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地震峰值加速度单位

(完整版)关于地震峰值加速度单位
(完整版)关于地震峰值加速度单位

比方说所有的7度多遇都是0.10g。这里没有一点调整和变化吗?

还有,为什么总以g为单位?g这里是指的什么?是重力加速度9.8m/s^2吗?0.10g换算成标准单位就是0.98m/s^2?为什么不直接用0.98m/s^2表示?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仔细说起来可以追溯到很早。

一、由烈度给出地震加速度

90年(包括之前)我们国家有《地震烈度区划图》,把我国按地震烈度进行了区划,就有了7度、8度和9度区,但是我们在设计时在进行动力分析时要用到地震加速度,怎么办?当时给出了对应关系:7度0.10g,8度0.20g,9度0.40g。

二、由地震加速度给出地震烈度

2001年我们国家出了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即按地震动参数(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对我国的地震影响进行了区划,建议不再采用地震烈度区划,而且地震加速度是给出了这几个档:0.05g、0.10g、0.15g、0.20g、0.30g和0.40g。并建议采用烈度的概念要转变为地震加速度概念。

原话是这样的:

“附录D (提示的附录)——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

本标准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中涉及地震基本烈度概念的,应逐步修正。在技术标准等尚未修订(包括局部修订)前,可以参照下述方法确定:

a) 抗震设计验算直接采用本标准提供的地震动参数;

b) 当涉及地基处理、构造措施或其他防震减灾措施时,地震基本烈度数值可由本标准查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并按表D1确定,也可根据需要做更细致划分。

因此新的抗规就有了下面的7度0.10g、7度0.15g(俗称7度半)、8度0.20g、8度0.30g(俗称8度半)。

三、g就是9.8m/s^2,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为什么不用国际标准单位,这也是人为的习惯因素吧。另外用的较多的还有gal(伽)这个概念,1g=1000gal

看来jetlee朋友是初步涉足工程抗震的新兵。根据2001建筑抗震规范,与设防烈度(注意:不是多遇烈度也不是基本烈度)7度对应的地震加速度可以是0.1g也可以是0.15g,所以,还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如果不采用规范,而是采用安评报告,那么与7度对应的加速度变化范围还会更宽。

规范中加速度以g为单位自有它的道理。首先,粗略使用时可以看作g=10m/s2或者=1000cm/s2,所以只要将前面的系数放大10倍或1000倍就是实际的加速度值,而以g为单位以后,系数记忆起来比较好记,系数本身的量级不大也不小,使用方便,书写也方便,不容易出错。比如,如果以cm/s2为单位,那么1.5g 就要写成1500cm/s2,其中的1500显得数量大了一些,如同你去市场买钢材,如果以kg为单位,那么100吨就必须写成100000kg,数值既显得大,感觉也不直观。还有,如果你去买金戒指,如果以kg为单位,那么5g黄金戒指就要写成0.005kg,看起来是不是很不舒服,而且头脑中的形象也不直观呢?所以,人们总是希望用一种恰当的量作为单位,使得书写尽可能简单而且容易得到直观的感觉。

在抗震分析中采用g为单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为了与重力加速度进行比较,特别是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要使一个放置在地面的重物在地震中跳离地面,那么重物必须获得向上的大于1g的加速度,由此可以直观的感觉竖向地震加速度的强弱程度。由于人类很难测量到大于1g 的地震记录,以前总认为地震加速度不可能大于1g,并且发生过很多争论,但后来观察到一些巨大的石块在地震中发生位置移动,并

且两个位置之间没有滑动痕迹,因此,确认地震竖向加速度可以超过1g。而美国等先进国家后来也记录到过一些超过1g的加速度纪录。由于重力加速度在一些争论中留给人们很深的印象,所以,人们便自然以g 为单位。

其实,不仅在抗震中人们习惯用g为单位,在飞行器的研究中以g为单位就更重要了。比如失重或超重都是以g为单位。为了使得宇航员能够适应航天飞行,在训练中往往要经受2g或3g离心加速度下的训练,以确保宇航员能够适应飞向太空时的身体素质的需要。再者,飞机的研制,其速度往往以声速为单位,这也是因为飞机高速飞行超过声速时,必须要克服超越声速时所遇到的特殊障碍。还有,高速铁路的建设,列车的脱轨分析也是以列车行进过程中的竖向加速度值与g 的比较作为参考,其比值往往就称作脱轨系数。

所以,当你理解这些问题时,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抗震分析中采用g为单位了。

至于为什么在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法的计算当中看不到与设防烈度对应的加速度值的使用,那是因为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是二阶段设计的缘故,或者说应该明白什么叫做按7度设防(假设结构是按照7度设防,当然这里的说法对8度、9度都是用)。所谓按照7度设防就是在与7度设防烈度相对应的多遇烈度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必须在弹性状态内(第一设计阶段),同样,在与7度设防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作用下,结构变形可以进入塑性但不能倒塌(第二设计阶段)。上述两阶段设计的含义就是按7度设防的含义。这两个阶段的设计都用不到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加速度值,似乎设防烈度的加速度值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但是,由于其他抗震规范(如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等)必须用到这个值,而在这些抗震规范中,基本烈度对应的加速度值都是参考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所以,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还必须明确给出这些基本值,避免其他规范产生混乱。

看了大家的讨论,我想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什么叫众值烈度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烈度地震?

烈度是指某场地在遭遇地震影响时及影响后的平均地震破坏程度,包括地表及各类工程设施等;烈度具有地域性,同时与结构类型及场地有关。

众值烈度是该地区烈度概率密度函数中超越概率为63.2%所对应的烈度值,对应于

众值烈度地震(俗称小震);设防烈度是该地区烈度概率密度函数中超越概率为10%所对应的烈度值,对应于设防烈度地震(俗称中震);罕遇烈度是该地区烈度概率密度函数中超越概率为2-3%所对应的烈度值,对应于罕遇烈度地震(俗称大震)。

二、设防烈度是某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设防烈度是全世界抗震届共同约定的,都取475年重现期的地震为设防烈度地震。中国建筑抗震规范规定6度起设防。

三、烈度是一宏观的概念,而且具有上面所说的局限性,故仅仅采用单一参数来做抗震设计似乎不妥,在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中除了烈度之外,还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与设计特征周期来确定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表1)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加速度值 0.05g 0.10g(0.15g) 0.2g(0.30g) 0.4g

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2)(表2)

地震影响 6度 7度8度9度

多遇地震 18 35(55)70(110) 140

罕遇地震- 220(310)400(510) 620

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四、中国现在的抗震设计思路是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用一个比中震小很多的地震作用来参与荷载组合,进行强度及弹性变形验算,满足小震不坏的目标,当遭遇到较大的地震时,允许结构进入非线性变形,只是对于不同的地震允许进入非线性的程度不同,比如遭遇到中震大小的地震影响时,进入非线性的程度不能过大,要在经一般修理仍可使用的范围内,但中国建筑抗震规范没有似乎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当遭遇到接近大震的地震影响时,进入非线性的程度就更大了,但是要保证结构不能倒塌,以免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总结起来就是结构的延性设计,预期的延性是通过良好的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

五、我国现在对大多数结构求地震作用的方法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取第一振型的情况),由于用到振型叠加,所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一种弹性的计算方法。规范给出的单自由度反应谱当然也是弹性反应谱,它是计算弹性地震作用的基本依据。它可以分别对应于小震、中震、大震水准。只是反应谱的形状稍有改变,对于不同烈度的地震其设计特征周期不同,详见建筑抗震规范5.1.4条及表5.1.4-1,表5.1.4-2。

下面将回答对应于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是怎么求出来的这个问题

为地震作用标准值,为重力代表值,就是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其值对应于表2中的数字,为动力放大系数,其最大值规范统一取为,分别将上面表2的数字带入上面公式中,即可求出建筑抗震规范表5.1.4-1

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抗震设防烈度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 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北京(昌平、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蓟县,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第二组:天津(大港)。 4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戽、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壁山,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石柱,巫溪*。 注:黑体字加下划线的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

区的分界线,下同。 注: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河北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唐山(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鹿; 第二组:廊坊(广阳、安次)。 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邯郸(丛台、邯山、复兴、峰峰矿区),任丘,河间,大城,滦县,蔚县,磁县,宣化县,张家口(下花园、宣化区),宁晋*; 第二组: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文安,玉田,迁安,卢龙,滦南,唐海,乐亭,阳原,邯郸县,大名,临漳,成安。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张家口(桥西、桥东),万全,怀安,安平,饶阳,晋州,深州,辛集,赵县,隆尧,任县,南和,新河,肃宁,柏乡; 第二组:石家庄(长安、桥东、桥西、新华、裕华、井陉矿区),保定(新市、北市、南市),沧州(运河、新华),邢台(桥东、桥西),衡水,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武安,涉县,赤城,走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深泽,魏县,藁城,栾城,武强,冀州,巨鹿,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三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涞源,承德(鹰手营子)。

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崇明,金山,重庆(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河北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2个市辖区)唐山(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A.0.3山西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太原(6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晋中,浮山,永济,清徐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15g:第一组:大同(4个市辖区),朔州(朔城区),大同县,怀仁,浑源,广灵,应县,山阴,灵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阳,曲沃,孝义,侯马,新

郑州大学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计步器设计

郑州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计步器设计 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任课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院(系): 完成时间: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计步器设计 摘要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开始对身体健康尤其的关注。然而健身的方法数不胜数,步行是最好的运动之一。健康需要走出来,行走锻炼——人类生命健康的加氧站。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实验得出,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们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计步器功能可以根据计算人的运动情况来分析人体的健康状况。而人的运动情况可以通过很多特性来进行分析。比如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加速度。 论文主要采用了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的计步器控制系统,并实现运动计步,是通过人运动时产生加速度变化来实现的,本文利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MA7455来实现,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通过适当的算法就可以实现计步功能,最后通过LCD1602给予显示。 本设计的特色在于完整的设计出计步器及其控制电路,整个系统具有控制方便,检测精确,硬件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成本较低等优点。 关键词:单片机;加速度传感器;液晶显示

Abstract With ou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social strata, especially the health of people began to concern. However, numerous methods of fitness, walking is the best exercise one. Health needs to come out, walking exercise - human life and health and oxygen station. Walking is a static in action, moving in a static way of fitness, can relieve nerve muscle tension. According to experts, experimentally derived, when irritability, anxiety in my heart, we are walking at a brisk pace for about 15 minutes, you can relieve tension, emotional stability. Pedometer function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of the person to analyze human health. And the movement of people can be analyzed through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uman in motion will produce accelerations. Thesis uses a microcontroller AT89C52 as the core control system pedometer, pedometer and achieve movement is produced by the human movement acceleration change to achieve, this paper has a 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triaxial acceleration sensor MMA7455 to implementation, the acceleration data collected through appropriate algorithms can achieve step count, and finally through LCD1602 given display. This design feature is the complete design of a pedometer and its control circuit, the whole system easy to control, detection accuracy, the hardware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to carry, and low cost. Keywords: Mcrocontroller, Acceleration sensors, LCD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多与地震、基本地震、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 αmax=K*αmax基本 αmax:多遇或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 αmax基本: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K:比例系数,按GB18306-2015第6.2条取值 多遇地震取1/3 罕遇地震取1.9 极罕遇地震取2.9 罕遇或极罕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的K取值见高孟潭主编《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第230页12.2.3节)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根据场地类别的调整: αmax=Fa*αmaxⅡ(GB18306-2015附录E.1) αmax:按场地类别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αmaxⅡ: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FA: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E表E.1。 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γmax=β*αmax γ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β:动力放大系数,按GB18306-2015附录F.1取2.5 4、综上所述,综合计算公式可以写为:γmax=β* Fa*K*αmax 基本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二、示例: 1、确定7度015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1)、确定FA: 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αmax基本=0.15。 7度0.15g地区、Ⅱ类场地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1/3=0.05。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表E.1,加速度为0.05时的Ⅲ类场地FA=1.30。 注意:按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0.15,查得Ⅲ类场地的FA=1.0 的用法是不正确的. 2)、则7度0.15g区、Ⅲ类场地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为: γmax=β* Fa*K*αmax 基本 =2.5* 1.30*(1/3)*0.15 =0.1625 2、确定8度0.2g地区、Ⅲ类场地的多遇地水平系数最大值: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 对照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Array震 反 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 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 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 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 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 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 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 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 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 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 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

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 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同样,结构刚度越大、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满足位移限值的前提下,结构应有适宜的刚度。适当延长建筑物的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这会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

吉林省市(县)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一览表

吉林省市(县)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一览表

附件:吉林省市(县)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一览表 烈度 地 区加速度ⅧⅦⅥ0.20g0.15g0.10g0.05g 长春长春、九台榆树、德惠、农安 吉林吉林、舒兰、永吉蛟河、桦甸、磐石 四平伊通、公主岭、梨树、四平白城大安白城镇赉、洮南、通榆 松原松原、前郭尔罗斯乾安扶余、长岭 辽源东丰、东辽、辽源 延边延吉、汪清、图们、珲春、 龙井、和龙、安图 白山抚松、靖宇

通化辉南、梅河口 吉林省乡镇抗震设防烈度区划一览表 地区区划 乡 镇 名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ⅦⅥ 0.15 0.1 0.05 镇(乡)镇(乡)镇(乡) 长春长春市 大屯镇、永春镇、新立城镇、净月镇、泉眼镇、四家乡、 兴隆山镇、奋进乡、双德镇、玉潭镇、幸福乡、劝农山 镇、齐家镇、新安镇、三道镇、英俊乡、奢岭办事处、 城西乡、石溪乡、鹿乡镇、云山办事处、平湖办事处 佟家乡、太平镇、长 岭乡、山河办事处、 合心镇、兰家镇、土 顶镇 九台市 土门岭镇、西营城镇、沐石河镇、其塔木镇、饮马河镇、 龙家堡镇、卡伦湖镇、东湖镇、苇子沟镇、胡家回族乡、 卢家乡、二道沟乡、加工河乡、波泥河乡、莽卡满族乡、 九郊乡、庆阳乡、三台乡 城子街镇、六台乡、 上河湾镇、纪家镇、 春阳乡、鸡鸣乡、兴 隆镇 农安市 杨树林乡、哈拉海 镇、高家店镇、小城 子乡、黄鱼圈乡 三盛玉乡、永安乡、万顺乡、榛柴岗乡、新农乡、柴岗 镇、万金塔乡、青山口乡、靠山乡 伏龙泉镇、鲍家镇、 开安镇、合隆镇、烧 锅镇、华家镇、新刘 家外地人、巴吉垒镇、 前岗乡、滨河乡、龙 王乡、三岗乡、黄金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方案设计 报告说明:我看了五篇关于步态分析的文献,并对其具体实验方法进行归纳。五篇文献的原文在文件夹中。最后为我的方案设计。 一、A practical gait analysis system using gyroscopes陀螺仪分析步态 本研究是为了调查使用单轴陀螺仪来研制简单便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陀螺仪绑在小腿和大腿的皮肤表面,记录小腿和大腿角速度。这两部分的倾斜度和膝关节角度都来自角速度。使用从运动分析系统得到的信号来评估角速度和陀螺仪传来的信号,发现这些信号有不错的相关性。当转身时,腿部倾斜度和角度信号会发生漂移,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自动复位系统,重新初始化每个步态周期的角度;(2)高通滤波。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纠正漂移。小腿部的单陀螺仪可以提供以下信息:腿部倾斜度、摆动频率、步数以及步幅和步速的估计。 具体方法: 受试者在步态实验室沿直线行走进行陀螺仪数据收集,陀螺仪用绳子固定在大腿和小腿部,感测轴沿中间-横向方向,以测量矢状平面中的角度。 两个人加入测试,一个是不完整的脊髓损伤,一个没有损伤。一运动分析系统使用各部分解剖学位置的回射标记物来评估腿部的偏移、腿部的角速度和膝角度。实验开始前5s,受试者直立站立以初始化倾斜角度和陀螺仪的偏置,随后,对象以一个自己喜欢的速度沿预定路径行走。进行了三组实验来分析陀螺仪的性能,并计算步幅、步态周期时间和每次行走期间的速度。第一个实验,数据来自两小腿上陀螺仪的信号,并与未损伤者进行比较。后两个实验是陀螺仪的数据与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比较。第一个实验是比较小腿不同位置的陀螺仪信号,对于同一小腿上的两个点,先站立后倾斜,两个点的角速度、角度应该是相同的,陀螺仪一个放在胫骨关节处,一个放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第二个实验一个放置在大腿髌骨上方10cm处,一个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记录的是陀螺仪的角速度。第三个实验,陀螺仪放置于第二个相同,受试者直行4.5m然后转身180°。 二、Acoustic Gaits: Gait Analysis With Footstep Sounds 声步态 我们描述的是声步态——从人正常行走时的脚步声推导人的自然步态特征。我们引入了步态轮廓,这是从通过麦克风收集的脚步声时间信号得到的,可以说明某些时空步态参数,这些参数是通过对声步态轮廓的三个时间信号分析方法提取,三个时间信号分别是平方能量估计、希尔伯特变量和Teager–Kaiser能量。通过对这些参数估计的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从步态轮廓获得的时空参数和步态特征可以连续可靠地评估目前用于标准化步态评估的临床和生物测定步态参数信息。我们的结论是Teager–Kaiser能量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提供最稳定的步态参数估计。相对于目前实验室步态分析中使用的昂贵侵入式系统,如测力台、压力垫、可穿戴传感器,声步态使用便宜的麦克风和计算设备制成了准确非侵入式的步态分析系统,而且实验室的一些系统会改变正在测量的步态参数。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 1. 地震的震级 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M= lgA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 地震烈度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不同的烈度区。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坏程度。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 3. 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某地区如果划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4.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取用烈度还要考虑该建筑物的社会、政治、文化等的重要性并参考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综合考虑的。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烈度,如7~9度。 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四类: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如核电站、存剧毒气体建筑、大型油气工程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的由头,完全是因为前天晚上的一个疑问:01版抗规中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既然规范里有数据,为什么又不参与计算?列出以上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东西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又是怎么样个关系呢?找遍网络与现有书籍,无此解释,只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思。谁知越牵越多,牵出好多东西。先从这个疑问总结吧。 一、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意义所在,我翻遍手头的所有资料发现最好还是从89与2001及2010几版抗规的对比中寻找解释,列表如下: 可以看出,89版抗规中并没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这项定义,此定义完全是01版的新生事物。意义到底何在?意义就在于对地震影响的表征。89版采用的是设防烈度对地震影响进行表征。而在01及10版的抗规中,对地震影响的表征,已经舍去了设防烈度,进而采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 此做法优点何在?第一,设防烈度的划分标准偏于现象,改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用具体参数来表征地震影响-----更科学、更“规范”,我想这是那些规编们最看重的一点优势;第二,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清楚的表征7度半()与8度半()的概念,拓宽了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更“延伸”;第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还是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分类的,原则上用基本地震加速度去表征与用现象去区分地震影响并不矛盾-----更“统一”。

写到这里,想起了本科毕业时去城乡设计院面试的情景。虽然一晃六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面试我的那老总,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他问的我那几个都会的问题由于时间久远都记不得了,只是那个没答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咱这儿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多少?”坏菜,那会儿的我刚出校门,这名词依稀在考试中见过两次而已,当即败下阵来。要是换成今天?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二、关于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 不管是底部剪力法,还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根本计算方法,始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体:F=αG 以上公式的α即为地震影响系数,其实就是加速度除以了一个小 g(重力加速度);G为质点的重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上面的公式虽然简单,但一上来还是不容易看透本本质。其实,如果把F=αG中的α乘以一个g,同时G除以一个g,这不就是经典的牛顿第二定律吗,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抗震恒永久,牛二永流传。(牛二: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即或;也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即F=kma,其中k是比例系数;只有当F以牛顿、m以千克、a以m/s2为单位时,F=ma成立。) 最后总结一句话:地震影响系数来源于牛二。 知道了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下面顺藤摸瓜,就要总结一下α(地震影响系数)的定义公式。 α(T)= K ×β(T), 公式里有三个系数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步态识别系统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步态识别系统 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加速度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在智能家居、手势识别、步态识别、跌倒检测等领域,都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实时获得行为数据从而判断出用户的行为情况。 目前许多智能手机都内置多种传感器,通过预装软件就能够获得较精确的原始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智能手机采集用户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特征提取获得特征矩阵并分类识别的方法,有效地识别了站立、走、跑、跳四种动作。 人体动作识别处理过程主要包含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识别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和发送模块安装在用户端,另一个数据接收模块接在电脑终端上。 由于我们制作的采集模块很轻、很小,所以方便佩戴。当用户运动时,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会将据采集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电脑接收模块,再通过电脑上的软件部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结果输出,显示用户的实时状态。 本文使用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来自于共计60个样本。传感器统一佩戴于腰间。本文选取了其中一位采集者的数据用于主要分析研究,

其余两位采集者的数据则用于验证由第一位采集者数据研究所得的结论,这样的做法既减小了数据处理的繁杂又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预处理应用程序设置的采集时间间隔为0.1s,对每一个动作的采集时间为25s。考虑到用户在采集数据一开始与将要结束时的动作不平稳可能对数据带来较大影响,前2s2s采集的数据将被舍弃不予分析。因原始加速度信号一般都含有噪声,为了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在原始加速度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前对其进行去躁、归一化、加窗等预处理。通过加窗处理,不仅规整了加速度信号的长度,而且方便研究人员按照需要选择适宜的信号长度,这样有利于后续的特征提取。 许多研究人员使所示。研究人员采集的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由于采集者的动作力度不同造成加速度信号的幅度差异较大,这会对之后的分类识别造成负面影响,归一化技术可以调整加速度信号的幅度,按照一定的归一化算法可以使加速度信号的幅度限定在某一数值范围内,文献[2]在识别跑、站立、跳和走路这四种动作时对四种动作的加速度信号进行了归一化;文献[3]在进行手势识别时对手势动作的加速度信号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特征提取特征提取和选择模块的作用在于从加速度信号中提取出那些表征人体行为的特征向量,处于预处理模块和分类器模块之间,是人体行为识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分类识别的效果。特征的提取方法具有多样性,对于不同的识别目的,研究人员会提取不同的特征,例如为了识别分类站立和跑步,研究人员通常会选取方差和标准差这类能够反映加速度信号变化大小的特征,而为了识别分类走路和跑步,研究人员通常会选取能量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结构设计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结构设计 1建筑设计 1.1工程概况 建筑设计在现有的自然环境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经济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 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与结构等相关的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本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成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其特点是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有明确的分工,支承建筑空间的骨架与梁,柱是承重系统,这种结构形式强度高,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开窗自由。 设计标高:室内外高差:450mm。 地震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耐火等级:二级。 =0.60kN/m2。 基本风压:ω 雪压:0.2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不上人屋面活荷为0.5kN/m2,走廊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 kN/m2,楼梯活荷载为3.50kN/m2。 1.2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功能分区 1.2.1 总平面布局

该建筑物总长度为87.6m,总宽度为17.7m,总高度为18.45m,共五层,总建筑面积为7752m2,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图1.1 建筑平面图 1.2.2 平面功能分区 根据设计资料的规划要求,本办公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门卫室,办公室,会议室,男女厕所等。 (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设备的因素决定的,本建筑物为办公楼,主要使用房间为办公室,各主要房间的具体设置在下表一一列出,如下表: 表1-1 序号房间名称数量单个使用面积 1 办公室79 52.45 2 会议室 5 65.53 3 办公设备用房 5 65.53 4 门房 1 25.36 5 男女厕所10 20.04 (2)窗的大小和位置 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是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方面,窗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计步器设计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 到宿 到山顶 舍 : 四点底但是 的是 是的上单 上单是的

目录 0 引言 (1) 1 人体运动模型 (2) 2 算法设计 (3) 3 硬件实现 (5) 4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LIS3DH 的计 步器设计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 MEMS) 加速度传感器LIS3DH 的计步器, 包括运动检测、数据处理和显示终端。数字输出加速度传感器LIS3DH 作为运动检测模块,检测人体运动时加速度变化; 数据处理模块对加速度信息进行处理,使用FFT 滤波和自适应频率范围去除噪声对加速度信号的影响,利用加速度变化的上升、下降区间实现计步功能。实验结果表明: 该计步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耗低、工作稳定的特点,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的计步功能。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 计步器; 加速度传感器; 高精度 0 引言 计步器是一种日常锻炼进度监控器,可以计算人们行走的步数,估计行走距离、消耗的卡路里,方便人们随时监控自己的健身强度、运动水平和新陈代谢。 早期的机械式计步器利用人走动时产生的振动触发机械开关检测步伐,虽然成本低,但是准确度和灵敏度都很低,体积较大,且不利于系统集成。随着MEMS 技术的发展,基于MEMS 技术的惯性传感器得到迅速发展,其具有价格低、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的特点,利用MEMS 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的电子计步器,通过测量人体行走时的加速度信息,经过软件算法计算步伐,可以克服机械式计步器准确度和灵敏度低的缺点,可准确地检测步伐,同时还可以输出运动状态的实时数据,对运动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本文基于LIS3DH[1]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了一种电子式计步器,该传感器是意法半导体( ST) 公司的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精确测得人行走时的步态加速度信号,具有功耗低、精确度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震反应 谱:在 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

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同样,结构刚度越大、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满足位移限值的前提下,结构应有适宜的刚度。适当延长建筑物的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这会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g:重力加速度,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作者:————————————————————————————————日期: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0 5 0.05 0.1 0.15 0.2 0.3 ≥0.4 <Ⅵ Ⅵ Ⅶ Ⅶ Ⅷ Ⅷ ≥Ⅸ

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同样,结构刚度越大、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满足位移限值的前提下,结构应有适宜的刚度。适当延长建筑物的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这会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

加速度传感器计步器设计及其性能提高(外文翻译)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计步器及性能提高 摘要:计步器可以帮助人们实时掌握锻炼情况,它通过检测人体行走步数和步幅可计算出行走的路程。为了提高计步器的准确性,借助MATLAB仿真工具,充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三轴加速度信号,经分别处理后.利用基于信号能量自适应门限来检测加速度信号的峰值个数,从而准确地计算出人体行走的步数。最后。对年轻人与老年人行走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文中方法与传统方法处理后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基于信号能量自适应门限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能有效地提高计步器的准确度。 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单片机,微机电系统,低功耗。 1、介绍 计步器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日常锻炼进度监控器,可以激励人们挑战自己,增强体质,帮助瘦身。早期设计利用加重的机械开关检测步伐,并带有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晃动这些装置时,可以听到有一个金属球来回滑动,或者一个摆锤左右摆动敲击挡块。如今,先进的计步器利用MEMS(微机电系统)惯性传感器和复杂的软件来精确检测真实的步伐。MEMS惯性传感器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步伐,误检率更

低。MEMS惯性传感器具有低成本、小尺寸和低功耗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便携式消费电子设备开始集成计步器功能,如音乐播放器和手机等。ADI公司的3轴加速度计ADXL335, ADXL345和 ADXL346小巧纤薄,功耗极低,非常适合这种应用。文章介绍了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功能,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子计步器。实验中由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步态的加速度信号,单片机的内置模数转换器对其进行采样和A/D 转换后,就得到了步态的特征数据,此数据通过并口被送入单片机中经过一定的算法,输出在LCD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人体行走时的行为可以通过很多参数来描述,但不同的参数反映着不同的方面,本文主要是测量人行走步数,以达到及时了解自己每日行走的步数及运动量并进行及时调节和锻炼的目的,人行走的行为可以通过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不同的参数有着不同的精确度,通过检测人行走时的加速度信号可以有效的获得步数信息。而人行走时在水平前向、侧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加速度,如下图所示: ADXL335是三轴(X 轴,Y 轴,Z 轴)加速度传感器,正好可以对人行走时的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信号进行检测,从而更精确的获取人行走时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教学文案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

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 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同样,结构刚度越大、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大,因此,在满足位移限值的前提下,结构应有适宜的刚度。适当延长建筑物的周期,从而降低地震作用,这会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人们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