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环境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环境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环境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MATLAB 环境的四旋翼无人机避障控制方法研究 1.1 前言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障碍物分布,在检测到存在障碍物之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避障措施避免发生碰撞。这一过程可以分为避障动作控制与避障路径规划两个部分。针对避障动作控制问题,本章将对无人机展开动力学分析后建立辅助避障系统模型,再利用遗传算法实现动作操作的精确控制。针对避障路径规划问题,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模型,帮助实现最优路径选择。

1.2 无人机避障系统模型

1.2.1 无人机位置模型

就本质而言,无人机避障是对其位置进行控制的过程。因此首先需要建立起能够反应无人机所处位置的完善系统。此外,由于无人机运行中需要一定的空间体积,而且在改变飞行状态时也需要考虑其姿态的变化,故而也有必要对其进行姿态控制。无人机的位置控制与姿态控制分别涉及到无人机机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两者分别如图4.1表示。

图4.1 无人机机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

图中无人机机体坐标系V b 以无人机机身本体的几何中心为原点,以无人机的横滚、俯仰以及垂直无人机机体向上方向作为无人机机体坐标系V b 的三个坐标轴。地面坐标系V g 则以无人机的起飞位置作为坐标原点,三个坐标轴分别取为正东方向、正北方向与垂直地面向上方向。无人机机体坐标系V b 与地面坐标系V g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具体的转化公式为:

b

n c c s s s c s s s c s c R c s c c s s c c s s s s c s c c c θψθφψθψθφψθφφψφψφθψθφψθψθφψ

θφ-+-??

??=-?

???+-??

(4.1)

在上述两个坐标系中可以实现无人机位置的准确描述,以此为基础,

可以进

一步实现无人机飞行轨迹规划等任务。当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障碍物时,需要及时动作以避开障碍,由于环境中障碍物的出现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因此障碍的具体位置信息无法事先由地面坐标系V g 描述,也就是说,仅依靠地面坐标系V g 的坐标信息无法实现无人机避障任务。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获取无人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建立起无人机辅助避障坐标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设计避障动作控制算法。

1.2.2 无人机辅助避障模型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随机出现的障碍物分布,如果不能及时避障则会导致严重的损失与危害。为了实现无人机的避障控制功能,以四旋翼无人机为对象建立地面坐标系V g 与无人机机体坐标系V b 下的无人机动力学模型:

()xx yy zz ail _actor

I I I M φθψ=-+ (4.2) ()yy xx zz ele_actor

I I I M θφψ=-+ (4.3) ()zz xx yy rud _actor

I I I M ψφθ=-+

(4.4) nz mz F mg =-

(4.5) nx mx F =

(4.6)

ny

my F =

(4.7)

其中,式4.2~4.4为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方程,式4.5~4.7表示无人机在地面坐

标系V g 中的位置信息。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目前已经十分成熟,可以达到较为稳定的飞行控制效果。因此,在现有飞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无人机避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在本文2.2.2节已经描述,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动作由四个方面构成,分别为升降、俯仰、横滚与偏航。而事实上,会对无人机与障碍物相对位置产生影响的飞行动作仅包括前三类动作,这是由于偏航是通过对无人机自身的正反转马达转速而产生的反扭矩实现无人机转向控制。当无人机转向发生时,其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据此,在无人机俯仰、升降和横贯三个方向上进行建模,获得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如图4.2所示

W

图4.2 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

其中,无人机起飞前的位置坐标为原点O ,以在起点处无人机水平向右翻滚为X 轴正方向,以在起点处无人机水平向前俯仰为Y 轴正方向,以垂直于X 轴、Y 轴而向上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为了区别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与地面坐标系V b ,列写两者区别于表4.1。

表4.1 位置控制地面坐标系V b 与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对比 坐标系元素 地面坐标系V b 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原点 地面起飞点 地面起飞点 X 轴 正东方向 无人机俯仰飞行方向 Y 轴 正北方向 无人机横滚飞行方向 Z 轴

垂直地面向上

垂直于X 、Y 轴向上

在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中分析障碍物与无人机的相对运动关系。设障碍物与无人机的坐标分别为(u , v , w )和(x , y , z ),则可以计算得到无人机相对于障碍物的坐标为:

X 轴坐标:d z =w-z

Y 轴坐标:d y =v-y (4.8)

Z 轴坐标:d x =u-x

为了能够更加精确的对无人机飞行状态进行控制,需要在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中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在X 轴方向上无人机受升力在横滚方向上的分力作用;在Y 轴方向上无人机受升力在俯仰方向上的分力作用;在Z 轴方向上,无人机受升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与其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线性化处理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与地面坐标系V b 可以得到:

()111T n b

b n R R ψθψ

φθφ

-??

??==-????-??

(4.9)

则无人机所产生的各个方向上的分力为:

nx n ny b nz F F F R F F F F θ?????????==-????????????

(4.10)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在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下各个方向的运动方程为: (

)()()nx ny m W z F mg

m U x F F m V y F F θ??''-=-??''-==??

''-==-?? (4.11) 其中,(u , v , w )为障碍物在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下的坐标位置,F 为四旋翼无人机电机产生的升力,θ为无人机飞行状态的俯仰角度,φ为无人机的横

滚角度,m 为无人机重量。由式(4.11)可以看出,无人机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仅与无人机产生的升力相关,在进行俯仰与横滚动作时,无人机的状态与俯仰角度θ和横滚角度φ相关。也就是说当升力一定时,无人机在俯仰方向与横滚方向上的变化只和俯仰角度θ和横滚角度φ相关。接下来对无人机在垂直方向、俯仰方向与横滚方向上的控制方程进行推导:

(1)垂直方向上的控制方程推导

无人机所受重力为恒定值,因此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u z 为

z u F mg =- (4.12)

由牛顿第二定律:

()z m W z u ''-=

(4.13)

对式(4.13)拉氏变换:

()()()()21

00z S Z s SZ Z U s m

'--=-

(4.14)

由于无人机起飞前处于静止,初速度为0,因此式中有Z(0)=Z’(0)=0,因此垂直方向上的传递函数G z (s)为:

()()()21

z z z s G s U s ms

=

=- (4.15)

(2)俯仰及横滚方向上的控制方程推导

假设无人机所产生的升力为恒定值,则式(4.11)中的F 为一常数,则俯仰与横滚方向的受力方程为:

()()2nx x

ny y

S U x F F Fu

m V y F F Fu θ??''-===??

''?-==-=-? (4.16)

同样的,由拉氏变换可以得到:

()()()()()()()()2

20000x y

F S X s SX X U s m

F S Y s SY Y U s m ?'--=-???

?'--=?? (4.17)

显然,起飞前无人机在X 轴和Y 轴方向的速度分量均为0,则无人机在俯

仰及横滚方向的传递函数为:

()()()()()()22x x y y X s F G s U s ms Y s F

G s U s ms ?==-??

?

?==??

(4.18)

在获得式(4.15)与(4.18)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辅助无人机避障系统以实现无人机的避障功能。又由式(4.4)可以得知,四旋翼无人机的避障控制其本

质是对高度和水平位置,而高度的控制与无人机的角度变量无关。在水平方向上,俯仰角度与横滚角度与无人机受到的升力有关,因此可以通过PID 控制技术实现避障。

1.2 PID 避障控制模型优化设计

1.2.1 PID 控制及参数介绍

飞行器的避障系统主要作用是对飞行器的飞行位置、飞行路径进行控制调整。避障系统对飞行器的控制调整分为水平飞行轨迹调整、飞行高度调整两方面。本文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 :Proportional –Integrate –Differential )控制器对飞行器飞行高度进行控制调整。PID 是按照偏差的比例P 、积分I 、微分D 进行控制的调节器,主要基于控制对象进行参数调节。PID 控制系统在工业、机械控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PID 控制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过程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除控制效果好、容易实现等特点外,它原理简单并且理论分析体系完整、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所以在过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简而言之,PID 控制系统中,在比例负反馈的基础上加入微分项实现快速调节,加入积分项实现无静差。

PID

图4.3 PID 控制原理图

对应于图4.3,PID 控制器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为:

()()()()

0t

p i d

de t u t K e t K e d K dt

ττ=++? (4.19)

在式(4.15)中分别采用K p ,K i 和K d 表示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进而得到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模型如下:

()i

c p

d K G s K K s s

=+

+ (4.20)

PID 控制器中的各控制参数的主要作用分别为: (1)比例控制(P )

比例控制系数用于减少偏差,可以及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偏差一旦产生,PID 控制器可以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从而减少偏差。加快系统的

响应速度,同时间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比例系数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控制系统的调节精度也就越高,即控制系统对偏差的重视程度越高。但是比例控制系统过大将产生超调,甚至导致控制系统稳定严重降低;比例控制系数过小时,控制系统的降调节精度会降低,使系统响应速度缓慢,调节时间被延长,此时系统是动态、静态特性变差。

(2)积分控制(I )

积分控制系数用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即消除静差。积分时间常数决定了积分作用的强弱。积分时间常数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积分时间常数越小,积分作用则越强。积分作用系数越大,控制系统的静态误差消除越大,但此时积分作用过大,在响应过程的开始阶段会产生积分饱和现象,从而引起响应过程的较大超调。如积分作用系数过小,则系统静差将难以消除,控制系统的调节精度将受到影响。

(3)微分控制(D )

微分控制系数主要用于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速率,即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及时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修正信号(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从而使系统迅速产生控制作用,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所需调节时间。

1.2.3 辅助无人机避障系统的PID 控制仿真

无人机的PID 控制是指当飞抵障碍物附近时,无人机通过控制自身位置达到避障的效果。由无人机辅助避障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可知,无人机的位置移动分为两种,分别是高度位移和水平位移。并且高度控制和水平位移没有相互耦合关系,可单独采用PID 控制实现对高度避障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方程为(这句话是说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姿态控制的时候,从空气动力学角度上分析,这两个方向的运动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意思是,不是说你向左进一步,就必须同时向上进半步,没有这个必然关系。这些方向上是独立的。在明确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有PID 控制,不然别的无从谈起。你说的强耦合特性是指无人机欠驱动、强耦合、非线性等这些特性,和这个不是一回事,如果怕弄混可以删掉这句话,不存在任何影响的。):

()()

d pz d dz t

d z z z k z z k d -=-+

(4.21)

高度避障通道:由式(4.15)可知系统传递函数和无人机质量有关。在此假设四旋翼无人机的重量为7 kg 。进一步可得以飞行器为整体,得到无人机在高度避障通道的传递函数为式(4.22)所示:

()()()21

7z z Z s G s U s s

==-

(4.22)

可以得到无人机飞行高度的控制流程如图4.4所示:

图4.4高度辅助避障通道控制流程

由经验值设置参数,如图4.5所示,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设置取比例控制系数K p为-127,积分控制系数K i为-13,微分控制系数K d为-37。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4.6所示。

图4.5高度辅助避障通道PID控制仿真参数设置

图4.6高度辅助避障通道PID控制仿真模型

以单位阶跃响应为激励源仿真得到系统高度通道的响应如图4.7所示。

图4.7高度通道仿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可以看出,该PID系统在阶跃源的作用下在1.69s后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该系统无震荡现象发生,调节过程较为平稳。但该系统的超调量与稳态时间均高于实际要求,因此无法满足无人机控制中的需要。

俯仰避障通道:由式(4.18)可以发现,无人机在俯仰方向的动作同无人机

产生的升力和无人机重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无人机升力大于、等于、小于无人机重量的情况。由于无人机升力即高度方向的辅助避障控制是单独的,与俯仰和横滚没有耦合关系。在此,直接将无人机产生的升力F 假设为常数(等于重力)。

此时,无人机在俯仰避障通道的传递函数如式(4.23)所示,控制系统结构如图4.8所示。

()()()2x x X s g

G s U s s

=

=- (4.23)

图4.8 俯仰辅助避障通道PID 控制仿真模型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取9.8 m/s 2。采用PID 控制器控制并取K p =-1.4,K i =-0.125,K d =-0.468,得避障系统在俯仰通道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4.9所示:

图4.9 俯仰避障通道仿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由上图可以看出,俯仰避障通道在施加激励源作用2s 后达到稳定,稳定后状态保持平稳,没有出现震荡现象。但在整个调节过程中,系统表现出了较为剧烈的震荡,而这将会对无人机的PID 控制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1.2.2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避障系统优化设计

1.2.2.1 遗传算法介绍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GA )是J. Holland 于1975年受生物进化论的启发而提出的。GA 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基因遗传学原理的优化搜索算法。其创立过程有两个研究目的:其一是抽象地解释自然界的适应过程;其二是为了将生物系统的机理运用到工程系统、计算机系统或商业系统等人工系统的设计中。GA

是基于“适者生存”的一种高度并行、随机和自适应的优化算法,它将问题

的求解表示成“染色体”的适者生存过程,通过“染色体”群的一代代不断进化,包括复制、交叉、变异等操作,最终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个体,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而其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隐含并行性和全局解空间搜索。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优化控制等领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遗传算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因链码

生物的性状是由生物的遗传基因的链码所决定的。在使用遗传算法时,需要把问题的每一个解编码成为一个基因链码。因此说,一个基因链码就代表问题的一个解,每个基因链码有时也被称作一个个体。有时也把基因链码称作染色体(2)群体

一些个体组成了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是若干个个体的集合。由于每个个体代表了问题的一个解,所以一个群体就是问题的解的集合。

(3)交叉

许多生物体的繁衍是通过染色体的交叉完成的。交叉算子在遗传算法中的实现过程如下:选择群体中的任意两个个体x1和x2,以这两个个体为双亲做基因链码的交叉,从而产生两个新个体x1'、x2',作为它们的后代。交叉方法有单点交叉和多点交叉等,交叉算子是以一定的概率发生的,这一概率称为交叉概率。

(4)变异

在生物体的繁衍过程中变异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在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位置产生突变使得新产生的个体与其他个体有所不同。

(5)适应度

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生命力。每个个体对应于优化问题的一个解x i,每个解x i对应于一个函数值f i。可以用每个个体的函数值f i 作为它对环境的适应度。

(6)选择

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从当前群体中选出优良的个体,使它们有机会作为父代交叉变异产生后代个体。

在自动控制领域,遗传算法因其优越的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2.2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优化

由本文1.2.2.1部分的介绍可以得出,遗传算法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突出优势在于通过将待优化的参数组合编码后,不断进行交遗传、交叉与变异操作,除了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基因库”内的参数组合外,也可以依据具体问题计算每个参数组合对应的目标函数值,由此得到最优解。

为了能够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无人机PID参数的优化设计,首先有必要明确待编码的PID控制参数,即[K p, K i, K d]之值。给出PID控制过程方程如式(4.19)所示。由此,当前待解决的问题由无人机运动的PID控制转变为PID参数[K p, K i, K d]值的优化选取。具体流程如下:

(1)确定待优化参数及优化范围。由实际需要确定待优化的PID参数,并通过Simulink初步仿真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际中的参数范围与精度确定参数的优化区间;

(2)初始化种群。按照设定的种群规模完成种群初始化,由算法给出PID 参数的选取结果。

(3)确定目标函数。综合PID控制过程的准确性、稳定性、快速性等性能来评价PID参数组合的实际性能与优劣情况。

(4)确定后代群体。通过目标函数计算得到每组PID参数对应的目标函数值,进而求得该组PID参数的复制概率。其中,能保留下来的是复制概率大的个体,被淘汰的是复制概率小的个体。再对其进行单点交叉(概率为Pc)运算,随机确定交叉位置,用Pc的概率从下一代中选取字串再进行交叉运算。最后把运算后得到的下一代进行变异操作,其概率是Pm。

(5)优化。用遗传算法在PID控制参数中进行编程寻优,得到最优的PID 参数。

以上过程即为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无人机PID控制的具体流程,对应流程图如图4.10所示。

图4.10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参数整定流程

本文设置初始种群规模为200,交叉概率为0.7,变异概率为0.01。其余参数设置如表4.2所示。

表4.2 位置控制地面坐标系V b 与辅助无人机避障坐标系V f 对比

参数名称 参数值

种群规模(G ) 200 最大进化次数(MAXGEN )

300 个体长度(L ) 10 选择概率(p r ) 0.95 交叉概率(p c ) 0.7 变异概率(p m )

0.01

设个体i 与个体i +1之间进行交叉,交叉算子为:

()()11

11

111t t t i i i i i t t t

i i i i i X c X c X X c X c X +++++?=?+-???=-?+??? (4.24)

其中:X i t ,X i+1t 为交叉前指纹参数组;

X i t+1,X i+1t+1为交叉后指纹参数组;

c i 在[0, 1]内取值。

假设对个体i 进行变异操作,变异算子为:

1t t i i i X X c +=+

(4.25)

其中:X i t 为变异前指纹参数组;

X i+1t 为变异后指纹参数组; c i 在[u min -X i t , u max +X i t ]上随机分布。

以无人机横滚方向的PID 控制为例,该通道上无人机的PID 控制传递函数

为:

()2y g G s s

=

(4.26)

为获取较好的动态特性,在确定性能指标J 时选择误差绝对值时间积分性能指标作为参数确定的最小目标函数。同时,为了防止控制能量过大,在目标函数中加入控制输入的平方项。即采用式(4.27)作为最优指标:

()()()2

11

2

J w e t w u

t dt ∞

=+?

(4.27)

其中:e (t )为系统误差; u (t )为控制器输出;

w 1, w 2, w 3为参数权重。

经反复测试,本文选取Pc =0.9,w 1=0.999,w 2=0.01,得离散化后的最优指

标为

()()()2

099900101i J .abs error i .u i .=?+??

(4.28)

以式(4.28)为目标函数进行训练,得到收敛趋势如图4.11所示:

图4.11 不同世代数下的最优个体适应度函数值

可以看出,由遗传算法计算PID 优化控制参数迭代计算第171次后即可以求得稳定的最优组合。对应的组合参数为

[K p , K i , K d ] = [39.9926, 1.7923, 3.4978]

(4.29)

对应得到优化后的控制系统对单位阶跃激励的响应曲线如图4.12所示。

图4.12 横滚方向上避障系统PID 参数优化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可以清楚的看到,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得到的PID 控制参数组合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时间积分性能,系统调节至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由之前的2s 下降至仅需要1.25s 。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阶段的优化是以时间积分性能,即J 1目标函数展开,因此未充分考虑系统超调量参数的表现情况,导致控制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超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二次优化,即在J 1目标的基础上,加入超调量σ(t )一同参与PID 参数优化,得到新的目标函数:

()()()()2

21

2

30

J w e t w u

t w t dt σ∞

=++?

(4.30)

式中,w 3=10,遗传算法中的各个参数设置与之前相同,再次训练后得到针对于目标函数J 2的PID 参数组合:

[K py , K iy , K dy ] = [47.7959, 1.4788, 3.4394]

(4.31)

对应得到优化后的控制系统对单位阶跃激励的响应曲线如图4.13所示。

图4.13 横滚方向上避障系统优化前及由J1,J2优化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可以看到,经过J 2目标函数的优化,该系统的超调量得到了进一步控制,

由1.264下降至1.221,相比与优化前降低了4%;稳定时间由优化前的2s降低至1.26s,相比优化前降低了37%。

同样的,基于本文4.2.1部分求得的无人机在俯仰方向与高度方向上的控制方程可以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这两个方向上PID控制参数的优化。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K px, K ix, K dx] = [-45.5726, -1.3997, -3.2844] (4.32) [K pz, K iz, K dz] = [-3021.2264, -124.9968, -230.4963] (4.33) 图4.14(a)和(b)分别为无人机在俯仰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PID控制过程曲线。可以看出,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PID控制参数可以显著提升控制过程的综合性能。在俯仰方向上,PID控制过程的稳定时间由2s降低至1.15s,缩短了42.5%,超调量为1.27,处于可行范围内,整个调节过程十分平稳,不存在震荡现象;在高度方向上,利用遗传算法对PID参数进行优化之前,控制过程的超调量较大,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长,且在调节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震荡性。优化后的PID参数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的优化,稳定时间由1.8s下降至仅需1.13s,超调量降低至1.25,调节过程平稳,全程未出现震荡。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利用遗传算法对PID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显著的提升无人机避障系统的动作能力。

(a)俯仰方向(b)高度方向

图4.14无人机在俯仰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PID控制过程曲线

1.3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

1.3.1基于遗传算法无人机避障模型设计

随着无人机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之配套的具有避障功能的路径规划算法成为了需要重点讨论的关键问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算法的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遗传算法以其优越的计算性能与极强的问题普适性受到了最为广泛的关注。

在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上,遗传算法相较于其他类型算法有较为突出的优势。首先,不同于各个类型的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不要求适应度函数具有

可导或连续的属性,仅要求适应度函数值为正即可。另外,大多数其他类型的优化算法的本质为单点搜索算法,面对较大规模的搜索区域时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全局搜索性能较差,而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多点搜索算法在面对大规模复杂区域时可以表现出极强的搜索性能,更易于获得全局最优解。基于这些优点,遗传算法近年来被大量的应用于路径规划问题的解决。但针对于无人机避障问题而言,相关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为了确保无人机稳定运行以及工作任务的实现,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模型来实现复杂环境下无人机避障问题的解决。

为了能够有效描述待规划区域地图,本文采用栅格法对路径规划场地进行划分。假设路径规划场地为矩形,根据场地具体尺寸可以确定栅格边长,由此即可以将场地划分为多个小正方形栅格,得到一个m ×n 的栅格状地图。为了便于对模型进行描述以及与实际场地结合,同时采用坐标法与序号法对栅格地图中的栅格进行编号,两种方法可以依据实际比例相互换算得到。如图4.15所示为10×10规模的区域栅格模型,栅格旁的行列标号为栅格横纵坐标,栅格坐标可用于快速获得该栅格在地图中的位置。栅格中间标号为栅格序号,栅格序号适用于栅格的访问和路径的记录。本文中所说栅格N 即指栅格序号为N 的栅格,这个序号可以由栅格中心点对应的坐标值(x, y)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N =x -10y +99

(4.34)

同样的,当由遗传算法优化路径完成后,需要对路径进行解码方能画出最优路径,这一过程的变换公式为:

()101010x N%y int N /=?

?

=-+?

(4.35)

y

图4.15避障区域10×10栅格模型

关于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已经在本文的4.2.2.1部分进行了介绍。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的算法流程如图所示。

具体的算法内容如下:

(1)初始化种群。无人机的运动路径表现为一系列的连续栅格序号,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路径搜索时,首先将种群S初始化为包含有P个染色体个体。定义无人机运动起点为0号栅格,则这些个体当中必然会包含有栅格序号0,其余序号则随机生成。

(2)适应度函数。个体适应度函数需要能够反应每个个体对问题给出解答的性能情况,针对无人机的避障问题,本文将规划后的路径长度作为种群中的路径优化标准。针对某一路径能否有效避开障碍物这一问题,模型引入惩罚因子进行评估,当路径经过障碍物区域时,该个体将受到“严厉”的适应度惩罚,因此不再参与到下一代计算。

(3)遗传算法的计算算子。遗传算法的算子包括选择、取代、交叉和变异等操作。选择算子采用轮盘赌选择法,即依据个体适应度值的高低来决定其被遗传到子代种群中的概率。取代算子采用进化策略和最优保存策略实现,即用新一代种群中适应度值优秀的个体替换掉当前代种群中适应度值最小的个体。交叉算子是指交换两个父代个体间的位值,本文采用单点交叉且交叉位置可变。变异算子则采用遗传算法中常规变异方法进行操作。需要说明,每一代个体中适应度函数值最优的个体将不再参与交叉、变异等操作而直接进入下一代个体种群中,以保留当前代的最优解,增强算法的收敛性。

在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时,遗传代数将成为模型中重要的参数。其原因在于当遗传代数较低时,目标函数尚未达到最优,模型对应的全局最优解存在偏离,使得模型性能降低,进而导致无人机路径规划不佳。当遗传代数过高时,模型计算过程过度冗余,浪费计算资源,同时使得规划过程耗时过长。因此需要对遗传代数参数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

以图为例,无人机以0号栅格为起点开始运动,目标位置为99号栅格。显然在全局无障碍的情况下,路径一为最佳路径规划。但当遗传代数不足时,模型会给出路径二、路径三作为最优解,这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y

图4.17无障碍下的路径选择

在路径规划问题中通常将遗传代数G选择在200~1000的范围内。以上述问题为例,在这一范围内对基于遗传算法的无人机避障模型性能进行研究与评估。图4.18为模型的适应度函数值与进化代数的关系图像,可以看出,当进化代数达到500代之后模型达到稳定。

图4.18避障路径规划模型中世代数与适应度函数相关关系图4.19为在MATLAB环境下利用Tik-Tok计时器获取的不同代数对应的程序运行时间情况。可以看出模型的计算时间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在200-700代范围内,计算时间与代数基本呈线性关系,当算法达到700代以上时,计算时间将显著增大。综合考虑模型稳定性与时间性能两个方面的因素,模型选择遗传代数为600。

图4.19避障路径规划模型中世代数与计算时间相关关系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交叉概率p c与变异概率p m均为常数,在模型计算时

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在解决路径规划问题时,固定不变的参数值往往会导致模型性能的降低。当选择较大的交叉概率p c 时,在模型初始阶段可以较大程度的丰富个体类型,增加全局最优解的可靠性,但在模型运行的中后段,较大的交叉概率p c 则会增加优秀个体被破坏的概率,导致模型收敛性降低。反之,如果选择较小的交叉概率p c 值,具有优秀性能的潜在个体将很难被开发出了,影响模型中种群的多样性,降低全局最优解寻找的可能性。同样的,对于变异操作,当选择较大的变异概率时,每代种群中的优秀个体将难以保留,导致收敛性下降。当变异参数较小时,则会拖延最优解的开发过程,影响模型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避障路径规划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中交叉概率p c 与变异概率p m 将随着模型中种群世代数与收敛情况作出自适应调整。改进后的交叉概率p c 与变异概率p m 表达式为:

()

12max avg max avg

c avg k f f f f f f p k f f '-?'>?

-=??'≤?

(4.36)

()

34max avg max avg

m avg k f f f f f f p k f f -?>?

-=??≤?

(4.37)

式中:f max 是种群中最优性能个体对应的适应度函数值;f avg 是某代种群中所有个体的适应度平均值;f ’是进行交叉操作的两个个体中适应度较高的个体;f 是进行变异操作的个体适应度值。且有0

进一步考虑到模型计算过程中,不同世代数下的具体要求有所区别。在模型计算初期,某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未必是全局最优解,而依据上式,模型未考虑算法初期对种群丰富度的要求,导致较优个体基本不发生变化,因而导致了模型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可能。针对这一缺陷,根据代数增加过程中个体适应度值的具体情况,对自适应算子计算公式进一步改进如下:

102109avg max f avg avg

f f f c av

g k .f f p e .f f -'-?

'-≥??=?+?

'

(4.38)

25101avg max f avg avg

f f f m avg

k f f e p .f f --?

≥???? ?+=? ?????

(4.39)

依据上式计算得到的交叉概率p c 与变异概率p m 可以满足模型在不同阶段对于算子的区别要求,符合遗传算法中的计算规律。当种群中的某一个体的适应度

高于种群平均适应度之值时,取较低的交叉概率p c与变异概率p m,这时该优解将以较大概率直接进入下一代种群当中而避免遭到破坏。改进后的遗传算法避障路径规划模型中的算子不仅可以随适应度变化而自主变化,而且可以避免模型“沉溺”与当前的优解中产生停滞,帮助算法能够跳出局部最优解,并能够以更高效率给出全局最优解。

1.3.2无人机避障模型效果对比分析

为了能够实现无人机避障线路规划的有效性,模型需要从两个方面保证所给出路径的性能:(1)路径不经过障碍区域;(2)所给出路径长度为最短。按照本文4.3.1给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模型,在MATLAB环境下展开仿真试验。

如图所示,在待规划区域内布置20个障碍栅格。无人机目标是由0号栅格移动到99号栅格。为了验证基于改进后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无人机避障路径规划模型的性能,利用基于传统遗传算法模型实现的避障模型作为对比。为了增加对比性,对模型参数进行统一设置如表4.3所示,其中自适应遗传算法中参数k1=2,k2=0.5。

表4.3遗传算法模型中的参数设置

参数名称参数值

种群规模(G)30

最大进化次数(MAXGEN)600

个体长度(L)18

选择概率(p r)0.95

交叉概率(p c)0.7

变异概率(p m)0.01

图4.20为布置20个障碍区域时仿真得到的路径规划结果。路径一是基于传统遗传算法计算得到的路线规划方案,对应适应度函数值为15。路径二是基于改进后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模型获得的避障线路规划方案,对应适应度函数为14。路径一对应的计算时间为2.7760s,而路径二的计算时间仅为0.9841s。

四旋翼飞行器建模与仿真Matlab

四轴飞行器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多旋翼飞行器,它非常适合近地侦察、监视的任务,具有广泛的军事和民事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对四旋翼飞行器的机架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做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四旋翼飞行器有各种的运行状态,比如:爬升、下降、悬停、滚转运动、俯仰运动、偏航运动等。本文采用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在上述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飞行器的建模。动力学建模是通过对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和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关系以及参考牛顿-欧拉模型建立的仿真模型,模型建立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进行仿真。 关键字:四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Matlab/simulink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for a quad-rotor aircraft ABSTRACT The quad-rotor is a VTOL multi-rotor aircraft. It is very fit for the kind of reconnaissance mission and monitoring task of near-Earth, so it can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applications.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rack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boratory four-rotor aircraft is showed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four-rotor aircraft areestablished. It also studies on the force in the four-rotor aircraft flight principles and course of the campaign to make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four-rotor aircraft has many operating status, such as climbing, downing, hovering and rolling movement, pitching movement and yawing movement. The dynamic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four-rotor aircraft in flight in the disser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modeling of the aircraft can be made. Dynamics modeling is to build model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flight of the aircraft and a variety of state of motion, and Newton - Euler model with reference

四旋翼无人机毕业设计

渤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四旋翼无人机设计与制作 The Manufacture and Design of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学院(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入学年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因为它的结构简单,而且控制起来也很方便,因此它成为了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热门产业。在这里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硬件的介绍和选型,姿态参考算法的推导和实现,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该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以STM32f103zet 单片机为核心,根据各个传感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校正方法对各个传感器数据进行校正以及低通数字滤波处理,之后设计了互补滤波器对姿态进行最优估计,实现精确的姿态测量。最后结合GPS控制与姿态控制叠加进行PID控制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电机,来达到实现各种飞行动作的目的。在制作四旋翼飞行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试并且与现有优秀算法做对比验证,最终设计出能够稳定飞行的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 关键词:姿态传感器;四元数姿态解算;STM32微型处理器;数据融合;PID

The Manufacture and Design of Quad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bstract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ircraft have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t is very easy to control, so it has becom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Here article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four-rotor aircraft, including Quad-rotor UAV aircraft flight principle, hardware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derivation attitude reference algorithm, the system software . The Quad-rotor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STM32f103zet microcontroller co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ased on the accelerometer sensor, a gyro sensor and electronic compass sensors using different correction methods for correcting various sensor data and low-pass digital filter processing, after design complementary filter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posture, precise attitude measurement. Finally, GPS control and attitude control PID control is superimposed four-rotor aircraft four motors to achieve a variety of flight maneuver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Four-rotor aircraf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 lot of debugging and do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excellent algorithm validation, the final design to stabilize the Quad-rotor UAV flying aircraft. Key Words:MEMS Sensor; Quaternion; STM32 Processor; Data Fusion; PID

最高效的四旋翼无人机数据采集建模

最高效的四旋翼无人机 数据采集建模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最高效的四旋翼无人机数据采集建模 一、简介 近年来,微小型四翼无人机已经成为了无人飞行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它结构简单、机动性强、便于维护,能够在空中悬停、垂直起飞和降落。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国内外许多研究单位纷纷致力于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的架构设计与飞行控制研究,以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机载传感器系统是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机载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飞行状态信息,是实现四旋翼无人机自主飞行的重要设备。 现在无人机应用最广的是倾斜摄影技术优势或者说最吸引用户的,就是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可以全自动、高效率、高精度、高精细的构建地表全要素三维模型。 二、四旋翼无人机特点 1、机动性能灵活,低空性能出色。能在城市、森林等复杂环境下完成各种任务。可完成空中悬停监视侦查。实现对动力要地低,能在狭小空间穿行,能垂直起降,对起降环境要求低。 2、对动力要求较小,产生的噪音低,隐蔽性能高,安全性能出色。四旋翼无人机采用四个马达提供动力,可使飞行更加稳定和精确。 3、结构简单,运行、控制原理相对容易掌握。 4、成本较低,零件容易更换,维护方便。

三、飞行软件 目前无人机种类繁多,针对无人机开发的飞控软件也有很多,目前比较好用的是DJI GS Pro、DJI GO4、Litchi Vue、Pix4d等。 四、数据采集,使用DJI GS pro 1、打开DJI GS pro软件,点击新建任务 2、点击测绘航拍区域模式 3、点击地图选点(飞行定点比较耗飞机电量,无特殊情况建议不使用) 4、点击屏幕就会出现一个航测区域,手动拖拽四个定点可以改变航测的面积和形状,同时也可以手动增加拐点,让航测面积更加的灵活多样。并且在右边的菜单栏里选择好对应的云台相机;设置好任务的高度,任务的高度和拍摄的清晰度,成图的分辨率有很大的关系;大面积的时候尽量选择等时间拍照,因为能上传的航点是有限的。 5、点击进入右侧菜单的高级选项之中,重新设置一下航测的重叠了,一般航向和旁向重叠率是700%和70%(最好不要低于70%);设置好云台俯仰角,正射影像图一般为-90°,拍摄3D立体时一般为-45°;设置好返航高度,确保返航时不会碰撞到障碍物。 6、点击右上角飞机左边更多选项,点击高级设置(地图优化限中国大陆地区使用打开);这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时候一定要点开中国大陆这个选项,不然飞行器的位置是偏移的。会导致航测任务区域整体偏移,有一部分任务没有拍摄到。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预习要点 1、 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 2、 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 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实验方法 (一) 四种典型响应 1、 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常用格式: 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 脉冲响应: 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 ,0)(1)(0 ?==?∞ 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 ()()()(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 ① )(sys impulse ; ② );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 (二) 分析系统稳定性 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 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 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

四旋翼飞行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内实验》 学生姓名:徐学腾 学生学号:1416010122 所在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导教师:宫文峰 2016年6 月26 日

实验一四旋翼飞行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四旋翼无人机结构的分析,了解四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结构、工作的原理和传动控制系统; 2. 练习采用手机控制终端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并了解无人机飞行大赛的相关内容,及程序开发变为智能飞行无人机。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 Parrot公司AR.Drone 2.0四旋翼飞行器一架; 2. 苹果手机一部; 3. 蓝牙数据传输设备一套。 4. 自备铅笔、橡皮、草稿纸。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四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结构; 2、了解四旋翼无人机的传动控制路线; 3、掌握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的基本操作; 4、了解四旋翼无人机翻转动作的机理; 5、能根据指令控制无人机完成特定操作。 四、实验步骤 1、学生自行用IPHONE手机下载并安装AR.FreeFlight四旋翼飞行器控制软件。 2、检查飞行器结构是否完好无损; 3、安装电沲并装好安全罩; 4、连接WIFI,打开手机AR.FreeFlight软件,进入控制界面; 5、软件启动,设备连通,即可飞行。 6、启动和停止由TAKE OFF 控制。 五、注意事项 1.飞行器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部手机终端进行控制; 2. 飞行之前,要检查螺旋浆处是否有障碍物干涉; 3. 飞行之后禁止用手去接飞行器,以免螺旋浆损伤手部; 4. 电量不足时,不可强制启动飞行; 5. 翻转特技飞行时,要注意飞行器距地面高度大于4米以上; 6. 飞行器不得触水; 7. 飞行器最大续航时间10分钟。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MATLAB仿真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的MATLAB 仿真 PID 控制的原理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 控制,又称PID 调节。PID 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 控制技术。PID 控制,实际中也有PI 和PD 控制。PID 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一、 题目:用增量式PID 控制传递函数为G(s)的被控对象 G (s )=5/(s^2+2s+10), 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编写仿真程序(输入分别为单位阶跃、正弦信号,采样时间为1ms ,控制器输出限幅:[-5,5],仿真曲线包括系统输出及误差曲线,并加上注释、图例)。程序如下 二、 增量式PID 原理 { U(k)= ?u(k)+ U(k-1) 或 { U(k)= ?u(k)+ U(k-1) 注:U(k)才是PID 控制器的输出 三、 分析过程 1、对G(s)进行离散化即进行Z 变换得到Z 传递函数G(Z); 2、分子分母除以z 的最高次数即除以z 的最高次得到; )]}2()1(2)([)()]1()({[)(-+--++ --=?n n n T T n T T n n K n U D I P O εεεεεε)] 2()1(2)([)(i )]1()([)(-+--++--=?n n n Kd n K n n K n U P O εεεεεε

四旋翼飞行器仿真-实验报告

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实验报告(2) 四旋翼飞行器仿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院系: 2014.12.28

1实验容 基于Simulink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悬停控制回路,实现飞行器的悬停控制; 建立GUI界面,能够输入参数并绘制运动轨迹; 基于VR Toolbox建立3D动画场景,能够模拟飞行器的运动轨迹。 2实验目的 通过在 Matlab 环境中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系统建模,使掌握以下容: 四旋翼飞行器的建模和控制方法 在Matlab下快速建立虚拟可视化环境的方法。 3实验器材 硬件:PC机。 工具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软件工具:MATLAB及simulink。 4实验原理 4.1四旋翼飞行器 四旋翼飞行器通过四个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实现飞行,原理与直升机类似。四个旋翼位于一个几何对称的十字支架前,后,左,右四端,如图 1 所示。旋翼由电机控制;整个飞行器依靠改变每个电机的转速来实现飞行姿态控制。 图1四旋翼飞行器旋转方向示意图

在图 1 中, 前端旋翼 1 和后端旋翼 3 逆时针旋转, 而左端旋翼 2 和右端的旋翼 4 顺时针旋转, 以平衡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反扭转矩。 由此可知, 悬停时, 四只旋翼的转速应该相等,以相互抵消反扭力矩;同时等量地增大或减小四只旋翼的转速,会引起上升或下降运动;增大某一只旋翼的转速,同时等量地减小同组另一只旋翼的转速,则产生俯仰、横滚运动;增大某一组旋翼的转速,同时等量减小另一组旋翼的转速,将产生偏航运动。 4.2建模分析 四旋翼飞行器受力分析,如图 2 所示 图2四旋翼飞行器受力分析示意图 旋翼机体所受外力和力矩为: 重力mg , 机体受到重力沿w z -方向; 四个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升力i F (i= 1 , 2 , 3 , 4),旋翼升力沿b z 方向; 旋翼旋转会产生扭转力矩i M (i= 1 , 2 , 3 , 4)。i M 垂直于叶片的旋翼平面,与旋转矢量相反。 力模型为:2i F i F k ω= ,旋翼通过螺旋桨产生升力。F k 是电机转动力系数, 可取826.1110/N rpm -?,i ω为电机转速。旋翼旋转产生旋转力矩Mi(i=1,2,3,4),

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院(系):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301班 姓名:吴凯 学号:1306070127

指导教师:杨洁昝宏洋 基于MATLAB的PID恒温控制器 本论文以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PID控制器。PID控制是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大多数反馈回路用该方法或其较小的变形来控制。PID控制器(亦称调节器)及其改进型因此成为工业过程控制中最常见的控制器(至今在全世界过程控制中用的84%仍是纯PID调节器,若改进型包含在内则超过90%)。在PID控制器的设计中,参数整定是最为重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PID参数的整定大多借助于一些先进的软件,例如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MATLAB仿真系统。本设计就是借助此软件主要运用Relay-feedback法,线上综合法和系统辨识法来研究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温控系统的PID控制器,并通过MATLAB中的虚拟示波器观察系统完善后在阶跃信号下的输出波形。 关键词:PID参数整定;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Design of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MATLAB Abstract This paper regard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esign a pid controller. Pid control is the most common control method up until now; the great majority feedback loop is controlled by this method or its small deformation. Pid controller (claim regulator also) and its second generation so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ontrollers in the industry process control (so far, about 84% of the controller being used is the pure pid controller, it’ll exceed 90% if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cluded). Pid parameter setting is most important in pid controller designing,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t mostly recurs to some advanced software, for example, mat lab simulation software widely used now. this design is to apply that soft mainly use Relay feedback law and synthetic method on the line to study pid

四旋翼无人机建模及其PID控制律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建模及其PID控制律设计 时间:2012-10-27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作者:吴成富,刘小齐,袁旭 关键字:PID无人机建模 摘要:文中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建模与控制。在建模时采用机理建模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对电机和螺旋桨进行了详细的建模。首先对所建的模型应用PID进行了姿态角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又对各个方向上的速度进行了PlD 控制。然后在四旋翼飞机重心进行偏移的情况下进行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PID控制律能有效的控制四旋翼无人机在重心偏移情况下的姿态角和速度。最后为了方便控制加入了控制逻辑。 关键词:四旋翼;建模;PID;控制;重心偏移;控制逻辑 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4个旋翼的飞行器,有X型分布和十字型分布2种。文中采用的是X型分布的四旋翼,四旋翼无人机只能通过改变旋翼的转速来实现各种运动。国外对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研究非常活跃。加拿大雷克海德大学的Tavebi和McGilvrav证明了使用四旋翼设计可以实现稳定的飞行。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的McKerrow对Dragantlyer进行了精确的建模。目前国外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基于惯导的自主飞行、基于视觉的自主飞行和自主飞行器系统。而国内对四旋翼的研究主要有: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第27所、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哈工大等。大多数的研究方式是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提出了很多控制算法。例如,针对无人机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设计的 DI/QFT(动态逆/定量反馈理论)控制器,国防科技大学提出的自抗扰控制器可以对小型四旋翼直升机实现姿态增稳控制,还有一些经典的方法比如PID控制等,但是都不能很好地控制四旋翼速度较大的情况。本文对四旋翼无人机设计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即四旋翼的四元数控制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飞机的飞行速度较大的情况,其能稳定地控制四旋翼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四旋翼的模型 文中所研究的四旋翼结构属于X型分布,即螺旋桨M1和M4与M2和M3关于X轴对称,螺旋桨M1和M2与M3和M4关于Y轴对称,如图1所示。对于四旋翼的模型本文主要根据四旋翼的物理机理进行物理建模,并做以下2条假设。

某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题目C)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C :某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 仿真 一、 系统概况: 设某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 图中G c (s)、G v (s)、G o (s)、G m (s)、分别为调节器、执行器、过程对象及温度变送器的传递函数;,且电动温度变送器测量范围(量程)为50~100O C 、输出信号为4~20mA 。G f (s)为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 二、系统参数 二、 要求: 1、分别建立仿真结构图,进行以下仿真,并求出主要性能指标: (1)控制器为比例控制,其比例度分别为δ=10%、20%、50%、100%、200%时,系统广义对象输出z(t)的过渡过程; (2)控制器为比例积分控制,其比例度δ=20%,积分时间分别为T I =1min 、3min 、5min 、10min 时,z(t)的过渡过程; 0m v o 0f o o =5min =2.5min =1.5(kg/min)/mA =5.4C/(kg/min) =0.8 C C T T K K K x(t)=80f(t)=10; ;;; ;给定值; 阶跃扰动

(3)控制器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其比例度δ=10%,积分时间T I=5min,微分时间T D = 0.2min时,z(t)的过渡过程。 2、对以上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得出结论。 3、撰写设计报告。 注:调节器比例带δ的说明 比例控制规律的输出p(t)与输入偏差信号e(t)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K c叫作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在过程控制仪表中,一般用比例度δ来表示比例控制作用的强弱。比例度δ定义为 式中,(z max-z min)为控制器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即量程;(p max-p min)为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范围。 = c p(t)K e(t) max min ( ) =100% ) max min e z z p(p-p δ - ?

四旋翼飞行器仿真 实验报告

动态系统建模仿真 实验报告(2)四旋翼飞行器仿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院系: 2014.12.28

1实验内容 基于Simulink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悬停控制回路,实现飞行器的悬停控制; 建立GUI界面,能够输入参数并绘制运动轨迹; 基于VR Toolbox建立3D动画场景,能够模拟飞行器的运动轨迹。 2实验目的 通过在Matlab 环境中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系统建模,使掌握以下内容:四旋翼飞行器的建模和控制方法 在Matlab下快速建立虚拟可视化环境的方法。 3实验器材 硬件:PC机。 工具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软件工具:MATLAB及simulink。 4实验原理 4.1四旋翼飞行器 四旋翼飞行器通过四个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实现飞行,原理与直升机类似。四个旋翼位于一个几何对称的十字支架前,后,左,右四端,如图 1 所示。旋翼由电机控制;整个飞行器依靠改变每个电机的转速来实现飞行姿态控制。 图1四旋翼飞行器旋转方向示意图

在图 1 中, 前端旋翼 1 和后端旋翼 3 逆时针旋转, 而左端旋翼 2 和右端的旋翼 4 顺时针旋转, 以平衡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反扭转矩。 由此可知, 悬停时, 四只旋翼的转速应该相等,以相互抵消反扭力矩;同时等量地增大或减小四只旋翼的转速,会引起上升或下降运动;增大某一只旋翼的转速,同时等量地减小同组另一只旋翼的转速,则产生俯仰、横滚运动;增大某一组旋翼的转速,同时等量减小另一组旋翼的转速,将产生偏航运动。 4.2建模分析 四旋翼飞行器受力分析,如图 2 所示 图2四旋翼飞行器受力分析示意图 旋翼机体所受外力和力矩为: 重力mg , 机体受到重力沿w z -方向; 四个旋翼旋转所产生的升力i F (i= 1 , 2 , 3 , 4),旋翼升力沿b z 方向; 旋翼旋转会产生扭转力矩i M (i= 1 , 2 , 3 , 4)。i M 垂直于叶片的旋翼平面,与旋转矢量相反。 力模型为:2i F i F k ω= ,旋翼通过螺旋桨产生升力。F k 是电机转动力系数, 可取826.1110/N rpm -?,i ω为电机转速。旋翼旋转产生旋转力矩Mi(i=1,2,3,4),

四旋翼无人机毕业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1绪论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四旋翼飞行器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外四旋翼飞行器的研究现状 (1) 1.2.2国内四旋翼飞行器的研究现状 (3)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4) 2 四旋翼飞行器工作原理 (5) 2.1 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5) 2.2 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结构 (5) 3 四旋翼飞行器硬件系统设计 (7) 3.1 微惯性组合系统传感器组成 (7) 3.1.1 MEMS陀螺仪传感器 (7) 3.1.2 MEMS加速度计传感器 (7) 3.1.3 三轴数字罗盘传感器 (8) 3.2 姿态测量系统传感器选型 (8) 3.3 电源系统设计 (10) 3.4 其它硬件模块 (10) 3.4.1 无线通信模块 (10) 3.4.2 电机和电机驱动模块 (11) 3.4.3 机架和螺旋桨的选型 (12) 3.4.4 遥控控制模块 (13) 4 四旋翼飞行器姿态参考系统设计 (15) 4.1 姿态参考系统原理 (15) 4.2 传感器信号处理 (16) 4.2.1 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处理 (16) 4.2.2 陀螺仪信号处理 (16) 4.2.3 电子罗盘信号处理 (17) 4.3 坐标系 (17) 4.4 姿态角定义 (18) 4.5 四元数姿态解算算法 (19) 4.6 校准载体航向角 (27) 5 四旋翼飞行器系统软件设计 (29) 5.1 系统程序设计 (29) 5.1.1 姿态参考系统软件设计 (29) 5.1.2 PID控制算法设计 (30)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Simulink仿真

银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Simulink仿 真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2) 2. 三种系统结构和原理 (3) 2.1 串级控制系统 (3) 2.2 前馈控制系统 (3) 2.3 解耦控制系统 (4) 3. 建立Simulink模型 (5) 3.1 串级 (5) 3.2 前馈 (5) 3.3 解耦 (7) 4. 课设小结及进一步思想 (15) 参考文献 (15) 附录设备清单 (16)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Simulink仿真 姬晓龙银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分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串级、前馈、解耦三种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以此来深化对复杂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解,体会复杂过程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对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建立Simulink模型,学习在工业过程中进行系统分析和参数整定的方法,为毕业设计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及过程参数整定做准备。 关键字:串级;前馈;解耦;建模;Simulink。 0.前言 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业过程自动化中的大量的参数定制控制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但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对提高生产效率、降耗节能以及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使工业生产过程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对工艺参数要求更加苛刻,从而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要求更高。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比单回路系统“复杂”一些的控制系统,如串级控制(双闭环控制)、前馈控制大滞后系统控制(补偿控制)、比值控制(特殊的多变量控制)、分程与选择控制(非线性切换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多输入多输出解耦控制)等等。从结构上看,这些控制系统由两个以上的回路构成,相比单回路系统要多一个以上的测量变送器或调节器,以便完成复杂的或特殊的控制任务。这类控制系统就称为“复杂过程控制系统”,以区别于单回路系统这样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计算机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仿真模型,模拟实际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过程。通过对过程仿真的分析,得到被仿真系统的动态特性。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为流程工业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控制、优化和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作为对先进控制策略的一种检验,仿真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机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控制系统仿真是以控制系统的模型为基础,主要用数学模型代替实际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进行计算机仿真时,十分耗费时间与精力的是编制与修改仿真程序。随着系统规模的越来越大,先进过程控制的出现,就需要行的功能强大的仿真平台Math Works公司为MATLAB提供了控制系统模型图形输入与仿真工具Simulink,这为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参数整定的计算与仿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使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四旋翼飞行器建模、控制与仿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四旋翼飞行器建模、控制与仿真 作者:杨庆华, 宋召青, 时磊, YANG Qing-hua, SONG Zhao-qing, SHI Lei 作者单位:杨庆华,YANG Qing-hua(海装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西安,710054), 宋召青,SONG Zhao-qing(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1), 时磊,SHI Lei(防空兵指挥学院 作战指挥系,郑州,450052) 刊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年,卷(期):2009,24(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6条) 1.张天光.王秀萍.王丽霞捷联惯性导航技术 2007 2.钱杏芳.林瑞雄.赵亚男导弹飞行力学 2006 3.BOUABDELLAH S.SIEGWART R Backstepping and sliding mode techniques applied to an indoor micro quadrotor 2005 4.MOKHTARI A.BENALLEGUE A.BELAIDI A Polynomial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and sliding mode observer for a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2005(04) 5.BOUADI H.BOUCHOUCHA M.TADJINE M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Backstepping 2008(01) 6.BENCHAIB A.BOUDJEMA F.RACHID A Sliding mode flux observer based on backstepping approach for induction motor 1998 相似文献(2条) 1.学位论文周权四旋翼飞行平台飞行控制和惯性导航研究2008 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外型新颖,可垂直起降,通过改变四个桨的转速来进行飞行控制的特殊无人机。但它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高度耦合的欠驱动(四个PWM输入,六个自由度)系统,在其飞行时,受到气流、重力、陀螺效应和旋翼惯量矩等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稳定控制是比较困难的。为了研究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规律,本文构建了四旋翼飞行试验平台,就悬停和低速水平飞行状态下的飞行控制和惯性导航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元器件,制作了一架四旋翼飞行平台,测试了关键部件的性能。分别采用合适的试验方案测试转子升力、转速与PWM信号之间的关系,并对单通道进行系留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本文利用四旋翼飞行平台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基于VC++语言仿真的动力学模型。对飞行平台的高度阶跃响应和水平位移阶跃响应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四个PWM的变化与飞行平台加速度的变化。根据单通道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单通道复数域数学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研究,得到了各控制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然后将欧拉法应用于惯性导航,并试验验证了欧拉法计算姿态。简单分析了GPS定位原理与GPS/INS组合导航的方法。
最后对四旋翼飞行平台进行多次飞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控制参数和改进飞行平台结构,最终取得了初步的飞行成功。 2.学位论文黄牧基于反步法的微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研究2009 无人机通常指无人驾驶、可以自主飞行或遥控操作、利用空气动力承载飞行并可回收重复使用的飞行器,主要包括固定翼式和旋翼式两类。
固定翼无人飞行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重大成功;和固定翼飞行器相比较,旋翼无人飞行器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自主起飞和着陆能力,高度智能化:能以悬停、前飞、侧飞和倒飞等各种姿态飞行;但是旋翼无人飞行器因动力学特性远比固定翼飞行器复杂,发展就相对缓慢得多。近年来,旋翼无人机因其巨大的军用和民用价值,迅速成为控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是一种常见的旋翼飞行器,其模型具有高度非线性、状态耦合、欠驱动等特点,飞行控制设计比较困难。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动态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反步法结合非线性自适应控制进行控制器设计,使四旋翼飞行器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并且位置输出和偏航角能够跟踪期望轨迹;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本文对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进行了建模;但是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复杂,空气动力学系数容易变化,系统可能包含未知信息和噪声,所以其动力学模型中存在不确定性;这使控制器的设计变的更加困难。
第二,本文采用反步法和自适应控制设计控制器,使四旋翼飞行器系统保持了稳定。为了便于反步设计,本文把四旋翼模型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第一个是欠驱动子系统,表示系统关于水平位置,滚动角和偏航角的动力学方程;第二个和第三个是全驱动子系统,表示系统关于偏航角和垂直位置的动力学方程;第四个子系统是关于推进力的动力学方程。在完成控制设计之后,本文利用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方法,证明了论文中提出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并在飞行器质量参数未知条件下,实现了水平位置、垂直位置以及偏航角的渐近稳定轨迹跟踪。
最后,本文用MATLAB对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使用反步法结合自适应控制能够使系统的位置输出和偏航角追踪期望轨迹,同时保持了滚动角和俯仰角的稳定。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设计了基于反步法的自适应控制器,解决了质量未知的情况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轨迹追踪问题,并保证了系统稳定和跟踪误差收敛。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b14273942.html,/Periodical_hjhkgcxyxb200905006.aspx 授权使用:李建平(wfnchkdx),授权号:e7083126-c414-4535-9e0d-9e9e00bddb36

四旋翼无人机带机械臂的设计与研究

四旋翼无人机带机械臂的设计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06T15:23:16.95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鲍佳松[导读] 摘要:四旋翼无人机已经进入了众多的应用领域,在国家建设以及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研究四旋翼无人机姿态及机身设计的文章较多,但是很少有带机械手臂的无人机。因此,本文采用了以往常见的无人机模型,摘要:四旋翼无人机已经进入了众多的应用领域,在国家建设以及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研究四旋翼无人机姿态及机身设计的文章较多,但是很少有带机械手臂的无人机。因此,本文采用了以往常见的无人机模型,设计出机械手臂,既能保证无人机飞行过程的平稳性,而且保证抓取东西的快速、准确性。本文不仅设计了无人机的整体形态,而且选择了适合无人机飞行的硬件设施,为工程 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字:四旋翼飞行器;机械手臂;抓取;硬件设施 一、前言 目前,国内外研究无人机的人员越来越多,先进的无人机也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关注于飞行姿态、飞行稳定性,而带有机械手的无人机则研究较少。在近年来,无人机不管是在飞行姿态、操纵系统、稳定性设计等都有长足发展,但是带有机械手的无人机动态操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在设计研究当中,无人机加上先进的操纵手臂之后,不仅改变了飞行器的整体重量,而且对于飞行中的控制提出了较大问题。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抓取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是考虑的重要问题。比如说,无人机在告诉的飞行中,对于其飞行速度与飞行的时间要求比较高,这就要要求无人机能够快速、及时地抓住物体,而且有时还需要对目标进行监视,这样就会避免因为噪音而引起的注意。除此之外,无人机动态抓握功能可以扩展到实时栖息,这可以用来快速地躲避大风、通过减少悬停时间来提高续航时间。 华北电力大学张虎[1]等在众多无人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四旋翼飞行器作为基本结构,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了一种飞滑式输电线巡检机器人,这种无人机结合了现有的四旋翼飞行器与巡线机器人优点的具有飞行与线上滑行巡检功能的机器人。Justin Thomas团队[2]在多年观察仿生机械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了一种采用被动机制的机械手爪,这种手爪在抓取中能够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在垂直起飞和着陆系统中启用被动栖息的设计上采用了优化分析;Courtney E. Doyle团队[3]在多年针对放生机械研究的基础上,在无人机上加入了受到控制的附属物,使其能够高速地锁定对象并进行抓取。 本文以无人机整体设计为核心,分别对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做出介绍,合理选择适合无人机的硬件,对工程应用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二、无人机总体设计 1.无人机控制系统组成 在整个的无人机系统当中,系统通过无线电与地面实现通信。在四旋翼无人机下方设置机械手,通过舵机控制其运动[4-6]。操作人员可以在地面输入指令,进而控制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同时,控制器还可以控制机械手的动作,实现抓举、松开等动作 2.无人机飞行器工作原理 四旋翼飞行器由四个螺旋桨驱动,螺旋桨分别有独立电机带动。在控制系统当中,旋转的力矩与平移动作实现了耦合。如果排除外界扰动,旋翼就能够产生与重力相等的升力,飞行器便处于悬停状态[7]。同时另外一组螺旋桨一个速度增大,一个速度减小就会产生俯仰和滚动的姿态;两组螺旋桨阻力矩的差异产生偏航姿态。 3.机械手控制 机械手的控制是此次设计的关键。手爪的设计要顾及到飞行器的相对移动速度,这样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载荷;同时要考虑到其栖息能力,适应不同的环境,能够在广泛的区域停留。 4.无人机整体效果图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设计学习笔记

1、互补滤波算法 互补滤波器作为一种频域滤波器,常用于融合来自不同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数据。一般地,互补滤波器包含至少两种频率特性互补的输入信号。例如,对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解算姿态这一双输入系统,两个输入量都能分别对姿态角进行解算,其中加速度计输入量包含高频,应通过低通滤波器来滤除;陀螺仪则包含低频噪声(积分漂移),应采用高频滤波器滤队。两者的频率特性互补,可用互补滤波思想进行姿态解算,最终输出较准确信号。 2、四元数表示姿态角 运用互补滤波与卡尔曼滤波思想进行姿态整合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利用加速度计解算出的姿态角去修正陀螺仪积分的漂移误差. 这两种方法在姿态融合过程中姿态角的表示形式都是欧拉角表示.但是用欧拉角进行姿态解算在大角度计算时会出现万向节锁(角度为90度时加速度计进行姿态解算的反三解函数无解),为了避免该问题,可采用四元数来解算姿态. 四元数的优点: ·四元数不会存在欧拉角的万向节死锁的问题 ·四元数由4个数组成2个四元数之间更容易插值 ·对四元数规范化正交化计算更加容易 3、MPU6050 DMP内部四元数解算功能 运动控制传感器MPU6050提供了DMP内部四元数解算功能,可以直接输出四元数数据。它除了提供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传感器的16位ADC信号采集功能之外,还集成了数字低通滤波器和数字运动处理DMP,可以直接输出经低通滤波处理和四元数姿态解算后的四元数数据。将该四元数转换为欧拉角,可以得到准确的俯仰角和橫滚角。 4、PID 控制

由自动控制原理可知,采用角速度反馈闭环控制可有效增加系统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状态角控制之前需设计姿态角速度增稳内环控制。同时,系统最终控制量为空间位置,因此需要增加外环位置控制。由此得到四轴飞行器俯仰角方向整体控制结构: 4.1、PID 控制 比例控制指的是使用一个比例系数对输入量与期望量的差进行放大或缩小。不过单纯的比例控制会产生静态误差(误差不会收敛于0),所以这时要加入积分控制,对误差进行积分再乘以积分系数,误差累计越大积分控制的比重越大。其优点是可以消除静态误差;其缺点是不稳定,会使系统产生振荡。微分控制是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当输入的数据缓慢变化时微分项不起作用,当产生一个阶跃响应瞬间发生变化时,微分项发挥作用,做“超前控制”。 4.2串级PID 当将两个PID串联起来,用第一个PID的输出量作为第二个PID的输入量,第一个PID的期望量为期望达到的角度,第二个PID的期望量为此时该轴的角速度,角度环为1级PID为外环,角速度环为2级PID为内环 串级PID较单级PID的优点是,作为内环的角速度由陀螺仪采集数据输出,采集值一般不存在受外界影响的情况,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角速度变化灵敏,当受外界干扰时,回复迅速,这样使四轴在飞行时抗干扰能力强,飞行更稳定. 4.3PID调试过程详解--P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