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徐循初

项目参加人:徐循初汤宇卿王正许传忠纪立虎张乔张扬杨辰巴今

一、概况

苏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的经济中心。1997年末,苏州市全市行政区面积8488.42平方公里,人口572.8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132.5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9713元。

苏州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地理范围为苏州市区,包括以古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苏州新区、工业园区、吴县市区和浒关。

本次规划分三期:近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口规模达到120万人之时;中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之时;远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口规模达到180万人之时。

二、规划总体构思

1.任务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轻轨、轮渡、缆车、索道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发达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是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深化。为了与苏州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苏州市公共交通公司的委托,在苏州市规划局和市政公用局的领导和关心下,根据苏州市(1995)208号文件《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编制纲要〉的通知》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的部署以及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关意见和提案,结合苏州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实际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2.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方便、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根据苏州市交通需求和投资水平的综合分析,苏州市公共交通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为:

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加大公共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并辅以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措施,提高公交运营系统的客运能力。为满足市民的不同出行需求,积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准快速公共汽车、专线旅游车等公交客运方式,根据需要调控出租汽车,建立适合苏州城市形态特点的公共客运结构。努力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使公交网络及运力的布局与城市土地开发的进程相协调。力争在远期,使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量由目前占总出行量的4.3%提高到10%以上。努力提高公交车的数量和质量,力争在近期使公交车拥有率由目前的4.3标台/万人,提高到5标台/万人,即平均2000人一辆标准车;中期提高到6标台/万人,即平均1600

人一辆标准车;远期提高到6.5标台/万人,即平均1500人一辆标准车,加上轻轨交通,可基本满足苏州市居民公交出行的要求。

3.规划指导思想

苏州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发展和全面优化公共交通,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其它交通方式为辅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确保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城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完善的出行服务。

三、现状交通特征及存在问题

1.居民出行特征

苏州市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共调查了31500人,日出行总次数为87571人次,人均日出行次数为2.78次/人·日。在不同年龄的出行者中,7-15岁的人平均出行次数最多(3.04人次/日),其次是21-25岁的年轻人;另外,51-55岁及61-65岁年龄段人的出行次数也较多。而在不同职业的出行者中,中小学生的出行次数较多(2.96人次/日);机关职员的出行次数也较多(2.93人次/日),其他职业人员的出行次数相对较少。

在上班﹑上学﹑公务﹑生活﹑文化娱乐﹑回程及其他7类出行目的中,除回程外,上班出行比例最大,其次是上学,这两种出行之和为41.4%,加上这两种出行的回程,因上班、上学因起的出行所占的比例约占80%。因此,解决好上班、上学及其回程的交通问题,是完善苏州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内容。

自行车是苏州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占总出行量的63.72%,步行次之,占18.8%;而相比之下,公交出行比率较低,仅占4.30%。按苏州市用地布局与行政区划,分成中心区(包括古城区)、新区、园区、浒关、及吴县市区5个规划分区,各规划分区具有“分灶吃饭”的特点,居住与工作就地平衡,因此,居民出行距离较短,一般不超过5公里。由于长期以来城市道路较窄,小街巷多,以及居民出行习惯的影响,加上公共交通不发达,自行车穿越性强,可达性好,才会出现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偏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相对较低的不甚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这种状况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挤和公交运营效率的降低。

在上班出行中,自行车出行所占的比例高,达20.57%,而公共交通仅占1.18%;在上学出行中,自行车所占比例为8.23%,而公共交通仅占0.37%;其他目的的出行也以自行车为主。

步行出行在7-15岁年龄段及61岁以上年龄段占有较高比例;自行车出行在各年龄段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在16-20岁年龄段中,自行车出行比例高达85.83%;公交出行的比例在各年龄段都较低,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公交出行所占比例最大,也仅有8.90%;摩托车出行在21-50岁年龄段占有一定比例。

在苏州市居民出行中,公共交通的平均出行距离为9.8公里。

2.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1)公共交通客运量发展状况

1996年苏州市公交年客运量为10449.2万人次,其中最高日客运量为43万人次,日平均客运量为35万人次。与1982年相比,1997年年客运量下降了25%,1982年至1997年平均

每年下降了173.5万人次。从历年客运量增长情况看,1987年年客运量达到14381.06万人次的历史高峰。1987年以后,客运量逐年滑坡,1995年下降到8605.78万人次的低谷。1995年以后,由于一些线路实行了无人售票,每标台职工人数从95年的6.70人减少到97年的5.96人,95年以来,公交公司投入了120辆新车和相应的劳动力,运力增加了30%,无人售票线路的开辟使月票客流上升,因此,95年以后客运量又开始回升。

(2)公交车辆及运营发展状况

1997年底苏州市拥有公共汽车354辆,其中铰接车98辆,单机车256辆,折合422.6标准台。1982年以来,只增加了157辆单机车,平均每年增加10辆。1991年至1996年新增运营车辆204辆,平均每年增长34辆,折合41.75标准台。

(3)每标台职工人数

到1997年底,苏州市公交公司职工总人数为2519人,平均每标台5.96人,比1982年的每标台7.31人下降了18%,这主要是推行无人售票的结果。

(4)公交线路及发展状况

1997年底,苏州市公交线路总长度达367.3公里,比1982年的147.8公里增加了近150%。自1994年6月起,苏州市公交公司先后新辟了吴越春秋专线、28路、38路、102路、301路、901路、10路东;延伸了1路、2路、3路、8路、9路、30路、31路、19路;调整了2路、7路、8路、30路、31路、601路的走向,使线路布局逐步趋向科学、合理。营运线路从1993年的23条增至1998年的30条,线路长度从313公里上升至406.2公里,增加了93.2公里,其中:新辟线路74.7公里,延伸线路37.5公里,调整18.3公里。

目前共有8条线路进入或途经新区,新区段长度为32.6公里,4条线路进入或途经园区,园区长度为15.7公里。公交公司通过内部挖潜、转换机制、深化改革等手段,对线路的布局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逐步改善了乘车条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苏州市公共交通底子薄、欠帐多,公交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民乘车的需要。

(5)公交场站设施

苏州市区拥有公交保养场(厂)4个,总面积10.6公顷,驾驶员培训教练场一个,面积5697平方米;首末站20个,总面积37734平方米。

苏州市公交保养场缺乏车辆维修的专用检测设备及诊断仪器,保修质量难以提高;首末站停车及回车道场地面积小并有社会车辆占道等不良现象,站点建筑尚不够规范化、标准化;车辆调度亦需改进。

3.公共交通现状水平分析

(1)公交线网密度与重复系数

苏州市公交线网长度278.6公里,线路网密度1.5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1.75公里/平方公里,苏州新区1.15公里/平方公里,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1.09公里/平方公里,吴县城区0.82公里/平方公里。国标规定,在市中心应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地区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苏州市虽然道路数量不少,但多数道路路面狭窄,等级很低,尤其是古城区内,能通机动车的道路很少,因此,线网密度很低,与规范指标相距甚远,现状公交线路布网尚存盲区。由于受设施、资金、效益、管理等几方面的制约,园区、新区的线网密度与经济发展尚不适应。

苏州市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为1.46,其中:中心城区为1.8,苏州新区为1.3,工业园区

为1.7,吴县城区为1.5。重复线路最多的道路是人民路,有11条线路在上面行驶。由于人民路只有双向3车道,重复线路过多,使线路相互干扰,而港湾停靠站的缺乏,限制了发车频率的提高。

(2)公交非车内时间

公交出行时耗由车内时间和非车内时间两部分组成。非车内时间由居民出门步行到站点和从站点步行到目的地的时间、候车时间以及换乘时间组成,它是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1998年8月公交公司组织的苏州市公交乘客询问调查统计结果,公交平均步行到站点的时间为7.4分钟,约500米,平均候车时间为6.9分钟,加上下车后从车站步行到目的地的时间(约6分钟),苏州市公交平均非车内时间在20分钟左右,若考虑换乘时间,则更长。由苏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所得的公交平均出行时耗为42分钟,乘客的非车内时间要占出行总时间的近一半。因此,缩短乘客的非车内时间是降低公交出行时耗,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的有效途径。

(3)公交转换距离

在居民出行过程中,采用公交出行的比例往往随出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所谓公交转换距离,就是自行车和公交竞争的出行距离与时耗的相互转移值,即两种出行方式等距离、等时耗的临界值。自行车是一种门到门的交通工具,虽然其运行速度一般没有公共汽车快,但它的全程旅行速度常高于乘坐公共汽车,尤其是在短距离出行过程中。要让公交在更大的范围内比自行车省时,是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

图1 苏州市公交车和自行车的争夺区

根据苏州市公交乘客询问调查统计和公式计算,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等时、等距值为45分钟和8.5公里,即在8.5公里范围以内,骑自行车比乘坐公共汽车省时,只有当出行距离大于8.5公里时,乘公交才比骑自行车省时。

(4)公交站点覆盖情况

以300米作为公交车站的服务半径,计算苏州市区公交车站的服务面积率,结果为中心城区56.31%,新区39.27%,园区(一期)43.98%,吴县城区14.95%;公交车站500米半径服务面积覆盖率,中心城区约93%,新区约49%,园区(一期)约57%,吴县城区约38%。根据国标,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和90%,苏

州新区、工业园区和吴县城区均未达标。

(5)乘客换乘情况

在苏州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商业中心、旅游景点、大型居住区、对外交通设施等人流集散点中,规划选择18个交通吸引点,根据公交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检查乘客在这些吸引点之间相互活动时,乘坐公交直达和换乘的情况。在这18个吸引点之间流动的153对联络线中,直达的有69对,占45.1%;换乘一次的有82对,占53.6%;换乘两次的有2对,占1.3%;平均换乘系数为1.56(按国标要求,中小城市应小于1.3,大城市应小于1.5)。在这18个吸引点中,火车站、观前街、石路等人流集散点的可达性较强,而大多数吸引点的直达性较差,特别是浒关、吴县市政府、苏州乐园等地到市内其它吸引点的公交可达性差,换乘率高。

(6)公交运输效率

单车客运量

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苏州市每辆公交车完成的年客运量日趋下降。1982年每标台年客运量完成49.1万人次,到1997年每标台年客运量已下降至24.7万人次,下降了近50%,平均每年下降3%左右,一方面是由于公交车辆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道路交通拥挤,导致车内时间过长,部分乘客转向私人交通的缘故。单车年客运量最低的年份是1995年,每标台年客运量仅21.9万人次。近两年由于取消了中巴,单车客运量有所回升。

人均年公交乘次

1982年至199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苏州市人均年公交乘次以每年3%的递减速度,从1982年的194.8人次下降至1997年的98.8人次,下降了近50%。尽管公交线网密度随城市人口和用地扩张有一定的延伸,公交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仍不断下降,人均年公交乘次最低的1995年仅81.4人次,1995年以来,无人售票线路的推行带来每标台职工人数的下降,同时,120辆新车的投入使运力增加了30%,因此,95年以后苏州市人均年公交乘次有所回升。

运输成本

公交运输效率下降还表现在完成单位客运量的运输成本在上升。1982年公共汽车每百车公里的成本为445.5元,由于实行低票价制和开放客运市场,单车客运量连年下降,加上汽油费和职工工资的上涨,到1997年底,每百车公里的成本上升到2612.5元,上涨了近5倍,年平均递增25%。

苏州市公交公司在1991年以前一直是国内少数几家公交盈利企业之一,自从1992年开始,由于运输成本的急剧上升,公司效益迅速滑坡,1994年亏损达866.7万元,创历史记录。1995年以后,由于实行了无人售票,票价也从5角调整到1元,亏损状况有所好转,1997年亏损724万元。1998年前8个月亏损330万元,预计1998年全年的亏损将减少到500万元左右。

(7)万人公交车拥有率

苏州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公共汽车拥有率为4.3标台/万人。中心城区为4.28标台/万人;苏州新区为7.72标台/万人;工业园区仅0.92标台/万人;吴县新区为3.71标台/万人。苏州市万人公交车拥有率低于22座城市平均9.2标台/万人的水平,也低于国标大城市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的水平。

(8)乘客意见和要求

乘客对上下班时间增加发车班次,缩短候车时间和延长夜间行车时间,增设通宵车的要求最强烈,占近40%,表明苏州市公交发展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乘车的需要。其次,乘客对增加空调车,无人售票车要方便上下车,增设兑零处的呼声也较高,占近30%,说明需进一步加大对车辆等公交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此外,乘客对站点布设和换乘条件的改善等要求也占有一定比例。

四、公共交通线路与站场规划

1.线网布局结构

以“十字加两环”形成公交网络的骨架

在由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桐泾路构成的城市环路上,开辟联接中心城区与新区、园区和吴县市区的公交环路;在由东大街、司前街、养育巷、中街路、桃花坞大街、西北街、临顿路、凤凰街、带城桥路、竹辉路和新市路组成的古城内环路上,开辟联系观前街、南门商业中心和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等著名园林的旅游环路。人民路公交干线联接火车站、观前街、南门和吴县市区,它与干将路上的轻轨线路构成十字型城市公交走廊。

枢纽站、组团中心与郊区首末站组成公交网络的节点

“十字加两环”的公交网络骨架和环路上的枢纽站以及各组团中心、郊区首末站,形成由环向切线和径向放射线相交织的公交线网的“脉络”。新区、园区一期、二期和三期开发区及吴县市区内部的公交环线,与环向切线或径向放射线相连。

2.线路规划

本次公交规划在多次实地了解苏州现有道路状况的基础上,对调整、延伸和新增线路的走向进行反复推敲,力求线路规划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最后规划了59条公交线路,这些线路分为三类:保留线路在苏州原有的公交线路中,一部分线路走向合理,运转效率高,客流稳定,规划中应予以保留。本次规划保留了10条线路。调整、延伸线路原有公交线路中,一部分线路走向基本合理,但由于城区的扩展,或因整个线路网的调整,需要进行线路走向的部分调整或延伸。本次规划调整、延伸了18条线路。新增线路为适应苏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次规划在分析道路的行车条件以及居民出行流量流向的基础上,新增了31条线路(近期增加7条线路,中期增加17条线路,远期增加7条线路),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

苏州市规划的公交枢纽站(含原有)有:火车站(南、北广场)、南环大桥、石路、园区管委会、坝基桥、苏州乐园和新升新苑等。

3.公共汽车发展规划

规划确定了2000年、2010年线路配车数,由于苏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客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旅游季节的客流量比平时大得多,因此,规划保管车辆以线路配车加15%备车(供修理、保养、计划外线路配车使用)组成。远期配置约合1560人一辆标准车,加上轻轨交通,可基本满足苏州市居民公交出行的要求。

4.公交线路规划评价

苏州市公交规划线路的总长度为835公里,线网长度为546公里,比现状分别增加了427公里和268公里。2010年苏州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面积为180平方公里,由此算出公交

线网密度为3.02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3.43公里/平方公里,新区2.87公里/平方公里,园区2.73公里/平方公里,吴县城区2.95公里/平方公里,均达到国标要求。公交规划线路的重复系数为1.45。

图2 苏州市公交线路规划图

以各公交站点为中心,乘客步行至公交车站的距离300米(即步行4~5分钟)和500米(即步行6~7分钟)为半径绘制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复盖图,视其对城市用地的覆盖情况,表达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程度。现状公交站点,服务半径为300米和500米的,所覆盖的面积分别占总用地面积的40%和75%左右;规划线路站点,服务半径为300米的和500米的,所覆盖的面积分别占总用地面积的73%和94%左右(按国标要求,应分别不小于50%和90%)。

在苏州市区和郊区的各主要人流集散点中,选择了21个交通吸引点,根据规划公交线路的走向,检查乘客在其间相互活动时乘公交直达和换乘一次的情况,在21个集散点之间流动的210对联络线中,直达的有134对,占63.8%;换乘一次的有76对,占36.2%;没有换乘两次的。平均换乘系数为1.36,如扣除郊区的浒关,平均换乘系数为1.32,均达到国标要求。

公交等时线是指由城市某一个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到达的用地范围。根据苏州市城市规模,居民的最大出行时耗按国标规定应为50分钟。

在公交规划中,分别选择了火车站和观前街作为主要客流吸引点绘制等时线图,评价居民在不同出行时耗内到达该吸引点的用地范围。考虑到道路交通拥挤情况的不同,在古城,公交运送速度取16公里/小时,在新区、园区、吴县市区和郊区,公交运送速度选用24公里/小时,步行速度取4公里/小时,绘制公交等时线图,从而进行规划方案的比较与评价。

5.公交场站规划

确定近期新建停车保养场位置与数量,停车规模,分期进行建设。

图3 苏州市观前街公交等时线图

图4 苏州市火车站公交等时线图

根据线路规划,需在火车站、南环大桥、石路、园区管委会、坝基桥、友联新村、新升新苑、苏州乐园等地新建和扩建公交枢纽站。还有一些线路的首末站,如何山花园、嘉宝花园、吴县市政府、中心路、煤气厂等,在城区建设中应予以统建。属于郊区城镇的首末站,其选址应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另外,撤消公交招待所、向阳桥、友谊宾馆、南环新村、蠡墅等现有首末站。

在路段上设置停靠站时,上下对称的站点宜在街道上平面错开,以免收缩车行道,造成瓶颈现象,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如绿带较宽,应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根据台湾的经验,公交站点一般设在十字路口道路中央的人行横道线旁,以便乘客穿越马路,及时得到换乘,从而缩短公交出行时耗,提高公交吸引力。在人行横道线旁设置公交站点要求交叉口的路幅宽度不小于34米。

6.劳动规划

公交企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按规范规定:每标台综合定员为10人。近年来各城市都在裁员,苏州市由于实行了无人售票,1997年公交公司职工人数下降到6人/标台。参考其它城市公交系统定员情况,近期按5人/标台计算,职工总人数将达到2995人;中期和远期按4.5人/标台计算,职工总人数将分别达到4109人和5144人。

7.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苏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远期人口规模将达185万人,加上流动人口,总人口将在200万人以上。因此,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从公交客流量预测可知,未来苏州市在东西方向(由园区经古城到新区)和南北方向(由火车站经石路至吴县市区)各有一条适合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走廊,东西方向的高峰小时流量将达25000人次。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苏州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适应中远期运量的增加,开发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是必然的。

根据客流预测分析,若园区一期和二期的房地产开发滞后,则东面的客流量很小,轨道交通若由园区(一期)始发,因线路客流小,而将出现车辆空驶和运营亏本现象。所以,首先要启动园区一期用地的房地产,再启动轨道交通,进而拉动园区二期用地的开发,不断吸引本地和外地居民迁入,同时,也可促进古城的改造。考虑到轨道交通的造价昂贵,为了与苏州市的财力相适应,轻轨交通的建设宜在苏州市人均收入达到12000~15000元时启动,地铁的建设宜在人均收入达到20000~25000元时启动。

根据苏州的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经多方案比较,推荐线路的走向为:东自位于工业园区三区东南角的中港田(即车场),往北经龙潭折向西行,经南小庄、圩田村、叶家浜、杨家一村到东环路与相门路交叉口,沿相门路、干将路穿越古城区到阊胥路与干将路交点,经彩香新村、桐泾路、市政府、三元四村,跨京杭大运河,沿新区金山路经新区管委会、狮山新苑、芸江路,折向南,沿长江路经过狮山乐园、新升小区等到达终点天平山。第一期方案为东连工业园区、中间沿古城干将路、西通苏州新区的东西线,从金鸡湖西侧到狮子山,长约32.5公里,沿途设车站33个左右,车站间距800~1200米。一期工程车辆段设在终点站金枫路站附近。

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一项长远性规划,既要考虑实施计划进度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可能性。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苏州市经济发展目标是:至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万元,根据国内外城市的经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占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2.5%,苏州市取2%,即100亿元;而城市交通(包括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费通常占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用的10%~25%,苏州市取15%,

即15亿元。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额度拟按城市交通建设费的50%计算,即7.5亿元。若轻轨交通工程每公里造价为3亿元,则每年可建2.5公里长的轻轨交通。

8.出租汽车发展规划

控制各规划期内的千人拥有量。根据规范标准,营业站的面积宜考虑停放10~25辆出租汽车,用地面积为250~500平方米。在乘客比较集中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饭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客运管理机构应设置出租汽车营业站,并组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维持秩序,按顺序派车。各出租汽车营业站必须对所有出租汽车经营者开放,不得以任何借口独占和垄断业务。在繁华的主、次干路上可以设置专门的出租汽车停车道,除了上下客以外,也允许出租汽车在此短时间排队等候乘客。这样,既方便了乘客,又不影响道路正常交通;在快速路上禁止出租汽车停车上下客,必须转到其它等级的道路上上下客。积极发展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讯网络。

苏州市出租汽车在数量上要依据规划部门的预测,由市纪律委员会监督、公证,采取审核分配的方法有计划地发展,做到既公平有效地分配当年有限的发展限额,又促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持续发展,使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

五、公共交通发展对策与建议

苏州市公共交通应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采用联合开发策略,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国企应成为城乡客运市场的主体;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完善企业自身改革;有条件地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确保公交发展与城市土地开发进程相协调;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并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深化和细化。为使苏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适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我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2008年初通过专家论证。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分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古城区4个层次。 三、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苏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资源容量为约束条件,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构建集约、生态、和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和战略目标提供支撑,强化苏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四、规划主要内容: 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建设“一纵三横一环七射四连”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四纵五横”干线网络,五县市之间一级公路通达。 高铁路线在市区北部相城区穿越,高铁站设在相城区胡巷村,距现苏州火车站10km。规划提出苏嘉杭铁路、沪宁城际轨道、苏嘉城际轨道、无锡-常熟-太仓-嘉定城际轨道,苏通城际轨道市域S1线、市域S2B线、无锡硕放机场专线的建设建议。 苏州港远期争取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干线港 内河航道网布局总体上维持“两纵八横”的总体格局。 在全市范围内共规划33个港口,其中主要港口12个,一般港口21个。 规划期内苏州航空应充分利用周边机场的资源,并加快完善与周边机场联系的集疏运通道。 2、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以“井字加环”快速路为骨架,以“八纵八横”共16条组团间主干路形成干路框架体系。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本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路需要根据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调整。仍然维持了市区4条轨道线路的布局方案。 BRT系统在功能上是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升级、延伸和补充,根据苏州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本规划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环一纵”的BRT系统布局规划方案。 常规公交专用道在轨道网和BRT线路基础上,起到加密公交网络的作用,总体上呈现环状、放射状形态。本规划共提出18条公交专用通道。 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及公交线网布设及停车换乘设施要求等,规划一级交通枢纽7处,二级交通枢纽12处,普通交通枢纽28处。 规划公交首末站(含保留及扩建部分)118个,在城市外围地区增设停保场及修理场,共规划了20个公交停保场和修理厂。 在停车设施的供应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苏州市区停车政策供给共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停车调查和需求预测的结果,考虑不同停车政策分区的停车设施供应策略,在2004版停车配建指标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苏州市停车配建标准的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1. (1分)(2019·潍坊)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20dm B . 潍坊市夏季高温约为40℃ C .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D . 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2. (1分) (2019八上·长沙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 .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C . 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 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D . 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要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 3. (1分)如图所示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A .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 都是噪音 4. (1分)(2020·嘉定模拟) 下列光学器具中,主要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 放大镜 B . 近视眼镜 C . 潜望镜 D . 照相机 5. (1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 .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 . 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6. (1分)(2020·珠海模拟) 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 .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 . 水和周围的温度都高于0℃ C . 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 . 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7. (1分)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 . 硬度较小 B . 密度大 C . 隔热性好 D . 导电性好 8. (1分)(2020·乐山)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 B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C . 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 D . 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 9. (1分) (2017八上·福田期中)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 .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 . 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 D .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10. (1分)如图是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A . 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 . 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 . 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ea18976503.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苏州市高新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质量测试(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 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 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以下温度值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5℃ C.苏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苏州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 3.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 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4.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 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5如下图所示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都没结冰 C.都己结冰 D.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6.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坑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坑 B.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坑 C.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坑;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坑 D.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坑;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坑 7.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当你通过蓝色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清晰的红色“E”字 B.几乎看不出“E”字 C.清晰的红底白色“E”字 D.清晰的黑色“E”字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苏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苏州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地域并不广阔的苏州。近年来,随着苏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苏州地方政府加强中心城区辐射功能、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形成完善的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又起着主干作用。 目前线网的规划 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由11条线路组成,包括有轨电车在内总长为 540km,共设车站245座,其中换乘车站70座。按功能等级划分,其骨干线路为5条:3条市郊线,其中S1,S2为穿越中心城区的直径线,是整个线网的基本骨架,S3为布置在市郊的环线,向东与上海市域级线网相衔接;2条市区轨道交通线M1,M2,为贯穿中心城区南北、东西向德两条直径线,连接了最主要的城市活动中心。另有6条有轨电车线,满足未来市区范围内市民的出行需求,对线网内骨干路进行补充。 因此,轻轨的建设拉近了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乡镇区域。同时,沪宁城际跌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拉近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距离,缩短城市之间的往来时间。 苏州轨道交通线网络规划体现了以下原则: 1,特殊城市的针对性,体现了保护苏州古城风貌的原则;2.周边城镇的互动性,体现了长三角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则;3.网络规划的经济性,体现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原则;4.线路覆盖的区域性,体现了适应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5.采用轨道类型的多样性,体现了满足城市交通客流的原则; 6.轨道交通的环保性,体现了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江苏省苏州市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试题

苏州市2020年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卷八年级物理 注意事项: 1.本调研卷选择题共24分,非选择题共76分,全卷满分100分;调研时间100分钟.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3.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调研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 意)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2.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 m/s 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 3.我国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蕴含丰富的热学知识的句子,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4.生活中能经常见到各种光现象,下列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5.苏州街头有一个会说话的交通警示产品,名为“路口智能语音 警示柱”.它在行人绿灯亮起的时候开启语音提示“绿灯亮起 请通行”;在红灯状态下,开启检测模式,当检测到行人闯红 灯行为时,语音播报提示“红灯亮起请勿通行”.检测模式下 检测器检测到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激光 6.拙政园附近,有一家玻璃工艺店,他们可以在室温下用一个管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 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票价听证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准时、快捷、安全、舒适、环保等优势,对支持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完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计划于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围绕运营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票价制定是运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为完成好这项工作,去年以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进行了调研,委托苏州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了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流预测,委托本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了成本监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

通发展政策、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价关系、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总体水平、苏州轨道交通的特点等因素,研究制定了苏州轨道交通票价初步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江苏省价格听证目录》的有关规定,现将方案提交听证。一、苏州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及其特点苏州轨道交通线网概况苏州轨道交通自2007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 1 划到2015年前后建成1、2、4号线及4号线支线;到2020年前后,建成两横两纵的“井”字型骨架网络,线网规模达到公里,站点126个。表1 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时间表线路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号2号2东延4号4支线3号 1. 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1号线概算总投资亿元,计划于2012年5月开通试运营。线

苏州市2016-2017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有答案

2016-2017学年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跳动的频率为90次/秒 B.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4.5 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原因是() 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 C.超声波的频率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大于20 000 Hz D.超声波的频率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小于20 Hz 4.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熔化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凝固现象 5.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6.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7.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 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 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 .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 .新华大街 D .天上飞过的小鸟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0.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2016.3.7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一、项目名称 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二、规划背景 苏州轨道交通S1线是《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2)》确定的近期建设线路,连接苏州市与昆山市,起点与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终点站夷亭路站衔接,止于昆山花桥镇,与上海11号线衔接。线路连接苏州工业园区、沪宁城际阳澄湖站、昆山主城区、沪宁城际花桥站、陆家镇和花桥镇。轨道交通S1线全线总长41km,共设车站28座,其中昆山境内36.5km,26座车站。计划2016年12月底开工,2021年底试运营,工期60个月。 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建立起轨道交站点周边完善的一体化换乘体系,形成轨道与常规地面交通方式的高效换乘,以地下空间和地面换乘设施为抓手,因地制宜,凸显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为轨道开通后与地面交通的换乘提供了有效保障。 随着轨道交通S1线方案的基本稳定,相关的衔接换乘规划设施规划也应抓紧开展,以保障项目较为充分的研究周期,并争取换乘设施与轨道交通主体建设同步开展,从而保证轨道开通运营后与地面交通换乘衔接的顺畅,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 三、规划范围与年限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涵盖轨道交通S1线经过的昆山境内的26个站点。 (2)规划年限:规划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其中初期面向轨道开通初年2022年,保证轨道开通后的正常运营;近期为轨道开通后3年即2024年,为轨道建成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远期为轨道开通后10年即2031年,为运营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四、规划依据 1.《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昆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昆山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合规划及技术指引》 4.《昆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苏州轨道交通S1线预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报告》 6.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工程设计成果 7.昆山市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8.相关政策文件及其他专项规划研究成果 9.沿线地形图和影像图 五、主要规划内容 1.项目概述 界定项目的规划研究范围和期限,明确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梳理项目研究主要依据的上位规划,各类行业规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2.轨道交通S1线沿线地面用地及交通现状 分析轨道交通S1线线路的技术指标以及建设计划等情况;调查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现状用地布局、道路设施、公交首末站及停靠站、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出租车上下客点、慢行设施;调查轨道沿线现有公交线路资源配置情况;诊断轨道沿线现有地面交通设施和公交线路配置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和经验启示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交通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建设实践成果资料,提出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和建设重点。

永宁县望远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镇性质 (5) 第四章城镇规模 (5)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 (7) 第二节城镇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8) 第一节居住用地 (8)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9) 第三节工业用地 (11) 第四节仓储物流用地 (11) 第七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一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12) 第二节城镇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三节城镇道路规划 (13) 第八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九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6) 第三节雨水设施规划 (16) 第四节供电设施规划 (17)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7)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17)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18) 第九节城市防灾规划 (19)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1) 第十二章附则 (21)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2) 附表二:现状用地汇总表 (22) 附表三: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23) 附表四:规划用地汇总表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本次规划的主要背景 1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 2 永宁县城进入全面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 3 望远镇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条规划依据 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永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参考《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专题研究,遵从银川市和国家的规划法规、条例。 第三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4-2019年; 远期20l9-203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斋堂镇域行政管辖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为887.4公顷。 镇域定位:银川市的外围组团,以医药、生物工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农业为主的新型工农业综合园区。 镇中心区定位: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市望远组团的经济中心。 第五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望远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望远镇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20八下·静安期中) 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 . 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多 B . 功率小,物体做功不一定慢 C . 功率越小,物体做功越多 D . 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快 2. (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2020·韶关模拟) 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A . 夏天雨后,丹霞山的停车场积水被晒干——蒸发 B . 夏天清晨,新丰云髻山的雾——汽化 C . 冬天,乳源云门禅寺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D . 寒冷的冬天,坪石金鸡岭山上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4. (2分) (2018八上·南京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传播速度变小 B . 声波和光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只是传播速度最小 D . 声波和光波遇到障碍物时都会发生反射现象 5. (2分) (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 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路边树木 B . 远处高山 C . 公路路面 D . 公交车 6. (2分)(2018·丰台模拟)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确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手术剪子 B . 修眉剪刀 C . 手工剪刀 D . 园艺师剪刀 7. (2分) (2019九上·台儿庄期中) 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 . 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C .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D .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8. (2分)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