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苏州2010年各区市GDP

1、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5月正式启动,行政区域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5.49万人。
2010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1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0.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8.19亿美元,其中出口343.19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2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70元。
2010年,园区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重要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全市90%的银行分行落户园区,环球188等地标工程竣工,总投资30亿美元的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获国家批准,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落户园区。
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2、高新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行政区域面积2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57万人。
下辖浒墅关、东渚、通安3镇,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道办事处和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
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1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1亿元,工业总产值210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4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39.91亿美元。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6%。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功引进一批光伏产业项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制造业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3%。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3、吴中区吴中区位于苏州南部,全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拥有太湖水域面积14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04万人。
吴中区是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诞生地,拥有东山雕花楼、光福核雕等吴文化物质、非物质遗产各上百项。
2010年,吴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3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9元。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78000
76000
74000
72000
70000
68000
66000 户籍人口
1999 73045
2000 73134
2001 73190
2002 74319
2003 75947
2004 77158
2005 78301
2006 80114
2007 82860
2008 84159
增长总体平稳,近期略有加快 1994-2008年,年均增长27.7‰,2005-2008年,年均增长29.5‰。
在木渎镇就业 的暂住人口, 127508, 52%
工作在木渎镇以外区域的暂住人口就业分布
其他区域 10% 横泾 2% 胥口 3%
苏州工业园区 10%
苏州高新区 75%
13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分析
从业构成:以务工为主
暂住人口从业构成以从事第二产业为 主,占70%
暂住人口从业构成
其他(含待业、无业) 17%
西金天姑尧灵香翠花白同胥下 跨山平苏峰岩溪坊苑塔春江塘 塘 1118553352321 1107840043358 6118909824464 909
表: 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
图: 集宿区
暂住地点
私房出租屋
集中住宿
集宿区
其中
建筑工地
其它住地
总计
人数(人)
152513
23783
21895
区域
工业用地 (公顷)
吴越溪中中心城区、997.52
郭巷街道 横泾街道 香山街道 光福镇 金庭镇 东山镇 木渎镇 胥口镇 临湖镇 甪直镇
木渎
25
中心城区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1.总体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龙头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区域空间发展趋势推断
生态绿心,区域中轴, 江海两带,产业斑块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
86版总规——以保护为主题的“假山假水,城中园”; 96版总规——以发展为主题的“真山真水,园中城”; 本版总规——以促进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 天堂”。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人才辈出--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缺乏 兼容并蓄--创造性缺乏 天人合一--城市快速扩张对自然造成破坏 诗意栖居--不再是适宜居住的城市,诗意从何谈起?
苏州传统人文特质退色
“新、智、容、精、宜、雅”等苏州的传统人文特质退色。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汇报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05.5
市区
常熟
张家港
2024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4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我国政府提出的人类住区发展行动计划(1996~2010),其2010年的目标是( )。
A.城镇每户有一处住宅,人均使用面积16㎡B.城镇每户有一处使用功能基本齐全的住宅,人均使用面积20㎡C.城镇每户有一处使用功能基本齐全的住宅,基本达到人均一间住房D.城镇每户有一处住宅,并有较好的居住环境【答案】 C2、下列哪位设计师最擅长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木材?( )A.阿尔瓦·阿尔托B.维克托·霍尔塔C.汉斯·霍莱茵D.理查德·迈耶【答案】 A3、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下列哪项不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规划要求?()A.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B.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C.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D.城市设施经济合理【答案】 D4、某人防工程的二等人员掩蔽所,掩蔽总人数为1800人,男女掩蔽人数比例为1:1,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规定,其男女厕所设置便桶的最少数量分别为( )。
A.18厕位,23厕位B.20厕位,25厕位C.23厕位,25厕位D.25厕位,25厕位【答案】 A5、下列可采用二级防水的空间是()。
A.汽车库B.变配电室C.人防指挥部D.自行车库种植顶板【答案】 A6、居住区绿地率的概念是:( )A.居住小区用地范围内公共使用的绿地的总和占居住用地的比率(%)B.居住区用地面积与居住区内小块集中绿地面积之比(%)C.城区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D.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答案】 D7、在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 )。
A.1%~3%B.5%~10%C.10%~12%D.12%~15%【答案】 A8、展览馆下列哪种空间组合易产生人流流线交叉?()A.串联式B.串联兼通道式C.放射式D.综合大厅式【答案】 C9、对下述赖特设计的建筑按年代的先后排序()。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简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从一九九三年起组织进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历时三年多,经市委、市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公开展示向广大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于一九九六年底完成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成果的编制工作。
目前,该规划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并上报建设部、国务院审批,该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图集、专题报告四部分的内容。
按照《城市规划法》,经国务院批准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将成为法定文件贯彻实施。
从此深圳市城市规划进入一个领导支持、公众参与、人人知法守法的新时代。
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城市规划界的专家、学者、领导、科技人员,对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个方面不断认识,不断调整,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工作名符其实地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在创造世人瞩目的深圳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副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和卓越的贡献。
制订规划的过程纲要阶段1993年6月,市政府决定对《深圳市经济特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994年4月,《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修编)纲要》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获原则通过。
1994年7月,市第六次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1995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纲要》,并呈报省政府审议。
1995年11月,市政府邀请国内外规划专家举行了“深圳市城市规划咨询会”,对《纲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要求将总体规划尽快从“纲要”阶段转入“成果”阶段。
成果阶段1996年2月,开始进行总体规划成果阶段的全面编制工作,到6月底完成了28个专题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初稿)和图则。
1996年6月10日,总体规划成果分别提交市人大、政协、政府各部门和各区政府讨论,并组织了公开展览征询市民意见。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保护原则和方法论述
01
保护优先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 方针,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 保护。
整体性原则
02
03
可持续性原则
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 整体性保护,维护历史风貌的完 整性和原真性。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注 重其可持续发展和活化利用,实 现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
传承和弘扬苏州特色文化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智能交通合作,实现区域交通 协同管理和优化。
05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与均等化
Chapter
教育设施布局优化
均衡布局
根据人口密度和区域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幼儿 园等教育设施的分布,确保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提升质量
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校硬件和软件水平, 提升教育质量。
多元特色
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教育机构,满足 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
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交通体系
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 系,提升城市交通运行 效率和便捷度。
强化生态空间保护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 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 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理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原则
在城市规划中贯彻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和自然资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和幸福感。
完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
在新城和副中心建设中,注重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 高城市运行效率。
产业园区布局调整
产业园区整合提升
对现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和 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
在产业园区布局调整中,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引导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
苏州总体规划

苏城总体规划总体规划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
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
4.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
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
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5.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6、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
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古城区我印象中的苏州,除了古色古香的街坊,精巧雅致的园林,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韵,而苏州的城市规划也同样令我惊喜。
在古城区,站在六七层的“高楼”上,就可以“一览众‘楼’小”了。
我了解到,古城区的建筑是限高的,最高建筑不能超过24米。
建设部关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的批复-建规[1999]233号
![建设部关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的批复-建规[1999]2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b98f0c9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c.png)
建设部关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的批复正文:---------------------------------------------------------------------------------------------------------------------------------------------------- 建设部关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的批复(建规[1999]23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要求审批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的请示》(浙政发(1998)5号)收悉。
修订后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现批复如下:一、你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规划》的实施要与你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相结合,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增强城市功能,完善城镇体系,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在国家城市发展方针的指导下,针对你省城镇发展的实际状况,按照《规划》提出的“强化省域中心城市功能,扶植、培育和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提高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水平”的省域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方针,进一步增强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沿海平原地区城镇的枢纽作用,带动内陆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沿海地区、浙赣铁路和金温铁路沿线以及浙西和浙南山地丘陵等内陆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城镇空间发展基本思路,根据各自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逐步形成各类城镇功能明确、分布合理、发展协调的省域城镇体系。
三、要重视小城镇发展建设。
要依据《规划》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引导,抓好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推动农村居民点和乡镇企业的合理集聚;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一哄而起,严格控制沿公路两侧的开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将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传统的现代城市。
规划范围Array城市规划区范围2014.7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
2005年:城市人口149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
里。
2010年:城市人口185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87平方公
里。
城镇体系
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形成职能、结构恰当,布局合理,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的城镇网络。
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
苏州市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市区辐射功能。
全市统一规划,区域合理分工,促进优化组合,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产业空间配置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
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卫星城镇烘托的“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
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内容包括:控制古城容量,改善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