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马恩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 (1)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 (2)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调节,没有 商品和货币; (3)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4)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 逐渐消亡; (5)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每个 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 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 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 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


“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 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 (1985年) “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 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1987年)

(2)价值性(应当性)维度的反思
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价值性维度的反思,阐 明实现“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公平相统一”是社会主 义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根据,进一步提出以生产 力发展为根本,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性。
(3)否定与肯定维度的反思 从对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的否定性理解中达到对社会 主义的肯定性认识,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还对计 划和市场、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中央 和地方的关系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 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 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 教训,就不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正确 政策。” ——邓小平
重点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五章节

29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 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 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 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 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对 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都是有利的。
30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争在国际事务中 有自己的发言权,必须要有强大经济实力作后盾。
20世纪中叶以前:生产→技术→科学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 技术→生产
37
科学技术具有加速作用:

• • • • • 雷 达 电视机 晶体管 激 光 计算机 发明时间 1925 1922 1948 投产时间 1940 1934 1953 时间间隔(年) 15 12 5 1 0.5
38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首位 • 美国学者丹尼森研究发现: • 时间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 20世纪初 20% • 20世纪中叶 50% • 1970s以后 60-80%
5
6
“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 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 了了。” “还有许多未 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毛泽东 1956年
7
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
8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9
10
11
12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 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 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面对“文化大革命”
刚刚结束后百废待
兴的局面,邓小平
思绪万千。
1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讲稿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讲稿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导入】邓小平指出:“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

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本国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和形式,要受各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无论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来看还是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

【新授】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还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几十年的历史也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从来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共同模式,任何照抄照搬的教条化做法,都不能获得成功。

根据历史经验,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建设社会主义。

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究竟应当走什么路?这是我们党从建国以后就开始探索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以及党的八大等文献中,都曾围绕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的理论成果主要有:第一,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及发展动力理论。

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四,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第五,提出了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问题的新思路。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毛泽东明确指出: “我们的 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 变为在新的生 产 关系下面保 护和发展生产力。” “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 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 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 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 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1956年8月)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探索陷入歧途的严重后果
1、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有相当长时间处于很低 的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 (例如:1955年,我国GNP占世界的4.7%,1978年 下降到2.5%; 1960年,我国GNP与日本相当,而 1978年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1985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 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111页)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 是共同致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172页) 1991年他明确断定,“社会主义最大的优 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 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64页)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 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 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 上和基本上解决,必须要把 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 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 ——列宁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0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0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 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 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 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渊薮, 必须消灭它。因此,莫尔也就第一 次向人们提出公有制的问题。
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 社会 主义 的产 生与 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后,科学 社会主义代替了乌托邦式的幻想,把社 会主义思想发展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使一切剥削阶级统治的理论根 基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无产阶级找到了 改变自己命运的理论武器,实现了人类 思想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也由此掀开新的 一页。
识,二千字)
•辩论:在今天, 共同富裕是虚拟 的还是现实的?
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 社会 主义 的产 生与 发展
•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 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 •这一思想体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 发展首先在欧洲出现的。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社会主义思
想的发展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片面 到全面、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是 十五年,也不 是7年,只需要 两年到3年,两 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1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 会主义 建设中 的失误 和教训
•。
1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 会主义 建设中 的失误 和教训
•“大跃进”原意是超常规的发展。 •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工业每年增产
20%以上就是跃进,增产25%以上
就是大跃进,增产30%以上就是特 大跃进;农业每年增产20%就是特 大跃进。总之,“大跃进”就是超 常规,就是高速度。

第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1986年9月,邓 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 时说:“社会主义财 富属于人民,社会主 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 富裕。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富裕。”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 本质论的雏形。

(3)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明确提出了 社会主义本质论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1、主要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2、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 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 主义的本质
马哲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产生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 科技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美国普雷斯:依靠前沿科学技术产生的新产品是 先进国家维持高工资水平和高生活水准的主要支 柱。一个国家如何获得和利用科学化先进技术成 就,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活力。 巴基斯坦物理学家沙拉姆: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取决于科学技术,南北国家在经济影响力方面日 益扩大的差距,根本地说是科技的差距。
2.先进生产力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和 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对象;
2)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先进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 方式; 3)环境破坏轻,资源消耗少,投入小,产出大的经 济效益; 4)对社会全面发展起着积极、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 科学技术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或者说是 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技术进入生产过程,这种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 力。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图为毛泽东在庐山查阅图书
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 础上,毛泽东对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进行了探索
1956年,随着苏共20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 发生,苏联模式的弊端初步暴露出来。图为赫 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 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头八 年内,我们的革命任务,在农村是完成对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 的改革和接着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城市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建设方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 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那时 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 总路线指导下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部和 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 知道的。但是,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没有经验,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 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 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中比较集中地谈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
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 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
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
长的时间。”(《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
3.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 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 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5PPT_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5PPT_

16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时期,头八年内„„在经济建设方 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 个五年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 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 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 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 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 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知道的。
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18
资料: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 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 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 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 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 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 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
上图为七千人大会期间领导人在一起
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 人大会”上指出:“我们应
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
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 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
济办法管理经济。”(《刘少奇
选集》下卷 第423页)
图为刘少奇在பைடு நூலகம்千人大会上作报告
30
1998年江泽民在刘少奇同 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 “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适合我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 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 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 建设。50年代中期,他提出 社会主义经济要既有计划性, 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要充分 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 来调节生产。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20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
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
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