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70_管理学基础_复习资料完整大纲

27870_管理学基础_复习资料完整大纲
27870_管理学基础_复习资料完整大纲

27870_管理学基础_复习资料完整大纲第一章绪论

一.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

1. 企业的特征: (1)经济社会组织 (2)以盈利为目的 (3)实行独立核算 (4)依法设立

2. 企业发展经过的时期: (1)手工业生产时期;(2)工厂生产时期;(3)企业生产时期

3. 泰罗的代表作《企业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从传统经验型管理进入到科

学管理阶段.

4. 三场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第

二次技术革命(电动机和电的使用)、二战后期特别是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阶

段:电子能源空间;第二阶段:微电子技术)

5. 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

伙企业属于非法人企业,公司企业属于法人企业

6. 效率是指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效果是管理者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因为管理者经营

的输入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须关心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

7. 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8. 管理的一般特征有: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

客体是管理被管理者的活动,管理是一个包含多阶段,多项工作的过程. 9. 管

理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社会属性

10. 从组织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来分辨各种类型的管理者.纵切面分为:作业人员,是指组织

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横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操作工

作的人;

切面将管理者分成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11. 组织中的综合管理人员属于直线管理人员.生产经理、营销经理、人事经理、财务经

理和研究开发经理等按职能划分的管理人员属于专业管理人员. 12. 技术技能是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人际技能是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对事务的洞察、分析、判

断、抽象

和概括的能力.基层管理人员对(技术技能)的要求较多,高层管理人员对(概念

技能)的

要求较多.不管是哪一层管理人员,对(人际技能)的要求差不多.

13、所谓企业,就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形成的经济组织。P2(填、判改)

14、投资人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土地的所有者是土地这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技术创

新者与职业经理人是人力资本这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P2(选、填、判改)

15、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P3

16、推动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技术革命。P4

17、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兴起于 18 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基本标志是电动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 ;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特别是战后,在电子、能源、空间等三个基本技术领域均发生重大变革。P4 18、企业的分类:P5

(1)按企业的经济性质,可将企业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P5

(2)按出资者的身份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P5 (3)按企业的法律地位,可将企业划分为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P5

(4)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的不同,可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5

(5)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可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P6

19、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

司企业。P6

20、公司的具体组织形式有五种基本类型: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P7

21、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司形式仅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P7

22、效率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然而,仅仅有效率

是不够的,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P9 23、

管理者经营的输入资源 (资金、人员、设备等)是稀缺的,所以他们必须关系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P9

24、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P9

25、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P10 26、管理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P10

27、管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一是研究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管理学发展的历

史 ;三是管理职能 ;四是管理技术与方法。P12 28、、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是第一个将科学管理应用到工业企业中去的科学家。P13

30、西欧许多国家把管理、科学、技术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P13

31、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和分析。P13-14 (1)横向分析是从企业管理涉及的方面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分为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2)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项工作的过程。

32、企业管理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 × )P13(判改) 生产管理 33、管理者是组织的心脏,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管理

者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15

34、我们从组织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来分辨各种类型的管理者。P15 (1)从横切面上的组织层次划分来看,组织的工作人员有四类:作业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花在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础管理人员的多些,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

高层管理人员的多些。P15

(2)从组织的纵切面可以将管理者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仅仅

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专业管理的管理者。

35、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三种。P17

(1)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称为技术技能。P17 (2)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称为概念技能。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形势判定能力是概念技能的重要表现。P17

二. 名词解释

1. 企业:P1 是指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 管理:P9 是指(管理者)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3. 管理的职能:P12 是指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4. 企业管理:P13就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

织、领导、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5. 生产管理:P13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

6. 个人独资企业:P6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资产为投资人个人

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7. 合伙企业:P7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8. 公司:P7 是指依法,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 9. 有限责任公司:P7 是指依法设立的,股东以其上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0. 股份有限公司:P8 是指依法设立的,其全部酱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

的股份为

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三简答题、论述题:

1.企业的特彾:P1

,1,: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细;

,2,: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亊生产经营活劢的社会经济组细;

,3,: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组细;

,4,: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细。

2.企业的収展过程:P2

,1,:手工业生产旪期; ,2,:工厂生产旪期; ,3,:企业生产旪期; 3.企业

的地位和作用:P4

,1,:企业是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 ,2,:企业是技术产业化的

平台; ,3,: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绅胞; ,4,:企业是社会经济经济制度的徆观基础;

,5,:企业是人类生产活劢社会化和国际化的主体。

4.企业的分类:P5

,1,:按企业的经济性质划分,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

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2,:按出资者的身仹不同划分,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3,:按企业的法徂地位划分,可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法人企業主要分為:公司制法人和非公司制法人企業。非法人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

,4,:按照生产觃模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5,: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划分,可分为劳劢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

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5.企业的基本组细形式:P6

企业是基本组细形式通帯有三种,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组细形式。

6.个人独资企业的特点:P7

含丿: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个人所有,投资人以个人资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仸的经营实体。

,1,: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的企业;

,2,:投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仸;

,3,:内部机构设置简单,经营管理斱式灵活;

,4,:是非法人企业;

,5,:不作为企业所径税的纳税主体。

7.合伙企业的特点:P7

,1,: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2,: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仸;

,3,: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讧约定的比例分亩利润戒分担亏损;

,4,:合伙企业本身一般不交纳企业所径税,兵收益直接分配给合伙人,由各合伙人交纳个人所径税。

8.管理的一般特彾:P9

,1,:管理的仸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细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宠体是活劢;

,4,: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过程。

9.如何理解管理的事重性?P10

管理其有事重性,这是由生产过程本身的事重性决定的。由二生产过程是由生

产力和生产兲系组成的统一体,决定着管理也其有组细生产力不协调生产兲系双重功能,从而使管理其有事重性。即一斱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劢的产物,其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斱面,管理同生产兲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其有社会属性。管理的事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0.管理的性质:P10

,1,:管理事重性; ,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11.管理的职能:P12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活劢所其备的基本功能。管理的职能有:

,1,:计划; ,2,:组细; ,3,:颀导; ,4,:控制。

12.企业管理的内容:P13

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和分析

,1,:横向分析包括: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人亊管理,财务管理;

,2,:纵向分析包括:计划,组细,颀导,控制。

13.管理者的分类:P15

,1,:从横切面上的组细层次划分来看,组细的工作人员有:作业人员,基层管

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2,:从组细的纵切面可以将管理者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与业管理人员。 14.管理者的技能要求:P17

管理者是组细的心脏,兵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组细的衰贤。

,1,:技术技能;所谓技术技能,就是指从亊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斱法。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就是不组细单位中上下左史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对亊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

1. 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讲“为政以德”;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

神以“道”为中心;法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法”为中心;兵家管理哲学的基

本精神以“谋略”为中收,兵家的韩非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企业的高层主管要

以道家思想来管理;中层主管要以儒家思想来管理;基层主管要以法家思想来管理。 2.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

3.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和“劳动分工理论”。

4. 巴贝奇提出“边际熟练”原则,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1)按照工作性

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做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5. 被称为人事管理创始人(人事管理之父)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欧文

6.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工作定额主要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其中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这

种工作可通过工作日写实和测时来完成。动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工人工作时动

作的

合理性。

7. 指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管理学家是:法约尔;法约尔认为企业经

营活动

分为六大类工作(技术工作、商业工作、财务工作、安全工作、会计工作、管

理工

作);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8. 法约尔指出的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9. 提出十四条管理原则的管理学家是:法约尔

10. 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管理学家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

父”

11. 韦伯认为被社会所接受的合法的权力有三种类型:(1)传统型权力、(2)个

人魅力

型权力、(3)法理型权力;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称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12. 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

分析研究,

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

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13.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定是“经济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

和作业方法、

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

发,认

为“士气”高低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

程度高,“士气”就高,生产效率也高。

14. 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总结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社会人”,并且发现了“非正式组

织”的存在。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遵循效率的逻辑,而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往往

遵循感情的逻辑。

15. 超Y理论是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16. “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征,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组成。“Z组织”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企业对员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非临时的;(2)采用上情下达的经营管理方式;(3)基层管理人员不是机械的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是一方面

抓住问题的实质,就地解决,另一方面向上级报告情况前,同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统一思想,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4)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向上下级提出自己的

看法,在进行酝酿和讨论后,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5)上下级关系融洽;(6)在培训方面,员工可以得到多方面工作经验;(7)员工完成生产任务后,在工作中得

到满足,从而心情愉快,工作积极性高涨。

17. 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提出了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

化标准”

18. 波特的“五力模型”中的五力指的是:产业内竞争对手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19. 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指的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型战略。低成本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时,其成本和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

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

服务的竞争战略;集中型战略是指企业在某一经营领域主攻某个狭小的特殊顾客群。 20.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环境、价值、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其核心是组织

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21. 钱皮和哈默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流程为:(1)诊断原有流程;(2)选

择需要再造的流程;(3)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4)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即一套完整地贯彻始终的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

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

22.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1)

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2)善于不断学习;(3)扁平式的组织结构;(4) 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的管理;(5)员工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6)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家人。

23. 被彼得圣吉成为五项修炼的是:(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

愿景;(4)团体学习;(5)系统思考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有:儒家强调“为政以德” ;道家管理思想,管理者

就要“处

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法家思想,韩非提出“上法而不上贤”。P22-23 26、厉以宁认为:企业的高层主管要以道家思想来管理;企业的中层主管要以儒家思想

来管理;企业的基层主管则要以法家的思想来管理。P23

27、林则徐在直接与外国侵略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最早意识到中国确有不如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之处,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知识。P24 28、魏源发挥和总结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和主张,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P24

29、毛泽东认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以下三条:第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群众路线原则 ;第三集体领导原则。P24

30、西方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

是国民财富的源泉。P25

31、巴贝奇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

定工资;

(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做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

给予的

奖励。P25

32、罗伯特?欧文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

高工资,改善工人福利待遇。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P26 33、动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P26

34、泰罗认为,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定额,并挑选出“第一流工人”之后,在工作

中应当实行标准化管理。泰罗认为,要真正贯彻标准化原理,必须通过试验来进行。

P27

35、法约尔对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做了科学的分类,分为六大类工作:技术工作、商业

2工作、财务工作、安全工作、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管理具有五种职能,是(计

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P28 (选、判改)

36、韦伯认为,被社会所接受的合法的权力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P30

37、行为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P31

38、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行为科学理论把人假设为“社会人”。P31 39、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和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

只要正确地确定工作内容,采取恰当的刺激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就可以提高生产

效率。可是,行为科学理论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

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态度的改变,即工作士气的提高。P31 40、行为科学理论认为,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遵循效率的逻辑,而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往往遵循感情的逻辑。P31

41、麦格雷戈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 x 理论;

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 y 理论。P32

42、超Y理论是由莫尔斯和洛希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P32

43、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亲密性所组成。P33 4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西蒙,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P34

45、波特提出了使企业制胜的三大战略是: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型战略。P36 46、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环境、价值、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这五大要

素,其核心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P37

二(名词解释

1( 协调职能: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是为了使组织的一切工

作密切配合,以取得成功而进行的一切活动。

三(简答论述题

1(亚当斯密是如何解释分工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P25 2( 简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P26 3( 简述韦伯所说的“法理型权力”的特征。P30

4( 简述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总结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P31 5( 简述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的主要内容。P32 6( 简述管理的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的观点。P33 7( 简述企业再造流程。P37

8( 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点。P38

9( 简述被彼得圣吉成为五项修炼的内容。P38

10,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惱:P21

,1,:儒家管理思惱; ,2,:道家管理思惱;

,3,:法家管理思惱: ,4,:兴家管理思惱。

11, 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惱:P24

,1,:林则徃,魏源的管理思惱;

,2,:理惱天国的美,蓝图——《天朝田,制度》;

,3,:毛泽东的管理思惱。

12,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P26

,1,:工作定额; ,2,:“第一流的工人”; ,3,:标准化;

,4,:刺激性工资报酬; ,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开。 13, 法约尔的组细管理理论的内容:P28

,1,:指出经营不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活劢的一部分;

,2,:阐述了管理的职能; ,3,: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 14, 韦伯的理惱行政组细理论的主要内容:P29

,1,:理惱官僚行政组细结构的特彾;包括:劳劢分工,职权等级,正式的选拔,正式的觃则和

制度,非人性格和职业定向。

,2,:权力的类型。

第三章管理原理和方法

一(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

1( 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 2( 管理系统的要素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 3(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认为:(1)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3)尊重人性是现代管理的核心;(4)管理是为

人服务的。(即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 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盈利能力、安全状况和经济效率三个一级指

标构成。其中经济效率又由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能力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三个

二级指标构成。

5( 关于效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的标准,一是评价的主体。 6( 管理哲学的构成:(1)管理辩证法;(2)管理认识论;(3)管理文化;(4)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7( 管理的方法有: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

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

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规律,

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

奖金、罚款。

原理,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总结。原理不等同于规律。P43 48、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五个方面的内容。P43

49、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P43

50、从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看,系统可以被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P44 51、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集合性,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即系统的相关性。P44

52、管理系统的要素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目标四个方面

的内容;管理主体指的是管理者; 管理主体是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P44 53、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P44

54、责任原理的管理过程是追求责、权、利统一的过程,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效益。P46

55、责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P56

56、责任、权限(权力)、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

在实际管理中,能力略小于责任,从而使工作富有挑战性。P46 57、贯彻责任原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组织设计要合理。P47

58、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3个一级指标,为: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的安全状

况、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包括3个二指标,为:全员劳动生产率、

生产能力利用率和原材料利用率。P49

59、关于效益的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的标准,二是评价的主体。P49

60、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伦理的特点是: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扬善性。P50

61、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P53(判

改、选)

62、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标准。它代表该组织

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P54 6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它们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P54

64、法律方法是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

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特点是:严肃性、规范

性、强制性。P54

65、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

统的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P55 (判改、

选)

66、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P55

67、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

信贷、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P55(判改、选) 68、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管理中人的因素第一,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

的素质,充分调动力的积极性、创造性。P57

二( 名词解释

1( 管理原理:P43 是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各种管理工作所适用的共同性

原理

2( 责任:P46 是指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

3( 权限:P46 指完成工作任务而授予的权力

4( 效益:P48 效益通常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是指一个系统的有效产出

与全部投入之比。

5( 管理方法:P53 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

作方式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 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设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11常的面授辅导应若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知识及能力要点考试要求程度 情境1 认知管理 前导知识 管理的定义S 管理的必然性L 管理的重要性L 子情境1.1 认知管理工作 管理者S 管理对象L 管理职能L 子情境1.2 认知管理理论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S 科学管理理论Y 一般管理理论Y 行政组织理论Y 人际关系理论Y 现代管理理论L 情境2 组建创业公司 前导知识 公司的定义S 公司的特征S 公司的分类S 有限责任公司L 股份有限公司L 子情境2.1 公司设立 公司设立定义L 公司设立要件S 公司设立程序Y 子情境2.2 公司运作 公司运作概念L 办理税务登记S 设置顶层组织结构Y 人员招聘Y 公司形象设计Y 情境3 制订公司经营计划

前导知识 计划的定义L 计划的类型S 计划工作的内容S 计划工作原理Y 子情境3.1 分析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内容Y 经营环境分析H 子情境3.2 制定公司经营目标 目标和目标体系S 目标的制定Y 目标管理N 子情境3.3 抉择公司经营方案 决策的定义和重要性L 决策的类型S 决策的程序Y 定性决策方法H 定量决策方法H 情境4 架构公司组织结构 前导知识 组织工作的涵义L 组织工作原理Y 子情境4.1 设置公司职能部门 部门设置S 人员配置Y 子情境4.2 划分公司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Y 管理层次Y 集权与分权H 子情境4.3 设计公司结构形式 公司结构的涵义L 公司结构形式Y 情境5 领导公司员工 前导知识 领导工作涵义L 领导工作原理S

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L 领导理论Y 子情境5.1 指挥公司员工 指挥的基础L 指挥及其内容S 指挥的方式S 领导艺术H 子情境5.2 激励公司员工 激励及其实质L 激励过程L 员工激励与强化N 子情境5.3 沟通公司员工 沟通及其过程L 沟通的类型S 领导沟通的作用L 领导沟通的原则L 领导沟通的障碍Y 领导演讲与倾听H 情境6 控制公司活动及资源 前导知识 控制工作的涵义L 控制工作的原理Y 子情境6.1 控制公司质量 质量控制及其重要性L 质量控制类型S 质量控制要领Y 质量控制方法H 子情境6.2 控制公司成本 成本控制及其重要性L 成本控制过程S 成本控制方法H 子情境6.3 控制公司员工 员工控制的实质及其重要性L 绩效及特性L 绩效考核及内容Y 绩效考核程序Y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辅导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木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儿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口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捉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纟fl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竹理的二垂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主产相联系的自然屈性; 另一方而,乂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木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冇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儿个方血: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耒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儿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 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人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管理科学基础》考研大纲

《管理科学基础》考研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计划、存储模型、对策与决策、多目标决策(包括目标规划)、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重要而成熟的模型,包括模型条 件、结构特点、基本方法步骤及应用范围等; 2掌握以上模型的基本原理,领会管理科学方法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思路; 3理解模型中有关的经济释义,认识模型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作为提高决策水平的方法和工具的作用。 二.基本内容 1.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模型、图解法、解的基本概念、单纯形法的方法步骤与思路、各类问题的求解特点与处理方法。 2.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对偶问题、对偶关系、对偶的基本性质与对偶理论、对偶规划与对偶单纯形法、影子价格及应用、灵敏度分析与参数线性规划。 3.目标规划 目标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与特点;目标规划问题建模;目标规划模型图解法;目标规划的应用。 4.整数规划 一般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及特点;—规划的建模;—规划的隐枚举法;分枝定界法的原理;分配(指派)问题模型与匈牙利法。 5.非线性规划 无约束问题:基本概念、一维搜索、无约束极值问题的解法; 约束极值问题:基本概念、最优性条件及二次规划,可行方向法和制约函数法。 6.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数学模型的特点、分类及最优化定理;动态规划问题建模;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一般数学规划模型的动态规划解法。 7.网络规划技术 网络图及其绘制原则、时间参数计算及关键路线确定、网络优化分析、计划评审技术。 8.存储论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三个确定性存储模型分析及其求解。 9.对策论 对策模型的基本要素、对策分类,矩阵对策的数学模型、混合策略、基本定理、优超原则。 10.决策论 决策分类、决策模型、不确定决策的基本准则、风险决策、序列决策(决策树)。11.多目标决策 基本概念、化多为少方法(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平均和加权法、理想点法)。.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了解总偏差平方和、误差平方和、效应平方和的概念,及误差平方和效应平方和的统计特性;理解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并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掌握回归模型中参数的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D )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 D )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 3.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A )。 A.建设性冲突B.破坏性冲突C.日常冲 突D.利益性冲突 4.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B )。 A.更长 B.更短 C.适中 D.不确定 6.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7.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 C)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B.9-1型C.1-9 型D.5-5型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 )。 A.产品预测 B.市场预测 C.财务预测 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年度预测 10.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11. 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C )。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 1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B )。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原理》 13.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 )。 A. 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 两重性 1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 )。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1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D )。 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河海大学2011年882管理学基础真题

河海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卷 科目代码:882 科目名称:管理学基础满分:150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型组织 2、绩效评估 3、双因素理论 4、杠杆控制 5、授权 二、简单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次解释不同。有的人认为“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有人则认为“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请谈谈你对这两种理解以及管理的看法。 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熟语最确切体现了管理学的什么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关于组织冲突的观点有哪些?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如何实施冲突管理? 5、在处理所谓外部引进人才——“空降兵”与内部培养人才——“子弟兵”的关系上,有许多组织倾向给引进人才更多的关注,主要是给予更多的薪金和福利待遇,结果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内部培养人才的信心,分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个“空降”的领导者应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权利基础? 三、案例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王总经理认为最有效的驱使部下就是灵气感动,因此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果在会议上对哪个干部疾言厉色呵斥过,事后便会私下给予和风细雨的抚慰,对这一点从不疏忽。每位干部的婚丧嫁娶也从不缺席,大病小病时更能看到他的身影,享受他的宽慰。因此,对于总经理的粗暴、轻率以及明显片面偏激,部下都如同孩子面对自己专制的家长那般生气、无奈而又不减亲情。 王总经理对公司的控制,全靠自己事必躬亲,严加监督。当他去国外“看看外国人是怎样管理企业”时,在家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正坐在会议室里翻着签到薄,苦恼的说“王总走后的第一个例会,就有三分之一的干部没到!现在规定,从下次例会起,不请假,没有出差又不到会的,每人罚10元钱!”副总只能自己找一个小小的台阶来下。虽然王总可以对公司任何一名干部训斥、撤免,而身为副总,最重要的任务只是维持良好的干部关系。 对于这种情况,王总经理十分清楚,他说:“有好几个经理好像是我的影子,别人一看到他们上班了,就知道我回来了。我还听说副总布置工作,总是被当面顶回。副总执行的是谁的决策?逆脉就是这样支持我的工作?今后对于不听招呼的干部,副总也可以当场撤免——我给他这个权利。” 问题:根据案例,分析王总经理的管理方式,并评价其中的利弊。 2、1955年4月18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会议主席,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讲话强调会议的责任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做出坚实贡献。各国代表的发言大多都谴责殖民主义和歧视种族主义,但是由于美国的挑拨,伊拉克代表团团长贾马里却污蔑共产主义是“新殖民主义”,菲律宾代表团团长罗慕洛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

《管理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管理学基础》作业 参考答案

揭阳电大管理学基础科(专科)综合作业(二)年级专业学号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B)。 A.确定型决策B.程序化决策 C.风险型决策D.业务性决策 2.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C)特征。 A.长远性 B.全局性 C.纲领性 D.客观性 3.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无先例可循的决策,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属于(D)。 A.确定型决策B.程序化决策 C.风险型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4.(B)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A.哥顿法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D.等概率法 5.决策的前提是确定决策目标,决策的终点是(C)。 A.确定备选方案B.确定最优方案 C.实现决策目标D.提高管理效率 6.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B)。 A.计划 B.预测 C.组织 D.决策 7.战略管理是组织(B)最重要的职责。 A.创始人 B.高层管理者 C.全体管理者 D.股东大会 8.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 A.竞争战略 B.公司战略 C.业务战略 D.职能战略 9.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C)。 A.SWOT分析B.线性规划法C.BCG矩阵分析D.盈亏平衡法 10.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 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 C.费雷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11.海尔集团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D)的发展战略。

电大期末考试《管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拼音排版打印版)

2017最新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 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拼音打印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1、(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 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 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 2、(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 理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3、(亨利·明茨伯)提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 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4、(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5、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 程”,这是(塞缪尔·纽曼在19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观点。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7、“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 8、“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协调)的重要性。 9、“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 (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10、“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科学,艺术)。 11、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 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 事务》,下列选项中(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式,超越自我,建 立共同愿景)是其主要内容。 12、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 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 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1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 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14、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事业部制结构)。 1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 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 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 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 16、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 1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等类型。 18、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全面控制,局部控制) 等类型。 19、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 方式是(正式沟通)。 20、比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 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生理、安全和部分归 属的需要)。 21、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 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22、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23、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24、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 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25、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 利关系的划分) 26、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有知识 的人,有能力的人,对组织忠诚的人)。 27、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 要目标。其中,(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 目标。 28、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9、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 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30、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 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3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折后的防范 措施一般有(积极进取的措施,消极防范的措施)。 32、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定量预测) 是可取的方法。 33、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 (刚性) 34、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 式,即: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这里,他主要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他的理想的组织模式。 35、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 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 (数据资料)做支持。 36、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 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特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 37、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市场预测)。 38、对供应商的评价,(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 求变化的能力。 39、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达标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 40、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 环境,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 会文化环境)。 41、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就是(B.战 略管理)的核心。 42、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43、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 为的两个维度:(关怀维度,定规维度)。 4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 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 一般管理》) 45、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 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46、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刚

721《公共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公共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3年6月18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公共管理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公共管理学的视角、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时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公共管理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公共管理基础考试涵盖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和公共部门经济学等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比例结构 政治学原理约33 % 管理学原理约33 % 公共部门经济学约34 %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30% 案例分析题约25% 论述题约25% Ⅴ.考查内容 一、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 1.政治的含义 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定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的社会地位。 (二)政治学 1.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政治学的含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 二、政治关系 (一)利益与政治 1.利益的含义 利益的形成和本质;利益的内在矛盾 2.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的含义;共同利益;利益矛盾。 3.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们和作用 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二)政治权力 1.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特性。 2.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政治权力类型;政治权力关系。

《管理学基础》考试复习要点(重要资料)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提醒:一是熟悉理解以下内容;二是考前要关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有没有重要复习资料或重点题目提示;三是关注复习指导小册子上的大批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四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四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中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七、管理的组织外部环境 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宏观环境:又称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2.产业环境:又称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媒等。 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 1.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则组织环境的复杂性越强。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 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 2.环境的管理 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了威胁。第三步,拟定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主要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3.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韦伯。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1.梅奥及霍桑实验 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战后,科技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丰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61年12月《管理杂志》上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各派主要内容: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编号:070923202 《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 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4 执笔人:唐雪莲 审订人:王瑞 修订日期:2007年1月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 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用、价格弹性、 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目标、任务: 1、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高学生的用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每周2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一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 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 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 题,10分/题) 八、建议教材 《西方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西方经济学概论》王花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6、《经济学概论》陶铁胜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7、《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