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台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稿网址 http://www.VideoE.cn |《电视技术》第 39 卷第 2 期(总第 455 期)
37
TV 电视中心 CENTER
3)传 统 内 容 管 理 系 统 业 务 流 程 不 能 满 足 全 媒 体 流 程 需求。
新媒体业务系统对内容的流转效率要求时效性更高,需 要更加高效、快捷、灵活的应用流程体系支持内容的汇聚、生 产、发布等各个业务层面。传统的制播流程在原有的全台网 体系下效率较高,但是这种流程只适合传统的制作到硬盘播 出系统的发布,而全媒体发布不仅限于传统硬盘播出,同时 还要在电台、网络电视台、OTT、手机 APP、微博、微信、户外终 端等更多的平台上发布,传统内容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上没 有涉及,如何才能和这些发布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从内容管 理支撑流程上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目前的传统内容管理系 统(或媒资系统)要做这样的扩展代价也比较大,大多数是不 支持这样的流程改变的。
全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内容资源管理必须从系统架构、网 络构架、管理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用户体验、运行维 护、功能扩展等多方面考虑,必须适应全媒体内容快速共享、 多平台应用的特点。
3.1 系统架构设计
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应该采用统一管理平台,按照分层 架构设计,包括基础支撑层、核心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 服务层、应用层,系统架构如图 1 所示。
安全 认证
自动 迁移
待审库
图 3 自动同步资源 自动同步适合互联网抓取,微博、微信内容获取,自动扫 描内容的存放位置,系统自动选定未传输的内容,按照开始 匹配好的栏目或者板块自动迁移过去,迁移成功的内容在待 审库中保存,等待审核。 2)全媒体内容审核 内容审核分为 2 个部分,首先是内容审核,人工的方式 对 待 审 库 中 的 内 容 资 源 进 行 审 核 ,审 核 通 过 后 是 技 术 审 核,这两部分审核都成功后才会保存到用户开始上传时选 择的存放位置。如果内容审核没有通过,则自动删除到垃 圾箱,垃圾箱中的内容到期后自动删除。技术审核没有通 过,需要上传人重新处理时,也可由固定的人员处理,处理 后再次技审,审核通过后内容自动保存到用户上传时选择 的存放位置。 3)全媒体内容保存 审核通过后的内容存放到指定目录,系统将按照目标位 置存储策略进行存储,并将上传成功的消息反馈给上传用 户,整个上传过程用户可通过任务监控实施查看,对上传进 度通过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显示。 4)全媒体内容发布 对于保存在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上的内容资源,平台通 过统一的用户界面进行呈现,有权限的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 使用平台上任何数据资源。平台会通过各种形式将内容资 源在软件窗口中进行展示。 5)全媒体内容检索、浏览 用户登录全媒体内容资源管理平台后根据自身的权限 检索需要的内容,检索出内容后可进行浏览确认。 6)全媒体资源下载(分享) 用户需要的内容可分享到个人空间中,可以将个人空间的内 容分享到平台上进行共享,也可将平台上的内容进行下载使用。
2)应用服务层设计 应用服务层提供流媒体服务、任务调度服务、数据迁移 服务、数据转码服务、检索服务、系统监控服务等,通过这些 服务来支撑应用层的各种操作,包括各种客户端的接入适 配、基于 Web 的视频浏览、音视频格式转换、结构化数据检 索、系统运行状态数据翻译、所有用户提交的各种任务的调 配和处理。 3)应用支撑层设计 应用支撑层包括系统的各项基础数据的管理,并对应用 服务层提供管理支持,还提供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及配置, 通过系统内部的通信协议与数据层和基础支撑层进行通 信。包括平台人员信息管理、栏目信息管理、文件信息管理、 权限管理、用户统一登录认证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组群管 理、数据统计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 4)核心数据层设计 核心数据层是平台保存节目资源、数据信息的核心资源 层,提供数据安全服务、备份服务、存储管理服务等。 5)基础支撑层设计 基础支撑层是全媒体平台的基础平台,为平台提供计算 资源、网络资源,包含服务器、存储盘阵、硬件防火墙以及运 行这些硬件的基础软件系统和相关的环境系统,还包括和其 他业务系统进行连接的接口适配模块。
2)传 统 内 容 管 理 系 统 功 能 不 能 满 足 全 媒 体 内 容 管 理 需求。
传统内容管理系统通过设计的框架将各种资料、节目机 械的罗列和保存通过固有的流程进行数据处理和交互,效率 低下,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下使用。而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 以至于现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封闭、单一、固化的内容管理 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全媒体的管理需求。全媒体内容管理需 要更加强大的内容汇聚及整合能力,才能实现电台、电视台、 网络电视台、微信、微博等各种资源更加快速的接收、整合、 呈现能力;全媒体内容管理需要更强大的媒体处理能力,才 能快速处理全媒体环境下各种资源的格式转换、迁移共享、 快速拆条、多应用平台浏览、快速分享等应用;全媒体内容管 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媒体内容发布,实现同时在电台、电 视台、微博、微信、社交网站、手机 APP、网络电视台等平台上 发布。
传统的内容管理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电视台内 所有重要的内容资源、素材、节目都放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中统一保存和管理。其架构设计就决定了媒体资产管理系 统服务的业务系统只包含收录网、制作网、播出网等传统的 业务系统,其核心功能是电视台内容存储于管理。而全媒体 环境下的内容资源管理涉及到了基于互联网的诸多应用,比 如微博、微信的内容管理,网络电视台 VMS 管理,全媒体文稿 系统的应用等,全媒体内容管理范围不仅包含传统媒体内容 资源存储和管理,还包含新媒体内容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全 媒体内容管理系统范围更加宽广。
前面主要从业务范围、应用功能、业务流程几个方面阐 述了传统内容管理系统在全媒体环境下的不足之处,如果还 是沿用老的系统,会导致电视台后续建立的新媒体系统无法 和电视台原有内容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融通,从而导致电视台 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做内容交互、管理工作,全媒体融合 发展也就会举步维艰。因此全媒体环境下内容资源管理必 须拥有一套完善的全媒体内容管理的系统,才能满足电视台 在全媒体融合下的转型和发展。
3.2 系统流程设计
全媒体内容管理的流程设计需要紧密贴合电视台全媒 体生产和发布,在流程上体现全媒体生产的快速、方便,能够 支撑各种发布渠道对内容的需求。
1)全媒体内容汇聚 (1)手动上传资源(见图 2) 用户通过 Web 方式登录客户端,将需要上传到平台的内
38 《电视技术》第 39 卷第 2 期(总第 455 期)| 投稿网址 http://www.VideoE.cn
3 全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内容资源管理 系统建设探讨
全媒体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其作用是能够有序、高效地为 全媒体节目生产和发布服务,其媒体内容主要来源于各个生 产网、传统媒资系统、互联网、爆料系统、媒体记者上传、通联 内容及外派记者远程回传等。系统通过统一管理界面、呈现 界面,为各个子业务系统提供内容管理服务,包括内容汇聚、 存储、浏览、转码、交互、分享、挑选、统计等功能。
电视台在建设基于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时系统架构的设计考虑以及相应的流程设计,最后介绍了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
在系统必要功能上的设计。
关键词:电视台;全媒体;内容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6280/j.videoe.2015.02.010
1 电视台内容管理现状
广电技术从 AV 时代进入 IT 时代,电视台经历了以磁带、 光盘、硬盘、服务器、存储盘阵为存储介质的内容存储过程, 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采用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来保存和管 理台内大量的内容资源。而在传统的制、播、存、管业务流程 中,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电视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各级 电视台先后都建成了各自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把基于基带 信号仓库式存储和零散个体介质存储进行了数字化和统一 存储及管理,让电视台的内容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存储,在应 用和管理上更加高效化、规范化。
下载
检索
浏览
收藏
任务监控
流媒体 服务
任务调度 数据迁移 数据转码
服务
服务
服务
检索服务
系统监控 服务
人员 信息 管理
栏目 信息 管理
文件 信息 管理
权限 统一 管理 用户
工作 流程 管理
群管理
数据 统计
日志 管理
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网络
服务器
存储
安全设备 操作系统 接口适配
图 1 系统架构图
所有用户都可以在此系统上进行上传、检索、浏览、分享、收 藏、下载等操作,同时能够通过监控功能监控自己在此平台 上所运行的各种任务的运行状态。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全媒体内容上传模块 内容上传时支持网页数据、图片、文档、音频、视频等各
种形式的内容资源。上传方式分为手动方式和自动方式。 用户可从 PC、手机、平板电脑的客户端上直接上传,上传时可 选择保存格式,可根据用户权限选择目标位置。
2)检索浏览模块 检索采用常见的关键词检索、全文检索,也可按照条件 组合方式检索,检索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呈现,视频内容首 帧画面显示、图片、文字、音频默认显示方式。用户浏览内容 时,根据客户端设备的不同浏览模板,用户可以自定义浏览 界面,提供各种模板方便浏览,浏览视频文件自动切换为低 码率文件。 3)转码模块 转码服务采用后台运行,以任务管理机制、集群部署、并 行处理的模式运行,满足用户对媒体格式转换的需求,转码 模块支持各种媒体格式转换,支持统一内容多格式多码率同 时生成,高码率文件可通过转码中心进行代理码率产生,代 理码率供浏览使用,其支持的格式包括: (1)标 清 视 频 格 式 :AVI,DVSD,H.264 SD,VSD PS, DV25,DV25 PS,DV50,DV50 PS,MPG2-IBP-ES SD,MPG2IBP-PS SD,MPG2-IBP-ES SD,MP4 SD,WMV PS_WMA SD, WMV PS_WAV SD,MXF_MPEGIMX_SD,MXF IBP SD 等。 (2)高 清 视 频 格 式 :MPG2- IBP- ES HD,MXF MPEG HD422,MXF MPG2IBP HD,MPG2-I HD,H.264 HD 等。 (3)音 频 格 式 :MP3,MIDI,WMA,VQF,WAV,APE,CD, OGG,AAC 等。 4)迁移分发模块 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提供集群迁移能力,高清视频、4K 视频等高指标的大型数据在做迁移时要占用系统大量的网 络资源,通过文件切片技术将大文件切成多个数据块进行传 输,可有效提升传输效率。系统支持同一文件多板块的分 发,配合转码模块可实现同一格式的文件分发到不同板块时 转换成不同格式、不同码率文件,这样能够在文件格式和码 率上匹配各种业务系统的需求。 5)下载分享模块 支持内容资源在线下载功能,下载内容根据用户的权限 可下载到本地目录、个人空间或者所在的组群。分享功能, 把内容资源分享到用户所在的组群中或者分享到所在的栏 目组中,有权限的用户也可将内容分享到微博、微信等新媒 体平台上进行发布,通过一键分享的方式提升内容资源共享 发布效率。 6)流程管理模块 流程管理采用模块化流程节点设计,通过对每个输入节 点、输出节点的定义,完成各个输入输出流程节点的排序、根
TV 电视中心 CENTER
用户 登录
选择 上传内容
选择目标 栏目
提交 上传
安全 认证
待审库
图 2 手动上传资源 容选择后,再选择需要上传到平台子板块或者栏目中,然后 提交任务,任务提交成功后上传的内容会在待审库中保存, 等待下一步的审核。
(2)自动同步资源(见图 3)
扫描 内容源
选定 内容源
自动匹配 目标栏目
TV 电视中源自文库 CENTER
【本文献信息】王波,熊旭亚.浅析电视台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建设[J].电视技术,2015,39(2).
浅析电视台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建设
王 波,熊旭亚
(南充广播电视台,四川 南充 637099)
摘要:介绍了传统内容管理系统在电视台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传统内容管理系统在全媒体环境下的不足之处,分析了
目前,广播电视台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进入融合发展 的大环境中,全媒体、云、大数据、互联网等成为主流发展方 向,对于内容管理强调的是分享和交互[1-2]。传统的广电业务 流程和管理方式导致内容资源在交互、分享上效率低下,原 有内容管理系统在设计上就没有考虑到如今全媒体融合应 用环境,没有考虑到与新媒体的交互和融合。
1)应用层设计 应用层定义为整个系统最上层,为用户接触感知全媒体 资源管理平台的操作层,操作层必须支持多种终端接入,包 括 PC 端用户、平板电脑用户、苹果手机用户、安卓手机用户,
应用层
应用 服务层
应用 支撑层
核心 数据层
基础 支撑层
PC 客户端
iPad 客户端
iOS 客户端
Android 客户端
上传
2 新环境下传统内容管理方式的不足
就电视台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本身而言,没有哪一个业务 系统在永恒不变的状态下可以持续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 求及应用环境。原有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管理模式受制于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架构的限制,面对如今全媒体环境下内容 资源的管理就显得无所适从[3]。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 统 内 容 管 理 系 统 不 能 满 足 全 媒 体 内 容 应 用 范 围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