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让每个人平等

地提升自己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方程x 2-2x =0的根是( ) A .x 1=x 2=0

B .x 1=x 2=2

C .x 1=0,x 2=2

D .x 1=0,x 2=-2 2.下列各点中,在函数y =12

x 图象上的是( )

A .(-2,6)

B .(3,-4)

C .(-2,-6)

D .(-3,4) 3.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水稻秧苗谁出苗更整齐,每种秧苗各随机抽取100株,分别量出每株长度,发现两组秧苗的平均长度一样,甲、乙的方差分别是0.32,1.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秧苗出苗更整齐

B .乙秧苗出苗更整齐

C .甲、乙出苗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出苗谁更整齐

4.已知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元二次方程x 2+x +k -1=0的根的存在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5.已知反比例函数y =6

x 的图象上有两点A (1,m ),B (2,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不能确定

6.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B 地向C 地修一座隧道(B ,C 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B ,C 两地之间的距离,某工程师乘坐热气球从C 地出发,垂直上升100 m 到达A 处,在A 处观察B 地的俯角为30°,则B ,C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 )

A .100 3 m

B .50 2 m

C .50 3 m D.

100 33 m

的世界变简单

让每个人平等7.如图,在△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点E,若AC=8,BC=6,DE=3,则AD的长为()

A.3 B.4 C.5 D.6

8.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A=36°,BD平分∠ABC,则

AD

AC的值为()

A.

1

2 B.

5-1

2C.1 D.

5+1

2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9.若

x

y=

2

3,则

y

x+y

=____________.

10.某校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随机抽取七年级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其中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达90分以上.据此估计该校七年级360名学生中期

末考试数学成绩达90分以上的学生约有____________.

11.在△ABC中,∠C=90°,若tan A=

12

5,则sin A=________.

12.某楼盘2017年房价为每平方米10 000元,经过两年连续降价后,2019年房价为每平方米8 100元.设该楼盘这两年房价平均降低率为x,根据题意可列

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13.利用标杆CD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标杆CD的高为1.5米,测得DE=2米,BD=18米,则建筑物的高AB为________米.

在线分享文档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14.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AB ⊥x 轴,垂足为B ,且S △AOB =4,

则k =________.

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 +3)x +m 2=0有两个实数根,且满足x 1

+x 2=m 2,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_.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位似中心,将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OAB 作n 次位似变换,经第一次变换后得到等边三角形OA 1B 1,其边长OA 1缩小为OA 的1

2,经第二次变换后得到等边三角形OA 2B 2,其边长OA 2缩小为OA 1的1

2,经第三次变换后得到等边三角形OA 3B 3,其边长OA 3缩小为

OA 2的1

2,…,按此规律,经第n 次变换后,所得等边三角形OA n B n 的顶点A n

的坐标为(1

28 ,0),则n 的值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7,18题每题6分,19,20题每题8分,21~24题每题9分,共64分)

17.计算:(1)(-1)2 021-2-1+cos 60°+(π-3.14)0;

(2)sin 45°·tan 45°+tan 60°·tan 30°-2sin 30°·cos 45°.

用科技让复杂18.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 +3=0; (2)-x 2+8x +4=0.

19.如图,A ,B 是双曲线y =k

x 上的点,点A 的坐标是(1,4),B 是线段AC 的中

点.

(1)求k 的值; (2)求点B 的坐标; (3)求△OAC 的面积.

20.某校体育处为了解该校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同学对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足球五种球类运动项目的喜爱情况(每名同学必须且只能选择最

喜爱的一种运动项目),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成了

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1)m =________,并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学生总人数为920人,请你估计2019~2020学

年度七年级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项目的人数.

在线分享文档用科技让复杂让每个人平等

样本人数分布表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排球

3

6%

乒乓球 14 28% 羽毛球 15 m 篮球 20% 足球 8 16%

合计

100%

21.为加强我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宣传力度,需要在甲楼A 处到E 处悬挂一幅宣传条幅,在乙楼顶部D 点测得条幅顶端A 点的仰角为45°,条幅底端E 点的俯角为30°,若甲、乙两楼的水平距离BC 为21米,求条幅AE 的长约是多

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3≈1.732)

用科技让复杂22.用长为32米的篱笆围一个矩形养鸡场,设围成的矩形一边长为x 米.

(1)当x 为何值时,围成的养鸡场面积为60平方米?

(2)能否围成面积为70平方米的养鸡场?如果能,请求出其边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3.如图,直线y =ax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双曲线y =k

x (x >0)交于点P ,PC ⊥x 轴于点C ,且PC =2,点A 的坐标为(-2,0).

(1)求双曲线的表达式;

(2)若点Q 为双曲线上点P 右侧的一点,且Q H ⊥x 轴于H ,当以点Q ,C ,H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时,求点Q 的坐标.

24.已知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边上的点,DE与CF交于点G.

(1)如图①,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DE⊥CF.求证:DE

CF=

AD

CD;

(2)如图②,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试探究:当∠B与∠EGC满足什么

关系时,使得DE

CF=

AD

CD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让每个人平等

地提升自己答案

一、1.C 2.C

3.A 点拨:方差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甲、乙方差分别是0.32,1.5,即s 甲2<s 乙2,∴甲秧苗出苗更整齐. 4.C 点拨:根据函数y =kx +b 的图象可得k <0,b <0,

在一元二次方程x 2+x +k -1=0中,Δ=12-4×1×(k -1)=5-4k >0,

则一元二次方程x 2+x +k -1=0的根的存在情况是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5.A 点拨:∵k =6>0,∴在反比例函数y =6

x

中,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

而减小.∵反比例函数y =6

x 的图象上有两点A (1,m ),B (2,n ),1<2,∴m >n .

6.A 点拨:根据题意得∠ABC =30°,AC ⊥BC ,AC =100 m ,

在Rt △ABC 中,BC =AC

tan ∠ABC

=100 3 m.

7.C 点拨:在△ABC 中,∠C =90°,AC =8,BC =6,∴AB =AC 2+BC 2=10.

∵DE ⊥AB ,∴∠AED =∠C .又∵∠A =∠A ,

∴△ADE ∽△ABC ,则DE BC =AD AB ,即36=AD 10,∴AD =3×106=5.

8.B 点拨:设AB =AC =m ,AD =x ,则CD =m -x ,∵∠A =36°,BD 平分∠

ABC ,∴∠CBD =12∠ABC =12×1

2×(180°-36°)=36°.在△ACB 和△BCD 中,???∠C =∠C ,∠A =∠CBD =36°,

∴△ACB ∽△BCD ,

∴AC ∶BC =BC ∶DC ,易知BC =BD =DA =x ,∴m ∶x =x ∶(m -x ),∴x 2+

mx -m 2=0, 解得x =

5-12m (已舍去负根),∴AD ∶AC =5-1

2.

二、9.35 点拨:∵x y =23,∴x +y y =x y +1=53,∴y x +y =3

5.

10.60名 点拨:由题意可得5

30×360=60(名).

在线分享文档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让每个人平等

地提升自己11.1213 点拨:∵tan A =a b =12

5,设a =12k ,则b =5k ,

∴c =a 2+b 2=13k ,∴sin A =a c =12

13.

12.10 000(1-x )2=8 100 13.15 点拨:∵AB ∥CD , ∴△EDC ∽△EBA , ∴CD AB =ED EB ,即1.5AB =2

2+18

, ∴AB =15米.

14.8 点拨:设A (a ,b ),则OB =a ,AB =b ,∵S △AOB =4,∴1

2ab =4,∴ab =8=k .

15.3 点拨: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m +3,∵x 1+x 2=m 2,∴m 2=2m +3,解得m =3或-1.又∵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m +3)]2-4m 2≥0,即m ≥-3

4,∴m =3.

16.11

三、17.解:(1)原式=-1-12+1

2+1=0.

(2)原式=22×1+3×33-2×12×22=22+1-

2

2=1. 18.解:(1)分解因式得(x -1)(x -3)=0,

可得x -1=0或x -3=0,解得x 1=1,x 2=3. (2)∵a =-1,b =8,c =4,

∴Δ=64+16=80,∴x =-8±4 5

-2=4±2 5,

则x 1=4-2 5,x 2=4+2 5.

19.解:(1)把(1,4)代入y =k x 得4=k

1,解得k =4.

(2)由B 是AC 的中点可得B 点的纵坐标是A 点纵坐标的一半,即y =2,把y =2

代入y =4x 得2=4

x ,解得x =2,故点B 的坐标为(2,2). (3)由点A ,B 的坐标求得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 =-2x +6,令y =0,求得x =3,

∴点C 的坐标为(3,0),∴△OAC 的面积为1

2×3×4=6.

的世界变简单让每个人平等

20.解:(1)30%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2)920×30%=276(人).∴估计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项

目的有276人.

21.解: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

在Rt △ADF 中,DF =21米,∠ADF =45°, ∴AF =DF ×tan 45°=21米.

在Rt △EDF 中,DF =21米,∠EDF =30°, ∴EF =DF ×tan 30°=7 3米.

∴AE =AF +EF =21+7 3≈33.1(米). 答:条幅AE 的长约为33.1米.

22.解:因为围成的矩形一边长为x 米,所以矩形的邻边长为(16-x )米. (1)依题意得x (16-x )=60,即(x -6)(x -10)=0. 解得 x 1=6,x 2=10,

即当x 是6或10时,围成的养鸡场面积为60平方米.

(2)不能围成面积为70平方米的养鸡场.理由如下:当养鸡场面积为70平方米

时,x (16-x )=70,即x 2-16x +70=0. 因为Δ=(-16)2-4×1×70=-24<0, 所以该方程无解.

即不能围成面积为70平方米的养鸡场.

在线分享文档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让每个人平等

地提升自己23.解:(1)把(-2,0)代入y =ax +1中,求得a =12,∴y =1

2x +1,

∵PC =2,∴P 点纵坐标为2,把y =2代入y =1

2x +1,得x =2,即P (2,2), 把P 点坐标代入y =k x 得k =4,则双曲线表达式为y =4x . (2)如图,设Q (m ,n ),

∵Q (m ,n )在双曲线y =4x 上,∴n =4

m , 当△QCH ∽△BAO 时,可得CH AO =QH

BO ,即m -22=n 1,

∴m -2=2n ,即m -2=8

m ,解得m =4或m =-2(舍去).当m =4时,n =1. ∴Q (4,1);

当△QCH ∽△ABO 时,可得CH BO =QH

AO ,即m -21=n 2,

整理得2m -4=4

m ,解得m =1+3或m =1-3(舍去),当m =1+3时,n =2 3-2,

∴Q (1+3,2 3-2).

综上,Q (4,1)或Q (1+3,2 3-2).

24.(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FDC =90°. ∵CF ⊥DE ,∴∠DGF =90°,

∴∠ADE +∠DFC =90°,∠ADE +∠AED =90°,∴∠AED =∠DFC , ∵∠A =∠CDF ,∴△AED ∽△DFC ,∴DE CF =AD CD .

(2)解:当∠B +∠EGC =180°时,DE CF =AD

CD 成立.

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ADC ,AD ∥BC , ∴∠B +∠A =180°. ∵∠B +∠EGC =180°, ∴∠A =∠EGC =∠FGD .

在线分享文档用科技让复杂∵∠EDA =∠FDG ,∴△DEA ∽△DFG ,

∴DE DF =AD DG ,即DE AD =DF DG .

∵∠B =∠ADC ,∠B +∠EGC =180°,∠EGC +∠DGC =180°, ∴∠CGD =∠CDF .

∵∠GCD =∠DCF ,∴△CGD ∽△CDF , ∴DF DG =CF CD ,∴DE AD =CF CD , ∴DE CF =AD CD ,

即当∠B +∠EGC =180°时,DE CF =AD

CD 成立.

(完整word版)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简洁重点的

九(上)数学知识点覃勉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作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含义 一般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分解因式法 3、配方法 4、公式法 (1)求根公式: b2-4ac≥0时,x= a ac b b 2 4 2- ± -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的含义 一、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ax2+bx+c=0(a,b,c为常数,a≠0);二、计算b2-4ac 的值,当b2-4ac≥0时,方程有实数根(>0有两个实数根,=0两个相等实数根).当b2-4ac <0时,方程无实数根;三、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四、写出方程的两个根。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 1、线段的比 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角对应相等,且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作相似三 角形.如果△A′B′C′与△ABC相似,且A′,B′,C′分别与A,B,C对应,那么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k叫作相似比 判定定理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㈠、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 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㈡、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反思 湘教版【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快要结束了,作为教了两个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这种压力不是来自自身的知识水平,也不是来自学校的升学压力,而是来自自身对教学的一种责任和不甘平庸的心态。本人今自身的时间就是一个问题,但一切都不会影响我的对教学的热情,我要做的更好,考的更好。目前,对于九年级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自己去发现。 在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我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追问学生,急于让其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当然也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对于学过的数学定理或公式不能深刻理解,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效果更好。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显然,这种上课方法的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机械的师讲生背效果好得多。 二、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大胆的去实践。 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程序,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后来我就灵活调节上课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比较,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能学好数学。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根是( ) A.-1 B. 2 C.1和 2 D.-1和 2 2.cos60°-sin30°+tan45°的值为( ) A.2 B.-2 C.1 D.-1 3.在反比例函数y=k x (k<0)的图象上有两点(-1,y1),(- 1 4 ,y2),则y1 -y2的值是( ) A.负数 B.非正数 C.正数 D.不能确定 4.某校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八年级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周里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可以估计在这一周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课外阅读的时间约为( ) A.2.8小时 B.2.3小时 C.1.7小时 D.0.8小时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5.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之比),坝高BC=3 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 A.9 m B.6 m C.6 3 m D.3 3 m 6.如图,在Rt△ABC中,∠C=90°,∠A=30°,c=10,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B=60° B.a=5 C.b=5 3 D.tan B= 3 3

7.如图,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是位似图形,O 为位似 中心,OD =12 OD ′,则A ′B ′∶AB 为( ) A .2∶3 B .3∶2 C .1∶2 D .2∶1 8.方程x 2-(m +6)x +m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满足x 1+x 2=x 1x 2,则 m 的值是( ) A .-2或3 B .3 C .-2 D .-3或2 9、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D =BC ′ B .∠EBD =∠EDB C .△ABE ∽△CB D D .sin ∠ ABE =AE ED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1x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ac > B.0b < C.240b ac -< D.20a b +=

九年级数学下册 1_1-1_2 周周练 (新版)湘教版

周周练(1.1~1.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1x B .y =-2x +1 C .y =x 2-2 D .y =3x 2.抛物线y =(x -1)2+2的对称轴是( ) A .直线x =-1 B .直线x =1 C .直线x =-2 D .直线x =2 3.对于二次函数y =-27x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抛物线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y 轴 C .顶点是(0,-3) D .有最小值-3 4.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近似地表示这一过程的图象是( ) 5.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点(2,4),则代数式8a +4b +1的值为( ) A .3 B .9 C .15 D .-15 6.函数y =ax -2(a≠0)与y =ax 2(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7.(泰安中考)对于抛物线y =-12 (x +1)2+3,下列结论: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②对称轴为直线x =1;③顶点坐标为(-1,3);④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8.(淄博中考)如图,Rt △OAB 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 =ax 2上,将Rt △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 , 边CD 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

A.(2,2) B.(2,2) C.(2,2) D.(2,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若二次函数y=(a-1)x2+3x-2的图象的开口向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0.(长沙中考)抛物线y=3(x-2)2+5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 11.若点A(2,8)与点B(-2,m)都在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 12.二次函数y=x2-2x+6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13.(贵阳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当x>2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4.把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y=x2-2x+3,则b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2分) 15.(8分)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 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 m的栅栏围成,如图.若设花园的BC边长为x m,花园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 求自变量x的范围. 16.(10分)已知二次函数y=-2x2+4x-3. (1)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 (2)说明(1)中抛物线是由y=-2x2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3)写出(1)中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17.(10分)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2),且过点(0,-2).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 (k为常数且k≠0)的形式, x 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 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教材P2“动脑筋”中的两个问题:矩形植物园的面积S(m2)与相邻于围墙面的每一面墙的长度x(m)的关系式是S=-2x2+100x,(0

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x-3)2-x 2 ;(2)y=2x(x-1);(3)y=32x-1;(4)y=22x ;(5)y=5-x 2+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 【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 3.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2 讲解教材P3例题. 【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y=(m 2-m)x 2+mx+(m+1)(m 是常数),当m 为何值时: (1)函数是一次函数; (2)函数是二次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 解:(1)由200 m m m ?-=?≠? 得010m m ?=≠??或 , ∴m=1.即当m=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一次函数. (2)由m 2-m ≠0得m ≠0且m ≠1, ∴当m ≠0且m ≠1时,函数y=(m 2-m)x 2+mx+(m+1)是二次函数.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会列二次函数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二次函数 1.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能识别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重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长方形窗户的周长为6米,窗户面积为y(平方米),窗户宽为x(米),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它是什么函数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二次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 (1)y=2-x2; (2)y=1 x2-1; (3)y=2x(1+4x); (4)y=x2-(1+x)2. 解析:(1)是二次函数;(2)是分式而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y=1 x2-1不是二次函数;(3)把y=2x(1+4x)化简为y=8x2+2x,显然是二次函数;(4)y=x2-(1+x)2化简后变为y=-2x-1,它不是二次函数而是一个一次函数. 解:二次函数有(1)和(3).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常有三个标准:①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整式;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所含自变量的关系式中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且函数关系式中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 如果函数y=(k+2)xk2-2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多少? 解析:紧扣二次函数定义求解,注意易错点为忽视k+2≠0.

解:根据题意知?????k 2-2=2,k +2≠0,解得? ????k =±2, k ≠-2,∴k =2. 方法总结:紧扣定义中的两个特征:①二次项系数不为零;②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三】 与二次函数系数有关的计算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 =0时,y =0;当x =2时,y =12;当x =-1时,y =1 8. 求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 解析: 解: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ax 2+bx +c (a ≠0).把x =0,y =0;x =2,y =1 2;x =-1,y =18分别代入函数表达式,得???c =0, 4a +2b +c =12, a - b + c =18,解得?????a =18,b =0, c =0.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y =18x 2.所以a +b +c =18+0+0=18,即这个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的和为1 8. 方法总结:涉及有关二次函数表达式的问题,所设的表达式一般是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y =ax 2+bx +c (a ≠0).解决这类问题要根据x ,y 的对应值,列出关于字母a ,b ,c 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 ,b ,c 的值. 探究点二: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cm ,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 ,宽为(x +1)cm 的小长方 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 2.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y 是x 的什么函数? (2)当x 的值为2或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要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解:(1)y =122-2x (x +1),又∵2x ≤12,∴0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上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 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 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 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3、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且都可以化为20 ax bx c ++=(a、b、c为常数, 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把20 ax bx c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包括符号)。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化成的形式,那么可得; 如果方程能化成 (p≥0)的形式,那么进而得出方程的根。 2、配方法:配方式 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

最新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整册 课课练同步作业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反比例函数 一二旧知链接 1.下面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y=3x+1 B.y=x2+2x C.y=x2 D.y=3x 2.形如y=k x(k是常数,)的函数称为,其中x是,y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3.下列函数中,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2x+1;②y=2x2;③y=15x;④y=-23x;⑤x y=3;⑥2y=x;⑦x y=-1. 二二新知速递 1.在函数y=3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0 C.x<0 D.一切实数 2.若函数y=k x k-2是反比例函数,则k=. 3.列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它们是什么函数. (1)某农场的粮食总产量为1500t,则该农场人数y(人)与平均每人占有粮食x(t)的函数表达式; (2)在加油站,加油机显示器上显示的某一种油的单价为每升4.75元,总价从0元开始随着加油量的变化而变化,则总价y(元)与加油量x(L)的函数表达式; (3)小明完成100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1.在反比例函数y=2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0 C.x<0 D.一切实数

2.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二次函数 3.函数y=2k+1x是反比例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2 B.k>-12 C.k<-12 D.k?0 4.若y与x成正比例,y与z成反比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是x的正比例函数 B.z是x的反比例函数 C.z是x的一次函数 D.z不是x的函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面积公式S=πr2中,S与r成正比例关系 B.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 h中,当S是常量时,a与h成反比例关系 C.y=1x+1中,y与x成反比例关系 D.y=x-12中,y与x成正比例关系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成反比例,当V=200时,p=50,则p =25时,V=.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中,点P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到原点O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则经过点P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8.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 (2)当x=4时,求y的值. 基础训练 1.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红1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B.体积10c m3的长方体,高为h c m时,底面积为S c m2 C.用一根长50c 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 c m时,面积为y c m2 D.小李接到一次检修管道的任务,已知管道长100m,设每天能完成10m,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 m 2.若函数y=(m+2)x2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A.-2 B.1 C.2或1 D.-1 3.若y与-3x成反比例,x与z成正比例,则y是z的().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不能确定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本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数学思考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

学法大视野·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答案

课时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堂训练、课后提升)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课前预习 1.y=k x ≠ 零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 k ≠0 B 变式训练1-1:解:判断某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不是看表示变量的字母是不是有x 与y ,而要看它能否化为y=k x (k 为常数,k ≠0)的形式. 所以(2)是反比例函数,其中k=-6;(3)是反比例函数, 其中k=-3. 变式训练1-2:解:(1)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 xy=36, 于是y=72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由圆锥的体积公式,得13 xy=60,于是y=180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例2】 探究答案:1.y=k x (k ≠0) 2.(√2,-√2) 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 x (k ≠0), 因为图象过点(√2,-√2), 将x=√2,y=-√2代入,得-√2= √2 ,解得k=-2. 因此,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 x , 将x=-6,y=13 代入,等式成立. 所以函数图象经过-6, 13 .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解:(1)设y 1=k 1x ,y 2=k 2x (k 1,k 2为常数,且k 1≠0,k 2≠0),则y=k 1x+k 2x . ∵x=1,y=4;x=2,y=5,∴{ k 1+k 2=4,2k 1+ k 22 =5. 解得{ k 1=2, k 2=2. ∴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2x+2x . (2)当x=4时,y=2×4+24 =812 . 课堂训练 1.B 2.C 3.A 4.-2 5.解:设大约需要工人y 个,每人每天生产纪念品x 个. ∴xy=100,即y=100 x (x>0) ∵5≤x ≤8,∴ 1008≤y ≤1005 , 即1212 ≤y ≤20, ∵y 是整数,∴大约需工人13至20人. 课后提升 1.D 2.A 3.C 4.B 5.C 6.2 7.400 8.-12 9.解:(1)∵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m 2-3=1, m 2=4, m=±2. ∵m=2时,m-2=0, ∴舍去. ∴m=-2. (2)∵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m 2-3=-1, m 2=2, m=±√2. 10.解:(1)由S=12 xy=30,得y=60x , x 的取值范围是x>0. (2)由y=60x 可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系数为60.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docx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1x 2 C .y =3x 2+x -1 D .y =2x 2+1 x 2.下列事件: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 ④长分别为3,5,9厘米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岳阳中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球 D .棱柱 4.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且点A 是BAC ︵ 上与点B ,点C 不同的一点,若△BOC 是直角三角形,则△BAC 必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30°的三角形 D .有一个角是45°的三角形 5.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解为( ) A .x 1=-3,x 2=0 B .x 1=3,x 2=-1 C .x =-3 D .x 1=-3,x 2=1 6.袋中有红球4个,白球若干个,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如果取到白球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袋中白球的个数可能是( ) A .3个 B .不足3个 C .4个 D .5个或5个以上

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AC 分别为2,23,以B 点为圆心的弧与AD ,DC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3- 33π B .43-3 3 π C .43-π D .23-π 8.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图象,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b +2a =0;③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④a +c >b ;⑤3a +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抛物线y =-1 2 (x +3)2+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10.身高相同的小明和小丽站在灯光下的不同位置,已知小明的投影比小丽的投影长,我们可以判定小明离灯较____________. 11.已知扇形的半径为4 cm ,圆心角为120°,则此扇形的弧长是____________cm. 12.已知a ,b 可以取-2,-1,1,2中的任意一个值(a ≠b),则直线y =a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为⊙O 的切线,∠ACB =40°,点P 在边BC 上,则∠PAB 的度数可能为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度数即可) 14.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 x 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15.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且为正六棱柱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cm 2.(结果可保留根号)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4,以BC 为直径在矩形内作半圆,自点A 作半圆的切线AE ,则tan ∠CBE =____________.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作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含义 一般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分解因式法 (1)分解因式的概念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根据a·b=0,那么a=0或b=0,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分解因式。 (2)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将方程右边化为零;二、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三、设每一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四、解这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3、配方法 (1)直接开平方法的定义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的步骤和方法 一、移项,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二、配,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x+m)2=n(n≥0)的形式;三、直接用开平方法求出它的解。 4、公式法 (1)求根公式 b2-4ac≥0时,x= a ac b b 2 4 2- ± -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的含义 一、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ax2+bx+c=0(a,b,c为常数,a≠0);二、计算b2-4ac 的值,当b2-4ac≥0时,方程有实数根,否则方程无实数根;三、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四、写出方程的两个根。

命题与证明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定义 要点诠释: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知识点二:命题 要点诠释: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句子根据其作用分为判断、陈述、疑问、祈使四个类别.定义属于陈述句,是对一个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规定.而命题属于判断句或陈述句,且都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 知识点三:命题的结构 要点诠释: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知识点四:公理 要点诠释: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依据。这样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知识点五::定理 要点诠释: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知识点六:真命题与假命题 要点诠释: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相反,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的,就认为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凡是假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 知识点七:证明 要点诠释:由题设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书证)正确的过程叫做证明。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在此以前学过的定理。(证明命题的格式一般为:1)按题意画出图形;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新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章二次函数 1.1二次函数 *1数字目術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具体情景中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 一般形式? 2.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 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会写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 $込数学15程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在上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 b,c是常数,a工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①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在指出二次函数中各项系数时,要连同符号一起指出?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指出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2 2 2 2 2 ⑴y=(x-3) -x ; (2)y=2x(x-1) ; (3)y=3 x-1 ; (4)y=刍;(5)y=5-x +x. x 【分析】先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整式,依照定义分析? 解:(2)(5)是二次函数,其余不是. 【教学说明】判定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思路: 1. 将函数化为一般形式. 2. 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次. 3. 若二次项系数中有字母,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例2讲解教材P3例题. 【教学说明】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y=(m2-m)x2+mx+(m+1)(m是常数),当m为何值时: (1) 函数是一次函数; (2) 函数是二次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类型,关键取决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能否为零 列出相应方程或不等式 解:(1)由 ???m=1.即当m=1 时,函数y=(m2-m)x2+mx+(m+1 是一次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