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2013统计学活页

南京财经大学2013统计学活页
南京财经大学2013统计学活页

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 根据有关汽车信息数据集ex3_1,(1)按“产地”计算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不考虑权数),回答问题。(2)按“汽缸数”计算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不考虑权数),回答问题。(3)按“产地”和“汽缸数”交叉分类计算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保留两位小数),作出标准的统计表。

问:(1)哪个产地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最多______________;

哪个产地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最少______________。

(2)汽缸数为4的车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为__________;

汽缸数为8的车平均每加仑油可行走的英里数为__________。

2. 根据有关1995年各国信息数据集ex3_2,(1)将所有国家按“地区类型”进行分类,回答问题;(2)将各国人口分为5组,生成新变量“人口类型”:500万人(不包括500万)以下为特小国;500-1000万人(不包括1000万)为小国;1000-5000万人为中等国家;5000-1亿人为大国;1亿人以上为特大国,回答问题;(提示:用Excel帮助功能学习IF函数的用法)(3)按“人口类型”和“地区类型”交叉分类计算平均人均GDP(不考虑人口权数,保留到整数),作出标准的统计表。

问:(1)拉丁美洲有__________个国家;OECD有__________个国家。

(2)特大国有________个国家,占所有国家个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

特小国有________个国家,占所有国家个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

3. 四位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小组,用一周的时间销售各类报纸与杂志。根据四人的销售记录

ex3_3_1~ex3_3_4,汇总出各类报纸与杂志的销售量。问:

(1)“扬子晚报”在一周中销售总量是_________,

(2)“扬子晚报”周一的销售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3)“读者”在一周中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

(4)“读者”周一的销售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5)四位同学在一周内共销售了多少报纸与杂志?________

(6)哪天销售的报纸与杂志的总量最多?________,销售了多少?________

4. 根据数据集ex3_2,用Excel绘图功能分别绘制条形图和饼图以反映1995年人口类型数据。手绘出统计图的大概形状。

5. 根据数据集ex3_4提供的1952-2009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绘制趋势图。根据Excel作出的图形,手绘出该趋势图的大概形状。(请大家用折线图和散点图分别作图,考虑一下对于我们给出的资料,应该用哪个作图功能是正确的。)

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在某地区随机抽取120

要求:(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平均数;(2)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

(本题用马克威比较方便)

2

要求:(1)计算该公司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2)计算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

3.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都要求进行两项能力测试。在A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

中得了425分。与平均分相比,该位应试者哪一项测试更为理想?

4.一种产品需要工人组装,现有3钟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了15个工人,分别用这3

(学习如何把word中的数据复制到excel中)

你准备用那些统计量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请把这些统计量的具体数值计算出来,并列表表示。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试说明理由。

5.打开ex4_5,其中有20个数据。

要求:(1)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2)比较三种平均数的大小;(3)将这组数据减少10、增加10,计算新生成的两组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4)将这组数据乘以10、除以10,计算新生成的两组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6.打开ex4_6,其中是经济学专业2个班级的微积分的期末考试成绩。要求:

(1)计算这个专业微积分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用工具“描述统计”);

(2)分别计算这两个班级微积分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用工具“描述统计”);(3)分别统计并做表列出两个班级各档分数的次数(用函数“Frequency”)与所占比重、列出向上、向下累计的次数与频率。

7.打开ex4_7,其中是2005年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求计算各项指标、选择答案:(1)江苏省52个县市的平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多少元?

A. 20725 B. 18674 C. 15721 D. 19711 E.85124

(2)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是多少?

A. 36023 B. 11969 C. 9837 D. 5632 E. 21773

(3)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中位数是多少?

A. 6923 B. 4292 C. 13119 D. 5798 E. 14992

(4)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偏态系数是多少?

A. 0.55 B. -1.23 C. 2.56 D. 2.48 E. -0.10

(5)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峰度系数是多少?

A. 8.92 B. -5.28 C. 2.02 D. 6.57 E. -0.54

(6)江苏省52个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全距是多少?

A. 10964 B. 108647 C. 108586 D. 32948 E. 25124

(7)根据斯透奇斯规则对52个县市数据进行分组,组数是多少?

A. 9 B. 5 C. 7 D. 6 E. 8

(8)若采用等距数列,根据组数和全距的关系,确定的组距是多少?

A. 18500 B. 16300 C. 29400 D. 17000 E. 23200

(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600~36900元之间的县市个数是多少?

A. 35 B. 8 C. 5 D. 6 E. 20

(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于20600元的县市个数占全部县市比例是多少?

A. 32.7% B. 20.2% C. 25.0% D. 15.6% E. 28.8%

第五章 参数估计

1. 一农场种植苹果用于生产果冻,假设苹果的甜度为X ,服从正态分布),(2

σμN ,从30辆卡车苹果中,随

机抽取样本,每辆车取一个,然后测量甜度,结果存放在ex5_1中,分别用t 统计量和z 统计量求出苹果平均甜度μ的90%、95%、95.45%、99%和99.73%置信区间,并观察比较两者区间的大小。 (注意学习Excel 中的函数 TINV 和 NORMSINV )

2.X 和Y 分别表示下肢瘫痪和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液容量,单位ml ,假设X 服从),(21σμN ,Y 服从

),(2

2σμN 。某医院在1天中对X 做了7次观测,对Y 做了10次观测;在一周内对X 做了38次观测,对Y 做了31次观测,数据保存在ex5_2中。(1)根据1天的资料,求21μμ-的95%置信区间; (2)根据1周的资料,求21μμ-的95%置信区间。请用两种方法做,并比较结果。

3. 南京财经大学欲对学生的每月的消费支出进行调查,从200个班级中按不重复抽样方式随机抽取20个班级作为样本,登记20个班级全体同学的每月消费支出,数据保存在ex5_3中-第一种情况。请以90%的置信水平推断学校学生月消费支出的可能范围。若被抽中的20个班级,不是登记所有学生的支出,而是再从每个班级中抽选30人进行登记,数据保存在ex5_3中-第二种情况,请仍以90%的置信水平推断学校学生月消费支出的可能范围。

4.在一项政治选举中,一位候选人在选民中随机地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是351名投票者中有191人支持他,求全部选民中支持他的选民所占比重的95%的置信区间。

5.某企业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这批产品的总数为5000件,过去几次同类调查所得的产品合格率为93%、95%和96%,为了使合格率的允许误差不超过3%,在99.73%的概率下应抽查多少件产品? (提示: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分别计算)

6. 数据库ex5_6中存放着从某公司所有职工中随机抽取的412人调查每月工资收入状况的调查数据。 (1) 被调查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 )。

A .2198.2 B. 2541.1 C. 2961.5 D. 2847.5 (2) 被调查职工的月工资收入的标准差( )。 A. 840.2 B. 846.8 C. 824.5 D. 837.1

(3) 月收入在2500元及以上职工人数有( )人。 A. 152 B. 261 C. 153 D. 260

(4) 以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该公司职工月平均工资所在的范围是( )。 A. 2887-3051 B. 2787-3081 C. 2868-3151 D. 2878-3045

(5) 以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月收入在2500元及以上职工占全部职工中的比重所在的范围是( )。 A. 58.6%-68.1% B. 57.8%-69. 7% C. 57.8%-65.2% D. 51.8%-65.5%

7.技术人员要比较两种零件的长度,以X 和Y 分别表示零件甲和零件乙测量的结果,1μ和2μ分别表示X 和Y 的均值;研究者对这两种零件分别测量了60个零件(注意:此为大样本情形),数据存放在数据库ex5_7中。 (1) 以90%的置信水平推断零件甲平均长度1μ的范围是( )。 A. 5.1-5.9 B. 5.6-5.9 C. 5.2-5.6 D. 5.4-5.8 (2) 以90%的置信水平推断零件乙平均长度

2μ的范围是( )

A. 7.9-8.3

B. 7.1-8.9

C. 7.3-8.8

D. 7.6-8.9 (3) 以90%的置信水平确定两种零件长度之差

21

μμ-的置信区间是( )。

A. 2.2-2.8

B. 2.4-2.9

C. 2.0-2.3

D. 2.6-3.4

第六章 假设检验

1.从2011年的新生婴儿中随机抽取100名,测得其平均体重为3180g ,样本标准差为250g 。在过去的十年,统计资料显示新生婴儿的平均体重为3140g 。

(1)问现在的新生婴儿的体重是否有显著变化(05.0=α)? 请用t 统计量。

(2)如果将样本量增加到200名,测得的指标不变,再问现在的新生婴儿的体重是否有显著变化(05.0=α)? 请分别用t 统计量和z 统计量,并观察两者的差别。

(3)如果将显著性水平提高到01.0=α,(2)的结论又如何?

2.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假定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已知所在市参考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平均为450分。随机抽查了我们学校25名参考学生的成绩,数据在ex6_2中。问:(1)我们学校四级考试的成绩是否和所在市的成绩显著不同;(2)我们能否认为我校学生四级水平显著高于所在市的水平;(3)我们能否认为我校学生的四级水平显著低于所在市的水平。(05.0=α)

3.检查一批保险丝,假设熔化时间服从正态分布,甲、乙两学生分别抽取16根保险丝,记录下在通过强电流后熔化所需时间(秒),数据在ex6_3中。(1)分别用甲、乙两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检验,能否认为这批保险丝的平均熔化时间不小于63秒(05.0=α)?

(2)把两个学生的数据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大样本进行检验,能否认为这批保险丝的平均熔化时间不小于63秒(05.0=α)? 4. 某企业声明有50%以上的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满意。假如你是某调查公司是实习生被要求随机调查500名消费者,你花了二天的时间收集了资料,数据存放在ex6_4中。请问在500名被调查者中有多少人对该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满意的?(提示:用countif 函数) 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调查结果是否支持企业的自我声明。 如果要支持企业的声称,样本中至少要有多少人是“满意”的(05.0=α)?

5.南京财经大学某教师去年所授4个班共207人的“统计学”课程平均成绩为82分。今年该教师进行了本课程较成功地教学改革,于是声称今年自己所授3个班共154人的该课程平均成绩将比去年高。现在要求你对该教师的声称进行假设检验 (05.0=α)。ex6_5是今年该教师所授本课程3个班级中随机抽取的已批阅36份学生试卷(假设考试已结束)。 (1)你所选取的原假设最好是 ( )

A. u ≤82

B. u ≥82

C. u<82

D. u>82

(2)你计算出的t = ( )

A. 1.711563

B. 0.6998

C. 0.7417

D. 1.798658

(3)你计算出的p —值= ( )

A. 0.050121

B. 0.3014

C. 0.040351

D. 0.2443

(4)你得到的结论是 ( )

A. 不能拒绝u ≥82

B. 拒绝u<82

C. 不能拒绝u ≤82

D. 接受u>82

(5)若选用α=0.01,你得到的结论是 ( )

A. 不能拒绝u ≥82

B. 无理由拒绝u ≤82

C. 拒绝u<82

D. 接受u>82

6. 某教师今年“统计学”课程授课对象为经济学专业(代号1)158人和贸易经济专业(代号2)203人。从该课程期中考试情况看,学生均分前者高于后者2分。该教师声称,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均分前者会高于后者。现在要求你对该教师的声称进行假设检验 (α=0.01)。ex6_6存放着经济学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期末考试成绩36个学生的样本资料。假定两个专业学生考分的总体方差相等。 (1)你所选取的原假设最好是 ( )

A. u1-u2≥0

B. u1-u2>0

C. u1-u2<0

D. u1-u2≤0

(2)你计算出的t = ( )

A. 2.6837

B. 3.7756

C. 3.0021

D. 2.4438

(3)你计算出的p-值= ( )

A. 0.0052

B. 0.0045

C. 0.0063

D. 0.0036

(4)你得到的结论是 ( )

A. 拒绝u1-u2≥0

B. 拒绝u1-u2≤0

C. 无理由拒绝u1-u2≤0

D. 无理由拒绝u1-u2<0

(5)若选用α=0.05,你得到的结论是 ( )

A. 无理由拒绝u1-u2≤0

B. 接受u1-u2≤0

C. 接受u1-u2>0

D. 拒绝u1-u2≥0

第七章方差分析1.根据下表数据,检验超市位置对销售额是否有显著影响(α=0.05) 。

(1)本题的原假设是什么?若成立表示什么意思?

(2)列式计算均方MSA及MSE各为多少?

(3)列出计算结果并说明超市位置对销售额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2.有4个品牌的手机在五个地区销售,不考虑品牌和地区的搭配对销售量产生的新效应,每个品牌在各地区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分析不同品牌和销售地区对手机的销售量是否有显著性影响?(α=0.05)。

(1)列出计算结果,不同品牌对手机销售量有影响吗?

(2)列出计算结果,不同地区对手机销售量有影响吗?

3.比较3种化肥(A 、B 两种新型化肥和传统化肥)施撒在三种类型(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土地上对作物的产量情况有无差别,将每块土地分成6块小区,施用A 、B 两种新型化肥和传统化肥。收割后,测量各组作物的产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化肥、土地类型及其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作物产量有影响吗?(α=0.01)

4.五商店以各自的销售方式卖出新型健身器,连续五天各商店健身器的销售量如ex7_4所示。销售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具有方差齐性(α=0.01),问: (1)该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是: A .

5321......μμμμ==== B .5321......μμμμ≠≠≠≠

C .

5321,......,,,μμμμ不全相等 D .5321,......,,,μμμμ全不相等

(2)水平间离差平方和SSA 的自由度是:

A .4

B .20

C .24 D. 46

(3)检验统计量为:

A . 240.34

B . 61.626

C .4.43069

D .3.9

(4)结论是:

A .5种销售方式法有显著性差别 B. 5种销售方式无显著性差别 C. 无法判断 D. 5种销售方式均值相等

(5)如果想知道具体哪些销售方式有差异可采用什么方法? A. 方差分析 B. 假设检验 C. 回归分析 D.多重比较

5.某商品不同的装潢(因素A ),在五个地区(因素B)销售。销售资料如ex7_5所示。销售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具有方差齐性,假设两因素无交互作用(α=0.05)。问:

(1)对地区因素,该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是: A .

5321......μμμμ==== B .5321......μμμμ≠≠≠≠

C .

5321,......,,,μμμμ不全相等 D .5321,......,,,μμμμ全不相等

(2)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是:

A . SST = SSA + SS

B B .SST = SSA + SSE

C . SST = SSA + SSB + SSE

D .SST = SSA + SSB + SSAB + SSE

(3)水平间离差平方和SSA 的自由度是:

A .4

B .2

C .14 D. 8

(4)装潢因素的检验统计量为:

A . 1.7019

B . 1.3206

C .3.8378

D .4.4589

(5)结论是:

A .5个销售地区有显著性差别 B. 不同装潢有显著性差别

C. 无法判断

D. 不同地区及不同装潢对销售影响均不显著

6. 一家超市连锁店进行了一项研究,想确定超市所在地的位置(因素A )和竞争者的数量(因素B )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销售额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将超市位置按商业区、居民小区和写字楼分成三类,并在不同位置分别随机抽取3家超市,竞争者数量按1个、2个、3个和三个以上分四类,获得的年销售额如ex7_6所示(α=0.05)。问:

(1)对位置因素,该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是: A .

321μμμ== B .321μμμ≠≠ C .321,,μμμ不全相等 D .321,,μμμ全不相等

(2)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是:

A .SST = SSA + SS

B B . SST = SSA + SSE

C .SST = SSA + SSB + SSE

D . SST = SSA + SSB + SSAB + SSE

(3)水平间离差平方和SSB 的自由度是:

A .2

B .3

C .6 D. 24

(4)A 因素的检验统计量为:

A .35.7714

B . 14.8920

C .3.2838

D .3.4028

(5)结论是:

A .超市的三个位置没有显著性差别 B. 竞争者个数多少没有显著性差别 C. 交互作用对销售没有显著性影响 D. 两因素及交互作用对销售均有显著影响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其单位成本数据如下:

(1)绘制产量与单位成本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05.0=α),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3)以产量为自变量,单位成本为因变量,拟合直线回归方程,并对方程和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2.下面是某年7

(1)画出相关图,并判断人均GDP 与人均消费水平之间对相关方向;

(2)计算相关系数,指出人均GDP 与人均消费水平之间的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

(3)以人均GDP 为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拟合直线回归方程;

(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yx

S ;

(5)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05);

(6)在95%的概率保证下,求当人均GDP 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的置信区间。

3. 经过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水平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现对某地区的家庭进行抽样

调查,得到样本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y表示家庭书刊消费水平(元/年),x表示家庭收入(元/月),T表示户主受教育年数。

(1)以y为因变量,x与T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2)对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

(3)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4.假设某企业在15年中每年的产量Y(件)和总成本上X(元)的统计资料如下所示。试拟合以下总成

本函数:t

t t t t x x x Y εββββ++++=332210

统计学习题活页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 根据数据集03,按“性别”和“教育程度”计算相应的平均工资。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用Excel操作所得出的结果。 按“性别”和“教育程度”分类的平均工资 答:(1)男性的平均工资为41283.90;女性的平均工资为26037.59。 (2)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受教育年限为8年的女性;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受教育年限为19年的男性。 2. 根据数据集03,按“教育程度”和“性别”计算2007年考核时各个档次的人数。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按“教育程度”和“性别”分类的2007年考核为“优”的人数。 3. 根据王小毛、吴燕燕和朱青新三人的一年的销售记录,汇总出各种产品的销售量。答:

(1)一月份A产品的销售总量是486,其原始资料共有四笔:王小毛123,吴燕燕123,95,朱青新145 (2)八月份F产品的销售总量是24,其原始资料共两笔:王小毛12,吴燕燕12 (3)十一月份F产品的销售总量是22,其原始资料只一笔:王小毛22 4. 根据数据集01中C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绘制1952-2006年GDP的趋势图。根据Excel作出的图形,手绘出该趋势图的大概形状。 5. 仿照例题3.3,根据数据集01中的相关资料,编制1953、1963、1973、1983和1993年的饼图,比较这六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状态,并根据这六年的资料绘制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根据Excel作出的图形,手绘出1953年的饼图和六年的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的大概形状。 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 (2)(分) 2.(1)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2)实际优质品率: 3.(1) (2)乙菜场比甲菜场平均价格高0.16元,原因是销售结构不同,乙菜场价格高的蔬菜销售的比重占得较大。 4.(1);; (2) (3)、(4)原数列原数列+10 原数列-10 原数列×10 原数列/10

2012-2013-02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 √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A. 中位数 B. 均值 C. 四分位数 D. 极差 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A. B.

南开大学2011年统计学试卷(A卷)汇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10级《统计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学号: 姓名: 专业: 年级: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共计10分,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对某地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 A .商业网点的所有从业人员 B .每一个商业网点 C .所有商业网点 D .每一个从业人员 2. 下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B .学生按成绩分组 C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3. 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 .意义不同 B .计算条件不同 C .计算结果不同 D .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4. 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 ) A .(115%÷110%)-1 B .115%÷110% C .(115%×110%)-1 D .15%÷10% 5. 工人的平均工龄第一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 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 A .8年 B .7.55年 C .32.5年 D .7.8年 6. 某企业2001年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则该厂年产品成本( ) A .减少了 B .增加了 C .不变 D .同比 7.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甲车间:件件,.65 70==σx ,乙车间: 件件, 6.3 90==σx ,请问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比较大? ( )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 .两个车间一样大 D .无法做比较 8.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 A .(102%×105%×108%×107%)—100% B .102%×105%×108%×107%

南京财经大学在线考试统计学3

在线考试 统计学第三套试卷 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答题答案:C) A、质量指标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环比指数 2、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答题答案:C) A、7% B、10% C、7.10% D、15% 3、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答题答案:D) A、必须用Q1P1 B、必须用Q0P0 C、必须用Q0P1 D、前三者都可用 4、某企业生产费用总额比上期增加50%,产量增加35%,则单位成本(答题答案:B) A、增加15% B、增加11.11% C、降低90% D、降低10%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一般采用(答题答案:C) 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 6、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答题答案:D)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 7、平均指标指数对比的两个指数都是(答题答案:A)

A、平均指标 B、平均指数 C、总量指标 D、相对指标 8、当自变量按一定数量变化时,因变量随之等量变化,则两变量存在(答题答案:A) A、直线相关系数 B、曲线相关系数 C、负相关系数 D、正相关系数 9、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则两变量之间是(答题答案:B)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曲线相关关系 D、直线相关关系 10、圆的面积志半径之间存在着(答题答案:C) A、相关关系 B、因果关系 C、函数关系 D、比较关系 1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变量的性质要求不同,回归分析中要求(答题答案:A) 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以上三个都不是 12、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答题答案:D) 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 B、绘制相关表 C、制作散点图 D、计算相关系数 13、在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答题答案:C) A、当x增加一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当x增加一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当x增加一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14、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答题答案:C) A、因变量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自变量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C、因变量回归估计值准确性的指标 D、因变量实际值准确性的指标 15、反映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答题答案:B)

扬州大学2013年统计学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1、3个学派 1)政治算术学派(英) 威廉·配第代表著作《政治算术》1676年发表。 2)国势学派(德)“有名无实”的学派。 海尔曼·康令开始在大学以“国势学”为题讲一门课程。 阿亨瓦尔1749年出版《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中,首次使用了“统计学”的名称 3)数理统计学派 比利时的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 2、统计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 3)统计分组法4)模型推断法 4、统计的基本过程 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 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 5、统计的职能:信息、咨询、监督 6、统计总体: 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7、标志与指标的关系 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联系: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8、统计指标的特点:可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9、统计指标的分类: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大小、数量多少或工作总量多少的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10、变量的分类: 变量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性变量和离散性变量。 变量按其性质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5)制定调查的组织工作计划 2、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分: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的连续性不同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4、重点单位:是指在全部单位中只是较少一部分,但其标志值之和在所研究的总体单位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的总体单位。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分组: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3、统计分组的作用:1)可以区分现象质的区别 2)可以分析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结构特征 3)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频数分布:在统计分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以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配 5、分布数列(分配数列、频数分配):将各组别与次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6、统计表的构成:1)从形式上,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组成 2)从内容上,由主词栏、宾词栏组成

东南大学统计学试卷

《统计学》试题(答案) 姓名学号得分 一.释下列概念: 1. 相对指标 2. 统计指数 3. 平均指标 4. 报告期 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一种特殊的相对数,用以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完成某种经济活动并且报告活动成果的时期 二. 填空: 1.统计一词含有__统计工作__、__统计资料_ 和__统计学__三层含义。 2.统计分组标志分为__品质标志_和__数量标志__两种。 3.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_总体单位总量_ 和_总体标志总量,按其指标所 示的时间状况可以分为_时期指标__ 和__时点指标_,外贸商品收购额为_时期指标_,实际利用外贸总额为_时期指标_。 4.动态平均分析指标有_平均发展水平_、_平均发展速度_和_平均增长速度_三种。 三.单项选择题: 1. 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时,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 2 ) (1)系数(2)成数(3)倍数(4)百分数 2. 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2) (1)国民生产总值(2)人均粮食拥有量(3)单位产品成本(4)劳动生产率。 3. 反映总体某一指标的绝对离散程度的是( 1 ) (1)全距(2)标志变异系数(3)回归标准差(4)相关系数 4.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8%,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 4)。 (1) 160%(2) 128%(3) 108%(4) 103% 5. 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4)之和。 (1) 中间投入十增加值 (2) 总消费十总投资十出口 (3) 折旧十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营业盈余 (4)居民消费十社会消费十固定资产投资十库存增加十净出口

南财统计学活页(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共933篇 分享站内信统计学习题活页及答案2012年06月20日20:13:59 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 根据数据集03,按“性别”和“教育程度”计算相应的平均工资。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用Excel操作所得出的结果。 问:(1)男性的平均工资为______________;女性的平均工资为_____________。 (2)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哪类人?_____________ 最高的是哪类人?________________ 根据数据集03,按“教育程度”和“性别”计算2007年考核时各个档次的人数。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按“教育程度”和“性别”分类的2007年考核为“优”的人数。 3. 根据王小毛、吴燕燕和朱青新三人的一年的销售记录,汇总出各种产品的销售量。问:(1)一月份A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2)八月份F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3)十一月份F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4. 根据数据集01中C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绘制1952-2006年GDP的趋势图。根据Excel作出的图形,手绘出该趋势图的大概形状。 5. 仿照例题3.3,根据数据集01中的相关资料,编制1953、1963、1973、1983和1993年的饼图,比较这六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状态,并根据这六年的资料绘制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根据Excel作出的图形,手绘出1953年的饼图和六年的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的大概形状。 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一个车间200名工人某日生产零件的分组资料如下: 零件分组(个)工人数(人)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南财统计学活页标准答案

. 上一篇下一篇共933篇 分享站内信统计学习题活页及答案2012年06月20日20:13:59 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 根据数据集03,按“性别”和“教育程度”计算相应的平均工资。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用Excel操作所得出的结果。 问:(1)男性的平均工资为______________;女性的平均工资为_____________。 (2)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哪类人?_____________ 最高的是哪类人?________________ 根据数据集03,按“教育程度”和“性别”计算2007年考核时各个档次的人数。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按“教育程度”和“性别”分类的2007年考核为“优”的人数。 3. 根据王小毛、吴燕燕和朱青新三人的一年的销售记录,汇总出各种产品的销售量。问:(1)一月份A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2)八月份F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3)十一月份F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4. 根据数据集01中C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绘制1952-2006年GDP的趋势图。根据Excel 作出的图形,手绘出该趋势图的大概形状。 5. 仿照例题3.3,根据数据集01中的相关资料,编制1953、1963、1973、1983和1993年的饼图,比较这六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状态,并根据这六年的资料绘制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根据Excel作出的图形,手绘出1953年的饼图和六年的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的大概形状。 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一个车间200名工人某日生产零件的分组资料如下: 零件分组(个)工人数(人) 20 -50 4040 60 50-80 60-70 50 80 70-10 90 -80200 合计 要求:(1)计算工人生产零件的算术平均数;(2)计算工人生产零件的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2007年实际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及产品优质品率资料如 下: 企业实际产量(万件)完成计划(%)实际优质品率(%)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AB卷

分享 一、单选 问题1: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选项一: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2: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 选项一:散点图 问题3:推断统计学研究 选项三: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问题4: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选项一:年龄 问题5: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选项一:原假设 问题6: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选项一:7.1% 问题7: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 选项三:230 问题8: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集中趋势值是() 选项二:众数和中位数 问题9: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选项二:平均误差的程度

问题10: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选项四:国势学派 问题11: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选项四: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问题12: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 选项二:SSA 问题13: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选项二:r=0 问题14: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应为( ) 选项四:0.25 问题15: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二: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问题16:现有某公司2007年各季度在各个地区销售各种产品的情况,数据库的四个字段是:地区、季度、商品、销售额。如果要反映各种商品在各地区和各季度的销售情况,应该绘制()。 选项二:地区、季度和商品的三维透视图 问题17: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选项四: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问题18: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选项四:猪肉销售量与冰箱销售量 问题19: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05%,则表示()。 选项二: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问题20: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选项四:假设检验 问题21: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和极限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选项一:前者高说明后者小 问题22: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 选项二: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统计系-统计学考试题-2012-2013(1)A卷

考试科目: 统计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方式: 闭卷 考生院系: 全校学生 注:本试卷考生可用没有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某项政策的意见,从每个学院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进行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2.某次公务员考试有100万人参加了考试,所有考生成绩的均值为μ,方差为2σ,现准备随机抽取200人作为样本进行初步的成绩分析,其均值为x ,方差为2s ,则有:( ) A .x =μ B . μ=)(x E C .2 )(σ=x D D .2 )(s x D = 3.某公司年底对员工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类,则该计量尺度为(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根据某保险公司投保人缴纳保费(元)的数据绘制的直方图如下,能够较好地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方差 D .极差 5.为了研究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公司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几位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和工作积极性较差的员工进行座谈调查,该调查方式为( )。 A .整群抽样 B .重点调查 C .分层抽样 D .典型调查 6.某设备推销员向某企业推销设备,声称其代理的新设备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次品率(2π),企业对该设备进行考察,从其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若干件进行检测,并与旧设备次品率(1π)比较,若真能显著降低产品次品率则准备购进,此时应建立的假设是( )。 A .121120:,:ππππ≠=H H B .121120:,:ππππ<≥H H C .121120:,:ππππ>≤H H D .121120:, :ππππ≤>H H 7.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可能犯两类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拒绝原假设可能犯弃真错误 B .拒绝原假设可能犯取伪错误 C .不拒绝原假设可能犯弃真错误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6、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7、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那么它们的离散程度就完全相同。() 8、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9、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10、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1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12、据拉氏公式计算指数,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13、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 1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正指标。() 15、如果时间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直线。()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A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 B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C数据资料的搜集手段 D事物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抽象的数量规律 2、要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结构进行调查,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4、在按工人工种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叫: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对资料再分组 D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体系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6、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 四次间隔8年,第四次与第五次间隔10年,这种调查是: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E定期调查 8、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有: A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B专门调查 C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D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E调查资料时效性强 9、时间序列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绝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时点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1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 1、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2、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_______。 3、正确地确定_______和任务是一切统计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5、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水平法两种。 6、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______的对比。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两个平均数是_______。 8、时间数列中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0、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标准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标准差来代替。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统计学-2013—2014学年A卷-332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统计学》期末考试卷(A 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 闭卷 使用学生 2011级国际商务学专业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出卷时间 2013年12月5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答题时字迹要清晰。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 A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B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 .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著性 2.先对总体各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称为(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类型抽样 3.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 准确性原则 B. 随机性原则 C. 可靠性原则 D. 灵活性原则 4.其他条件不变时,置信度越高,则置信区间( )。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是( )。 A .原假设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 B .原假设为真时被接受的概率 C .原假设为伪时被拒绝的概率 D .原假设为伪时被接受的概率 6.用最小二乘法拟和直线回归方程时,其基本思想是使 ( )。 A. ∑-)(y y 最小 B. 2 )(∑-y y 最小 C. ∑-)?(y y 最小 D.∑-2 )?(y y 最小 7.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变异系数 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0元和600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一样的 D.无法判断 9.离散程度测定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差

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科技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统计学试卷(A 卷) 适用班级:人力141-人力145。 注意事项:1.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3.所需A4演草纸(X )张。 题号 一 二 三 合计 合分人签字 分数 50 25 25 100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 、名词解释 参数 分层抽样 离散系数 中心极限定理 参数估计 院(系) _ __ __ __ __ __ __ ____ __ 专业___ ____ ____ ____ __ 班级__ __ __ __ __ __ _ 姓名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准考证号__ __ __ __ __ ____ __ ____ ____ …………… ………………………密… … ……………………… … ……封……………… … … ………………………… 线 …… ………… …… …… … … … ……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统计活动过程 D、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对某企业50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每一名职工 B、每一名职工的工资水平 C、500名职工 D、5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女性是品质标志 B、某人的年龄30岁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指标 D、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A、收集数据资料的重点单位 B、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单位 C、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 D、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单位数的很大比重 7、要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8、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9、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是采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10、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南财统计学活页标准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共933篇 分享站内信统计学习题活页及答案2012年06月20日 20:13:59 第三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1. 根据数据集03,按“性别”和“教育程度”计算相应的平均工资。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用Excel 操作所得出的结果。 问:(1)男性的平均工资为______________;女性的平均工资为_____________。 (2)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哪类人_____________ 最高的是哪类人________________ 根据数据集03,按“教育程度”和“性别”计算2007年考核时各个档次的人数。用标准的统计表表现按“教育程度”和“性别”分类的2007年考核为“优”的人数。 3. 根据王小毛、吴燕燕和朱青新三人的一年的销售记录,汇总出各种产品的销售量。问: (1)一月份A 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2)八月份F 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3)十一月份F 产品的销售总量是_________,其原始资料是: 4. 根据数据集01中C 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绘制1952-2006年GDP 的趋势图。根据Excel 作出的图形,手绘出该趋势图的大概形状。 5. 仿照例题,根据数据集01中的相关资料,编制1953、1963、1973、1983和1993年的饼图,比较这六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状态,并根据这六年的资料绘制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根据Excel 作出的图形,手绘出1953年的饼图和六年的三维百分比堆积柱形图的大概形状。 第四章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一个车间200名工人某日生产零件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工人生产零件的算术平均数;(2)计算工人生产零件的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 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2007年实际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及产品优质品率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该公司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2)计算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 3.甲、乙两个菜场三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

2012-2013-02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页眉内容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 统计学 试卷类别:A 卷□ √ B 卷□ 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 A . 参数 B. 总体 C .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 A . 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 . 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 平均数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 =3,其意义是( )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A. 中位数 B. 均值 C. 四分位数 D. 极差 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