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研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数学研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数学研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数学研说教材

一、研说教材的流程

说教材编写意图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范围及整合

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二、说课标

知识与技能

获得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过程掌握运算经历收集数据

2、解决问题

发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初步表达结果3、情感与态度

有好奇心参与活动成功体验提出疑问改正错误

4、数学思考解释信息描述问题发展空间观点有条理的思考

三、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认读写简单分数理解克千克吨三位数乘除

一位数

2、空间与图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辨认8个方向

3、统计与概率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可能性大小

4、实践与综合应用合作交流获得体验解决简单问题

四、说教材

(一)编写意图:

1、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

实用、开放的特点。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

题的水平。

(二)内容结构

1、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2、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理解第二单元两三位

数乘一位数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空间与图形第三单元位置与变化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

4、实践与综合应用变化的影子变废为宝

五、与人教版教材比较

1、新增内容克、千克和吨的理解

2、后移知识四边形

六、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1、已学知识表内乘除法—本册知识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后

续知识多位数的乘除法

2、分数的初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周长

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信息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突出实践性增强亲自体验

3、提倡算法多样化优化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八、评价建议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智慧小星星”等竞赛活动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语言表扬荣誉奖励开心评

5、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以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

学习情况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实践活动材料

2、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

3、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4、开发数学文化资源

5、课外活动小组

6、利用错误资源

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挖掘教材资源教材中相关知识习题资源信息窗

2、使用生活资源

创设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

4、开发阅读资源

《行知天下》等书中的数学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含答案) 1. 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 锯成同样长的四根 用来做凳腿 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书本第6页第6题】 2米 = 20分米 20÷4 = 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2.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 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 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 中午12时能到达吗?(书本第10页第6题) 12时- 8时 =4(小时) 80×4 = 320 (千米) 308千米<320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3.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 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 超载了吗?(书本第12页第2题) 2吨 = 20xx千克 600×3 = 1800(千克) 答:没有超重 4. 有5台机器 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 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 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书本第13页第3题) 2吨=200千克 一台装: 600+400+800=1800(千克) 另一台装: 1000+700 = 1700(千克) 答:一台装1800千克 另一台装1700千克就可以一次性运走 5、一个地球仪85元 一个书包48元 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书本第17页第2题) 85+48= 133(元) 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133元

6、有公鸡59只 母鸡77只 小鸡85只 (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书本第17页第3题)59+77 = 136(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有136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问题: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 = 221(只) 答: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221只. ②问题: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85-59 = 26(只) 答:公鸡比小鸡少26只. ③问题: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多少只? 59+77-85 =136-85 = 51(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51只. 7、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 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书本第19页第4题) 209+196 = 405(米) 答:中央电视塔有405米 8、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 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 到丽江还有多远?(书本第23页) 517 - 348 = 169(千米) 答:到丽江还有169千米 9、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 上午卖出152千克 下午卖出174千克 还剩多少千克?(书本第125页第2题) 410-152-174 = 258 - 174 = 84(千克) 分步式(方法2): 卖出的: 152+174 = 326(千克) 剩下: 410-326 = 84(千克) 答:还剩84千克 10、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 中午有265人离去 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月开始,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到今年已经使用到三年级,其它年级同步进行。 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和修订后教材调整的内容:《有余数除法》上移到二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下移到三上(这册),《可能性》下移到第二学段五上。将二年级《倍的认识》下移到三上,乘除法已经教学,再讲倍的知识,认识更充分,体现系统化、结构化。

有变化的内容是:根据十余年教材使用的经验和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将教材“四边形”单元的内容和出现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单元的名称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删去了“四边形的分类”的内容。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内容前移至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增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最后还增加利用所掌握的长、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特征以及与周长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整,使知识出现的顺序更具逻辑性和严密性,便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将这一单元从“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移到了它之后。因为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其中计算周长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位置的调整,不仅使设计习题的范围加大,也给教师教学和联系实际出题都带来方便,为学生探索解决有关长、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沟通

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书中部分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中重点题目整理三年一班姓名: P6:2 P24:3 P25:7 P29:9;P35:6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字典厚70() 2、毛巾长8() 3、黑板长20( ) 4、珠穆朗玛峰高8848() 5、小红骑车1千米大约用5() 6、书包重5() 7、冰箱高15() 8、老奶奶重65() P6:4 P25:8 P7:8 P8:9 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够到达? P25:10 一根4分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绳子长()分米 P8:10 50米跑比赛,小军跑15秒,小李跑12秒,小红跑9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10:02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3)如果你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 (4)请你填出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 P111:3(电影放映时间从图中哪里找) P111:4(合多少千米的“合”字在这里表示等于的意思) (1)学校到超市的距离是多少米?(2)书店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3)小刚家到书店的距离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P29:8 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帅跑5圈,一共跑()千米 P30:15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车去看奶奶,图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够到达吗? P33:9 每辆小卡车载重量2吨,每辆大卡车载重量3吨,如果每辆车每次都装满, 2:05 2:50

P35:7小船限坐4人,大船限坐6人。我们一共28人。 答: (2)如果租一条大船10元,租一条小船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比较大小:p20:2 P40: 8(圈画出问题中的商品名称,从图中找准数据,列式解答中,建议 用竖式计算)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 2)买一个游戏机比耳麦贵多少元? 共需要多少元? (3)买两个地球仪的钱大约购买几个耳麦? P44: 2 科技园内上午有游客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 403位游客,这是园内有多少位游客?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补充练习:超市运来50千克苹果,上午卖出149千克,下午卖出185千 克,还剩多少千克? P48: 2 养鸡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 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人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汇总

1.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 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 走308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 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 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 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 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 一次运走/ 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7、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8、从到有517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还有多远? 9、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0、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有多少游客?全天园来了多少游客? 11、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12、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13、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14、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15、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16、一块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17、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题

1、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是21厘米。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图形是多少厘米? 2、一张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4、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_ 5、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6、把18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每幅作品都是正方形,边长都是2分米,怎样设什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7、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1)长3 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形(2)边长为4 厘米的正方形. 8、右图是一个长方形。

(1):请用笔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3):在剩下的图形中再画一个最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6厘米 8厘米 9、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0、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如果把30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度是多少毫米? 11、先看一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再把表填完整。 14 23 52 71 315 803 920 56 92 208 12、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如果每班3台,正好分15个班,如果每班5台,可以分给几个班? 13、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14、 8箱蜜蜂可以酿48千克密。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15、豆腐坊用5千克黄豆做出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75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 的xx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 分米=10厘米 、1千米 =1XXX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吨=1000千克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 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参与人员: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执笔整理:高令峰 一、本册主要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三、本册总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学生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疑难问题解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丁国忠 一、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解答:对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相关的计算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相应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象以及质量观念、时间观念。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和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我们经常借助学生身边的物品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重点习题

1 / 18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重点习题 班级 姓名 P6.6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P9.1 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P10.6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她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P13.3 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P19.4 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中央电视塔多少米? P21.9 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去寄信、买书、买东西;让后再回家。小君可以怎样走?走那条路最近? P25.2 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网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数学书中重点题集锦 班级姓名 P25.3 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P26.6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 p26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P30.6 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在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P33.2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P42.1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 / 18

3 / 18 数学书中重点题集锦 班级 姓名 P43.1 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圈一圈吗? P43.2 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P47.3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 (1)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P48.4 你能在下图中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P48.6 右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想一想;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稿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倍数。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数字编码”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分、秒”、四边形及倍数的认识。 四、教材编排意图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现在放在第五册,“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符合《标准》中提出的“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2.多位数乘一位数,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米、千米、吨),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2.时、分、秒,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知道求一段时间的方法。(三)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四)集合与数字编码 数字编码,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表示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麒麟区四中附设小学刘兴荣 教材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和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应用题 1.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 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载重2吨的 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5、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 (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7、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8、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9、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0、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11、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12、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13、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14、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15、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