试用。 温湿度计用来测定环境的温度及湿度,以确定产品生产或仓储的环境条件。也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应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白衣服真的能防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19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何为“核辐射”?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其实,在地球上,辐射无处不在。而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3.7毫希/年;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北京-欧洲往返一次0.04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而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也非常小,约0.25%。 而防辐射的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均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由此可见,α、β、γ都与穿透力有关,决定了防辐射服起放射作用的是中间夹层里的铅粉,而不是衣服的白色!而短信中关于“穿白色衣服防核辐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64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而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阅读附答案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A)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③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B)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险境之中了。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⑦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⑧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⑨,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⑩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谨慎对待收藏品;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 小题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从文章中提取三个例子。(6分) 小题2: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请指出句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并说说它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小题3:请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3分) 小题4:第⑥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5:下面列举了一些生活方面的污染材料,请你结合本文最后一段内容,提出避免的

关于核安全知识

核安全知识 问:“核安全”的定义是什么?核安全事件如何划分等级? 答:广义的核安全是指涉及核材料及放射性核素相关的安全问题,目前包括放射性物质管理、前端核资源开采利用设施安全、核电站安全运行、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及全过程的防核扩散等议题。 狭义的核安全是指在核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期间,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的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措施的综合。该措施包括:确保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限制可能的事故后果。那么核安全相关事件是如何分级?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记录视频可选择去优酷网搜索)。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露,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问: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 答: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终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用。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储存的视频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污染等。 问:核辐射扩散范围有多广? 答:核辐射扩散会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大而逐渐稀释,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100公里)后核辐射的剂量几乎就降到天然本地水平。另外,核辐射也可能在固体或流体中迁移,但我国与日本隔海,海水也能大量稀释核辐射,当然在核电站辐射源附近,海岸环境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问:身边的辐射剂量知多少? 答: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少两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疾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约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约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 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有分析指出,如果核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日本无论从进口还是出口的角度讲,都会付出高昂代价,贸易往来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呢?就让的 受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影响,日本周边国家包括中国、朝鲜、韩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 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福岛核事故对福岛核电厂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十分重要影响,事故的发展过程了电站各方考虑的范围,事故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有:

1.极端外部自然灾害导致事故发生; 2.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厂多机组、长时间的全厂完全断电和丧失最终热阱,超出了核电厂设计考虑的范围; 3.地震、海啸对核电厂及其周围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外部救援不能及时抵达,抢险救灾活动不能有效展开,导致事故不断升级; 4.主控室没有操控手段、没有电厂状态指示、核电厂局部位置不可到达,核电系统损伤状态超出了严重事故管理指南的覆盖范围; 5.在未预计的位置发生氢气爆炸现象,造成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破坏; 6.大量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在福岛核事故初期,为缓解事故

后果,向其4台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和乏燃料水池内注入了大量海水和淡水,虽控制了反应性、对燃料进行了有效冷却但随着放射性废液的泄漏、大量放射性废液的处理问题逐渐显现; 7.应急撤离区域问题。福岛核事故的应急撤离范围是周围20公里,超出预期。 温馨提示: 当发生核裂变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对于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关于核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常识知识和辐射污染小知识及环境污染小知识,尽在我们!

核辐射风险误区和真相

核辐射风险误区和真相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日前,日本政府已经发放碘片给附近的民众,用于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 经过各大媒体的密集式报道,大众把“碘”与“抗辐射”联系在一起,出现了一些概念混乱,诸如“多吃含碘的食物能抗辐射”类的文章横空出世,并被各大网站转载。上海也出现了市民疯抢碘片的现象。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核医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评述道:“大众把‘核辐射’与‘电辐射’‘电磁辐射’混为一谈,夸大了碘的作用。” 大家无需谈核色变,核技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工业、农业乃至考古学中,虽可致病却能治病。对大众的一些误解,记者请蒋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食物、碘片能预防核辐射危害。以防万一,先吃碘片预防预防吧。 真相:乱吃碘,反惹病 蒋宁一教授首先解析了碘与核辐射的关系,碘的作用机制。他说,核污染是一种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含有一些放

射性的物质,其中含有一种叫“碘131”的物质,它能与空气中尘埃相结合形成微小颗粒(如气溶胶),人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后都可能造成损伤。而人体的甲状腺最易吸收“碘131”,“碘131”绝大部分会进入甲状腺组织。因此,受核辐射污染者很多会出现甲状腺损伤。 碘片则是一种稳定的碘,在这种情况下,让受灾者吃碘片起封闭作用,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形象地讲,甲状腺就好比一个空置的阵地,外敌——放射性碘‘碘131’要入侵,便先让不害自己的稳定碘,去占领阵地,使外敌无立足之地,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蒋宁一教授说。因此,服碘的目的是减少或不让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达到减轻或不损伤甲状腺的作用。但是,市民如果无故服用碘片,身体没这个需求,相当于阵地不需要守护,就会造成碘超标,会造成碘甲亢等疾病。 15日,我国卫生部也发布消息称,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贝类及鲜海鱼等食物能减轻各种辐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