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 属嗜肝病毒科(),基因组长约,为部分双链环状。

的抵抗力较强,但65℃、煮沸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在细胞核内以负链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然后以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分别作为前基因组和编码的各种抗原。

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 ]。

已发现有个基因型[, ],在我国以型和型为主。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

与基因型感染者相比,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并且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基因型;基因型患者高于基因型[]。

二、流行病学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亿人曾感染过,其中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万人死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

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岁一般人群携带率为,岁以下儿童的仅为[, ]。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感染者约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例[] [] , . China. (), ().。

新版2010《乙肝防治指南》

新版2010《乙肝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 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寿 (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

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 [10-12]。

二、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中华 医学 会肝 病 学分 会 和感 染 病 学分会 于 2 0 0 5 年组 织 国内有 关专家制定 《 慢性 乙型肝 炎防治指 南》 ( 第 一版 ),并于2 0 1 0 年第 一次 修订 。近5 年来 ,国 内外有 关C HB的基础 和临床研 究取得 很大进展 ,为 此 我们对本指南 再次修订。 本 指南 旨在 帮助 临床 医生在 C HB诊 断 、预 防和 抗病 毒治疗 中做 出合理 决策 ,但不 是强制性标 准 ,也 不 可能涵盖或解 决C HB 诊治及 管理 中的所有 问题 。因 此 ,临床 医生在面对 某一患者 时,应在充分 了解有关 本 病 的最佳 临床证据 、认真考虑 患者具体病 情及其 意 愿的基础 上 ,根据 自己的专业 知识 、临床经 验和可利 用的 医疗 资源 ,制 定全面合理 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 据 国内外的有关进 展 ,继续对 本指南进 行不断更新 和
病 。可分为H Be A g  ̄ [ ] I l f ! C H B  ̄ g H B e Ag N性C H B。
表 1 推 荐 意 见 的 证 据 等 级 和 推 荐 等 级
级 别 证 据 级 别 A 高质 量 B 中等 质 量 c 低 质 量 推 荐 等 级
・1

指南 ・
慢 性 乙型 肝 炎 防 治指 南 ( 2 0 1 5 年版 )
中华 医范慢性 乙型肝炎 ( C H B)的预 防、诊 HB V D N A阳性 ,A L 1 ’ 持续或反复升高 ,或肝组织学检 断和抗病 毒治疗而 制定 ,涉及C H B其他 治疗策略和方 查有肝炎病变 。 4 . HBe Ag 阴性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 HB e A g n e g a t i v e 法 请 参 阅相 关 的指 南 和 共 识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出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出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2015 年10 月22 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 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 年第一次修订。

近5 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 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 和2 级别(表1,根据GRADE 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级别详细说明证据级别A 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B 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C 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推荐等级1 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2 弱推荐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一、术语慢性HBV 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 和(或)HBV DNA 阳性6 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可以分为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中药煎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

中药煎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

中药煎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慢性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其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中药煎剂在治疗慢性乙肝中,一直具有一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煎剂与西药的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介绍中药煎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

患者资料选取40名慢性乙肝患者,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年龄在25~60岁之间。

患者按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程、肝功减退情况等进行分类,临床给予中药煎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化痰、健脾固肾调和肝肾的中药煎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具体方剂如下:1.清热解毒化痰方当归30g,白芍15g,蒲公英30g,连翘20g,金银花20g,紫草30g,青黛20g,桑白皮20g,龙胆草15g,草果15g,石斛10g,栀子15g,生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2次。

2.健脾固肾调和肝肾方3.恩替卡韦制剂每日餐后口服1次,每次0.5g。

治疗期为3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血清HBsAg、HBeAg、HBV-DNA、血清肝转氨酶及肝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评价慢性乙肝的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完全缓解:肝功能及实验室指标均正常化,无异常体征和症状,抗病毒治疗后6个月以上HBV-DNA低于无法检测限(<10^3IU/ml),肝活检炎症分级明显下降,符合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

2.部分缓解:患者肝功能改善,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轻度异常,仍有部分体征和症状,肝活检炎症分级下降明显但未达到缓解期标准,符合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结果40名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5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

治疗后HBV-DNA检测结果为:阴性24例,阳性16例。

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3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防备、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3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订立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忙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防备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行能包含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全部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实在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依据本身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订立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依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连续对本指南进行不绝更新和完满。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防范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 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 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寿(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

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显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而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别很大。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要点艾小委,张梦阳,孙亚朦,尤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北京 100050通信作者:尤红,******************(ORCID:0000-0001-9409-1158)摘要:2024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和治疗指南》。

该指南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扩大并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增加可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适应证,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诊断,增加合并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

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归纳及摘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预防;诊断;治疗学;世界卫生组织;诊疗准则Key recommendations i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releas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2024AI Xiaowei, ZHANG Mengyang, SUN Yameng, YOU Hong.(Liver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OU Hong,******************(ORCID: 0000-0001-9409-1158)Abstract:In March 2024,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leased the latest vers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The guidelines were updated in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expanding and simplifying the indication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ment,adding alternative antiviral treatment regimens,broadening the indications for antiviral therapy to prevent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virus,and adding hepatitis D virus (HDV)test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gives an excerpt of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guidelines.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Prevention; Diagnosis; Therapeutic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actice Guideline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在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 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 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通讯作者:侯金林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魏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CHB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涵盖或解决CHB诊治及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级别详细说明证据级别A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B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C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推荐等级1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的推荐意见;2弱推荐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一、术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造成的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黄疸”、“胁痛”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002年)。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

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

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

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标准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

现HBsAg和(或)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为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

抗一HBe 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 持续阴性,
抗一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

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郁气滞证:两胁胀痛,善太息,得暧气稍舒,胸闷、腹胀,
情志易激惹,暧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暧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4•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腿软,胁肋隐痛,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劳累加重,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5•脾肾阳虚证:食少便溏或五更泄泻,腰痛或腰酸腿软或阳痿早泄或耳鸣耳聋等,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太润, 脉沉细或迟。

6.淤血阻络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
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梔子、制大黄、滑石、黄芩、虎杖、射干、连翘等。

2.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白芍、苏梗、八月札等。

3.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甘草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加减。

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玄参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党参、白术、制附子、炙桂枝、菟丝子、肉苁蓉、干姜等。

6..淤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
参、鳖甲等。

(二)中成药
清热利湿解毒类:双虎清肝颗粒,垂盐草冲剂等
疏肝解郁健脾类:逍遥丸,甘草酸制剂等
滋补肝肾类:五味子制剂等
活血化瘀类: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重要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等疗法。

(四)护理
1•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紧张、忧虑悲观、怀疑过敏和急躁不安的
不良情志,帮助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为主。

忌饮
酒、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生活护理:起居有时,寒温适度,劳逸得当,生活有节。

三难点分析
①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未完全统一,尚无明确分型标准;
②临床上单纯中药抗乙肝病毒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疗效
得到肯定苦参素亦无很强的说服力;
③重型肝炎及亚急性重型肝炎单纯中药治疗的疗效难以体现优势。

应对策略与思路:
①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统一证型的基础上,寻找对乙
型肝炎病毒抑制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及复方制剂;
②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在抗病
毒领域的研究,重在增效、缩减疗程、减少病毒变异;初步探讨中药降低病毒变异的机理,目前省中管局在研课题即是本研究的深
入,同时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③开展重型肝炎及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监测与中医治疗方案的优
化研究,对重症患者加大中医药介入力度,将在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小于30%
2.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3个月疗程)
显效:ALT、AST、总胆红素降低80%,停药3个月ALT反跳小于
50%
有效:ALT、AST、总胆红素降低50%,停药3个月ALT反跳小于无效:ALT、AST、总胆红素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疗效:
每2周评价一次,采用尼莫地平法
积分减少(%)=(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X 100%
总有效率二(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x 100%
2.肝功能疗效:治疗前后检查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